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53|回复: 10

有鍾家宗親能告訴我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8 23: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姓鍾名新堅 現家住台灣台北
家中族譜記載是由嘉應州鎮平縣興福鄉杞林埧來台
這地方現在是在那裏,住有鍾家宗親嗎?
但願有人能告訴我
最近準備專程到梅州,希望能到這地方看看
謝謝 幫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00: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鍾新堅 的帖子

应该在蕉岭县,鎮平,因为蕉岭是马氏祖婆纪念碑所在地,蕉岭也有许多钟姓人居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21: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蕉岭县还有兴福镇,杞林坝?我得问问蕉岭的宗亲。

[ 本帖最后由 zzjjhh2000 于 2009-6-11 21:50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3 11: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了蕉岭的宗亲,兴福镇现并入蕉城镇了。他们建议你找当地的侨联部门。你也可以加我们钟姓的qq群58997573,有很多蕉岭的宗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16: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楼主去看了吗?我也打算去看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9 00: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5-15 23:25 编辑

回覆 1# 新堅 的帖子
嘉應州現稱梅州,鎮平縣即現在蕉嶺縣,舊時鎮平縣設十二鄉,鄉下設社,杞林壩在長潭,徐溪,你祖先是從福建武平遷徐溪龜形開基

宗兄:你我是友武公同宗兄弟,我是友武理公房提齡系(長樂興寧),你是友武齊公房(梅縣大瀝)勝公裔孫,你世系應是:
友武___齊公___明遠公___響公___慶公___鎮公___勝公(生七子)___義明-----若冰諱雪岩,字道泰生六子,從福建武平遷徐溪龜形開基--------鍾若冰生子六,文遠、文明、文達、文振(不是興寧提齡系的文振,同名)、文興、文富。。。。。十五世以後遷台者甚多
但仍請你自行子細考證是否有誤
總譜五十二世友武公三子鐘齊的裔孫主要分佈在廣東梅州地區的饒平、揭陽、興寧、龍川、河源、雁洋,人口約數萬。
我先祖母是梅縣黃遵憲公的長孫女,黃遵憲與蕉嶺丘逢甲是世交摯友。我祖籍紫金縣東門儒林街,
http://www.xuschina.com/bencandy.php?fid=96&id=4833
蕉嶺縣徐溪鎮⊙該文章轉自[徐氏網|xuschina.com] 原文鏈接:http://www.xuschina.com/bencandy.php?fid=96&id=4833

徐溪鍾氏,據《台灣鍾氏族譜》記載,若冰,諱雪岩,字道泰,從福建武平遷徐溪龜形開基。據該族裔孫克清(離休幹部,70歲)說,他本人21世,在杞林壩已繁衍至23世,這樣算,氏傳了23代,在徐溪也有500多年,比曾氏少4代,或遲了100年。鍾若冰生子6,文遠、文明、文達、文振、文興、文富。他們裔孫先後遷居在本縣的徐溪、招福、長潭等地。

據《鍾家祠興建始末》[ 《家祠興建始末》是木興根據修建鍾家祠原始資料整理,載高雄市蕉嶺同鄉會會刊第三期。該原始資料由蕉嶺長潭鎮林泉壩文興恩榮戶裔孫保管。]記載:“清同治八年(1869)十二月,公推族中長老庭楫、仲鵬、宴林三人為總經理負責籌建……鍾家十三大戶按丁口多寡、嘗會情況分攤,歷時兩年始完成。”統計所列十三大戶共3,500多戶,1萬多丁口,連婦女算入近3萬人分佈在縣境內。 那時太平軍曾進駐鎮平(今蕉嶺),清兵來剿,縣人不少死去或逃難,全縣才餘下7萬餘人,而鍾姓有近3萬人,所以有“半縣、徐半城”之說[鍾半縣、徐半城:指姓人口占鎮平縣總人口的一半。蕉城人口徐姓人口占一半,均言其人多。]。清同治三年(1864),徐溪龜形鍾宴林為甲子科欽授翰林院侍讀,大振族威。宴林的兒子次修,鐵西村墩下的鍾耀東,是當時徐溪鍾氏的“大父兄”(對有勢的族長的稱呼),兩人都喜歡出面“打官司”,串連了溪口(今龜形一帶)、高乾、黃沙、東陂、台塘、黃坑、東嶺、鐵西等“八社”的姓人,商量對付曾姓人在徐溪的蛇形祖墓,後來鍾姓人便在蛇形對岸筑一座“文祠”,還在文祠門口掛了“飛鷹吊蛇”的匾額。曾姓人得知,群情憤激,認為這是污辱祖宗,毀我風水寶地。族中組織青壯年到徐溪強拆“文祠”。姓人早有準備,不肯示弱,力保文祠,於是曾兩姓的宗族械鬥揭開序幕。

