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585|回复: 26

客家张氏鼎—五郎(家营)—仲二—才禄—洪恩族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0 02: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ang_ch_z 于 2014-9-3 18:37 编辑

  客家张氏五郎公-仲二郎公-长乐开基祖洪恩公谱系
第122世 晁 (有谱作‘鼎’)字宏圖,原住潮州鳳凰山下,後遷南劍州石城高平鄉蘭閣,再徙汀州寧化縣攀龍里石壁堡。終於南劍州將樂縣杜陵鄉,坟在南劍州將樂縣杜陵封山,后迁金骸
     葬在潮州凤凰山棘坑口,坐丙向壬。
氏,子二:公,大一公;鳳公(大六公,晁公次子。妣劉氏,移大產後三饒時單丁住牛皮山寨,後定趾丁墩)。
第123世 公(有谱作‘鸣’),妣周(田)氏。子五:一公, 與父寓居汀州牛眠鄧地;二公,徙台州下里水口;三公,徙南平和渡;四公,寧化縣清平鄉長樂
     里;公。
第124世 資公(有谱作‘贤’)住南劍州石城县高平蘭閣,后徙寧化縣中琴堡石寮坑住;坟在寧化中琴堡石寮坑。妣谭氏、肖氏。子二:中承(宋侍中。妣蔡氏,
     墓在將樂水南旗山下,坐乙向辛,戌水流。子孫住水南榮。
125公,家榮,张五郎(资公次子)。妣氏合葬黃竹洋,戍山辰向。子八:聖千,聖祥(张仲二郎,妣曹氏,原在寧化縣石壁住,徙居福建省汀州武平县岩前盈塘
     里);聖雲(妣朱氏,移漳州浦尾居住。(龙岩水西永福里住);
     聖集(妣鍾氏,移漳州官陂居住。(四公在漳州竹茵頭住));聖元,聖亨(妣王氏,移漳州漳浦縣,遷居連城縣河源里張家營);聖利(妣黃氏,移武平縣清水塘居
     住);聖珍(小八郎,号卜藏,妣劉氏,与资公居汀外寧化中琴堡石螺坑,后遷广东程乡县怀仁乡石窟头神冈(蕉岭神冈社)。
(八公亲兄弟,當時兵賊交侵共思避亂,至洪武二年九月十六日未時兄弟各移他鄉。)
张仲二郎聖祥
126  聖祥公,字鸿清,张仲二郎公次子。妣曹氏,原在寧化縣石壁住,徙居福建省汀州武平县岩前盈塘里。子一:大四郎。
127  大四郎公,妣温氏四娘,子一 :才禄。
128  才禄公,字勉学,号静斋,大元时至奉训大夫,妣曾氏四娘,庶妣李氏五娘,子三:长 洪善、次 洪庆、三 洪恩。
长乐开基一世祖洪恩公
一世(第128世): 洪恩公 字启仪,号松轩,又字仕政,谥法明,才禄公三子,母曾氏四娘。于洪武丁未年由福建武平岩前盈塘里孑身移来广东长乐(今五华)大田约客村开基,转称一世。任大田约里长。以子贵追赠御史大夫,配徐氏三娘(1370—1433)合葬大田黄田村,庚山甲向,呼骊龙戏珠,又名蛇形地。清明日祭扫,公之十世孙康熙巳酉举人张毅壬子举人潜修率族人捐金买地建祠城西,十二月初七日祭。公生于元末甲辰岁(公元1364)十二月初七日,终于永乐十七年已亥岁(公元1419)正月初十日午时,享年56岁。始祖故居长发其祥乌鸦落洋座西向东,庚山兼申毕宿三度,初建距今约六百年历史,虽经前代先祖多次重修,但因日久年湮,逐渐破损,于1991年蒙各地宗亲慷慨捐资,于19931110日重建竣工,使祖屋流光溢彩、永放光芒。生九子:慎(宗荣)、爵(宗贵)、弥(宗全)、庸(宗恒)、斐(宗文)、顷(宗富)、莹(宗玉)、善(宗宁)、毅(宗武)。生二女。
二世(第129世): 字宗荣,号竹斋,洪恩长子(1391—1449)。起举业,癸卯乡试第九名,官至京都都察院山东巡案御史,卒于官舍,葬于大田大客黄田村岌子岭,喝雄鹰过岗形。配吴氏、刘氏,吴氏(1390—1464)葬于大径周坑口,喝轿子夫人,生子:继祖、继先、继龙、继虎(又曰继凤)。
三世(第130世): 继祖公 字克绍,号简翁,讳法荣,慎长子。配徐氏、林氏。公妣合葬大田客村田背沥,癸山丁向,喝狮子滚球。生子:张裕。
四世(第131世): 字邦元,号法新,继祖之子。葬于大田客村木峯岭,壬山丙向。配钟氏,葬于大田客村田背坜,艮山坤向。生子:张海、张深、张澄、张清、张渊。
(下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23: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ng_ch_z 于 2014-9-3 18:43 编辑

