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30|回复: 2

[讨论] 深圳盐田沙头角地区言语社区的现状考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1 15: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0-11-26 05:00 编辑

深圳盐田沙头角地区言语社区的现状考察
(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梁婷) (学号: 2001011001


: 本文是关于深圳盐田沙头角地区言语社区现状的一个抽样调查报告。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 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沙头角地区言语社区的变化过程为客语单语区广/客双语区 /广/客以及其他语言并存的多语区, 在此地生活的人大多为双语人或者多语人, 同一个人往往分属于不同言语社区。

2
三类家庭成员的语言使用情况及言态度有一个共同点: 随着辈分的降低,母语的使用情况逐渐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母语与省内共同语广州话和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并用,尤其是普通话已凌驾于广州话与客家话之上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交流语言。
3
作为本地土语的客家话的使用范围已慢慢缩小 社会交流语部分社区交流语家庭交流语代际交流语, 若不采取措施, 将会渐渐退出交际舞台。

: 深圳 盐田 沙头角 言语社区

教师点评:该文能运用言语社区理论对深圳市沙头角区的语言变迁情况作一个详尽的抽样调查和分析。 材料翔实, 分析科学, 结论可信, 是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点评教师: 汤志祥 老师)


一:前言

1.1
地区简介
沙头角地处深圳市东南部盐田区(如下图)。
001.jpg
001

西南面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为邻, 东北面与深圳龙岗区接壤。 东南面是为大鹏湾。 面积 12 平方公里, 拥有海岸线 3. 5 公里。

沙头角本是宝安县一个小镇, 日出沙头、 月悬海角的诗句而得名, 1840 年鸦片战争后香港被割让给英国, 沙头角镇西南被划入了英界 而镇东北仍为华界 闻名于世的中英街成为了两地的分界, 自此一地两制 令村民来往不便。


早在清代, 沙头角的东和墟就曾是一个兴盛的墟市。 及至 1951 年香港部分划为禁区, 沙头角开始衰落。
深圳特区建立以前, 沙头角镇人口仅为 1600 人, 全数为客家人。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深圳特区建立, 沙头角内的中英街因其地利 而商业发达, 一度被誉为购物天堂特区中的特区 80 年代沙头角北部发展神速, 创造过三个全国第一 被前国家主席杨尚昆誉为天下第一镇 而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不少外来企业和商店纷纷在此地建立, 大批的外地移民也随之涌入沙头角, 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地区的社会面貌和人口构成。 今日的沙头角镇分属沙头角街道办事处与海山办事处管辖, 总人口约 121, 400 人。 其中原籍人口 2430 人, 新入户人口为 19, 000 人; 暂住人口约 10 万, 其中省内人口约 3 万, 外省人口约 7 。社会的变动必然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尤其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 沙头角原来是纯客家话地区。 东北面和深圳龙岗客家话地区相连。 西面临近深圳粤语围头话区域。 西南面与主要讲广州话和英语的香港 接壤。 但是, 80 年代始大量移民涌入, 带来了普通话、 广州话以及各地方言土语, 使得今日沙头角已变为多种语言共处、 共融、 共变的言语社区。

1.2
言语社区理论
        
言语社区理论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理论, 这一术语被社会语言学家广泛用来指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某一社区。对于言语社区定义, 在上个世纪的社会语言学界曾有过百家争鸣, 布龙菲尔德、查理• 霍凯特、 甘姆勃兹、 莱昂斯、 拉波夫、 罗伯特• • 帕杰等语言学大家都提出过自己的观点 然而众说纷纭, 到目前为止, 学界还没有达成一个共识。
        
那么, 到底什么是言语社区

        
中国社会语言学家徐大明在《当代社会语言学》(1997 2 中提出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

        
语言社团是根据语言行为和语言态度的差别而区分的自然交际聚合体。

        
及后, 他在《言语社区理论》(2004 一文中对言语社区的意义、 要素等进行了阐释, 指出:
  
        
一个言语社区是一个有确定人口和确定活动地点、 进行频繁言语互动的社会群体。 社区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这些社会关系在语言上的体现就是语言变异的社会化及其社会评价。

