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66|回复: 1

东江红军创建人之一——罗屏汉(兴宁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18 23: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32年5月,邓小平同志从瑞金调到会昌任中心县委书记。当时任会昌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的罗屏汉同志告诉我,小平同志跟他在研究工作时,提出会昌是江西的重要门户,离“红都”瑞金只有四十多公里,又是一个大县,有十四五个区,没有军事部部长,不能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他建议设立军事部,要挑选一个军事部部长,并问屏汉同志:“老罗,以前跟你在一起的,有无合适的人选?”   屏汉同志答:“有一个, 叫钟亚庆,以前在红十一军独立营当连长,后来任独立团副团长。这个人没有文化,但有作战经验,敢打敢拼。今年3月初,陈济棠部一个营进攻我寻乌,亚庆带领部队迎击。双方激战一天,敌人死伤很多,败退了。他在战斗中左肩胛负了伤,仍然坚持不下火线,直到战斗结束后,住在寻乌西北医院,因伤口碎骨清理不净,写信给我,我才介绍他到澄江十二军后方医院去。最近来信说,他的伤势基本好了。”   经屏汉同志这么一说,小平同志就把我定下来了。

  第二天,屏汉同志打电话给我,我不在,因为那天十二军政治部罗贵波主任派我去江城区工作,一早出发了。罗主任接了电话,屏汉同志让罗主任转告我,叫我次日10点钟不要走,他要再打电话来。

  果然,第二天上午10点钟,屏汉同志的电话来了。他说调我到会昌县任军事部部长。我回答道:“我没有文化,我不去!”屏汉说:“小平同志已来会昌中心县委当书记,我在县委组织部,调你,是我们研究决定的。没有文化,有文书,不用怕。”

  当时我还想在正规红军部队工作,总是不愿去。以后,小平同志又打电话批评罗贵波主任有本位思想,叫他催促我快去上任。他们先后又打了三次电话。不去不行了,我只好背上背包步行到会昌去。

  碰巧,当我走到会昌县杉塘区苏维埃驻地时,突然遇到邓小平同志,他一见我就问:“你这个同志,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姓什么?”声音很大。

  “从澄江来,叫钟亚庆,到会昌去。”

  “你叫钟亚庆,好啦!我是邓小平。走!到杉塘区苏维埃去坐坐。”

  我向邓小平同志敬了个礼,跟着他走到了大河排顶上的杉塘区苏维埃。区苏维埃主席接待我们喝了茶。

  小平同志用带有批评的口吻对我说:“你好调皮,老罗(屏汉)打了好多电话给你,你还不来。我又打电话批评罗主任(贵波),你现在才来。你看看!”他手指着墙壁上挂着的文件说:“你任会昌县军事部部长,文件都发了。你还敢不来!”接着邓小平同志把话题一转,说:“你不要走,今天我到罗塘区,你跟我去。”在这里坐了大约半个钟头,我就跟着小平同志,一路步行到了罗塘区苏维埃。

  离开罗塘区后,小平同志走在前,我跟在后面,一同回到会昌县委(地点在大榕树背后)。小平同志又派了一个同志,送我到会昌县苏维埃(大街上的许家祠堂)。

  在会昌,我们军事部的同志经常要下到各区去组织赤卫队。凡18岁到25岁的为基干赤卫队,其他是普通赤卫队,要分别造册向小平同志汇报;还有扩大红军等任务,都要同小平同志研究。小平同志对我的工作总是热情指导,生活上平易近人。

  7月,江西军区指示会昌县委成立江西军区第三作战分区,指挥部设在筠门岭芙蓉寨。分区政委由会昌中心县委书记邓小平兼任,分区政治部主任由罗屏汉兼任,分区指挥员由会昌军事部部长负责。

  中旬的一天,会昌军事部文书曾友松接到县委通信员专程送来的委任令,对我说:“老钟,你当第三作战分区指挥员的委任令送来了。”说着,给我读了委任令:“命令钟亚庆同志到江西军区第三作战分区任指挥员,仰即到职,努力工作,此令。江西军区司令部。”我想这是党对我的信任,不去是不行的。我对老曾说:“我去,你也跟我去。”曾友松说:“你不一定说得准。”我说,我会向小平、屏汉同志奏!

  第二天,我到县委找到屏汉同志,提出了我的要求。屏汉说:“我没有意见,但要同小平同志讲一讲,看他同意么?”我听后随即到了小平同志房间里,屏汉同志也跟着进来,我说:“小平同志,我是真的没有文化,要我去当指挥员,就要曾友松跟我去。”小平同志说:“我知道你没有文化,你要老曾跟你去,就给你,还有什么意见?”我知道他有一支曲尺、一支驳壳,便说:“没有意见,又有点意见。我想要你一条枪。”小平同志停了一下,屏汉同志插话说:“亚庆跟着我,一向都是用惯驳壳的。”小平同志接着爽快地说:“你要,就给你,你晓得用么?”屏汉说:“晓得了!”小平同志转身取下壁上挂着的驳壳枪,连同驳壳皮带、近百发子弹都交给我,说:“现在就没有意见了吧!”我应了一声“唔”,兴奋地告别了小平同志。

  第三作战分区指挥部成立后,接着组建三分区边区游击队,部队以会昌红色警卫连一百二十多人作基础,逐步扩大。原独立团的伤兵出院后有二十多人,也参加了边区游击队,共一百四十多人,驻在会昌与福建交界的东留。

