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12|回复: 0

再释客家刘氏世系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8 11: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释客家刘氏族谱世系表[之一]
           
                         广东省揭西县 刘云月//文
尊祖敬宗、溯源正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客家刘氏更是一个典范。南宋时为了躲避战乱、元代是受外族人高压统治,客家人是真正的南人根本无条件修谱,真正大量编修、成熟正规编修族谱应在明、清时期。客家刘氏族谱中的多种版本世系表,更能反映出客家刘氏历代裔孙不忘自己先祖,尽力编写本宗支族谱的拳拳赤子之心。
前辈在修编族谱时,均表示修编族谱是敬祖睦宗,纯血缘、明昭穆、启传承,溯源正本,认祖追宗,但或受条件限制,或受虚荣心的支配,或为了提高宗族的名望,因而有意或无意、无知或遗心地乱攀附名门或名人或权贵,造成所编修族谱中的世系表,不免有‘傍名人’、‘攀附权贵’的缺陷。据传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要重修家谱,有人提议跟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挂个钩。有一次朱元璋接见“朱”姓的县官,问他是否是朱夫子的后人,县官回答,朱夫子很有名,但我也不能乱认祖宗。朱元璋受了启发,无论对内对外老是把“朕本淮右布衣”挂在口头。由此可见,皇帝老子差点都要去‘傍名人’了,何况民间编谱。
因此,受历史时代的局限,客家刘氏族谱中的世系表,同样存在与别的宗支、其他姓氏一样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尤其是客家刘氏是一个流动的族群,受各地世俗的影响,编写的族谱世系表更不免有如此那般的缺陷。若认真细致学习客家刘氏族谱世系表,从那丰富又详实的‘集注’或‘汇纂集注’中,可以发现其中汇集了多代多人的观点见解、知识水平、人文资料,但也掺杂着这样那样的缺陷。现在,为了还原宗族历史真实面貌,抱着学习探讨的心态,讨论客家刘氏族谱世系表中也有‘傍名人’、‘攀附权贵’之处之嫌。
二苏造庐’的儒林逸事
    首先来探讨客家刘氏族谱世系表中的沐公。沐公于唐天复元年辛酉岁[901年]春三月写下了《刘氏锡姓封迁源流世纪》一文,此文八百多字,这里不便全文录入,此文始见于广东省阳江宗兴堂刘氏族谱,后又在各地族谱的序文和世系表中读到沐公曾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编写了第一部客家刘氏族谱,沐公在客家刘氏创建族谱上功不可没。《兴宁谱》世系表在介绍沐公的注释中如此写道:[节录]
……时苏子由贬职高安,敬沐公之行谊,因与友善。又苏子瞻亦谪黄州,时来拜沐长者。写墨竹四幅,留白:二苏造庐。时人以为荣,此为儒林名贤之逸事。而沐公更为刘姓后裔称誉的是他在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修立族谱而承先启后,故至今得知刘姓上祖来历,皆沐公之功也。……。
刘绎向朝庭“进表”随进奏的《南京谱》世系表同样有如此类似的文字介绍沐公。
2012年出版的《××刘氏通志》在历代先祖介绍一节中,介绍沐公时同样有同《兴宁谱》相同的文字介绍沐公。
201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客家刘氏先祖广传公的专著里,曾写到:……当时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贬职江西高安县令,敬沐公之行谊,因与友善,经常相互来往,他俩曾一起游江南,登庐山,览黄山,访虔州,相互谈论政事,描绘山水,创作诗文,各敬其长,互赠习作。据史记载,在黄州时,苏东坡曾写墨竹四幅,赠与刘沐。刘沐步临先祖葬地江西宁都灵华山时,作诗一首并赠苏子:
峻岭悬崖天地生,祖茔对面碧沙灯。凤阁天挂黄金榜,舟山流出白玉屏。
东西辕门竖立就,左右龙虎两乡明。山拱水环象如意,气聚凤臧似锦屏。