        
这一阐述指出了言语社区的要素: 人口、 范围、 言语交流的行为以及语言价值观。 同时, 他指出了言语社区重合存在的可能性: 一个人若用语言与不同的人交流, 那么他可能同时属于若干个言语社区。 比如一个沙头角地区土生土长的高中生, 在家与祖辈、 父辈用客家话交流, 家庭内部存在一个语言价值观, 这个家庭便形成一个言语社区, 他属于此言语社区的成员; 跟年龄相仿的伙伴用广州话交流, 生成较一致的语言价值观, 那么伙伴们之间也成为一个言语社区, 他是该言语社区的组成部分; 同理, 在学校与同学、 老师用双语或三语交流, 那么学校便也成为一个言语社区, 他又成为其中的社区成员......任何规模的人口(一个城市、 一个乡村、 一个国家等) 也许都有可能包括极大数量的言语社区, 与此并行的, 是重合着的成员资格和重合着的语言系统。沙头角作为一个移民地区, 正是具有以上特性。

        
本文旨在通过运用徐大明的言语社区理论来对沙头角言语社区进行分析, 是运用该理论的一次实地操练。


二、调查情况

2.1
调查目的
        
社会和语言是两个不密不可分的变量。社会的变动必然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作为人类交际的必要工具——语言, 也必然会在历史的变迁中发生变化。 沙头角因其社区的地理位置, 不可避免地在社会变动的大潮中担当先驱的角色。 长期以来与香港的密切关系使当地的单语 社区结构受到冲击, 近二十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移民的迁入, 使单语社区彻底瓦解。
        
在社会语言生活迅速变化着的背景中,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 广东省通用语广州话、 香港的官方语言英语以及沙头角本土的客家方言在沙头角地区形成了怎样的一种互动关系? 作为语言互动的最小单位——家庭内部的语言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本地家庭与移民家庭的语言使用情况与语言价值观有什么不同? 这些都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2.2
调查点与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集中在沙头角居委会及田心居委会辖区内进行。 原居民家庭主要在恩上村、 茎口村、元墩头村、 三家店等本地村落抽样选取。 外地家庭则主要在 25 小区华升楼、 24 小区城富楼、 园林路等当地的公司宿舍、 近年新建的住宅区选取。
为了方便对比分析, 本次考察挑选了 30 户人家进行实地抽样调查。 这些调查的对象分别是:

1
十户原居民家庭 每户选取祖、 父、 三代进行调查; 2 十户广东省内移民家庭 每户家庭选取父、 子二代进行调查, 均须在此地生活 2 年以上; 3 十户广东省外移民家庭 11 每户家庭选取父、 子二代进行调查, 均须在此地生活2 年以上。 共三十户家庭, 七十人参与了本次调查。