  不久,军区派来参谋长吕赤水、副参谋长游端轩、参谋刘××(瑞金人)。吕、游二人都是从正规红军调来的,我怕领导不了,就去找邓小平、罗屏汉同志讲。他们两人都鼓励我。小平同志说:“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你不用怕,不要自轻,要有信心,有问题就同我讲。”小平同志给我壮了胆,我便试着干了。

  半个多月后,福建钟少奎部一百多敌人进攻太阳桥(11节的木板桥)。我接到情报后,立即叫参谋长开会,研究作战部署。参谋长的意见是,当面顶头同敌人打;我的意见是,部队分开两路,引诱敌人进来,然后集中火力把它消灭。但吕、游不同意。于是,我详细地分析了敌我情况和特点:敌人装备好,经过正规训练,来得凶;我们装备差,但地形熟,采取诱敌深入、两路包抄的办法,比较有把握。吕、游最后同意我的意见。部队分为两路,参谋长指挥一路,我带一路,事先交代各自带好部队。敌人不过桥,不开火。战斗一打响,我指挥赤卫队先同敌人接火,等敌人冲过桥来了,我们两路部队一齐开火。敌人死伤八九个人,狼狈逃回去了。这一仗,我们缴了敌人12支枪,自己没有伤亡。那时,我把战斗情况书面报告了小平同志,后来还亲自去找小平同志当面汇报了战况,小平同志听后鼓励我说:“你的部署、打法都对。你是从哪里学来的?”我说,是屏汉同志带的。屏汉同志接着说:“亚庆打仗是有‘计较’(计谋、办法)的。”

  同年9月,我在福建东留又同钟少奎部几百人打了一仗。在战斗中,我又负了重伤。部队由参谋长带,我被抬到了桂坑。由于出血过多,又连夜抬到会昌的罗塘区。第二天,又转到粤赣军区筠门岭收容所。

  邓小平同志接到战报,知道我受了重伤,亲自打电话询问。我不能起来接,收容所所长罗天观接了电话说,小平同志再三叮嘱,要我第二天坐船到会昌去医治。我叫罗所长回话说:由于我伤势重,一动就流血,暂时不能去,要等候几天。

  那时,小平同志天天都打电话来询问我的伤情。我过意不去,在收容所住了4天,人比较精神了,就搭了一条小船到会昌去。9月天气炎热,小船上坐了十多个伤员,伤口脓血蒸发出来的腥臭味令人难闻。到了杉塘区,我要求区苏维埃主席请了两个担架员抬着走。到傍晚,才抵达会昌六祖寺医院。

  次日下午,邓小平、罗屏汉同志就来医院看我。小平同志亲切地安慰我:你从前线写来的报告,我看过了。前线的事已有人负责,不要惦记,好好休养!说毕,拿给我钱作营养费。我接了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小平同志工作繁忙,亲自来看望我;经济很困难,却给了这么多钱,我不觉流下了眼泪。

  我在会昌医院一直住到1933年3月。一出医院,我就去会昌县委,见到了罗屏汉同志,却没有见到邓小平同志,心里十分失望。一转眼,50年过去了,50年的变化真大啊!罗屏汉同志早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了。邓小平同志幸还健在,正带领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每当我想起往事,想起邓小平同志对革命事业深谋远虑、兢兢业业的精神,对同志体贴入微的言行举止,心里就非常激动。我想,如果我还能有机会再亲眼见一见小平同志,该多好啊!


编辑: 辛芳  来源: 千龙网  作者:钟亚庆

[ Last edited by 12345 on 2004-8-18 at 23:3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23: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姓  名  罗屏汉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籍  贯  广东兴宁
出生年月  1901年
牺牲日期  1935年  

  出生于农民家庭。中学时代,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影响,参加了学校的进步学生运动。1926年春,加入共青团。同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在钦文小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曾组织有100多人参加的大坪青年会,宣传革命思想,揭露土豪劣绅,被区警察局长逮捕,虽遭严刑拷打,也没有暴露身份。经家人筹钱保释出来。父亲担心其从事革命活动,会拖累全家受害,从此,他离开家乡。1927年,参加兴宁县委领导的革命武装,任红军第三营营长。与政委潘火昌等率队在大信开展武装斗争,领导军民奋勇杀敌,多次打退反动武装的进攻,巩固了大信根据地。并深入发动群众,将农会组织发展到兴宁、龙川交界的许多乡村,并且建立了党支部。1928年至1931年,历任东江游击队政委、中国共产党兴宁县委委员、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常务委员、东江红军独立营党代表、兴宁县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兴宁县委书记、东江红军独立团政治委员等职。1932年2月,调到江西省任中国共产党会昌县委组织部部长。同年5月,中国共产党会昌中心县委成立,任组织部部长兼会昌县委书记。协助中心县委书记邓小平,领导该地区的工作。9月,兼任江西省军区第三作战分区政治部主任、粤赣省临时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粤赣省委候补执委、粤闽赣边区游击队纵队司令员。其间,指挥赣南挺进队到五华、龙川一带有效地牵制敌人北上“围剿”中央苏区的兵力,受到刘伯承的表扬。1934年4月,率领赣南挺进队回到兴宁,发动游击战争。8月,调往赣南省委。1935年6月,带领部队在兴宁黄陂新村至大坪洛村一带,同前来“围剿”的陈济棠部两个师的兵力英勇战斗,战至只剩他和警卫员潘秉星。他身负重伤,掩护警卫员撤离险区后,面对百余敌军扑来,将最后一粒子弹射进自己的胸膛,壮烈牺牲。
(民族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22 00: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