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96|回复: 5

粤东揭西县良田乡民居建筑风格初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9 10: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田苦笋 于 2011-5-19 10:11 编辑

  粤东揭西县良田乡民居建筑风格初探
                                              刘俊合(西田苦笋)
   建筑艺术向来被当作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揭西县良田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村寨有不同的变化,主要类型是厅屋组合式民居,有三间两春手、上五间两房、上五下五两横抱、九厅十八井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九厅十八井。九厅十八井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良田民居建筑,它是方方正正的,与其它地方客家围龙屋半圆形不同,据笔者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聚族围居,是客家民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客家民居建筑不但保留了中原传统文化的高雅形式,又夹杂着巫术文化中严格讲究风水、龙势和坐向的民风,同时又要结合山区的特点,所以在建筑上出现了良田客家人特有的民居风格。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三种典型代表(土楼、九厅十八井、围龙屋)之一,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客家地区,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九厅即指门楼、下、中、上、楼上、楼下、左花、右花、天厅等九个正向大厅,十八井包括五进厅的五井、横屋两直各五井、楼背厅三井。九和十八,只是一个表多数的词,不一定就只是九个厅十八个天井,往往很多民居都有超过九厅十八井的格局。其厅、井布局科学合理,各厅各有功用。上厅供祭祀、族长议事,中厅接官议政,偏厅接客会友,楼厅藏书课子,厢房横屋起居炊沐,家族聚居,集政、经、居、教于一体。
    “九厅十八井设计构思秉承先后有序、主次有别的传统观念,纵主横次、厅、厢配套,主体、附房分离,通风、采光、排水、卫生,连同子孙的发展都纳入规划之中。另外,它能够使各种人才施展在建筑技术方面的艺术才能,造出飞檐翘角、雕梁刻柱。它继承了中原的宗族府第式的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层层递进,左右对称,布局严谨,这种民居规模大的可以容纳一个家族几十户人家居住。
   各种形式的客家民居不仅显示了良田人在建筑艺术上的光辉创造,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客家民系的社会生活。首先,良田民居适应于保持和发展家族宗族制。良田山区山岭重叠,溪流密布,山水之间大小不一的盆地便于一村一族聚居。各姓先民南迁时一家一族进行,来到以后形成血缘聚落,共同开发耕作。生存环境是严酷的,《嘉应州志》说:粤东无平原广陌,其田多在山谷间,高者恒苦旱,下者恒苦涝。家族成员的生产、生存有赖于家族的集体力量,同时,又承担着使家族宗族世代绵延的责任。通廊式方楼、圆楼突出地显示出了家族宗族的群体性;血缘近亲聚居在一个屋顶之下,有利于互助合作;居于中心的祖祠显示宗族的尊严。这种建筑形式有利于加强群体的凝聚力,保持、巩固和发展家族宗族制。
    其次,社会治安的影响。即防御外敌的需要,这个外敌也许是包含了在那个地方的原住民,或者是盗贼等等。实际上,可以说也有除此以外的情况。毋庸置疑,同样是客家,但因宗族不同,彼此之间,往往会发生争斗。而且,这种争斗也包含了发展到械斗规模的情形。必须时刻提防外敌,因此建房就产生了种种防御性特别强的布局。由于防御上的需要,使客家住宅大都建于平地山坡交界的地方,前置禾坪、后设堂楼、左右夹峙横屋,以使既可以护卫自已,又可以居高临下,击退敌人。又为了避免敌人的侵入,所有住宅外墙地基1都用石块垒彻,除中间大门及横坪前端的小门外,很少再设其他门户出入,并且窗户也开得少而且狭小。但在房屋内部的门却开得极多,窗也很大,可以畅行无阻。这样,就既可使敌人难于攻入,而自已却能迅速调配力量。此外,舂房、磨房、鸡舍、猪圈、牛栏、柴房、谷仓、水井等设于宅内,在必要时尚可作为老弱妇孺及贵重财物的避难场所。
    第三,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影响。客家生活除去出外谋生的外,留下者多以农业为主,因此农业生活对房屋布置也起着很大的影响。为了从事农业生产方便及就近看守农作物,就使住宅常常建于所垦种的田野中,造成住宅各个分散,并不紧密排列的布局,并且,也就影响了它在外观造型上的特别发展。为了要解决农务上打谷、晒谷、扬谷及其它杂粮整理的需要,一般住宅大门外就都有禾坪的设置。而鱼塘、鸡舍、猪圈、牛栏舂房、磨房、柴间、灰屋、谷仓等等,也全是为了适应当时农民生活上的需要而建造的。
