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8|回复: 0

丘氏三公 子孙当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0 16: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丘氏三公  子孙当奉
广东省丘逢甲研究会副会长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丘立才
丘氏远祖为炎帝姓姜,炎帝龙身牛首,所以丘氏亦为龙的传人。丘氏上祖为姜子牙(吕尚),他兴周灭纣,周武王便封给他的地盘在山东齐国营丘。三子穆公纪念其父封地为营丘,同时齐太公姜子牙(吕尙)又给三子穆及后代以领地,名曰封丘,世居河南封丘,号称“河南堂”。丘氏祖祠门联:“河南世泽,渭水家声。”所谓“河南世泽”,是指丘氏子孙世世代代长期居住在河南,深得黄河之恩泽;所谓“渭水家声”,就是指丘氏的上祖姜子牙(吕尚)在渭水之滨磻溪村垂钓,周文王得遇拜为师,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佐周灭纣,使周朝始有800年的天下,而丘氏子孙后代不得辱没上祖姜子牙(吕尚)的传统家族声誉。丘氏始祖为穆公,齐太公姜子牙(吕尚)娶司马氏为夫人,生有三子:长子伋为齐丁公,次子名将具,三子名印。齐太公封三子印到齐国西南与他国交界的地方经营建设。有《金山丘氏族谱》载:“太公支子(第三子),居河南开封府封丘县,以十八氏(世)支孙开丘氏,尊穆公为始祖。”十八世祖和公字信惠改姓丘,时间当在公元前600年左右,比孔丘要早。追尊上祖齐太公三子印(穆公)为丘氏始祖:印者,我也,禾也;穆者,宗法名也,亦禾也。
    自周朝有丘氏来,历经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朝,丘氏子孙和炎黄子孙、华夏子孙、汉唐子孙一起在繁衍子孙后代,默默地和众氏族、民族共同建设神州大地、禹甸芳州、汉唐江山。直到汉族天下和辑蒙满民族后,从元朝、明朝、清朝这三朝开始,丘氏便涌现出了三位杰出人物:元朝的丘处机、明朝的丘濬、清朝的丘逢甲。此丘氏三公,不但丘氏子孙应当供奉,而且中华民族子孙也应纪念。
           
           一、元朝丘公处机——道教思想家:全真全生  一言止殺
首先,丘氏子孙当供奉、中华民族子孙当纪念的是元朝丘公处机这位道教思想家。
(一)丘处机的生平。丘处机(1148—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生于1148年的农历正月十九日(公历2月10日)。丘处机为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丘处机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的人物,并因高龄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于世界。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1227年(正大四年)七月初九日(公历8月22日)丘处机在长春宫宝玄堂逝世,享龄80岁,瑞香氤氲整个北京城三日,世人称奇。
(二)丘处机为全真道教创始人。十九岁出家宁海昆嵛山(今山东牟平境内),1167年开始学道,1168年拜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为师,王为他取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1169年(大定九年),王重阳携弟子4人西游,途中得道飞升于汴梁城,嘱咐:“处机所学,一任丹阳。”丘处机在马丹阳教诲下,知识和道业迅速长进。和其他师兄弟合称为“全真七子”: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丘处机在王重阳仙化后入磻溪穴居,历时六年,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1203年(泰和三年),刘处玄去世,丘处机任全真道第五任掌教。丘处机掌全真道教时间长达二十四年,期间他在政治和社会上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使全真道乃至整个道教的发展都进入了兴盛时期。