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849|回复: 18

【轉帖】丙村 仁厚溫公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8 12: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1]广东梅州有关部门今年上半年刚刚考据后发现,位于梅州丙村镇群锋管理区,历史540多年,房屋达390多间,还不包括几十间外围的杂间。有兴趣的朋友可去开开眼界!!

本人有此围龙屋的两张图片,可惜不会发送,惭愧。;);)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6-3-9 at 19:01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8 13: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8 13: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罕见的古民居,神奇的围龙屋(全文)

罕见的古民居 神奇的围龙屋
                                            ——梅县仁厚温公祠
    在广东梅县丙村镇的群丰村,一座有五百多年历史,规模庞大无比的客家围龙屋,今年五月,终于向世人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出现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的屏幕上。它就是入了两部书(《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和《围不住的围龙屋》),多年来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仁厚温公祠。
    仁厚温公祠是梅州市乃至客家地区现在所知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客家围龙屋。它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1490)。它“四进三堂八横三围”,有390间的正房(两边几十间杂间未计),还有宏伟宽阔的祠堂、庭院和长长的天街、巷道。这样一座庞大的古民居,在梅州市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从历史、规模和文化内涵来看,它比福建的圆土楼和山西的乔家大院毫不逊色。
    仁厚温公祠不但其庞大的规模罕见,它的建筑艺术,它体现的客家风情,它蕴含的客家文化,更让中外的来访者感到神奇,受到震撼。
    作为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仁厚温公祠由堂屋、横屋、围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科学地组合而成。中间的堂屋有上、中、下三个厅堂和48间住房,光中厅就可摆20台宴席。堂屋的两边各有四行横屋共“八横”,共有240间房。这使整座建筑显得宽阔庞大,气势宏伟。堂屋和横屋的后面是三层弧形的围屋,又有房102间。围屋形似长龙,美如彩虹,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在堂屋和围屋之间是宽阔的化胎。堂屋、横屋的前面是一口半月形的池塘。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偏向东;中间有一中轴线,两边平行对称,由前至后渐次升高;后面的围屋与前面的池塘使全屋的外形呈椭圆形。屋内天街、巷道、走廊如脉络相连,四通八达。仁厚温公祠的构建科学而巧妙:全屋五部分主次分明,堂屋居中,其余成向心之势;一年四季温润的东南风可吹遍每个角落,正午的阳光能照到每家门前;夏天大雨却排水顺畅,无淋漓沥涝之苦;冬季寒冷的北风被挡在围屋外面,族人在屋内享受冬日的阳光。一户人家,在五百多年以前就建起规模如此庞大,结构如此复杂的民居,真是令人叹服的了。
    客家围龙屋是住宅与宗祠合一的民居,它的堂屋是整座建筑的中心,是族人祭祖、议事、庆典、宴客的地方,也是族长、长辈居住和管理宗族的地方。客家围龙屋都是原来由一家人构建,后来随着人口繁衍,发展为一个家族、宗族聚族而居的。客家人尊祖念宗,不忘自己的根,不忘先辈,在祠堂的上厅都设有祖先的神牌,逢年过节婚丧喜庆都要祭拜祖先。客家围龙屋的堂屋部分,那巍峨的大门,宽阔的庭院,气势宏伟的厅堂,最具中原建筑的传统风格,兼有府第式、殿堂式建筑的特点。堂屋不仅位居全屋的中心部位,也是整个家族生活和精神的中心。可以说,围龙屋的堂屋是过去封建时代宗族制度、宗族社会的缩影和见证。
    客家围龙屋最神奇之处,大概要数化胎了。民居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用“胎”来命名,这就够神秘的了。我们且看化胎的形状,它呈扁扇形的台体,中间隆起,极象女人的腹部。它上面都是用大小均匀的石块铺成,据说铺的石块越多,就预兆着子孙后代越多。在化胎前面正中间更设有一个“龙神伯公”,它由代表“金、木、水、火、土”的五块特定的石块,按特定的顺序排列组成,代表“土”的四方形石块居中。年节族人都要来上香祭拜;谁家媳妇怀了孩子,做婆婆的都要来祭拜“龙神伯公”,请它保佑儿媳妇平平安安生下孩子;谁家媳妇多年不生孩子,婆婆更要带着儿媳妇来祭拜“龙神伯公”,请它保佑儿媳妇快快生下传宗接代的儿孙。在一个民居建筑中,专门设置一个象征生育的部分,专门安一个主管生育的神灵,可见饱经迁徙艰辛的客家人,对繁衍子孙后代多么渴望,多么重视!这里还要顺便提及,在仁厚温公祠宽阔的化胎上,生长着两墩有四百多年的苏铁,族人称为“凤头树”。苏铁古朴苍劲,要三十个人手拉手才能围拢它。传说此苏铁是他们祖先的救命树,族人对它们倍加珍爱,观者无不惊叹,称奇。谁见过如此古老,如此庞大的苏铁呢!
    再说屋前面的那口池塘。可能有人会问:这池塘何以也是围龙屋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完整的围龙屋都有池塘,儿歌都唱道:“我家门前一口塘,养的鲤鱼八尺长……。”为什么呢?首先,如前所述,池塘和后面的围屋使整座围龙屋的外形成椭圆形。中华民族对圆有着非常美好的想象和愿望。祖先们都说“天圆地方”。这圆圆的天给人多少恐惧,多少神秘,多少祈求?在生活的艰难中,人们更是盼望事事圆满,家家团圆。以至把人死视为“归天”。客家人把屋形造圆的秘密就在此吧!其次,这池塘既实用又有所寄托。池塘可用来储存雨水,防旱、防火、养鱼和调节小气候等,可谓功能多,作用大。还有,在传统的意识中,人们认为“水带财”,认为存不住水,也就存不住财。因此,这存水的池塘也就寄托着客家人对“财”的重视与渴求。
    客家围龙屋蕴含着浓浓的客家风情,蕴含着丰富的客家文化。如果你想了解客家文化,感受客家风情,到了梅州你一定要看看客家围龙屋。看客家围龙屋,就不可不看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仁厚温公祠。仁厚温公祠紧靠梅州旅游热线223省道公路,现已开辟为客家民居民俗旅游景点,内设有民俗展室。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的专家教授们参观仁厚温公祠后说:“不可不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8 13: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文章是由温公祠的一个热心屋主、当地中学退休校长(老南开大学生)撰写。请大家多提意见。谢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8 13: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圖片上傳時,會編輯成底下這種格式,
供參考.

