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18|回复: 1

【转帖】伍洪祥缅怀杨成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14 18: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闽西苏区走出来的一代名将
――深切缅怀杨成武同志
伍洪祥
  二月中旬,杨成武同志遽然病逝的噩耗传来,我久久沉浸在悲痛与思念之中。杨成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从闽西老苏区走出来的一位战功赫赫的共和国名将。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跟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出生入死、鞠躬尽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是我们福建人民的骄傲,更是闽西人民的骄傲!

  我与杨成武是同乡,又是同庚。1929年2月,他参加张赤男领导的汀州古城、四都农民武装暴动。我则在家乡上杭加入“铁血团”,同年6月参加了上杭东一区农民武装暴动。之后,我们都投身于毛泽东、朱德、陈毅直接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为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和保卫苏维埃红色政权而浴血奋战。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杨成武率部跟随主力红军长征;我则跟随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一起留在闽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在闽西苏区这5年中,我虽多次听说杨成武的名字,但一直未能谋面。1939年11月,我受中国共产党闽西南潮梅特委的选派,赴延安出席党的七大。到达延安时,杨成武已经奔赴华北抗日前线,率部战斗在长城内外、太行山麓。我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华北抗日前线不断传来捷报,欣闻杨成武所部英勇善战,屡战屡捷,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斗业绩,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特电嘉奖,我为闽西苏区人民培育出这样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感到无比自豪!

  解放战争期间,杨成武驰骋在华北战场,我跟随张鼎丞、粟裕等转战在华东战场,共同抗击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共内战,彼此也没有见面的机会。直到建国以后,他从抗美援朝前线归来,在中央军委工作,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我进京开会,才得以见到这位仰慕已久的一代战将。

老区人民对革命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我与杨成武第一次见面是在1954年。

  记得,那一年我赴京参加中组部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周末休会时,我去张鼎丞家,刚好魏金水、刘永生、张招娣也在那里。我们提出要去看望杨成武,张老说:“好,我打个电话,看看他在不在家。”电话通了,杨成武非常高兴,说马上派车子来接我们。杨成武的家在护国寺,我们坐车到达时,他和夫人赵志珍已站在大门口迎接。

  张老把我们一一介绍给他,当介绍到我,张老说:“小伍原来是龙岩地委书记,现在是省委组织部部长。他还是党的七大代表,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过。”杨成武紧紧握住我的手,亲切地说:“早就听说你的名字了,只是无缘相会。今天我们大家第一次见面,真是高兴呵!”

  我对杨成武十分敬仰,他与刘亚楼、刘忠是我们闽西著名的三大战将。他参加过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率领先头部队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智取三县、抢渡大渡河、跨越大凉山、飞夺泸定桥、开辟雪山草地通道、突破天险腊子口……创造出辉煌壮丽的中国革命战争史诗!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部在华北战场与日寇血战,打响了平型关战役的第一枪,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带出“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英雄群体,保卫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创了平原游击战争的新局面。在解放战争中,他奉中央军委命令率部挺进绥远,发起察绥战役和张家口围歼战,打响了平津战役的第一枪……在他那间宽敞的大厅里,我们几个闽西乡亲交口称赞他的功绩,一致要求他谈谈长征的经历,谈谈华北地道战的故事,可他一点也不讲自己的功劳,只是谦逊地笑着说:“主力红军长征以后,蒋介石调动十几万军队‘清剿’中央苏区,你们在闽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同样是艰苦的。没有你们把十几万国民党军队牵制住,我们长征的主力红军就更危险了。你们的贡献很大呵!”

  他听魏金水介绍闽西的保田斗争后,又称赞说:“你们在远离党中央、远离主力红军的情况下,坚持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念,保存了党的组织,保存了红军游击队,保存了二十多万亩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保持我们闽西‘红旗不倒’。你们真是了不起啊!”

  我们一同回忆起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情景,杨成武的语气显得特别沉重:“保卫中央苏区的最后一战是在我们长汀松毛岭打的。温坊战斗和松毛岭战斗,我们闽西子弟兵和苏区群众就牺牲了不少人。那时我的腿已经受伤了。打完了松毛岭战斗,红一军团奉命撤离钟屋,赶到于都,不久就开始大搬家。开头,我们都不知道要去哪里,离开于都河畔的时候,还对乡亲们说,红军一定会回来的。可是谁也没想到,这竟是我们八万多主力红军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开始。”

  谈到闽西苏区人民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所做的贡献,杨成武神情自豪,但也不无悲怆。他说:“长征开始,我们突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后,蒋介石急调四十万大军,前堵后追,在湘江构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把红军歼灭在湘江之侧。红军主力能否突破湘江,冲出敌人的封锁线,就成为生死存亡的关键一仗。我们红四团在进占道州之后,又奉命连夜赶往全州以南的觉山,与红五团共同阻击南追之敌,掩护主力部队和中央纵队顺利渡过湘江。湘江之战打得非常惨烈,当时由于‘左’倾错误的危害,仓促进行战略转移,带着许多坛坛罐罐行军,行动迟缓。我们在那里坚持了一个星期,天天激战,我的腿又一次受伤。红三十四师在湘江东岸打掩护,结果被敌人堵在那边,全师指战员血战身亡。那都是我们闽西子弟兵呀!过了湘江,主力红军已经减员一半了。我们福建有三万人参加长征,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到达陕北仅两千余人,大部分同志在长征途中献出了宝贵生命!”

