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86|回复: 0

[新加坡客家]力爭成為國家古跡 新加坡客家古廟出專刊求生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2 21: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力爭成為國家古跡 新加坡客家古廟出專刊求生存   2006年07月03日 15:00


  華聲報消息:為爭取古廟成為受政府保護的“國家古跡”,新加坡客屬八邑福德祠(又稱“望海大伯公廟”)董事會匯集國內外學者、建築師和民俗家出版專刊,講述古廟和鄰近地區多元種族和諧共存的歷史價值。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望海大伯公廟是近200年的客家古廟,建在珊頓道附近的珀瑪路,對面是馬來聖人哈比諾的墳墓、古老的哈芝莫哈末沙叻回教堂。

  信仰拜火教的少數族群帕西人墓地的遺址,至今還在附近的珀瑪山上。這一區可說是新加坡最早融合多元種族、多元宗教和多元文化特色的地區之一。

  澳洲莫納什大學名譽研究員梁康伯,在50年前出版英文的《新加坡的廟宇》中說,望海大伯公廟的獨特之處,是其範圍內租了居住空間給一戶錫克家庭。他們受訪時表示,對他們來說不管是大伯公或錫克教的真神,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樣的。

  專刊《百年公德被南邦—望海大伯公紀事》(The Living Heritage: Stories of Fook Tet Soo Khek Temple)以雙語出版,共158頁,圖文並茂。

  望海大伯公廟的董事會成立了資料小組,收集有關該廟宇的建築特色及它在早期客家移民社會所扮演的角色等史料。專刊獲得茶陽(大埔)會館的大力支援,它也是《客家文化》系列叢書之一。

  總編輯何炳彪是茶陽會館的文物股主任,他說:“專刊的目的是保留紀律錄,希望引起公眾人士了解其歷史價值。根據口述資料,古廟在萊佛士登陸前就存在了,它是多元種族和諧相處最早的見證。”

  主編陳波生說:“目前這裡還是屬於白色地段,隨時有可能被徵用,我們希望它能轉為綠色地帶,以及成為國家古跡,就可以繼續保存下來。”

  去年,他們邀請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的何培斌教授和馬來西亞古建築專家陳耀威針對建築的特色撰文。

  何教授說:古建內部保存得相當完好,屬於典型的中國南方建築佈局,以二進落和庭院展開,相當罕見,因為多數東南亞,中國和香港的廟宇為方便提供更多的宗教禮儀,都會將庭院覆蓋起來。

  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陳國林博士認為,珀瑪路地段是新加坡作為港口歷史上重要的部分,對該地段保留並進行更多研究是必要和應該立刻進行的。

  他參考了1604年到1881年的古地圖,客屬八邑福德祠、聖人墳墓、回教堂及帕西人的墳墓都標明在當時的丹戎巴葛海岸線上,證明該地段在17世紀曾是當時國際海港的所在地。

  望海大伯公廟去年花了8300元贊助考古的工作,以研究古廟與其他社群之間的關係和生活方式。目前古跡保存局仍然在進行評估,如獲批准,該廟就能和應和會館一樣,被列為國家古跡。

  董事會準備出版1000本,其中100本將以50元的價格出售以贊助出版經費。

【編輯:田曉容】

http://61.135.142.228:82/gate/bi ... 0703/68/34959.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8 08: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