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25|回复: 6

将客家新音乐进行到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6 13: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梅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仅说客家话,还作客家歌、唱客家曲,将客家话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以歌曲传客家情,他们誓言要——
                  将客家新音乐进行到底

                  【字号 大 中 小】   【检索中心】    【我要投稿】

                   
                  2007-06-18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社会扫描]

                                      本报记者   吴优

                     
                  “不管汝住奈也,涯兜都系客家人,不管汝到海角天涯,唔会忘记客家话……涯个阿公同涯讲,涯兜个祖先系从中原来,千辛万苦,做起围龙屋,得闲转去烧香敬祖公,略表涯兜子孙个忠孝心,世代不改变涯兜个客家情……”今年五月初,在黄遵宪故居前举行的“客家情爱心传递活动”上,《客家情》、《客家,我心灵的故乡》等一首首用客家话演唱的新音乐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大家惊奇地发现,原来用客家话也能唱出如此具有流行音乐感觉的歌曲!

                     
                  其实,这类音乐有个名字,叫做客家新音乐,是一种在继承客家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并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流行音乐。目前在一些客家地区逐渐兴起,而在梅城,也有这样一群客家新音乐的爱好者正在进行探索、创作和演唱,并誓言要将客家新音乐进行到底!
                     
http://www.mzrb.com.cn/image/0706/18/m180901.jpg

                          客家新音乐爱好者在“客家情爱心传递活动”上演唱。

                       人有我无,一拍即合共创新音乐

                     
                  这群客家新音乐爱好者的最初发起人赵先生告诉记者,最初接触客家新音乐,是在一个叫客家人社区的网站上。“2005年的时候,网站上出现了一些由台湾、广西等地的客家人演唱的客家话流行歌曲,觉得非常好听,非常新鲜,之后又出现了不少网友创作的客家话歌词以及关于这种客家新音乐的讨论,而当时梅州虽然也有客家话流行歌曲,但绝大多数都是翻唱歌曲,原创的只有《客家围龙屋》、《嫁我不会差》等少数几首,所以,可以说,梅州在客家新音乐领域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所以我当时就萌生了找几个人一起搞客家新音乐,用音乐把我们梅州客家人的文化、思想、历史、风俗等传播出去的想法。”

                     
                  此后,赵先生非常留意网上有哪些梅州的网友对这方面感兴趣,又有这方面才能的,并在去年初主动约他们出来见面。“当时约了有五六个人,大部分是在梅城工作的,另外有一个是惠州人,我们大部分都不是学音乐的,有些甚至是学工科的,但都有某方面的专长,有些唱歌很不错,有些会作词、作曲,有些则会拍摄、录音,最主要的是大家对客家新音乐都非常感兴趣,一拍即合,决定合作创作我们梅州人自己的客家新音乐。”

                     
                  让赵先生兴奋的是,后来又有一些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加入到队伍中来。“现在比较固定的有五六个人,像曾辉彬、刘鸣钟、黄纯彬、翁昌云、饶晓华等等,他们都在梅城工作,可以比较常聚在一起,还有不少是外地的,像邓皓、秋歌、赖广昌等等,他们中有公务员、大学教授、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学生等等,年纪最大的五十多岁,最小的二十来岁。”

                       短短时日,创近三十首新音乐

                     
                  原本以为创作是件非常艰难的事,但事实上,他们的创作到目前为止似乎颇为“顺利”,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创作了近三十首新音乐。

                     
                  “虽然我们中大部分并非音乐专业人士,但也许是因为我们并不刻意去创作,而是有灵感了,有写作冲动了才动笔写,所以每一首歌的词几乎都是一气呵成的。像那首《客家情》,是因为我看到世界客家联谊会要举行的消息,激发了我的灵感,当天就把词写出来的。”赵先生告诉记者,很多时候他们并不刻意去写,而是等待灵感,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情、有意、有境,才会有生命力。

                     
                  除了自己创作,他们还常常与外地客家新音乐爱好者合作。“像惠州的邓皓,他的处女作《客家,我心灵的故乡》,是嘉应学院音乐系的刘鸣钟副教授谱的曲,这首歌曲在网上深受好评,今年五月初放上‘客家网’,到现在已有三千多的点击率。这首歌的普通话版连续两年到新加坡演唱,深受欢迎。”赵先生告诉记者,除了邓皓,广西的秋歌、彭芳,上海的赖广昌等等都曾与他们合作过,共同创作出不少客家新音乐的精品,甚至为他们演唱,比如秋歌,不仅和他们合作创作出《鸭嘛叽嘎泡擂茶》等歌曲,还演唱了《月光光》等曲目,深受好评。