文中还写道:……此举为儒林名贤之逸事,在华厦大地广为流传。刘氏也因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与沐公交往甚深成为好友而感到自豪。……。
同样是此书的作者在同一段文字中,又写到沐公:……是我族最早整修族谱的第一代人,后晋天福二年丁酉岁[公元937年],他把历代族史,经过反复考证查对,循绪理综,整理成文,流传下来,成为我族前朝的唯一史谱珍本。……
2014年出版的另一本《××刘氏通谱》中的[世系实传]中介绍荣公时,同样录入沐公步临宁都荣华山作的如上列出的律诗,只是有个别字不同,如此书中录入‘悬崖’更正为‘悬岩’,‘天挂’为‘开挂’、‘流出’为‘涌出’,‘两乡明’为‘两分明’,‘凤臧’为‘风藏’。但此通谱没录入[二苏造庐]的故事。
    此写入族谱世系表的儒林逸事,有没有历史事实依据呢?还是族谱编写者有意让沐公‘傍名人’、‘攀附权贵’?首先查证‘二苏’史实:
    苏子瞻即苏轼号东坡[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在才俊辈出的宋代而至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因作诗“谤讪朝廷”罪,1080年贬谪居黄州。苏子由即苏辙[生于1039年,卒于1112年],是苏子瞻之弟,元丰二年(1079年),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朝庭不准且受牵连被贬,去监筠州盐酒税[此时筠州管下高安]。上述内容史上有载,可证‘二苏’于1080年前后贬谪黄州、高安,属实。
    综合沐公、‘二苏’情况试一试分析:沐公于901年写下描述刘氏源流至客家刘氏入闽始祖祥公《刘氏锡姓封迁源流世纪》一文,其中写道:祥公‘世居江南徐州沛县于唐季避黄巢之乱’,‘挈家属避迁闽汀宁化之石壁村而居’,937年己具‘状元之才’的沐公编写了客家刘氏第一部族谱,并有族谱序文流传为证。一百多年后,即1037年、1039年,苏子瞻兄弟才出生,四十岁后才贬谪黄州、高安,此时‘二苏’造访沐公,距沐公编写族谱己140多年,试想一想此时沐公有多少岁?会不会是天上人间巧遇而对话?此‘二苏造庐’的儒林逸事真的有可能发生么?
‘据史记载’的‘史’是正史还是野史或伪作?沐公真能把诗作亲手交与‘二苏’么?但族谱详注,专著作者言之凿凿,似是似非,真让人疑惑难解。对于族谱世系表中‘二苏造庐’的‘集注’,若从历史‘求真实’角度来考虑,只有这样:
其一是:若是史载沐公与‘二苏’交往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所据之史也是有名的正史或地方志,且有互证,铁证如山,无可辩驳,儒林逸事广为流传千古,刘氏先祖能与名人交谊甚笃,应感到自豪和欣慰。但是沐公于901年所写介绍刘氏源流及祥公南迁的文章、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所写族谱序文及编写客家刘氏第一部族谱,还有其下传六世孙月清公[乐清]于宋神宗二年[1079年]续编族谱,一系列具体的修编、续编族谱时间段都应该存疑,必须重新考证客家刘氏族谱首编时间。
再说以‘二苏’出生年[苏东坡1037年生、苏子由1039年生],沐公与‘二苏’交往的儒林逸事发生时间应在公元1080年前后,广传公生于1208年,三者相距时间段校核推算,用专家考证历代先祖所用父子‘代距均概率’计算,就可以得出数据:从沐公到开七公能有多少代先祖?如此算来,客家刘氏先祖在福建居住的代数达不到《兴宁谱》的祥公至开七公的十五代,《刘墉谱》的二十代更不用说了。
其实,客家刘氏另一位先祖与欧阳修、苏东坡等宋朝文学艺术家有一定的情谊,儒林逸事可能另有其人,他就是月清公的长子柏公。
江西省南康市《刘氏通谱》载:月清公生子柏 梅。通谱中载:柏公:月清长子,字焕,号西涧。生于宋真宗咸平三年庚子,原居江左池州,迁筠州,丁举人,戊午进士,与欧阳修为及第同年。初仕颖上令,后升尚书屯田员外郎,隐庐山之阳,彭蠡之上,杜门三十年,萧然四壁,略置田于西涧,因号西涧居士,赏作骑牛歌云:我骑牛,君莫笑,世间无事从吾好。欧阳修崇慕其高,赋《庐山高》赠之,苏子赠有《是是堂》诗,后文公朱熹守南康,作《清净退庵》诗。……
