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02|回复: 3

平鎮市南勢王姓仕甲公派下的饒平客家墾殖與語言特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9 23: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鎮市南勢王姓仕甲公派下的饒平客家墾殖與語言特色 徐貴榮
饒平客家來台
根據《平鎮南勢三槐堂族譜 王克師派下》記載,渡台始祖十三世王克師,原籍廣東省饒平縣城子里元歌都蓮塘社墩上鄉,現為饒平縣新豐鎮墩上村,筆者曾於九四及九五兩年暑假親訪墩上王姓家族,記錄語音。王克師於前清雍正三年(1725),偕宗姪王仕福由淡水上陸,初至新莊。雍正六年(1782),入墾南崁,其三子世甲公移居平鎮南勢庄墾殖。桃園縣境內的同宗支派還有康熙五十五年王廷仁(克師之堂叔)自饒平到鹿港上陸,墾殖彰化,其後裔分傳至中壢、平鎮,為北勢王景賢來台祖。以及堂兄弟王克照來台先墾南崁、大園,後移中壢、平鎮,其後裔遷至楊梅、竹東、北埔等地,為中壢、新坡、關西、沙坑、北埔、竹東王屋來台始祖,目前字輩倫序到了年、興、派。
2005.8.31筆者(右)與饒平縣新豐鎮墩上村王姓受訪者合影,後為磚造半圓形土樓

平鎮市南勢王姓仕甲公派下的移墾
來台祖克師生有三子,長子仕泮、次子仕種、三子仕甲等三子,其中三子仕甲遷安平鎮南勢庄(今平鎮市南勢、金星、東勢等里),仕甲生三子,長子天恭生四子,次子天縱生十子,三子天球生七子,三兄弟總共有二十一子,可謂子孫繁衍,人口旺盛,後有擴及觀音、中壢、及移居台北者相當多,裔孫輩出。所以,位於桃園縣平鎮市南勢地區的王姓家族,大致為王仕甲的後裔。因克師妣葬龜山鄉大坑村大坑宗祠左邊(嘉慶25年冬立)。第二代長子世泮、次子世種,及其第三代之墓仍在大坑村陳厝坑14鄰高速路邊(其妣賴氏媽墓卻在今平鎮祖堂右邊田中),早期其祭祀公業王仕甲祀產又在龜山鄉南崁頂陳厝坑,此即有謂「饒平王姓入墾龜山鄉大坑村,擴及隔鄰蘆竹鄉南崁一帶」是錯誤的。因王克師死後葬於蘆竹營盤坑76 字號山上之統帥高球場內,書名「道光23年立」,再根據族譜敘述,墾殖順序應是「先墾殖蘆竹南崁,再移墾龜山大坑一帶,後移殖平鎮」。
修建植槐堂宗祠
從其<植槐堂興修誌>記載,第二代仕甲移墾平鎮,到第三代天恭、天縱、天球三兄弟於咸豐初年新建宗祠,名為「植槐堂」(位置在今中豐路南勢一段31巷進入約二百公尺左轉,地址為平安里二鄰77號),為該族之總家廟(後來因子孫繁衍,另建有一分宗祠在建安里東勢147號)。該祖堂建後,曾有三次出火重製祖牌,一為同治十一年,二為民國十二年,三為民國五十七年,歷次擴大規模,都沿用客家寺廟建築,屋脊燕尾,雕樑畫棟。最近一次在民國八十九年決議修建,經評審後,由中壢蕭維彬師傅以符合客家傳統寺廟施工法修建,於九十三年農曆十一月十一日修建完成,祖牌登龕安座,為一座二進式四合院,門樓屋頂財子壽雙排面向內外,在國內不多見。
93年修建完成後平鎮植槐堂門樓外觀(徐貴榮攝影 94.5)

百家姓中王姓堂號一般為太原堂,為何平鎮王家特稱為「植槐堂」呢?根據其族譜記載:宋太祖太宗朝,王祜以直道,不容於時。歸而植三槐於庭,並對人說:「吾子及孫必有位至三公者。」(周禮云: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不久,他的三個兒子,懿、旦、旭俱貴顯。特別是王旦,相真宗皇帝於景德、祥符年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享其俸綠榮名,十有八年。…曾孫鞏,有雋才,長於詩,與蘇軾友契,歷官終於正丞。桂馨蘭馥,簪纓相繼,遂額其家曰「三槐堂」,蘇軾並為之作「三槐堂銘」,聳於一時。人以物顯,才以人傳,世稱其族曰「三槐世代」。所以,這一派王氏傳下皆以「三槐」為堂號名,而平鎮以「植槐」為名。

