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51|回复: 19

杨善深:岭南画派最后一位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22 23: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与同乡杨善深

  今年3月12日接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教授、台山赤溪老乡李俊彪的电话,说同乡杨善深回家乡探亲,杨老要我回去聊聊。我非常兴奋,于是我拨通杨老的电话,“好久没叙,回来聚聚”,听到杨老亲切的声音,我恨不得飞着回去,只因脚伤太重,相聚无法如愿,然而想不到这“没去”却成为终生遗憾,本月16日闻讯杨老因心脏病及高血压突然病发,于15日在香港半山宝珊道寓所去世,我大哭,哭声包含着后悔、遗憾、悲痛、感慨……

  认识杨老已有数年,还在小孩习画时,就极为倾慕杨老画集之作品,把杨老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理想的明天”。

  记得我还在广州美术学院上学时,杨老曾跟我说的一句话,“你是我们赤溪三十多年来唯一的一位美术学院学生,是我们赤溪人绘画艺术的后代,要好好学习。”回想杨老的一言一行,历历在目,如今已成为永恒……

  杨善深其人

  岭南画派大画家杨善深,字柳斋,1913年出生于广东台山赤溪镇象岭村,12岁开始临摹古画,17岁移居香港,20岁时师承高剑父,21岁时,他的作品首次在广州展出。1935年留学日本京都堂本美术专科学校,攻读美术。1938年,返回中国,在东南亚举行个人画展。抗日期间,避居澳门。在此期间,他与“岭南画派”大师、创始人高剑父交往甚密,对“岭南派”画艺有颇深刻的研究,受高剑父影响很大。1941年与高剑父、冯康侯等人在澳门成立“协社”。1945年与高剑父、陈树人、赵少昂、关山月、黎葛民五人在广州成立“今社”。1949年定居香港。1958年于美国纽约、三藩市、檀香山等地举办个展。1970年在香港成立“春风画会”,传授画艺,并于同年获台湾学术研究所颁赠哲士衔。1971年,游历世界10多个国家,1972年始,多次回大陆于名山胜水写生作画。1983年于日本东京、大阪举办个展。后移居加拿大。杨老擅长中国画。兼长山水、花鸟、人物。作品有《秋山旅行》、《十二生肖》、《人物册页》等。出版有《杨善深画集》多种。      

  杨善深发扬光大了岭南画派,被称为“岭南画派最后一位大师”。杨善深曾在国内外多次举行画展,组建画室研究创作,范围遍及山水画、动物及人物画、书法等。其作品有《十二生肖组画》、《百花卷》等。2001年,杨善深创作了20尺巨幅老松“万古常青”,这是其晚年的重要作品,已赠予北京人民大会堂。

  杨善深于1999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的“视艺成就奖”及特区政府颁发的银紫荆星章。2000年,杨善深艺术馆在广州落成开馆。

  杨老获今日的成就,是积一生之奋斗。据同乡老者介绍,“杨老家贫,好学而不能读书,习画时仅能从历代名画影本及时人作品者,一一临摹。战后归来,研究‘两高’之画作——高奇峰及高剑父”。不停写画,日日如是,不断论画。郊游则写生于大自然中,闭门则静坐读书,勤奋苦练,当时世人莫不知有画家杨善深其人。杨老论书道,则纵横今古中外。写画,则以握杆实践力行,事亲至孝,事长者以恭,待人以诚,乏善而不怨,穷困而不悯,性之和而清。

  杨善深其画

  读杨老的画,必涉及东洋画与剑父之影响。然近年来综观其作品,细心探索,虽不敢妄夸多闻,所述恐亦不能尽达己意。

  杨老作品初看极易,写落极难,盖其物简意深,笔拙而情绪独高,线条活泼、沉着而又富旋律与节奏,且以宋元人双钩画法参用,乃极具含蓄之神韵妙用,纵或仿之则似,离之则不能用,求物体之形象。

  杨老先生早岁毕业于日本京都美术学校,自然极受日本画之熏陶,尤以日本名画家竹内柄凤、山元春举等影响最深,观其展览作品,有独树一帜之势,然兼有日本画之气味。其  国画之独特风格,在思想上,把万物参入人生,重哲学,讲修养,其绘画思想为我国绘画艺术史上独一无二。杨老先生常说“国画不能离开本土文化,不能离开读书、品德与做人。国画能发展到今日而仍为世界艺坛推崇,就是这种崇高性灵的表现。例如水是水,但中国人很容易就联想到年华时光,每一种东西,除其体外,必定另有一种可以代表与人生有关的东西。不懂得这种联系,永远不能写国画,国画对万物视如我也。”