你有族譜回鄉定能找到宗親,祝願你順利認祖歸
宗。你的族譜有記載遷台時間嗎?回鄉對譜定能找到宗親。
新鋪鎮在蕉嶺縣南端,東、南與梅縣相連,三面環山,河流縱橫,石窟河自北而南流經全境,自西而東的柚樹河、石扇河匯入石窟河,形成尖長、同福、象嶺、南山等三角地帶,良田成片,素有“糧倉”美譽。石窟河下通梅江,可達潮汕,上至武平。陸路北通江西,新鋪圩是“粵鹽贛米”的中轉站,商貿活躍。據各姓族譜記載,元末明初(1400年前後)曾、鄧、林、陳、等姓陸續從外地遷來居住開發。新鋪的石窟河、柚樹河、石扇河沿岸開發較早,徐溪南部次之,徐溪北部的東嶺、台塘、鐵西開發較晚,或遲150之久。孟鴻,家名博貴,清咸豐六年(1856)丙辰科進士,官至刑部福建司主事、監察御史,直言敢諫,有“鐵筆御史”之譽,其書法亦與大書法家何紹基子貞齊名。其祖父琅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科舉人,父親鍾李期為嘉慶十五年(1810)庚午科舉人。兒子應泰、應同是光緒年間舉人。其孫殿成是光緒十五年(1889)己丑科武進士,次子文南曾任清政府駐南美洲領事等,所以稱“五代文武科甲”、“祖孫兩進士”。還有福嶺村陳展雲、展騏兄弟舉人,陳鶴雲、陳展騏兩人同是光緒十五年(1889)乙丑科舉人,傳為佳話。就在這蛇形山後,居住著徐溪鍾氏,據《台灣鍾氏族譜》記載,鍾若冰,諱雪岩,字道泰,從福建武平遷徐溪龜形開基。據該族裔孫鍾克清(離休幹部,70歲)說,他本人21世,在杞林壩已繁衍至23世,這樣算,鍾氏傳了23代,在徐溪也有500多年,比曾氏少4代,或遲了100年。鍾若冰生子6,文遠、文明、文達、文振、文興、文富。他們裔孫先後遷居在本縣的徐溪、招福、長潭等地。據《鍾家祠興建始末》記載:“清同治八年(1869)十二月,公推族中長老庭楫、仲鵬、宴林三人為總經理負責籌建……家十三大戶按丁口多寡、嘗會情況分攤,歷時兩年始完成。”統計所列十三大戶共3,500多戶,1萬多丁口,連婦女算入近3萬人分佈在縣境內。