查《宋登科记考》.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王拱辰榜中有记载:刘涣,字疑之,自号西涧居士,筠州高安人,恕父。天圣八年登进士第,历颖上县令,以太子中允致仕,累官屯田员外郎。[注:恕父是指涣公为刘恕之父。刘恕:(1032—1078年),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未冠登进士第,司马光编(资治通鉴),荐恕同编修,恕成为(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
柏公[焕。多数典籍记为刘涣]生于公元1000年,卒于公元1080年,字凝之,与欧阳修同榜进士。皇祐初年为颍上令,以事忤上官,自请归,遂以屯田员外郎致仕,居庐山双涧,自号西涧居士。家居食贫,超然自适。著有诗十二卷,已佚。今仅存诗四首,文两篇。事见《宋史》卷四四四本传、幸元龙《净慈寺西涧先生祠记》、《东都事略》卷八七等。 柏公辞去颍上县令时,欧阳修由颍州改知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兼南京留守司事,闻知此事,作《庐山高赠刘中允归南康》诗,以庐山瑰丽奇异风光的描写对柏公的高风亮节大加赞赏:请看《庐山高》诗:
      庐山高哉,几千仞兮,根盘几百里,嶻然屹立乎长江。长江西来走其下,是为扬澜左蠡兮,洪涛巨浪日夕相舂撞。云消风止水镜净,泊舟登岸而远望兮,上摩青苍以晻霭,下压后土之鸿厖。试往造乎其间兮,攀缘石磴窥空谾,千岩万壑响松桧,悬崖巨石飞流淙,水声聒聒乱人耳,六月飞雪洒石矼。仙翁释子亦往往而逢兮,吾尝恶其学幻而言哤。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晨钟暮鼓杳霭罗幡幢。幽花野草不知其名兮,风吹露湿香涧谷,时有白鹤飞来双。幽寻远去不可极,便欲绝世遗纷痝。羡君买田筑室老其下,插秧盈畴兮酿酒盈缸。欲令浮岚暖翠千万状,坐卧常对乎轩窗。君怀磊砢有至宝,世俗不辨珉与玒。策名为吏二十载,青衫白首困一邦。宠荣声利不可已苟曲兮,自非青云白石有深趣,其气兀硉何由降?丈夫壮节似君少,嗟我欲说安得巨笔如长杠!
苏东坡应柏公之子刘格之请作《哀西涧先生辞》(又名《刘凝之屯田哀辞》),其中写道:元丰三年九月辛未[注:辛未存疑,应为1080年,庚申],庐山隐君刘凝之卒於山之阳。其孤格书来赴曰:“君昔知吾兄,既又识吾父。今不幸至於大故。其为诗,使挽者歌之,以厚其葬。十月乙酉,葬于清泉乡。书不时至,缓不及事,乃哭而为之辞。又写道:始予自蜀游京师,识凝之长子恕道原,……君父凝之始以刚直不容於世俗,弃而归老於庐山三十年矣。君亦非久於此者也。……今年春,予以罪谪高安,过君之庐,伤君之不复见,拜凝之於床下。其容睟然以温,其言肃然以厉,环堵萧然,饘粥以为食,而游心尘垢之外,超然无戚戚之意,凛乎其非今世之士也。然予之见凝之,始得道士法,却五谷,煮枣以为食,气清而色和。及其没也,晨起衣冠,言语如平时,无疾而终。……凝之隐居绝俗三十余年,神益强,气益坚,尽其天年,物莫能伤。......从此段文字可见苏东坡与柏公及其子刘格等一家人是有很深的感情,其赠《是是堂》一诗是有可能的。《是是堂》一诗是: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
闲燕言仁义,是非安可无。非非义之属,是是仁之徒。非非近乎讪,是是近乎谀。
当为感麟翁,善恶分锱铢。抑为阮嗣宗,臧否两含糊。刘君有家学,三世道益孤。
陈古以刺今,紬史行天诛。皎如大明镜,百陋逢一姝。鹗立时四顾,何由扰群狐。
作堂名是是,自说行坦途。孜孜称善人,不善自远徂。愿君置座右,此语禹所谟。
诗中对辨别是非、是非标准、对的和错的、正确与错误,有关是非该如何辨别,提出自巳的见解。
欧阳修生于1007年,卒于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州庐陵(今属江西省永丰县)人,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参知政事,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东坡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东坡、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东坡前面巳作介绍,这里不再详述。从上述总可以说明柏公与欧阳修、苏东坡之间的儒林逸事,不太可能是空穴来风,不象是‘傍名人’,胡乱瞎吹的吧?
