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88|回复: 2

挖掘客家、阳明文化 打响特色文化品牌——和平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建设成绩突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8 17: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6-7 10:23:55[url=]河源日报[/url]田红秀 叶春雨http://www.heyuan.cn/xw/20110607/56196.htm


核心提示        和平“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和平文化建设要实现五大目标,全力开展文化建设,精心打造历史文化名县。

     教育目标一:兼具客家古邑文化与阳明文明特色是和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体现,全力保护传承客家古邑文化和阳明文化,扩大客家文化与阳明文化的影响,使客家古邑与阳明文化成为和平的显著标志。目标二:重视对客家古邑文化和阳明文化的挖掘,加强现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和保护,做好全县重大建设项目的地下文物调查、勘探和抢救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维护及保养率达90%。目标三:对已建成的和平县阳明博物馆要加大投入,征集充实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不断丰富展览内容,做到固定展览与流动展览相结合,发挥博物馆的作用。目标四:繁荣文艺创作,打造精品工程,弘扬客家文化与阳明文化,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和平地域特色、思想内涵丰富,艺术质量上乘、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优秀文艺作品。目标五:加快县文化中心、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和县、镇、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构建城镇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切实做到文化惠民,提升民众幸福感。

     近年来,和平县委县政府以“建设文化和平、和谐和平”为目标,以弘扬客家古邑文化、树立客家文化品牌为根本出发点,多举措保护和传承客家古邑文化和阳明文化,文化建设成绩显著。和平县委县政府表示,用3年至5年时间,努力保护该县现有的客家文化遗存,完善文化设施,创作生产文化艺术精品,培养客家文化专业人才,建设具有客家特色文化的旅游景区景点,打响和平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品牌。
和平县委书记蓝岸到博物馆二楼实地调研,要求将二楼展厅布展成展示王阳明文化的重要窗口。
“猫头狮”成品。
老艺人在制作“猫头狮”。
客家水歌《浰江船谣》。
两位演唱者在演绎客家水歌浰江船谣
和平县泥鸡、泥鸭。
和平县席床生日节习俗及打(织)席手工艺。
和平县阳明博物馆陈列有许多“阳明文化”资料。
和平县阳明博物馆内侧
和平阳明博物馆全景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9 纸票 +3 收起 理由
andrew + 9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7: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平文化特色鲜明成绩显著

     相对于我市其他县区来说,和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数量多,而且还非常有自己的特点。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和平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达500 余处,有天下客家第一埙——和平泥鸡,有天下客家第一节——席床生日节,有天下客家第一水歌——浰江船谣,有百粤文物第一陶——和平出土的春秋时期百粤地区最大夔纹陶罐。该县文物链条也衔接完整,有从新石器时期至民主革命时期前后贯穿1 万年的各个时期的历史遗存和文物。

    据悉,在和平县公示的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7 项中,和平“猫头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浰江船谣、席床生日节等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濒临失传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浰江船谣得到整理编印成书——《浰江船谣》,并被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当前,和平正着手将“席床生日节”、浰江船谣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争取至2015年,和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现有1项的基础上增加至3项。

    和平已经尝到了文化建设的甜头,文化建设增强了和平人的自信心和归宿感。目前竣工的阳明博物馆成为了该县标志性建筑;“写家乡·唱家乡”歌曲征集活动取得丰硕成果,争取到世界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演唱《我爱和平》、《相聚和平》、《和平人》等一批本土新歌,唱出了和平人的自豪感、归宿感和自信心;《浰江船谣》的整理出版,掀起了河源地区的水路歌搜集整理热潮,增强了和平县的文化自信。

挖掘阳明文化提升文化品位

    5月31日,记者从和平县文广新局了解到,目前该局正在着手县阳明博物馆二楼布展工作,准备将博物馆二楼布展成为展示阳明文化的重要窗口。

    由王阳明思想而形成的阳明文化,一直占据和平文化的重要位置,是和平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和平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举措,精心打造“王阳明”这个历史名人文化品牌,以此提升和平文化品位,打造和平文化品牌。

