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7|回复: 4

寄给梅江的随想(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4-27 12: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常常思念梅江,思念那清悠悠的江水,思念江水边那绿云般涌动的竹林,思念从竹林边婀娜走来的客家妹子,以及缭绕在她们身后的优美动听的山歌……

这山歌,也许是我长大后从事文学创作的最早启蒙,也许是我后来接受文学的专门训练吸收文学养料的催化的因子。正因为如此,在我从事文艺编辑工作这不算短的时日里,一旦接触到描写客家乡情的作品--当然包括诗歌,总是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涌上心头,叫人激动,有时甚至不能自已!

 



 

此刻,当一本由黄焕新主编的《第二金黄期》的清样摆在我的案头的时候,我心头升起的就是这样一种感情。
这是梅州市射门诗社的年轻诗友们结集的第二本诗作。这个诗社及他们创立的《射门诗报》问世还不到四年,就涌现了一大批潜质可观的诗人。他们发表了许多带着虎虎生气的新作,并在广东诗坛上逐步有了反响。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种可贵特别表现在市场经济急剧发展、诗在许多人的眼里不断地贬值之时,他们对诗仍然表现得那样一往情深,那样一片挚诚。这在今天,也许会被某些人讥为\"傻气\"了。

好在生活之树不老,缪斯就会永远年青。这也就注定她永远会有钟情的追求者。射门诗社的100多位新人就是。

 



 

当你捧起这本诗集的时候,我建议你还是先读一下他们写在每 一组诗前面的\"自白\"吧!

这些\"自白\",多数即是诗--是蕴含着做人的哲理的诗。这些\"自白\",也是这群年轻诗人心的絮语和良知的坦言;是他们写作的导轨和宣言--

\"走进人群真诚地做人,心怀良知忠实地写诗。\"

\"诗很清高,也很朴素实在。它总是在你寂寞孤独时支撑你的内心世界。我的诗便是这样支撑出来的。\"

\"认识诗歌是我的幸运,诗给我很多的智慧,诗使我不断地完善自己,诗使我学会享受痛苦和快乐。\"

--读过这一类\"自白\",你就会明白射门诗社的这群诗人为什么要写诗,同时又是怎样在写诗。

 



 

在读这群年青朋友的诗的时候,我仿佛闻到了他们栽种的硕果的芬芳。

这芬芳,是来自生活的芬芳,是时代的芬芳。

这批年轻作者的视野所及,凡是拨动了他们心弦的生活画面、情境,都通过他们感情的融汇和发酵,酿出了诗的醇酒。
他们歌唱南方--是散发着神奇的改革魅力的南方。他们歌唱客家人--歌唱他们的劳动和品德。然而,他们也歌唱大上海,歌唱浦东,歌唱长江三峡;也关注巴尔干半岛的烽烟和战火……

在他们的笔下,已经没有了许多年轻人最初写诗时常有的题材狭窄的缺陷。

视野的宽阔是必要的。但就我所读到的这批作者的作品而言,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当务之急是扩大题材领域。我甚至认为,对这批成长在粤东山区由梅江水哺育的年轻诗人来说,眼下更急迫和重要的,是如何写出一批能深刻地揭示客家人文精神的力作--而不是肤浅的应酬之作。

这种力作,应该能描绘客家的\"桂林山水\";应该能栽培出流敞客家液汁的\"橡树\";应该有从漫山的沙田柚果变形而来的\"葡萄沟\"……总之,应该在中国90年代的新诗画廊里,出现描绘客家生活的精采的一笔。

这个任务,应该由有志的客家诗人去完成。我寄希望于他们中的年青的一代。

 



 

诗,是感情的结晶体。年青人多有爱诗,是因为他们多有丰富而奔放的感情。

诗,又是十分讲究意境和形象的艺术。意境和形象的清新是诗工于美的前提。

细读《第二金黄期》,品味其中的一部分好诗,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深刻地印证上面这一点。

请看这些诗句--

计划中的

南方之夜

不肯入眠

或明或暗的灯光或目光

阐释一种

市场经济……

----《南方之夜》

一个伟男子

驮着层峦叠嶂

源远流长的民族

在他宽阔的背脊上

劳动,歌唱……

----《荡荡的梅江》

以上这一类诗句,感情深沉,形象鲜明而又有一种庄重的美。前者将市场经济魔力描绘得形神兼备,五彩缤纷。而后者展示的拟人化后的梅江,则变成了一个既威武又可爱的伟男子!这种形象独特的诗,读后令人经久不忘!

当然,这本集子中亦还有一些感情肤浅、形象缺乏新意的诗。读了它们后自会叹一声这些诗人毕竟年轻--应该允许他们有一个成熟的过程。

 



 

诗,是锤炼的艺术。好的诗是从众多的词句的矿中煅烧提炼出来的语言的铀!

刚学写诗的人,应学会语言的吝惜。

应该明白,诗的份量不是由它的长短来决定,而应是由它的思想容量及其相关的形象的丰满度来决定的。

拖沓,是学诗者常有的毛病。诗要克服拖沓,就要敢用形象去对事物进行概括。冗长的叙述,不是诗的特长,相反,会将诗弄得罗嗦;概括和抒情,才能找到诗的位置,才能掘到宣泄情感的火山口。

集子中有一首《打石匠的妻子》,写得简洁、精练,这是由于它作了高明的形象概括的缘故。十几行诗,跳跃性很大,概括了妻子和石匠的大半生。音容笑貌,跃然纸上,能拨响读者的心弦。

 



 

写到这里,觉得可以说的关于诗的话仍有很多很多。比如诗的想象,比如诗人的思想,还有诗与时代、诗的情感的真实等等,每一个题目都是一个大论文的选题,不是我这篇随感所能说尽的--就留待给爱诗的朋友们自己去研讨吧!

在本文将要结束的时候,我倒想对梅州的诗友们再一次表示一种深深的敬意!因为诗在今天的物质世界里变得越来越孤独的时候,你们还如痴如醉地爱诗。也许你们心里明白,文明世界决不能没有诗!

1993年10月10日于广州



(本文是作者为《第二金黄期》写的序,该书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原载:1994.1.22《南方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4-27 18: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寄给梅江的随想(转贴)

图片太好了,请问有高分辨率的吗?


[ 本贴由 joys 于 2002-4-27 10:25 最后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2-4-28 09: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寄给梅江的随想(转贴)

没有~要的话你自己慢慢去找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5-17 04: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寄给梅江的随想(转贴)

我一直都想去梅城去看看梅江,但是都没有机会,我想我对梅江的情也只有到以后有机会的话才能够表达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0 14: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创新

奔波流离几载已
患的同生夜萧萧
飘思青州怀客事
怎奈乡人苦寻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9 03: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