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24|回复: 7

[客家电视]打拚-台湾人民历史 1~8集 完全下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5 22: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拚-台湾人民历史〉节目,筹备长达五年、每集制作费高达五百多万,制作团队表示,所投入的心血与手法绝对不亚于电影。因此,客家电视台将于三月三日晚间十点首播,欢迎观众朋友届时一起来欣赏客语版的〈打拚-台湾人民历史〉!

节目一共分为八集,分别是:岛屿黎明、福尔摩沙、帝国边陲、外海挑战、烈日殖民、觉醒时代、悲剧未央、航向民主。试图还原台湾从远古时代、郑成功与荷兰人交战、清领、日据到民国的历史,用“说故事”的影像方式一一呈现,颠覆了大家长久以来对“台湾历史”的想像。

在〈帝国边陲〉这段故事中,描述广东客家人渡海来台的艰辛过程,台湾当时还有许多土地没有被开垦,对福建、广东沿海的贫困农民来说,虽然渡海来台充满各种危险,“台湾”却是他们唯一可能改变命运的地方。呈现客家先民渡海来台这段血泪史的〈渡台悲歌〉,就是早期客家来台先民所创作的歌谣,真切地反映当时的刻苦情形,而这首歌谣直到今天仍然在台湾民间传唱不已。另外,康熙六十年的“朱一贵叛乱”事件,最后经由广东客家势力杜君英率领部属出走而平息,维持当时社会上的安定。身为客家人的我们不能错过这段记忆,透过〈打拚-台湾人民历史〉来重温当时情景,并珍惜当下安居乐业的环境。

第一集

第二集 (28:00后开始)

第三集

第四集

第五集

第六集

第七集

第八集





[ 本帖最后由 tpshb168 于 2007-4-22 10:5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25 22: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集 岛屿黎明

故事大纲

台湾,一个跨坐在北回归线上最大的海岛,却有着和它相同纬度的国家所没有的幸运。

地球上其他位在北回归线上的地区多半是沙漠国家,台湾得天独厚,兼有亚热带与热带不同的风土,成为许多植物和动物生长的乐园。

就地理位置来看,台湾正好位于太平洋和欧亚大陆的交界点上,大海远方和海峡对岸内陆的人,在不同时期纷纷来到这个海岛上,岛上的人类文化也像动植物一般,多样而丰富。

台湾虽然是大自然的宠儿,可是大自然也带给它相对的灾难。每年夏天的台风,为台湾引来洪水和暴风。地震更是不定时?岛屿带来巨大的劫毁和崩裂,让地形地貌产生结构性的改变。但也因为天灾的影响,岛上进进出出的人们逐渐磨练出一种坚韧的生命特质,他们不为逆境所屈,永远为自己开创新的可能。

毁灭和建造交替,让台湾成为奇迹之岛,打拼 ─ 也成就了台湾人民的历史。

台湾人民的历史,述说着人类历史洪流里,一个共存又独特、分支再汇流的故事,充满着悲欢离合又不断打拼、创造奇迹的多元化发展。

台湾一如地球上其它土地,早在历史记载之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根据目前最早发现的考古资料显示,二、三万年前台湾就已经出现和世界其它地区一样的现代人种 ─ “左镇人”。

一万五千年前,大约和中国大陆的山顶洞人同时期,在台湾东海岸住着一群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这群人被称为“长滨文化人”。大约一万二千年前世界进入冰河期末期,全球气温

开始慢慢回升,直到五千年前,全世界的气候才真正稳定下来。这段期间,海水不断上升,台湾与大陆之间的陆桥终于沉入海中。台湾从此成为一座真正被大海隔绝的岛屿。

台湾进入新石器时代,由早期的“大坌坑文化”演进成为中、后期的其他各种文化,像圆山、芝山岩、细绳纹陶、卑南、麒麟等,以及属于铁器时代的十三行文化等,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多个文化遗址推断,尽管台湾岛与大陆间在地理上分割,不过仍有一定的互动往来,许多文化遗址与中国东南地区出土遗物相近,除了显示多元的文化接触与交流外,在精神文明上也有了许多创新。

十六、十七世纪汉人还没成为台湾社会主体前,原住民族是台湾岛屿的掌控者,台湾的原住民一般分为高山族及平埔族,当还没有大量和汉人接触前,各族的生活习俗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居住在台湾平原和山脉中的各个族群,虽然同属南岛语族,但彼此在语言和文化上差异极大,各自过着自己的传统生活,维持着台湾岛上多元的文化。