从1203年(泰和三年)至1219年(兴定三年)间,他在山东蓬莱、芝阳、掖县、北海和胶西等地传教,后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隐居潜修七年,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之一,创立龙门派并传承龙门律宗法统与高功职统。主要著作有:《长春祖师语录》、《大丹直指》、《磻溪集》、《摄生消息论》。丘处机对道教传统文化的汇集尤为重视,“尝视道经泯灭,宜为修复之事”,晚年组织重新修撰《道藏》的工作,他委托其弟子宋德芳,在元朝政府支持下,历时八年,完成重印《道藏》120卷。元世祖时,追尊丘处机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三)丘处机的主要思想。丘处机倡导的内丹心性说理论和道、儒、佛三教合一的新思想,有别于传统的道教多为“飞升炼丹之术,祭醮禳禁之科”,不重视文化修养的风习,力主文以载道、文道并重,在理论上有所建树,以便更好地宣传全真道教的教义。丘处机弘扬王重阳的“稳驾青牛古圣人,白牛枝叶出斯因。儒医夫子成三教,垦辟愚迷怕落尘。”全力将青牛的老子道学发展而成的道教、孔子孟子发展而成的儒学、释迦牟尼发展而成的佛教,合成为一的全真全生全新的中国国学学说,并以全真道教教义弘扬光大。也即是将老子的道学《道德经》、释迦牟尼的佛学《心经》和孔子曾子孟子的儒学《孝经》统合起来,为三派同源、三派同功、三派平等进行详尽论证,为元朝社会的前进发展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四)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交往,遂有“一言止杀”的佳话。丘处机身处金、南宋、蒙古、西夏“四国”之中,有3位帝王先后邀请丘处机:第一位是金宣宗,他请丘处机赴汴梁(金朝都城,今河南开封);第二位是南宋宁宗,他请丘处机到临安(南宋都城,今杭州);第三位是蒙古成吉思汗,他请丘处机临草原。丘处机认为金朝有“不仁之恶”,南宋有“失政之罪”,都被拒绝,而选择了成吉思汗。1219年(兴定三年)五月成吉思汗派使者刘仲禄等人携带诏书前往山东邀请丘处机前往蒙古帝国相见,十二月刘仲禄到达山东莱州昊天观,奉命邀请丘会面,丘说:“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处无敢违。”欣然同意前往。1220年(兴定四年)农历正月,丘处机挑选门人弟子赵道坚、宋道安、尹志平、李志常等十八名弟子离开山东昊天观,启程西去,此时他已73岁。几个月后到达蒙古国统治的燕京(原金朝中都,1215年5月31日被蒙古帝国攻陷后改名燕京),丘处机一行入驻玉虚观。丘处机听说成吉思汗于1219年(兴定三年)六月统兵西征中亚的花剌子模沙朝,而自己年事已高倦冒风沙,欲约成吉思汗来燕京会见,于是写一份陈情表。刘仲禄乃令曷剌急驰报告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忙于西征战事,不能到燕京,便写了回复诏书,派遣曷剌带回复丘处机。丘处机知道燕京会见不可能,便于1221年(兴定五年)春天继续西行,四月出居庸关,途经漠南和中亚地区,在漠北草原拜会铁木哥斡赤斤后再西行,途经镇海城时接纳田镇海的建议留下宋道安、李志常等九名弟子修建栖霞观,然后再经回纥城、昌八刺城、阿里马城、赛蓝城。于同年冬抵达撒马尔干。[1222年(兴定六年)四月丘处机途经铁门关抵达“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八鲁湾行宫觐见成吉思汗,实现了“龙马相会”(成吉思汗属马,丘处机属龙)。
“龙马相会”丘处机与成吉思汗有12次谈话:一是1222年阴历四月初五,二是1222年阴历八月二十二,三是1222年阴历九月十五,四是1222年阴历十月初九,五是1222年阴历十月二十三,六是1222年阴历十一月初六,七是1222年阴历十二月二十八,八是1223年阴历二月初七,九是1223年阴历二月初八,十是1223年阴历二月二十四,十一是1223年三月初七,十二是1223年三月初十。“龙马相会”谈话内容归纳有三:一是治国之理“止杀”,二是强身之要“清心”,三是教民之法“行孝”,核心是“止杀”。《元史·丘处机传》:“拳拳以止杀为劝”以赤诚之心劝成吉思汗不要杀人。“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西征,每天都为前线战事而劳神,丘处机每每劝谏成吉思汗:凡是要统一天下的人,一定不会把杀人当成嗜好。当成吉思汗问起治国方略时,丘处机的回答是:敬天爱民是第一要务。后清高宗(乾隆帝)撰联赞丘处机:“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六)丘处机与北京白云观。