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4|回复: 9

远征军老兵回家了 杨剑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9 13: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城客 于 2021-1-24 22:13 编辑

这几天,媒体纷纷聚焦一位89岁的远征军老兵杨剑达,这位流落异国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远征军老兵要回家了。这位老兵说过的“我永远不会加入缅籍,因为我是中国人”的这句话感动了无数人。很多观众可能不知道,这位抗战英雄的家乡就在我们梅州!让我们来了解这位抗战英雄是怎样的一个人。

【资料镜头】中国远征军,是**战争期间中国政府为支援英国军队在缅甸殖民地对**本帝国陆军以及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而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立下赫赫战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3: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阔别73年,唱着《松花江上》出征的孩子从缅甸回家了。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娟 ■摄影:新快报记者 黎湛均
73年前,梅州人杨剑达坐小船离开家乡,辗转到了印度,参加中国驻印军远征缅甸。战争胜利后,他滞留当地,一留就是67年。
73年来,杨剑达在异域从未忘记故乡,在今年多家电视台播出的远征军纪录片中,他含泪歌唱“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可爱的故乡”,感动了无数人。
在“老兵回家”发起人孙春龙和热心人的帮助下,8月31日晚7点半,坐着轮椅的杨剑达抵达深圳宝安机场。时隔73年后,老去的游子终于带着儿女归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3: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入缅甸国籍
“因为我是中国人”
杨剑达乘坐的航班还没到,现场的志愿者已准备好横幅和鲜花,年龄最大的71岁,年龄最小的有些还是80后,有刚下班就赶过来的,还有人从贵州、武汉远道而来。
7时30分,杨剑达出现在接机口,面对志愿者的欢呼,老人缓缓挥起双手致意,口中喃喃“谢谢各位”。他的胸襟前挂着勋章,其中一枚是2005年主席向抗战英雄颁发的纪念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3: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陪在杨剑达身边的是由媒体转做公益的孙春龙。两天前,他亲赴腾冲接老人入境,并在微博直播了当时的情景:8月29日下午1时,流落异国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杨剑达,终于抵达云南腾冲猴桥口岸,边防官兵齐刷刷敬礼,欢迎老兵回家。
腿部残疾的杨剑达,挣扎着从轮椅上站起来,举起右手还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杨剑达随身带着外侨证,一张破皱的纸,是他在缅甸唯一的身份证明。即使给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但他67年来坚决不加入缅籍。
“我永远不会加入缅籍”,杨剑达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一名中国军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3: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小离家
他在印度奔赴**前线
杨剑达是梅州市梅县人。在他回国前,参与策划这次活动的深圳电视台提前派记者到梅县探访。在杨家老宅的墙上,他们看到了74年前杨剑达留下的斑驳字迹:“民国二十五年,七月十六日,中央飞机三架到访散发传单。”
写下这句记录的次年,16岁的杨剑达坐着小船到了汕头,再到香港,经过马来西亚,最后到达印度,和姐姐在加尔各答做牛皮生意。20岁时他加入当地华侨自卫团,义务是保卫华人华侨的安全。“有50多个人,教官是清华毕业的马来西亚华侨钟山。”
随后,抗战进入最艰难阶段,杨剑达放弃了富足的生意,加入中国驻印军。“加尔各答上万名华侨欢送我们50多人入编驻印远征军。因为我会说印度话,专门给长官当翻译。我还同连长钟山到医院探望过孙立人将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3: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乡音无改
“我们都是客家人”
抗战胜利后,一些士兵不愿回国打内战,他也留在密支那。梅县的小山村,成了他回不去的地方。
