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35|回复: 7

[潮汕] 广东普宁梅林镇南阳河人造湖泊设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 08: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普宁梅林镇南阳河人造湖泊设想;
普宁梅林镇南阳河人造湖泊,如果再提高蓄水高度达124米高度,只需在南阳乡至石牌农场之间的分水岭把缺口堵截即可,那缺口124等高线才470米,那缺口原来是山,为开路才降低的.
此湖泊望为山区人民带来幸福;
124米高度-坝底水面高度68米=发电落差56米.发电量巨大,能为山区人民带来滚滚财源.
此水源发电后经云落河再次发电,再直供水潮汕平原.
开辟环湖公路,是旅游避暑理想地点.
原南阳乡民移至半山腰或山上建新居,开民宿,吸引观光客.
游船游湖.
以山区的集雨面积,人造湖泊不是梦,切实可行!
普宁市梅林镇南阳河集雨区周长达51.71公里,在年均降雨量2500公厘的广东山区,蓄水三年内可达124米高度.
普宁市梅林镇南阳河集雨区周长达51.71公里,在年均降雨量2500公厘的广东山区,蓄水三年内可达124米高度.
===============
近似正方形折算面积;
51.71公里÷4=12.9275公里
12.9275公里×12.9275公里=167.12平方公里集雨区面积
普宁市梅林镇南阳河124高度淹水周长21.92公里.
========================
近似正方形折算湖泊面积;
21.92公里÷4=5.48公里
5.48公里×5.48公里=30平方公里湖泊面积
100.jpg
101.jpg
1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 09: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用GOOGLE SKETCHUP来模拟建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用祖宗源是也 。先看看地下有冇礦產再去造,誰知此地冇銀三萬両?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09: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使大家更直观了解引梅林河、云落河进入练江的准确走向,用3D画面直观显示;

图;练江上上游26米高度,位于池尾镇老人活动中心对面河道.寒妈岭下40米高度位置,按设计要求,这2.7公里须深挖河床至26米高度.

26米高度,是现在水面高度,河床高度应为24米高度.
1120.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0: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落河的隧道口位于高速公路边,在云联中学与湖寨乡之间,现水面高度62米,与寒妈岭下40米高度处是需挖通隧道,这隧道高度水面设计为26米,隧道河床高度应为24米.或更低更宽,须有足够截面积.为南阳河、梅林河、云落河三河之水须由此隧道引水经过.隧道长5.01公里.

隧道入口与隧道引水水面高度的发电落差;

云落河62米水面-隧道引水水面高度26米=发电落差为36米

在云落河与梅林河引水河之间一拦河大坝,确保62米落差;

南阳河+梅林河引水高度是50米-隧道引水水面高度26米=发电落差为26米
1122.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4-10 11: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1: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梅林河至云落河隧道口为什么要采用50米高度,有三大理由;

古庵村高度为48米,故拦河截流点为古庵村上游,盘龙湾温泉度假村下游.

梅林公路路面高度才51米.且超此高度拦河宽度很宽很宽,

考虑梅林镇新楼乡才52米高度.

引水河总长6.03公里,水面高度50米,河床高48米或更低,宽度应能纳梅林河,南阳河之水.
1123.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2: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算来,一个雨季就可蓄满水.
即一年水量4.178亿立方米,库容才0.84亿立方米.
====================================
以上计算可能是错误,请大家指正;
另一方法计算须2年多才能把广东普宁梅林镇南阳河人造湖水蓄满.即集雨面积167.12平方公里×2.5米/年降雨量=417.8×1000000=0.4178亿立方水.
蓄水面积30平方公里×28米水深=840×1000000=0.84亿立方水.
即0.84亿立方水.÷0.4178亿立方水.=2.01年
即须二年多才能把水蓄满.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3 23: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