  杨善深与岭南画派

  近代中国绘画的革新运动,虽然在北平、上海、杭州各地都有少数人倡导,而形成一个派别,蔚为风气者,唯有广东的岭南画派。而岭南画派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和整个近代中国之命运是互相关联在一起的。
  岭南画派主张恢复院体花鸟画的精到功夫和色彩的要素,同时也接受文人化的写意技法。而对西洋绘画,则重视写生精神,偶然也采用水边的倒影,对远近透视等技法则并不太重视。因此岭南画派以花鸟见长,色彩鲜艳,草虫动物皆极酷肖,用笔及渲染方法接近写意。

  杨老先生是岭南画派的中坚,和高剑父一样也曾留学日本,对日人兼采东西方绘画之长的努力,深受影响。而在岭南画风方面,杨老性格和高剑父极其相近,特别是书法,都走狂放的路线,而自成一家,不过杨老行草书法,形构较喜方形,颇富稚拙之趣。剑父先生写字喜用颤笔,杨老书法似未接受此方面的形响,而在写画时,反常采用高剑父的颤笔法。无论是皱山、画树……皆可见到剑父的书法痕迹。加上杨老在画面上干、湿笔并用,深谙轻垂缓疾之趣,故荒寒恣肆兼而有之,特别是在山水画上,富有强烈的音乐性效果。

  杨善深的花鸟画,确实把传统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杨老发扬岭南画派一贯的精神,重视写生,其花鸟画,包括动物、草虫,复兴了宋人花鸟画的精神,且一洗文人画淡雅简率的积习,在渲染、傅彩方面,采用了西方水彩画注意明暗的方法,使得岭南派在近代花鸟画史上,建立它的独特面貌。在这一点上,杨善深的花鸟画,确实把传统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从而树立了岭南派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杨善深先生,能融合古今,兼东西方技法。杨老的山水,文人画气息较浓,而和习见的岭南派稍异,在笔法上似受元人影响,渲染则有近代风气。在人物画方面,杨老先生常采古人笔法作画,他在台北历史博物馆举行个展时,引起各方注目的陶渊明、苏东坡两幅人物画,他使用的线条,前者用精致流动徐缓的细线,来表现陶渊明清净出尘的性格,而后者用行云流水的笔法,来反映苏东坡放逸不羁的心怀,都可以看出杨老对传统人物画法的精到功力,而用不同的线条笔法来表达古代人物的性格,尤其令人折服。这一切都可看出杨老的绘画与知识至为精湛而广博,并不完全受岭南风格所制。
搞自以下网址:http://www.jmrb.com.cn/web/disp.aspx?sid={4690EBCA176905AF19C35C20C9ED7CFF}&sort_id=373&data_id=260139&dt=200405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5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涯都是到现在才知道岭南画派大师杨善深是江门台山市赤溪镇的客家人来的,这说明涯等客家名人还是很多的;只不过有些客家名人是隐形的,是很难才知道他们是客家人来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7 17: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善深  (1913.10.26-2004.5.15)

