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32|回复: 2

攀桂坊,客家地域的人文之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2 23: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杨草原 周涛 刘映新
  久负盛名的攀桂坊坐落在广东梅州梅江河畔,它毗邻梅江,被周溪河与原护城河的水系围绕。在梅州的历史长河中,攀桂坊这片客家人文秀区孕育出了近百名科举才秀及多位颇具影响力的历史名人,因此,攀桂坊自古就有“百花洲尾齐洲前,此地出状元”之称。
  近日,中新社记者专程前往攀桂坊,一探这片客家地域人文秀区的古往今来。
  据广东梅州客家研究会副会长谢永昌介绍,攀桂坊自古即为梅州的“人文之冠”,清朝乾隆时期的状元吴鸿时任广东学政,曾盛赞“嘉应之为州也,人文为岭南冠”,而梅州文教之盛则首推攀桂坊。
  寻访攀桂坊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据说在科举时代,通过殿试进入三甲的士子被喻为蟾宫折桂或攀桂。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南宋乡贡进士杨圭在这里立了名为“攀桂坊”的坊表,其命意是期望士子“蟾宫折桂”,后来这片土地被称之为“攀桂坊”。
  在探寻攀桂坊的发展过程中,最值得记忆的是它培养了近代中国走向世界先行者黄遵宪。黄遵宪曾出任日、美、英等国外交官,足迹遍及五大洲,并著有《人境庐诗草》等不朽诗篇和《日本国志》史学巨著,他还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文学革新主张,倡导了晚晴的“诗界革命”。黄遵宪还较早地提倡新学,后于1898年因戊戌变法贬官回乡,1903年召集嘉应五属文人志士创设“嘉应兴学会议所”,还在攀桂坊的东山书院办起中国近代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并派人到日本留学,培养出众多教育人才。
  据史料记载,宋末时期的一位乡贡进士侯安国曾到梅州任学官授徒,并定居攀桂坊,期间培育了誓死追随文天祥抗元的蔡蒙吉等众多才俊。此外,在梅县仅清代涌现出的(含今梅江区)18位翰林里,攀桂坊就占了3位,其中包括在殿试中考取嘉庆七年壬戌科二甲进士第一名的李仲昭传胪,以及嘉庆十年乙丑科的李黼平和道光二十年庚子科的李载熙。
  “除黄遵宪外,清末岭东三大女诗人之一叶璧华;‘梅州三秋’之一李光昭;嘉应五大诗人之一李黼平,到当代的中国著名文学家、新闻工作者黄药眠,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音乐家张棣昌、世界著名桥梁专家李国豪等,数位名人都曾在攀桂坊留下过生活和求学足迹。”谢永昌告诉记者。
  说到攀桂坊,就不得不提起这里的“水打伯公”码头。它是以前梅县通往外界的水运交通要道,为攀桂坊造就工商业人才及梅州输送海外留学生提供了“便利”。“水打伯公”码头让攀桂坊的人有了更多了解外界的机会,开阔了视野、开放了意识,从而稳固了攀桂坊的深厚文化根基。
  随着时光的飞逝,如今的“人境庐”成为了后人缅怀黄遵宪的最佳园地;同时,东山书院也成为梅州史上地标性文化建筑。这些带有传奇色彩的人文标志已载入客家人的历史画卷。而现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嘉应学院、东山中学等新的文化符号依然屹立于攀桂坊中,延续着其辉煌的人文里程,并成为其人文秀区的新亮点。(完)

http://news.gd.sina.com.cn/news/20120318/126016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3: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侨乡梅州与海内外企业签38个项目 金额732亿
2012-06-29 20:08:01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次签约项目投资规模大,投资上百亿元人民币的的有2个、超10亿元的有23个。包括广东创鸿集团投资100亿元的攀桂坊保护开发、梅州市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40亿元的江北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二期、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0亿元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及配套发电、广东五虎山药业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的“王老吉”生产基地、广东国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8亿元的八乡山生态旅游风景区、国电电力广东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的风力发电等重大优质项目。
  