  张老说,我们留在南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后来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从福建去的就有五千多名,占新四军总数将近一半。这些同志在苏皖抗日前线,英勇杀敌,屡立战功,有不少人在皖南事变中被捕、牺牲了。解放以后,我们做了个调查,全省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四万五千多名。我说,省委已经组织了老区工作调查团,对全省老区革命基点村和烈军属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我们福建革命老根据地,包括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游击区和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游击区,遍及全省六十一个县、二千八百多个乡、二万一千多个村,大约有六十九万户、三百万人口。其中有二千多个山区革命基点村一直坚持到解放战争胜利,尤其是闽西老区,坚持“红旗不倒”。解放以后,老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还是很困难,省委正在采取积极措施,扶持老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杨成武听了,很动情地说:“老区人民对革命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大家都谈得很尽兴。杨成武还留我们吃了午饭。这次见面,我对杨成武印象非常好,他热情、爽朗、谦虚、真诚,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一点不摆架子。以后,我们之间接触就多了,我每次到北京开会,总要抽空去拜访他,他也尽可能抽出时间来见我。我们俩是闽西乡亲,又是一起从战争的烽火中走过来的同龄人,我们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6-14 18: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诬陷,没有把我们压垮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在中国的那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空前的大劫难。作为人民解放军的代总参谋长、毛主席的“大警卫员”,杨成武同样没能逃脱林彪、江青一伙的残酷迫害。1965年12月,“文革”尚未开始,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就遭到批判,随后被罢了官,由杨成武代理总长职务。

  面对全国性的大动乱,他根据毛主席“一定要稳住军队”的指示,制定了“军委八条命令”,规定“军队不能成立战斗组织,不能随意揪斗领导干部,不准冲击军事机关……”毛主席对这“八条命令”给予肯定,批示:“所定八条,很好,照发。”

  但是,1967年1月,张春桥、姚文元在上海刮起“一月风暴”,全国各地纷纷仿效,大搞“全面夺权”。尽管当时中央军委发布了“八条命令”,转发了《福建前线部队公告》,福州军区机关还是受到冲击,部队中也形成了严重对立的两派。五月,中央决定对福建实行军管,周总理一再强调“福建是前线,军队担负保卫海防的重任。如果在这方面犯错误,就会给敌人有机可乘”。然而,军管也好,命令公告也好,周总理的指示也好,那些追随林彪、江青、陈伯达“全面夺权”的“造反派”一概置之不理,福州还是不断发生了抢夺武器、纵火烧楼、冲击党政机关、残害无辜干部群众的打砸抢事件。在局面完全失控的情况下,中央决定把不同观点的两大派群众组织头头和“支左”部队、地方干部的代表调集到北京举办“福建学习班”,解决“大联合、三结合”问题。这个学习班从1967年12月开始,前后历时八个多月。我也被指定参加了。

  在学习班期间,我得知杨成武于1967年7、8、9三个月曾经陪同毛主席巡视南方,途中毛主席对“文化大革命”中的问题作了许多重要指示和部署。当时,我对“文革”还不能完全理解,特别是对这一年接连发生的所谓贺龙“二月兵变”、陈毅、谭震林等一批老将帅大闹怀仁堂的“二月逆流”以及武汉“七二○事件”等深感疑惑,对“文革”中两派群众严重对立,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受破坏深为忧虑。带着这些问题,1968年初的一个星期天,我向学习班请了假,专程去拜访了杨成武。

  我先向他简单谈了福建“文化大革命”的情况,便忧心忡忡地问他:“这场文化大革命,主席有什么部署?”杨成武说:“主席南巡的时候,多次说过‘一年开张,二年看眉目,定下基础,三年收尾’。今年是第三年了,形势还在变呵!”

