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13|回复: 12

客家生活雕塑解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8 09: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shangyou.cn/bbs/thread-60962-1-1.html

详细在如上

谁有空转过里啊?

家风情------人物组合(图文)
客家, 风情, 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8 11: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赶墟
客家人善经营,这恐怕要追溯到他们的祖先与生俱来的经营意识和生意天份.在客家人不断向南、向西、向海外迁徙的过程中,凭着诚信、重缘、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赢得了居住地居民的信任,对居住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2 收起 理由
yanxiuhong + 12 谢谢level 抽出时间,耐烦地转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8 11: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春耕
由于肥沃良田大都被当地土著居民所占,客家人迁入南方后只能依山而居,开山造田,同时在南方多雨的气候条件下,耕牛、斗笠、蓑衣成为客家人从事农业生产的“三件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8 11: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脚班
三脚班是客家歌舞采茶戏的前身。它产生于宋,兴于明,至清初形成“三脚班”的职业班社。由于它具有贴近客家人生活,短小精悍,内容生动,曲调委婉,表演幽默的特点,在粤东、赣南、闽西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有着广泛的基础,深受客家人喜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8 11: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擂茶     
客家人素以热情好客而闻名于世.每当贵客临门,客家人都要用自制的擂茶招待客人,这种擂茶是将南方特产花生、芝麻、生姜、茶叶、黄豆炒熟置于钵中捣成细末,开水冲泡而成,喝起来清香爽口并极具营养价值。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8 11: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米筛  
过米筛是客家婚俗的一种,它的本质是对客家妇女的一种精神束缚。米筛上的洞眼比喻上天有千只眼睛在盯着新娘,告戒新娘到婆家后要守妇德,与人相处不要心眼太多,同时,过米筛也有辟邪的含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8 11: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母亲   

客家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由于不断南迁,客家妇女从小就承受了别的民系妇女所没有承受过的苦难。一千多年来,她们不仅要承担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重任,还要与男子一样下田劳动,到了老年仍不知疲倦地操持家务,她们勤劳、善良、吃苦、隐忍负重的精神品德为世界民族民系之罕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8 11: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戽水  

客家人居住在山区,在农业生产中经常要使用梯田取水方式,戽水是较为典型的小农生产方式之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8 11: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车

将经过谷砻研磨而分离的谷米倒风车中,用风力使谷壳与米粒彻底分离,是客家人为适应南方自然条件而改进生产方式的具体体现,也反映出客家人的聪明才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8 11: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 (37.25 KB)
2008-7-1 18:52



  
砻谷

将碾过的稻谷放入砻中研磨,使谷壳与米粒分离,这是客家人南迁后向南方土著居民学到并加以改进而世代沿袭的一种生活工具,反映出客家文化的包容性特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8 11: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火龙  

 龙是汉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客家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把龙带到哪里,成为客家庆俗的主要形式之一。香火龙即用南方稻草捆扎作龙身,龙的背部插上香火,夜间舞动,流星似火,非常好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8 11: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刮痧

刮痧是客家人发明的一种治疗南方常见病的方法,不用打针,不用吃药,只需一碗清水,一只刮勺,即可治愈十几种南方常见病,是中华中医理论--全息穴位疗法在南方的继承与创新,在世界医药理论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8 11: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车

水车是汉民族自汉时就发明创造出的一种取水农器。客家人南迁后,把中原文明带入南方荒蛮之地,经过不断改进,成为客家人世代沿袭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产工具之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2 17: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