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24|回复: 2

陆川客家风情/吕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1 20: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川客家风情/吕梁

    陆川客家人占全县人口80万的70%,约56万人,属粤语地佬话的平乐马坡、沙坡、米场等镇均插花有客家人。有双语人,也有由客家话变地佬话的。因此,陆川是基本客家县。陆川县地处广西东南端,北为玉林、西连博白,东界北流,南接广东廉江、化州,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六山一水三分田,耕地40万亩,平均每人5分田。县城离南宁300公里。汉属合浦,南朝宋齐置陆川郡,梁陈降为县,唐代(公元621年)复置陆川县至今不变。曾一分为四(温水、龙豪、龙化、南河),宋代(972年)四合为一。因有九洲江、米马河、沙湖河、榕江、低阳河、清湖河等六水,故名陆川(“六”“陆”谐音)。

    陆川客家人多数是明中叶从福建上杭等县西迁的,也有清代从广东梅州迁来的。500余年的艰苦创业,繁衍为几十万人的客家乡土,与博白、合浦和广东廉江、化州的客家连成200多万人的客家聚居区。该地讲的客家话自称“新民话”,人谓“唛介话”“涯话”(即客家话)。《陆川县志》中新民话记有17个声母,66个韵母,6个声调。

    陆川县适宜种植水稻,水田土壤以潴育性水稻土壤最多,达24万多亩,占全县水稻面积三分之二,分布在较平坦的垌田或村庄、圩镇附近排灌较好的地方。其次是潜育性水稻土,少量的盐渍性水稻土,在平乐、山罗的石灰岩地区。旱地土壤以砖红壤最多,7万多亩,占旱地97.2%。山地多砖红壤性红壤,占非耕地93 .5%。地乳属华南丘陵区,云开大山山脉分东西两线向南延伸,海拔500米以上的山有19座,构成两百里米粮川。该县在北回归线以南,年平均气温21. 7℃,近亚热带海洋气候,7月份27℃一28℃,1月份12℃一14℃。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942. 7毫米,1981年最多达3037毫米。雨天年平均169 . 4天,年均无霜期359.1天。400多年来,无破坏性地震,小地震明朝7次,清朝17次,民国7次。洪涝是主要自然灾害。相对来说,是客家人安居乐业的一方福地。

    在近代史上,陆川人积极投身革命,反对清王朝和国民党的统治,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清朝陆莺赖九和博白文地黄文金率领2000多客家人奔赴金田起义;19世纪末,陆川大批客家人投奔李立亭领导的起义军,攻占县城,随即挥师围攻玉林州而败,付出了惨重代价。1945年桂东南起义,清湖的三水、塘寨过国民党军警扫荡,牺牲多人。解放战争时期,陆川人民武装由小到大,建立600人的边纵一支二团,配合解放大军,消灭白崇禧部第三兵团,俘获兵团司令张淦,其第7军、48军、126军被歼。

    陆川人杰地灵,客家人才代代有。在清朝有大官员庞石洲(两广盐运使,广东按察使、布政使、从二品)、李廷璋(湖南按察使、布政使、从二品),尚有进士江玑、阮调元、李庆云、吕佩瑀、吕竣堃、范介寅、武进士肖辉书等人。民国时期,出了军长林虎、省主席吕焕炎、省主席兼集团军总司令廖磊等著名战将和政治风云人物。在当代,副省级领导干部有林克武、罗培元、刘毅生、丘文懿等。

    陆川华侨及港澳同胞众多,华侨有824户,7625人,侨眷1358户,17673人,归侨279户,653人。陆川华侨、华人分布在17个国家和地区,美国48户380人,加拿大380人,英国12户105人,德国11户121人,法国19户122人,比利时6户73人,日本14户112人,马来西亚291户2634人,新加坡121户1278人,泰国20户238人,印尼83户776人,澳大利亚24户195人,阿根廷13户80人,菲律宾7户77人,缅甸37户277人,越南54户584人,老挝16户147人。华侨、华人爱国怀乡,讲客家情谊。从事科研、办实业和从事文教卫生的华侨、华人,比较著名的有在印尼的李伟昌、吕星益,在加拿大的林炳成、吕一祈、姚胜华、吕贻南、吕贻佳,在美国的吕萍美、吴彭斌、黄梦昌,在印尼的李春林、刘道生、刘建文、刘振标、梁子化、梁香怀等。居住港澳的陆川客家人共594户5447人。他们当中回家乡频繁、关心家乡建设的有陈镇祺、戴中、刘家宾、黄平、黎俊修、陶寿林、陶锦昌、吕一岚、黄经和、温昭琥等。戴中、戴保清两父子是南宁市政协委员,支持南宁市教育事业,戴中先生87岁高龄仍在香港慕光英文书院从事教育工作不息,戴保清先生乐意任广西客家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以加强海外联谊。陈镇祺、戴中曾赠日产丰田车一辆给陆川县侨联,何廷辉先生曾投资200万港元办陆辉制衣厂、丝花厂。李伟昌、刘家宾、陈镇祺、陈华烈等先生投资90万元建钛白粉厂。罗昌先生将政府补退的房屋款48620元捐给马坡中学办学。1987年——1989年后,台胞回陆川观光探亲269人次,办定居手续6人,捐资办公益事业5万元。老教授吕春祺先生说:“我是穷教授,能回来看看就算好了。”

