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0|回复: 2

客家舞龙民俗:埔寨火龙 茶阳花环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5 16: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正月:欢天喜地

第三节  正月半—客家狂欢节

飞舞客家龙



埔寨火龙



埔寨火龙作为中国独具一格的客家民俗,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经形成,至今有三百多年历史。埔寨火龙又称“烧龙”,主要流传于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一带。埔寨火龙的龙头、龙尾及各节龙身高达丈余,长达三十多米,均为竹篾扎腔,蒙上白纸或白布以后彩绘而成。龙身捆扎许多烟花、火箭、爆竹。火龙队由锣鼓队、火缆队、炮仗队、花灯队、绣球队、火龙队组成,一条火龙由三四十个赤膊青年手擎,加上鼓乐手、龙虾、金鱼等人,整个火龙队少则近百人,多则三四百人。火龙出场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后点火,从龙头起一节节串燃直至龙尾,把整条龙内组装的烟花、鞭炮等全部烧完才宣告结束,气势浩大热烈。
相传古时客家居民集中居住的南粤莲花山赤岭一带(即今丰顺埔寨所在)旱灾连年,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一年元宵节,东方天空突然流光四溢,半空飞来一条金黄色的火龙,口吐祥云,当瑞云覆盖整个天空的时候,天空渐渐乌黑起来,霎时大雨滂沱。大雨整整维持了数天,久旱的大地渐次复苏,冬种农作物迅速成长,人们喜笑颜开、载歌载舞度过了旱灾后第一个欢乐的元宵节。从此以后,当地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人们笃信这归功于火龙给他们带来的福祉,在这个信念驱使下,曾经为衣食犯难的善良客家民众,每年都在元宵节自发组织模仿火龙下凡,巡游村寨的活动,这就是烧火龙民俗的起源。年年元宵夜晚,方圆数十里客家民众,便从四面八方涌入埔寨,观看烧火龙这个无限精彩的民俗表演,确有“万民同乐城不夜,银花溢彩景长春”的情景。
埔寨火龙由铁丝、竹料、纸等扎成,绘上鳞、角、爪,龙首至龙尾长达数十米。在龙身上安装烟花、爆竹、土火箭多达数千枚,龙头、龙尾装的火药更数不胜数。
经过几百年来埔寨民间艺人的不断研究改进,如今埔寨火龙已从原来的三米左右,发展到现在的三十多米长;烟架也由原来五、七架,发展到现在十几架,烟架高度也增加到十五米,特别是“禹门”(即“鲤鱼跳龙门”),原本已经失传六十余年,现又重新挖掘出来,进行艺术加工,为发展民间艺术作出了新的奉献。

埔寨火龙烟架.jpg

烧禹门.jpg

图1-117  上图:高达十五米的埔寨火龙烟架  下图:埔寨火龙的“禹门”及“烧禹门”

烧烟架.jpg

图1-118  左图:埔寨火龙表演“烧烟架”(阿青摄影)  右图:清代埔寨火龙“烧烟架”情形动慢图

埔寨火龙“烧龙”表演分为“烧烟架”、“烧禹门”、“烧火龙”三个阶段。近年来,为结合元宵庆典活动,在表演各项节目前,先燃放“彩门”,这又是艺人的重要创新之一。彩门上有龙、风、大红灯、横额、对联(这些东西在燃放时才精彩出现)。燃放时,首先来一个“老鼠游梁”(是用火箭制成的),它由主席台点燃后,飞速向前射中彩门上的导火线。顿时,彩门上放出艳丽的火花,龙风腾舞。接着是红灯、横额、对联,伴随着五彩珠灯,徐徐飘落,一个个金光大字显眼注目。
“烧烟架”:把安装好的烟架竖起在广场适当处,由下向上依次燃放,同样是用“老鼠游梁”击中引火线。在爆竹声中,第一托飞下一条“蜈蚣”,一位勇士立即抓住它的头部,蜈蚣一边吐珠和放出艳彩,一边不停地飞舞。第二托飞降一条口吐火光的小龙(又名软龙),一勇士立即抓住它的龙头,小龙就一边放出灿烂的火花,一边在不停地轻柔地腾舞。第三托点燃着口吐金珠的大鲤鱼,接着散下一群小鲤鱼。第四托是“菊盆”,五光十色的火花在旋转,象一盆盛开的菊花。第五托“轮船”,在五光十色的火花中乘风破浪向前进。第六托“对联”。第七托“珠灯”。第八托“花篮串”。第九托“箭担”。第十托“大箭桶”。第十一托“大盘珠”,火树银花,流光溢彩,变化万千。时如象群星倾泻,火蛇凌空;时如象金色的瀑布落九天。特别是最后的“大箭桶”转动时,叫“雪花盖顶”漫天雪花飘落,“大盘珠”万箭齐发,长空溢彩,天地间浑成一体。

