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回复: 0

黄遵宪家族:由商而仕的书香世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6 13: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遵宪家族:由商而仕的书香世家

首次站在广东梅州的人境庐前,一般游客恐怕认为这就是清代著名诗人、外交家和维新变法先驱黄遵宪的故居,事实却是你错了。再给你一个机会选择,也许你会指向荣禄第。即使这样,你也才答对了一半。黄遵宪的出生地是在荣禄第后的德赞楼,一座气势雄伟的大厦。他的祖居更在百步之外的禄善堂,一座历经风雨、依然保存完整、制造精巧的大型围龙屋。
1848年4月,一个男孩在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梅江区)攀桂坊的德赞楼呱呱落地,数十年后这个男孩成为攀桂坊最为耀眼的文化星座,他就是努力推动近代中国告别封闭、拥抱世界的先行者——黄遵宪。
出身嘉应州圣人寨名门的梁辟村,是同盟会员、南社诗人梁扩凡的儿子,也是举人、外交官梁诗五的侄孙。他在所著的《僻尘室读书偶记》中介绍梅州鼎盛的人文时,专门提及梅城的三大书香世家:“其时,读书人以三堂称盛,即下市禄善堂黄,圣人寨闲初堂梁,三坑留馀堂张。”
这里说到的禄善堂黄,正是黄遵宪的高祖父黄润开创的书香家族,然而,梁辟村先生对禄善堂科甲“不是数代相连”的评判,却是一个了解史实不细的误会。其实,禄善堂在它开枝散叶的一百年里,四代人间,至少培养出一位进士八位举人,虽非一个直系连续专美,也是代有才人,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个书香世家还伴随着商业世家的头衔,涌现一批具有营商天赋的头脑。
商业与书香结合的家庭

禄善堂是个三堂六横的巨大围龙屋,坐南朝北斜对着攀桂坊的张家围,规模宏大,厅堂里竖立的是巨大的木柱子,建筑的构件精雕细琢。这样的房子不是一般人有实力建造的,黄遵宪和他的伯叔祖辈们应该感谢黄润,这位攀桂坊的第十九世祖。

黄润以坚毅的意志,实现从赤贫到创富的飞跃,更把自己的惊人记忆力、精明的头脑,以及读书的优良基因,影响了几代人。他建筑的禄善堂,不但为子孙提供遮风挡雨的好所在,也是子孙得以求学上进的书香馥郁之地。

黄遵宪故居人境庐


黄遵宪曾撰文追述高祖父艰难创业的一生:“吾祖自移居攀桂坊,族姓繁衍,析产日薄。逮府君而贫甚,竹笠草履,包饭趁圩,为人书牛契。”后来,黄润又从事银钱鉴别的业务,凭借一双慧眼帮助交易商收支银两,终于积累了不少的财富。30岁那年,黄润开设当铺,从事典当行业,“典肆凡四五所,子孙屡业富饶。”典当业从此成为黄遵宪家族数代经营的商业模式。黄润选择在祖屋北面,与张家围相对之处,建起屋宇禄善堂。

黄润的曾祖父恬生公后裔繁盛,儿子黄立中、孙子黄朝凤中武举人,孙子黄炲、曾孙黄梅中文举人。玄孙黄奎举中武进士,玄孙黄学猷、黄学古先后在嘉庆十八年和嘉庆二十一年的乡试登榜。据有关文献,黄学古是个精通音律的高手,攀桂坊的翰林李黼平曾有七古长诗《听黄生学古弹甘州》:“黄生弦声最幽慢,儿女深闺语恩怨。弦弦掩抑忽置之,回声自写甘州词。”攀桂坊黄家第一位能填词会弹奏音乐的多才多艺者,当推第二十世的成员黄学古。

因祖父黄用中、父亲黄鸣凤分别是庠生、太学生,黄润的这一房后来虽然从事商业活动,但并没有放弃崇文重教的理念。黄润年轻的时候娶了进士钟錩的孙女,注意与书香家族的联姻,并且形成了传统。黄遵宪的曾祖父黄学诗、祖父黄际升都继承上辈的商业行当,但先后娶了翰林李象元的后裔、解元梁念祖的孙女。黄基的祖父黄学锦则娶了司马第刘屋举人刘凤岐的孙女。