在北宋官场党争激烈、官员升迁贬逐无常的社会里,柏公能洁身引退辞官归隐,引起当朝一番震动。当朝大文学家、散文家刘敞作赠诗《送刘中允》、司马光为柏公之子刘恕作《刘道原十国纪年序》、柏公妻钱氏去世时,曾巩应请求为其作《寿安县君钱氏墓志铭》,一开始写的就是柏公辞职之事、书法家黄坚庭作《跋欧阳文忠公庐山高诗》、《过致政屯田刘公隐庐》、《拜刘凝之画像》,许多大家巨匠均发表诗文称颂之。至于后人宋朝理学大师朱熹,他是景仰柏公的高风亮节而作《清净退庵》诗,其诗写道:
在棲贤西三里,刘凝之旧隐作亭,取黄太史诗语名之。
[url=]凌兢[/url]度三峡,[url=]窈窕[/url]复[url=]一原[/url]。[url=]绝壁[/url]擁[url=]苍翠[/url],[url=]奔流[/url]逝[url=]潺湲[/url]。
闻昔[url=]避世[/url]人,寄此茅三间。[url=]壮节[/url]未云远,[url=]高风[/url]杳难攀。
深寻得[url=]遗墟[/url],缚屋临清湾。坐睨[url=]寒木[/url]杪,[url=]飞泉[/url]閟[url=]云关[/url]。
茲游非昔游,累解身复闲。保此[url=]清凈[/url]退,当歌[url=]不能[/url]諼①。
按:① 自注:解印後,與友生遊集,徘徊久之。
      从柏公与欧阳修、苏东坡的生年和所处历史时段、同科进士、同朝为官等历史史实来看,柏公与名人的情谊深厚,此儒林逸事可信度较高,南康市《刘氏通谱》有关注释不象是‘傍名人’。至于说沐公与‘二苏造庐’之述记,可能是编谱者受时代局限,所掌握历史资料不足或不准确,而有‘张冠李载’之嫌。但是客家刘氏先祖精英的可贵精神,值得后裔继承和发扬光大。
[注:南康市(刘氏通谱)里的柏公之玄孙、从孙冠名为凝之、格,值得研究。]
                                                      
                                                                   再释客家刘氏族谱世系表[之二]
                                       广东省揭西县 刘云月//文
客家刘氏族谱世系表的集注中,有关沐公与‘二苏’的儒林逸事可能有‘傍名人’‘攀附权贵’之嫌,如《刘墉谱》、《展程谱》的作者,他们给从古至今各代先祖添加了众多‘集注’、‘纂汇集注’,偏偏漏掉了此儒林逸事,作者虽然没有说明是否发现其中可能有不实之处,但起码说明他们对此事心中存疑。
其实明朝中期以后,编写族谱时‘傍名人’、‘攀附权贵’屡见不鲜,攀附手法、行文格式各有千秋,这是当时社会环境、编谱风气所造成。编谱者为了炫耀本族历史上的社会地位,拼命把本族的先祖往名人、权贵上攀附,把本族塑造成名门望族,鼓励后裔向先祖学习,奋发图强,创建伟业,光宗耀祖,其出发点是对的,从文化价值来说,并无多大副作用,现在从历史观来看也应于理解。但重要的是后人考研前人所编族谱的世系表时,若抛开文化价值,侧重从本族历史史实来考量时,应如何慎重认真对待如此的‘傍名人’或‘攀附权贵’现象,是把攀附的内容直接删掉,还是以此为据重写新的世系表,这便是考量续编族谱世系表的作者水平了。
说一说:福高公以下五代是不是‘错接旁支别系’
把开七公排在146世的《刘墉谱》编者能发现别人编写族谱世系表有‘傍名人’、‘攀附权贵’之嫌,为什么自己偏偏把‘福建刘氏五忠’之一的刘韐英烈事迹和其子:子翚的名讳及事迹混编入福高公、文平公的名讳或‘集注’中,而步其后尘的《展程谱》照样画胡芦,照抄不误编入‘汇纂集注’,还是作者真的误辨刘韐、子翚等是本脉先祖了?后人对《刘墉谱》、《展程谱》的作者为福高公等的‘集注’,有二种不同的观点看法和二种不同的处理手法:其一是认为《刘墉谱》、《展程谱》的作者是‘傍名人’、‘攀附权贵’,或把其不实之词删除,或不采用他们的‘集注’,保持原来世系表中先祖名讳和世系表代数不变,其二是认定《刘墉谱》、《展程谱》的作者是‘错接旁支别系’,把福高公及以下一连五代删除,把开七公排在134世祖,才是‘一部靠谱、贴近历史的版本’的世系表。现将有关资料汇编如下:
其一是:辨别《刘墉谱》、《展程谱》是‘傍名人’、‘攀附权贵’的理由是:
1/刘庆春宗长专著《刘广传传奇》一书中写道:……我在十多年时间里,先后走访了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北京、天津、上海、安徽、贵州、浙江、江苏以及港澳等地,查阅了几百种刘氏族谱,其中有60%以上的谱谍把广传公列为147世,尢其是江西、湖南、福建谱较为普遍。有30 %左右列源明至广传为135至136世,还有20%为132-150之间。……书中还写道:把广传公列为147世的有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的统升武英谱,把广传公列为135至136世的有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连城谱……。此段文字证明:作者经如此认真深入、长时间普查,把开七公排在134、146世祖的世系表古己有之,且为各地宗亲编谱普遍长期应用。
2/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刘绎,奉皇帝圣旨随表‘奏进’的《南京谱》是遐公裔孙合祠公立的,其[南京刘氏族谱源流序]中写道:……自祥公宋朝而下至元开七公生广传公二十一世相沿……。《南京谱》中的富山→福高→文平→瓒公→源远→诏公一连六代世祖传递昭穆清楚,注释中没有攀附刘韐英烈事迹等的‘集注重修’文字;
3/刘继德宗长著《湖南刘氏源流史》中有《湖南刘氏始祖四大主脉源流世系图》,其中的《中山靖王刘胜脉广传裔世系图》载:129世,刘祥。130世,天锡。131世,刘沐。132世,珑图。133世,刘任。134世,若还。135世,刘尚。136世,参常。137世,德洪。138世月清。139世,刘梅。140世,富山。141世,福高。142世,文平。143世,刘瓒。144世,源远。145世,刘诏。146世,宗臣。147世,贵盛。148世,刘珑。149世,开七。150世,广传。《世系图》中福高至刘诏公五代俱在世系表中,没有刘韐、子翚的名字。作者在序言中写道“本书依据详今略古,尊重史实的原则,基本做到了理清世系、考证源流,研究人物,教化后人。……。”
4/按我中世始祖谓祥公,……生子谓天锡公,天锡公生子谓沐公,沐公生子谓龙图公,龙图公生子谓任公,任公生子谓若还公,若还公生子谓参常公,参常公生子谓德洪公,德洪公生子谓月清公,月清公生子谓梅公,梅公生子谓富山公,富山公生子谓福高公,福高公生子谓文平公,文平公生子谓瓒公,瓒公生子谓源远公,源远公生子谓诏公,诏公生子谓宗臣公,宗臣公生子谓贵盛公,贵盛公生子谓龙公,龙公生子谓开七公。……幸今族中潮州府平远县刘仕禛,吾嘉应州兴宁县本族刘于首二人,详悉祖脉其各处之,族谱将于前世先祖载之,明白各派注之详悉。……     
---节录自《刘氏族谱总序》.序文为潮州府揭阳县总首事文魁刘起凤、惠州府兴宁县总事武魁刘赞良所写。
5/广东省揭西县河婆地区刘氏能臣公的七世孙兹十[镜初]公,生于清道光9年[1828年],卒于宣统3年[1911]年,享寿84岁,于光绪4年[1878年]手抄《明嘉靖十三年南京吏部尚书刘文参拜撰族谱》一部,后续录入裔孙至宣统己酉岁。兹十公与广西大挑县辛卯科举人刘壬滨、丁酉科举人刘锦泉、庠生刘福庠、尝载花翎道御侭先补用知府刘展程、尝载蓝翎军功侭先拨补把总刘锦堂等宗亲情感甚笃,其寿届八旬晋一[1898年,戊戌岁]、九旬晋一[1908年,戊申岁]大庆,上列宗亲均赴寿宴或发祝寿词。刘展程家住广东省丰顺县岗下围,跋涉百里崎岖山路,二次临河婆赴宴,在兹十公九旬晋一庆寿的祝文里,刘展程写道:戊戌之秋,有武林孝廉省亲于河婆司署,因访宗派与吾友海村[注:兹十公之侄]游,适值公九月三日悬弧庆辰……。
现在拜读兹十宗长手抄族谱,从祥公至广传公二十一代,富山→福高→文平→瓒公→源远→诏公六代先祖中,没有一字提及福建刘韐五忠刘氏。刘展程‘因访宗派与吾友海村’二次赴揭西县河婆,难道刘展程同刘氏精英们没有讨论他的族谱[纂汇集注重修]世系表?但兹十公对亲侄好友刘展程所编族谱,不置品评,不辩真伪,兹十公没有接受刘展程的‘纂汇集注’,没有在自己手抄本族谱中增添一字一句。