“贸易”让台湾有了最早的商业行为,贸易网络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候的先民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让资源流通。当时台湾的玉经过加工处理,由通畅的行销管道散播全台湾,甚至外销到南洋。住在八里海边的十三行文化晚期的人已经懂得用自己生产的硫磺、鹿皮和外来的商人交换一些中国的青花瓷碗和盐、布等民生用品。

在海上交易网络中,许多航运都必经台湾附近海域,使得台湾成为超越国家疆界的海上贸易转运站。在迈入所谓的“历史时代”前,越来越多的史料及研究发现,拥有明确文字记载前的台湾,已经展现高度的国际色彩,在世界史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十六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欧洲商船带着船坚炮利的优势,席卷全世界。 1543 或 44 年间 ,一艘葡萄牙商船由澳门出发,准备前往日本,在航程中发现了台湾岛,也让位于东南亚海域的台湾岛,有了共通的名字 ─ “福尔摩沙 - 美丽之岛” ( Ilha Formosa) 。

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台湾岛上的人就是这样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出出入入,各种生命在此生根发芽,人类在此学习、适应和生存,建构起独特的生命力。这一切都随着十七世纪的到来而加快速度,开启了台湾历史的序幕。原民辟之、洋人治之、汉人拓之,这是一个多元民族打拼的天地。


第二集  福尔摩沙

故事大纲

十四世纪,西欧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强调理性思维的文艺复兴,为社会带来一股热情澎湃的活力,十六世纪初,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人类进入海权时代。


当西方航海时代的船队来到亚洲后,东西的海上贸易就日益活络。 1625 年,葡萄牙人画出一张完整的台湾地图,台湾因此被世界认识。再加上海商倭寇往往把台湾当成重要据点时,台湾便在此时,跃升成为国际舞台要角。

但当时的中国明朝却采取严厉的海禁政策,只接受朝贡,拒绝与他国贸易,因此造就了各股海上枭雄的势力。他们在当时的台湾海域,互相竞逐商业利益,不惜兵戎相见。除了中国沿海的海盗集团外,分别还有葡萄牙人以澳门、西班牙人以菲律宾马尼拉作为根据地。在此同时,日本商人也年年到台湾进行贸易。各国船队之间常常为了商业利益的竞争,彼此拦截掠夺,冲突日增。

1624 年,荷兰人得到厦门总兵的默许,从澎湖撤退到台湾。那时 台湾本岛并不属于明朝版图 ,于是荷兰人二度在大员(台南安平附近)登陆,开始了对台湾 38 年的统治。也由于荷兰人对台湾的统治,引起了其他各国的不安,西班牙也于 1626 年五月,派军队 经过 台湾东北海岸的三貂角湾外海,于社寮岛 ( 今和平岛 ) 举行占领仪式, 1628 年占领淡水,筑圣多明哥 塞 ,力图巩固西班牙势力。直到 1642 年,荷兰取代了西班牙在北台湾的统治地位,结束西班牙在北台湾长达十六年的统治。

经历了荷兰人及西班牙人的短暂统治,台湾开始产生全岛性的互动效应,进而产生第一个汉人政权,关键人物正是充满传奇色彩的郑成功。


在当时台湾海域枭雄所形成亦盗亦商的海上贸易集团中,郑成功之父郑芝龙,以嘉义和北港为据点,游移于日本、菲律宾和印尼等地范围间。郑芝龙年轻时曾经担任过荷兰司令雷尔生的通译。他和日本女子生下幼名“福松”的孩子,就是后来的郑成功。

郑芝龙接收海商李旦死后的势力,后来接受明朝政府招降,进而名正言顺地消灭其他海盗,使郑芝龙成为中国东南海域最强大的海上势力。 1644 年清兵入关, 攻进福建,郑芝龙投降清政府 ,此举未被当时年方二十三的儿子郑成功所接受,乃焚儒服投兵戈,率众旋走海上,以金门、厦门作为反清基地。

