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展示客家风情魅力,透析客家文化内涵,凝聚客家世界乡亲
搜索
本版
用户
全文搜索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用户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客家资讯
客家新闻资讯
客家人社区
客家人社区
客家话
客家话·客家语言
客家音乐
客家音乐
客家影视
客家影视
博客相册微博
客家家园·博客相册微博
最新发表
最新发表主题
排行榜
排行榜
繁體
排行榜
游戏
帮助
博客·日志
相册·图片
心情·微博
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
客家人社区
›
综合交流
›
缤纷生活
›
武术太极拳的基本功
返回列表
查看:
2031
|
回复:
1
武术太极拳的基本功
[复制链接]
情系珠江
情系珠江
当前离线
积分
13282
狗仔卡
发表于 2009-4-11 21: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练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养生健身方法。但公园里的太极拳往往是体操太极拳、舞蹈太极拳,虽然有健身功效,而且省事,但功效远远不如真正的武术太极拳,很多人都向往学习武术太极拳。看广告,天河那边有河南人教格斗型的太极拳,有个教练还哗众取宠,拿一把菜刀来跟学员玩,吓跑了不少人
。还没会走路,就教飞,纯属炒作。教练从小不读书,就玩拳脚,你能跟他疯玩菜刀?他可以演演戏让你,哄你高兴,但社会上的混混是不会让你的
。就算是武功很厉害的人,面对菜刀也是如走钢丝,只有在跑和躲闪的前提下才寻找办法,练武的人对打的时候讲究活腿(确保一条腿随时掉头就跑
)、切忌“死腿”(两腿死钉在地上不会动),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不要受什么武侠书、电影的影响,搞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你跟特警训练、练武者进修提高是不一样的。
从基本功开始,能练多少算多少,是练武术太极拳最有效的办法,事倍功半。先从马步练起,要找准感觉,从“头”开始,脑袋一路保持向上顶,挺直脖子和腰身,无论起坐都要保持这种感觉,膝盖屈伸不超过脚尖(眼睛可观察到),腰身与墙平行(可靠墙检验,或在大厦的玻璃幕墙前照镜对比),以大腿的力量支撑而不是用膝盖死顶,很多人没掌握这个要领而导致膝盖疼痛。马步扎久了,大腿会酸痛甚至抽筋,都是正常现象,如果大腿没反应,膝盖痛得要命,就是不正常。检验虚步,就是把前腿提起来,后腿依然能支撑身体。检验弓步,就是重心随时能转到另一条腿,以便“活腿”伸腿就向前攻、拔腿就向后逃:lol。还有单腿金鸡独立,从瞪大牛眼到闭着眼睛都能保持平衡,慢慢练。还有压腿、旋腰等等自讨苦吃的柔韧练习,还有转动眼睛搜索周边景物、紧盯一个目标的练习,等等,尽量练到自己的极限。太极拳是北拳,特别讲究腿法,手部动作相对简单,但其腿法站位是非常实用的,可以让手部动作有足够的施展空间。开始的时候,着重练腿法,慢慢连手部动作,然后练手脚协调,一步步来,不用急。手部的弧形开合是平时练功的动作,有利于长吸短呼,养气、运气,真要实战,手部动作是八仙过海,什么都会有,直冲拳、勾拳、击肘等等都有,套路中没有的动作,在基本动作中会教。
腰部发力,是中国功夫的一个特点。太极拳有腰、腿协调练习的动作,左扭腰时重心在右脚,右扭腰时重心在左脚。本大猫尝试倒过来练,也不错,呵呵。总而言之,按照武术基本功的要求老老实实地练,动作很简单也有很大收获,如果投机取巧满足于动作幅度,就变成跳舞了。以上是个人的粗浅体会。欢迎有经验者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变色卡
抢沙发
情系珠江
情系珠江
当前离线
积分
13282
狗仔卡
楼主
|
发表于 2009-6-3 15: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练太极健身亦养心
http://bbs.southcn.com/redirect. ... o=lastpost#lastpost
阎笑古
常练太极健身亦养心
多年来常被人称为老师,心里头却背觉惭愧汗下,知道是人家年轻人礼貌和客气。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咱一条不占何师之有呢?只有那“老”是实实在在的,老就很有些悲哀,悲从何来?文学点的说法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直白点说还不是老眉卡叉眼地靠电线杆子晒太阳等死的份了。这该是自身衰老与人生价值贬值所得到的是社会评价吧,还好比请师奶级的女人吃饭人家都不屑于驾临,更甭说请美女了,您说这还不算悲哀吗!