  他跟我谈了跟随毛主席南巡的一些情况,还拿出他自己记录整理、后来公开印发的毛主席指示给我看。其中有毛主席关于“在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的指示、关于支左部队要“一碗水端平”的指示,关于“大联合、三结合”的指示、关于“要团结,不要分裂”三项原则的指示,关于解放老干部的指示、关于制止“揪军内一小撮”的指示,等等。

  当时,中央决定成立“二办”,毛主席指定由杨成武负责,目的是加快解放老干部。杨成武告诉我:南巡回来以后,主席说过,文化大革命搞一年多了,明年春天一定要结束。然后开党的“九大”。开“九大”,那些老同志、老党员都要当代表。

  听杨成武谈毛主席对“文化大革命”的部署,我心里感到一阵高兴:是啊,“文化大革命”该结束了,党的“九大”一开,也许形势就会好转。这一次拜访,使我对过去迷惑过的一些问题,有了一点清醒的认识。

  然而,过了一个多月,事情骤然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1968年3月下旬,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召开的所谓“彻底粉碎‘二月逆流’新反扑”誓师大会,突然宣布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三人的“反党”罪行,并撤销其一切职务。一时间,北京大街小巷“打倒杨、余、傅”标语铺天盖地,杨成武成了“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右倾翻案的代表人物”。在福建学习班,有人知道我去拜访过杨成武。于是,一些“造反派”头头便开始在我身上做文章,不断地批斗我,逼我交代“去杨成武家干什么?与杨成武一起搞什么阴谋诡计?”

  省军管会主要负责人也找我谈话,要我“主动与杨成武划清界线”,揭发杨成武的“个人野心”。所谓“杨余傅事件”到底怎么回事,当时我并不知道。但我坚信一点:杨成武是按照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办事的,他长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决不会反对毛主席、反对党中央。我去拜访他,从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对毛主席忠心耿耿,是一个顾全大局、党性很强的人。所以,他们逼我交代与杨成武的关系,我就断然回答:“我没有什么可交代的!”

  他们不相信,非要我“彻底坦白交代”不可。我呢,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决不说违心话,决不捏造事实,诬陷他人,害人害己!

  在学习班,他们批判我,我写的“检查”一直过不了关。8月初,讨论省革命委员会领导班子成员时,我因此被排除在外。后来,名单上报中央,周总理看了,责问他们:“原来的省委书记一个都不行了?真的是‘洪洞县里无好人’?应该有一个参加嘛!”这样,他们才勉强把我“结合”进去。

  “杨余傅事件”发生后,杨成武被监禁了六年多。林彪、康生一伙想成立一个“小型军事法庭”秘密审判他,毛主席、周总理没有同意,把他保了下来。直到1974年11月才“解放”出来。粉碎“四人帮”后,“杨余傅事件”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杨成武被任命为福州军区司令员。我当时是省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海防工作。有一段时间,我陪同杨成武在沿海几个县搞调查,他才跟我谈起了所谓“杨余傅事件”的真相。

  原来,1967年7月,杨成武陪同毛主席南巡,周总理交给他两个任务,一是作为毛主席与周总理之间的联络员,二是保证主席的安全。毛主席到了武汉,听了汇报,做了很多指示。杨成武都直接跟总理传达了。主席的一些重要批示,也是直接送达周总理。杨成武奉命回北京报告情况,也直接找总理,没有找林彪。这样,就引起林彪、叶群的忌恨,说“杨成武对林副主席不打招呼,不汇报,搞封锁”。

  武汉“七二○事件”发生后,中央文革小组一帮人到处煽动“揪军内一小撮”,提出要“打倒带枪的刘邓路线”。8月,王力一伙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两篇社论,继续煽动“揪军内一小撮”,毛主席看了,指出这是“大毒草”。并且要杨成武带着他的指示回北京,请周总理对煽动“揪军内一小撮”的王力、关锋、戚本禹采取措施。王、关、戚的后台实际上是林彪、江青、陈伯达、康生一伙。但是,这一伙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故意转移视线,对杨成武栽赃陷害,反说“王、关、戚的真正后台是杨成武”。并且密谋策划,把一篇“大树特树”的文章故意署上杨成武的名字,让毛主席对他产生反感。3月下旬,林彪召集军内干部大会,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把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三人抓起来。他的夫人赵志珍,大女儿杨毅也因此遭受诬陷、迫害。

  在这场劫难中,杨成武失去了三个亲人。特别是风华正茂的大女儿杨毅之死,让他痛彻心肺。然而,林彪、“四人帮”一伙对杨成武的迫害,并没能使他屈服。1974年冬,他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积极支持邓小平“全面整顿”。1976年10月,当“四人帮”篡党夺权步伐日益加快的危急时刻,他协助叶剑英、聂荣臻等几位老帅果断采取措施,粉碎了“四人帮”的阴谋,稳定了军队。他又一次为党和人民做出自己特殊的贡献。

忘记老区就意味着忘本

  杨成武对福建人民,对闽西的父老乡亲,始终怀着深深的挚爱之情。他常说:“几十年来,每当想起革命的艰难历程,想起流血牺牲的战友,想起哺育自己成长的老区人民,我总有一种内疚感,总想能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多做点什么。”

