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83|回复: 0

近代兩岸客家歌謠的發展狀況[作者呂錦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8 23: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代兩岸客家歌謠的發展狀況

呂錦明\r

一 、客家歌謠的定義

客家的民歌,就民族音樂學上言,稱為「民歌」絕對正確。但,客家鄉親的習慣,還是喜歡稱它為 「客家山歌」,就其發展過程來看,它在中國民歌中獨樹一格,泛指為「山歌」,更見其可貴之處。可惜外人視 「山歌」為山野粗俗之作而不看,故本篇以客家歌謠為題。事實上,就山歌的廣義言,它又叫做「大山歌」,所指的是具有山歌文學特徵的所有民歌,包括山歌、小調、唸謠等。就狹義言,是專指各地區的山歌曲調,形式自由,能即興演唱,旋律中常出現「上長昔」特徵的民歌,定名為「歌謠」是讓一般人比較能接受的說法。


二 、客家歌謠的源流

「客家人」是「漢」族的一支民系,是使用「客家話」的一個族群。其民歌承先秦「十五國風」的遺音,以中原民歌為源頭,經數次南遷,自渭水、洛水輾轉遷徒到湘南、贛南、奧東、閩西地區做 「客」定居,在遷徒中陸續吸收大江南北各地的民歌,最後融合了瑤、黎、苗等少數民族的民歌而成。明朝中葉後因上述地區山多田少,謀生不易,許多人又飄洋過海移民海外。明末清初渡海來台者甚多,在台灣的發展中,又受到閩南人和平埔族的影響。近年來受到西洋音樂的衝擊,新創作的通俗流行歌,大部份可說是西洋音樂通俗歌曲的複製品。

三 、客家歌謠的種類

客家音樂分為歌謠(山歌)入戲曲、宗教禮儀樂三種。而歌謠又分為山歌、小調、唸謠、創作歌曲四種。

(一)山歌:產生於山野之間的鄉村歌曲,形式自由,能即興演唱,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的樸素民歌。曲調中常出現「向上的延長昔」是曲式上的一大特徵。唱腔上向有「九腔」之說,它具有高亢、瞭亮、寬廣、遼闊的特性。唱法上非常自由,以字行腔,無固定的旋律,即時即景隨興而歌,外人很難學習,只能靠口授心傳的一種民歌。

(二)小調:民間小調不同於古典音樂的「小調」,又稱「小曲」、「小=」、「時調」等。它產生於民問休閒活動、喜慶酬神場合中,流傳廣泛而普遍。許多曲調原是從其他族群借用過來的。有固定的唱詞,曲調也固定,加上有許多襯詞是其特性。客家小調向有「十八調」之說。

(三)唸謠:純以口語說唱為主。以兒歌童謠流傳最廣,勸世文和乞兒行乞時的「竹板歌」等。在原鄉「竹板歌」已發展成「五句板」的說唱藝術,甚受歡迎。

(四)創作歌曲:目前流傳於台灣的新創作曲以通俗的流行歌曲為主。歌詞較新,適合時代變化。以通俗白話所寫成的新歌詞,頗受歡迎。可惜,其旋律和伴奏仿東、西洋音樂風格太多,而失去「客家」的原味。創作的藝術歌曲較為罕見。山歌的改編曲則為數甚多,以作為山歌劇、山歌電影、話劇上配樂用。改編的合唱曲很受鄉親們的喜愛,日受重視。

四 、客家歌謠的發展

(一)大陸地區客家歌謠的發展

1. 舊時代的發展狀況: 自古至一九三0年,客家山歌源遠流長,長期以來都被歧視,不容於廟堂、 士大夫階級,只能流傳於民間。以古山歌詞為證:
(1)山歌算來系正格,祖公廳下都唱得。大郎叔公敢干涉,同佢鬚菇挪呀撇。
(2)乾隆皇帝禁山歌,山歌越禁歌越多,你想山歌禁得絕,金鑾寶殿會冇坐。
從溝政府編列的「嘉應州志」之乾隆版本和光緒版本上都找不到「山歌」兩字。可見長期遭受壓制、鄙視的程度。其原因不外是山歌反應了地區人民的獨特風格,流露出強烈的民主自由意識, 自然違逆了傳統的封建思想和舊禮數.而不容於歷代的統治者。其次是因它患口頭文學、通俗文 化,自然被視通俗為庸俗的士大夫們所鄙視,而難登大雅之堂。再來是山歌本身良莠不齊,少數 低級趣味者,誨淫誨盜,甚至以黃色的山歌調情,造成有人以偏概全,援以反對的理由。直到滿 清末年,難得有位黃人學士,貴為駐英、日入美大使,力排眾議,獨尊山歌,盛讚山歌為「天籟 難學」,輯錄二十五首山歌詞,並親自下鄉作田野調查工作,同民問老藝人學習。至民國二十年 間山歌日漸興盛。