{img}
http:/kejiawc.vicp.net/wc/up/upload/upfile/soft/2004112892902045490017.jpg
{/img}

註:以  符號{ }   代替  符號[  ]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4-11-28 at 13:58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8 22: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访问过这个围龙屋,去年12月梅州开 全球化与客家文化 会议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0 16: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围龙很难拍摄,很难拍摄到整体面貌。

大概要直升飞机才能做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0 16: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房屋我老家很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4 11: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青青罗唐 at 2004-11-28 12:56
[size=-1]广东梅州有关部门今年上半年刚刚考据后发现,位于梅州丙村镇群锋管理区,历史540多年,房屋达390多间,还不包括几十间外围的杂间。有兴趣的朋友可去开开眼界!!


房屋达390多间?好象这个数字有误,谁有兴趣具体数一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9 12: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丙村仁厚温公祠

丙村仁厚温公祠

    丙村仁厚温公祠,位于梅县丙村镇群丰村,是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围龙屋,它有三堂、八横、三围龙,是较大规模的围龙屋。其中三堂为明代建筑,其余的可能是逐步完成的。正面有禾坪、照墙、斗门和半月形池塘。核心部分三堂屋面阔七间,通宽24.96米,通进深54.2米,呈1:2.17的长方形。堂屋由天井、廊道和厢房组成,下堂和中堂均置有屏风,上堂为祖先的神龛所在。
    左右两侧各有四横屋,每座横屋分三段,每段五间,纵向四条天街,横置两条巷道,纵横相连。
    三层围屋,除第一层围龙屋之内墙与第二层横屋对齐之外,其他均不对齐,仅依据围龙屋的进深、巷道,保持严格准确的平行弧线。第一层围龙屋居中置龙厅,左右17间。第三层围龙屋又是龙厅居中,左右各20间。第一层围龙屋前为半月形花头。
    仁厚温公祠的花头表面由大小均匀的石块辅成,据说石块辅得越多子孙就越多。花头也称“化胎”是龟背形,象征女人的“腹部”,围龙屋花头一般用鹅卵石辅成,象征宗族的千子万孙。每个宗族都希望自己的子孙来得多一些,使宗族更强盛,所以“化胎”寓意庇护和孕育子孙后代,寄托着客家人世代兴旺的美好愿望。
     “龙神伯公”俗称“五方龙神伯公”;安放在花头正中下方,也是正对祖公厅神龛的中轴线处,嵌有五块不同规格的石块,既代表东西南北中五方,也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所以也称为“五星石伯公”。其中间那块方形石正好位于整座屋之中轴线上。“五方龙神伯公”是保佑宗族的希望所在,每年的第一支香就应插到这里。
     仁厚温公祠侧面有一口跟这围龙屋一样年长的老水井,几百年中常遇大旱,但这口水井从未干沽过,水质特别甘甜,养育了一代又代的温屋人,这也是温氏先祖选的好风水呀。如今人们已告别了挑水的时代,水井里已装上了抽水机,水可以直接抽到每家每户。不知那个年月人们生活慢慢开始改善了,不愿去挑水那么累了,就挖个摇水井,看那斑斑锈迹就知道这摇水井已有些年头。