那時太平軍曾進駐鎮平(今蕉嶺),清兵來剿,縣人不少死去或逃難,全縣才餘下7萬餘人,而姓有近3萬人,所以有“半縣、徐半城”之說清同治三年(1864),徐溪龜形宴林為甲子科欽授翰林院侍讀,大振族威。鍾宴林的兒子鐘次修,鐵西村墩下的鍾耀東,是當時徐溪氏的“大父兄”(對有勢的族長的稱呼),兩人都喜歡出面“打官司”,串連了溪口(今龜形一帶)、高乾、黃沙、東陂、台塘、黃坑、東嶺、鐵西等“八社”的鍾姓人,商量對付曾姓人在徐溪的蛇形祖墓,後來鍾姓人便在蛇形對岸筑一座“文祠”,還在文祠門口掛了“飛鷹吊蛇”的匾額。曾姓人得知,群情憤激,認為這是污辱祖宗,毀我風水寶地。族中組織青壯年到徐溪強拆“文祠”。鍾姓人早有準備,不肯示弱,力保文祠,於是鍾曾兩姓的宗族械鬥揭開序幕。
當初只是本地的曾兩姓人斗,姓聯合何姓,徐溪八社的宗族壯大隊伍,鍾姓雇用興寧江背鍾姓打手出陣,曾姓也聯合其他宗親,甚至請了福建武平的曾姓拳師助威,
事件逐步擴大。據張昌鬆老人(80歲)講,那時雙方使用的武器,除了大刀長矛之外,還用了土炮,20公分粗大的炮筒,內裝火藥鐵練。鍾姓人在五里徑伏擊前來的曾姓打手,眼見來者走近,便點燃引線,轟隆一聲,火藥爆炸、鐵練飛出,對方躲避不及,中練倒地,頭破血流,械鬥日漸升級。雙方一邊武鬥,一邊涉訟官府,雙方糾纏不已,人丁互有傷亡,錢財損失嚴重,後經諸多週旋調解,械鬥暫告平息。但雙方結怨,大小是非不斷。如曾姓婦女要入徐溪山上樵採,常遭徐溪姓人非禮,姓人赴新鋪圩必路過同福曾屋,亦被曾姓刁難,冤冤相報。所以新鋪流傳一句口頭禪“斗八社”,話由此來,比喻某人好斗或對某事糾纏不休。所以當小孩子為要某物糾纏父母時,做父母的總會說:“你這斗八社”。這些都是歷史上的往事,兩鎮人民早已和好如初,1957年至1971年十多年,徐溪曾歸新鋪管轄。民間聯姻通婚,節日往還,親密無間。
徐溪鎮東鄰新鋪
龜形村在柚樹河北、徐溪河西,是鍾氏在徐溪的開基地。沿河兩岸有很多小丘陵,其中有一座橢圓形小山,中間隆起,向四面低下,酷似龜背,朝西南漸低形似龜頭,這座形狀特別的小丘,地理師目之為龜形,祠堂建在龜頭上,遠遠望去酷似大龜,栩栩如生。因為龜魚之類怕石灰,石灰遇水分解為碳酸會淹死魚類,所以建這座祠堂不敢用石灰,只用石頭、鬆樹枝、泥壘成,門前還開了五口魚塘,以水養龜。這地名便稱龜形。開基祖若冰算徐溪氏1世,生了6個兒子:文遠、文明、文達、文振、文興、文富。文振遷本鄉曲水分居,文興遷徐北福頭份居,留在龜形的裔孫,以後分居黃沙、三坑等地。
龜形祖堂分出一派裔孫遷到徐溪河東岸不遠處建祠,這祠堂背有座山像張開的旗幟,由北而南展開,與徐溪河水流方向一致,所以稱這祖堂為(順水)旗形,以後便以旗形為地名。龜形、旗形兩地居民本是一祖生下的裔孫,傳了幾代之後,卻因風水問題明爭暗鬥起來。東岸旗形的人說:“生龜會過河來食我旗形的禾(農作物)。”於是在徐溪河東岸對著龜形建一學堂(即勤創學校址),學堂高兩層,樓上前墻有兩個圓眼大如竹籮,據說那是虎眼,以“虎視眈眈”監視“生龜”不能過東岸來傷害旗形人的財物。
龜形那一派子孫得悉旗形派是“對著我干”。他們以牙還牙,便在華遠樓東側正對學堂竪起一根旗桿,這旗桿象征一支利箭射死虎視眈眈的虎眼。不僅如此,龜形人認為:旗形的旗可以象征軍旗、帥旗,若風水保祐他們出了將帥人物,豈不欺壓龜形人?於是挖空心思,信風水師的話,在河西正對旗形蓋個神宮,把旗形當作“神旗”,任神擺佈,旗形人就不會出將帥大官了。這座神宮就是徐南片供奉公王的洪福宮。



