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87|回复: 16

苗栗客陶窯柴燒[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9 11: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8-4-14 01:5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andrew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燒窯頭




[ 本帖最后由 venen111 于 2006-11-9 11:5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封窯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燒窗仔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開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1: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2: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登窯」在大陸稱為「階級窯」或「串窯」,本地人把登窯稱為「目仔窯」或「坎仔窯」。登窯是由幾個長方形窯室連續排列而成。一般是依山而建,或在平地把地面逐漸墊高,使成一傾斜面,其傾斜角在 15 到 20 度之間,在傾斜面上依次往上構築窯室。登窯的結構通常由燃燒室、窯室、和煙囪等三部分組成。其窯室依規模不同,從一.二間到早期商業化陶瓷量產的十幾窯室都有。 「客陶窯」為六窯室規模,是目前台灣有在燒窯的最大登窯。

燒窯分「燒窯頭」和「燒窗火」或稱燒側投口兩個步驟。燃燒室又稱窯頭,是登窯主要的燒窯預熱.加溫.控溫所在,燒窯也是從這裡開始俗稱「燒窯頭」。

「燒窯頭」是指先從窯頭的燃燒室開始加熱,這時窯體兩側的窗孔要先封閉,以免窯內熱氣外洩。加熱過程是先用小火慢慢的燒,緩慢提高窯內溫度,讓坯體水分逐漸蒸發;如果天氣太潮濕,小火必須燒的比較久,以便同時排除窯內水氣。燒小火大概需一天左右的時間,然後在進入中火和大火;這項燒窯的工作必須由經驗老到的師傅,用肉眼觀察火的顏色、走向,看溫度計溫度高低變化,以判斷使用何種木柴及投柴的時機,才不至將坯體燒破,是一項相當重要且專業之工作。

封窯頭
當火焰達到預定的溫度後,視燒窯規劃所需氧化或還原的時間,達到目標後,便封住窯頭的投柴口和通風口,準備打開兩旁的「窗仔孔」柴,開始燒側火,又叫「燒窗仔孔」又稱為上間 ﹝開始燒各窯室之意﹞。

「上間﹝燒側火﹞」時由最靠近窯頭的窯室側頭柴孔開始,依序往窯尾燒;燒側火時由兩人站在窯室兩側同時進行燒窯作業,依每一窯室內陶器當初想要達到的落灰火痕效果,控制溫度與時間,當一個投柴口燒好之後,用磚塊塗泥漿將之封閉,再燒下一個窗仔孔。燒側火時,由於窯內溫度很高,是燒成作業中辛苦的階段,也是燒窯成敗的關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還會熱汗如雨下。

「上間﹝燒側火﹞」時由最靠近窯頭的窯室側頭柴孔開始,依序往窯尾燒;燒側火時由兩人站在窯室兩側同時進行燒窯作業,依每一窯室內陶器當初想要達到的落灰火痕效果,控制溫度與時間,當一個投柴口燒好之後,用磚塊塗泥漿將之封閉,再燒下一個窗仔孔。燒側火時,由於窯內溫度很高,是燒成作業中辛苦的階段,也是燒窯成敗的關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還會熱汗如雨下。

完成燒窯封窯後,約5-7天讓窯內溫度降至約50度就可進行開窯,將封窯的隔熱磚拆下,檢視此次各窯燒窯狀況,做成紀錄,作為下次燒窯應改進或依據的數據。

出窯時,各窯室組長及組員排成長龍,以接力方式將陶藝品由窯內傳出,各窯室物品分區擺放。各窯室出窯後的陶藝品分區,比較各窯室燒窯狀況與差異。

http://tw.myblog.yahoo.com/a1012 ... prev=161&next=8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2: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柴燒之美----土與柴火的對話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環環相扣,是多次燒成實驗調整所獲得的心得,不是靠運氣。土質和土胎的配方是決定作品好壞的關鍵,柴燒的垂煉中,土胎與火交融,經過火炬及火痕引出紅榴、黑榴、胡麻、閃光銀等顏色,甚至一件作品呈現七彩色澤,在溫和的火侯配合之下,表面亦能呈現斑駁點狀的特殊效果。


柴燒作品不上釉藥,體表的色澤完全來自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藉由自然落灰留在作品上形成一種自然釉,燒製過程留下的火痕,也為作品構成人工難以達成的美妙紋路。柴燒直接反映著陶者的心境、思想、觀念,這些在強烈窯火焠煉時所產生的作品,的確讓人驚豔。柴燒往往就是在那不確定的土火關係中展現,在那種既興奮又期待的等待心情下,呈現出乎意外的驚喜,絕非現代的電窯、瓦斯窯所能取代,燒製過程所花的人力、物力、成本都要大得多,作品無法複製,柴燒樸實中帶著豐富的色彩,內斂中含有奔放的特色。