广东台山人,生于广东省赤溪县(今台山市赤溪镇)象岭村。
1930年移居香港。
1933年开始从事绘画。结识高剑父并展开悠久的师友关系。
1934年作品首次在广州青年会展出。
1935年留学日本,入京都堂本美术专科学校,随堂本印象学画。
1989年游埃及、约旦和希腊;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院画廊举行个展,并出版《杨善深画集》;后移至台北翰雅轩展出。
1990年《荣宝斋画谱--杨善深绘花鸟动物山水部分》于北京出版;游内地及苏联。
1991年游美国;台北甄雅堂、东联艺术中心及高雄春秋艺术中心联合主办其作品展。台湾甄雅堂出版《杨善深作品精选集》;到台湾写生;书法《杜工部诗》被收刻于湖北荆州碑林中。
1993年应台北市立美术馆之邀请,举行书画个展,并出版《杨善深书画展目录》;《幽居集--杨善深作品展》于台湾出版;游南美。
1994年作品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约80余帧;12月赴湖北写生。
1995年3月,香港艺术馆主办"杨善深艺术回顾展",出版画册《岭南风范》;8月,游美国黄石公园;10月,赴北京旅游写生;11月,赴福建写生。1996年4月,赴广东罗浮山写生,并返家乡赤溪探亲;5月,赴湖北武当山、神农驾写生;8月,赴南美、古巴旅游写生;10月,赴南美及津巴布韦旅游写生,至好望角、维多利亚大瀑布;12月,赴台湾环岛旅游写生。
1997年为《香港回归纪念册》绘制香港市花--紫荆花;赴粤北韶关、南华寺、珠玑巷写生。
1998年2月,香港陈蔼华出版《杨善深画集》;3月,澳门市政厅主办"杨善深画展",并出版画集;6月,赴广东中山水乡写生;8月,赴清远、北江写生。
1999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视觉艺术终身成就奖赴广东花都市旅游写生;赴马来西亚旅游写生;赴台湾旅游。
2000年5月,游广东清远、英德、四会、肇庆、番禺、中山、珠海;7月,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颁授银紫荆星章;9月,游广西,广州艺术博物院杨善深艺术馆落成;10月,获广州市政府颁授"广州市荣誉市民",赴杭州、莫干山写生;赴广东三水写生,于三水过87岁生日。
2001年3月,赴广东阳江、阳春、新会、江门、顺德、中山、珠海旅游写生;5月,赴柬埔寨吴哥窑写生;创作百花卷,二十尺巨幅松树及一丈巨联多幅。
2002年1月,广东中山举行“笔底春风”杨善深九十近作大展,并出版“笔底春风-杨善深艺术天地”。香港大会堂举行“岭南新风”展览。《万古常青》巨幅及巨联捐赠人民大会堂。出版《笔歌墨舞—杨善深书法集》。
2003年 ,广东番禺宝墨园杨善深艺术馆开幕。出版《书联壁合—杨善深楹联精选》“笔透鸿濛—杨善深书画精品展”在香港城市大学艺廊举行,并出版画集。
2004年 台湾曲栗市举办“岭南风范—杨善深作品展”,并出版画集。
2004年4月,丈二巨制“竹报平安”,由北京中南海收藏。
2004年5月行书楹联“山水有缘供啸傲、 岱云无意任留连”铭刻於泰山五大夫松五松亭两侧。
2004年5月7日应邀在澳门民政总署辖下澳门艺术博物馆举办“万象乾坤—杨善深近作书画展”,并出版书画集。
2004年 5月15日 仙逝于香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9 12: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看了《羊城晚报》记念他的文章,无半个字提到渠系客家人。
赤溪今还讲客家话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18: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adg at 2004-5-29 12:29
昨天看了《羊城晚报》记念他的文章,无半个字提到渠系客家人。
赤溪今还讲客家话么?