客家张氏五郎公-仲二郎公-长乐开基祖洪恩公谱系
第122世 晁 (有谱作‘鼎’)字宏圖,原住潮州鳳凰山下,後遷南劍州石城高平鄉蘭閣,再徙汀州寧化縣攀龍里石壁堡。終於南劍州將樂縣杜陵鄉,坟在南劍州將樂縣杜陵封山,后迁金骸
     葬在潮州凤凰山棘坑口,坐丙向壬。
氏,子二:公,大一公;鳳公(大六公,晁公次子。妣劉氏,移大產後三饒時單丁住牛皮山寨,後定趾丁墩)。
第123世 公(有谱作‘鸣’),妣周(田)氏。子五:一公, 與父寓居汀州牛眠鄧地;二公,徙台州下里水口;三公,徙南平和渡;四公,寧化縣清平鄉長樂
     里;公。
第124世 資公(有谱作‘贤’)住南劍州石城县高平蘭閣,后徙寧化縣中琴堡石寮坑住;坟在寧化中琴堡石寮坑。妣谭氏、肖氏。子二:中承(宋侍中。妣蔡氏,
     墓在將樂水南旗山下,坐乙向辛,戌水流。子孫住水南榮。
125公,家榮,张五郎(资公次子)。妣氏合葬黃竹洋,戍山辰向。子八:聖千,聖祥(张仲二郎,妣曹氏,原在寧化縣石壁住,徙居福建省汀州武平县岩前盈塘
     里);聖雲(妣朱氏,移漳州浦尾居住。(龙岩水西永福里住);
     聖集(妣鍾氏,移漳州官陂居住。(四公在漳州竹茵頭住));聖元,聖亨(妣王氏,移漳州漳浦縣,遷居連城縣河源里張家營);聖利(妣黃氏,移武平縣清水塘居
     住);聖珍(小八郎,号卜藏,妣劉氏,与资公居汀外寧化中琴堡石螺坑,后遷广东程乡县怀仁乡石窟头神冈(蕉岭神冈社)。
(八公亲兄弟,當時兵賊交侵共思避亂,至洪武二年九月十六日未時兄弟各移他鄉。)
张仲二郎聖祥
126  聖祥公,字鸿清,张仲二郎公次子。妣曹氏,原在寧化縣石壁住,徙居福建省汀州武平县岩前盈塘里。子一:大四郎。
127  大四郎公,妣温氏四娘,子一 :才禄。
128  才禄公,字勉学,号静斋,大元时至奉训大夫,妣曾氏四娘,庶妣李氏五娘,子三:长 洪善、次 洪庆、三 洪恩。
第129世  洪庆公,字启泽,号吉轩,才禄公次子,武平邑庠生,妣杜氏。公生於大元癸已年正月十一日已时,杜氏生於壬辰岁六月十五日亥时卒,谥安
         惠。居住,坟俱在福建汀州武平县岩前盈塘里。其后子孙於大清乾隆四十七年壬寅岁九月十二日午时用银牌书洪庆公与杜氏妣名字合葬於粘坑村
         前,癸戌山兼乾分金飞鹅扁眼形。子三(於明洪武初年移长乐县双头居住):罗富(宣德年间徙大田约粘村坡下居住);罗贵;罗傑(字德英,
         配黄氏、曹氏。宣德年间移长乐县大田约瞻坑田心枫树厦住。子五:成祖、成旺、成聪、成广、成海。原任云南教谕,於元顺帝二年甲戌岁十月
         初十日酉时生於武平,卒於大明永乐二年,甲辛岁享寿七十一岁,葬在粘坑尾螃蟹形,壬山丙向。黄妣生於元顺帝四年丙子岁六月十二日日辰
         时)。
第130世  罗贵公,字细目,洪庆公次子。元庚戊六月十五未时生。居住长乐县双头老屋,后迁惠阳县淡水镇,然后再迁至塘沥碧湖村芦竹田村。妣黄氏
       (辛亥三月十八丑时生)子三:纪、旭、清。贵公墓在长乐双头。
第131世  清公,罗贵公三子。妣巫氏。子四:迅洪、迅源、迅波、迅治。
第132世  迅源公,后改启源。清公次子,洪庆公玄孙,移兴宁湖背开基。妣谢氏、石氏,子二:雍、熙。
第133世  熙公,迅源公次子。妣沈氏。子五:仲仁、仲义、仲礼、仲智、仲信。
第134世  仲义公,熙公次子。妣曾氏,子三:汝回、汝英、汝雄。
第135世  法尝公,讳汝英,仲义公次子。兄弟三人原住长乐柏洋大窝里,后移五华。妣廖妙先,子三:闻(文)凤、闻(文)珠、闻(文)玉。