70年代引進日本柴燒陶的一些觀念,柴燒淵源來自於中國,因台灣60年授經濟復甦把傳統陶業產生斷層,經過80年代受到國際柴燒的創作影響又慢慢找回傳統之風,柴燒其反璞歸真、粗獷的陶器,對於陶瓷業者造成很大的衝擊,在當時部份陶藝者受到日本柴燒在國際陶藝佬受推崇的影響更掀起了一股柴燒熱。


日本柴燒陶的風氣有其淵源留長得文化基礎,一開始仍和早期的台灣傳統陶一樣,但受到茶道大師特別推崇,柴燒茶壺所泡之茶特別甘甜,比起瓦斯、電窯有它的差異性,在這種自然質樸、無矯揉人工造作的美感,配合茶道文化、花道文化以及飲食文化的推行下,日本的陶藝工藝師因而創造出各種粗獷、隨機的柴燒作品,不但成為日本陶藝的一大特色,更受到國際陶藝的推崇,日本柴燒陶的形式、風格因而影響到美國澳洲等地的陶藝創作者。

台灣的柴燒陶風氣也在80年代隨著國際現代陶藝的風潮吹襲到台灣,而台灣的柴燒陶和日本有所不同,日本柴燒表現是哲學思想和生活文化結合的一種美學形式,而台灣的陶藝嘉表現的質感或配合造型等個人創作的意念,現在柴燒陶的美感表現生活方式,仍然保有傳統的樸實、豐富的天然色彩之美。

柴燒成敗和人、土、柴、窯之間環環相扣,在那不確定的土火關係中展現不同的風華,作品呈現讓人有著出於意外的驚喜,更有獨樹一格的品味,傳統柴燒的技藝用於在現在朝燒創作的表現上,也將傳統陶藝之美作了一番新的詮釋,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希望愛好者能把這古早味一直延續下去。

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環環相扣,在不確定的土、火關係中展現出不同的風華,呈現意外的驚喜。柴燒作品不上釉藥,體表的色澤完全來自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藉由自然落灰留在作品上形成的自然釉,燒製過程留下的火痕,構成作品中人工難以達成的美妙紋路。」

柴燒源自中國,因台灣六十年代經濟復甦,傳統陶業產生斷層,七十年代引進日本柴燒陶的觀念,八十年代受到國際柴燒創作的影響又慢慢找回傳統。柴燒其反璞歸真、粗獷的陶器,對於陶瓷業者造成很大的衝擊,在當時,部份陶藝者受到日本柴燒在國際陶藝廣受推崇的影響下,更掀起了一股柴燒熱。

柴燒反映著陶者的心境、思想和觀念,強烈窯火焠煉下所產生的作品,讓人驚豔。傳統的柴燒技藝用於現在柴燒創作的表現上,也將傳統陶藝之美作了一番新的詮釋。柴燒樸實中帶著豐富色彩,內斂中含有奔放的特色,讓陶藝愛好者欣賞柴燒之美,並能把這種古老的技藝傳承不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2: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柴燒

利用一般木柴作為燃料,燃燒後灰燼或是落塵中鉀與鈉等自然落灰釉來燒製作品,作品特色,自然純樸(窯爐:柴窯)。柴窯燒陶時,完全燃燒的灰燼極輕,隨著熱氣流飄散。當溫度高達1200℃(依柴種類而有所不同)以上時木灰開始溶融,木灰中的鐵與陶坏上中的鐵則使形成的釉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這種方式形成的釉被稱為”自然落灰釉”-----在整個柴燒的過程中,在溫度高達 1200℃時,木灰開始熔融,木灰中的鐵與陶胚上中的鐵會使釉料呈現不規則的色彩,這種方式稱為自然落灰袖。。因柴火直接在體坏上留下自然的「火痕  」,使得作品色澤溫潤且變化多端,且木柴燃燒後的灰燼,落在作品上產生「自然落灰釉」在受火痕與背火面所產生的陰陽變化,也是電窯、瓦斯窯所不及的。因此柴窯燒出的作品色澤較溫潤且變化多端,而自然落灰會在作品表面因受到火痕與背火面上產生陰陽變化,色彩耐人尋味。落灰經高溫溶融,形成自然的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燒作品的迷人之處。