本调查以 1530 岁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作为第三代的调查对象, 主要是由于他们与深圳特区一同长大, 他们的语言使用映射了社会的变迁, 其使用频率代表着各种语言在社会上的地位。 第二代的年龄区间为 40 55 岁, 在他们身上既保留着特区建立前的语言情况, 又添加了时代赋予的新因素。 第一代为 60 岁到 80 岁的老人,禁区时期的语言面貌在他们的身上得到较好的保留。
2.3调查步骤
本次调查分为四个步骤:
1 前往当地了解情况, 根据当地情况结合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拟定问卷, 以获取有代表性的数据;
2 在当地居委会人员的协助下抽取 30 个符合要求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
3 对所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
4 以数据为依据, 进行从定量到定性的分析。
2.4调查观察点
为了能得到上述三十个家庭内部的语言情况, 我们选择了三代同堂的原居民家庭和两代人居住的外来家庭, 并以青少年一代(1530 岁) 为重点调查对象。 目的是通过三类家庭之间的语言使用情况对比以及两三代家庭成员之间的语言生活比较, 去考察言语社区的现状以及家庭内部的语言变迁。
本调查的第一个观察点是: 家庭言语社区——即一个家庭内部三代人或者两代人之间的语言使用情况变化。 调查重心是最年轻的一代人的语言情况, 而以其父辈、 祖父辈的语言数据作为参考。
本调查的第二个观察点是: 同辈言语社区——原居民家庭和外来家庭(包括省内家庭与省外家庭) 同辈人的语言情况对比, 试图了解两类不同背景的家庭之间的差异以及差异度。
2.5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的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
1 被调查家庭的背景资料: 包括家庭成员的年龄、 性别、 出生地、 亲属关系等基本情况,着重被调查家庭的语言背景;
2 被调查人的语言使用情况: 主要是客家话、 普通话、 粤语、 英语(对于外来家庭还包括其母语) 的使用情况, 包括使用频率、 场合和熟练程度等等。
3 被调查人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价值观: 包括对客家话、 普通话、 粤语、 英语(对于外来家庭还包括其母语) 的语言心理和语言取向等等。
本次问卷根据被调查人的不同背景分为七类: A1 为本地家庭第三代; A2 为本地家庭第二代; A3 为本地家庭第一代; B1 为省内家庭第三代; B2 为省内家庭第二代; C1 为省外家庭第三代; C2 为省外家庭第二代。 同辈调查者的问卷内容一样, 不同辈的问卷略有不同, 如第二代与第一代添加了您与配偶交谈用什么话您是否会鼓励儿子/女儿(孙子/孙女) 讲客家话等内容。
三、被调查者的语言能力
被调查者的语言能力包括被调查者的掌握语言的种类及其使用习惯。 现对 70 名被调查者的语言能力进行比较。 比较分两个层面: 1 纵向比较, 即比较家庭内部两代人或三代人之间的语言能力变化; 2 横向比较, 即比较不同家庭背景的同辈之间的语言能力的差别, 这类比较主要针对第三代。
3.1掌握语言的能力
3.1.1纵向比较
3.1.1.1本地家庭掌握语言的能力(表002 003
统计数据:表002:本地家庭三代人会说的语言(方言)

002


003

分析
1 100%本地第一代被调查者具备说客家话的能力;(2 90%第一代被调查者具备说粤语的能力。 由此可见本地区的客家话单语结构从第一代开始便受到冲击, 因此当地的老年人大部分为广/ 12 兼用的双语人, 少部分为多语人。 因此, 在原居民第一代的言语社区中, 客家话为主要的交际语言, 比例为 100%; 广州话次之, 90%。
2 原居民第二代 100%为广/客双语人, 90%为普/广/客多语人。 另因工作需要, 个别人会讲英语。 第二代人的语言面貌比他们的父辈要复杂, 他们 100%掌握广州话, 掌握普通话能力的比例比父辈提高了 70%, 交际语言也比父辈要多样。
3 从上表可以看出, 100%的本地第三代居民具备普/广/客语言能力, 是多语人。 同时因为学校的教育, 约七成人已经具备说英语的能力。 这一代人的语言能力明显高于他们的父辈与祖辈。

3.1.1.2省内家庭两代人掌握语言的种类(表004,图005
统计数据:表004:省内家庭两代人会说的语言(方言)

004

005 省内家庭两代人会说的语言(方言)

005

分析:
1 据调查显示, 省内家庭第二代 100%掌握广州话, 掌握客家话与普通话的人均为 90%,其中广/客、 /广双语人各占 10%, /广/客多语人为 70%, /广//潮多语人为 10%。
2 在省内第三代移民中, 100%被调查者掌握普通话与客家话, 90%人掌握广州话。 其中普/客双语人、 /广///英多语人各为 1 人, /广/客多语人为 2 人, /广//英多语人为 6 人。 这批人的语言能力比他们的父辈要强, 甚至跟同辈的沙头角本地居民相比也复杂得多。
3.1.1.3外省家庭两代人掌握语言的种类(表006,图007

