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Mars2

大学校长之乡---兴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4 17: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韶关大学校长 何思安

著名物理学家,曾参与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并在高校执教20多年,有极丰富的高教办学经验。现在好象是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4 20: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孤独行者 于 2007-10-14 17:41 发表
原韶关大学校长 何思安

著名物理学家,曾参与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并在高校执教20多年,有极丰富的高教办学经验。现在好象是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http://www.gziec.com/xyld.asp
无标题,.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8 11: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夸张

说的也大夸张了点,明明是好多学院的院长,副院长之类的,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些二,三流学院的,也说成了大学,要知道,一个大学里就包含好多的学院啊,当初<<广州日报>>登出来后,我的几个同事特意上网核对了一下,发现这种情况后,大家都觉的有点夸张过头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5: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稿源:广州日报

崇文重教 80年出45位大学校长  


小小县级市竟人才辈出

崇文重教精神是客家的传统

一个面积只有2100平方公里的粤东县级市兴宁市,近80年来涌现出了包括原广东省省立文理学院院长罗香林、原东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如心等45位大学校长,被誉为我国“大学校长”摇篮。


最近,兴宁市被省政府评为广东省先进文化县(市),兴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新型工贸市、文化先进市、宜业宜居市”三大发展战略,抓住2005年至2020年加快山区发展战略机遇,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当地旅游部门正筹划在市郊长陂岭古塔文峰塔下建文峰塔旅游公园,当地有人提出在公园内建一条兴宁籍大学校长长廊,为现代45位兴宁籍大学校长们立传,以弘扬兴宁崇文重教精神而激励后人,为文化梅州增光添彩。据悉,此建议目前已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支持。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兴宁市,伴着山间地头迎春开放的桃花,在宁江两岸、神光山下的田畴阡陌间和山村小道上寻觅大学校长们的成长足迹,所见所闻令人激动、振奋;而对现代兴宁人民以“团结、图强、崇文、务实”精神建设美好家园的壮举,更是多了一层理解和敬意。

0Oi^as  

辉煌:45名大学校长5名是院士 3Og3|b"Y9  


兴宁被誉我国“大学校长之乡”,美术、文学等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界的各类专家学者、专业人才云集。如宋朝学士罗孟郊;明御史及方志学家张天赋;清朝新派诗人、考据家胡曦;语言学家罗霭其;亲自主持研制我国第一台机器式地震记录仪的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地震研究室主任李善邦;新中国显微镜制造家李任重;新中国电影的开拓者、原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袁文殊;中国新兴版画创始人罗清桢以及诗人冯宪章和小说家白危等。 ,b3$5K^-))  


据不完全统计,现活跃在祖国各条战线的兴宁籍专家、教授达3000多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60多名,院士(含学部委员)5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兴宁籍专家有200多人。 e"`}i3{8  


45位大学校长中,5位是院士:原东北大学校长张如心,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佛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汪懋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刘焕彬,是俄罗斯工程院和圣彼得堡工程院院士;原长春光机学院副院长张作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身寒门求学成大器

昨日,记者来到化学专家、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佛松先生的故里―――兴宁市宁中镇新民村追寻王佛松先生的求学足迹。 B"xOSr>Ko  


王佛松先生祖屋宗庆堂是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典型的客家围龙屋。72年前,王先生在这里出生,半个世纪后,他登上祖国最高科学殿堂,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在王佛松先生的堂弟王佛湘、堂侄王道明、王道铭叔侄三人的回忆声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50多年前的那一段峥嵘岁月。

当小贩教小学筹钱考大学 ,

据王佛湘回忆说,王佛松4岁入读私塾;5岁时,村里创办小学,他是第一届学生,考第一名,后来考入县里最高学府―――兴宁一中。


与王佛松年龄相若的王道铭回忆:“当时我们俩一起寄住在县城河唇街一亲戚开的李兴记客栈,两人同床共铺。佛松叔天资聪颖,过目成诵,记忆力惊人。因此成绩也十分好。”过去,他家里穷得口粮都成问题,实在交不出学费。一筹莫展的王佛松去找班里的陈克东老师(后为兴宁一中副校长),陈老师听了他的哭诉后说:“这样吧,你的学费我算你交了。”学费免了,口粮仍无着落,他又跑去村小学兼职周末的音乐课,每月得一斗米(32市斤)的报酬,刚好够吃。就这样,他坚持念完高中。


新中国刚诞生不久,广东省仅广州设有考场。王佛松有个姐夫在惠阳淡水开小商店,听说那边的小商品价钱好,于是他借钱购进几打兴宁名产毛笔和裤腰带,步行100多里路,从兴宁来到老隆,然后搭船下东江到惠州再转淡水,很快将小商品销售一空。