本次签约乡贤投资项目多。在这些签约项目中,梅州乡贤投资项目17个,计划投资总额304.77亿元人民币,分别占签约总数的44.74%和41.62%。包括大百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0亿元的“梅州市大百汇品牌发展创新园”项目、梅州市盛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8亿元的华南香文化产业园项目、汕头市未来食品有限公司投资43亿元的梅县汽车城项目等
-------------------------------------------------------------------------------------------
攀桂坊:细读你的前世今生
梅城江北东郊,一片被城市高楼大厦包裹的人文社区,从宋元时代的水云之乡阔步走来,昔日书声琅琅的闾巷如今显得有些寂寞,只有人境庐旁的依依杨柳在诉说曾经的人文氤氲,点数着从这片土地成长而闪烁在中国历史天空的文化星座……

如果是春天,你来到梅城,从东山书院踱步跨过状元桥,迎着细雨,站在周溪河畔的人境庐前,透过那鹅黄绿的杨柳枝条,端详现代建筑掩映下的粉墙黛瓦,是否有一种身处烟雨江南的感觉。

姑苏的烟雨画桥和钱塘的绿树堤沙,之所以美得摄人魂魄,不单有可以入画的风景,还有那视线之内无处不在的文采风流和人文鼎盛。而周溪河畔双桥雾锁一溪烟的黄遵宪故乡,也曾有过一个隽永的名字——攀桂坊。这一梅城人文社区除培养出黄遵宪这位客家历史名人外,还培养出三位翰林,包括进士、举人、贡生等有功名的文人上百人,留下李黼平、叶璧华、李光昭、黄药眠等著名诗人的生活足迹;攀桂坊还是梅县近代教育的策源地,见证梅州从科举到现代教育的辉煌……

弹丸之地,翰林进士举人辈出

时光流转,在清代某人说出他来自嘉应州攀桂坊,听者若不为之动容心生敬意,估计也是孤陋寡闻之辈。在科举时代,攀桂坊是翰林进士、举人秀才成堆的地方。

是名字起得好,开了个好兆头?还是老早人才辈出,赢得实至名归?原因尚待细细查考。早在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前朝南宋乡贡进士杨圭在这里立了座叫 “攀桂坊”的坊表,正是期望士子“蟾宫折桂”的命意。据《康熙程乡县志》记载,宋末,另一位乡贡进士侯安国来梅城教学授徒定居攀桂坊,那位后来追随文天祥誓死抗元的蔡蒙吉就是他的学生。因之,攀桂坊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

这里毗邻梅江,周溪和州城护城河的水系围绕着攀桂坊,水乡的灵秀和交通方便吸引着先民来这里安家落户。来此定居的居民姓氏有黄、张、杨、李、谢、萧、钟、侯、古、卜、饶、梁、陈、彭、薛、翁、丘、黎、宋、林、伍、熊,其中杨姓又分老杨(关西堂)和新杨(绍德堂),实际共24个姓氏在这里聚族而居,和平共处。据调查,杨、古、卜、侯、翁是攀桂坊比较古老的姓氏,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年过八旬的黄童老先生认为,“未有梅州城,先有杨古卜”的客家民谣,可能就来源于攀桂坊的杨姓(老杨)、古姓、卜姓居民的久远历史。

历史上的攀桂坊面积并不大,南临梅江,东有周溪河穿过,西以老梅城东门从虹桥头蜿蜒而来的护城河为界,北至东校场原关帝庙、旺巷口。居住在攀桂坊的老人黄童、李文宪以当地传统的民俗为例,应证古攀桂坊的大致范围。这就是对“七卒伯公”的土地神崇拜,每一卒伯公均设有一座神坛。一卒伯公位于望江楼侧,二卒伯公位于状元桥(东山书院),三卒伯公位于客家公园对面的崇庆堂旁,四卒伯公位于黄遵宪纪念中学(枸杞岗),五卒伯公位于旺巷口,六卒伯公位于攀桂桥(原公园电影院附近),七卒伯公位于市广播电视台大楼后(仍存)。
http://tieba.baidu.com/p/183073237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7 00: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又长见识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12 21: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