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70|回复: 0

【转帖】热烈庆祝汀中百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30 22: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汀中百年 泽被万里

  卧龙松涛,涌动着百年不变的情怀;汀江奔腾,流淌着百年深深的眷念;沃土芳香,见证着百年历程与辉煌;双柏暮霭,沉淀着百年思念与期待。带着自豪与骄傲,带着收获与祝福,海内外4万多名学子,迎来了母校——福建省长汀第一中学的百年华诞!

  岁月如歌,春华秋实。一百年的春风化雨,一百年的辛勤耕耘,长汀一中迎来了桃李芬芳,满园春色。解放军原代总参谋长杨成武、解放军空军原副司令员何廷一、中国卫星发射测控中心原副司令员上官世盘少将等老校友纷纷发来贺信,杨成武老将军在逝世前不久发来的贺信中说,我有幸就读汀中,求知更获真理,献身革命事业,欣慰平生之志。他的题词是——

  百年庆典恒念师长不倦教诲,戎马一生常思母校事业辉煌。

  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新华社香港分社原副社长张浚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先文等校友也赋诗贺词,谢先文的贺词赞曰:历史名城黉门,客家首府圣殿,革命老区摇篮,战时厦大校园。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及福建省领导黄瑞霖、潘心城、王耀华等,龙岩市领导张燮飞、刘赐贵等发来贺信贺词。

  老同志伍洪祥、省政协原主席游德馨,校友及海内外知名人士施子清、张存浩、李佳能、张德光等发来贺信贺词。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大、北京四中、湖北黄冈中学、赣州三中、福州一中、厦门一中、厦门外国语学校、泉州五中、龙岩一中等名校也纷纷来信祝贺。

  百年名校,饮誉四海,百年辉煌,炼铸英才。长汀一中在新学百年的办学中,秉承客家文化和龙山书院的优良传统,历经土地革命的洗礼、厦门大学内迁的浸润,改革开放的改革与探索,以鲜明的办学特色、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一流的教学质量享誉八闽,培养了学子4万余名,校友遍及五洲四海,立勋军政学商。产生了杨成武、刘亚楼、何廷一、傅连日章、张元培、上官世盘等6名共和国将军,张存浩、王业键等两院士,张浚生、谢先文等一大批党政领导干部,数千名各界精英俊才,更涌现了许许多多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建设者。

  如果说功勋赫赫的校友杨成武、刘亚楼等是因为革命战争的洗礼获得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那么新中国的军人上官世盘则因为参与组织运载火箭、卫星发射而成为我国航天发射测控技术的专家和高级指挥员;如果说老一辈的院士张存浩、王业键等是靠深厚的文化积淀、学术素养而享誉中外的话,那么年轻一代的78届的校友饶光辉已成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88届的王飞雪已是国防科大的教授、博导;如果说为香港回归作出重要贡献的张浚生等校友,是久历政坛风雨的磨砺而名扬中外的话,那么25岁的校友陈宏等却是靠他的刻苦拼搏赢得了多次世界羽毛球冠军,今年获汤姆斯杯赛冠军,进入雅典奥运八强……

  百年的汀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美丽:当年红军练兵的操场,千年古樟,根深叶茂;唐人手植的双柏,参天耸立,老而弥坚。投入1000多万元的现代教育中心大楼刚刚竣工,教学设施完善而齐备,学术报告厅、百年校史展览馆,气势恢宏,装饰一新。扩建28亩的体育中心已完成周围拆迁,初具雏形。新铺设的8000平方米的广场内,百年校庆“育之韵”纪念雕塑直耸入云,寓意深远。卧龙山下,校友赠建的“天一阁”“弦歌亭”“春风亭”“百年志庆长廊”,与“双柏亭”“读书亭”相映成趣,成为百年学府的文化景点,每日朝晖夕阴,是学子温课攻书的好地方。

  百年沧桑,世纪风雨。从龙山书院到汀郡中学堂,从省立七中到长汀一中,我们追寻历史,是为了超越今天,展望未来。在有字的校史中咀嚼,在无字的校史里追寻,长汀一中百年沉淀,哪些是她与众不同的特色,哪些是她值得永远弘扬的精神?

