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4|回复: 0

[转帖] 什么?潮汕居然也有客家擂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3 12: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把春茶细细磨, 花生苦刺芝麻和。
熟米煮茶香喷喷, 三瓯五碗不嫌多。
主人好客请擂茶, 菜色花生备办加。
闻道邻居亲戚到, 争往邀请十多家。
上面二首食擂茶的竹枝词,是描写河婆、陆河一带客家人食擂茶和好客的风俗习惯。擂茶在这些地方极为普遍、很有特色。它的制法多样,一般是将茶叶放进特制的牙钵里擂成粉末,加生花生、熟芝麻、苦刺心(带苦甘味的野生植物嫩叶)芫荽、芹菜等,以三尺左右长的木棍在牙钵擂成浆状、加盐后冲上滚烫的开水搅匀即成。不过这是擂茶的第一种,多在春节期间接待客人时配自制的米(米字旁+方)吃的。平时不常吃的。广大客家人最常吃的是配米饭或炒米的“饭茶”和“(贝字旁+甫)米茶”。许多家庭几乎每天必吃,长年不辍。俗话说:“穷吃饱,富吃巧。”过去山区人民长年缺粮,如果常吃茶饭可比吃粥还节省一半米粮以上。其制法是将茶擂好冲上滚水,再炒上大碗大碗的青菜,另将米加盐焖成干饭,与茶、菜泡成一大钵。有的将番薯、芋头切成大片在饭锅壁烙熟,和着稀稀的饭茶就可吃得很饱;如今人民生活好了,一些人鱼肉吃腻了就想吃擂茶以消食健胃,就叫富吃巧。但如按上面吃法岂不变成吃“忆苦餐”了,不会的,须知一个巧字就把擂茶的档次大大提高了。所谓巧,首先要有好菜料,备足葱、蒜、韭、荞(与聪明、会算、长久、有窍门谐音)、香菜、豆角、芥蓝、金不换、萝卜干、猪油粕、小虾、虾米等加足油分别炒熟,在擂茶时下足花生、芝麻外,吃时还要备足大盘花生供各人任意加进茶碗。近年还有人加炒瘦猪肉、鱿鱼丝为料,但已失去擂茶的原味,人多不采用。吃巧的茶用的米也是特制的熟米。熟米是以普通的谷以大锅焖熟、晒干、加工去壳而成。有二种吃法:一是以熟米煮得半焖,连汤冲进擂好茶浆的钵里加菜即成“米骨”茶,特别爽口清甜;一是以熟米一小把一小把放进热锅爆炒成一粒粒大个的爆米花,吃时逐碗装菜加茶,再捧上大把爆米花、发出滋滋的响声,以筷搅匀,吃起来香脆可口,非吃上四五大碗不停止,叫人愈吃愈想吃,往往要成瘾。河婆、陆河一带客人常以这两种擂茶接待贵客嘉宾,算是最高的礼仪了。主人往往在客人一碗未完又加大捧爆米花以及茶、菜花生等,以示热情。这各茶咸、香、苦、甘、辣五味俱全,风味独特。热天吃了可解暑消渴,冬天加上椒粉,吃得额头沁汗,又可暖胃御寒。且青菜、花生营养好,易消化,合卫生、确实好吃。过去河婆街头有卖(贝字旁+甫)米茶的,生意不错。可惜现在已被海鲜、野味所淘汰。 
吃擂茶究竟起自那一朝代?如何传来?没有考证,但历史确实久远,传播也很广泛。主要是在揭西、普宁、陆河三县约数十万客家人中盛行,已形成独特的风俗习惯。每逢亲戚光临、邻居相好便十家八家争着请吃擂茶。吃不下也得应酬赴约才不被见怪。姑娘将出嫁或初回娘家,邻里必轮流请吃擂茶,病愈或外出回归也以擂茶酬谢邻右的关心,擂茶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了。
随着干部调动、人口搬迁,擂茶习惯已传播甚广,他们除了家庭自吃外,许多老乡还利用假日星期,往往三五同乡相约到最善擂茶同乡家大擂其茶,边吃边拉家常、叙乡曲,别有情趣。不但在揭阳、广州、深圳、珠海有此习惯,连远在北京、外省的乡亲也是这样。一位在广西工作多年的老乡,春节回河婆探亲,重返广西时,亲人们送了许多东西都说带不了。唯独带上河婆产的擂茶钵和一袋熟米;旅居台湾九十多岁的蔡英元老先生寄回的诗里就有“菜(米字旁+果)擂茶风味好,  鲈张翰久思归”的诗句。连远在南洋各地的华侨家里也经常擂茶的。去秋我赴马来西亚,在堂嫂家就吃了一顿很香的擂茶。侨胞们一家老少边吃故乡茶,边说故乡事,乡情万缕,代代传承,勾起他们无穷的乡恋,这样擂茶又变成了海外赤子寻根觅祖,维系乡情梓谊的纽带了。
编辑:赖书香
来源:http://www.xjrb.com/2014/1013/23118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30 12: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