良好的遗传基因以及言传身教的作用,书香世家大量的藏书和浓郁的读书风气,在黄润的儿子一代,就出了贡生黄学陶、黄学锦、国学生黄学诗。黄润的孙辈出了四位知名人物,一位是道光年间的举人黄俊,其次是同治年间的举人黄敬元,后两人是黄学诗的两个儿子,亦即黄遵宪的伯祖父黄际昌和黄际虞。黄际昌是黄遵宪曾祖父黄学诗的长子,母亲李氏来自公孙三翰院的李象元家族。他富有开拓冒险精神,长期在遥远的边陲地区云南的大理、丽江做官,后任昆明附近的嵩明州知州,曾接母亲和弟弟黄际升往云南居住,最后逝世于云南任上。黄际昌的四弟黄际虞,号宾门,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恩科举人,担任福建仙游知县。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战火波及福建,黄际虞死于战乱之中。

由于两位儿子为官,加上六子黄际升营商顺利,为解决人口繁衍带来的居住环境窄逼的困难,黄遵宪的曾祖母李氏,选择在禄善堂后侧东南面,建起一座两层拥有62间房屋的德赞楼,附设有桐花书屋。著名的诗人、变法先驱黄遵宪就出生于这座深宅大院,德赞婆李太夫人知书识礼和对客家儿歌的吟唱,对幼年的黄遵宪曾起到难以磨灭的启蒙影响。黄遵宪成长的年代正是禄善堂家族走向鼎盛的时期。

黄遵宪出生地德赞楼


时光到了19世纪中叶,禄善堂的黄润(朴泉)裔孙终于迎来了一位更上一层楼的学子,这人就是同治二年(1863)癸亥恩科进士黄基,黄基是黄润的曾孙,由其第七房儿子黄学锦所传。

黄基自幼聪颖,其父亲黄尔任(莘田)是名贡生,长期主讲东山书院,家学渊源深厚。黄基14岁就进学考中秀才,20岁考中举人。经过10年的努力,黄基最终通过京城的会试,闯过科举的独木桥,参加最高等级的紫禁城殿试,成为三甲进士之一,从此禄善堂黄家告别“有科无甲”的状况。科即指举人,甲即代表进士,黄基的成就不但是在祖屋前增加一座楣杆夹石,而且提高了禄善堂黄家的书香荣耀含金量。

黄基在书法、绘画、诗歌乃至算学方面均取得相当的成就。他的诗歌味道醇厚,被晚清本地名流饶芙裳认为颇得杜甫的风韵,肯定他是在宋湘、李黼平与黄遵宪之间一位嘉应重要的诗人。书法艺术上,黄基学习二王和褚遂良的风格,创造了“烟斗钩”独特笔法,现在东山书院的院名题匾正是黄基的手迹。他的绘画风格也被《嘉应州志》评为“深入大痴老人之室”,即领悟了创作出《富春山居图》的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倡导的艺术堂奥。

黄基不但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所作为,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别有一番造诣。他在北京担任礼部主事时,与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李善兰交往密切,经常一起切磋探讨数学原理。李善兰是京师同文馆的数学总教习,能与之探讨者,水准当非平庸。另外,黄基的岳父——留馀堂举人张其曾羽 也是一位全才式的算学家,必然曾得到他的悉心指导。黄基著有算书几部,黄遵宪就赞叹“公之数学,穷极要眇。蹈江轶海,精鹜八表。上搜天根,下抉鬼巧。精微不传,人竟不晓”。在那个轻视自然科学的落后社会,黄基的数学著作没有条件印刷出版,最后导致被蛀虫蠹蚀。留下的一部诗歌著作《覆瓿诗草》也没有完整保存下来,部分诗稿由他的侄子黄恩畴在20世纪40年代整理出版成《万事好庐诗钞》。

黄基书法对联(李永庆 收藏)


黄基的一生官职并不大,但他专心实学的作风,对堂侄黄遵宪的影响非常大。黄遵宪上北京参加拔贡生廷试与顺天乡试,就和黄基住在一起,聆听堂叔的教诲,对摆脱寻章摘句的旧套,树立追求新知、实学救国的人生理想起到重要的影响。