在漫長的售時代,客家山歌的活動場所只有在廣闊的山野田間。大部份是以情歌為主,曲式 以七字四句式的絕句。

2. 新時代的發展狀況:自一九三O年以後,受到抗日歌詠運動的影妥,山歌成為喚起民眾,鼓舞士氣的利器而日受重視。一九四九年後,中国共产党曾作兩次大規模的田野調查工作。在客家縣市設立專 業的山歌劇團,並成立戲劇學校(現改名為梅州藝術學校),設有山歌、漢劇、戲劇三科,年年 舉辦山歌大會。山歌由鄉村走向城市,由鄉野田間唱到大會堂。內容的淨化加上表演形式上美 化,提昇了山歌的藝術層面。最具代表性的改革是發展出「山歌劇」,將山歌溶入戲劇,加上歌 劇的表現手法,將山歌導向音樂劇的領域,甚受大眾的喜愛。如「劉三妹」、「挽水西流」等皆 為成成功的劇碼。

(二)台灣地區客家歌謠的發展 :
1. 舊時代的發展狀況:自先人移民到台至一八九五年,台灣割讓日本為止。一如大陸的情況,山歌的發展困難,主要是依賴耳授口傳,傳唱於民間。

2. 曰本統治時期的五十年間,早期曾禁唱一段時間,但雖禁未絕,仍流傳於客家村落,後期發展了 「三腳採茶戲」,唱腔以「九腔十八調」為主,隨著小戲團的走唱,山歌日受重視。

3. 光復後的十幾年問發展迅速,採茶戲班甚多,是否浬山歌的全盛時期,後因電視開播,採茶戲班 日漸減少,加上政府採行國語化政策,更加速山歌的沒落。解嚴後,鄉土文化抬頭,「山歌班」 如雨後春筍般的設立起來。可惜參加者的年齡層偏高,如何改革現有的歌謠,提高年輕人的演唱 興趣,是當前的第一要務。

五 、結 語

(一)提倡山歌.先救母語
在台灣因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客家話正迅速消音中。根據調查,就純為客家人聚居之地的台中縣東勢鎮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前十年(七十四年)每班尚有十五人能完全使用客家話。至今( 八十四年)能完全使用者僅剩三名而已,可見客家話流失的嚴重性。客家話消失了,山歌自然消 音,就像古時失傳的陽春白雪、陽阿薤露、易水之歌。…等,現在只留敬召而不聞其聲。故提倡山 歌之同時,先挽救客家話,才是上上之策。

(二)世代傳承.九腔並存
客家人有保守的民風,兩千年來世代傳承的山歌就是最好的例證。但是,守成不易,創新更難。目前許多唱腔已日漸式微中,如在台浬就很難找到以海陸腔和饒平腔唱的山歌。九腔如僅存一 腔,好的來說是客家山歌統一了。但,負面的影響很大,首先我們就損失了其餘八腔寶貴的文化資產。尊重原鄉母語,也要保存其特有的唱腔。

(三)客家文化.四海傳揚
優美的客家文化是中華固有文化的一支,其中璀燦的客家山歌,也是民間文學的藝術瑰寶,不僅受全球八千萬客家人的喜愛,也深受世界各民族的喜歡。吾人應善盡薪傳外,更要創新更多更好的新民歌。透過散布全球的客家鄉親,四海同唱客家山歌,進而提昇我中華民族之地位,為促進世界大同而貢獻。

[註一]四縣腔指的是廣東省的梅縣、蕉嶺、興寧、平遠四個縣。
[註二]海陸腔指的是廣東省海豐、陸豐兩縣。

http://203.69.74.188:8105/HKCta1 ... &WhichTopic=26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9 11: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