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02|回复: 11

博白客家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9 14: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博白客家话词汇(2004-7-2 15:09)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hread&tid=126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31 00: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论博白新民话(客家话)

一、新民话的形成和分布

博白方言有地老话和新民话两种。地老话属粤方言桂南系次方言,它与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差别较大。地老话主要分布在县城以及北部、西部、中部的十多个乡镇,多居于南流江两岸。讲地老话的人口约六十万,占全县一百三十万人口的五分之二左右。
新民话属客家方言,是玉林地区及广西有客家方言的县市中客家话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县。本地人叫新民话,或称为“涯话”。

从新民话来看,它形成的历史比地老话晚些。据有关专家考证,客家先民原也是中原汉人,迫于战乱,自东晋始向南迁,大规模迁徙有五次。第一次在东晋永嘉之乱至隋唐,多自河南迁江西。第二次在唐末宋初,黄巢起义的战乱使河南、安徽以及进入江西的汉人继续南迁到闽西及赣南。第三次是宋室濒亡之时,南移汉人到达粤东,粤北一带。第四次是在清康熙至乾嘉之际,客家人因人口倍增分别进四川、过台湾、入湖南、到广西。第五次则在乾嘉之后,部分客家人西迁到粤西、海南一带。现在博白的新民话,是在客家汉人南迁的中后期形成的。因此,与地老话相对而言,有所谓“先入为主,后来为客”之说。从博白大量族谱记载可知,博白新民话大部分来自福建、广东和江西。入桂时间不是罗香林先生在《客家源流考》中所估计的是清初,而是在明代或稍早一点。如博白朱姓始祖于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由江西安远县迁来。另一脉朱姓自福建黄石经广东高州、化州于明末清初迁入博白。彭姓据《彭氏源流》及祠堂碑记所载,由江西吉安卢陵而入粤到潮州,明代后期迁至广西陆川,“乾隆14年(公元1749年)携眷由陆川迁博白卜居于凤山嘉里美村”。黄姓据《黄氏族谱序》说:“溯我上县始祖——昱公,是在元朝延佑5年戊午(公元1318年)由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来任石城县尹,于天历元年戊辰(公元1328年),迁治新和驿(即今廉江县址),公致仕后即奠基县之旧治黄村(即今之上县村),距今已669年矣!昱祖配姜李二人,诞凯珊、梅珊、柏珊三子,一本三枝,根深叶茂,长凯留旧籍,梅迁吴川,柏迁博白那亭(即今文地镇内)。”由此看来,柏珊迁入博白时间当是元朝末年。博白籍的太平天国堵王黄文金是柏珊的后裔。还有讲新民话的李姓、王姓、刘姓、郑姓、廖姓、邓姓等大都来自福建汀州经广东进入博白。正如语言学家王力生前对乡人谈及新民话时所说:“我认为,新民话应该就是客家话,多自福建汀州来,或者是从广东嘉应州来。”所谓嘉应州,即今广东的梅县地区。博白新民话现在的分布地域,主要在南部、东部、中部以及北部的部分地区等二十多个乡镇。人口约七十万,占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左右。


二、新民话的语言特点

新民话是博白人交际的主要方言,甚至连讲地老话的人也能听懂,有的人还会讲。新民话与陆川、合浦、浦北、和广东省廉江、化州等县的客家方言连成一体,是广西客家方言连片地区方言。这片方言较一致,趋同普通话。与贵港、桂平、武宣、来宾、宾阳的客家方言另有差异。由于历史原因和粤方言的影响,新民话也保留了不少古音成分,有鲜明特色。