NO.1342 台山县赤溪客家(2002-4-13 12:12)
--------------------------------------------------------------------------------
赤溪镇[Chixi Zhen]简介
<br>赤溪圩镇建设新貌
<br>  位于台山县东南部,东经112°29′,北纬21°59′,与都斛、斗山镇接壤。全镇属客籍人,有悠久的历史。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二十日成立赤溪厅,直属广东布政司。民国元年(1911年),赤溪厅改为赤溪县,隶属粤海道(即清朝之广肇罗道)。民国九年(即1920年)所编撰出版的《赤溪县志》,全书四册共七卷,记载翔实,乃赤溪文化遗产之一。据《赤溪县志》载:“赤溪东西南三面濒海,山峦环迭,与内地交通隔阂,故风气飞尚亦颇殊焉,然其民族团体,结合甚固,相亲相爱,读书之士类多,奋励出外求学,远者且数千里,窍意数年后,民族丕变,文化日新可以预言。”赤溪客人的祖先,是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从惠(阳)、潮(州)、嘉(应州)所属各县先后迁入新宁(台山县),聚居曹峰山下(赤溪),称之客人。民国年间,众民生活无着被迫浮舟远渡南洋(马来西亚等国)谋生有数万人。赤溪镇地属半岛,与川岛隔海相望,海面浩瀚,是南来北往的船只必经要地,海面环绕大小岛屿,有大衾岛、黄茅岛、燕子排,鬼洲、青洲、马洲、鱼塘洲、三杯洒等15处;海岸线长76.6公里。全镇总面积238平方公里,大小山脉连绵不断,山峦起伏。海拨500米以上的有大山9座,大莽顶为最,海拨782米,其次为曹峰尖,其峰突兀,直指蓝天,远视酷似笔尖,乃赤溪奇观之一。曹峰山东向山侧,有一座距今446年的古墓-嘉靖时(1542年)明工部尚书归善(惠阳)叶梦熊之母余氏墓(据碑刻记载)。后土碑石刻有:“三世一品叶氏后土。”这是赤溪最古的墓碑之一。(原有的巨大城墙及东南西北四大城门和城隍庙等20多间庙宇现已荡然无存)。1950年至1952年,赤溪县属粤中专区,1953年4月20日,赤溪并入台山县,为台山属下第十九区,辖长海、田头、冲金、铜鼓、磅护、北门、渡头、曹冲8个乡。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称赤公社,辖北门、渡头、磅礴、护岭、曹冲、冲口、南湾、(孤岛)、赤城、亲仁、中心、茭笋、冲金、水围、元山、长安、杨梅、长沙、罗卜坑、田头圩、铜鼓等到18个管理区,2个居委会,89个村民小组,88个自然村。全镇总户数6240户,总人口27284人。耕地面积31789亩,其中水田27392亩。属农业经济型的结构,镇内可供围垦的滩涂2.5万亩,已经开发并投入水产并养殖达10000多亩。鲜蚝等到贝类繁殖及人工养殖很有发展潜力。全镇半渔农户有南湾、铜鼓等到村庄,冲口属纯渔区,共有渔民船94艘,年产鱼量高达4000吨;铜鼓盛产稻谷,年产在1.5万吨以上。水网交错,群众习惯饲养群鹅群鸭,可谓鱼米之乡。全镇共有山地26万亩,原始灌木林面积达10万亩,200多条山涧,水流不息;花岗岩储量大,还有硫铁矿、锡矿、稀土矿、甲长石土等资源,是个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因此,赤溪镇发展经济的总方针是:稳定农业,发展水产,开拓资源加工业,促农、工、贸齐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全镇新开发大型河涌9条,建有防咸蓄淡水闸19座,闸门77个;大小电动排灌站48座,建有猪母潭、大坑、白秀、护岭4个中小型水库,总库容2445万立方米;小型电站2座,装机容量1464千瓦。年最大降雨量3940毫米,最小1452毫米,平均雨量2200毫米。全镇乡村企业有制冰厂、赤城饼厂,有个体造船厂6家、个体砖瓦厂21家,有护岭咸围、长沙咸围、角咀蚝场等。镇办企业有龙潭电站、西坑电站、利民制衣厂、赤溪物资站、田头物资站、田头货栈、田头搬运站、白宵围、白宵二围、马洲围、天字号围、天字号蟹场、龙潭茶场、赤溪林场、利溪养殖场共19个。该镇沿海有20多处大小海湾,石景奇观,浪花飞涌,极目远眺,水天一色,大舸小舟,川流不息;“铜鼓涛声”、“龙潭沸墨”、、“铜鼓黑沙滩”等名胜令人叹为观止;渔塘湾、铜鼓湾、腰鼓湾水深浪平,为一开发深水码头具备天然条件。孙中山先生把开僻铜鼓商埠列入建国大纲之中,可见其地理位置不同凡响。目前,国家重点投资的大型火力发电站的选址就在镇内。镇设中学2所,学生870人;小学15所,学生2685人;全镇教职工234人。有卫生站2间,电影院1间,文化站1个,老人协会20个。全镇88个自然村中,有84个村共27000人喝上自来水,占总人数96%。
<br>
<br>
摘自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9


赤溪镇现在是台山市的唯一一个纯客家镇来的,杨善深大师是客家人就必定无疑,现在这个镇还是讲客家话为主的,不过出外就会讲白话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2 02: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刘平博士的《被遗忘的战争》一书中的著述,得知台山赤溪是清朝咸同年间土客械斗的核心村落之一,打得十分惨烈。让人不忍卒读。赤溪当时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这样说来,从台山赤溪走出来的杨善深大师应该是客家人了。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5-4-22 at 12:1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2 12: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善深大师逝世快一周年了,转一篇文章以作纪念



杨善深走了:岭南画派终结?