  长汀一中校长、党总支书记钟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校的历史是一部厚重的巨著,每一遍翻阅,都增长我对她的崇敬,也增加了我对她的责任。总结百年的办学经验,我以为,长汀一中的办学特色和精神概括起来就是——

  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今天,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探求汀中精神时,我们思考,是什么垒积起百年名校的基石?对于刚刚跨进新世纪,渴望教育腾飞的人们,她能给我们什么启迪?

  厚重文化光荣传统

  长汀一中,源远流长。其渊源龙山书院,堪称西闽黉门,最高学府。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巡道邓秉恒、知府鄢翼明在汀州试院后创建龙山书院。书院近山远市,环境幽静,背倚龙山,前临文庙。其间鳞次错落寝舍50余间,堂前庭院书屋,宽敞明亮,阶间竹影松声,鱼跃鸢飞。一时闻风负笈者相踵而至,户屦常满。

  1904年5月,龙山书院改为新学。汀州知府张星炳慷慨捐圆银一千,改设校舍,建立汀郡中学堂。汀人进士康咏为首任校长,招收闽西八县学生100余名。康咏留心经世之学,管教严肃,学风大振。课程由最初的国学、算术增至英语、格致、化学、博物、历史、地理、修身等14门。首届毕业生31名,大多考取各高等院校。

  1912年2月,汀郡中学堂更名为汀州中学校,知府俞绍瀛兼任学校总办官,聘张选青任校长,改行新学制。

  1917年4月,学校收归省办,在省立13所中学中排列第七,定名省立七中。

  1919年5月,北京“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校友王仰颜当时就读于北京化工专科学校,积极参加示威游行活动。消息传到长汀,学校学生即与城区各小学联系,高呼口号,举行反帝反封建示威大游行。

  从辛亥革命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汀中学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总是站在时代前列,昂首潮头,推翻清朝封建王国,声援“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成立长汀第一个地下党小组,踊跃参加革命队伍。可以说,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构成了百年老校的基石,而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却在百年传承中,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学校成了长汀革命斗争的策源地。1925年春,在黄亚光、赖寿仁等革命教师支持下,张赤男、罗化成、黄道明等青年学生组织长汀学生联合会,主办革命刊物。“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们联合商业、师范学校学生,成立“沪案后援会”,举行示威,募集捐款,支援罢工工人,查烧英日货物,表达了反帝爱国热情。

  北伐军进入汀城,教员张赤南代表知识界在群众大会上致辞,随后参军北伐。校友吴炳若、王仰颜、段奋夫等组成中国共产党长汀地下党第一个党小组,此后成立长汀支部,刘亚楼、李震东、黄继业、刘宜辉等相继加入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从此长汀的农民运动、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轰轰烈烈。

  1929年2月,朱、毛红军进入长汀,校友李震东举行河田武装暴动,不幸被捕,死于南校场。5月,红四军二次入汀,傅连日章、段奋夫、王仰颜、张元培、杨成武、何廷一等200余名师生公开参加革命队伍,掀起了震撼闽西的革命高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在红军长征后,坚持苏区斗争,不幸被俘,1935年2月囚于校内一隅,6月遇害于罗汉岭。至今,校园内还保留“秋白亭”、囚室,让人感慨万千,遐思不已。

  在这些校友中,无数为国捐躯者成了共和国烈士,许多幸存者成了共和国第一代的将军。

  潮落潮起,冬去春来,历史翻过了崭新的一页。让人欣慰的是,1994年5月,高三学生王秋生在党旗下宣誓,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学生党员。此后,长汀一中有97位优秀学生加入党组织,仅2001年以来,就有38位学生入党。许多党员学生成为高校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兰莉芸被评为福建省首届十佳大学生。可以说,这是与学校长期的革命传统教育分不开的。

  学校常年开展“红旗不倒、红军故乡、红色土地”的“三红”特色教育,充分利用“三红”教育资源优势,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把革命传统教育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开设“三红”教育网站,组织编写《红旗·红军·红土地》校本课程。生动活泼开展“三红”教育班会和团队主题活动。