1659 年,郑成功于南京一役大败,退回厦门整顿军队,准备下一次的反攻行动。这时曾经担任台湾荷印公司通事的何斌,因为躲避债务来到厦门献上台湾地图,用台湾物产丰饶来游说郑成功攻打台湾。正发愁缺乏粮食的郑成功接受了这个意见,遂以何斌为向导,率战舰四百余艘,官兵两万五千余人,自金门料罗湾首途澎湖、航向台湾,展开 驱逐荷兰的战争 。 1661 年四月三十日成功进占普罗民遮城,与退守热兰遮城的荷军展开对峙。

1662 年 1 月 30 日,被围长达 275 天的热兰遮城终于开城,荷兰人终于交出台湾统治权,这是台湾第一次的政权替换。


郑成功在取下热兰遮城后不久,就突然去逝,享年才三十九岁。郑经接续了王位,把国号封为东宁国。郑成功时代因为屯田,和原住民的关系十分紧张。在郑经时期,汉人村落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和原住民的冲突更大,有记载的大规模军事讨伐至少有七次。

为了彻底去除基督教文化的影响,郑氏将教堂改建成庙宇, 1666 年完成了孔庙,学校变成汉学堂。原来使用罗马拼音、崇拜基督的原住民,又开始学习汉文化,汉文化逐渐取代西洋文化及原住民文化,成为台湾文化的主流,支配性文化体制的形成,也对台湾日后族群与文化发展造成重要影响。

1683 年 6 月,清廷接受施琅攻台主张,施琅率军攻下澎湖,郑经之子郑克塽投降清朝,结束纵横海上达半世纪的郑氏王朝,翌年,清朝正式把台湾纳入清帝国版图。原本充满海洋文化及国际色彩的台湾,从此开启至今超过三百年的汉文化纪元,这是对台湾岛上人民的生活最重大的改变。

历经荷西到明郑的统治与开发,台湾已经从原始社会迈入初期的商业与农业社会,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台湾承继南岛文化、文艺复兴以降的西洋文明以及汉文化,有冲突、有融合、有侵略、有互助,台湾,也在先民筚路蓝缕中,一步一步踏上近代历史的洪流脉动里。


第三集  帝國邊陲

故事大纲

清帝國統治台灣長達二百一十二年。這段歷史,大大改變台灣住民與社會的發展路徑。


想要瞭解清朝統治台灣初期的開發與社會狀態, 1697 年初來台採辦硫磺礦的郁永河,從台南一路北上,在其著作『裨海紀遊』裡,寫下沿途所見景象。當時,台灣島上有數百個各自獨立的部落社群,郁永河見到的只是其中幾個,但是他們的容貌與生活形態各個不同,讓郁永河印象十分深刻,也留下第一手的文字敘述。

郁永河到北投採硫,歷經疾病、風災,終於在同年十月完成任務,離開淡水。此後,漢人移民將他們的勢力由西南海岸平原逐漸往中、北部拓展,台灣原有的住民也逐漸失去了遺世獨立的生活空間。隨著土地的開發,「 大員 ( 台灣 ) 」 這個鹿耳門附近小沙洲的名字,逐漸演變成為整個福爾摩沙的正式稱謂。

台灣被清帝國納入版圖時,清正?帝國盛世,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太平日子,但是對台灣這個化外之地的小島卻採取了戒慎恐懼的消極治理態度。 1684 年頒布『渡台禁令』,已經渡台的士兵和要到台灣的百姓,都不能攜眷,而且必須要有照單才可渡台。所以大多數人要靠偷渡,才到得了台灣。

「唐山過台灣,心肝結歸丸。過番存一半,過台灣無底看。」


「黑水溝」險惡,許多人還沒有機會踏上台灣土地,就已喪命,即使偷渡成功,多數亦成為異鄉遊魂;但這都擋不住貧窮的閩粵移民前仆後繼的前往這個新天地。在朝廷眼中臺灣或許是個化外之地,在先民的心裡這是無可替代的家園,他們要在此生根,並且繁衍子孫。靠著大海的阻隔,漢人移民自力救濟地適應著島上充滿挑戰的新生活,凝聚出打拼墾拓又堅毅不拔的生命經驗,代代相傳。

台灣的開發與漢人大量來台有密切關係。清初,在台灣開墾土地,最重要的是要取得土地的開發權。家大業大,與官府關係良好的墾戶,往往成為大佃戶,大佃戶又可再轉佃給小佃農耕作。清政府為了避免漢人與原住民發生衝突,最初是禁止漢人開墾原住民的土地,只是這規定並沒有被切實遵守。


