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31|回复: 9

谁知道客家汉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21 18: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一提起广东音乐,恐怕只会想到《步步高》,《彩云追乐》这些粤曲,还有多少人知道我们的客家汉乐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9-21 18: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谁知道客家汉乐?

若是汉剧,请看: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9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28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1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9-21 18: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谁知道客家汉乐?

呵呵,汉乐,汉剧两码事。
汉剧是戏剧,汉乐是个筝派。流行于兴梅地区,不过好象失传了。以《出水莲》为代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9-21 19: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谁知道客家汉乐?

客家古箏 本社區亦曾有關注,請參看: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70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71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9-21 19: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谁知道客家汉乐?

纪念罗九香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加入时间:2003年1月2日 浏览次数:117
打包邮递 推荐给朋友 投票评论  

罗九香(1902—1978),广东大埔县人。客家筝流派一代宗师、代表,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现代中国筝坛巨匠。为了弘扬、传播客家古筝艺术和客家汉调音乐,付出了毕生精
力。是他,第一位在中国音乐舞台上向海内外介绍客家古筝艺术,使这个鲜为人知的传统古筝流派得以名扬天下,深入人心;是他,第一位在高等音乐学府教授客家古筝,培养了一批已成为当今古筝界栋梁的英才,使客家筝后继有人,得以传承下去;是他,第一位把客家筝曲带到全国古筝教材会议上,被列为高等音乐烷校古筝教材,使客家筝从民间走上学府,沿着理论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程序向前发展;是他,第一位把客家筝的演奏灌制成唱
片,发行海内外,使客家筝艺术得以保存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从乐谱到演奏,从教学到理论,罗九香大师留给我们一笔珍贵的遗产。客家筝成为当代中国筝坛大家熟知的一支重要传统流派,罗九香大师作出了前无古人的重要贡献。
值罗九香大师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纪念这位在中国筝坛默默耕耘数十年,为客家筝的弘扬与传播作出了无私无悔卓越贡献的著名古筝艺术家,来寄托我们的哀思。
罗九香,1902年6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石云区枫朗乡一个商贾家庭。父罗告蒙由于生意关系,常往返广州、汕头、大埔之间,见识较广,十分重视教育,曾任大埔县“日新学校”董事。幼年的罗九香正是得益于父亲的远见卓识,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1921年毕业于潮州最高学府——潮州金山中学,继而在上海复旦大学读“预科班”。1924年修业于广东增步工业专门学校。受其父影响,罗九香十分重视家乡教育事业。20年代初,在家乡“日新学校”、“广德学校”任教。他常将新风尚带到学校,将新事物传播给学生,这种思想不保守、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治学作风和态度,后来体现在罗九香的古筝演奏和教学活动中。
20年代初,罗九香拜大埔人罗仙畴先生为师,接受古筝启蒙(有一说是启蒙于一位未知名的外地盲人),首次步入民间音乐门槛,成为罗九香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1925年,时值罗九香在广东增步工业专门学校修业完毕赋闲在家,遂师随有“乐圣”之誉的客家汉乐宗师何育斋先生学习古筝和民间音乐。这段时间,罗九香常与何育斋及其门生进行“和弦索”(演奏)活动,演奏曲目多是经何育斋先生搜罗考订、博采众芳、汇通集成,作有系统整理的《中州古调》、《汉皋旧谱》60首中的乐曲。1930年春,何育斋,在广州创设“潮梅音乐社”,时值罗九香在广州“广东省财政厅第五科”任办事员,也常参加音乐社的演奏活动。长时间的磨练,使罗九香精通《中州古调》、《汉皋旧谱》的风韵,成为何育斋
先生客家古筝的继承人,传人,名师。
罗九香的前半生,主要是从事业余民间音乐活动,他赖以生活的文职工作却是不稳定的。他曾先后作过广州市地局登记员,汕头防务经费庶务员,省禁烟局三号文事,省建设厅东路行车管理处罗浮站站长,广州市公安局总务科文书,省实业公司秘书处文书等职,任期十分零碎,因而生活没有保障,甚至有时是潦倒的。但他为人清高,从不求助于人,也从不间断其民间音乐活动。由于音乐的纽带,使他除认识文化艺术界名流外,还结识了一些军政要人。见识广,有文化,懂音乐,交际多,提高了罗九香的社会地位,使他于1945年被家乡指派为代表大埔县石云区枫朗乡的县参议员,任期一年。
建国后,罗九香真正走上专业音乐道路。·1954年,经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推荐,省统战部介绍,罗九香进入大埔县“民声汉剧团”(后与梅县“梅光汉剧团合并为“广东汉剧
团”)任筝、三弦演奏员,这是他参加革命工作的开始,也是他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1956年他与饶从举、饶淑枢两位先生一起作为客家音乐的代表,随广东代表团赴京参加第一届全
国音乐周的演出,第一次向全国介绍客家汉乐和客家筝艺术,使人们了解到广东仍保存有中州汉皋古乐这一优秀乐种。翌年,罗九香又随广东汉剧团赴京参加全国戏剧会演,并在中南
海怀仁堂举行客家音乐演奏会。这两次的演出·,都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叶剑英元帅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使罗九香深受鼓舞,同时也确立了罗九香在客家音乐中的地位,使他能于1959年受聘进入天津音乐学院执教,走上古筝专业教学的道路,成为在高等音乐学府中教授客家筝的第一人。这是他人生的第三个转折点。六十年代初期,他应聘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协广东分会常务理事。
1960年10月,罗九香调入广州音乐专科学校(现星海音乐学院)任教。1961年,与潮州筝名师苏文贤先生一起,代表广州音专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古筝教材会议,与全国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专家一道交流、探索古筝教学问题。罗九香在会上热情地介绍客家古筝艺术,他的演奏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赞扬。他演奏的客家筝曲被辑入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古筝教材,再一次确立了罗九香在全国古筝界中的地位。1978年6月9日,罗九香因患肺病医治无效在家乡逝世,享年76岁。
罗九香在古筝演奏艺术上,对源自黄河汉水的中州汉皋古韵有着刻意的追求。他常以“儒家学派”自诩。认为左手按、颤、揉、滑才是古筝艺术的灵魂。他运用年轻时学来的“太
极”、“八卦”运气规律于演奏上。他那一按即颤的按颤功夫,变化莫测的滑音技巧,随情而发的演奏气度,铿锵有力的发音功底,使乐曲音质浑圆纯朴,情感细腻内涵,气质自如洒脱,演奏出神入化,从而使他的古筝艺术形成古朴典雅,韵味隽永的鲜明风格。可谓是:轻而不浮,急而不乱,怒而不躁,哀而不伤。用罗大师的话说,就是“缓而不急、紧则有序古朴淡雅,重在写意”。这里的“古雅”是他的风格,“写意”则是他音乐的灵魂。
教学过程中,罗九香先生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气息才能处理好启承转合、抑扬顿挫的关系,使乐曲情感深化。他反对“形似”,提倡“神似”。认为弹筝是感情的一种抒发和表示,乐音
应随情而发。他强调读谱的重要性,只要把谱熟记心里,脱口可唱,由情带声,循环反复,就能逐步“悟”出“神”韵来。他鼓励学生选用传统乐曲素材改编为表现现代题材的乐曲;支持学生学习新创作的现代乐曲和技法,提高演奏技术水平;提倡学生多读古典文学和历史,充实自己,提高艺术修养等。
在对艺术的鉴赏和传承方面,他主张对传统乐曲赋予新的艺术生命,才能长盛不衰。他认为对待民族音乐的正韵要继承得好,。才能谈到发展。音乐的发展是必然的,两者之间的关系,继承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他善于集众家之长,充实自己。对古琴艺术尤其推崇,他曾经将古琴家徐青山所著的《琴况二十四则》集其警句缩写为《琴况二十四则警句},意义精微,文风高妙,反映出罗九香大师深遽高远的艺术境界。
罗九香大师从事客家筝演奏和教学凡数十年,成果累累,贡献巨大。经他培养的学生,如史兆元、李婉芬、何宝泉、潘妙兴、陈安华、饶宁新、林坚、陈茂锦等,已成为北京、上
海、广州、广西、福建等地音乐艺术院校的副教授、教授和国家一级演奏员,并任职于中国古筝学会会长、副会长。为当代古筝界的顶梁柱。他演奏的古筝录音除已出版为唱片发行外,
国家级研究机构和主要高等音乐院校均有珍藏。通过学校教育,机构研究、媒体传播等多种渠道,大师的影响已呈多点多线的状态辐射开来。其“承秦筝正统、传太古遗音”的古筝艺术已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将被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间。摘自:《中国民乐》