1224年(正大元年)春天,丘处机应燕京官员的邀请主持天长观。1227年(正大四年),成吉思汗下诏将天长观改名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并赠“金虎牌”,以“道家事一切仰‘神仙’处置”,即诏请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1227年(正大四年)农历七月初九日,丘处机在长春宫宝玄堂逝世,享龄80岁。丘处机去逝后三天的阴历七月十二(公历8月25日),成吉思汗病逝于甘肃省清水县,享年66岁。丘处机逝世一周年,弟子们将他安葬在长春宫内的处顺堂。元世祖时,追尊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天下百姓为纪念“丘神仙”的无量功德,遂定其生辰正月十九为燕九节,岁岁庆祝至今,成为京津地区的著名风俗之一。丘氏子孙晋京后当至长春宫(白云观)内处顺堂奉拜这位“丘神仙”。
     二、明朝丘公琼山——经济思想家:立政养民 理财富民
其次,丘氏子孙当供奉、中华民族子孙当纪念的是明朝丘公琼山这位经济思想家。
(一)丘琼山的家族及生平。丘濬(1418年—1495年),字仲深、琼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广东琼山府城下田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金花村)人。丘濬7岁时,父亲去世,祖父丘普“惕厉自持,不敢失坠”,寄希望于丘濬兄弟。丘普自题“可继堂”匾额,并书联“嗟无一子堪称老,喜有双孙可继宗”。丘濬在《可继堂记》中追述,说祖父嘱咐兄长丘源,要他“承吾世业,学为良医,以济家乡”;希望丘濬“拓承祖业,志为良相,以济天下”。正是祖父的鞭策促使他成长。失去父亲,母亲李氏教他读书。母亲出身士绅之家,知书识礼。年廿八丧夫,守节教子,“课其学业”,孜孜不倦。每日五更,鸡鸣即起,伴儿诵读;入学归来,问其功课,询其交游。及至游学帝京,为官庙堂,仍然致书“戒谆谆以忠谨,图报国为言”。丘濬与夫人吴氏继承良好家风,重视儿女培养。长子丘敦,入读太学,深研《素问》,著有《医史》;次子丘京,以父荫补中书舍人。丘敦子以祖荫补尚宝司丞,其孙也以祖荫补尚宝司丞;五世孙,为例监生;六世孙,为郡庠生;七世孙,为举人,任县令。丘濬之家,以德为本,以学立身,甲第延绵了7代之久。丘濬于景泰五年(1454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编修职。在翰林院任职后,见闻更加广泛,尤其熟悉国家典故,以经国济民自负。奉诏修《寰宇通志》,后累官至礼部右侍郎,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逝后,被追封为太傅左柱国,谥号文庄。
(二)丘琼山和海南岛的金花村。在海口市金花村出了两位著名人物,不只在明朝而在历朝,都是海南岛极为有影响的人物。一位是15世纪的丘濬(1418—1495),景泰5年(1454年)考中二甲进士第一名,历代宗、英宗、宪宗、孝宗4朝,40余年一直在京任要职,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实为宰相,即使他耄耋之年右眼已失明,皇帝仍不恩准他连章乞归之请求,直至75岁在京城病逝。另一位著名人物是16世纪海瑞1514—1587),官至都察院都御史,是古代著名的清官,他的《治安疏惊世骇俗震古烁今。这两颗闪亮的明星,是海南人民的骄傲和楷模,古往今来海南的官员和百姓一直为他俩怀念和敬仰。在海口市的府城,有用其谥分别命名的“文庄路”、“忠介路”,有为纪念的“丘公祠”、“海公祠”,有用他们名字命名的学校,历代官民都捐资营修他们的故居、坟墓,供世人瞻仰、祭拜,有历代官员文人留下大量颂扬两公的诗词文章。海口市政府还将侧旁有海瑞墓的疏港大道改名为丘海大道,以之纪念。
(三)丘琼山的经济学术思想:立政养民,理财富民。他是明代中叶的重要经济思想家,具有极为丰富的国民经济管理思想,是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思想标志人物,其思想集中于他的《大学衍义补》一书中。丘濬的“立政养民”理财宗旨,就是要求天子修身养德,实行符合百姓利益的善政,以保证百姓正常生活。他说:“朝廷之上,人君修德以善其政,不过为养民而已。”“立政养民”的理由:一是从“保君之位”、“保君之命”的意义上看,需要养民。二是从君必需依附于民的角度来看,也需要养民。三是庶民的盛衰决定国势的盛衰,也要养民