    由于历史年代久远,也就留下了许多故事,其中温姓祖妣杨氏的故事就极具神奇色彩——“温公祠”化胎上有两墩古老的华南苏铁(四百多年树龄)该公祠的人称它凤头树,因为这两墩是雄性树,开的花干后形状极象“凤”形。传说仁厚祠十一世祖妣杨氏温柔贤惠、才貌双全,土匪头子看上她,把她劫持去做压寨夫人,她坚贞不屈,夜里设计逃出贼窝,但被贼人发现紧紧追赶,眼见贼人已经逼近,杨氏情急藏入树丛中,贼人拿长矛往树丛中乱刺,忽然一枪刺中杨氏大腿,她忍痛机智地用衣布轻握枪头,在贼人抽回枪头时顺势擦干血迹,贼人走后,杨氏为了感念这救命树,特地刨了两颗带回家种在化胎上。这两墩苏铁生命力顽强旺盛,如今已长得庞大无比要三十多个人手接手才能围拢。
    悠悠的岁月记录悠悠的时光,曾经几时,围龙屋中的人们也要面对匪盗。朋友来了有甜甜的客家娘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很多围龙屋都设有暗枪眼,是当年对付敌人的防御机关。从剥落的围龙屋墙体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建筑材料,墙根部是以石块为主,上部是三合土。从老屋卡墙上我们可以看到岁月留下的痕迹,在那毛主席思想放光芒的文革时代,到处刷有“毛主席”的头像,围龙屋里也留下了历史的印记。
    在丙村仁厚温公祠我们看到很多以前客家人常用的工具,“砻”是以前客家人碾米的工具,“碓”是踏(碾)米粉做糕、粄的,“石磨”是磨豆浆的;棕梭衣、尖顶笠麻、犁、耙、牛轭都是客家人田里劳作的工具;“掷”最常用来婚礼中挑礼品。“扛掷”是抬整猪(刮毛开膛去脏留下整个躯壳)、整羊的。
   走进围龙屋就如走进一座博物馆,它让我们重温历史的片段,客家围龙屋是客家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建筑,如今客家人的居住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围龙屋背后已建起了小别墅,但几百年的围龙屋却是客家民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拍 了一些照片存在http://www.hakkaweb.com/ReadNews.asp?NewsID=1266  有空可以去浏览一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9 14: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9 14: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9 14: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围龙屋,最好搭起架子来拍摄,或者飞机航拍,效果才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9 15: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zmy at 2006-3-9 12:03
丙村仁厚温公祠
仁厚温公祠的花头表面由大小均匀的石块辅成,据说石块辅得越多子孙就越多。花头也称“化胎”是龟背形,象征女人的“腹部”,围龙屋花头一般用鹅卵石辅成,象征宗族的千子万孙。每个宗族都希望自己的子孙来得多一些,使宗族更强盛,所以“化胎”寓意庇护和孕育子孙后代,寄托着客家人世代兴旺的美好愿望。
...


花头,被称作"化胎"是牵强的.    无法证实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9 17: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adg at 2006-3-9 15:03
花头,被称作"化胎"是牵强的.    无法证实

花头被称作“化胎”是不是牵强,这应该是学术上的问题。风水学上又是怎么样的观点呢?也是各说不一,但民间确实有这样的说法,仁厚温公祠内有"化胎"这样的介绍,一些有关围龙屋的论著也有花头被称作"化胎"的说法,传说跟信崇本来就是很虚缈的东西,信则灵不信则无,如何去证实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7 11: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