在這段移民不斷湧進的時期,雖有成功案例,更多的是失敗的辛酸。在拓墾開圳的過程中,水權與地權的紛爭層出不窮,不僅發生在原住民與漢人之間,也發生在漢人彼此之間。地方土豪以大小租戶的從屬關係為基礎,出資雇用專屬武力,發展出所謂的「鄉勇團練」。這種由地方團練發展出來的民間凝聚力,也在尚未有國家意識的漢人移民社會中,更加強化了地域鄉里的認同感。同時,台灣原住民依賴水資源的生活形態,也逐漸因大量漢人的移入而被迫改變。

清國治台初期,一切制度還未上軌道:治台政策偏差、胥吏差役的貪狠索求、公權力不彰、社會的不穩定結構、又加上祖籍地、語言、信仰的不同,民間的會黨勢力因此盛行。會黨的型態一種是結拜立盟、組織秘密會堂,有事則互相救援;一種是同宗同鄉的人聚居一地,以便共同防禦外來的侵擾。前者容易發展成「民變」,後者則易造成「械鬥」。械鬥加上民變,在清朝統治台灣兩百多年間,平均每三年,就有一次大規模的社會衝突事件,其中又以朱一貴、林爽文、戴潮春等三大民變影響最鉅。

『熟番歌:人畏生番猛如虎,人欺熟番賤如土。熟番歸化勤躬耕,山田一甲唐人爭。』


移民一波接一波登岸,原來住在島上獵鹿維生的平埔族原住民,收起了弓箭,學習用牛犁耕田。 1823 年之後,中部地區的平埔人,集合資金換取土地開墾;這次有計畫的移民,使得埔里成為中部平埔人最後的根據地。

漢人初到台灣時,因不准攜眷,有不少人娶平埔女子為妻,一方面取得土地的控制權,另一方面經由通婚,漢人和台灣原住民在血統上互相融合。「有唐山公,無唐山媽」這句話便是用來說明這種現象,並且在語言和生活習俗方面也彼此滲透、相互影響。這正是台灣社會的真實演變,其中蘊含著族群結構的巧妙重組。直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台灣社會都還經常見到招贅婚,約定頭生的兒子要從母姓,這正是原漢通婚所留下的文化痕跡。

            
郁永河站在甲板上,瞭望著台灣的陸地


在船艙中的彭氏一家,祈求平安渡過海相險惡的黑水溝


世居台灣海岸沿線的平埔人,大部分只好接受漢人文化,採用漢人的堂號、姓氏,失去原本 的名字和語言

[ 本帖最后由 tpshb168 于 2007-3-17 02:45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6 06: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是一葉扁舟 人生是汪洋大海
福爾摩沙是大海中最珍貴寶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3 23: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下载观看了第一集

期待第二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7 01: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居台灣海岸沿線的平埔人,大部分只好接受漢人文化,採用漢人的堂號、姓氏,失去原本 的名字和語言
!!!!!!!!!!!!!!!!!!!!!!!!!!!!!!!!!!!!!!!!!!!!!!

平埔?与大陆广东的饶平、大埔不知有什么关系?应该没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2: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韩江不肖生 于 2007-3-17 01:40 发表
世居台灣海岸沿線的平埔人,大部分只好接受漢人文化,採用漢人的堂號、姓氏,失去原本 的名字和語言
!!!!!!!!!!!!!!!!!!!!!!!!!!!!!!!!!!!!!!!!!!!!!!

平埔?与大陆广东的饶平、大埔不知有什么关系?应该没有?




平埔族當然和大陸的饒平、大埔沒有關係 ...

平埔族早已在三、四百年前漢化的差不多了,如今剩的文化、語言  已經不多

看看過去台灣  平埔族的歷史,平埔族在這塊土地從興盛到快要消失

做為一個客家人  不得不警愓自己,若不早點發現客家文化、語言也正面臨著流失的問題

一個語言、文化的消失   都是一大的損失

有些東西一旦失去   真的要也要不回來了

如果大家對平埔文化有興趣的話可參考這個網站

http://www.sinica.edu.tw/~pingpu/index.html

[ 本帖最后由 tpshb168 于 2007-3-17 02:4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6 17: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tpshb168 的帖子

谢谢

终于盼到第四集了

呵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9 12: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up


一直关注这个....呵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20 23: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