   第四,风水迷信的影响。良田先民热衷于祈求自己住宅的安全与宗族的平安。汉族本来有信赖风水先生的习俗,而良田客家显得尤为热心。所谓风水,是以相看墓地、家宅的防卫和形状来判断凶吉的迷信;所谓风水先生就是鉴定风水的人。迷信风水与客家住宅的兴建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讲究风水必须慎重的观测研究来龙去脉,选择适当优良的位置,因此,往往找到的位置都不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而必须以高价向他们购买,所以在客家人来讲,要盖房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不但是选择地形,注重风水,就是选择吉日良辰兴工,又必须与全家的出生时辰相配合。因此往往很多今年不合,明年又不合,一拖再拖,须经多年的等待。房子的高矮大小式样,除财力因素外,举凡基地的高低,房屋的方向及建筑的结构都决定于地理风水的要求。如根据一般古老的传说,面向正南,可以人丁兴旺,所以建筑大都采取朝南的方向,其实在客家山区民居的方向依山形而定的多,理想的座北朝南并不多见。因而有些在地理环境上不能向南的,也都尽可能使大门单独朝向南方,使一些住宅出现大门与住宅本身方向不一致的现象。再由于所谓门前有水可以聚积财富有财有势,所以也影响建筑如附近有河的,都面向河流上游,以示财势源源而来。其没有河流的,也都在禾坪前面砌筑鱼塘来象征它,希望取得吉利的兆头,当然造夯土墙需大量的泥土,也是挖塘的主要原因,但迷信风水对鱼塘所处的位置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除了考虑使风水对自己有利外,还必须顾到不破坏别人的风水,否则就引起争端、乃至动械斗的事情发生。如果从科学的观点来看,风水先生所说的东西全都是迷信,但是风水这个东西,从某个方面说,似乎也有它合理的地方。据日本学者郭中瑞在《中国人修筑的街道》一书中说:我们认为风水的起源,恐怕与古代中国综合的环境设计的作用有关系。它也许是一门从解读、测定自然界的形象为原始的科学,这一切有赖于对自然界的地质、地形、景观和风、云、雨的形态;天空颜色等等的四季气候变化;水的环境的仔细、深刻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同直观力吧。在日本流行的考虑房子向口的方法,其原形就是风水,但是这已离开了对自然界本身敏锐的、仔细地深入观察了。作者接着说,因此不要把风水看成纯粹的迷信而加以拒绝,在中国的风水中,即使是现在,对我们或许也存在着有价值的环境经验吧。我国也有着不能把风水作为纯粹的迷信来看待的意见。如汪之力先生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和统一》一文中说:历代流传的阴阳风水的说法,假若剥除掉它封建迷信的外壳的话,在其中,我们就会发现有关适当的建筑地点的丰富经验,这是源于其所包含的合理的内核的。总之良田乡先民为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便建筑了集群居住的住宅,以抵御来犯者。他们为了便于生活,把防盗、防火、饲养、加工、储藏、等各种生活设施综合一体,以图达到安居乐业的要求。良田乡客家人建了新屋,一般都要举行搬新屋礼俗,叫出煞。要请风水先生驱赶三煞之后,才会平安吉利。迁居之日,大摆宴席,祭祀神灵。值得一提的是各村各宗族的心脏”——祖宗祠堂。这里是族长聚集各户家长议事的地方。逢年过节,合族的每家都挑着各种供品,到这里祭祀祖先。男儿娶亲,须在祠堂拜天地,叩祖先,宴宾客。闺女出嫁,向列祖辞行后,方可罩上盖头,踏着象征团圆的大圆匾出阁。老人谢世,祠堂成了举哀发丧的灵堂。就这样,一座祠堂将合族融洽地凝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良田乡各村各宗族的宗祠,更是精巧华丽、独具匠心。宗祠门前,有的石狮石鼓分踞两侧,有的石龙旗耸立,气宇不凡。古祠门庐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大厅高悬金画匾,窗牖镂雕木刻;石柱刻楹联,木壁绘漆画。一座座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古宗祠显示了当年工匠精湛的建筑工艺水平和文化品位,体现了良田乡客家人敬祖睦宗的传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进良田各村寨,这里的每一幢古民居,都有一个悠远的故事;每一幢古民居,都是艺术的结晶;每一幢古民居,都在诉说着良田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如果说土楼是中国的城堡,那么,良田的古民居就是中国南方的庄园,博大精深,清新俊逸。
   走进良田农家,那儿,风物平静、人人淡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andrew + 3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9 10: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bz学问深远呀,后生要好好学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9 10: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木工对木建筑也很有兴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9 10: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现在中国木建筑,越来越少啦,这方面的技术,更是失落了,可惜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9 10: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图文资料,分享就更好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9 10: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现今中国的建筑,太差的,没有个性,没有地域性,千篇一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18 20: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