    为挖掘王阳明的活动历史遗迹,搜集王阳明立县史料,和平县组织了文史研究人员深入民间,收集王阳明与和平有关联的“阳明纸”、“阳明伞”、“活民井”等活生生的素材,编辑出版王阳明史料文学专辑——《王阳明与和平》。此外,还加强了对王阳明在和平活动有关文物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快建设县城阳明公园,致力把它打造成集休闲、健身、观光、娱乐于一体的“和”主题文化公园。

    挖掘阳明文化的同时,和平县还加强对“王阳明文化”的宣传推介,多角度、多形式宣传王阳明与和平有关的人、事、物,将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心与外物”、“心外无理”等理学、哲学观点与当今国家社会提倡的“和”主题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知阳明、爱阳明、懂阳明”,自觉营造“和谐和平”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了促进王阳明文化与特色旅游有机融合,和平县还将王阳明文化作为当地旅游文化的重要支撑点,纳入全县特色旅游大格局整体规划,建设完善阳明博物馆、阳明公园、阳明大桥等以王阳明名字命名的旅游景观,增加和平旅游的人文历史内涵;将王阳明提倡的养生文化与和平的温泉养生文化有机融合,推出“王阳明”温泉文化,全力打造以王阳明文化、客家文化为灵魂,温泉开发为龙头,生态景区为配套的“和平温泉之都”特色旅游品牌。

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保护历史文化

    除了发展阳明文化,和平县还特别重视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发展。去年,和平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和平县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客家古邑文化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为推进该县文化建设、提升该县文化软实力提供了保障。

    据悉,为切实加强对客家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教育局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和平县客家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客家文化建设工作。同时,和平县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设立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工作经费,用于文艺精品创作、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遗存保护、文化艺术人才培训等文化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客家古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从2010年开始3年内,和平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专门用于建设修缮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名人纪念场馆、革命历史纪念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古民居古村落等。

    此外,和平县还加强对该县客家文化建设的人才培养。鼓励文化单位与高校院所和民间文化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客家古邑文化专业人才;重视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抓好基层文化队伍管理和民间文艺队伍建设,扶持和培养一批乡土文化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从政治待遇、工资待遇、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等方面关心优秀文化人才,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客家文化建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7: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平特色文化简介

“猫头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和平县“猫头狮”属于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异于北狮,也不同于南狮,形猫似狮,狮头正额写有一个金光闪闪的“王”字,狮面牙尖,鼻高,眼大,眉显,整个狮头上绘有七彩龙、凤、梅、兰、竹、菊、八仙的法器及海浪、浮云,使狮头在威武中透着和善,在凝练中显出生机,彰显着客家人在不断的迁徙中积极应对自然挑战的豪情。

      和平县“猫头狮”曾参加2006年6月广东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实物被广东省博物馆收藏。2007年6月15日,和平猫头狮录入河源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2007年10月9日省首届农村青年科技文化活动月中评为优秀作品奖,实物更是代表河源市作为展品展出。2010年10月,“猫头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客家水歌《浰江船谣》:研究民俗文化极具史料价值

    《浰江船谣》主要在浰江河撑船人群体里传唱,分布在浰江流域撑船的“水上人家”,以林寨镇车头排村最具代表性。车头排村居住的黄、朱两姓世代和睦相处,家家户户、祖祖辈辈以撑船为业,是当地有名的“水上人家”。他们几乎一生往返于和平县至广州之间,漂泊生活在浰江、东江、珠江的水上。为了消遣船上生活的无聊时光,同时为了提醒船工辨别水路、预知险滩暗礁保证行船安全,他们一直传唱着水路歌谣。这就是当地民众称之的《浰江船谣》。《浰江船谣》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浰江船谣》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浰江、东江、珠江流域民俗文化极具价值的史料。


和平泥鸡、泥鸭:中国发现的最早吹奏乐器之一

    和平县泥鸡、泥鸭是一种简单的土制乐器,是客家山区少儿传统玩具。泥鸡、泥鸭制作历史悠久,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种手工工艺品。上个世纪上半叶,和平泥鸡、泥鸭在民间盛行,当时有一大批熟练制作泥鸡、泥鸭的老艺人。几百年来,泥鸡、泥鸭产地主要分布在和平大坝镇、附城镇、阳明镇一带及彭寨镇一带。上半县为吹奏型,下半县为风箱型。