攀桂坊升起的皎皎月轮

黄润的曾孙一代除出了进士黄基外,还出了举人黄鸿藻、黄鸾藻,其中黄鸿藻正是黄遵宪的父亲,黄鸾藻则是黄遵宪的叔父。这时禄善堂黄家已经培养出一位进士六位举人,形成众星拱月的态势,黄遵宪就像一轮皎洁的圆月从攀桂坊冉冉升起。

黄遵宪从幼年起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尤其是诗歌上的悟性与超常规的视野。一天启蒙老师李伯陶要求他以杜甫的登泰山诗句“一览众山小”为题作诗,10岁的黄遵宪写下“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语出不凡,跳出前人的意境,角度有所创新。正因为他的聪明勤学,黄遵宪博得曾祖母李氏的疼爱程度,异于其他堂兄弟。

黄遵宪的科举之路并不平坦,20岁考上秀才,26岁考取拔贡生,直到29岁才考取顺天乡试举人。接近壮年的黄遵宪没有走攀桂坊读书人皓首穷经、老死科场的道路,决定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出任首任出使日本钦差大臣何如璋的参赞。1877年,30岁的黄遵宪渡海前往日本,开启了他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一生。

黄遵宪是客家知识分子真正意义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来到日本,体会到改革维新给这个岛国带来的巨大进步,意识到古老的中国只有革新才能跟上世界的潮流。在日本,黄遵宪广交朋友,积极搜集资料、披览典籍,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科技进步,尤其是明治维新以来典章制度的革新。8年以后,出使日本、美国的黄遵宪回到家乡,在人境庐里埋头撰写《日本国志》,数年后写成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的学术著作。黄遵宪曾将自己的著作呈交清廷上层,然而死气沉沉的朝野上下并未对这部书给予注意。

黄遵宪油画像


1889年,黄遵宪应清政府驻英公使薛福成邀请出使英国。在西行的数年里,他更加近距离地观察西方文明和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在伦敦,在巴黎,他看到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阶段的国家所展现的惊人生产力,从轮船、氢气球、火车到埃菲尔铁塔,这些当时中国人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成为黄遵宪诗歌吟咏的对象。然而,从撰写《日本国志》萌生的改革思想,在黄遵宪的头脑里日渐成熟。

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遭受完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从失败中惊醒的朝野上下阅读《日本国志》,这才发现早在多年以前,就有一位来自客家地区的知识分子,预见了日本通过维新实现民族的自强,成为亚洲新的巨人。1895年,黄遵宪卸任新加坡总领事职务回到国内,从此这位攀桂坊的杰出人物以极大的热情,投入鼓吹变法振兴国家的行动中。

黄遵宪首先通过向华侨在内的人士募款,筹资在上海创办《时务报》,由著名的维新改革家梁启超担任主编,在舆论上为变法做准备,成为进步知识界重要舆论阵地。黄遵宪还接受光绪皇帝的召见,呈送所著的《日本国志》,介绍国际大局势,面陈只有变法才能挽救中国危亡,实现国家的富强。黄遵宪对时局的深刻分析,给予光绪皇帝巨大的触动,坚定了这位中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改革的决心。

在1897年到1898年的一年时间里,黄遵宪来到湖南,参与当地的改革试验,邀请梁启超、谭嗣同等兴办时务学堂,培养出蔡锷、唐才常、熊希龄等中国军政界明日之星。黄遵宪推动湖南的地方自治,启动建立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警察制度——治安保良局。

正当黄遵宪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首先是疾病袭来,延迟了他受命出使日本担任驻日钦差大臣的使命,紧接着百日维新被扼杀。变法同道中的六君子命丧北京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则流亡海外,这位攀桂坊之子受到的处罚较轻,与陈宝箴、陈三立等人一样被革职回乡。振兴中国的梦想,远大的政治抱负,在上海的住地被清兵包围的那一刻,黄遵宪明白变法改革的理想暂时结束了,他拖着疲惫的病体,回到家乡攀桂坊的人境庐。