(一)新民话的语音:
    新民话从特点看,大致可分为县东、县南、县中三个语区。县东部的文地、宁潭受陆
    川客家方言影响,一些读音有别。
    新民话的四呼不齐全,没有撮口呼。有关撮口呼的字,都读为齐齿呼或合口呼。还保留了古音韵尾“m”,塞声韵尾p、t、k。同时,m、η可以自成音节,不跟任何声母相拼。
    新民话有6个调。新民话声调比普通话多阴入、阳入其调值比普通话低而短促。
(二) 新民话的词汇和语法:
    新民话由于受周围方言和社会生活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词汇和语法也是丰富多彩的。
    如“吹牛”说为“车大炮”;“下雨”说为“落水”;“妹妹”说为“老妹”;“太阳”说为“热头”;“我们”说为“涯兜”。新民话中创新词也很多。如“猪舌头”,说为“猪利前”;“上午”说为“上昼头”。有的词有音无字,口语通用。在构词中,形容词重迭多为“AABB”句式。如“红绿”说为“红红绿绿”;“喜欢”说为“喜喜欢欢”。同时,词头常在前面加“老”字,如“老头”、“老妹”、“老姑”,以示亲热。在词尾表示多时数常称为“涯兜”(我们)、“佢兜”(他们)。在语序中,同地老话一样,常把修饰性词放在被修饰词之后。如“我先走”说为“涯行先”;“多穿一件衣服”说为“着多一件衫”;“给我一支笔”说为“分一支笔涯”。

三、博白方言的使用情况

由于地理上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地老话与新民话接触频繁,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互相促进。在一百三十多万的博白人中,地老话和新民话既能自成一体,各具特色,又能在全县人民中互相交际。讲地老话的人不仅能听懂新民话,而且绝大部分也能讲一口流利的新民话;而讲新民话的人绝大部分人不仅能听懂地老话,而且也能讲一口流利的地老话。在城乡或者机关学校,在个别交往或者大庭广众,两种方言可以互相交替使用,参差进行。往往一会儿是稳重悠扬的地老话语,一会儿又是抑扬顿挫的新民语音,别具风格,相得溢彰,为人们交际增加许多浓厚的气氛。

由于人口迁徙,两种方言交叉分布,形成了不少方言点。如地老话区的大利乡上庄村蓝屋屯,共二百多人,大约在二百年前从陆川乌石镇搬迁而来。现在尽管周围和本屯妇女都讲地老话,但男人在本屯仍一贯坚持讲新民话,出外可讲地老话或新民话。不过受地老话影响,这个屯的新民话语音稍稍发生变化。在新民话地区,也往往出现许多地老话方言点。如东平镇火甲、莲塘等村,沙河镇的长远村中的个别屯,在屯的周围都是讲新民话的地区。但这些屯的群众在外交往中讲的是新民语,但回到屯里却一色讲地老话。不过,这些方言点的群众尽管会讲两种方言,但语音、词汇已受到影响,与其所谓正宗的地老话或新民话已有明显的差异了。


来源:客家文化时空 http://www.kjwhsky.com/topic.asp?topic_id=1975

[ Last edited by hd136302 on 2004-7-31 at 00:5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0: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是很多嘛,我们公馆白沙闸口曲樟合起来也有28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1 10: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博白县人口为130万,若按3/5计,约有80万。新民话使用人口则远远超过这个数,因为地佬话的人也大多会说新民话,反之,新民话的人也很多会说地佬话。县城及周边乡镇是双方言使用地区。
----------------------------------
lixs,公馆口音的客家话,除了公馆、白沙、闸口、曲樟外,周边乡镇有没有很多居民使用?

[ Last edited by hd136302 on 2004-8-3 at 21:56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3 20: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口白话多,但是客家话也有
常乐、石康、十字路合浦话多,客家话也有一些
南康、福成有部分搬迁户说正宗公馆话
合浦县城有很多很多说客家话的,附近的堂排村很出名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8 18: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到过堂排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9 15: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进去过,不过经常路过,呵呵,那个地方不错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30 16: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盛你美言啊。我觉得一个村也真是够大的!呵呵。。。。。。其实我对我们自己这个地方一点都不熟悉。怎么说有点过意不去呢。你们那里都有什么特产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31 13: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为什么不熟悉啊,公馆特产?荔枝?猪肉?扣肉?烟花?炮竹?枪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31 19: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读书没空啊!-----所以说读傻了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 23: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哦,看来学习不错哦,不过客家话不要忘记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4 17: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少臭我了
什么学习不错啊  现在早已经不是当年的我了  
客家话怎么会忘记啊!不可能的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8 05: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