  红色的革命传统,如红色血液不断渗透进现代青年学子的体内,转化为澎湃不息的革命激情,红土地上后继有人。

  厦大润泽 教育鼎盛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人们没有料到,“国家不幸诗人幸”,因为国难,地处海防前线,刚改为国立的厦门大学为免遭战火,内迁长汀。1938年1月12日,厦大师生历经20天奔波,行程几百公里,安抵长汀,从此与汀中唇齿相依,紧密相连。

  长汀拥抱了厦大,厦大润泽了长汀。从此,在青年校长萨本栋先生的带领下,厦大在汀8年,一直到抗战胜利。萨校长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机电工程专家,他秉承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毁家兴学”、“坚毅诚笃”精神和优良校风,以“止于至善”为校训,艰苦卓绝,顽强奋进,自强不息,使厦大从内迁时仅有的三学院9个系发展至文、法、理、商、工五个学院20个系,学生由197人增至1044人,规模愈来愈大,设施设备愈来愈全,教学质量愈来愈高,被誉为“南方之强”、“抗战时期东南最佳高等学府”、“加尔各达以东最完善的大学”。

  厦大对长汀教育的支持、帮助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当时长汀一中名为省立汀中,厦大迁汀后,群贤毕至,人才济济,在省立汀中、县中兼课的厦大教师有80多位,他们见多识广,授课有方,高屋建瓴,给长汀教育带来一股清新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厦大教学严谨,学术自治,求实创新,师生平等,教学相长,他们也把这种民主鲜活的教风带到中学课堂内外。他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改变观念,走进学生,多采用对话、探讨的形式教学,使这种教风蔚然成风,沿袭至今、生生不已。据史载,省中每年高中考取大学的人数居闽西乃至全省前茅,考取率约占毕业生总数的80%。县中虽是新办,1942年冬全省初中会考,名列全省第二。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是厦大师生的共识,他们明耻教战,团结合作,勤教苦学,不少教室贴满岳飞的《满江红》词和文天祥的《正气歌》以自勉。他们还组织剧团、战时后方服务团等,出版《唯力》刊物,宣传、演讲、演出,开展救亡活动。厦大感染着省中、县中的师生,他们也怀着“教育救国”、“读书救国”的理念,宣传抗日,奋发用功。厦大作为文化中心,课外活动多姿多彩,这些也自然波及中学,他们也纷纷组织剧团、诗社、研究会,出版刊物,竞相创办壁报,如《铎》《风》《有聊报》等等。

  抗战期间,长汀省中、县中教室简陋、办学条件极差。厦大迁汀后,开放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允许中学生参观、实验、阅读,不断支持中学图书、教学仪器。在1946年迁返厦门时,赠图书几千册,其中不少是全省少有的珍贵图书,如清《古今丛书集成》《万有文库》等均几百册。他们还无偿转让教师、学生宿舍和几百平方米的膳厅,支持大批课桌椅、床、柜等用具。

  在办学思想上,厦大的进步思潮、教风学风、校园文化等多方面润泽着长汀一中,在师资力量、图书实验仪器、校舍教具等方面无私支持,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及深远的影响,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与质量,使学校成为当时闽西办学质量最高的中学,闻名全省,开创了汀中的鼎盛时代。东南沿海各省市许多学生不远千里,来长汀就学。



 卧龙山下,薪火传承;双柏园中,桃李芬芳。

  从汀郡中学堂到长汀一中,一个世纪,风风雨雨,百年沧桑,百年积淀。天下已任,报国为先,是汀中人百年不变的信念;科学真理,至善卓越,是汀中人百年矢志的追求;勤教苦学,鲜活民主,是汀中人百年永恒的风景;开拓创新,顽强进取,是汀中人百年铸就的品格。百年凝聚,百年传承,汀中精神不老!

  潮落潮起,沧海桑田。百年名校,英才辈出。卧龙山下,代代师长呕心沥血,甘为人梯,收获一年又一年累累硕果;双柏园中,代代学子抒写青春,放飞希望,成就一个又一个缤纷理想。一百年来,学校共培养了4万余名学子,其中6位共和国将军,2位院士,书写了汀中史册中最耀眼的一页,更多的精彩写在长汀一中一代又一代师生的心间。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为人类的进步事业,长汀一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回溯历史,倍感自豪;展望未来,信心倍增。新的百年,长汀一中人一定会续写更加精彩的华章,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18 17: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