  粉碎“四人帮”后,他来福州任职,首先抓了驻闽部队的整顿,恢复了被一度搞乱的军民、军政关系。他说,“文化大革命”中的问题关键在军队,军队思想不统一,闹分裂,分这个派那个派,肯定要影响地方,影响群众组织。搞好军民关系、军政关系,关键也在军队。林彪、“四人帮”把军队搞乱了,带来的恶果是严重的。因此首先要把军队整顿好。

  杨成武主持福州军区工作期间,我分管海防工作,他跟我说:“我长期不在福建工作,对地方上的情况不甚了解。我想到沿海各县去跑一跑,听听地方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你对地方情况比较熟悉,能不能一起去跑跑?”于是,我跟着他到闽东、闽中、闽南沿海各地跑了半个多月,既找军队干部座谈,也找地方干部座谈;既了解“文革”中遗留的问题,也了解工农业生产上的问题;既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意见,也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动员说服两派不同观点的群众尽快消除派性,团结起来,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到了漳州,他和我们一起去看了毛主席1932年率领东路军攻克漳州时住过的红楼,深情地回忆当年参加东征漳州、在石码(即现在的龙海市)筹款的情景。从漳州又到了龙岩地区,视察了武平的林区公路、长汀的水土保持工程、连城的军用机场建设。他一路调查,一路与基层干部商讨老区建设问题。当时,“文革”中遗留的派性问题还没有消除,生产上不去,群众的生活很困难,他对林彪、“四人帮”为祸十年给老苏区的经济建设带来的严重破坏深感痛心。每到一地,他从不摆架子,总是以平等的和蔼可亲的态度与人交谈,大家都称赞他平易近人、作风正派、办事公道。

  1983年6月,杨成武调回北京,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兼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我也当选为省政协主席。这期间,我赴京参加全国政协工作会议,与杨成武见过几次面。他对福建的统战工作、侨务工作和对台工作十分关心,一再强调福建省在海外的侨胞很多,这是一大优势,各级政协都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开展工作,广交朋友,多做服务,建立和巩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推动福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退出领导岗位后,杨成武担任了中国老区建设促进委员会会长,把余生奉献给老区的建设事业。1994年,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的时候,他专程从北京来闽祝贺。他对与会的同志说:“富有革命传统和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的存在,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应引以为荣。忘记老区,就意味着忘本!”他不顾年事已高,几次回到闽西老区,奔走于最偏僻贫困的革命基点村,为发展老区经济、希望工程、青少年教育、体育事业、减灾救灾等工作出谋献策,为贫困地区的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90年,我们闽西籍13位老干部联名向中央领导写信,反映闽西革命老根据地在改革开放中经济发展滞后的情况,向中央领导提出四点要求:一、经济上给予特殊的扶持政策:减少地区财政上交数,将龙岩地区烟草产品税70%的上缴款,全部或部分返还给地区,作为贫困县的开发基金;增加低息贷款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二、加快闽西的铁路建设:改造漳龙铁路;建设叶帅提出的横贯中央苏区的赣龙铁路;将龙(岩)坎(市)铁路延长到广东的梅州,与正在建设中的广梅汕线衔接。三、搞好闽西电网建设:建设棉花滩水电站,扩建漳平火电厂二期工程,建设龙岩曹溪至上杭旧县的220千瓦输变电工程。四,建议将龙岩、漳平、永定、上杭四个市县列入闽南沿海经济开发区,享受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这封信我们同时也抄送给杨成武。他接到信,立即亲自出面向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呼吁,多方宣传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付出的巨大牺牲,强调我们有责任帮助老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否则,我们难以向烈士交代,向人民交代,向历史交代。杨成武的呼吁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江泽民表示:“应该集中一些财力、物力和人力,尽快解决好这些地区的问题。”

  现在,我们信上所提出的四点要求,基本上都实现了,闽西老区的经济已经走上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杨成武的家乡长汀宣城乡缺水受旱问题也解决了,八个自然村都修了水泥路或柏油路,下畲村搞了人饮工程,90%的群众喝上了自来水。全县第一所希望小学也在这个村建起来了。这些都包含着杨成武将军对家乡人民的一份关爱!

  我和杨成武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97年,那时我去北京出席党的十五大,会上我们相见,他的身体还很健康,我们在一起长谈,并合影留念。2002年11月,我去北京出席党的十六大,杨成武已住进医院了。我专程赶去医院看望他,但医生不让见,这使我留下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思念。丰功伟绩垂青史,高风亮节驻人间!杨成武同志虽然走了,但他为党为人民不息战斗的光辉一生,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他那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将永载史册,激励后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7 09: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