006

007

分析:
1 调查结果显示, 第二代的被调查者当中, 100%掌握普通话, 其他话的掌握者占 60%,懂广州话的占 50%, 别的语言的掌握均未过半。 其中客语单语人、 /英、 /客双语人、 / /其、 /广//潮多语人各为 1 人, /其双语人为 2 人, /广/其多语人为三人, 可见语言面貌相当复杂。
2 从第三代人的数据种可以看出, 客家话、 其他话这一类母语级的方言开始在家庭内部消失, 而广州话这种省内强势方言却有明显的上升。 在这十人当中, /广/双语人、 //英、普/广//其多语人各 1 个, /客单语人、 /广//英多语人各 2 个, /广/英多语人 3 人。此类居民的语言面貌比另外两类同辈居民更为复杂。
3.1.2横向比较(第三代)
第三代掌握语言的种类(表008,图009
统计数据: 008 本地、 省内、 外省第三代会说的语言

008

009 本地、 省内、 外省第三代被调查者会说的语言

009

分析:
1 由于这一代人都经过高中或以上的教育, 100%的被调查者具备使用普通话的能力, 同时英语也是逾半数人掌握的语言之一。
2 这一批被调查者普遍处于青少年时期, 因此语言习得能力较 强。 对于外省第三代来说,为了融入周边的生活圈子, 他们会学习当地的主要交流语言——广州话。 因此, 在第三代的言语社团中, 普通话是最有可能成为共同的交流语言, 广州话次之, 而客家话尚未上升到这种地位。
3.2语言习惯的调查
3.2.1纵向比较
3.2.1.1本地家庭第三代人第一语言使用习惯(表010,图011
统计数据: 010 本地家庭三代人之间习惯使用的第一语言情况

010

011 本地家庭三代人之间习惯使用的第一语言情况

011
分析:数据显示, 第一代人习惯使用的语言 100%为客家话, 而第二代、 第三代逐辈下降20 %。 客家话的使用在本地家庭三代内部呈阶梯式下降, 而广州话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可见本地家庭内部的言语社区的语言种类已经打破客家话一统天下的局面。 青少年一代的交际语言已不再局限于自己的母语。
3.2.1.2省内家庭两代人第一语言使用习惯
统计数据: 012 省内家庭两代人之间习惯使用的第一语言情况

012

013 省内家庭两代人之间习惯使用的第一语言情况

013

分析:
本类家庭两代居民的语言使用情况大致相当, 其中客家话是 60%第二代人的第一语言, 70%第三代人的第一语言; 而广州话在两代人的第一语言之中都占有两成比例。 因为客家话、 广州话作为大部分这类家庭的母语, 同时也是沙头角地区的通用语言, 自然可以越出家庭的范围实现其交际功能, 因此依旧可以作为第一语言沿用下来。
3.2.1.3外省家庭两代人之间第一语言使用习惯
014 外省家庭两代人之间习惯使用的第一语言情况

014

015 外省家庭两代人之间习惯使用的第一语言情况

015

分析:
数据表明, 普通话与其他话两类呈此消彼长的态势: 第二代有 50%以普通话作为第一语言, 而将其他话作为第一语言的有 20%; 与此相对的, 在第三代人身上体现为 60%与 10%。此类家庭的第三代有些从小跟随父母迁徙, 他们的第一语言和父母的语言或者籍贯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因此当外部环境失去了滋养自己母语的土壤时, 他们会选择使用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作为交际工具。
3.2.2横向比较(第三代)
第三代第一语言使用习惯
统计数据: 016 第三代被调查者习惯使用的第一语言情况