              (下略)
参考资料:
一、        台湾屏东县《清河百忍族谱》记载:張姓祖脉在清河,后生子众多迁入徐州,逐渐南下,西汉
末年王莽当权,时元始元年九月十三日,一祖带领男女族人众多,过扬子江,分往下塔衢州(在今浙江),托州(在今江西)、赣州等处。一祖迁往建州(在今福建)、一祖入湖州(在今浙江)、一祖入演州(在今越南)。各成桑梓,四海散处。后世子孙皆是亲生骨肉,不可弃也。
(86世张明,讳嵩,字贵和,号普辉,时值王莽篡汉,世族多遇害,为避仇害,携家族五百余人自徐潜渡扬子江,其中有的易姓罗、许、薛,从此便有四姓不联姻之说,后至衢州鹤林寺经五代复成国族)。
二、《客家张氏源流考》
 張氏源自黃帝五子少昊之子揮。揮任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因姓之。客家張氏有多支,其中一支……為張良41世裔張晁。張晁字宏圖,北宋間遷居寧化石壁村。晁生子鳴。鳴生五子,一徙台州水口、一徙南平、一與父寓居汀州牛眠鄧地、一居石壁村,惟資公遷中琴堡石螺坑。資生二子:中承、榮。榮生八子:聖千、聖祥、聖雲、集聖、元聖、聖亨、聖利、聖珍。榮長子聖千、六子聖亨遷連城張家營,其餘遷分遷漳汕、漳竹園頭、漳州南靖水西、漳平永福。聖千傳四代裔孫五郎公,由張家營出獵至上杭古田里小吳地坵背開基,為小吳地張氏開基始祖。由小吳地遷徙各地的張五郎後裔達3萬多人。

三、張晁公,字宏圖,張良公41世裔,挥公121代裔。北宋間遷居寧化石壁村。晁生子鳴。鳴生五子,一徙台州水口、一徙南平、一與父寓居汀州牛眠鄧地、一居石壁村,惟資公遷中琴堡石螺坑。資生二子:中承、榮。榮生八子:聖千、聖祥、聖雲、聖集、聖元、聖亨、聖利、聖珍。榮長子聖千、六子聖亨遷連城張家營,其餘遷分遷漳汕、漳竹園頭、漳州南靖水西、漳平永福。聖千傳四代裔孫五郎公,由張家營出獵至上杭古田里小吳地坵背開基,為小吳地張氏開基始祖。
张仲二郎聖祥在宁化石壁住,妣邱氏四娘,徙居福建省汀州武平县岩前盈塘里。生子张大四郎妣温氏四娘,生子才禄祖,字勉学,号静斋,大元时至奉训大夫,妣曾氏四娘,庶妣李氏五娘,生三子长曰:洪善、次曰:洪庆、三曰:洪恩。恩公国朝洪武初年携侄移来长乐县住,即为长乐开居一世祖也。究原谱,一祖张五郎是本族一派之祖。