薪柴的消耗量大,一立方米約需三到五噸柴薪,投柴加火也需極大的體力與耐力,而木灰對於窯體本身會產生侵蝕效果,因此窯具壽命受到影響,這些都是造成柴燒作品成本較高的原因。柴燒時因為全靠火候的表現,因此結構不同的窯、不同的溫度、不同控制火候的方法以及陶土的土料等,都會影響到作品的風貌,所以每一件柴燒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時代進步,傳統的柴窯燒陶已經被視為落伍、費時、費力的燒陶方式,然而因柴火直接在體坏上留下自然的「火痕  」,使得作品色澤溫潤且變化多端,且木柴燃燒後的灰燼,落在作品上產生「自然落灰釉」在受火痕與背火面所產生的陰陽變化,也是電窯、瓦斯窯所不及的。落灰經高溫溶融,形成自然的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燒作品的迷人之處。     

柴窯燒陶時,完全燃燒的灰燼極輕,隨著熱氣流飄散。當溫度高達1200℃(依柴種類而有所不同)以上時木灰開始溶融,木灰中的鐵與陶坏上中的鐵則使形成的釉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這種方式形成的釉被稱為” 自然落灰釉”。木灰附著陶坏產生化學作用,但對窯壁、窯具則產生侵蝕效果,因此窯具壽命短。燒窯的時閒往往需要兩三天以上,且溫度需達到1260度以上,否則落灰效果差,是不盡其功的。薪柴的消耗量大(一立方米約需二、三噸柴,視燒窯時間不同而有所差異)投柴加火也需極大的體力與耐力,這些都是造成柴燒作品成本較高的原因。因為陶坏不需施釉,木灰自然的飄落,故每一件陶坏都會有厚薄不均的釉面,或是留下火燄燻燒的痕蹟,或者沾染厚厚的、粗糙的、似熔未熔的灰釉…‥等等粗獷的質感、樸拙的色彩。

由於柴燒控制困難,人力、物力成本又高,所以對陶藝創作者來說無疑是項挑戰,但柴僥作品渾厚內練的質感「火痕」與「灰釉」每每在作品上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又是柴燒的難得可貴和令入著迷的地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2: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柴燒之美

【柴燒】是一回歸自然的時勢,是【火】【土】【灰】三者之間的自然關係,他能產生許多耐人尋味有別釉燒的美感,以及他不可完全掌握的預期著灰,提供了柴燒者更上層樓的挑戰性和悠遊空間,也許正因如此柴燒的愛好者正不斷的增加。  

簡單的說【柴燒】是將作品不經上釉直接放入窯中,持續不斷地燃燒木柴提供熱力,更將木柴燃燒所產生的灰、煙落在作品上,遊走於作品間,於焉產生出不同的自然灰釉色澤和火痕變化,再搭上作品本身的些許粗獷,便造就了柴燒迷人之處。  

土【化泥為石】柴燒專用之陶土多經陶者自行調配,考量的不外乎是陶土耐熱溫度、柴窯屬性、薪柴總類….等;然所有柴燒作者追求的不外乎是讓土能產生一種溫潤、敦厚、沈穩內斂的柴燒之美。  

柴【火精靈的化身】一般提供柴燒用的木材需靜置約三至六個月以上(忌太潮濕)以利燃燒,其種類有樟、龍眼、荔枝、蓮霧…等乃至於廢棄木材。  

窯【灰痕昇華的殿堂】柴燒專用的窯有別於電窯和瓦斯窯,他僅以燃燒木材提供熱能,一般燒窯需三到五天(72-120時)此期間需不眠不休輪班投材,加材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總類、天候的狀況、空氣的進流量….等細微因素,正不斷地影響窯內作品的色澤變化是否豐富、渾厚、飽滿乃至於【火】【土】【灰】三位一體,共熔共生。

【柴燒】沒有公式可循,更不可能找出同樣的作品,只因為影響柴燒的因素太多,而且均是如此細微和多變,再加上未拆掉最後一塊磚頭之前,誰也無法斷論作品之好壞,所以他才吸引人,唯有不斷的嚐試才能找出火土灰之美,我想這正是柴燒工作者不斷投入心力的原動力。  

http://bbs.moninet.com.tw/board/ ... m=140&topic=134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2 20: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苗栗客陶窑柴烧

由此看来苗栗客柴烧陶窑是饶平九村传过去的,因为饶平九村的柴窑(又叫龙窑)是潮汕一带的发源地.而苗栗客家人大多是饶平客家搬迁过去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9 02: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