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城客

客家名人——邓子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6 12: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还以为谁把你这种痴迷当一回事,在解释,呵呵。这是义务扫盲。把邓子恢的女儿也拉成客家人,邓子恢也不知道,这有什么意思?而邓子恢搞革命和建设,心思也不是用在什么客家还是福佬界限上面的,革命阵营就分清国共双方,分清敌我,抗日战争时期,形势复杂,抗日统一战线基础上怎么开展工作。
明明不是客家人的,硬要死皮赖脸地拉着攀附人家是客家,旁人怎么看?即使不说,别人也清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6 12: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子恢故居属于闽南方言区的特色建筑。其故乡在今天龙岩市新罗区东肖街道办事处邓厝村。”厝“字为闽语地名特有用字。龙岩92%人口所讲语言为闽南方言的”龙岩话“,邓子恢故乡的人所讲语言就是这种话。邓子恢故居  

2011-11-08 23:56:13|  分类: 游山玩水 |  标签:邓子恢  |举报|字号 [url=]订阅[/url]













下载LOFTER我的照片书  |



  10月31日,送一位亲戚到东肖镇邓厝村,无意中发现邓子恢故居,才知道这位闽西伟大人物出生于此。邓子恢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农业工作的卓越领导人,闽西人民无不知晓其大名。











