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6|回复: 0

石城灯彩异彩纷呈舞翩跹 赣南客家一朵奇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5 21: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GSR 于 2012-2-25 21:05 编辑

   

石城灯彩
    “武夷姑岭秀,石笋插遥天。琴水流呀流不尽,宋塔入云天……荷花别样红,灯彩舞翩跹。”一曲《魅力赣江源》,唱出了石城县丰饶物产和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说到石城的客家文化,就不得不提起在石城这块客家风情浓郁的土地上的一朵奇葩——石城灯彩。如今,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革新,石城灯彩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又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小灯彩 大名片     
  灯彩虽小,却是石城文化的一张 “大名片”。   
  石城灯彩集灯具、音乐、舞蹈、美术、剪纸、竹木工艺于一体,无论是灯彩表演,还是道具的制作都非常讲究,不同的灯彩寓意也不同:有祈求丰年的“秆龙灯”“荷叶灯”;喜庆丰产丰收的“五谷灯”;驱凶辟邪的“蛇灯”“板桥灯”;庆团圆的“走马灯”“嫦娥奔月灯”等,其神、魂、韵、艺、灯、曲、歌、饰、乐也各不相同。     在石城,“迎灯接福”是每年春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从大年初一到十五元宵,龙灯、茶篮灯、狮灯、蚌壳灯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灯队遍布石城城乡,敲锣打鼓、舞灯拜年,家家户户放鞭炮、燃烟花、接灯彩、祈幸福、庆新年,整个场面热闹非凡。每逢重大节日,也必定少不了灯彩的“身影”,可以说是“月月有节,节节有灯”。     石城灯彩好似一个美丽的图腾,深深地烙印在石城人的心里,渗透在石城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石城灯彩也开始走出石城,走出江西,走向全国,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1992年,石城县被命名为江西省“灯彩之乡”;2008年,以石城灯彩为内容的“石城灯会”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城县也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个个荣誉、一张张证书见证了石城灯彩的变迁与转型,灯彩也成了石城文化的一张金字“名片”。   

  小剧团 大变化     
  以往,石城灯彩活动的组织、灯具的制作都是群众自发性的,表演内容多来自民间传说,导致一些灯彩活动不规范、不科学、不健康,严重影响了石城灯彩传承、发展与创新。     近年来,石城县清晰地认识到,灯彩来自民间,扎根民间,写的是乡土戏,演的是乡土人,唱的是乡情歌,乐的是老百姓,生长于民间的小剧团、小灯队是灯彩发展的生力军,要弘扬壮大石城灯彩就要大力扶持规范小剧团、小灯队。为此,该县成立了客家灯彩艺术剧团,以协会的形式吸纳了县内70多支小剧团、小灯队,通过制度规范、示范帮扶,引导小剧团转型升级发展。同时公开评选出一批灯彩音乐类、编导类、灯具制作类传承人,通过传承人培养专业灯具制作、灯会表演和节目创编人员,并邀请省、市专家,对灯彩表演的剧目、服装、乐器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该县还组织全县灯彩艺术人才编撰出版了《石城灯彩》一书,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灯彩的发展渊源、保护价值、灯具制作技艺、灯歌灯调等。     “改造升级”后的石城灯彩由此走上了发展的“高速路”,以前难登大雅之堂的小剧团、小灯队,也走上了市、省甚至全国的大舞台。     该县灯彩协会选送的节目多次在省市文艺演出中获奖,还应邀到省外演出。2010年9月,由石城县灯彩协会选送的石城灯彩节目《龙腾鼓欢》应邀参加在山西大同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节,获得现场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了民间广场歌舞展演金奖。   

   小舞台 大产业   
    石城灯彩名片亮了、名声大了,但如果不能与市场对接产生经济效益,就难以健康、长远地发展下去。     石城县近年来提出的“主攻旅游”发展战略,给石城灯彩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赣江源·中国赣州第四届暨石城县首届生态旅游文化节上,石城灯彩担当主角,灯彩踩街、灯彩表演、灯彩展览让游客大开眼界。该县还在各大景区里搭建舞台,把灯彩搬进了景区,让灯彩与景区“比翼齐飞”。灯彩成了石城县旅游的“金”字招牌,不但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还带来了众多客商投资。     灯彩兴旅游,旅游促灯彩。在广场、公园、步行街,矗立着美丽的灯彩雕塑;在国道、高速路口、旅游景点,灯彩宣传牌异常醒目;在长途客车、公交车、出租车的车身上,喷印上了灯彩宣传画……     该县利用灯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旅游的助推下,积极开拓灯彩的市场化、产业化道路。该县成立旅游文化发展公司,将灯彩打造成石城旅游特色商品,并成立灯彩文化传播企业,生产和经营灯彩工艺品。该县还引导民间灯彩剧团举办商业演出。高田镇的朱家农民剧团和丰山乡的福村农民剧团,不但走遍了县内大多数乡村,更被邀请到福建建宁、龙岩等地演出。
来源: 中国赣州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6 04: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