以上举例说明:把开七公列为134、146世的族谱世系表是古己有之,《刘墉谱》、《展程谱》出现的前或后,早己为各地客家刘氏宗支长期编谱使用,如明朝连城、统升、武英前辈就是用此两种世系表编谱。把开七公排在146世的世系表,并不是《刘墉谱》、《展程谱》的编者首创,而是作者受当时当地编谱环境影响,把福建刘韐五忠刘氏的光环套在福高公等先祖的头上而己,是‘傍名人’、‘攀附权贵’属实,并不是误接福建五忠刘氏。
其二是:辨定《刘墉谱》、《展程谱》是‘错接旁支别系’有:
1/民国九年岁次庚申[1920年]大埔国翔重修族谱记中写道……更有误载广传公为韐公十世孙,及子翚公[即文平公]以下三代一连误入五代。谨按韐公在宋钦宗靖康二年丁未侵金营尽节,广传公于宋理宗端平二年登进士第,相距共一百一十年,岂有十代之理。抄写错列旁支,毫无疑义。……。
2/十二世富山公,生三子:长国泰、次福高、三春田。别谱作鞈公即福高公、子翚公、平父公、源远公,诏公,此五代为富山公嫡脉。考察《通鉴》、《尚友录》载,宋,刘鞈,字仲偃,崇安人,其先祖翱五代时从京兆徙建州,即建宁府,子孙仕宋,得谥忠者五人,世号五忠刘氏。钦宗二年,鞈使金营尽节;刘子翬,子彦中,崇安人,鞈次子,痛愤父死,庐墓三年。春田公,高宗间官虔州判官,岂有大高祖与来孙同朝同时为官,况一住宁化县,一住崇安县,原籍一在河南,一在京兆(即陕西),居住不同,来源各别,决然旁支混入无疑,其误八。     --节录自《刘氏新修族谱校勘说》
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岁[1934年]仲夏月  开七公十九世孙  尔源谨述
3/近年,有研讨会会议纪要写道:146代谱出现“118世富山公→福高公→子翚公→瓒公→源远公→诏公的记载。错接福建崇安“五忠”刘氏,福高(仲偃),名韐,谥忠顺,来自长安,是唐代“刘氏七大房”中的京兆武功刘氏,应该纠正。
……开列开七公为134代谱之版本为宜。且各历史阶段代距均概率基本上趋向合理。本正源清、脉络清晰,是一部靠谱、贴近历史的版本,应予采用。这是多数与会者的共识,为阶段性成果,但从历史发展观点看,确定135代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需要不断解读,会有从客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族谱也是如此。
曾拜读一篇论文中写道:谱牒中,这种为祖宗封官加爵增加光环的现象确实存在。表现在展程谱中:出现“富山→福高→子翚→瓒公→源远→诏公”为福建“五忠”刘氏忠显公传下五代祖一脉,编入开七世系源流主线上,直接影响到谱书的史料价值。
某本通谱中有关富山公的注释中写道:他谱载:富山→福高→子翚→瓒公→源远→诏公”误。错接福建五忠刘氏忠显公传下五代祖一脉。……将福建五忠刘氏忠显公传下五代从开七公世系源流主线上裂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才能分清真理与谬论。这里讨论的是客家刘氏族谱世系表中有关福高公及以下五代是‘傍名人’、‘攀附权贵’还是‘错接旁支别系’的问题,不妨试用既编族谱世系表与宗支的历史和现实作一对比检验。
2012年出版的《××刘氏通志》的[世系]一章中的[刘氏世系详表],录入[汉后世系之二(恒公至开七公世系)],此世系表75世邦→……120世祥→……130世富山→131世春田→132贵盛→133龙→134开七,开七公排在134世。可以看出此通志采用的客家刘氏世系表,是按上面所述的考证结论,删掉‘错接旁支别系’,即排除福高公以下五代先祖,没了瓒公和他生下的源远公、深远公、芳远公。皆通志在[附录]一节的[各地部份支系]中,又用6页的篇幅录入《湖南长沙瓒公之三子芳远公后裔谱系》,并详细录入芳远公的世系表:1世祥→2世天锡→……12世富山→13世福高→14世文平→15世瓒,生三子:源远 深远 芳远。上下两份世系表对比,出现问题了:书中的[刘氏世系详表]中没有实际存在的芳远公宗支,又只好用没有排除福高公以下五代的世系表录谱,这该如何解释?你说‘开列开七公为134代谱之版本……各历史阶段代距均概率基本上趋向合理’,是‘本正源清、脉络清晰,是一部靠谱、贴近历史的版本’,但此世系表显然没有涵盖、包容客家刘氏自祥公至开七公的各代先祖和繁衍的全部宗支,理论与实践是不是自相矛盾,能自圆其说吗?通过实际宗支检验,客家刘氏世系表中没有包容和涵盖己知客刘氏先祖和他繁衍的宗支,‘应予采用’吗?