016

017 第三代被调查者习惯使用的第一语言情况

017

分析:
1 对于本地与省内第三代来说, 母语客家话仍是大多数人的第一语言, 分别占 60%与 70 %。
2 同是作为广东省的一员, 对于省内共同语的使用习惯却有所不同, 本地第三代以广州话作为第一语言比其他两类多, 30%, 其原因也许是因为这一类人家庭内部的长辈都是双语人, 而且从小对来自香港的媒体耳濡目染, 因此讲广州话作为第一语言的人比另外两类多。
3 对于外省第三代来说, 不少人已将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作为自己的第一语言(60%), 而将自己的母语作为次要语言。
四、被调查者的语言使用情况
被调查者的语言使用情况包括家庭内部、 工作单位语言使用情况, 以及被调查者对所掌握语言的使用频率等。 以下从纵向、 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横向比较主要针对第三代人。
问题:
A1 B1 C1/A2 B2 C2 您和父母之间通常讲什么话?
A1 B1 C1 您祖父母与您之间通常讲什么话?
(所有问卷) 您和兄弟姐妹(包括堂、 表兄弟姐妹) 之间通常讲什么话?
4.1.1 与长辈对话的语言使用习惯
4.1.1.1 纵向比较
4.1.1.1.1 本地家庭与长辈对话的语言使用情况

统计数据: 018 本地家庭第二代、 第三代与家庭内长辈对话的语言使用情况

018

019 本地家庭第二代、 第三代与家庭内长辈对话的语言使用情况

019
分析:
1 数据表示, 第一代已有不少人选择双语并用来跟长辈交流。 第二代与第一代交流有 30 %选择广/客并用; 第三代对第二代广/客并用的占 60%; 第三代对第一代广/客并用的达40%。这与深圳其他的老城区形成强烈对比。 2004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 在南岭村(本地方言为客家话) 与南头(本地方言为南头话) 第一代与第二代、 第三代之间的交流 100%为本地方言; 而第二代与第三代交流的双语并用的比例也比沙头角地区要小得多。 13
2 作为一个语言交流相对固定的言语社区, 家庭内部的交流语言是最容易沿用下来的。然而数据表明此类家庭的单语结构已被破坏, 而且双语程度比同类旧城区高得多, 究其原因, 不可排除其受邻近城市香港的影响所致。
4.1.1.1.2省内家庭与长辈对话的语言使用习惯
统计数据: 020 省内家庭第二代、 第三代与家庭内长辈对话的语言使用情况

020

021 省内家庭第二代、 第三代与家庭内长辈对话的语言使用情况

021
分析:
1 此类家庭第一代大多留在广东省内的老家, 因此语言较单一, 与后辈交谈的语言也较单一, 利用家乡话与后辈进行交流的逾八成。
2 跟与第一代交流的语言相比, 第二第三代之间的语言兼用的情况有所增加, 除了兼用两种方言外, 还开始兼用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4.1.1.1.3外省家庭与长辈对话的语言使用情况
统计数据: 022 外省家庭第二代、 第三代与家庭内长辈对话的语言使用情况

022

023外省家庭第二代、 第三代与家庭内长辈对话的语言使用情况

023

分析:
此类家庭第一代大多数留在老家, 因此与后辈的交流语言不受本调查地区的影响。 但数据表示第二、 第三代与第一代的交流语言是普通话与双语并用的为数不少。 而第二代与第三代的交流已不使用单一的家乡话, 第二、 第三代之间的交流选择普通话与选择双语并用的各占 40 %。 可见其他话在外省家庭内部言语社区中使用范围逐渐下降, 几十年来普通话推广对方言的冲击可见一斑。
4.1.1.2横向比较(第三代)
统计数据: 024 本地、 省内、 外省第三代与家庭内长辈对话的语言使用情况

024

025
本地、 省内、 外省第三代与第一代长辈对话的语言使用情况


025

026 本地、 省内、 外省第三代与第二代长辈对话的语言使用情况

026

分析:
1 从数据可得, 本地与省内两类家庭第三代与长辈的家流语言情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跟祖辈交流, 主要沿用自己的家乡话, 其中本地使用客家话的为 60%, 省内的占 90%。
2 跟与第一代交流相比, 第三代跟第二代之间的交流语言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双语并用比例的提高。 在本地家庭, 六成的人选择双语并用, 省内家庭为三成, 外省家庭也达四成。 双语的构成, 一方为民族通用语普通话、 广东省通用语广州话, 另一方则是客家话、 其他话等方言土语。
3 人们在社会中工作、 生活所接触到的语言影响着他们的语言使用习惯, 若他们将这些语言带入家庭内部交流圈, 就会改变家庭内部原有的语言结构。 第三代人对前两辈的语言使用情况, 反映了每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社会通用语言; 而有明显地区特征的方言土语使用率的降低和双语并用, 是社会发展所引起的互动圈子扩大的必然性。