   邓子恢,福建龙岩人。1913年入龙岩中学堂(龙岩一中)学习。五四运动中受到革命洗礼,创办进步刊物《岩声》,宣传马克思主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龙岩县委宣传部长、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西暴动副总指挥、第七军第十九师第五十七团党代表,领导了闽西农民起义和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是闽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1931年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作,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1935年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领导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参加领导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工作。1941年皖南事后,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历任华中军区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等职,参加领导华东、中原、中南地区的解放战争及淮海、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兼中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计委副主席等职,领导了中南地区的土改和各项民主改革运动。1953年后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提出了发展农村社会主义经济的正确方针,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正确意见,对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等等,受到不公正对待。“文革”期间惨遭迫害,因病1972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1981年3月冤案得到平反,恢复名誉。第八、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url=http://baike.baidu.com/albums/22650/6417570.html#0$9252ae7e2175021c0dd7da3f][/url]邓子恢 国务院 副总理 1954
  生平纪实:
  1896年8月17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县(今新罗区)东肖邓厝村。
  1913年考入龙岩中学堂(现龙岩一中)就读,受到辛亥革命影响,接受了孙中山的救国思想。
  1915年秋加入中华革命党,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17年3月,考取公费留日,到东京留学一年多时间,因贫病交加而辍学回国,后到江西省崇义县杰坝圩堂兄开办的庆昌和店当店员。五四运动后,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春,与进步青年在龙岩白土桐冈书院组织奇山书社,创办《岩声》月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
  1926年秋,北伐军挺进赣南,解放崇义县,在杰坝圩成立国民党(左派)区党部,邓子恢任常务委员。
  同年12月,在大革命的风暴中,于崇义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冬,任中共龙岩县委宣传部长。1928年3月4日,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福建临时省委决议,参与领导龙岩后田暴动,建立7闽西第一支农民游击队,开始了创建闽西苏区的斗争。
  1928年4月,任中共上杭县委宣传部长,深入蚊洋一带,协助当地领导人发动蛟洋农民暴动。6月底永定暴动后,建议暴动队伍撤离县城,到农村开展土地革命。他与张鼎丞一起,领导分田斗争,创造了漠南分田经验,并担任红军营党代表。7月中共闽西特委成立,担任宣传部长,并任闽西暴动委员会副总指挥兼任红七军第五十七团党代表。
  1929年3月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领导地方武装,配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入闽作战。同年6月红四军H打龙岩城后,任龙岩县革命委员会主席。7月在毛泽东指导下,主持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7闽西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割据的总路线,并当选为中共闽西特委书记。
  1930年3月18日主持召开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闽西苏维埃政府,并当选为主席,领导闽西人民巩固发展了闽西革命根据地。
  1930年7月8日,因抵制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错误,被免去特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务,调离闽西,以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巡视员名义,派往闽中、闽东、闽南等地开展白区工作。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部长,并兼任代理土地部长。
  1933年又兼任国民经济部长。他亲自主持制定和颁布7一系列中央苏区财政税收的政策和法令,对统一中央苏区财政、巩固土地革命胜利成果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曾受到“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批判,降职为中央财政部副部长兼没收征发局工作。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邓子恢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分局委员。
  1935年4月回到闽西,组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先后任宣传、财政兼民运部长,副主席兼财政部长,同张鼎丞、谭震林、方方等一起,领导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遵照中共中央的方针,经过艰苦、复杂的斗争,同闽西国民党当局达成和谈协议,实现了闽西南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8年1月6日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3月 1日,率领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抵达皖南后,兼任民运部长,负责领导皖南抗日民众运动。参与了新四军的整编、扩建工作。
  1939年参与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开展皖东故后游击战争。
  1940年春,在粉碎蒋介石第一次反共高潮斗争中,率部取得半塔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此后,在刘少奇的领导下,担负起领导淮南抗日根据地全部地方工作的重任,在津浦路两侧广大地区任命712个县长,在各县建立起由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随后,当选为津浦路东人民抗日联防办事处主任和参议会议长。
  在1940年4至6月中,建立和发展了淮南敌后抗日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先后任军部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第四师政委兼淮北区党委书记,和四师师长彭雪枫一起,坚持并扩大了淮北抗日根据地。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中分局。邓子恢为书记兼华中军区政委。根据中央指示,他一面将华中各部队整编为华中野战军,以内线作战迎击国民党军的进犯一面积极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与复查,创造了“中间不动两头平”的土改经验,开创了华中与山东、渤海地区土改新局面。
  1946年10月后,参与组织了涟水战役,12月参与组织了宿北战役,此后转入山东作战。
  1947年7月下旬,与张云逸等转移到渤海地区,组成华东局工委,以邓子恢为负责人。
  1948年5月9日,任中原局第三书记兼中原军区副政委,主持中原局日常工作,领导中原财经工作走入正轨。担负了淮海战役的后勤及支前工作,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8年冬率中原局机关进驻开封。此后,当选为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主席,领导了剿匪反霸、减租减税为中心的群众运动,巩固了中原解放区。1949年5月12日,任华中局第三书记、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后改为中南军区)第二政委。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同年12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中南行政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主持中南局工作,领导中南地区人民出色地完成7恢复国民经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等项艰巨任务。他在这一时期的光辉业绩,特别是在农村土地改革和群众工作方面的独特创造,受到党中央的充分肯定。
  1952年10月,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
  1954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主要负责领导农村工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倾注了毕生精力。在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实事求是地提出要“从小农经济的现状出发”,也就是从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出发,坚定不移地实行党中央确定的自愿互利、稳步前进的发展方针。在随后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的偏差时,提出了一系列调整经营体制的意见,主张建立包括包产到户在内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然而这些正确主张,在当时却一再被斥为“右倾”、“小脚女人走路’、‘划单干民”,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出于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感,始终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深入调查研究,向党中央直抒己见,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邓子恢纪念馆
  邓子恢纪念馆,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东肖镇中心小学内,系利用革命旧址白土桐冈书院设立的名人专题纪念馆。1987年,利用东肖镇桐冈书院设立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邓子恢纪念馆,大厅正中安放着邓子恢塑像,分为8个展区,展出图片96幅、文物76件。
  桐冈书院建于清同治年间,坐北朝南,为一院二厢房土木构平房建筑,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1921年春,邓子恢、陈明、章独奇等在此举办进步读书会"奇山书社"。1923年9月,在此基础上创办闽西第一个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岩声》报,对闽西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馆分8个部分展示了邓子恢在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后在农业合化方面所从事的革命实践和重要贡献,对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农村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现实指导意义。2001年6月,邓子恢纪念馆被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列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邓子恢纪念馆展出图片120幅、文物85件、展线110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6 12: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子恢故居.jpg
龙岩市新罗区东肖街道办邓厝村 邓子恢同志故居,为闽南方言特色的建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14: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16-3-6 12:15
呵呵,还以为谁把你这种痴迷当一回事,在解释,呵呵。这是义务扫盲。把邓子恢的女儿也拉成客家人,邓子恢也 ...

查证一下而已。。不需要那么紧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2 13: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啦,这个是搞错了。

邓子恢,这个龙岩人,其实对闽西客家是一种伤害。貌似是他推动龙岩成为闽西的行政中心。

闽西客家人为主,但是中心没设在 长汀(老的汀州府);也没设在上杭(汀江干道经过,地理居中),这一定程度上未起到凝聚闽西客家人的作用。
回复 点赞 1 拍砖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9 00: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