四、長乐清河郡张氏族谱序(明代)
本族清河郡张氏,上自殷汤时发源之祖張罗公,原在冀州务城县明徳乡归仁里住,后子孙众多,一祖张嵩公入北地住为汝南太守,中间移衢州等处住者各成桑梓。中有一祖讳士和为徐州刺史。一祖讳:良轩,汉高祖封万户二侯。一祖讳:耳,汉高帝封大将军,有功封陈州节度史。一祖讳:霸,七岁通春秋,官至侍郎,其中  汉以来由唐至宋至元,由元至明绳蛰蛰中有一祖讳:强,为御史大夫。一祖讳:虎,为幕州刺史。一祖讳:卓,为节度史。一祖讳:绳,为翰林学士。一祖讳:乾大辽时辅宗有功封大将军。一祖讳:武节任尚书。一祖讳:道真得神仙之术,封信州龙虎山。一祖讳:坟,在南剑州将乐县,社杜陵封坐向丙。一祖讳:在潮州凤凰山,坐丙向壬,張晁公生鸿公,鸿公生子兄弟五人:一公后转邓地住,(二公台州下里水口住,三公乐和渡住,)四公在宁化县清平乡长乐里住,五公讳資在南剑州石城高平乡移兰阁住,后移宁化县中琴堡石寮坑住,生二子: 長男墓在水南旗山下,坐乙向辛,戌水长流,子孙住在水南,二男張五郎,墓在黄竹洋,戍山辰向,生六子:一公在漳州住,二公在宁化石壁住,三公在龙岩永福里住,四公在漳州竹园头住,(五公在连城县南团水西住, )六公在连城县表席新泉景峰下住。
以远祖继世不知凡几世矣!故难考其世代,亦难别其支派。但究原谱, 張五郎乃本族一派之祖,其所生次子住宁化石壁者張仲二郎也,妣邱氏四娘,后徙居福建汀州武平县岩前盈塘里,生子大四郎,妣温氏四娘,生子才禄,字勉学,号静斋,大元时至奉训大夫,妣曾氏四娘,庶妣李氏五娘,生三子: 長曰洪善,次曰洪庆,三曰洪恩。洪恩公国朝洪武初年携侄移来長乐县大田洞容村住,即为長乐开基一世祖也。才禄公居址.坟茔悉在盈塘里之处,还有粮田石种在彼,后拨張通. 張继安父子看管祭扫。兹谨编录以志不朽,尚冀之贤子肖孙以世继世逐世编修毋坠,厥绪焉也。
五、《竹園头張氏历代直系先祖世系图(旧谱)——谱例》
按旧谱所纪谓本族清河郡張氏上自殷汤时发源之祖張罗公,原在冀洲务城县,明徳乡归仁里住,后其子孙众多,一祖高公,入北住为汝南太守,中间移衢州,衢州住者各成桑梓,中有一祖讳士和为徐州刺史。一祖讳:良轩,汉高祖封万户二侯。一祖讳:耳,汉高帝封大将军,有功封陈州节度史。一祖讳:霸,七岁通春秋,官至侍郎,其中  汉以来由唐至宋至元,由元至明绳蛰蛰中有一祖讳:强,为御史大夫。一祖讳:虎,为幕州刺史。一祖讳:卓,为节度史。一祖讳:绳,为翰林学士。一祖讳:乾大辽时辅宗有功封大将军。一祖讳:武节任尚书。一祖讳:道真得神仙之术,封信州龙虎山。一祖讳:坟,在南剑州将乐县,社杜陵封坐向丙。一祖讳:在潮州凤凰山,坐丙向壬,鼎公生鸣公生子兄弟五人,一祖公后转邓地住,四公在宁化县清平乡、長乐里住、五公在南剑州石城县高平乡猗兰阁住,后移宁化县中琴堡石辽坑住,生二子,墓在南旗山下,坐乙向辛戌长流,子孙住在水南,二男南張五郎墓在黄洋戍山辰向,生六子,一公在漳州住,張仲二郎在宁化石壁住,三公在龙岩水西永福里住,四公在漳州竹茵头住,五公在连城县下表席新泉璟峰下住,以远祖以继世不知凡几世矣,故难考其世代,亦难别其支派,但究原谱,一祖張五郎是本族一派之祖,其所生次子住宁化石壁者張仲二郎,妣邱氏四娘,徙居福建省汀州武平县岩前盈塘里,生子張大四郎妣温氏四娘生子才禄祖,字勉学,号静斋,大元时至奉训大夫,妣曾氏四娘,庶妣李氏五娘生三子长曰:洪善、次曰:洪庆、三曰:洪恩。恩公国朝洪武初年携侄移来長乐县住,即为長乐开居一世祖也,才禄公居址坟, 悉在盈塘里之处,还有粮田石种,在彼后拨張通、張继安父子看管,祭扫兹谨编录以志不朽,尚冀之贤子肖孙以世继世逐世编修母坠厥绪焉也。                                          