作者:陈安华
來源:
http://www.baidu.com/c?word=%BA%CE%3B%D3%FD%3B%D5%AB&url=http%3A//www%2Efolkmusic%2Eorg%2Ecn/show%2Easp%3Fid%3D1357&b=8&user=baidu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9-21 21: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9-29 21: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9-29 22: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2 00: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澄流水 于 2003-9-29 21:53 发表
客家音乐又叫“汉乐”,或“中州古调”。汉乐筝曲因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传统筝乐五大流派之一。它包括“大调”和“串调”两大类。
筝曲除了《出水莲》外,还有一首《丹凤点头.乱插花》也很不错偶!
你的话题 ...

------------------------------------------------------------------------------
不是吧。客家音乐就是“汉乐”恐怕说不通。

[ 本帖最后由 afs 于 2007-7-22 01:34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2 01: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澄流水 于 2003-9-29 21:53 发表
客家音乐又叫“汉乐”,或“中州古调”。汉乐筝曲因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传统筝乐五大流派之一。它包括“大调”和“串调”两大类。
筝曲除了《出水莲》外,还有一首《丹凤点头.乱插花》也很不错偶!
你的话题 ...

---------------------------------------------------------

不是吧。客家音乐就是“汉乐”恐怕说不通。潮州有潮州音乐、粤府有粤曲。它们都是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怎么粤东客家地区不存在地方音乐了?罗九香拜罗仙畴为师接受古筝启蒙又(有一说是启蒙于一位未知名的外地盲人),那么这个外地盲人又是谁呢-------哪里人氏?怎么”中州古调“又成了客家音乐了?现在的客家地域恐怕不是”中州古调“滋生地吧。我觉得客家音乐应该是跟潮州音乐和粤府粤曲一样有其特色的地方(本土)音乐。 另外,客家人分布很广,很多省区域都有客家人的存在。他们的风俗习惯都很接近,甚至语言也很接近。他们地方特色音乐(民歌 山歌)也都有很多共同之处。用这些简单标准已可以统称为客家人。但这些区域的客家人大多数对汉乐还缺少认识甚至不知道汉乐是什么东西。所以说客家音乐就是汉乐也未免太牵强了。只能说是“汉乐”寄生在客家文化的土壤上。客家自有客家文化,客家自有客家音乐。

[ 本帖最后由 afs 于 2007-8-6 00:05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3 00: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