可随着这老的日子一天天走过,我渐渐看出山穷水尽处却也还另有一片天地呢!职场也好官场也好,那里有那里的游戏规则与潜规则,但毕竟很累心。不入流的红顶子没了奉禄还在,车没了腿还能走能蹦,于是开始适应没有忽悠的生活,与那些一个接一个排队火化挨宰的已经千古的老伯老奶比起来还真挺滋润的哩!所以呀,活着喘气儿的您就偷着乐吧!
这人活着,得有一点追求有一点信仰,许久以来精英励志开批判会呀讨论呀心得体会呀,林林总总的思想、主义我们真没少学,只是有些已然随着过去的岁月或者变成屁放了,或者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之中,真有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了。但是,人心里头总会有一本自己念的经,有自己信仰的主义。事物有大道理有小道理,有许多小道理是人们吃亏、倒霉换来的,所以慢慢地就不会见一回棺材掉一回泪,也不会听风就是雨了。
后来呢我就学起了打太极拳,年轻时很是看不起老头老太弯腰凸臀比比划华摸鱼,但那时还是一个小吏每天累得紧,为了以后不躺在病床上奔小康还是学了起来。转眼十几年过去,对于太极稍有所悟。太极拳不单单作为一种拳术名诸于世,还蕴涵一种博大的文化和哲学的精髓。太极者,其源在《易》。太极何物?《易经•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那个由阴阳鱼组成的太极图一白一黑,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互相缠绕,本身也揭示天机循环阴阳转换的道理。太极宗师、大师们如王宗岳、陈王廷、陈鑫、武禹襄、李亦畬的拳经拳歌拳论对太极多有阐述。太极拳讲究开合、虚实、呼吸、顺逆、刚柔、轻沉、慢快、曲直、抑扬、化打、走粘。动作贯穿圆转弧形,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讲究形神意气学问不浅,
其实太极拳也并不都是“慢”,陈式太极的刚柔并济蓄发互变窜蹦跳跃扭腰缠丝其发力动作很多,如56式竞赛套路、老架二路。太极拳的慢是一种功夫,上下相合内外相合还有虚实分明用意不用力也不是轻易可以学来的。太极拳还有对人的内心世界的修炼作用即养心更是其所独有,太极讲究一“圆”字,圆才能内蓄才能“合和”。你看地球是圆的日月是圆的细胞是圆的,我们处事大多时候不也是圆为好和为贵吗!太极就是要磨去你的棱角,把急性子磨圆,用圆来处世做人。太极拳里还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如“柔”与“慢”、“引进落空”等。太极拳和长拳不同,没有大刀阔斧飞拳使脚那样雷厉风行,而如轻风细柳行云流水柔中有刚如绵里藏针慢里藏快松柔入手化刚为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刚柔并济似松非松。
又如“静”与“和”,李亦畬的《五字诀》说:“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须心静。”这是说练拳,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许多事往往就坏在不能静而妄动不能和而相争,静是睿智和是宽容。还如“松”与“沉”,太极拳是内家拳讲究“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用意不用力”,要求心神意念放松,周身肢体关节放松。“沉”,于力以足为根;于气,以丹田为源。松而稳透而后为沉,在沉下中有虚起之意,又沉而不滞。要心松就得不做亏心事,为官则要不腐败上对得起“朝廷社稷”下不负“黎民百姓”,为民也要积善成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号称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黄帝内经•素问》有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说的也无非是柔慢静和动静有度以养其神保其形全其德的道理。
我们每个人真地轻松起来并不容易,因为还得工作与生活,于是就累是身累心也累。健身养心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仅仅靠练太极拳就可以万事大吉的。但毕竟这样的锻炼我们可以求得一刻的放松,可以让我们的血肉之躯做一次本来意义上的回归。因为俺年轻时学过体操,也学过初级长拳,加上十几年来学练太极拳,至今还可以一气打完五套杨式太极拳、三套陈式太极拳、两套剑还有小虎燕、闯少林和三路初级长拳。是故眼目前这夕阳西下,俺也还不用拄着棍看黄昏,则乐亦在其中了。
2009年4月2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22
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ttps://www.hakkaonline.com) |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