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6|回复: 2

【转帖】丘逢甲诗之台湾情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0 14: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甲午战败,清廷割台湾,由此引出中国诗史上独一无二的爱国诗集《岭云海日楼诗钞》。作者丘逢甲为台湾著名青年士绅。日军占台,甫过而立之年的丘氏任全台义军大将军,率义军与日寇血战,兵败内渡。丘诗据说多达万首,然多毁于兵燹;内渡后集1895年至1911年所作诗词1600余首,题为《岭云海日楼诗钞》。集中思想感情最  
显著最沉重者即台湾情结。其台湾情结孕育于政治与文化两大因素。乙未内渡前,丘氏之反对割台、保台壮举无疑是政治上的爱国主义。内渡后表现在丘诗中的台湾情结,应更多地从文化因素上考察。政治因素尽人可解,文化因素当作四方面认识。  

  中国文化有尚统一的特点,而且很早便有统一的汉字。丘诗《十四夜月》“山河终一统,留影大瀛东”正表现此一统观。《送颂臣之台湾》亦然:“王气中原在,英雄识所归。为言乡父老,须记汉官仪。”丘诗每以牢记汉官仪、珍存汉衣冠寄语故乡同胞;以“岛中义士依然在,伏腊年年奉汉家。”“碧血纵埋非汉土,赤心不死尚唐年”激励、赞扬爱祖国的台湾人民,在“碧血”两句后自注”台中义士,尚奉中国正朔;以“大九州当大一统”自勉并与台胞共勉。  

  丘氏以诗书起家,丘逢甲少年时即助父执教,26岁中进士后主讲台湾各书院、传播新思想,教化台民之功最著。由于家国一体观念已入台人心中,所以乙未年丘逢甲登高一呼,毁家纾难,全台绅民舍命赴难,部将丘、谢、吴、徐、姜等皆大族,大族村社纷纷拚死守土保台,乃有次年丘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里不仅是四百万台胞为一家,更是台湾内地为一家。“书生忽戎装,誓保台南北,当时好意气,灭虏斯可刻。何期汉公卿,师古多让德。忽行割地议,志士气为塞。刺血三上书,呼于不得直!”正是对宰割家国者之憎恨。其《离台诗》六首之首“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亦复如是。“诗成复自写,不辨泪和墨”,以及“相逢欲洒青衫泪,已割蓬莱十四年”。“一幅千秋家国泪,不堪齐洒岭云边”无不是这种家国一体观的体现。  

  由于台湾是内地迁台者(尤其闽粤人)与土著共同开发的宝岛,乙未巨变时,台民大多早已视台湾为故乡。宅院田园,社祠乔木,村路溪桥,祖宗庐墓,一一化为乡土情结,孕育出丘诗:“明月出沧海,我家沧海东。独怜今夜月,犹与故乡同。丧乱山河改,流亡邑里空。相思只垂泪,顾影愧归鸿。”“落尽碧桃归未得,望仙桥畔望家山”。“暗香疏影寒溪月,万树梅花忆故山”。“新年莺燕他乡感,落日鲸鲵故国情。”暮鸦飞过,他唱着“飞鸟犹知恋故林”。大雁飞过,他触景生情:“雁与人同去,雁归人未归。剧怜沧海阔,独傍故山飞。”清明时节的毛毛雨年年撩起他的乡愁:“微雨轻云扫墓天,东风消息又经年。”兵败内渡时举家人口可迁,但曾祖父母、祖父母、生母的庐墓何迁?它永远在台湾,化而为丘逢甲们的台湾情结。他思台几成病,欢乐的佳节每每成为伤心之日,如《元夕无月》“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他的睹物思乡几乎无所不至:“古戍斜阳画角哀,望乡何处筑高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咏梦里台湾者极多:“一纸平安天外信,三年梦寐海中山”;“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坚忍不拔、义无反顾是中国文化的又一特征。“年年乡梦阻归鞍,恨不随风化羽翰……地老天荒留此誓,义旗东指战云寒。”“曾从剑侠传中来,十万戈船梦里开。”仓促内渡时所作《离台诗》之三即申卷土重来之志:“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内渡后诗人又复咏志:“世间蛟龙如不斩,腰间长剑欲何为!”中秋佳节品着月饼,诗人忽然吟道:“说饼但余名士气,飞觞终取虏王头。”在辞旧迎新爆竹声中,诗人已经插上想象的翅膀,乘长风破万里浪,去实现其“何当奋雄略,拔剑斩蛟鼍”的宿愿。他以“念台”为子丘琮之字并榜庐,复以诗明志:“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弃地原非策,呼天傥见哀。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面对恢复大业,他深知非得有周公、孔明一流方可,乃以之自励自许:“只恐南阳难稳卧,中原戎马待纶巾。”“横槊当歌万虑空,复闻吐哺有周公……平生整顿乾坤手,要见神州日再中。”他与台人都极景仰延平郡王郑成功,割台时台人正倚其为郑氏,其诗虽自谦愧比心中的圣人,却以台民、日人比其为郑氏而喜,其平素也以郑氏自励:“英雄愧说郑延平,目断残山一角青。何日天戈竟东指?海上誓师更留铭。”诗后注道:“保台之举,日人平山氏比予为郑成功,可愧也。”“谁能赤手斩长鲸?不愧英雄传里名。撑起东南天半壁,人间还有郑延平。”这里已含自比郑氏、光复台湾之意。  

  论者有以丘氏律诗得杜甫之工整、歌行得李白之豪放。我以为丘诗艺术最大成功在于成功地师杜沉郁顿挫。平心而论,丘诗被人推崇的反帝、谴责清廷之作,并不出众;梁启超推其为“诗界革命一巨子”,但诗界革命他远逊黄遵宪;然以台湾情结表现爱国精神唱出时代之声的,当世无人堪匹。丘诗的文学史价值正在于此。丘诗的台湾情结既是中国文化的产儿,又在特定时期特殊情况下折射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丰富着中国文化的内涵。这是丘诗的文化史意义。台湾情结乃丘诗之魂,此诗魂之本质为民族魂、中国文化之魂
  
转自163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9-10 15: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撇除政治性不说,单从文学性、艺术性上看,丘逢甲也足称一代诗豪!读他的诗,确有李之豪放,杜之沉郁,给人以莫大的精神享受。
丘逢甲,客家之光,光焰万丈!!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4-9-10 at 15:05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1 17: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的这首诗应是很出名的吧,他的祖籍地就在福建省上杭县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3 22: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