鍾半縣、徐半城:指鍾姓人口占鎮平縣總人口的一半。蕉城人口徐姓人口占一半,均言其人多。




《鍾家祠興建始末》是鍾木興根據修建鍾家祠原始資料整理,載高雄市蕉嶺同鄉會會刊第三期。該原始資料由蕉嶺長潭鎮林泉壩鍾文興恩榮戶裔孫保管。


蕉嶺縣新鋪鎮徐溪鎮民俗
210.38.160.81/kejia/down/html/download.php?id=21
郵政編碼

蕉嶺縣興福鄉514115
⊙該文章轉自[徐氏網|xuschina.com] 原文鏈接:http://www.xuschina.com/bencandy.php?fid=96&id=4833
南宋時,鍾義明自閩武平遷粵東鎮平,子鐘若冰為鎮平徐溪開基祖一世,第十五世之後,在清嘉慶前後(1790年間)渡台者極眾.其中
(1)清榮,聲洪皆在苗栗開基.
(2)奕亮,書來,書舉,書彥,書科,書權,日英皆在頭份開基.
(3)鳴和,鳴鳳在銅鑼灣開基.
(4)鳳邦,南明,南芳,後岐在公館,鍾祥山在獅潭開基.
(5)雲攀,集草分別在台北大安,淡水開基.
(6)相英,兆川分別在桃仔園,平鎮開基.
(7)慶淑,京珊在龍潭開基,獻蘭,祿英在楊梅壢開基.
(8)捷元,錫倫,邦杰分別在新屋,竹東,竹北開基.
(9)肩訓,衍倫在新竹芎林開基,鍾洪秀在台中東勢開基.
(10) 秀思,榮友,學友,概芳,文英,欽尹,起秀,起雲,起玉,起睦,國揚,萬美,開仁,開順,雲禎,雲廣皆在彌濃開基.
(11)北星,廷賢,肩昌,勤樸分別在杉林,高樹,屏東等地開基.
(12)鍾秀清,秀傳皆在萬巒開基.
福建武平以上譜你可以照上表與福建武平族親聯繫.對譜接上,友武公以上世輩一樣的,我在網上上傳過