烧火龙表演.jpg





图1-119  埔寨火龙表演“烧龙”:火龙在火海中翻腾,人们在人群里狂欢

“烧禹门”(鲤鱼跳龙门):这项活动取材于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埔寨客家以“烧禹门”来表达对他的纪念。禹门高六米,有正门和两个小门共十米宽,燃放时,门上一排排五光十色的焰火交织在一起;禹门下面成群的鲤、虾,在鳌鱼带领下,邀游着、戏水着、跳跃着。好一派“龙腾风舞歌盛世,鱼跃人欢乐升平”的太平欢乐景象。
“烧火龙”:这是埔寨火龙民俗表演的压轴戏。火龙向指定的地点出场,前面是锣鼓队、鳌、鲤、虾、绣球,最后是火龙,火龙两边是“火炬队”,将火把划半圆状。高大的龙头,一对龙睛珠光四射,气势雄壮,犹如天降神龙。在喜炮声中进入广场后,一边绕场,一边向观礼台及观众点头参拜,表示致敬。绕场三次后开始点燃,首先从咀里吐出火珠,接着全身放出奇丽的光彩、千万道各色各样的火花交织在一起,时而万箭穿云,漫天光彩辉煌,天地间浑成一体。火龙在火海中翻腾,气势壮观,惊险其特,扣人心弦。
每逢新岁元宵佳节,埔寨客家无论男女老幼,都渴望能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烧龙”,给埔寨及其周边地区的人们都带来幸福和吉祥。舞龙的小伙子们一个个赤膊上阵,这样做除了表示威武、勇猛之外,另一层意思就是万一皮肤被烫伤发泡即烫出了“膘”,则意味着今年一定要发大财。客家俗语称皮肤起泡为“膘”,“膘”与钱的俗称“票子”之“票”谐音,所以起泡就寓意赚到了“票子”,预示着新年将财源滚滚,大利四方。尤其是擎龙头的,那就更了不起,人们都争着捐献钱财制作埔寨火龙、烟架或禹门,出钱最多者才有资格擎龙头。据说擎了龙头,新的一年就势必“大发龙运”,宏图大展。

图1-120  龙头高昂的埔寨火龙俯视着风调雨顺、吉祥平安的客家村落

埔寨火龙.jpg

图1-121  埔寨客家后生赤膊上阵擎火龙:威武、勇猛有余,大吉、大利有余(阿青摄影)



茶阳花环龙

花环龙,又名“草圈龙”、“骑墙龙”、“双龙抢珠”,在粤东、闽西客家地区广为流传,尤以梅州大埔花环龙著称于世。2000年5月,大埔县茶阳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花环龙之乡”。
花环龙的龙身由一个个篾圈并用绳索连接而成。篾圈上粘满有颜色的沙纸条,远远看去,给人以龙身浑圆丰满的整体感觉,舞动起来,异常柔软灵活。一条龙一般九至十三节,表演人数十几人、二十几人不等。表演分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表演者身贴身排成一路纵队,由前往后依次左右挥动龙身。舞动的花环龙,舞姿翩翩,优美动人,富有生气。花环龙可以在庭院、禾坪等地表演,也可以在水圳上、独木桥上表演,还可以在客家院落的矮墙上表演,这正是花环龙被称作“骑墙龙”的来历。
花环龙源于大埔县茶阳镇下马湖村的“软腰龙”(俗称“舞龙灯”)。早在清朝康熙年间,茶阳镇里饶姓居民“光禄大夫”房下第十四世祖兆源公,到远离六公里外的山区下马湖耕山种田,搭寮居住,后逐渐定居,形成村落。到了十八世,下马湖已是人丁兴,出于每年春节、元宵回茶阳祭祖的需要,秀才饶君滚就想到要做龙灯、舞龙灯。几经周折、想方设法,饶君滚才打入县衙,模仿龙的图案,将它画下来,然后照图案用竹、纸编扎成龙状,组织下马湖饶家人舞龙,在村内外四处游动。此后的每年春祭和正月十三赏灯时,村民们便把龙灯取出来翻新,带回城里饶姓宗祠祭祖赏灯,以舞龙庆贺新春并代代承传至今,已长达二百余年。
茶阳花环龙在继承中原古汉族舞龙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发挥了我国民间舞蹈、古典戏剧舞蹈“刚中带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特点,以“文舞”、“软舞”为基调,使“花环龙”舞得娇柔婉转,潇洒自如。