4.1.2
与同辈亲戚之间对话的语言使用情况

4.1.2.1纵向比较
4.1.2.1.1本地家庭与同辈亲戚之间的语言使用情况
统计数据: 027 本地家庭三代人与同辈亲戚之间的语言使用情况

027

028 本地家庭三代人与同辈亲戚之间的语言使用情况

028
分析:
1 同辈亲戚因年龄相仿、 家庭背景及成长环境相似, 因此较容易形成相同的语言使用习惯。
2 数据显示, 第三代使用单一本土方言客家话的数量比上两代锐减, 第一代占 80%、 第二代占 50% 第三代仅为 20%。 而使用广州话及双语并用的数量激增——第一代使用单一广州话的数比例为 0 而第二代与第三代以逐代 10%上升; 广/客兼用的人在第一代仅占 20%, 而第二 12 代与第三代则以 20%逐代上升。 这透露出一个信息——客家话在本地家庭内部的言语社区中已开始沦为弱势语言, 并渐渐退出家庭内部的交际舞台。
4.1.2.1.2省内家庭与同辈亲戚之间对话的语言使用情况
统计数据: 029 省内家庭第二、 第三代与同辈亲戚之间的语言使用情况

029

030 省内家庭第二、 第三代与同辈亲戚之间的语言使用情况

030
分析:
1 这类家庭两代人的语言使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客家话与普通话的单语使用上: 客家话使用开始下降—— 70%到 50%, 而普通话、 广州话的使用却有所抬头——各增加了 10%。
2 但相对而言, 此类家庭使用母语的情况较其他两类家庭稳定, 这大概是由于客居他乡,其母语符合本地的语言大气候, 家庭内部的凝聚力变得更强烈, 因此受外部影响相对小些。

4.1.2.1.3外省家庭与同辈亲戚之间对话的语言使用情况
统计数据: 031 外省家庭第二、 第三代与同辈亲戚之间的语言使用情况

031
032 外省家庭第二、 第三代与同辈亲戚之间的语言使用情况

032
分析:
第三代与第二代相比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普通话的使用明显上升, 第二代仅占 20%, 13 而到了第三代已高达 50%。 而单一的其他话(家乡话) 因为不符合周边的语言气候, 在第三代已退出了交际圈。
4.1.2.2横向比较(第三代)
统计数据: 033 本地、 省内、 外省第三代人与同辈亲戚之间的语言使用情况

034 本地、 省内、 外省第三代人与同辈亲戚之间的语言使用情况


034

分析:
1 小范围的方言土语的使用率降低、 共同语和双语的使用率增加, 在第三代人之间的交流情况中有明显的体现。 在本地第三代中, 选择使用广州话作为交流工具的人有 20%, 使用双语的人高达六成; 在外省家庭第三代中, 半数人选择普通话作为交流语, 双语并用的也有 30%,但是其他话的支持率为 0
2 但相对来说, 省内家庭第三代对于方言土语的沿用比其他两类要稳定, 原因如 4.1.2.1.2 16
4.2工作单位语言使用情况
问题: 您在学校与同学之间(或: 在工作单位与同事之间) 讲什么话?
4.2.1纵向比较
4.2.1.1本地家庭第二代、 第三代工作单位语言使用情况比较
统计数据: 035 本地家庭第二代、 第三代工作单位语言使用情况

035

036 本地家庭第二代、 第三代工作单位语言使用情况

036
分析:
1 由数据可知, 普通话与广州话是本地第三代言语社团的主要交际语言, 都占 100%。
2 由于第三代人多接受过较系统的学校教育, 因此 100%掌握普通话; 同时, 因深圳是个移民城市, 同一工作单位员工往往由来自全国各地, 普通话是不同籍贯的人之间交流的首选语言, 因此普通话不可避免地成为第三代工作单位中最普遍的交际语言之一。