六、潮州府大埔縣清遠都白寨甲南山村(今梅州市大埔縣百侯鎮南山村)萬石堂張氏祖譜
潮州府大埔縣清遠都白寨甲南山村(今梅州市大埔縣百侯鎮南山村)萬石堂張氏祖譜我族張氏系出黃帝之孫揮公,歷傳至殷世羅公之後,再傳至晉世營公,營公之後又越二十餘世傳至宋世肱公,肱公居建州。肱公之後晁公,原住潮州鳳凰山下,後遷南劍州石城高平鄉移蘭閣,再徙汀州寧化縣攀龍里石壁堡居住,配邱氏,生一子鴻公。鴻公配田氏,生五子:一移台州下里水口,一在長樂里,一遷汀州牛眠鄧地,一仍居石壁,一為我祖資公,徙中琴堡石螺坑安居。資公配周氏,生二子:長承,次五郎。五郎公諱榮,配鄒氏,生八子:聖千.聖祥.聖雲.聖集.聖元.聖亨.聖利.聖珍。我祖聖千公居長,南宋孝宗淳熙年間自汀州寧化縣中琴堡遷居連城縣河源里張家營,配戴氏,生三子:一郎.二十郎.五郎。我祖二十郎公行二,配吳氏,生子三十郎。
理宗紹定年間三十郎公徙居南團水西,配郭氏.繆氏.羅氏,生九子:一郎仍住水西,二郎移居席湖營鯉江西山,三郎遷上杭縣古田里小吳地,四郎遷上杭縣白沙里磯頭鄉,五郎徙上杭縣古田里小吳地大邱背,大一郎移居上杭縣嵩田里,大二郎遷饒平縣三饒村蓮花石,大三郎即我祖,大四郎遷興寧縣。
南宋末年,元兵南擾,國勢怙危,大三郎公由閩入粵,遷居海陽縣神泉大埔村(今大埔縣茶陽鎮),配黃氏,生子念三郎。
元仁宗延佑元年十月初一日,念三郎公自神泉大埔村徙溪南埔開基,為溪南埔.黃堂.南山等地張氏之始遷祖,即我大始祖也,配鄭氏.曾氏.黃氏,生四子,分孝.悌.忠.信四房,孝房:長子三十三郎翰華公,悌房:次子三十四郎翰周公,忠房:三子三十五郎翰威公,信房:四子三十六郎翰清公即我祖。孝房傳至四世月興公,開基黃堂車輪坪,悌房.忠房仍在溪南埔,我信房傳至四世垂裕(又名侯山)公,明初至南山創拓基業,遂世居焉。垂裕公生二子,長曰雅善公,立祠[金石堂],為金石堂派之祖,次曰肇基(又名子預)公,創建[萬石堂],為我萬石堂派之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23: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ng_ch_z 于 2014-7-18 00:03 编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4 19: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石堂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6 20: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_ch_z 宗亲你好,就你所提供的资料,现在洪庆公、洪恩公比较公认的族谱是从化孙公下来的,具体的族谱排列需要进一步考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6 22: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ibill 的帖子