其实2008年2月18日刘孝思宗长在[中华刘氏族谱网]公开发表了:彭城堂湖南长沙木马刘氏族谱,此族谱公开申明木马刘氏就是中山靖王的后裔、瓒公三子刘芳远的支系。这早己公开的活生生的宗支现实为什么视而不见呢?
其实瓒公还有一子深远公,《刘墉谱》写明:“深远,妣黄氏分迁湖南省桂阳县。”《南京谱》写明:“次深远配黄氏”,这位刘氏先祖同他的兄弟源远公、芳远公一样,其裔孙迁居湖南桂阳、临武县,繁衍成庞大刘氏宗支。刘继德宗长所著《湖南刘氏源流史》一书中第281页写道:“嘉禾县秀溪刘氏……秀溪现系桥下坊和田心湾的总称,始祖为灼深公(原名深远,号宣文)系刘尚十世孙。自宋时由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塘迁嘉禾小溪栗窝里,自始祖开基立业以来,至今己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始祖宣义公系刘尚十世孙,世系如下:1世:刘尚。2世:参常。3世,德洪。4世,月清。5世,刘梅。6世,富山。7世,福高。8世,文平。9世,刘瓒。10世,深远(宣文)……秀溪刘氏开派大小村落近百个,1994年统计约人口约二万余人。
2008年刘柏华宗长就在网站上发表了《湖南桂阳刘氏灼深公后裔世系谱》,灼深[深远 宣文]公生长子惠卿等,惠卿[坤训 能恩]公生子泽洪[迁居月溪] 泽深[迁居西溪] 泽宽[迁居桥溪],泽洪[钧洪 盈]公生子均才 均能 均玉 均宝,其族谱中自深远公长子惠卿公下传至明洪武7年甲寅岁[1374年]己达十代。
网上《湖南刘氏支系源流》一文中载:嘉禾侯寨刘氏:始祖惠卿公,宋隆兴间自江西鹅颈邱迁桂阳蓝桥背。其伯子泽洪以剿匪功官总兵,卜迁临武月华铺。又八传而至国安,始居沙坪,旋迁侯寨。后人分居于陂头、唐家、车南窝、乌泥塘等地。
  嘉禾芹菜塘刘氏:始祖均才公,宋嘉定年间由桂阳分居牛狮寨,旋迁芹菜塘。后人分七族,居于路下坪、下庄岭、上塘、枫木队等地。
两种观点和处理的结果关系到世系表的问题。世系表是族谱的主要内容,用于别亲疏、正根本、序昭穆,直观表现一个宗族的世代相传和血缘关系。上述福高公及下延五代先祖是‘傍名人’、‘攀附权贵’,还是‘错接’福建五忠刘氏,关键在于客家刘氏自祥公入闽开基后,有没有这五个先祖及由这五个先祖繁衍的宗支。如果简单考虑开七公应排在134或146世是片面的,应该考虑世系表有没有包容、涵盖整个客家刘氏的先祖名讳和他们繁衍的宗支。有一句话不得不说:考证族谱的世系表,千万要注意:‘不唯上,不唯书,但唯实’,任何机构、任何人编写族谱世系表都应该考虑这个‘上’、‘书’、‘实’三个字的含义。
时代、网络为我们宗亲提供了宗族信息飞速交流的平台,随着网络上大量宗支资料的交流,相信还有更多的兴旺发达的客家刘氏宗支展现在广大宗亲面前。若说删除了‘错接旁支别系’,把原本是客家刘氏的深远公、芳远公等宗支排除出客家刘氏,就达到‘本正源清、脉络清晰,是一部靠谱、贴近历史的版本’,这真有点象‘王婆卖瓜,自说自夸’了。可能还有众多的类似湖南桂阳、临武、嘉禾深远公,长沙木马芳远公的生机蓬勃的旺族宗支,莫名其妙被排除出客家刘氏。但莫名其妙被排除出客家刘氏的宗支确实存在,不会销声匿迹、不知所踪。只是把他们源清根正宗支的源绝了,根刨了,让这些原本是客家刘氏宗支将如何溯源寻根?
