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61|回复: 0

【转帖】美和中學棒球隊創辦人 徐傍興博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31 10: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傍興博士紀念館:
http://211.79.151.235/15/doctor.htm

美和棒球隊簡史:
http://asp.mhsh.ptc.edu.tw/%E6%A ... %B0%A1%E5%8F%B2.htm

   創辦美和中學

  廿多年前,有幾位屏東鄉下的教師,跑到台北徐外科醫院,告訴徐傍興院長說:「今年鄉下的學生投考省立高雄中學,大都吃了敗仗。」徐院長以前是高雄中學畢業的,他知道雄中在南部的聲望,就等於台北市的建國中學和北一女,是許多考生、家長積極追求的第一目標。可是,從屏東內埔鄉下,跑到高雄市唸書,每天來回的通學時間,要浪費五個小時,對學生的精神、體力及金錢,是一筆很大的負擔。於是,他決心要在屏東鄉下辦一所學校,學校裡有第一流的設備及學生宿舍,有整潔衛生的學生餐廳,有美麗的校園,有廣大的操場,使老師及學生都能沐浴在春風裡,安心求學,安心鍛練身體。

  在民國四十九年的九月,徐傍興的理想實現了,美和中學在屏東內埔鄉美和村荒野的土地上誕生了。巍峨的教室、科學館、精緻的教師及學生宿舍、廣大的運動場……等等,都合乎徐傍興的理想,昔日荒野的土地,今天變成了千餘學生弦歌不輟、晨昏研讀的好地方。民國五十四年,徐傍興又在美和中學的隔壁,創辦美和護理專科學校,為國家社會培育醫護衛生人才。現在美和中學有學生一千七百人,美和護專有學生三千餘人,這些學生,除了屏東鄉下的孩子外,有遠從高雄、台南、台東及其他各地前來求學的學生。徐傍興不但「幫助故鄉的人得到希望」而且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人得到希望。

  美和中學在屏東默默的耕耘了二十多年,除了屏東一帶的人知道外,他的「聲望」,比起建國中學、台南一中、高雄中學等,不免差了許多。但是自從美和棒球隊打出屏東,橫掃南部青少棒隊,進而成為全國青少棒的盟主後,美和中學就聞名全省,受到許多人的關心了。因此,可以說:美和中學因美和棒球隊而成名,美和棒球隊卻由於美和中學的孕育而成長。而創立美和中學,全力支持美和棒球隊的幕後英雄,台北市徐外科醫院的院長徐傍興,恐怕還有許多讀者對他感到陌生吧!

    美和的成長艱辛的過程

  美和隊有今天這樣輝煌的成就,是經過艱辛刻苦成長的。

  一位熱心體育的醫生,花盡平生的精力和心血,經過多年的籌劃,長期苦心的栽培和孕育,才培養出這支隊伍。

  美和隊是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美和中學的校隊,該校在五十年八月間,由名外科醫生徐傍興博士捐出他全部的良田十多公頃和現款新臺幣一千四百萬元所創辦。

  董事長徐傍興擁有本省南北兩大設備新穎的徐外科醫院,總院是在臺北市南京西路,由徐傍興主持院務,高雄市徐外科醫院最初由他的堂弟徐富興博士任院長,後來因為徐富興東渡日本,才由美和青少棒領隊的廖丙熔博士出任,徐富興的二哥徐來興,則駐院主持內科。

  率隊遠征的領隊廖丙熔,與徐家有姻親關係,是徐富興的妹婿,同是出身屏縣內埔鄉美和村的農家客家子弟。

  徐家三兄弟,於四十多年前,都感到鄉村貧病交加,醫術缺乏,因此,立下決心學醫服務鄉民,三兄弟先後由高雄中學畢業後,徐來興和徐傍興分別考入臺大醫院的前身臺北醫專,徐富興則東渡日本考進名古屋醫科大學,接著,他的妹婿廖丙熔也考入日本順天堂醫科大學。

  五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在徐家三兄弟及妹婿廖丙熔的共同努力下,將在內埔鄉美和村靠近省公路旁的一塊十多公頃肥沃水田慷慨捐出,再籌措出現款一千四百萬元,創立私立美和中學,五十三年八月十六日,他們又籌資一千萬元,在美和中學現址旁邊,又創辦南部最著名的美和護理專科學校。

    逢少棒熱潮

  剛好,當時全省對少棒運動掀起狂熱的高潮,徐家三兄弟和廖丙熔大受感動,決定美和棒球校隊,由廖丙熔博士負責策劃,徵募各地少棒好手,以獎學金及優越條件作為號召,終於把七虎少棒隊赴美失敗歸來的球員,在他們就學發生困難之際,透過了嘉義有關人士的協助,把這些球員接到美和中學就讀。

  廖博士為加強美和隊的陣容,又風塵僕僕前往臺中市,透過地方人士的幫助,將當年敗在七虎隊的金龍第二代的少棒高手,全部挖走,雲集在美和中學實施嚴格訓練。

  為了長期有計劃的培育訓練,該校董事會撥出專款。據廖丙熔博士透露,美和隊訓練經費,開銷頗為可觀,僅開支的球員營養費、服裝費、球具,及教練薪金,每月即約三萬五千元,一年經費約在四十萬元左右,實非一般私立學校所能負擔。

  各路高手雲集,經費亦無問題,可是球隊教練,卻成為一項棘手難辦的問題。幸好,同是居住在內埔鄉美和村的空軍虎風隊教練曾紀恩,在廖博士為桑梓培育地方英才的熱心感召下,毅然同意出任美和隊的教練。

說明:本文係七O年代,美和棒球隊揚名全球時,所記下的專文,由本文可以看出當年董事長的用手及努力。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6-2-8 at 09:57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6 12: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