他花钱买了张船票火速奔赴广州,谁知行船不畅,抵穗时大学招生报名已结束,十年寒窗一场空。


历尽艰辛终圆大学梦


1951年暑假,王佛松携带全部积蓄再次前往广州报考,最后考取武汉大学化学系,实现了理想。


当他到武大入学报到时,身上只剩下13万元旧币,学校让他交了第一个月的伙食费9万元,以后读大学和留学将近10年的学习、生活费,几乎都是靠人民助学金解决。


1956年,王佛松告别新婚妻子,来到列宁格勒攻读分子化学副博士学位。他每天从早上8时至晚上11时都在实验室,持续了整整3年零5个月。第一年下来,他第一篇论文就写出来了,人们对中国留学生刮目相看。


在1957年前苏联第九届门捷列夫代表大会上,王佛松登台作了学术报告,成为在高层学术会议上作报告的第一个中国人。1959年冬,王佛松提前七个月完成了4年的学习任务,获得了化学副博士学位;1960年,在国际高分子学术大会上,他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被美国《橡胶化学及工艺》杂志由俄文译成英文发表。从此,王佛松在国际高分子学界声名鹊起。


汪懋华:艰难报考刻苦求学


原中国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在北京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谈到当年走过的艰难求学路时仍感慨万千。


汪院士说:1951年6月,他从家乡兴宁一中毕业后,与42位同学组成升学团,打着“兴宁升学团”的大旗,当时他是兴宁一中学联负责人,领着大家乘大货车走了100多里山路,到老隆(现龙川县城)后再换乘人工撑的木船,沿东江而下,走了2天2夜才到广州长堤。他找到省学联后,42位同学被安排在中山四路中大附中图书馆地下一间80平方米的大厅住了下来,他们42个男女同学共住一室,男同学一角、女同学一角,打开从家里带来的席子、被子便安顿了下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们在兴宁人刘福兴开的饮食店搭伙,每月交9元伙食费一日吃三餐。


当时考了3个月,最后大家都考上了。他将北京农业大学农机系作为第一志愿,最后如愿以偿。1951年,到北京上学后,由于没钱回家,他寒暑假都在学校宿舍里温书,直到1957年才回了一趟家。


汪院士说,他们求学都非常刻苦,这与客家先祖留下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吃苦耐劳精神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王佛松:重教是客家的传统


1000多年来,崇文重教精神缘何在兴宁一直长盛不衰?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佛松先生认为:这与客家人的传统很有关系。不仅在兴宁,在江西、福建、梅州以至整个客家地区,都有这种现象。客家人为什么出了这么多读书人,在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卫生领域的领军人物都不少,这主要由以下因素促成:


一是由于客家人的传统。客家人从中原南迁来时,有不少是逃避战乱的官员,还有许多是有一定社会地位文化层次的人家,到了人地生疏之地,希望子女们能继承家族的读书传统。


二是由于地理原因。客家人从中原平原地区迁来南方后,都在丘陵地带和山地落脚,不可能去珠江三角洲等富裕之地。为了改变现状,客家人更爱读书。之后,崇文重教之风就保持了下来。  


崇文重教传统孕育栋梁之才


兴宁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据当地文史部门介绍,兴宁居民属于南迁的中原移民后裔,客家先民从中原“衣冠南下”,大多数都是出身于“书香门第”,因而文化素质较高,尚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在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特定地理环境中孕育了吃苦耐劳、勇于开拓、崇文重教、崇尚科技等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传统更得以发扬光大。虽然该市财政经济实力并不强,但却是教育强市,目前已有省一级学校四间,梅州市一级学校十多间,兴宁一中正向“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迈进,兴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刚经过“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评估,今年高中升学率已达55%。


因此,兴宁读书人层出不穷,英才辈出。近十年来在高考中平均每年有3000多人考上大中专院校,这些学子不少日后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也正是他们一代一代地诠释着兴宁文化之乡的内涵。  


在兴宁城郊文星村长陂岭,有一座建于清嘉庆19年(1814年)的文峰塔,这座由读书人家捐建,拥有180多年历史、11层30多米高的古塔是目前梅州地区最雄伟的古塔,底层四方形3层以上八角形的结构使它像一支巨大的毛笔在兴宁大地上书写文章,至今仍是兴宁崇文重教精神的见证和当地读书人的骄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5: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军军官学校 校长 林初耀


逢甲大学 校长 廖英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6 11: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学还是不要太那个自夸过大好,这样只让人觉得虚而且自卑过头还有对外的离心力加大。另外温应星是台山人来的,还有按照所谓的兴宁大学校长名单标准,将大学里的学院囊括在内,那潮阳籍贯的“大学校长”恐怕就要超出这个数了,是不是人家也要大吹特吹?

[ 本帖最后由 moonbird 于 2008-1-16 11:2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6 13: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moonbird 的帖子

温应星应该是台山人,之所以写成兴宁,应该为新宁(台山旧称)之误,而且已经是第七任校长了

http://archives.lib.nthu.edu.tw/history/president/2-03.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5 00: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广州外语学院副院长_黎导(兴宁罗岗人);其弟黎虎是北师大历史系博导教授。兄弟两人享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们的父亲黎昔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任教于兴宁一中。
这说明兴宁一中人才辈出,具有崇文重教的好传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5 10: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