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5|回复: 0

凤岗客家山歌中的红豆相思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1 15: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03-11 00:00:00 来源: 东莞日报
 ■冯琼辉
  张永雄主编、赖则昭编著的《凤岗客家山歌欣赏》一书,最近在广东省民间文艺学术著作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是我市这次获得的最高奖项。客家山歌是凤岗客侨文化一朵奇葩,《凤岗客家山歌欣赏》搜集整理了一批传统客家山歌,为读者了解欣赏客家山歌天籁之音提供了宝贵的蓝本。
  客家山歌中,反映男女爱情的山歌较多,凤岗传统的客家山歌也不例外。赏读《凤岗客家山歌欣赏》,特别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其中有三则“红豆山歌”。红豆生长在岭南,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珠。红豆又名相思子,源于一段凄美的故事。从唐代的诗歌中,就常见借红豆抒相思之情的佳作。其中最为有影响的是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凤岗传统客家山歌,借用古今人们所喜爱的“红豆”形象,创作出植根凤岗乡土的“红豆山歌”,也可见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当然,红豆生凤岗,山歌唱红豆,又有一种别样的情思。
  红豆山歌(一则)
  屈了一天又一天,
  屈了一年又一年,
  红豆丢落古井中,
  屈了相思不见天。
  这则山歌语言极为单纯朴素,四句唱来,一气呵成。山歌中并没有出现主人公的身影。第一、二句运用排比句式,“屈了一天又一天”,“屈了一年又一年”,强调感叹时间的漫长。第三、四句紧接着写“红豆丢落古井中”,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有情人“相思不见天”的哀怨情思。山歌中巧妙地反复使用了“屈”这个动词。“屈”,指弯曲的动作,又指委屈之意。民间客家话口语使用“屈”,还指“屈豆芽”(用水浸泡使豆发芽)。“红豆”被丢落古井中,恰似“屈豆芽”,要“屈”到何年何月,才能“见天”,才能解“相思”之苦?这一种备受煎熬的相思之情,以一个“屈”字表现,令人感同身受,扼腕叹息。
  红豆山歌(二则)
  井水好食系好泉,
  企在井栏心中烦,
  玻璃肚内装红豆,
  眼见相思入手难。
  这则山歌,语言十分浅白。山歌中出现了主人公的一个侧影。第一、二句写主人公“企”(站)在井栏旁,望见井下清澈的泉水而不得“食”,未免心生烦闷。第三、四句写红豆装在玻璃肚内,只可眼见而不得“入手”,又是一种如何无奈的心情。主人公满腹相思渴望之情,始终无法直接得到满足,空怀一番惆怅。寥寥四句,言简意赅,想象力丰富,“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而不得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传统客家山歌,意到口出,敢爱敢为,自然入妙,歌成神韵,不愧惊为天籁回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4 04: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