在康熙三十年後,首批嘉應州客屬人,因府城台南土地已開發盡,乃往下淡水河及東港溪兩流域移墾,走的路線應有兩路,一是走官道;另一是偷渡路線,船到鳳山縣的打狗仔港,前鎮港,鳳山港,下淡水港,東港及小琉球嶼等海面,由小船接運登陸.
3.7. 福,客屬人大多棄官方路線,選擇偷渡路線渡台.到了雍正,乾隆年,偷渡禁令雖一再申嚴,福,客屬人仍然絡繹於途的偷渡上岸.
3.8. 墾地由南向北,移民線也向北移,即由韓江出海口等沿海的小港口,搭乘小帆船,趁初夏西南季風,直接向東北航行,過澎湖海域,沿台灣西南岸,向中,北部航駛,利用機會在各小港口登陸.登陸港口有鹿仔港及水里港(梧棲港),後瓏港,中港,竹塹港,紅毛港,南嵌港,滬尾港及雞籠港(基隆).
3.9.內陸山區包括嘉應州的四縣,大埔,豐順,汀州府永定,上杭,武平,長汀都是靠溪流客莊,來台祖從家屋出發,沿山澗步行,因順水流而下定可到海口,韓江流域上游及沿岸,支流的梅江及汀江等的客莊,變成來台祖們的大本營,韓江成為移民道.
第四節 台灣客家人拓墾初期
4.1.至雍正,乾隆年代,南路的下淡水溪流域,嘉南平原皆已開發,只有向北路發展.從南到北登岸的港口,及拓墾的區域如後:
4.2.從鹿仔港,草仔港(鹿仔港之北)及水里港(梧棲)登岸,再向彰化,雲林,南投,台中等地墾居,如台中地區的貓霧剌(大甲溪上游),大肚等堡之地.
4.3.從大甲溪,大安溪口登陸,溯大甲溪而上,到了東勢角,石圍墻(在今東勢鎮),石崗仔,土牛,水底寮(在台中新社)及神崗,潭仔漧(今潭子鄉)等地墾居.
4.4. 從房裡溪,吞霄溪口登岸,入苑里,通霄,白沙墩等沿海地帶墾居.
4.5. 從後壟港,中港登岸,入內陸的貓里,頭屋,頭份及新竹香山墾居.
4.6. 從竹塹港,及紅毛港登岸,入竹塹城及鳳山崎,後再向內陸的竹北,新埔,大窩口,芎林,鹹菜瓮,北埔等地墾居.
4.7. 從南嵌港登岸,入南嵌,竹圍,觀音,新屋,中壢,楊梅壢,八德等地墾居.
4.8. 從淡水河口登岸,沿滬尾山腳到三芝墾居,有沿淡水河上溯至新莊,再整個台北盆地.後因道光年的福客械鬥,部分遷南嵌,竹圍,內壢一帶,部分沿大嵙嵌溪到菱潭(龍潭),大溪墾居.
4.9. 從雞籠港(基隆)登岸,在石門,瑞芳,雙溪墾居.後因械鬥,部分遷桃園.
4.10.客屬人移墾台灣最盛期,是康熙至乾隆年間約120年,自乾隆之後(約西元1800年),歷嘉慶,道光,咸豐,同治數朝代,墾地飽和,移墾人數顯著減少.
第五節 客家人的建莊史
5.1. 高屏地區 在康熙35年(1696年)後,汀州人入墾內門,旗山一帶.嘉應州及潮州,惠州人開墾美濃,開發屏東平原,在20年間建立33個客莊.
5.2.客屬人移墾台灣南部,使打狗港(高雄)成為主要吞吐港.同治6年(1867年)立於旗後天后宮【告示碑】:
「粵民省親,多由旗後東港配船,到乾隆初年,鄰近的東港方漸為人重視,成為客屬人進出的次要港口.」
5.3.「廣東饒平,程鄉,大埔,平遠等縣」「廣東潮惠人民,在台種地傭工,謂之客子」「每村落聚居千人,或數百人,人眾不下數十萬人,皆無妻孥,時聞強悍」.康熙末期「渡禁稍寬,皆於歲終賣谷還粵,置產贍家,春初又復之台,歲以為常」(藍鼎元).
5.4. 日領時期,人類學家伊能嘉矩:「粵東鎮平平遠興寧長樂各縣人氏於康熙二十五,六年間渡海來台,企畫於府治附近從事拓墾時,發現已無餘土,僅於東門外墾殖菜園,於康熙三十年,在下淡水溪東岸流域發現未拓草原,於是溯下淡水溪而上,拓墾了東岸地帶.」
5.5. 南台灣第一據點濫濫莊(今萬丹濫莊),是低窪地,遇雨泛濫,因移入人數激增,先民過隘寮溪,分三路向北,南,東等方向的地帶拓墾,東路向竹田,萬巒,內埔擴展;北路向麟洛,長治,美濃拓墾;南路開發佳冬,新埤.在朱一貴之役時,鳳山縣屬八社建13大莊,64小莊.
5.6. 東路竹田東港溪南岸的糶糴莊(今糶糴村),先民在竹田的第一個聚落.再建新街莊(竹南村),頓物莊(竹田村).李,黃等姓又建和尚林莊,二侖,美侖,南勢,頂頭屋,竹頭角及四座屋等18莊,即自衛組織的「中堆」.
5.7.溯東港溪,溫,張,林,等姓建萬巒莊,建頭溝水,鹿寮,四溝水及大林等共十二莊,成為後來的「先鋒堆」.林,賴,李,,黃,曾在東港溪西岸建下樹山莊,進入內埔溪建內埔村等共15莊,是為「後堆」,為南客最集中,勢力最大地區.