zibill:您好!
    很高興看到您的回應,但希望您提供較詳細的說明,最好能提出老族譜佐證,因為我也為此困惑了好幾年。謝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17: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ibill 的帖子

宗亲好!
    请参考《長乐清河郡张氏族谱序(明代) 》、《竹園头張氏历代直系先祖世系图(旧谱)——谱例》、《潮州府大埔縣清遠都白寨甲南山村萬石堂張氏祖譜》(明代)、《連城祖派遷居大埔孝房修譜序》(明代)、《連城祖派遷居程鄉修譜記》(明代)以上资料记载详尽,且全是文字资料(另有孝房的石碑拓印件资料)。
    我祖是从冀州到徐州入建州,而化孙公一族是从陕西到曲江,方向迥然不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21: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河黄堂溪南张氏,其始祖三十郎公是由宁化迁连城林坊乡张坊村, 生子太三郎。太三郎公于宋末由连城移居大埔之神泉,生子曰念三郎,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由神泉迁居西河之溪南埔,其族人考证不属化孙公后裔。
(发布者:大埔论坛 时间:2010年1月19日 23:09)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23: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zibill宗亲、永胜宗亲好!
我所依据的是长乐(五华)张氏族谱中的《長乐清河郡张氏族谱序(明代) 》、竹园头张氏族谱中的《竹園头張氏历代直系先祖世系图(旧谱)——谱例》、万石堂张氏族谱中的《潮州府大埔縣清遠都白寨甲南山村萬石堂張氏祖譜》(明代)、以及《連城祖派遷居大埔孝房修譜序》(明代)、《連城祖派遷居程鄉修譜記》(明代)、台湾《苗栗公館饒平上饒苦竹排張姓族譜》等资料,不知zibill宗亲所说“洪庆公、洪恩公比较公认的族谱是从化孙公下来的”的具体依据是什么?有没有明朝及以前的古谱资料佐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30 11: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揭西河婆张氏派系:一世祖乔公---二世祖善德公--三世祖乐业公--四世祖南江公--五世祖吉山公--六世祖居所公-----六世祖居所公生四子:长子:爵天,次子:九晋公,三子:伯禄公,四子:经纬公。
      其中,七世祖的经纬公妣江氏太生二子:兴泰、兴潮。于清雍正五年丁末岁二月全家迁往四川成都府金堂县双山下居住,生五子颇闻成家大富。      
       本人是七世祖九晋公的后裔,寻七世祖经纬公的后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0: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zibill 发表于 2011-5-26 20:48
zhang_ch_z 宗亲你好,就你所提供的资料,现在洪庆公、洪恩公比较公认的族谱是从化孙公下来的,具体的族谱 ...

我支与化孙公没有直接关系,请参考古谱资料照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4 21: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次回覆測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9 18:01: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_ch_z 发表于 2014-7-18 00:05
我支与化孙公没有直接关系,请参考古谱资料照片。

張洪恩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9 18:59: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schang 于 2017-12-25 22:46 编辑
zhang_ch_z發表於2014-7-18 00:05
我支與化孫公沒有直接關係,請參考古譜資料照片。

張洪恩生甲辰1364年,妣徐氏1370~1433,長子慎(宗榮)生於辛未1391年,(宗榮資料可找長樂縣誌),
張傳萬化孫派下,張君紹生於1374年,第四子張啓源生於14O5,四月廿三日辰時,
洪恩公當然不是,張傳萬化孫派下,
張洪恩乃與我派同屬張資公派下,
我派張資公,並非張長澤宗親所說的那麼老(11O3年生),(渠州禮義城破,知州張資自殺殉國)1274年,資公47歲,譚•蕭二祖妣共有八個兒子,
資公父親鳴公,母親陳氏,
資公祖父鼎公,祖母鄭氏,(鼎公12O3年時,尚任職隆慶府知府),與長澤宗親所云:晁公,鴻公系列不同人,不同祖妣,不同時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9 20:56: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schang 发表于 2017-12-9 18:59
張洪恩生甲辰1364年,妣徐氏137O~1433,長子慎(宗榮)生于辛未1391年,(宗榮資料可找長樂縣誌),
張傳萬化 ...

補充說明,石壁誌的故事,原文云及張亞玉,漢時年七歲入学堂,熟五经,入慕州為官,後為太子侍中,長男齊庚為太守,後為丞相,後移寧化縣石壁村?保安居(建築資地名寮坑),生下三男,長男中丞(御史中丞),墓在水南旗山下,坐乙向辛,面前戍水長流,長次子孫住水南,三男張五郎,墓在潮州黃竹洋.•••••此作者??,後人却移花接木,改成晁公,鴻公,資公名諱,殊不知,朝代就大錯特錯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8 17:30 , Processed in 0.020984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