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6|回复: 0

水平不足,危害一方的惠州本土文化砖家出动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9 00: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惠州本土文化砖家林慧文的的文章:
惠州人属不属于客家人?惠州话是不是客家话?惠州文化是否客家文化?

  惠州是客家地区吗?

  根据客家定义惠州应属(广义)客家地区

  客家定义分广义、狭义。广义的客家,指的是包括中国八大方言语系除北方方言以外所有的地方语系如:吴、湘、赣、闽、客、粤等,这些地方语种,都是历代中国民族迁徙运动的产物,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客家;狭义所指的客家,则是指现今主要群居在广东东部、福建中南部、以及赣、川、桂等少数群落的讲客家话的客家人,我们现在通常说的客家人,指的就是这种狭义的客家。

  这种广义客家和狭义所指的客家,虽然同样是中国历代民族迁徙的产物,但是在历史学是有着严格区分的。例如一直被认为是产生客家人原因的中国晋、唐、明、清的4次民族大迁徙运动,实际上第一次大迁徙(晋永嘉之乱),“接受移民只限于江域(长江流域)诸州”、“很少能越荆、扬诸州而至于(宁、交、广)诸州者(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历史学博士、客家研究专家、福建社科院客家研究中心主任谢重光研究员也指出:“当时的司、豫流民,基本上移居在今河南省东南一隅,安徽大部,江苏省西部和北部的一小部分。这些地区都和今日之客家基本住地无关(见谢重光《客家源流初探》。”第二次大迁徙,“与客家民系(狭义客家)的形成是比较大的,但它与闽海系即福佬民系的形成关系更大(见同上文)。”也就是说,晋、唐两次民族大迁徙所形成的,主要的还是这种所谓的“大客家”,而真正的客家民系也就是狭义所指的客家,具体形成的年代,在学界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共识,是在明代的第三次大迁徙。从这些历史的大背景下看,结合惠州有近两千年文明史的基本事实,我们惠州的客家说,大概指的就是前面的那种“大客家”也就是广义的客家。

  历史的发展使惠州形成“本地”与“客家”并存的区域

  从惠州的历史沿革和现在所辖的区域看,惠州是“本地”与“客家”相混杂的地区,“本地”者,主要指的是以惠城区为代表的地方方言区域,其区域范围,可从东江中下游地段的博罗甚至东莞地段开始,向上直到东江中上游的龙川等地的沿江平原地带的讲“本地”话者。这些“本地”名头,是惠州本地人自客家人迁入后,为了区别于客家人而自称的。

  “客家”者,所指的就是讲客家话的客家人了。由于惠州地处粤中西部粤语区域与粤东部客家区域的中间地带,因而客家群落很多,如惠阳地区所辖的紫金、惠阳、惠东等县,客家人都占了绝大部分。但是,惠州不像梅州地区,由于惠州大量本地居民的存在,而且本土历史文化相当久远,从传说中的傅娄古国,到有近两千年文明史的惠州古城到有两千多年的龙川古郡,都是这种“本地”文明文化的历史印记,于是,尽管惠州的客家人很多,毕竟还是一种区别于“本地”的“客居者”,于是,使惠州地区形成了一种“本地”与“客家”相混杂的文化现象,这种情况,表现比较突出的地域,从历史所辖来看,主要有龙川、河源、连平、和平等地,从现在的建制来看,则主要有惠城区、惠阳市、博罗县等。这种“混杂而居”的文化形态,构成了历史惠州乃至今日惠州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状态及风貌。

  “本地”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地方方言

  这种所谓的“本地”语言,实际指的就是惠州话,博罗话,河源话,连平、和平话,龙川话,以及惠阳镇隆、陈江、沥林及东莞樟木头一带的畲话和水口一带的水口话。这些话有着十分相近的口语特征,之间均可交流,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好像同为闽语的潮州话、福建话、海丰话及学佬话之间的差别一样:同出一系,音韵稍差。这种“本地”话,以惠州话为代表,成为古今惠州区域内的代表性语言。

  惠州话到底是一种什么话?有一种说法是客家话,但实际上客惠两种方言根本不能相通,与广府音韵亦差之千里。语言学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惠州话有专题研究,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先后都有硕士或博士论题,中国语言研究所也有相关的论题,至今10多年过去,但各种意见相左,结论相去甚远,或曰“是深受粤语影响的特殊的客家方言”;或曰“是深受客家语影响的特殊的粤语方言”;或其它。

  作为一门学科专题,10多年的研究是很短的,自然不会有多大的成果,更难有权威性的结论,也就是说,惠州话是一种什么话,连学术界都没有定论,我们自然不必去纠缠它,给它下定义。但是,即便是学术界的“特殊粤语论”也好,“特殊客家论”也好,或其它论也好,都说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惠州话的确是一种有别于客家话和有别于粤语的特殊的地方方言。既然是特殊的,那么,以这种方言为代表的地域文化,自然也充分地展现着它的独特面貌和风格,这在惠州本土文化中展现出来的个性化色彩,实际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本土文化是惠州的主流文化,但“兼容”的特点相当突出

  我们把惠州的本土文化视作古今惠州的主流文化,是基于以下几个基本的事实和原因:第一,惠州有着近两千年的文明史,作为东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的惠州古城,在1500多年以前就已经形成了城市的规模;北宋时苏东坡谪惠,其诗文所表述惠州人情风物之特征,就是惠州本土文化之特征。第二,从惠州历史建制和今日建制看,所辖主要包括了东江流域中、上游地区两岸的大片区域,下从东莞、博罗溯流,经惠城区、惠阳、河源至龙川,延绵数百公里,横跨10个县区(市)。这些区县中,近江平原地带的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都是这种典型的本土文化区;而这些本土文化区中,又有3个历史悠久的文明亮点,分别是上游的龙川古郡,中游的惠州古城,下游的罗阳古镇(傅娄古国遗址),这3点无一例外地也都是典型的本土文化区域。第三,作为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惠州城区,本身就是一处典型的完整的本土文化区域。第四,本土文化有很强的东江地域特点,居俗、食俗、服饰俗、岁时风俗、人生礼仪风俗,甚至民间故事传说,民谣谚语以及民间艺术等均有别于客家文化、粤语文化而独树一帜并产生着很大的影
响。

  但是,即使是说本土文化,其本身的特征由于受历史、地理位置的影响,有着很强的兼容并蓄的特点。惠州有史以来就以其宽阔的胸怀接纳了众多的移民,正由于这一点,惠州历来对外来文化都是海纳百川般的包容并取其精华。因而即便是本土文化,实际其特色也是五彩缤纷,如惠州古城十分兴盛的茶楼文化、粤曲文化等,就是接纳了粤语文化的特征;同样,如对山歌、戴凉帽和部分岁时风俗则很大程度上是接纳了客家文化的结果。民间文学中“山歌近客谣近粤”;民间艺术中,融大江南北为一体,例如舞狮项目,在惠州此项民间艺术类项中,单狮种就有麒麟、大头狗、扁鼻狮、斗牛、白鸽狮等多种,这在全国任何一个区域都是不多见的……以上几个实例,就说明了惠州这种本土文化的十分鲜明的兼容特色。




林的观点自以为是,且将“本土文化”与客家文化割裂开来,愚昧至极。
另外区别于“客家文化”的“本土文化”是惠州的主流文化更是牵强,错漏百出。


林慧文,男,籍贯梅州五华,生于惠州,惠城区机关工作人员,中国民协会员,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惠州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已出版《惠州话俗语》、《惠州民俗》等多部专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9 16: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