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7|回复: 1

岭南写真:粤东紫金百年客家蜡石围里的和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5 22: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岭南写真:粤东紫金百年客家蜡石围里的和谐
www.fjsen.com 2011-12-25 13:45  李惠敏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河源12月25日电 题:粤东紫金百年客家蜡石围里的和谐
作者 李惠敏
千百年来,客家人历尽艰辛,不断地迁徙,侨居,再迁徙……在这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形成了客家人骨子里团结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坐落于粤东紫金县黄塘镇宝胜村的蜡石围遗址,这座距今近700百年的尘封建筑,就见证了客家冼氏家族世代得以和谐相处的历史渊源。近日,记者走访了这座古围。冬日里的粤东山区愈发的寒风凛冽,矗立于群山包围的蜡石围也多了份沧桑与凝重。
蜡石围在明朝时称五显围,后改名为宝胜围(也称蜡石围)。万历十四年期间,紫金属于三不管地带,近万名起义军驻扎于此。乡人为安全起见,便以姓氏为主各自建起了寨,即“围”。河源市紫金县古称永安县(民国三年改为现今紫金县),当时的永安县有79个客家古围,而今保存下来的只有蜡石围的遗址。在一些断裂的墙面上,记者发现,蜡石围的墙面主要由三合土和鹅卵石混合砌成,墙体十分坚固。紫金县文化馆副馆长黄海棠告诉记者,蜡石围在明朝《永安县志》就有记载,当时的蜡石围分东、南、北三门,如今只有南门较为完整保存下来。
据宝胜村《冼氏族谱》记载,冼氏自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入籍岭南,冼氏始祖冼汭也随之落籍于岭南珠玑巷,其后裔分两大支渐次从南雄珠玑巷南迁,一支流向高州及湛江、茂名、肇庆,称为高凉冼氏;另一支流向广州及珠三角洲、海南文昌等地,称为南海冼氏。
“蜡石围是冼氏蜡石房族人的落脚点和发祥地。”黄海棠说,在元朝中后期,蜡石围聚居有官、俞、林三姓。三姓族人中,官、俞两姓人丁相当,而林姓则处于弱势。
明朝洪武三年,冼氏惠公,升职千总,奉旨守永安县蜡石营。洪武七年,冼惠公携家眷到蜡石围建家立业。勤劳的冼惠公后裔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顽强拼搏、团结奋进,成为当地人才辈出的旺族。相比之下的官、俞、林三姓族人则日渐败落,只好迁居他乡。经六百四十年繁衍发展,冼氏不断扩大修建蜡石围,发展至今已有人丁五千,大多数子孙在澳洲、香港,南洋等地经商、定居。
尤为可贵的是,蜡石房后人不论移居何地,都不忘祖训“耕读为本,礼教传芳”。在他们看来,《冼氏族谱》、《家礼》是维系家族和谐的精神纽带,为此他们至今保留着,还开设了冼氏蜡石房《家礼》学习班。据悉,每年重阳节,冼氏后裔们都会回乡祭祖,这时村里也会组织年轻人学习《家礼》,一学就是十天。
蜡石围恩进士冼三喜的后代冼建科是澳大利亚的博士导师,在澳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外面虽然繁华,而蜡石围和冼氏宗亲仍是他内心最深的牵挂。今年八月,年近60岁的冼建科回到家乡,摆上70围台与村民相聚,讨论如何修缮、保护腊石围遗址。
“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意识使他们历经近700多年,冼氏家族事业连续十代兴旺。”黄海棠说,自己曾走过紫金县大大小小200多个村,也只有宝胜村特别重视礼教。宝胜村民风朴实,很少纠纷,因为讲究礼节,冼惠公后裔也能和谐相处下来,所以长寿老人很多,如今9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0多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6 09: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一位冼刑朋友(腊石围邻村吉水村村民)说,他的先祖是从广州迁来的。有可能是从珠玑巷南下到广州,受宗亲招引,再北上到了紫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15 08: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