93年12月修建完成後平鎮植槐堂正廳(徐貴榮攝影 94.5)
植槐堂正廳門上掛著「敦厚維風」匾額,為清咸豐九年由掛印總鎮利勇巴圖魯所賜。幾副對聯述說著王家發源及遷台歷史,例如:正廳「發太原,遷粵東,源流蓮塘以來,綿綿延延,嘗念孝忠世德;乘波濤,擇淡北,衍派桃澗而後,承承繼繼,宜增剛直家聲」。上聯點出王家發祥於太原,遷粵始祖王淳質於宋淳佑四(西元1244)年因避元亂,自福建寧化遷居廣東潮州饒平縣之蓮塘並定宗族字輩;下聯說明克師來台路線,到桃澗堡墾殖,裔孫繁衍,定祠於平鎮(桃園原稱桃仔園、中壢古稱澗仔壢,合稱桃澗堡,平鎮屬桃澗堡)。正廳門聯「植槐永著忠臣第,求鯉真傳孝子家」,上聯說明宋朝上祖王祜植三槐於庭之故事;王姓自古文才武略,人才輩出,諸如王剪、王賁、王導、王羲之、王之渙,於此則書王祥臥冰求鯉孝子傳家之故事。
客家人的住居,於有奉祀神明或祖先正廳,俗稱為「廳下」的神桌下正中,一定會祀奉「龍神」,其地位等同於土地公,有鎮宅之用,所以常稱為「福德龍神」。平鎮植槐堂王屋除了有龍神奉祀之外,屋後正中之處更有一塊「龍石」矗立,則是別家宗祠所無之處,若非於祭典時有人引導或提起,一般不易見著。
植槐堂正廳後的「龍石」(徐貴榮攝影 99.3.7)

食福酒、食饌
植槐堂王屋祖廟的祭祀,最特殊的是還留有古代帝王宗廟以「尸」代替祖宗的遺俗。那就是該堂祭典一年分春秋二次,春祭於農曆正月十八日上午九時,是仕甲公的忌辰;秋祭在農曆八月二十二日早上九時,是賴氏媽的忌辰。祭祀之時,於三獻禮等主祭之後,請兩位較高輩的長者,分坐於祖牌案前,由祭祀者敬酒,接著吃飯菜,划酒拳,互相對話,並接受族裔問話,謂之「食福酒」、「食饌」,時間約一刻鐘至半小時,非常有趣而有古味,筆者首見。
食福酒、食饌、划酒拳(徐貴榮攝影 99.3.7)

王姓不開鑼,饒平齋不點主
一般客家人去世做法事(俗稱「做齋仔」),都會有「開鑼」、「成服」、「起鼓」、「點主」的程序。王姓族人都說:「王姓不開鑼,饒平齋不點主」,為何呢?根據族譜記載:根據荊楚歲時記記載。閻羅王升堂問案時必開鑼,但是「人間有姓王,地府有閻王」,王不見王,故王姓人家不開鑼。另一是不點主,相傳宋真宗有次微服出遊,偶見一戶人家對聯頗為欣賞,探知為才子王奇所寫,欲拜其為師,王奇謙虛地呈上謝詩兩句:「不拜春官作座主,親逢天子為門生」,故王姓人家不點主,寫「神魂」而不寫「神王」。其實所有饒平人做齋都不點主,並不是王姓饒平人而已,以上緣由或許還有其他故事。
語言特色
如今中壢後站及平鎮王姓「年、興」字輩大都還能說饒平客話,「派」字輩以下,則越來越少。在我的饒平研究分類中,把它歸在A組,它與前兩次刊出的B組新屋陳屋、八德袁屋聲調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陰入」調,它跟一般饒平話一樣,入聲韻尾-b、-d、-g三者俱全。聲母沒有zh、ch、sh、rh,合併到z、c、s、無聲母中,韻母古蟹、止、深、臻、曾攝知、章組三等主要元音為ii。如:制zii31、齒cii31、針ziim11、神siin53、織ziid2。則和四縣話相同。一般饒平話「陰平」調不會連讀變調,它最特殊的是「陰平」後接「陰聲調類」(陰平、上聲、陰入)時,會產生前字變調成上聲。如(陰平)舂臼 zung11→31 kiu11、(上聲)甘蔗 gam11→31 za31、(陰入)窩壢 vo11→31 lag2等。
至於詞彙,和其他饒平話特徵相同,如「說話」說「講事」、「痛」說「疾」、「祖母」說「阿嬤」,但也有一些特殊的說法,例如:「拜神」說「拜護」、「毛闌」說「簝蕪」、「耳朵」說「耳窟仔」、「鼻子」稱「鼻窟仔」、「母親」稱「阿姐」(zia31)、「牙垢」說「牙黃」、「樓上」說「棚崠」等。另外還有一些親屬稱呼時,利用聲調分別語義的。例如:
公:聲調本調是陰平,各點調值都是11,但在親屬稱謂面稱「祖父」、「伯公」(伯祖父)等親屬稱謂時,會把調值升高為55,借以表達和土地公稱謂「伯公」不同的詞義。土地公稱謂「伯公」的「公」聲調維持不變,仍為本調陰平調值11。
爸:聲調是陰平聲調調值11,背稱都不變聲調。但直稱時都變成去聲調55,讀成a11ba55。
太:本是去聲調55,但在背稱或面稱「阿太」(曾祖父)時,遠稱時聲調都是53,但近稱則改為弱化調值21。
姑:陰平調值11,但在直稱「阿姑」(姑媽)時,則調直升高,成為55。背稱或讀其他親屬稱謂則恢復原調值11。如:姑丈、姑婆。
哥:陰平,在面稱「阿哥」(哥哥)時,將調值升高為55成為a11go55。
(本文感謝王年六、王興宏及已故校長王興森等先生接受訪談、記音及提供資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05: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在我家附近而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12: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个好所在。hagar 兄多年未来社区,一切安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6: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古老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9 15: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