    陆川客家人敬老尊贤,乌石沙井村林蔼芬,侍奉婆婆林志清由64岁到98岁,30多年如一日,有病即送医院,同住一年,喂药喂饭,端大小便,使半身瘫痪的老婆婆的病逐渐好转,能行走。一家四代同堂,和睦相处。老寿星肖公(文成之父)、林公(保忠之祖)均103岁仙逝,客家人豁达勤劳,故能长寿。

    陆川客家重乡情,和睦相处,以温文恭谦让、仁义礼智信为传统美德。现在,多数不信神鬼,只崇宗敬祖,祈求平安。习惯春节拜年,初一不杀牲,还有食素的习惯,互相拜年道喜,互祝“恭喜发财”,“身强力建”,“万事如意”,舞狮、唱采茶、赛球、拔河等。初二探亲、迎客,元宵吃汤圆,清明祭扫亲人坟墓,重阳拜老祖宗、祭祠;端午包粽子; 七月十四供祖先,村村有“社公”。寺庙甚少。婚嫁之礼已改革从新,婚姻自由自主,尊重选择和比较。为财而婚,索要重礼的依然不少。客家妹子贞操观念强,极少卖春之妇。客家人重阳宅,讲阳光通风即“旺气”,座北朝南,顺地球磁场,这是求生态环境好。现在陆川客家民居多钢筋水泥式结构;或骑楼式砖石结构,贫困户仍是土木结构。许多乡村小宅院住所舒适,生气盎然,家电已普遍进入平常家庭。行走几乎家家户户靠自行车,大客车、货车、中巴、摩托车已普遍使用,千车百骑,车辆滚滚,将陆川客家引人21世纪。

    饮食,客家历来以稻米为主粮,红茹、芋头、黄粟、包粟、豆角、南瓜为副食物。大多数人吃捞水饭,用竹织的饭捞将饭捞起,成在钵头或木桶里,粥留作午饭,剩下的喂猪。肉菜,几百年来以扣肉、白斩鸡、甜酸鱼、姜活鸭、红烧鹅、烧猪脚……为美味佳肴。蒸软滑肥嫩香甜的扣肉,不用大嚼,骨碌下喉入肚,口鼻余香一嘴油,是陆川名菜;土鸡嫩滑,香体特异,加园茜蒜汁葱白好酱油,更可口可乐。乌有白斩鹅也是客家风味;吃泡水蕹菜,洗净菜后不用切,用手扭断,投入滚水锅里,捞起凉后,搓去水份,拌上油盐,有辣椒酱油更好,叫“沼水蕹菜”,青绿嫩脆。还有黄榄鱼、擦菜、榄角等,都是客家人自小就喜爱的家味,不管他长大走到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还是念念不忘家乡美味的。

    陆川旧八景,唯“温泉浴日”尚存,古七景已湮没消失。新旅游点有谢鲁山庄,即吕春琯“树人书屋”,1920年始建,亭台楼阁隐于花果园中,曲径通幽,景色秀丽,现为“度假村”,几栋“金屋藏娇”,闻名遐尔。山罗田龙的龙岩风景区,大小岩洞12处。有三面石山环抱的龙珠湖,面积20多公顷,波光粼粼,游鱼可数目。明代徐霞客曾游此记道:“石山森森、自北而南,如列旗整队,别成一界矣!”大坑寨四面石山如城墙高筑,仅一缺口形成东门,方圆10多公顷,住几十户人家,水清景秀,果树成荫,鸡鸣狗吠,又是一处“桃花源”。现在陆川新八景为:温泉浴日、龙岩风光、谢鲁山庄、仙山牧羊、石嶂瑞雪、陆城夜市、盘龙碧波、茶花山泉。陆川客家山歌,生动有趣,雅俗共赏,唱情唱爱,讽世警民,诉苦道难,曰仁曰义,不失为客家传统优秀文化。诉苦歌中道:“难啊难,难过麻篮担水上高山;麻篮担得几多水,肚饥饿得几多餐?”“脉米落镬三缸水,洗碗无燥肚又饥。”客家山歌大量为情歌,如放牛仔风情歌:“高山岭顶蜂赶蜂,水底车叶赶车筒;盲眼了哥赶草蜢,十八姑娘赶老公。”“稔子打花花对花,阿妹生来乳叉叉。”“阿哥无妻着担水,阿妹无夫着捞柴;竹篙落塘无篾扎,大家都系散头排。”

    有500多年历史文化的陆川客家人,愿做广西450万客家兄弟姐妹的亲朋好友,在发展经济,共同富裕,奔向21世纪的新时代,高歌猛进,自我完善,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1 20: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提到一个人,范介寅[范晋藩(字季平,号介寅)]。
=================================

有对联为证:
此对联是碑文抄来的,刻在墓碑上的!!

“二千里由闽入粤披荆棘相阴阳缔造维艰廉让风规期世守,
  十四代积善馀庆宏衣钵绍袖砚继绳罔替簪缨钟鼎扩箕裘”
(粤西,今广西陆川)

              --------十一代祖先范晋藩(字季平,号介寅)
                    此人是清末进士,做过广东各县正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1 23: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FAN888888 at 2004-12-21 20:04
陆川客家人占全县人口80万的70%,约56万人,属粤语地佬话的平乐马坡、沙坡、米场等镇均插花有客家人。有双语人,也有由客家话变地佬话的。因此,陆川是基本客家县。

后面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误会陆川县基本上是客家人。

70%,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7 11: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