丘濬的经济政治思想“理财富民”的方针,对明朝中叶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关于财与理财的概念,有时代特色。丘濬认为,“所谓财者,谷与货而已。谷所以资民食,货所以资民用。有食有用,则民有以为生养之具,而民聚居托处以相安矣。”他关于理民之财与理国之财分而治之,显示了经国济民的能力。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关系?他指出:“善于富国者,必先理民之财,而为国理财者次之”:关于理民之财,所谓理民之财不是改变贫富不均的现状,而是“使富者安其富,贫者不至于贫”。关于理国之财,国家理财,一要节用,二要先做预算,量入为出,三要去掉害财之费。
濬的税收理论对今天仍有借鉴的意义。丘濬主张轻税;主张税率、税种适中。他说:“治国者不能不取于民,亦不可过取于民。不取乎民,则难乎其为国,过取于民则难乎其为民。是以善于制治保邦者,必立经常之法,以为养民足国之定制”。还主张以田为税,痛斥重复课征。对于同一课税对象,只可征税一次,即一物一税,不可一物多税。主张征收实物,反对征收货币;反对摊逃、预借。主张互市通商征税。主张公私财税分离;主张公私财务要分开,设内府、外府。
濬的著作有《大学衍义补》160卷、《世史正纲》、《家礼仪节》、《朱子学》、《丘文庄集》、《琼台集》等。丘濬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戏剧家和诗人,一生著作甚多。特别是他在《大前衍义补》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劳动耗费决定价值”的理论,比西欧经济学家17世纪60年代提出的“劳动价值论”,要早200多年。在《大学衍义补》中系统论述了他的经济思想,诸如土地、财政、税收、货币、价格、利息、国家预算、对外贸易、藏富于民、漕粮运输等,均有切合实际甚至很值得称道的独到见解。此外,还著有《成语考》以及《投笔记》、《举鼎记》、《罗囊记》、《五伦全备记》等剧本和《群书抄方》、《本草格式》等医药论著。
(四)丘琼山的评价。
明代史籍称“丘文庄公有三不可及:一、毕生好学,至老手不释卷;二、诗文满天下,不为显贵作;三、任官四十年自处如韦布,身后治装惟遗图书数万卷,其廉介可知。”《名臣录》称丘濬为“国朝大臣,律己之严,理学之博,著述之富,无出其右者”,《四库全书提要》说:“濬记诵淹博,冠绝一时,文章尔雅,有明一代,不得不置作者之列。”梁章巨称丘濬相当于欧阳修,有“转移文运之功”。何乔新把他和张九龄余靖崔如并称为“岭南四杰”。钱穆称丘濬“不仅为琼岛之大人物,乃中国史上第一流人物也。”丘氏子孙前往海南岛当在省会海口市参拜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丘濬故居和丘濬墓。
    三、清朝丘公逢甲——政治诗人教育家:统一 民主 教育
第三,丘氏子孙当供奉、中华民族子孙当纪念的是清朝丘公逢甲这位政治诗人教育家。
   (一)丘逢甲的生平。丘逢甲,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诗文别署“南武山人”、“海东遗民”,后改名“仓海”,世称“仓海先生”,1864年12月26日出生于台湾省苗栗县铜锣湾。6岁能诗,7岁能文,14岁考中秀才,被誉为“东宁才子”,26岁考中进士,被清光绪皇帝钦点为工部虞衡司主事、 四品京官。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丘逢甲筹建义军并率领台湾民众抗日保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与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丘逢甲给清廷“三上血书”,要求废除条约。被拒后不得已而成立“台湾民主国”,被拥为副总统,国号为“永清”,意在永远归附清朝江山。失败后离台内渡,定居祖籍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丘逢甲先在家乡梅州、潮州、汕头和福建等地兴办教育,后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成功,丘逢甲力促广东和平光复,出任广东革命军政府教育司长,赴宁参与筹组南京中央临时政府工作,当选为中央参议院参议员,1912年2月25日在淡定村病故,终年49岁。