2004-06-08 09:21:08   来源:南方都市报




  杨善深(1913-2004)

  岭南画派的悠悠百年间,从第一代“二高一陈”的一扫旧习、锐意改革,到第二代“岭南四杰”的与时俱进、雅俗共赏,用风格鲜明的作品张扬“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艺术精神。如今,随着“岭南画派最后一位大师”杨善深的去世,岭南画派的时代正在淡去,一个新的艺术时代呼之欲出。

  惋惜:“岭南四杰”已成背影




杨善深作品《苍鹭》。为缅怀这位岭南画派杰出大师,广州艺术博物院于2004年5月21日—7月13日举行《杨善深艺术回顾展》。


  2004年5月15日,岭南画派大师杨善深在香港半山宝珊道寓所去世,享年91岁。
  在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中,杨善深与赵少昂(1905-1998)、黎雄才(1910-2001)、关山月(1912-2000)并称“岭南四杰”。三杰去世后,年纪最轻的杨善深(1913年生)被誉为“岭南画派最后一位大师”。如今,四杰并世振兴岭南画派的光辉岁月,已然成为历史。
  杨善深是广东台山人,12岁开始临摹古画,17岁移居香港,20岁时师承高剑父,两年后留学日本京都堂本美术专科学校,25岁学成归港。在香港,杨善深开办“春风画会”,传授画艺,桃李满天下,艺术家红线女、前港姐张玛莉、漫画家蔡志忠曾随他习画。
  1999年,杨善深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视艺成就奖。2000年,广州艺术博物院杨善深艺术馆落成开幕,广州市政府颁授杨善深“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01年,杨善深创作巨幅老松《万古常青》赠予人民大会堂。 
  杨善深为岭南画派重要画家,论者称其“有高剑父的苍茫笔墨意趣、有高奇峰的超凡写生技巧、有陈树人的脱俗构图”。其风格中西兼取,巧拙互用,注重写生,雄放而不失秀雅,在继承岭南画派传统的基础上摒弃甜媚,独辟蹊径。
  台湾艺评家何怀硕称道杨善深:“在我看来,他是当代广东画家在香港唯一能振兴岭南画派的一位前辈画家……岭南派先天性含有浓重的日本画风味,而且除高剑父之外,大都以‘巧’取胜,‘巧’在美学上属于‘优美’的范畴。生动、纤巧、妍丽、柔美,是‘巧妙’之诸特性。善深在‘巧’中求‘拙’,遂振刷岭南画艺甜媚之病,这也是他对‘岭南画派’最有贡献的地方……善深的线,多为秃笔破笔,却在残破中见妩媚,在萧散中见严密,在枯梗中见丰润,在狂肆野辣中见含蓄拙厚。” 
  前广州艺术博物院杨善深艺术馆馆长张小虎称,“岭南四杰”的绘画各有所长,然而杨善深的书法最为出彩。其书法喜用枯笔渴墨,似草亦隶,似行亦篆,起伏跌宕,既古意盎然又有现代感。在用笔、结字和章法上,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杨善深书法,称“杨体”。黄苗子评杨善深的书法称:“如云鹄游天,氤氲绵渺,以气韵生动胜;如老将布阵,寓整于谲,以奇正相生胜;浑厚华滋,外师造化以融画入书胜;下笔则吊诡驰骤,虎踯龙腾,以气态雄杰胜;纵横挥洒,如万岁枯藤,以劲健郁苍胜。”可谓“杨体”书法的最佳总结。
  悠悠百年的岭南画派大师,以高剑父始,而以杨善深止,似乎冥冥之中有天意。杨善深和高剑父一样都曾留学日本,兼采东西方绘画之长。杨善深的性格和高剑父也极其相近,书画上喜走狂怪放诞一路。高剑父写字喜用颤笔,杨氏画画时常采用高剑父的颤笔法。画风的传承,在一个世纪之间遥相呼应。