    和平泥鸡、泥鸭属于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埙。至今为止,是中国所发现的最早的一种吹奏乐器之一,独占了八音中的土。和平泥鸡属颂埙,因鸡形而得名,有二孔三音。


席床生日节:乌石村民永远纪念的特别节日

    和平县席床生日节习俗及打(织)席手工艺分布在和平县林寨镇新兴乌石村,它是乌石村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乌石村民朝夕相伴而又赖以生存的打席工具。数百年来,乌石村民把它作为纪念对象,形成了一个特别的节日——席床生日节。

    乌石村民均为黄姓,世代以打(织)席为业。相传元末明初,乌石村开基祖鉴兴公(亦称文谦祖)从龙川县高石镇迁徙至和平县大船坑(现名乌石下,即乌石村),见此地处处沼泽,连片生长着绿油油的淡水草,于是就地取材,制作席床,编织草席,发展手工业,维持生计。

    数百年来,乌石村的村民为感恩祖辈打(织)席手工艺给自己带来稳定而美好的生活,把农历九月廿九日定为席床的生日节,年年每逢此日皆热烈欢庆。这个节日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该村的独特民俗。据目前普查,把席床这一生产工具当作膜拜对象进行膜拜形成的节日,仅有和平县林寨镇乌石村。


王阳明:和平老百姓永铭心中

    和平县阳明镇甚至和平县城的居民,都对一位四五百年前的古人极为怀念。这位古人就是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王阳明先生。

    在阳明镇,有阳明纸,阳明伞,阳明中学,阳明一小、二小、三小,阳明大桥等等,还有与王阳明的传说有关的蜡烛草。

    王阳明,是怎样与和平结下这不解之缘的呢?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流派创始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九月,王阳明接受朝廷任命,成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南安、赣州,湖广郴州及广东南雄、韶州、惠州、潮州等地,如有贼盗,即设法剿捕。

     和平是四省交界之处,山多,山大王也多。浰头(今属和平县)的“积年老贼”、自号金龙霸王的池大鬓(原名池仲容),就是其中一个厉害的主儿。王阳明认为池仲容贪婪残暴终不可化,几十年的寇患使周围民不聊生,便痛下决心将他们剿灭。

    为防止寇患死灰复燃,王阳明在赣南一带实地勘察,听取地方官员的意见。他认为这里是四县交界之隙、“三省闰余之地”,政教不及,因而多有贼巢。他上书朝廷,请求“乘此机会,复建县治以扼其害”,“移司设县,建县之所,地名和平,以地名县,以为得宜”。

    不到4个月,朝廷批复,割龙川县和平都、仁义都并广三里、河源县惠化郡,在原广东龙川县和平峒羊子埔增设和平县治,将和平巡检司移至浰头以据险要,“百姓永享太平之乐”。
后人为纪念王阳明为和平百姓作出的贡献,将羊子埔改名为阳明镇。


    王阳明奏设和平县后,和平县的社会经济走上了平稳发展的轨道。浰源、大坝等地的山民纷纷重新操起了先辈流传下来的手工艺,在山里建起各种造纸坊,生产各种土纸。和平县令也不断帮助山民引进外地更先进的造纸经验,生产出一种比原来土纸更薄、更细、韧性好的纸。和平人为纪念王阳明,就将这种纸命名为阳明纸。
和平人还将这种纸作为制伞原料之一,造出纸伞,名曰“阳明伞”。经过多次改良,民国前后,阳明纸畅销东江两岸、香港、广州、南洋等地,山民的收入也因此增加了。

    在和平县,随处可以看到人们为纪念王阳明而以“阳明”命名的学校、建筑,如阳明中学,阳明一小、二小、三小,阳明大桥等等。

    王阳明的大名,将永铭和平百姓心中。


和平县阳明博物馆简介

    和平县阳明博物馆坐落在和平县城阳明公园,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仿明代建筑,充分体现民族建筑风格。馆内展厅面积2600平方米,设4个展厅,包括1个临时展厅(综合展厅)和3个主题陈列室(分别是历史文物部分、革命文物部分和民俗陈列部分)。目前,和平县阳明博物馆共收藏有文物1万多件。

本版撰文/摄影:本报记者 田红秀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曾海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19 20: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