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72|回复: 0

客家我心灵的故乡(三个最新版本演唱及“客韵飘香 情系梅州”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5 13: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韵飘香 情系梅州——关于首届客家新山歌创作比赛题材方面的几点思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级:刘钰渊



       近日,由梅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客韵飘香”首届客家新山歌的创作比赛结果出炉了。从五十多首作品中选出了十首优秀歌曲,反映了客家文化的新貌和全球客家人追寻的心灵家园这一目标,营造了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氛围。歌曲的创作也推陈出新,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当中关于作品选材方面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从本次比赛获奖的十首歌曲来看,风格各异,歌曲的旋律都很优美,朗朗上口,体现了客家山歌的地方特色。在表现客家人的质朴、吃苦耐劳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无疑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歌曲里有针对客家人勤劳致富奔小康,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吉祥山歌》、《唱山歌》、《奔康致富写春秋》、《龙眼花开香满园》等,也有反映爱情题材的《村里有条清水河》、《新新竹板歌》、《妹是风帆哥是船》、《相对一笑韵味长》,写出了姑娘们的内敛和小伙子对心上人的爱恋。还有反映游子思乡之情的《梅州,我的家乡》,写出了异地人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怀。但总体上看来,作者们在对题材的选择上似乎都还比较局限,只是遵从传统的创作手法,从小范围出发。比起以往的旧式山歌,纯粹的自我陶醉调节心情和用来调情戏谑来说,这些歌曲的创作手法虽然是逐渐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够多样化和磅礴大气,在表现我们客家人的历史传统文化的力度上还需要加强。作品中当然也不乏有精品,比如嘉应学院音乐系刘鸣钟副教授创作的《客家,我心灵的故乡》就很有历史厚重感:“趟过黄河的水,踏过长江的浪;刀光剑影下穿行,一路血泪,前路茫茫。木轮车载满沧桑,双脚踏尽冰霜;带着祖先的英灵,千里迁徙,家在何方?岭南开基洒血汗,终使他乡变故乡;四海漂泊多磨难,心系中华久久长。北望中原故土,同沐华夏春光;客家是我的魂,客家是我心灵永远的故乡。”歌曲以独唱的形式直抒胸臆,体现了当代客家人历史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全曲气势恢弘,听起来让人耳目一新。



本文作者:刘钰渊

        结合本次比赛的结果,在这里我想在山歌创作的题材方面提几点建议:

        首先我们可以着眼于一些历史题材。客家人的文化源远流长,客家人的祖先根系中原,后来他们沿黄河流域一带开始南迁,历经艰辛,在进入各个地区后,以自己的文化去融合、征服土著居民,那么,土著居民也势必以自己固有的文化去迎接这种外来文化,最终孕育出一种新文化,即客家文化,这就可以作为我们歌曲创作的源头,歌颂我们祖先的勤劳智慧和勇敢,以一种民族自豪感来创作的歌曲是极富感染力的。

        对于目前正在打造“一都三品”的文化梅州,旅游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所以我们也可以从旅游特色的歌曲出发。梅州是个山清水秀、地理环境非常优越的旅游好去处。六县一市一区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各具特色,歌曲可以歌颂我们家乡的各地旅游景点的风貌,从而让人们更加了解我们梅州各地的风土人情,更好地宣传我们的文化。

        反映鲜明的时代风貌的题材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艺术也要与时俱进,与当前政治主题相吻合。比如说建设和谐社会新风尚,建设“文化梅州”的战略思想……这些题材都是日新月异的而要作者多去关注社会现状,才能激发一些创作灵感。

        其实,客家山歌也应该多结合一些流行元素,努力创作一些年轻人喜爱的歌曲。目前的现状是客家山歌主要还是老年人比较喜爱,如何能让山歌继续让世人传唱而不失传,那就是创作者需要考虑如何去迎合青年人的口味,让他们也爱上客家山歌并致力于弘扬客家文化的事业中来。

        梅州是华侨之乡,不少客家人在早期漂洋过海到异地去谋生,思乡情结都很浓厚。客家山歌历来在反映离情别意的题材都不少,创作者的技法都比较纯熟,歌曲都比较委婉动听,能牵动游子的思乡情怀。




《客家我心灵的故乡》的作者刘鸣钟教授及邓皓(本网超级版主鹏城浪子)



        爱情方面的主题是历来客家山歌创作最原始的题材,在这方面我们应该从创新的角度来挖掘适应现代人表达爱情的方式,或含蓄,或奔放,或幽怨,或欢快……

        客家山歌的创作之路还很漫长,选材方面是个很重要的切入点,需要创作者多结合现今社会发展的形势来作词谱曲,同时,这也需要我们后人不断地努力去吸取前人的经验并将它完善来适应时代的需求,要从本质上扩大客家山歌的影响力,真正地弘扬客家文化,让客家山歌遍地开花。


(本文于2006年8月发表梅州日报)






http://www.wuhua.org/mp3/彭强 - 客家,是我心灵的故乡MTV.WMV

著名客家山歌师,音乐教育家——彭强

《客家.我心灵的故乡》(客家话版)
邓皓词/刘鸣钟曲
配器、录制:余辉辉(著名音乐人)

彭强简介:


彭强,生长于山清水秀的中国广东梅州五华。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广东省梅州戏剧家、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广东梅州市五华县文化馆馆长。先后师从中国著名客家山歌王张振坤、著名声乐教育家尤永根教授、著名作曲家郑秋枫、雷雨声教授、著名二胡演奏家刘鸣钟教授学习山歌、声乐、作曲、二胡,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广东文艺舞台,先后获中国广东梅州,90中秋山歌节山歌擂台赛乙组冠军;中国广东省古风新韵唱小康山歌擂台赛金奖、中国(梅州)首届国际山歌节山歌比赛金奖,中国广东省第四届群众戏剧花会编曲金奖、广东省民间艺术汇演编曲金奖,广东省首届民歌会民歌演唱比赛银奖等三十多个奖项。同时积极培养新人,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学生考入中国各大中专艺术院校,2006年11月和2007年5月应邀参加新加坡第三届、第四届客家歌谣演唱观摩会担任观摩赛评委及主唱嘉宾,并在南洋客属总会作了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的讲座,接受了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958中文台专访,为传播与发展客家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政府授予客家山歌师、梅州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拨尖人才、五华县十杰青年等光荣称号。



http://music.hakkaw.com/UploadFile/kjsg0/20075680506081.rm

客家我心灵的故乡(星海音乐学院李丹演唱)








梅州市山歌剧团曹艳常



https://www.hakkaonline.com/attachment/forum/month_0707/20070715_cyc-4570.mp3

客家我心灵的故乡(梅州市山歌剧团,曹艳常演唱)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07-7-15 15:36 编辑 ]

刘鸣钟教授及鹏城浪子

刘鸣钟教授及鹏城浪子

作者:刘钰渊

作者:刘钰渊

山歌师彭强

山歌师彭强

曹艳常

曹艳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2 18: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