  回溯:“二高一陈”首开风气

  杨善深的去世,不禁使人重提关于岭南画派兴衰的话题。上世纪初,在广东出现了以革新传统绘画为己任的“岭南画派”,代表人物是“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百年之后,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岭南四杰”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相继去世,有人称,一个画派,没有大师,画派就终结了。岭南画派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引人深思。
  季羡林先生曾说:“在近代中国,在各方面真具有创新精神者,实以粤人能领袖群伦”,并对岭南画派推崇备至。以“二高一陈”为首的岭南画家,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主张国画更新,反对清末民族画坛的摹仿守旧,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可谓开一代风气之先。
  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1879 -1951)是一位热血的革命家,早年在日本留学时与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结识,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热心广东地区的同盟会革命。政治上推翻旧制改行民主政体后,高剑父绝意仕途,专心致力美术改革。高剑父与高奇峰、陈树人志同道合,主张冲破前人思想的束缚,反对“师以临摹教其徒,父以临摹教其子”陈陈相因的陋习,提倡师法自然,重视写生。甚至把一些按照惯例不能入画的新事物如汽车、飞机、坦克、电线杆等纳入表现素材,增强作品的时代感。这种有悖于传统审美规范的倾向,激怒了一批传统派画家,他们把“二高一陈”及其追随者称为“数典忘宗”、“不中不西”的“混血儿”,笑骂:“岭南派画实际是日本画的中国变种。”“是西洋水彩画。”“四不像,野狐禅!” 
  在新旧对立与论争中,岭南画派却日益壮大。高剑父的弟子关山月生前多次说过:“岭南画派不是自封的,高剑父老师从来没有自称岭南画派。他为创立‘新中国画’奋斗了一生,当时称之为‘折衷派’,是在旧社会里南方国画界新旧对立两派公开的论战中形成的,是一个求新向上的画派。后人称其为‘岭南画派’,是根据画家所处地区和影响力而给的一个称呼。由于影响力遍及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凡有华人之处都知道岭南画派,而且很多海外华人地区都有‘岭南画会’之类的各种美术组织。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岭南画派的存在,其影响力是无法消失的。” 
  其时,“二高一陈”主张吸取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以改造传统国画,使之朝着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最终目的则是通过艺术美的陶冶以“改造国魂”。高剑父曾一再对学生谆谆教诲:“绘画的目的在于表现民族思想与精神,并由此形成的生活化新风格,可以说是岭南派的最大特色。”
  有论者认为,岭南画派的特征可归结为四点:“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道路;以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为理想;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特色。”而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兼容精神、创新精神构成了“岭南画派”完整的体系,也是这一画派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前瞻:笔墨创新不拘门派

  “二高一陈”的弟子多成名家,在香港的赵少昂、杨善深,在广州的黎雄才、关山月,都力求推陈出新。赵少昂形神兼备的花鸟,给人更有活力的感受;黎雄才重笔浓墨的青绿山水,与明清的勾金青绿山水相比,富有时代气息;关山月参与大时代变革的写作风范与杨善深“熟而能拙”的笔墨表现,为画坛称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四杰共聚一堂,合作完成了百余幅作品,体现了彼此间谐和默契、心照神交的深厚友情。
  在理论与创作上,四杰对岭南画派又有新的发展。赵少昂说:“岭南画派是要具有时代感的文艺思潮,还要有新的题材,美的构图,有神韵的笔墨和诗的意境,而达到真善美的效果,能使雅俗共赏,才是最好作品。”黎雄才说:“岭南派要有时代感和地方色彩,要能被大众所接受。写画要以笔墨为主,渲染乃帮助气氛。能先行一步便是创作,跟后便是模仿。”关山月则认为:“岭南派之所以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受到进步人士的支持肯定,主要因为它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代表了先进的艺术思潮。它揭起的艺术革命旗帜,主张以新的科学观点对因袭、停滞的旧中国画来一番改造。它主张打破门户之见,大胆吸收外来的养料,使具有千百年古老传统的中国画重获新生;它反对尊古卑今的保守观念,强调紧跟时代的步伐,创造出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新中国画;它强调这种新中国画不是为了表现自我而只满足个人的陶醉与欣赏,也不是狭义的为少数人服务的,而是为了更多人能接受它,即为了时代的需要而追求一种大众化的、雅俗共赏的美的艺术。”
  建国之后,广州的黎雄才、关山月、杨之光、林墉等薪火相传,把岭南画派关注现实、强调生活的特点和艺术成就推到了新的高度。然而,从上世纪后期开始,一些艺术家在时代的变化中失去了艺术的敏感,把“岭南画派”作为一块招牌,在技法上因循守旧,观念更陈旧不堪,岭南画坛一时让人看轻,更引发出岭南画派是否应该画上句号的话题。
  杨之光是“岭南四杰”之后卓有成就的画家,不久前,记者采访杨之光时,他有感而发:“人家问我:‘你是不是岭南画派?’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因为我的老师是高剑父,可是我又不承认我是岭南画派。我向高剑父学岭南画派的长处,可是我不加入任何派。我不希望继续打岭南画派这个旗帜。岭南画派有很多长处,最大的长处就是创造性,不希望后生模仿,而直接面对生活。所以学岭南画派不是学表面的技法。岭南画派是画句号呢,还是继续发展,我想这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趋势。”
  更后一辈的名画家林墉,则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开幕时写的《历史有情》一文中说:“横观近年画坛,十几张画一个宣言,一两次宣言就有流派,一成流派即框成画会,一立画会就当家长……而荒于立论,疏于实践,谬于时代,悖于社会,背于人众,只注目于蝇利浮誉,成得了气候么!想想二高一陈这些前辈兢兢于实践,耿耿于时代,贞贞于艺术,谆谆于后辈,谦谦于同道的种种,难道我们不应深思吗?画派的形成,即令本身并未一开始就树大旗,但,只要紧随时代,拥抱生活,推动历史,净化心灵,造福社会,加之实践再实践,我看,历史也就会给予约定俗成。以这一角度而言,我看历史就是有情!它钟情于真善美!”
  未来岭南艺术的生命力,不在于门派之见,而在于百年之后依然不过时的“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精神。 
  本报记者 李怀宇