因為台灣極其特殊多樣的氣候,各地耕稼作物,時程與當地氣候有密切關係,農莊常年耕作,觀察天氣的經驗,因而各地產生農諺,茲舉數則全台灣各地較為普遍的農諺為例:
◎東弓晴,西弓雨
◎東攝西攝,湖洋曬劈;南攝三日,北攝對時
◎朝霞夜雨,晚霞斷點雨
◎朝出紅霞暗落水,暗出紅霞曬死鬼
◎天起狐貍斑,曬谷毋使翻
◎三月三,擂槌棍仔插得生
◎三月午時一陣雨,當得禾苗放大肥
◎七月落水又起風,十個柑園九個空
◎狗打哈啾,會落雨
◎蟻公徙竇魚返塘,三日大路變湖洋
◎火煙毋出屋,天晴莫曬谷
◎火煙毋出屋,田地水滿足
◎近河多風,近山多雨
第十一節 台灣經濟地理與客莊風貌
11.1. 台灣的特殊地理及氣候環境,各地客莊風貌,與地貌,氣候及經濟地理有密切關係,從經濟學視之,人類的活動是經濟活動為主,各地客莊風貌因而具有相當大的差異.
11.2. 以台灣南北客莊民居建築言,清咸豐年間後,南北差異漸大,北客莊原從粵東閩西帶來的「黑瓦白墻」漸失,取代的是使用泉州建築形式,請泉州師傅,用泉州石與泉州磚瓦造「紅瓦紅墻」,「翹峨翹棟」的堂屋.清咸豐10年(1860年),清廷與歐洲列強訂開放口岸條約有密切關係,因為開放通商口岸,台灣對外的貿易從清朝內地,日本及南洋擴充至世界.
11.3. 由於世界市場對茶,樟腦的大量需求,從彰化至北海岸石門整片的山區丘陵地大舉開發制樟,種茶,發展成台灣主要茶葉產地.
北台灣的經濟因栽種茶葉而拓展活絡,台灣的經濟重心移向北部,基隆至竹塹城的現代化鐵路,巡撫衙門設在台北(植物園),都與茶,樟高經濟作物興起有關.桃園,新竹,苗栗客莊因地處山區丘陵地,廣植樟腦,茶樹的結果,致富者不乏其人,造就山區客莊聚落與客莊風貌,如龍潭,關西,芎林,竹東,北埔,南莊與三灣等地區.
11.4. 桃竹苗北客聚居地區,稻作佔平原地帶,靠山及丘陵地的樟腦與茶葉是高經濟作物,稻米,樟腦,茶葉等農產品,沿大嵙嵌溪及淡水河從大溪,龍潭,從淡水轉口至世界各地.
因而致富的客屬茶農,茶商,樟農,樟商,也帶動桃竹地區的其他產業,文化講求,廟會活動及藝文產業,如效法官府人家「翹峨翹棟」,「燕尾馬背」華屋,使文化形態傾斜向廈門泉州文化區,北客民居接納「紅瓦紅墻」及泉州伙房的建築形制,並蔚為風潮,今新埔鎮和平街上就建有五座大型的堂屋院落,可謂全台堂屋聚落的第一街,其他各莊處處散建大型堂屋.
11.5. 此一民居風貌在桃,竹地區盛行,苗栗地區次之,高屏地區則甚少.北台灣甚至因茶葉的高度價值,地區資金累積益趨雄厚,建造的伙房更為精美寬大,成為全台灣傳統合院建築最密集而美奐的地區之一.
在清代,台灣南北交通因河川阻隔陸路困難,相當程度限制了資訊和貨物的流通,而高屏六堆地區與粵東的來往反而較為接近,因此,南北兩大客屬聚居區在伙房民居,宗廟形制,村莊風貌就顯現出不同的歷史與經濟面向.

慎終追遠,敬始懷來

廣東紫金東門儒林街提齡公二十二世裔孫煜晟恭錄
abi8878@yahoo.com.cn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9 09: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9 10: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wugang宗亲是专家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25 15: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宗長您好,我是台灣苗栗縣的鍾家後代,渡台祖先是十七世的鍾清榮,據族譜記載來自蕉嶺縣招福鄉洋蛟湖,還找得到清榮公的宗親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6 10: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kenneth 你好,洋蛟湖 有你五世祖 永寬公祠,同宗後裔人數也不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6 10: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洋蛟湖 五世祖 永寬公祠
Screenshot_2023-01-06-09-50-25-13_e2d5b3f32b79de1d45acd1fad96fbb0f.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0 07: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