黄遵宪巨著《日本国志》


在1899年写出《己亥杂诗》的深沉思考后,黄遵宪又对中日甲午战争事件作出诗歌上的回顾和总结,然而他不愿沉湎在伤感之中,而是继续展望国家的命运。1902年以后,他与流亡海外的梁启超重新建立联系,在频繁的通信中,黄遵宪重申“太平世必在民主国”的理想,同时又强调,只有结合中国的国情建立合适的政体,通过渐进的改革才能实现目标。对于个人的人生观,生命即将油尽灯枯的黄遵宪是这样回复梁启超的:“余之生死观略异于公,谓一死则澌然泯灭耳。然一息尚存,尚有生人应尽之义务,于此而不能不自尽其职,无益于群,则顽然七尺,虽躯壳犹存,亦无异于死人。”表明一位客家知识分子伟大的良知。

黄遵宪的伟大良知,感染着攀桂坊的年轻知识分子,在他的感召、支持下,攀桂坊的一群年轻人远渡东洋,寻求振兴国家的良方。黄遵宪在晚年的艰难时刻,依然拼尽全力兴办新学,希望中国能逐步走上开明进步的道路。然而清政府的腐朽和时局的突变,堵死了他寄望的理想,包括他的得意弟子梁揆通(介侯)也选择了在日本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随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最终埋葬了清王朝。

黄遵宪去世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被战乱和外国侵略所纷扰,黄遵宪的富国强民期望推迟了数十年才开始兑现,然而作为先知先觉者,他已经像一轮明月照耀着攀桂坊乃至中国的大地。

黄遵宪的部分亲属成员
高祖父:黄润,开设当铺,从事典当行业,“典肆凡四五所,子孙屡业富饶。”典当业从此成为黄遵宪家族数代经营的商业模式。
高祖母:钟氏,清朝进士钟锠的孙女
曾祖父:黄学诗,继承祖业经商。
曾祖母:李氏,清朝翰林李象元的后裔
祖父:黄际升,继承祖业经商。
祖母:梁氏,清朝解元梁念祖的孙女。
父亲:黄鸿藻,清代举人,曾任户部主事、知府等职。
叔父:黄鸾藻,清朝举人,任广东信宜县训导。
叔父:黄翰藻,清朝国子监典籍。
堂叔:黄基,清代进士,曾任礼部主事、知府等职。
母亲:吴氏, 为叶璧华婚姻介绍人。
妻子:叶氏,是叶璧华堂妹。
弟弟:黄遵楷,清朝举人,外交家。
堂弟:黄遵涛(妻子张素珍)、黄遵庚
妹夫:梁国璿(梁心镜之子,梁伯聪的叔父) 、张润皋(张其䎖长孙)
儿子:黄季伟
女婿:梁佩恩 、钟宝君(钟颖阳的二子)
外甥:张资度,清末秀才、书法家、篆刻家、教育家
孙子:黄超声 、黄延豫 、黄能立 、黄延绪(黄季伟之长子)
孙女:黄齐馨 、黄真如
外孙:钟介民(清朝进士钟孟鸿的曾孙)
孙女婿:李沧萍
孙媳妇:张翠云(张秉经之孙女,黄能立之妻)
堂侄女:黄春英,梅州女子师范学校首任校长
从侄:黄之骏,祖父为清代进士黄基
侄孙:黄延桐,油画家
侄孙女:黄翔子(清末外交家钟文南孙媳妇)
曾孙女:黄友伦、黄妙伦
曾外孙:温尚光
曾外曾孙:游耀钧
黄遵宪名下有4子、2女,嗣后又有10孙、8孙女。据《梅州攀桂坊黄氏族谱》,禄善堂开基祖黄遵宪的高祖父黄润有子八人,其创立的下市禄善堂黄氏一门仅十九世至廿三世有科名官职的人物就有151人,其中文进士一名(黄基),文举人九名(黄际虞、黄鸿藻、黄鸾藻、黄遵宪、黄遵楷、黄大鹏、黄俊、黄敬元、黄腾骧)。黄润传下“五代同堂”诸孙、曾、玄裔两百余人,考取功名的人比比皆是,光“五代同堂”世家出了18位诗人,其中14位诗人及其诗什,刊载在清末嘉应州《梅水诗传》上,另外“五代同堂”之后的几位诗人活跃在近现代诗坛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6 18: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