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6|回复: 0

商气旺文气盛人气足 第三届旅游节又见盛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25 09: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商气旺文气盛人气足 第三届旅游节又见盛景

2004-08-12 09:47:27  南方网
http://www.southcn.com/news/dish ... ji/200408120256.htm

  南方网讯  后天(8月14日)就要落下帷幕的第三届香港人旅游节,又一次印证了“文气”、“商气”及“人气”三者相互作用论:“文气”带旺“商气”,“文气”和“商气”一旺,又带动“人气”兴旺:“人气”一旺,“文气”与“商气”更旺———这样的发展逻辑,烙印在樟木头镇上至政府官员,下至行业决策者们的经营意念里。在他们看来,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这个占地面积仅有66.6平方公里的“小山城”,文化设施已达到26个,占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已初步建成了具有文化服务、文化交流、文化展示和文艺演出功能的现代文化设施网络。

  再过两天,为期一个月的第三届香港人旅游节就要正式闭幕了。与往届一样,商家们又一次赚了个盆满钵满,樟木头民众又一次享受了节日狂欢。

  走在樟木头镇的街头,随处可见洋溢着节日气息的花车、商业活动景点,人气极其兴旺。镇政府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一次,由于是商业化运作,所以商家们除了是参与者之外,还是承办者,他们设身处地投入到这个环境中来,也转变了角色,这是旅游节得以场面火爆的最主要原因。”

  过去三年,樟木头镇举办了三届香港人旅游节。第一年,4.8亿;第二年,9.6亿;这还不包括高达5个多亿的楼盘交易额。后天就要闭幕的第三届香港人旅游节更是“人满为旺”:数以百万计的香港人、内地游客,沿着广深铁路,沿着京九铁路,沿着广梅汕铁路,沿着东深公路,沿着莞惠公路,络绎不绝地赶到这一仅有66.6平方公里的小山城———花车欢乐大巡游、国家顶尖书画展、狂欢啤酒夜、美食嘉年华……从7月17日到8月14日,28天中,天天有舞跳,天天有演出,天天有楼卖,大大小小的活动多达100多项,小镇街头好一派热闹景象!

  时光回溯到2002年。其时,为配合东莞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推动樟木头镇以房地产为龙头产业的经济发展,举办一年一度的“香港人旅游节”的想法很快付诸实践。首届香港人旅游节一拉开帷幕,便好戏连台,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惊喜不断。连续一个多月的文化活动,特色节目持续不断;樟城欢乐日、万人登山、花车大巡游、欢乐大家庭、荔枝节、泼水节、交谊舞大赛等文化活动,使香港人流连忘返、乐此不疲。旅游节带动了百业兴旺:仅40天的首届旅游节,全镇共向港人销售洋房、别墅1032套,达3.2亿元,社会消费总额4.8亿元。不仅如此,旅游节还吸引了不少外来投资者,一家五星级酒店、一个汽车博览中心,以及中海地产、华润创业、百佳、大家乐等知名企业就在旅游节落下大幕不久,即落户樟城。

  2003年,在确定了“小香港、大物流”,实现工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物流业三足鼎立,致力于发展文化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工作思路之后,樟木头镇再次举办了主题为“动感小香港、活力樟木头”的第二届香港人旅游节。即便受到“非典”的不利影响,旅游节还是取得空前的成功,文化表演与旅游商贸相结合,一共32项100多个活动,不但营造了浓烈的文化氛围,还带来了可喜的经济、社会效益。从7月19日到8月23日,有逾百万境内外人士到樟木头旅游观光,购物度假。33天时间,共销售了各类洋房别墅铺位68 7套,销售总额2.3亿港元,带动各项社会消费9.6亿元;而旅游节之后,直接带动的招商引资热潮,更是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蜂拥而至:如今,新投入运营的IT电子城、农副产品市场、小商品市场、重油中转基地、塑胶原料市场中心城,现正坐落在小镇的商业中心地带,成为构筑樟木头镇商贸服务物流业的主力军。

  后天,第三届香港人旅游节就要落下帷幕。来自组委会方面的数字统计,仅仅13天时间,全镇楼盘销售额达到了4500多万元,153套楼房已被定购,来自香港的旅客达到了数十万之众。一位在这里买房,每个周末都来度假的香港老太太说:“每次一进樟木头,我就感到这里有一股特别的文化氛围,就像一个人特殊的气质格外吸引人,让人感到特别舒心!”