(二)丘逢甲与“台湾民主国”。甲午中日战争失败,1895年4月17日清廷与日签订《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和台湾、澎湖列岛割给日本,4月18日丘逢甲刺血“拒倭守土”。4月28日俄、德、法三国干涉归还辽东半岛后,丘逢甲又刺血“誓不服倭”。5月17日日本新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起程赴台,在海上与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签订将台湾移交的仪式后,5月25日丘逢甲和俞明震(现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曾祖父)等人刺血上书:“台湾绅民,义不臣倭,愿为岛国,永戴圣清”,成立“台湾民主国”,建国年号为“永清”,寄寓永远隶属清朝之意。有说,丘逢甲任台湾民主国副总统;有说,任团练使;有说,任全台义军统领;而俞明震则任台湾民主国内务大臣。日军登台后,丘逢甲与台湾军民在新竹一带与日寇浴血奋战了二十余昼夜,寡不敌众,直至“饷绝弹尽,死伤过重”被逼后撤。此后又在台中一带转战月馀,复“又大败,全军尽丧,逢甲仅以身遁”。最后,部将谢道隆劝其内渡,徐图收复。丘逢甲深知大势已去,不得已乃于1895年7月25日告别亲友离台渡大陆。
(三)丘逢甲的诗歌。丘逢甲写的诗集有《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丘逢甲的诗歌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有坚持民族气节的浩然正气。在《岭云海日楼诗钞》中随处可看:“未报国仇心未了,枕戈重与赋无衣。”(《病中赠王桂山》)“海外阴晴终有定,人间圆缺古难全。重完破碎山河影,与结光明世界缘。”(《羊城中秋》) 丘逢甲的怀台诗绝大多数也表现了这种民族正气。如:“沧落天涯气自豪,故山东望海云高。西风一掬哀时泪,流向秋江作怒涛。”(《去岁初抵鮀江,今仍客游至此,思之抚然》)“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春愁》)“碧血纵埋非汉土,赤心不死尚唐平。”(《答台中友人》)诗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得他望台湾、念台湾、梦台湾、愁台湾,可以说这类题材的诗歌是丘逢甲诗的主题、主调。(二)有大势已去,无可挽回局势的悲痛、惋息。丘逢甲在《离台诗》也表达这种感情:“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返大陆后大量的诗作都抒发了丘逢甲对破碎河山的痛惜,如《愁云》诗:“破碎河山收战气,飘零身世损春心。封侯未遂空投笔,结客无成枉散金”。(三)有对以往的斗争,对故国、故土的深切怀念,因而显出一股慷慨苍凉的气氛。《天涯》一诗中挥涕说台湾:“天涯断雁少书还,梦入虚无缥渺间。兵火余生心易碎,愁人未老鬂先斑。没蕃亲故沦沧海,归汉郎官遁故山。已分生离同死别,正堪挥涕说台湾。”丘逢甲对过去的回忆怀念,是为了鼓舞自己和亲友坚持要收复台湾的决心,因而在苍凉的气氛又显露出激昂的情绪。如《送颂臣之台湾》诗:“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弃地原非策,呼天傥见哀。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丘逢甲诗悲愤激昂,深沉压抑。他的《往事》就表现这一特点。“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柳亚子评黄遵宪与丘逢甲的诗时说:“英气终输仓海君。”
(四)丘逢甲与教育。丘逢甲1889年考取进士,朝廷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但他到工部司签到不久,即援例以侍奉年老双亲,告归回台,从事教育。丘逢甲1889年回到台湾后,应邀到台中宏文书院、台南罗山书院和嘉义崇文书院担任主讲,南北奔波,往来各书院间,不辞劳苦,热心培育青年、启迪民智。他提倡招收台湾高山族子弟入学,这在当时实属难得。
丘逢甲1895年回到大陆,认为抗日护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民缺乏应有的教育,不懂什么是国家、民族利益及其与自身的关系。他说,当时“台南北留下壮勇,不下四五万;台中义军虽属新募,犹肯死战。乃彼久练之兵,一与遇敌,土崩瓦解,真令人不胜愤懑,以后革命必先练学生军乎?”返大陆后于1897年出任韩山书院院长,1898年—1899年冬主讲于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1901年春联络了粤东开明士绅,在汕头创办了岭东同文学堂。在《创设岭东同文学堂序》中明确办学宗旨:“国何以强?其民之智强之也。国何以弱?其民之愚弱之也。民之智愚乌乎利?其学之有用无用判之也。”