转自南方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2 12: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嶺南畫派一代宗師猝逝

5-15-2004






   (星島日報報道)現代嶺南畫派四大名家中僅存的楊善深,昨晨在港島寶珊道寓所疑心臟病發,睡夢中與世長辭,享年九十二歲。他的傳世名作中,一幅長廿呎巨畫「萬古常青」,目前仍懸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其於畫壇地位可見一斑。

  一代國畫宗師楊善深病逝,藝術界對於他去世深感惋惜。楊老雖然已屆高齡,但在去世前一天,剛剛完成了一幅花鳥圖,只欠題字,此畫成為楊的最後遺作。

  楊氏本是嶺南畫派號稱四大名家中僅存之一人,其餘三人趙少昂、黎雄才及關山月已經辭世,而楊善深一生中桃李滿門,在世界各地學生數以百計,相信他的畫風仍會代代相傳。

  楊善深與前妻共育有六子一女,分別居住於北京、香港及加拿大等地,現任妻子六十三歲妻子劉蘭芳,曾是她的學生,兩夫婦居半山寶珊道十至十六號一單位。

  昨凌晨一時三十五分,楊的妻子睡夢中被丈夫大叫一聲驚醒,繼而發現他呼吸困難,不久陷入昏迷,救護車趕到將楊送到醫院,經一小時急救終告與世長辭。

  楊善深部分在港學生得悉,趕到寶珊道慰問師母,一名容姓男學生表示,他追隨楊老師二十年,在年餘前知道他患上心臟病,但健康並無變壞,仍堅持每日早起行山晨運,健步如飛,兼且接觸大自然,以求取得作畫題材。他又表示,楊老師生前一直每天畫畫。

  鑑於楊善深在家中突然大喝一聲後昏迷,有醫學界人士指這與心臟病突發的病徵相似,不排除他是急性心臟病而去世。

  而在上個月,楊仍然精神奕奕的接受記者訪問。當談及養生之道時,他曾表示,身為藝術家,靈感來去如風,有時睡到一半也會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2 23: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善深大师部分作品欣赏



















转自千龙网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5-4-22 at 23:36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5 19: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善深的去世,不禁使人重提关于岭南画派兴衰的话题。上世纪初,在广东出现了以革新传统绘画为己任的“岭南画派”,代表人物是“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百年之后,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岭南四杰”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相继去世,有人称,一个画派,没有大师,画派就终结了。岭南画派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引人深思。

本人针对这一观点而发的帖子为何被删掉?
岭南画派源于珠三角广府,是岭南主流文化--广府文化的代表。高剑父、高奇峰、居廉、居巢等是一代宗师。广府文化的兼容并蓄,使之也吸纳了一些珠三角客家、粤东客家著名画家的加盟,其中包括名师杨善深(高剑父的学生)。但其广府主流文化特质是明显的。后来加盟的粤西广府系画家关山月、欧豪年分别是海峡两岸知名度最高的岭南画派名师。祖籍肇庆粤语区的名师黎雄才,通常认为属于珠三角广府,但珠三角核心地域的人又常常把肇庆归为粤西。

岭南画派不会因为知名度高的名师仙逝而消亡。岭南画派的产生,是在中国画式微的时候,摈弃国画糟粕,弘扬国画精华,发掘岭南文化特色,吸纳西洋画法,不断推陈出新而形成的。今天,在美术院校国画专业受冷落、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的背景下,如果最有生命力的中国画--岭南画派作品也将难保,不是名师仙逝之“过”,而在于缺乏政府扶持。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4-26 at 17:5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5 19: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岭南画派当今擎旗人、艺术大师--欧豪年。“最后一位大师”现在还没出生

