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6|回复: 0

客庄十二大節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 10: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廖曼淇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一年級)】
    近年來因為客家族群的意識覺醒,加上公部門大力推動客家文化保存的政策之下,中央與地方政府協力合作,而「客庄十二大節慶」[1]便是明顯的成果之一。以下將以公私協力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PPs)討論其理論以及對於苗栗公館福菜文化節的影響。
    所謂「公」就是公部門,即指政府或公務員;「私」就是私部門,即指公民或第三部門,如人民、服務對象、社區組織、非營利團體等。公私協力即公部門和私部門所形成一種特殊的互動關係,在共同合作與分享資源的信任基礎上結合,提供公部門的服務(李柏諭,2005)。希望能夠以合作代替競爭模式,讓各地方的資源整合、效率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一月份,客庄十二大節慶便以公館客家福菜文化節為開端,希望以苗栗縣客庄的傳統文化與年節做結合。其實福菜和酸菜在苗栗當地是年節必備的食材,除了可以與其他美食做搭配之外,更是展現客家精神的重要象徵,因為早期客家人的生活環境艱苦,對於食物相當重視,將每份食材物盡其用更是客家本色之一。於是希望藉由公館客家福菜文化節保存苗栗客家庄傳統文化之外,更藉由客家節慶來提升當地知名度並振興當地經濟之外以及有效利用當地休耕農地。在公館客家福菜文化節中,我們可以看到客家委員會提出「節慶」概念,並由地方縣政府主辦,鄉公所、農會等的配合推動之下,將芥菜的價值不僅只在餐桌上的菜餚呈現,更將其提升至「福菜」的附加價值,並由地方的社區協會團體加以運作之下,讓各社區對於這塊土地更有認同感,同時促進地方經濟,達到互助雙贏的效果。
參考資料: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務: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第16期:第59~106頁。


[1] 資料來源:(http://hakka.jtl.tw/index2.html),資料檢閱日期:2013年10月4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4 22: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