2005年6月,云南日报集团的几名记者到缅甸寻访史迪威公路,通过腾冲对外友好协会驻密支那联络处,他们找到杨剑达。那天,云南记者中有一位客家人,听到乡音的老人眼睛里闪起泪花,拉着对方的手用客家话说:“都是客家人,都是客家人哪,我60多年没有回过家乡了!”
今年8月25日,孙春龙在微博上发出杨剑达回家的消息,并放上了一段老人唱歌的视频。网友“风听竹”留言说:“欢迎回来,您是梅县人的骄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3: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絮
唱《松花江上》 老兵泪流满面
让更多素未谋面的人知道杨剑达的,正是那段他唱《松花江上》的视频。今年3月以来,云南卫视、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的节目多次播放过这一片段。
镜头中,身在缅甸密支那的杨剑达,脸上布满老年斑,声音已经沙哑,眼眶发红,却仍能清晰地唱出那首从“九·一八”后就广为传诵的《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我那无尽的宝藏,流浪……”唱到末句“爹娘啊,什么时候”,老人戛然而止,身体发颤。当时在场的孙春龙说,那句“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他最后实在已经没办法再唱出来了”。
1944年,就是唱着这首歌,入编驻印远征军的杨剑达,和50多名怀着保家卫国志向的华侨青年,投奔了“十万青年十万军”的远征军。
杨剑达没想到,仗打完了,他们却回不来了。遥望家乡的漫长岁月里,和爹娘相聚最终成了再无可能补救的遗憾。
异域的岁月,杨剑达常常唱起《松花江上》。他说,他留给儿子的,只有这首歌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3: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
远征军老兵渴望认同与尊重
杨剑达80岁的弟弟,这次也从兰州赶到深圳,同留在梅州的妹妹,人到老年的三兄妹终于团聚。
2005年,杨剑达曾与兰州军区的弟弟见过一面。他弟弟是抗美援朝老兵,加入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兄弟拥抱的时候,杨剑达感到,“半个多世纪的恩怨情仇结束了。”
在密支那,还有杨剑达的一些战友不愿回来,因为没有人能够回答他们:当初作为抗战英雄被送往战场,如今是以什么身份回来?
长期和老兵打交道的孙春龙,深深了解他们的纠结:他们需要认同和尊重。
发起“老兵回家”活动后,每一位在孙春龙帮助下归国的老人,都收获了迟到的掌声。每当在边防官兵的热烈欢迎中入境,他们总是情绪激动,和杨剑达一样,坚持回敬军礼。
杨剑达的回家之行得到了众多人的援助。孙春龙在微博张贴杨剑达回程的费用,仅1小时,9项费用就被网友全部认捐。返缅甸的费用也将通过微博募集。
家乡人民为归来的游子奉上了深情厚谊。深圳“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自费组织接待,安排老人在粤行程,并将杨剑达在广州的38师战友梁振奋、柯愈金、陆家昌接到深圳相见。
9月3日,杨剑达将携两儿一女回梅县认祖归宗。
尽管最后仍要返回缅甸,居住了67年的异域已经成为第二代的故乡,但是在杨剑达自己的家乡,亲人们仍保持着73年前他离开时的房间摆设,期盼他归来。
●微博
全程直播“老兵回家”
杨剑达的回家路走了73年,如今的他不再孤单。“老兵回家”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微博特别制作专题,进行全程直播。微博网友纷纷转发杨剑达回家路上的感人细节,并向老兵表达祝福和敬意:
@孙春龙:在缅甸家中送别我们时,在腾冲国殇墓园的墓碑前,在忠烈祠的孙中山像前,在欢迎自己的边防**前……中国远征军老兵杨剑达,总是抬起自己的右手,行出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个简单的动作,有感激、有缅怀、有敬意;或许,也再没有哪一种方式,能表达这位流落异域70多年老兵的心情。
@程四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老兵回家了,向老兵敬礼。
@玉龙雪山:同是孙立人将军家乡人,同是老兵、同处云南腾冲,我们被他们深深地感动!莫名的、道不清的情愫只有化成坚定的敬礼!向远征军敬礼!向民族英雄敬礼!
@拿菜刀砍蚊子:深圳机场,一群年轻人举着横幅欢迎一位叫杨剑达的远征军老兵回家,这一幕让我潸然泪下。80后的一群人,开始探究70年前的过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3: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城客 于 2014-11-19 13:45 编辑

远征军老兵林峰回到故乡梅县丙村镇 “怕人笑话泪水藏着往心里流”
来源: 南方都市报网络版

核心提示:林峰滔滔不绝向一众熟悉又陌生的父老乡亲讲述自己参加远征军、以及多年漂泊在异国的经历。他特别说到,抗战胜利后,部队要调他去东北打内战,他拒绝了。“我答应母亲,打日RI本鬼子,两年后就回家。我也不想自己人打自己人。”