综上所述,把开七公排在146世祖并不是‘错接’福建五忠刘氏而造成,把开七公排在134世祖也不是删除了福建五忠刘氏而达到正本清源。若完全抛开客家刘氏的编谱历史史实和宗支繁衍现实而不顾,以‘错接旁支别系’为名,删除福高公以下五代先祖的命题、论点、举证、结论,是真理或谬论值得深思。
把开七公排在134、146世的世系表是古己有之,前面己说了明朝统升、武英、连城前辈早己采用编谱,且各地宗亲延用至今,保证了客家刘氏族谱世系表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也没有因各自采用不同世系表,发生扬此抑彼的争论。尤其是2008年巳在互联网公开了深远、芳远公的宗支资料,而此后开的某地的研讨会会议纪要、发表的论文、通谱记载的世系表,对明明摆在眼前的深远、芳远公宗支历史史实、宗支繁衍的族群现实,为什么视而不见?这个宗族历史和现实还要如何‘不断解读’?‘从客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还要有多长时间?所以建议不要如此片面宣传、公开提倡、竭力推荐应用、完全没有包容、涵盖己知客家刘氏先祖名讳和实际宗支的、把开七公排在134世的世系表,这样做是不是有碍客家刘氏宗支和睦团结,伤害宗支宗亲的感情?
2008年8月28日《中华刘氏族谱网》上发表了江西省兴国县均村离休干部刘诗通宗长的一封信,其信中最后写道:“今信告刘氏宗亲,要敬宗收族,虚心求实,勿虚图名利,千万别以自己想像以代差考世系,以传说或小说考世数,今我得知有人称贤把胜公位下裁减8-18世祖名,我深感悲痛,我想不单是8-18个祖宗,而是被减掉的18个祖先的子子孙孙,大家想想把他们排列谱外不仅有愧先祖英魂,你又怎么对得起他们己有的、己传下来的子孙?今我刘氏贤才敬宗收族多出力、多贡献,要使我刘氏族人,人人有祖,人人上谱,人人有头,人人有子孙。源远流长,此为我心诚愿,不对请批评。”老宗长说了语重情长的心里话,也说出了许多客家刘氏宗亲的心声。
客家刘氏自祥公入闽开基立业至开七公漫长的历史时段里,繁衍发展了众多的宗支派系。往往一提起客家刘氏便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开七公宗支,而忽略了其他众多的客家刘氏宗支,这是一个误区。现在己广为所知的客家刘氏宗支有:自祥公入闽开基立业后,下传天锡公宗支,还有他的兄弟天瑞公、天成公宗支,天锡公传下沐公宗支,还有洋公宗支,沐公传下龙图公宗支,还有凤图、福图公宗支,龙图公传下任公宗支,还有绮[驹]公宗支,任公传下若还公宗支,还有若连、宗一公宗支,若还公传下参常公宗支,还有参赞公宗支,参常公传下德洪公宗支,还有德量、德广、德明公宗支,德洪公传下月清公,月清公传下梅公宗支,还有柏公宗支,梅公传下富山公,富山公传下福高公宗支,还有国泰、春田[四回]公宗支,福高公传下文平公,文平公传下瓒公,瓒公传下源远公宗支,还有深远、芳远公宗支,源远公传下诏公,诏公传下宗臣公,宗臣公传下贵盛公宗支,还有贵隆、贵昌公等宗支,贵盛公传下龙公宗支,还有虎、凤、凰公宗支,龙公传下开七公宗支,还有开一、开三、开五、开八、开九公等宗支。客家刘氏宛如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兴旺发达。编写客家刘氏世系表,应有全局观念,宽容胸襟,所编写、应用的世系表应包容、涵盖所有的客家刘氏宗支,只有全体客家刘氏裔孙人口总和才能说占刘氏人口的十分之三四。这里讨论编谱历史上‘傍名人’、‘攀附权贵’的真相,无非是希望大家均为客家刘氏后裔,好好想一想如何尊重宗族历史史实,面对族群繁荣昌盛的繁衍现实事实。
                                                        -- 2014.12.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6 04: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