                       精益求精,通宵达旦不留遗憾

                      每一首歌曲的创作、录音,都饱含了他们的心血,有时为了一点点的“不对味”,他们情愿通宵达旦去“调味”。

                     
                  两地联手创作出《客家,我心灵的故乡》后,曾辉彬着手制作伴奏带,但连续做了两次,刘鸣钟还是觉得与自己的设想有距离。当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可是刘鸣钟听完了第二次改的伴奏带还是觉得味道与自己想的对不太上,总觉得可以更完美一点,所以,叫上当时到梅州来的邓皓,还有赵先生等几个人,杀到阿彬家里。当晚,刘鸣钟和邓皓一边解释词曲想要表达的意境,一边指导曾辉彬进行修改,其他人也在一旁出谋划策,看看哪里需要加配器,哪里需要加音乐效果等等。“那天我们几个一直做到凌晨三点多。”赵先生告诉记者,其实第二天刘鸣钟还要上课,邓皓很早要开车赶回惠州,而他上午还要开会,但这些都顾不上了。“我们只希望做出来的音乐能更完美,不留遗憾。”

                       全心投入,不惜万元更换设备

                     
                  无论是作词作曲演唱还是搞活动,所有人都是义务服务,不仅没有任何报酬,而且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得自己掏钱出来,有些甚至得拿出大把“私房钱”。

                     
                  曾辉彬可以说是一个全能型的音乐爱好者,毕业于艺术学校,能唱能写,所以,制作MIDI、录音工作基本上由他全包下来。“最初我们录音用的是普通的耳麦,录音效果怎么听都觉得不爽,后来一狠心,干脆把家伙全换了。”于是,曾辉彬拿出工作多年积下来的“私房钱”两万多元,购买了声卡、调音台、电容麦等,连电脑也重新配置,力求能接近专业水平。“其实这些还不是专业配置,但比起以前录音效果确实好了很多,以后有钱了,再换好一点的。”

                       痴迷如斯,放下工作来梅录音

                      在这群客家新音乐爱好者中,邓皓和刘鸣钟是公认最痴迷的两个。

                     
                  邓皓虽然在惠州,但每个月都会来三四回梅州,跟大家聊音乐、研究新作品、讨论修改方案等。“我是学工科的,不精于音乐,但我非常喜欢客家新音乐,所以常常过来。”邓皓告诉记者,自己是个体户,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工作,所以一有空就会来梅州。有一次,一位外地歌手要到梅州来录音,得到消息时邓皓正在工厂里赶工,顾不上工程紧急,放下电话马上往梅州赶。“接到电话时是晚上九点多,到梅州已经是凌晨四点多……没办法,外地歌手来,很不容易,我得看看啊。”

                     
                  刘鸣钟是个大忙人,但到他手上要谱的曲从来没有拖过。“我现在教四五门课程,课时安排非常多,还有各种音乐社团活动,每天只有到了晚上十点以后才闲得下来谱曲,所以常常弄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

                       坚持到底,急需找歌手与经费

                     
                  “客家新音乐在其他客家地区的接受度比较高,但目前在梅州还不流行。我们从去年1月份开始,经过10个月的准备,自己作词作曲演唱,制作了一张《客家情》的客家新音乐专辑,年轻人听后认为这些歌的流行元素太少,年长者则认为太洋气,接受度不高,所以,我们势必得作一些改进,但这些改进必须保持客家新音乐的风格。”这群爱好者们表示,唱片的销售虽然不乐观,但他们会坚持自己的音乐理想,坚持到底。

                     
                  据了解,除了《客家情》外,他们接下来还准备制作《围屋情》、《遥望故乡》、《跨越时空架彩虹》、《客家流行》等四张专辑,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梅州客家人的文化、思想、历史、风俗等等。“目前我们最缺乏的是歌手和经费。”这群音乐爱好者告诉记者,他们现在虽然也有歌手,但大都是五华、兴宁等地口音,如果歌曲要流行的话,最好是用梅县口音(各地客家人普遍接受)的歌手,不然作的词曲再好也没有用,别的客家地区的人可能听不懂。“另一个问题是经费。”爱好者们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的活动经费和制作费用都是大家自愿出的,虽然勉强可以维持,但时间长的话,可能无法负荷。“第一张专辑才发行一千张,就用了两万多元,接下来还要制作专辑,资金缺口非常大……但不管怎么难,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6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0 13: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加油

萬事起頭難.做了就對了.客家加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0 13: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前行吧,希望继续与本社区平台保持联络。

就口音而言,梅州地区的都不错。不一定非要梅县口音,特别是唱歌领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8: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还是惠阳口音的唱起来最清晰、最好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0 19: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yanxiuhong 的帖子

目前赵先生仍然不遗余力地搞哩方面个工作,也许在不久个将来,一个引领客家流行文化个客家情文化事业发展公司将会成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3 23: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客家文化、传承客家精神、让世界了解客家、让世界了解客家音乐,支持客家歌曲,同时请停留一下你的脚步,听下我演唱的(客家情)-客语流行音乐,请贵朋友多多指教和点评,谢谢!祝你万事大吉!点击进入试听网址: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89897-1-1.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15 12: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