林峰刚到村口,前来迎接的堂弟女儿抱着他激动不已。记者冯宙锋摄

昨天(2日)下午,86岁的远征军老兵林峰终于回到阔别67年的故乡——— 广东梅县丙村镇。

“感谢老天,让我们在有生之年还能见面!”在梅县丙村中学门前,77岁的林少友疾步迎上堂兄林峰,两位老人互相拥着对方的肩头,双手紧握,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林峰后来告诉记者,与亲人初见那一刻,悲喜交加,但“怕人笑话,泪水藏着,往心里流”。

他的母校也是叶J英的母校

回乡前,林峰与堂弟林少友约定在银竹村口碰面。但刚拐进丙村镇,透过车窗外,远远望见“梅县丙村中学”几个大字,林峰改变计划,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母校。

十几个穿着校服的孩子们正在校门前的足球场上体育课。林峰在儿子林裕源的搀扶下,蹒跚走过,“大不一样了,我走的时候,这里种着成片果树。”

校园内,绿树掩映处耸立着一座座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教学楼。眼前的一切,林峰倍感陌生。直到他走到母校原校址———呈四合院建筑形制的“三堡学堂”,67年前的记忆一下子被唤醒。“这里就是我读高中的地方,原来是两层小楼。”林峰指尖指向三堡学堂旁的“筠桃楼”。

拥有104年历史的丙村中学也是叶J英的母校。林峰特地在校园内一尊叶帅塑像前留影。

当获知林峰回乡,丙村镇镇长郭龙元和校长李朝荣特地赶来迎接,并领着林峰参观校史室。“温钦兰当时是校长、丘允元教我们音乐、黄锦祥是教导主任、古歆祥教地理……”站在母校历任校长的照片前,林峰一一仔细辨认。老人的回忆如此清晰深刻,令一众晚辈大为佩服。

在丙村中学母校校歌歌谱前,林峰几度想哼出曲调,终究没有唱出声来。“以建祖国、以跻康庄,矢勤矢勇,为谋人类幸福于无疆”———这歌词真真切切地道出林峰当年从军**的心声。

参观后,林峰滔滔不绝向一众熟悉又陌生的父老乡亲讲述自己参加远征军、以及多年漂泊在异国的经历。他特别说到,抗战胜利后,部队要调他去东北打内战,他拒绝了。“我答应母亲,打日本鬼子,两年后就回家。我也不想自己人打自己人。”

“您是**英雄,值得我们丙村人自豪!”听到镇长郭龙元这句由衷赞叹,林峰欣然微笑,连道感谢。

“回到家乡,我高兴,又难过”

1942年,林峰离开丙村时,堂弟林少友年仅十岁;67年来,林少友是林峰与家乡保持联系的唯一纽带。昨天下午,林少友在两个儿子的陪伴下,搭摩托车赶到丙村中学校门口。重逢时刻,两位老人紧紧相拥,林少友叹道,“感谢老天,让我们在有生之年还能见面!”

在丙村银竹村洋楼下村口,林峰刚一下车,十几位男男女女,拖老携幼,欢笑着,奔跑到他跟前。

“回来了!回来了!”林少友的大女儿激动拥抱着林峰,随后转身指着一个抱在大人怀中的1岁多的男童“这是我的孙。”

一时间,林峰激动不已,用颤抖的双手抚摸这小曾孙的脸蛋。

在众人簇拥下,林峰走进一栋两层现代小楼,这就是林少友家。坐在厅堂的木椅上,林峰长久沉默着,端详着亲人们一张张热情的脸庞。

林少友取出林峰从缅甸寄来的一叠照片,有他和夫人的合影,也有2005年他获得**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的照片。林家人早已从这些照片以及林少友的讲述中得知这位远在缅甸的亲人的显赫经历,因此,对林峰胸前佩服的那两枚闪亮的纪念章并没有特别好奇之举。

“回到家乡,我高兴,又难过。”林峰缓缓说道,67年了,他不曾回来祭拜过父亲,不曾为母校做点贡献,内心很不安。现在,这位游子终于可以了却夙愿。

编辑:钟素萍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4 11: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抗日英雄人物敬礼!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8 21: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