  《人民日报》对此盛景描述说,“在广州、深圳或者惠州,一个个大型楼盘纷纷举行歌星演唱等活动,为的是借文化女神的魅力来推销房地产,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而樟木头的旅游节,则是靠文化来凝聚人气,推动所有楼盘,以及其他行业的兴旺———好一个‘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广场文化拉动无限商机

    其实,在旅游节之外的日子里,樟木头无时无刻不在拥抱文化女神,“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比赛,季季有评奖,”———正如樟木头决策者们所认为的“文气”、“商气”及“人气”三者的相互作用论一样,文化或者更具体的讲,“广场文化”给樟木头镇带来了人气的同时,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而这“商气”又集聚了越来越多的“人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几年前,樟木头镇东城一带的房地产和商业比较冷淡,但自从建成东城文化广场以来,樟木头镇一方面把开展广场文化当作开发新经济区的“重点工程”来抓,一方面不断加大广场文艺演出频率,形成“文化闹市”,做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赛事”,成为全省惟一首次获得“十佳文化广场”称号的镇级文化广场。由于东城文化广场的人气急剧上升,文化氛围的营造改善了周边环境,这里马上成为投资的热点,整个东城区在短短的半年里,绝大部分规划项目完成了招商引资,而且地价比以前翻了一番,房产的售价也涨了30%以上。

  初见成效后,又在东城文化广场周边地区锦上添花,投资兴建了一个主题文化公园———滨河公园,这又促使周边楼价进一步飙升,还吸引了一位外地民营企业家在这里投资兴建一个五星级酒店———“商气”、“人气”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西城广场对面的地王商业城,刚建起来门庭冷清。于是,就在这一仅有千把平方米的空地上,很快办起了被称为“平民夜总会”的广场露天舞会,每天晚上有成千上万人来跳舞“广场文化”再一次成为佐证“文气”、“人气”及“商气”相互作用论的最好例子:地王商业城“近水楼台先得月”,铺租行情不断上涨,连广州、深圳的人都闻讯来这里租铺位。更出人意料的是,地王商业城的老板一下子赞助了35万元完善露天舞场设施。

  在他看来,“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于是,他又在南城广场周边投资兴建了一家星级酒店,并且将原来设计中的酒店广场和南城广场连接起来,要唱一台广场文化的大戏。消息甫一传出,不少在樟木头镇投资兴业的商家都找上门来,御景花园、帝豪花园等多个房地产商和天和百货等发展商,都主动把文化发展作为其商业经营中的一部分,要求参与到樟木头镇文化兴镇这一路子上来……

  据统计,这些文化项目建设以来,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众多的房地产、酒店、商场投资项目进驻,直接、间接吸引投资高达40亿元。这笔投入产出账一算,不但原先的投资商笑逐颜开,而且有更多新商家意欲在东城文化广场周边地段投资。一个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集购物与文化、休闲、娱乐一体的大型购物公园和商业步行街、购物中心和几个大型的花园楼盘已全面动工。

  现代文化网络雏形已现

    “多年以后再回头看,第三届香港人旅游节会是一个转折点。”来自组委会的消息显示,今年是第一次实现商业化运作,“原来一手包办的政府现在退居二线了,原来不参与策划、组织的商家们却都参与了,而他们带来的是操作理念上的变化。”

  在这一关于文化经济经营理念转变的背后,是樟木头镇的文化设施水平早已今非昔比。回想上世纪90年代初,樟木头镇的文化设施可谓是“一穷二白”:“只有一个设备简陋的灯光球场,一个星期才放上一场电影,工作人员也只有5个,缺资金、缺人才、缺场地、缺设备。”

  如今,在镇区,已有投资1亿多元建起的东城、西城、南城三大文化广场、影剧院、滨河公园;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的文化活动中心;还有一个40 00多平方米的大型古代家具博物馆、一个5000多平方米的雕塑博物馆、一个古树博物园;各大型的花园商场、星级酒店也都建有综合性文化广场和文体设施,学校、医院、敬老院、工厂等也建有文化设施;今明两年内拟投资60 00多万元用以建设镇文化体育中心、美术馆、市民广场等新文化设施,现在部分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在乡村,如今已做到村村都有文化小广场、宣传栏,条件好的村还建立了电影院、图书馆和书画艺术培训阵地,文化活动骨干企业达到30家。

