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9|回复: 0

大宗族成因初探(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4 12: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3-4 20:03 编辑

【原创】大宗族成因初探(二)  

2012-03-02 20:39:35|  分类: 宗族风情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url=]订阅[/url]



            三、族产资源
             大宗族成败的最重要原因是族产资源,如族田、族产和宗祠等。

           1、族田       族田始于北宋中叶,分为祠堂田、寺庙田、墓田、祭田、义田、学田、公会田等多

种。祠堂田、寺庙田、墓田、祭田专供各自的祭祀之费用。义田是为赡济本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学

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 跨宗族地域的乡党公会田,往往汇集数个宗族的族田,用于纠纷、

争讼和乡党会餐的费用。族田主要来源于商贾、官僚、道家的捐资购置,其次是族人祖先神主牌入祠

所交的费用购置,再有就是大户分家时没收充公的不孝者的份额。族田是不断扩大的,收益因此越来

越多,为实现宗法制度的尊祖、敬宗、收族三大目标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族田数量多寡是宗族兴

旺程度的重要标志,拥有几百几千甚至几万亩族田的宗族比比皆是。

        横坑    几千斗种(1斗约合8分田).

    化州上下火     明代“置良田、构华堂,人财并盛”,到清代几千石(1石约合8亩)。

    青幽垌     8世靖庵公卖林木得钱10千文,购置族田500石,至光绪时已增至1100余石。


            这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青幽垌显廷公祠粮苍,共有13间,四周是1米深的防火水沟,四角有炮楼,房有射击孔。


       大西    300斗

      州背    不足100斗(以经商为主).

   2、族产     族产是指宗族公有的财产,是维持宗族制度的经济支柱,是宗族组织不可缺少的物

质基础。族产包括土地、耕牛、山林、店铺、桥渡、水碓、碾坊、水利工程等生产和生活设施。 族

产多寡对宗族发展壮大的速度影响极大。

      横坑    有族田、药房、碾坊、油坊、学堂、乡馆。

      化州上下火    有族田、果园、孵房、药房、山林、族田。

      青幽垌     有水碓、碾坊、酒坊、油坊、孵房、药房、山林、族田。

      大西     有族田、碾坊、店铺。

      州背     有药房、碾坊、族田、店铺。


                       州背锺氏清代在鬱林五属都开有药房,是有名的医药世家,经济殷实

可见,各大宗族都积累了相当可观的经济实力,既具备了收族的能力,又确立了在当地的社会地位。

  3、蒸尝      蒸尝本指春秋两祭,《后汉书·冯衍传下》曰:“遭时之祸,坟墓芜秽,春秋蒸尝,

昭穆无列。”后来,蒸尝也指祭祀了 , 又延伸为祖先留下的各房共有的资产, 所以蒸尝又叫尝产。

尝产主要是耕田,称蒸尝田。各宗族都有蒸尝田,广西道光末有蒸尝田近百万亩,平均每县三万亩,

小宗族几百至几千亩(石)。

        横坑   几千斗

    化州上下火    “先人置地积蒸尝,于孤恤寡,敬老怜贫”, 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以

“粟千石赈荒贫”。清明到上下火扫墓,重阳到上火扫墓。

     青幽垌    1100石,清明、重阳聚餐。

     大西    300斗,重阳全族聚餐。

     州背    26100千文,负责接待春秋二祭来牛栖山祭始祖宜万公的宗亲的食宿。

    管理蒸常称理尝、管公尝,蒸尝田通常由嫡传子孙按房轮流收益,并负责当年祭祀的开支,所

余归该户所有。


                                                  重阳祭拜牛栖山宜万公墓的情境

    4、祠堂        祠堂又叫家庙、家祠、宗祠,是安放祖先神位和举行祭祀的场所,又是族人办理婚寿

喜丧等事及商议族事的会聚场所。村落中往往一姓一祠或一房一祠、数房一祠。 宗祠最早出现于汉

代,南宋时朱熹著《家礼》立祠堂之例,规定皇室可按等级修建祠堂,民间不得立祠,只可立家庙。

但是到了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恩“许民间皆联宗立庙”, 皇室和封过侯的家族称家庙,其余称宗

祠。所以,现在民间的宗祠,是嘉靖皇帝赐建的。 宗祠的建筑规模一般比民宅大,质量好,越有权

势和财势的宗族越讲究,高大的厅堂, 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宗族玄显实力和光宗耀祖的

一种方式。宗祠前立有旗杆石,表示该族得过功名。 祠堂是宗族影响力、凝聚力、权力最集中的地

方,在此举办的所有活动,都标志着该族的兴旺、团结的称度和社会地位的高低。


   横坑锺氏祠堂,建于明代嘉靖二年(1523),         大西锺氏宗祠,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
雄伟辉煌,是东莞四大祠堂之一,文物保护单位,        -                                            
曾做过横坑小学校舍。有牌坊和旗杆石。                 二进,占地1.6亩,10房轮流管。



          青幽垌清涟公祠(左),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显廷公祠(右),建于光绪二十四年
    (1898),城堡式,内有祠堂、居室、粮仓、炮楼。曾做陆川私立青秀中学校舍,现为青秀
     小学校舍。




化州上火周坡锺氏宗祠(左),下火茂坡锺氏宗祠(右),皆建于清代光绪年间。




      州背锺大夫祠,建于清代咸丰二年(1852),二进,祠前有旗杆石礅。

       5、学堂          族人为了振显族望家声,常倾力集资创办族塾、学堂乃至书院,培养本族子弟,造
就宗法人才。这种人才,大部分是完成启蒙基础教育的族人,他们素质高,社会适应力和财富创造力
都较高,很多成了地主、富农、资本家, 控制了地方的生存资源,是促进宗族兴旺发达的主要力量。                                      小部分是出仕的官僚士绅,这些人掌握地方的政治、经济大权,他们的社会地位使该族成为望族,对
宗族的崛起强大,影响最大。
     横坑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著名教育家锺松雪在广州仓边街和东莞解元坊各办试馆                    一间。弘治年间(1488-1505)进士锺渤在家乡办乡馆、学馆。清代乾隆中叶(1760年前后)文学家                   锺映雪在家乡设馆办学。
     清幽垌   民国三十年(1941),族人创办陆川私立青秀初级中学,本族子弟免考免费就读,并
可从尝产中领取助学金,每生一学期小学1斗,高小2斗,初中1石(合200斤),高中2石,大学5石。
当时,族人青少年初中文化普及率高至90%。族人锺杜菲,青中毕业后考上中山大学,后为中山大学
教授、党委书记,副厅级。锺乃云,青中毕业后考上广西大学,后为广西民航局局长,副厅级。
   州背   清代道光中叶(1835年前后),用蒸尝作经费,在锺大夫祠办族塾,由卸职的进士锺章元
任教,是玉林最早的私塾之一。道光末,帮助高山锺姓兄弟开办“邦之学堂”。 本族有进士4人,举
人5人。
    中国是传统的乡土国家,有着浓厚的小农意识的宗族本位观念,以自给自足的家庭方式组织农业
生产,以宗族的合力抵御自然灾害和保护家人安全,建构了族人严重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劳动者与土
地密切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先辈老殁乡土;族人生于干戈贼乱、宗派纷争之世,保存身家性命,自
立自强,必需同宗同族汇聚一域;宗族内赡济贫寒老孤疾废者,人人日有食,岁有衣,童有学,嫁娶
凶葬皆有保障。诸多好处形成了强大的宗族凝聚力,世代相集,人丁岁增,由小到大,渐成泱泱大族。

                                       (未完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9 22: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