[localimg=400,300]2[/localimg]

图1-122  一红一青两条花环龙在大埔茶阳的元宵灯会上表演“双龙出海”

[localimg=400,300]3[/localimg]

[localimg=400,300]4[/localimg]

图1-123  茶阳花环龙向空中盘旋直上表现“双龙抢珠”

茶阳花环龙的舞技:花环龙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一是有从左至右,从右至左,左右开弓,上下跳动,展转自如的双重舞姿;二是长于向空中纵跳施展环舞,发展空间优势;三是不拘现地大小,地势高低,具有浓郁山地舞蹈色彩。
茶阳花环龙的舞法:传统舞龙以“单龙戏珠”、“双龙戏珠”为主,改进后的花环龙,主要吸纳了民间传统的“站舞”、“骑舞”的精华部分后,合成了花环龙的“站”、“跪”、“坐”、“骑”灵活运用的独特舞法,其次是改单、双龙结合,突出合舞中的“双龙抢珠”、“抢珠三百六十度转动”、“跳龙珠”、“卧龙走圆场”、“双龙出海”、“群龙腾飞”、“盘龙”等套路。
传统舞龙采取是用锣鼓伴奏,改良后的茶阳花环龙,既可以用锣鼓伴奏,也可以用音乐伴奏。用锣鼓伴奏时,有高潮与低潮之分,高潮时节奏加快、紧促,掀起欢快的气氛,同时在变换每个套路时,根据锣鼓节奏变换队形及舞法。音乐伴奏,采用是欢快的广东汉乐,如《将军令》、《北进宫》、《朝天子》、《百家春》、《普天乐》等。
广东汉乐在长期的流传中,有过种种称谓。如“国乐”、“中州古韵”、“客家音乐”、“外江弦”、“汉调音乐”、“锣鼓吹”、“打八音”等。一九六二年第一届羊城音乐会上,经众多音乐家研讨,正式定名为“广东汉乐”。广东汉乐分布在广东梅州、汕头、韶关、惠阳等地区,又以梅州市大埔县为代表。据考,广东汉乐是客家先民由中原南迁时传入,故有“中州古韵”之称,在大埔流传了至少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广东汉乐既保留了中原音乐的原有特点,又与大埔当地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等)相融合,同时还吸纳了部分潮乐因素,最终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
茶阳花环龙有两大艺术特点,其一,飘逸洒脱,其二,威武雄健,气势夺人。茶阳花环龙除了龙头、龙尾外,中间为一节节圆筒状,节与节之间扎着一大串花环圈,圈上扎着密密色装带,龙一起舞时,这彩色色装带就飘起来,看上去宛如几朵美丽的大花环在空中不停滚动,煞是好看。改良了的茶阳花环龙,造型美观,威武雄健,舞动时似巨龙追夺红色宝珠,飞腾跳跃如入海破浪,飞冲云端则给人留下了腾云驾雾之感。

[ 本帖最后由 yuanxianmin 于 2008-8-18 11:51 编辑 ]
茶阳花环龙.jpg
茶阳花环龙02.jpg
茶阳花环龙0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5 16: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是有心人,资料收集齐全,图文并茂,介绍翔实。

建议标题 写明具体内容,如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08: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严教授提出良好建议,我会将所有贴子题目重新进行编辑。

希望您多加指导!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4 10: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