  到目前为止,全镇文化设施已达到26个,占地面积约3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我们搞文化设施绝对不是搞面子工程。文化建设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正是基于这种思路,这些设施基本配套齐全,形成具有文化服务、文化交流、文化展示和文艺演出功能的现代文化设施网络,为文化经济的发展,为群众文化的红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年3月份的《樟木头人民政府文件》明确指出,“要把文化事业进行产业化。”同时提出了从现在起,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把樟木头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文化影响力、辐射力、竞争力,城市精神昂扬向上,群众素质极大提高,文化事业产业发达,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品位不断提升,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经济发展壮大的文化中心城镇。

    文化兴镇之道:以文养文 以商养文 文经并举

  樟木头,作为一个农村镇,为何对文化经济如此重视?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镇党委张书记是这样回答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樟木头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不懈努力发展文化经济。因为,我们在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文化的发展对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化已经成为樟木头的一个投资环境,如果搞得好,就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一个人无我有的发展优势。况且,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中心城镇,不但经济要现代化,文化更要现代化。这是必由之路。只有大力发展文化经济,才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基层,才能落实广东省委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文化新城的战略部署,以及中央提出的宣传文化教育工作必须‘三贴近’的要求。同时,我们的实践也印证了广东省委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文化新城决策的正确性。”

  镇委主管宣传文化的林副书记介绍了该镇发展文化经济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展示了一幅幅文化经济的壮美画卷———以满足群众需要来确定文化发展的重点。樟木头镇以丰富多彩的广场演出来满足群众的欣赏要求,以高雅书画艺术的收藏展览满足求知的要求;以麒麟艺术为特色满足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要求;以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来提升群众的文化艺术水平。

  以社会需求带动文化设施建设。镇政府充分发挥房地产业发达、文化市场容量大的优势,相继建设了东城文化广场、西城文化广场、南城文化广场、滨河公园、文化活动中心等一大批高档次的文化设施,既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又带旺了周围的人气,造就了新的文化市场。

  以文化搭台促商贸唱戏,将文化资源变为经济优势。镇政府把文化设施作为商业、住宅区的配套设施,把文艺演出作为商贸促销的重要手段,以文化繁荣带动商业繁荣,如滨河公园带动了周边房地产的兴起;西城文化广场带动了周边商业的繁荣;南城文化广场带动了南城区地产和酒店服务业的兴旺;地王商业城、天和百货等多个重点商业项目都建有文化小广场和文化舞台,每天都有精彩的文艺表演,吸引大批人前往观看,显示了商业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文养文,以商养文,文经并举。文化站一方面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开办培训中心、旅馆业、收藏展览等多种服务,一方面成立文化传播公司、艺术品经营公司、广告公司、礼仪公司等文化产业实体,参与文化大市场的循环和竞争。

    「规划」让麒麟舞走向市场

  如火如荼的樟木头第三届香港人旅游节已近尾声。节日的最后,樟木头人推出了他们的“文化大使”———麒麟舞。谈起麒麟舞,那是樟木头人的骄傲。据有关专家实地考察,樟木头镇的麒麟舞艺术至少已有450年的历史。

  樟木头镇党政办主任蔡献军,认为这么多年来,在麒麟文化的熏陶下,麒麟舞在樟木头已经扎根,并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如今,借全镇文化经济建设大潮,麒麟舞也要与时俱进,走向市场。

  “麒麟”底蕴几百载

    麒麟舞,是麒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一种表现形态。它的由来伴随着一个美妙的传说。相传孔母先时无仔,祈于尼丘山,后天降麟儿,吐血石板。

  孔母坐板后孕,生下孔子。孔母感谢麒麟恩德,从柜中拿出红绣绸,披挂于麒麟角上。从此便有麒麟头带花红绣绂,于新年到各家拜年之习俗。再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创作,这一习俗慢慢地生成了一种文化艺术。