除了在岭东潮汕办学之外,丘逢甲还在家乡嘉应州办学。为培养小学教师,1904年在蕉岭县创办“镇平初级师范讲习所”,还办了不少小学、中学,“单以创兆名校之丘氏族学,闽粤之间不下十数”。创办族学,是丘逢甲对中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贡献。我就读的小学,就是由丘逢甲创办的“鹏飞学堂”,丘逢甲亲自书写校名,刻成横匾,悬挂于校门上方。1905年到上杭县城丘氏总祠开办师范传习所,这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民立师范”,影响很大很广。在丘逢甲倡议下,上杭县黄坑崇德小学,中都忠实、忠恕小学,东溪立本小学等同时设立。黄坑是丘逢甲的上祖居村,当时乡亲公推丘逢甲为崇德小学堂名誉堂长,他不但乐意接受,还亲自撰写嵌字门联一副:“崇山大河,开拓学界;德行道艺,蔚为国华”,以表示祝贺。又在广东兴宁创办新民小学,任新民小学第一任校长,给兴宁县办新学以极大的鼓舞和支持。
1906年夏丘逢甲被两广总督岑春煊聘为两广学务公所议绅和惠、潮、嘉视学员,以及广府中学堂、商业职业学校的监督。1906年11月18日广东总教育会成立,丘逢甲被公举为会长。1907年仍任两广学务公所议绅兼惠、潮、嘉视学员,广府中学堂监督等职。1908年梅州松口发生“学潮”,两广总督张人骏奏请停办全梅学校,丘逢甲“以华侨利害说之,一言而解。”1909年丘逢甲新任两广总督公署议绅及两广方言学堂监督,聘请朱执信任学监和负责讲授西洋史课程,还聘请同盟会员邹鲁担任国际公法、经济学和财政学的讲授工作,学校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同年10月他又被推举为广东谘议局副议长,更有利于开办新学,如通过《振兴女子小学》办学议案,对促进广东女学的发展和妇女解放运动起到一定的作用。丘逢甲以强国为目的,先后共“劝办学校百数”,不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教育家。
(五)丘逢甲与丘氏家族。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颁发诏谕,孔子是至圣,孔子名“丘”,为了尊敬先师,后人必须避讳。必须在“丘”字的右旁加上“阝”成为“邱”。丘逢甲的曾祖父丘仕俊(1756~1828)于清朝乾隆年间由广东镇平县(1914年改为蕉岭县)迁徙到台湾台中县东势镇。至今,由蕉岭县迁徙到台湾的居民已有46万之多,而蕉岭县人口才23万。在台湾的丘仕俊生有三子:长丘学举,次丘学观,三丘学祥,学祥(1800~1872)为丘逢甲的祖父。丘学祥生有三子:长元珍,次元珠,三元宝,元宝(1833~1911)字龙章、又字诰臣、号潜斋,为丘逢甲父亲。丘龙章元配妻子胡氏生下长子丘先甲后去逝,娶陈掌妹为续弦,生下丘逢甲、源甲、树甲、瑞甲,陈掌妹去逝后再娶杨氏,生下兆甲、崇甲、同甲、世甲、秉哲、秉宏。1895年7月25日和父亲丘龙章一起,离台内渡大陆在蕉岭淡定村生活。1911年11月10日丘逢甲登广告于报上,号召丘氏同宗一律恢复丘姓,理由有二:一、姜太公是周朝初年人,丘为其三子穆以封丘为氏,孔子是东周春秋时人,没有前人避后人之讳之理;二、避讳为封建意识产物,革命告成,无庸仍此旧套。中华民国成立时,台湾地区仍处于日本殖民统治,所以台湾大部分丘姓族人仍继续保留“邱”,只有丘逢甲家族才使用“丘”氏。至今,丘氏的历史已有3000年,而邱氏的历史却不到300年。
丘逢甲1895年在广东梅州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修建“培远堂”安家:“培栽后进,远继先芬”。1912年2月25日因病去逝,临终前嘱咐:“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墓碑上刻着“中华民囻二年葬”,以“民”在“囗”内的“囻”(国)字来表达他以“人民民主”立国的志向。丘氏子孙当前往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培远堂参拜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丘逢甲故居、丘逢甲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8 07: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