台湾岭南画派擎旗人--欧豪年(吴川博舗人)(2005-2-28 16:27)
--------------------------------------------------------------------------------



http://club.dayoo.com/read_bbs.d ... 594767&i=594768
--------------------------------------------------------------------------------

news.dayoo.com   2004年04月08日 10:28   文字资料来源: 广州日报  





虎踞     欧豪年作

  台湾著名画家欧豪年先生于4月2日起在广东美术馆举行画展。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欧豪年不但是饮誉中外的名画家,而且是台湾岭南画派的擎旗人,用台湾一位评论家的话说是:“台湾岭南画派这片天,完全是欧老师打造出来的。”
  近年,在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相继谢世之后,广州美术界对岭南画派的存亡颇多议论。有人认为“没有领袖人物,没有代表作品,没有继承人”,岭南画派很难存在下去。想不到就在岭南画派的发祥地有人叫嚷岭南画派已“寿终正寝”的时候,台湾的画坛巨擘欧豪年却高高举起岭南派的大旗,为弘扬岭南派艺术振臂高呼。欧豪年祖籍广东吴川(博铺街,历史上属于茂名县,但方言为吴化片粤语之吴川话)早岁离乡移居香港,17岁师从岭南画派大师赵少昂,深得岭南派绘画艺术真传。1970年定居台湾,坚持中国画创作,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备受推崇,成为台湾岭南画派的代表,宝岛画坛执牛耳人物。  

  欧豪年认为岭南画派是随着“革命新潮流而兴起,形成一股浩大的创新力量”,它的精神就是求新求变,“与时代精神契合”。因此他对岭南画派的存在和发展,充满了信心。(关振东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4-25 at 21:38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5 23: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4-25 19:37
台湾岭南画派擎旗人--欧豪年(吴川博舗人)(2005-2-28 16:27)
--------------------------------------------------------------------------------

[img]http://61.144.49.72/bbs/F382532005.3.7.9.52. ...

呵呵!不知欧老先生的作文有没有得过满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6 01: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爱在唔穿 at 2005-4-25 23:08
呵呵!不知欧老先生的作文有没有得过满分?


据悉,欧老先生小时候的作文成绩最好时也才99分,比珠江大圣还差了那么一点。大圣毕竟是大圣,确实高!就是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6 13: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在唔穿
初级会员






积分 760
发帖 760
注册 2004-9-15
来自 hakka
IP源 218.14.*
NO.304134 (2005-4-25 23:08)
--------------------------------------------------------------------------------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4-25 19:37
台湾岭南画派擎旗人--欧豪年(吴川博舗人)(2005-2-28 16:27)
--------------------------------------------------------------------------------

[img]http://61.144.49.72/bbs/F382532005.3.7.9.52. ...  



呵呵!不知欧老先生的作文有没有得过满分?

唔穿除了状元公,还有作文满分。  
------------------------------------------------------------------------------
此公又一次卖弄其无知,依然不自知。
如果有人说曾在广州读书考试拿过作文满分,此公又要以“爱在赶猪”的马甲出来献丑了。

考试、测验作文满分(30-70分),在正规教育的情况下,是不足为奇的。而且满分只是说明能按要求完成,布局、遣词造句没有瑕疵,主题突出。与文学创作等等是不同的。

此公从小被肉麻的吹捧吹昏了头,以为自己没有的、没听说过的,都是不可能的。

“最后一位大师”的说法,是另一种方式的自我封闭。缺了**,地球就不转,正是客家神话的大泡泡。岭南画坛,高水平的艺术家无数,由于传媒的原因,不是人人都那么出名。当年的“李志民现象”就说明了这点。画坛缺的不是大师,而是培养成名大师的机制。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4-26 at 13:20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6 15: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4-26 13:15
此公又一次卖弄其无知,依然不自知。
如果有人说曾在广州读书考试拿过作文满分,此公又要以“爱在赶猪”的马甲出来献丑了。

考试、测验作文满分(30-70分),在正规教育的情况下,是不足为奇的。而且满分只是说明能按要求完成,布局、遣词造句没有瑕疵,主题突出。与文学创作等等是不同的。

此公从小被肉麻的吹捧吹昏了头,以为自己没有的、没听说过的,都是不可能的。

“最后一位大师”的说法,是另一种方式的自我封闭。缺了**,地球就不转,正是客家神话的大泡泡。岭南画坛,高水平的艺术家无数,由于传媒的原因,不是人人都那么出名。当年的“李志民现象”就说明了这点。画坛缺的不是大师,而是培养成名大师的机制。

我只是在问一个问题而已,你回答不了也就算了,至于如此罗嗦嘛?你累不累呀?

你那么喜欢斥人“无知”,言下之意你很“有知”是吗?

无中生有地编造“詹天佑具广府血缘”,就是你“有知”的表现了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7 19: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