4.2.1.2省内家庭第二代、 第三代工作单位语言使用情况比较
统计数据: 037 省内家庭第二代、 第三代工作单位语言使用情况

037


038 省内家庭第二代、 第三代工作单位语言使用情况

038
分析:
普通话 广州话 客家话 潮州话第二代第三代 第三代与第二代相比, 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使用率大幅度上升—— 60%上升至 90 %, 而广州话的使用却下降了 10%。
4.2.1.3外省家庭第二代、 第三代工作单位语言使用情况比较
统计数据: 039 外省家庭第二代、 第三代工作单位语言使用情况

039

040 外省家庭第二代、 第三代工作单位语言使用情况

040
分析:
1 普通话是不同母语人们之间沟通的桥梁, 因此外省家庭第二、 第三代人都用它来与人交流是毫无疑问的。
2 此两代人在工作单位的语言使用变化集中在广州话和客家话中, 其中广州话明显上升,客家话显出下降趋势。 因为广州话是本地使用得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使用同种语言有利于获得别人的认同感, 所以越来越多人使用该语言; 同时因为第三代人多处于青少年时期, 语言习得能力比他们的父辈要强, 使用起来更驾轻就熟, 因此使用广州话的人数增多。
4.2.2横向比较(第三代)
本地、 省内、 外省第三代人工作单位语言使用情况
统计数据: 041 本地、 省内、 外省第三代人工作单位语言使用情况

041

042 本地、 省内、 外省第三代人工作单位语言使用情况

042
分析:
本地区普通话与广州话是第三代言语社区成员所具备的两种最主要的交际用语, 而两者之中说普通话是全体成员都具备的语言能力, 因此使用普通话交际就成为他们之间最有可能的语言行为。 普通话是此社团中最基本的交际用语, 比例为 96. 7%, 广州话是次要的交际用语,占 83. 3%。 除此以外, 其他方言尚未具备同等的功能和地位。
五、 语言态度
语言态度是人们对某种语言持有的心理价值观, 包括对那种语言的地位、 功能及用途等的价值判断和心理取向。 语言态度和语言心理价值观直接影响人们对语言的使用, 也影响着整个语言环境。 导致不同的语言态度和心理价值观是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例如: 国家的政策、历史的传统、 文化的强势、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现实需求和社会的认同感等等。 16
此项调查主要针对不同的被调查者进行关于普通话、 广州话、 客家话、 英语的调查, 从而考察其对于不同的语言在社会需求方面的认知程度。 以下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横向比较主要针对第三代人。
5.1对普通话、广州话、客家话、英语的语言态度比较
5.1.1纵向比较
问题: 您认为在深圳有必要讲普通话/广州话/客家话/英语吗? 注明原因。
5.1.1.1本地家庭三代人对不同语言的语言态度比较
统计数据: 043-046 本地家庭三代人对不同语言的语言态度
043 本地家庭三代人对于普通话的语言态度

043

044 本地家庭三代人对于广州话的语言态度

044

045 本地家庭三代人对于客家话的语言态度

045

046本地家庭三代人对于英语的语言态度

046

047 本地家庭三代人认为在深圳有必要说的语言的情况

047
http://www.docin.com/p-13521884.html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006.jpg
007.jpg
008.jpg
009.jpg
010.jpg
011.jpg
012.jpg
013.jpg
014.jpg
015.jpg
016.jpg
017.jpg
018.jpg
019.jpg
020.jpg
021.jpg
022.jpg
023.jpg
024.jpg
025.jpg
026.jpg
027.jpg
028.jpg
029.jpg
030.jpg
031.jpg
032.jpg
033.jpg
034.jpg
035.jpg
036.jpg
037.jpg
038.jpg
039.jpg
040.jpg
041.jpg
042.jpg
043.jpg
044.jpg
045.jpg
046.jpg
04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22: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排一下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6 05: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0-11-26 05:12 编辑

文字重新编辑过,表格和图片附加在帖子后面,把图片插入文本中的功能新版远不如旧版好用。

想看排版好的,请移步到该网站:http://www.docin.com/p-13521884.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2 23: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