  据说,樟木头麒麟舞是客家人从北方带到南方来的。明末清初时期,客家地区就有了麒麟舞汇演活动,每到冬日农闲,各个自然村的麒麟群众便开展排练活动,由村中的老者组织一班后生入馆习武,每晚练拳踢腿,一直练至年晚岁近;年除夕则通宵达旦,等待凌晨“贺岁”,当爆竹万家齐鸣,麒麟舞队则挨家挨户去拜门。在年初一上午,麒麟队在晒场、空地为全村的父老乡亲公开表演。此外,还为村中的“庆灯”、“贺元宵”和异地为同宗贺岁。总之,麟麟成为客家人喜庆袢合的象征。

  近年来,樟木头的麒麟舞又得到快速发展,空前活跃。据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1996年5月成立“樟木头麒麟武术协会”后,很快健全、恢复、组建了13支麟麟表演队、5个醒狮队,其中一个少年女子队,参加的人数达800多人。一位北方游客由衷地说:“现在麒麟舞更红火了,这是我压根儿没想到的,村村都有麒麟队,玩的人有1000多人哩!”

  据了解,现在樟木头镇已有17支麒麟队,这些表演队分布在全镇9个村委会的16个自然村。据初步统计,近10年来,全镇麒麟舞上演了近1000场次,小到乡间田舍,大到国内外舞台,都留下了樟木头镇麒麟舞的足迹。如此规模,国内罕见。

  “麒麟”已为世人识

    一种民俗,一种传统文化,一种传统艺术,它能走过几百年、几千年一直走到现在,其实它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总是在自觉中与时俱进———为了使麒麟披上现代艺术的新裳,今年春,樟木头镇人民政府正式去函向中国民间文艺协会申报要求命名樟木头镇为“中国麒麟之乡”,并下决心走品牌效应之路。

  该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改革后的麒麟头尾采用现代工艺,形象更加生动逼真、熠熠生辉,并且改过去的单头麒麟为多头表演,以集体造型增强层次感,增加群众表演,融入现代军体拳的某些动作,从过去仅以拜门表演转为现在的文艺演出表演;服饰上,从过去的旧式服饰转为现在更具时代感的服饰,从而显得更加威猛、传神。每逢盛大节日,麒麟便在文化广场威武上阵,为全镇人民带来祥瑞欢乐的气氛。尤其令人可喜的是,樟木头麒麟队不仅代表东莞市参加全省首届麒麟舞大赛获得金奖,还远赴加拿大国际艺术交流活动,连演10场,大获成功,受到中国大使馆的表扬。

  今年春,樟木头提出要把麒麟舞队打造成自己的文化品牌,通对建立“麒麟艺术基金会”和“麒麟艺术改革研讨小组”,使麒麟艺术走向商业化;通过确立麒麟艺术“形象大使”地位,扩大麒麟艺术发展交流,促使该镇的传统麒麟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品牌要走向市场

    “把麒麟艺术作为樟木头的文化品牌来打,不作则已,要做就要做大做强做好,做成品牌,然后通过品牌占领市场,通过市场扩大先进文化影响。”

  樟木头镇党政办主任蔡献军认为,麒麟文化要与时俱进,就必然要走向创作;麒麟文化要成为文化品牌,就必然要走向市场。

  那么,麒麟艺术如何走向市场呢?蔡献军认为,首先要成立麒麟艺术专门管理机构,建立一支集策划、编导、宣传于一体的完整的麒麟艺术队伍,并把麒麟艺术纳入政府文化发展长远规划来抓;二是要加大、加快、加深麒麟艺术的挖掘、整理、研讨和创作,建立艺术档案,制订创作规划,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创作形式多样的艺术节目,打造艺术精品;三是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麒麟艺术比赛活动,拓宽麒麟演出空间,扩大麒麟对外交流,并将其确定为文化艺术活动的传统保留节目,并推向演出市场;四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采取多渠道、多侧面、多角度宣传推广麒麟艺术的办法,使之全面融入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比如大型会议、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类庆典仪式,可凸显麒麟标志性艺术象征;五是加大麒麟艺术工艺品的研讨、开发、设计和制作,将麒麟工艺品艺术化,商品化。(编辑:刘曼)


作者:记者廖奕文 实习生张跃鹏 通讯员王仲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3 19: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