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6|回复: 5

<六堆>_抢救五沟湿地 追回儿时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5 09: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12-3-15 09:23 编辑

【中央社╱屏东县26日电】
2012.02.26 02:44 pm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环保人士朱玉玺和刘晋坤北上召开记者会,向环保立委张晓风、邱文彦和田秋堇陈情“抢救五沟湿地”,在湿地法案推动之际,五沟湿地受到瞩目。 “北上召开记者会是不得已的行动,因为五沟湿地的工程案,一直与屏东县政府沟通不良。”守护五沟工作站站长刘晋坤与屏东县教师会生态教育中心执行长朱玉玺决定拉高五沟湿地的抢救层级,顺便推动湿地法。 民国97年,屏东县万峦乡五沟村通过文建会审查,成为全台第一处依据文资法指定的历史聚落保留区,为了维护聚落的原貌,在五沟土生土长的刘晋坤和朱玉玺开始进行社区资源调查,无意中走进消失在他们世界30多年的记忆中儿时溪流。 “天啊!真美。”刘晋坤和朱玉玺深受感动,小时候野溪的风貌完全在这里呈现,因为地点够隐密,一点都没受到人为破坏,竹林护岸、埤塘、濑、深潭、沙滩、次生林、天然滞洪区、河岸带、水草繁衍区、微栖地环境,朱玉玺说,“生物多样性、溪流自然度、湿地环境都不可多得”。 这一段湿地范围是东港溪五沟支流五福桥以下到佳平溪汇流口段,长750公尺,面积10多公顷,“有水才有五沟聚落文化”,朱玉玺和刘晋坤决定争取为“国家重要湿地”。 一次又一次的湿地生态调查,刘晋坤说,“每一次就像进入一座宝山”,一般溪流已经少见的溪哥、(鱼固)鱼、马口鱼在这里不难见到,甚至还有五沟湿地特有种条纹二须(鱼巴)、高体(鱼旁)(鱼皮)等,连水草、蜻蜓都有特有种,还有食物链顶端的猫头鹰和翠鸟在岸边筑巢。 发现五沟湿地的同时,上游的吾拉鲁兹永久屋排水工程正在进行,这个排水工程同时是附近万金村、赤山村和五沟村的淹水治水工程,工程要拓宽五沟湿地的河岸,并以水泥做护岸。 为了抢救五沟湿地,工作站成员密集开会,请教学者工程,透过媒体等舆论争取下,水泥护岸改为石笼,但施作工法仍是要砍掉大片百年竹林,“竹林形成天然河岸,被砍掉就太恐怖了”。刘晋坤与朱玉玺决定找立委抢救湿地。 记者会召开的第2天,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副执行长陈振川亲自到五沟湿地勘查,暂停五沟湿地排水工程,同时扩大征收河岸两旁土地,增加湿地洪泛区,护岸往外施作,但上游排水工程仍持续进行的“双赢策略”决定。 张晓风、邱文彦和田秋堇2月15日专程南下勘查五沟湿地,河岸两旁村民下跪陈情,诉说淹水之苦,当场批评刘晋坤与朱玉玺阻挡河岸工程,县政府官员也不客气指责刘、朱“扰乱视听”,2人没还嘴,努力让立委们了解湿地生态环境。 3名立委穿着雨鞋涉过清晰见底的溪流,了解整个湿地环境,盛赞溪中鱼类、螺贝类及水草生态的丰富性,张晓风赞叹,这场景就像是电视上DISCOVERY的画面一样美丽;邱文彦和田秋堇因在溪中发现虾虎的卵满满的产在一块石头上而惊喜。 母亲是五沟人的邱文彦说,全台湾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环境,湿地还孕育着五沟村的文化,应该可以找到治水与保留生态的多赢政策;田秋堇表示,五沟比宜兰更美,水利工程不是只有治水。 3立委当场与村民、重建会、屏东县政府、朱玉玺与刘晋坤交流意见,采纳陈振川的“双赢”工程策略,为防工程施作细节破坏湿地生态,未来的工程由各方代表组成监督小组监督,确保五沟村的生态环境、文化、村民生命财产安全能够多赢。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25000.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5 09: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旡图片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10: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namlow 的帖子

1.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10: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namlow 的帖子

FB   五溝湧泉濕地   
https://www.facebook.com/5gowater?ref=ts&sk=wal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10: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namlow 的帖子

五沟水的鱼儿







这样的五沟水怎不叫人感动~~~简直是海底世界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2: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7 19: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