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1|回复: 2

遥遥归乡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4 10: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浪号航海日记:遥遥归乡路
[


    我们告别了天堂般的大溪地向下一站萨莫亚岛进发,此段航程约为1200海里,大约要6天时间到达。按照原定计划,我们离开大溪地后本来是去往新西兰、澳大利亚,但因为这次环球航行的最后终点改在了中国青岛,因此离开大溪地后我们开始一路往北航行。




离开天堂般的大溪地

    我们的归航站青岛被誉为帆船之都,很多国外的帆船虚拟游戏都有“CHINA· QINGDAO”这个地名,并且08年奥运帆船比赛赛场也在青岛,我们希望青岛能为我们的归航划上一个意义深远的句号。“青岛号”船长郭川听说了我们这次活动后,已在大溪地加入我们全球通新浪号和我们一起返回青岛,另外,我们在深圳的帆友——深圳“幸运女神号”船长李伟也欣然加盟,他们成为了全球通新浪号上的两位新成员。




船长三人行(左为王滨 中为李伟 右为郭川)

    我在大溪地虽然只停留了短暂的两天多时间,但我确信,大溪地这个太平洋最美丽的一隅已深深驻留在了我的心底。Tahiti,已有很多人将它称作“塔希提”,而我窃以为这个带着洋味、没有丝毫感情色彩、没有任何寓意的词组是无论如何都和眼前的Tahiti不相配的,因此,当我周围的人“塔希提,塔希提”喊个不停时,我仍固执地称它为“大溪地”——一个很中国化的地名、一个能凸现汉语文化的词组、一个能给人很多美好遐想的名字。独爱“大溪地”,不仅仅因为它的美丽,更有一段大溪地客家华人的历史,因为有历史、有故事,就让大溪地的美去掉了轻浮,而有了更深的内涵和人文底蕴······




著名的大溪地海上木屋 (摄影 阿东)

    知道大溪地是个美丽的地方,是从很多旅游杂志、电视片、电视剧以及一些朋友的介绍中得来,来到大溪地之前,根据以前的间接了解,也曾对大溪地的美有过无数种想象,但眼前的现实只有一种,而且不同于我的任何一种想象,那就是我的想象无法达到、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美丽。在这里,各种美丽的元素山、海、云、雾等兼备,这些美丽元素互不排斥、相互融合,山峰险峻、海水碧蓝、云蒸霞蔚、雾霭缭绕……单独欣赏如一幅美丽图画,身在其中又如在天上人间,下面这些照片是绝对的实景拍摄:




这种颜色叫碧蓝 (摄影 阿东)





人间仙境 (摄影 阿东)

    据当地华侨介绍,大溪地有三大特点:旅游业、黑珍珠、捕鱼业,这也是当地的三大支柱产业,这些“无烟”产业也成就了大溪地纤尘不染的美丽,我们戴着潜水镜下到清澈透底的海底,和小鲨鱼、魔鬼鱼在水里嬉戏,当第一次看见小鲨鱼张着嘴向我冲来时还真有点害怕,可当它只是围着我们嬉闹时,我又会疑惑,咦,难道是这里和谐的一切让这些凶猛的物种也“从善如流”了吗?




一起潜入海底去耍耍 (摄影 阿东)




与魔鬼(鱼)共舞 (摄影 阿东)

    可是,大溪地,让我在睡梦里也挥之不去的不是这些胜似天堂的美景,而是一段耿耿于怀的客家华人辛酸历史。

    要庆幸,在大溪地我认识了这位地地道道的湖北武汉老乡——陈涛,否则的话,我对大溪地印象仍是雾里看花。陈涛是武汉大学毕业生,硕士毕业后去到法国认识了她现在的先生——一位大溪地客家华侨的后代,随丈夫来到大溪地生活后,陈涛在这里教授汉语,并担任一些翻译工作。在和陈涛的聊天中我知道他们正在编撰一本书,书名是《大溪地华侨》,从陈涛的介绍中我得知了大溪地这片美丽风景后客家华人的一段辛酸历史,这让我想起此前一位署名java的网友曾在航海日志跟帖中帖出的《不归之路——塔希提岛的客家人》那篇文章,陈涛的讲述也进一步印证了网友告诉给我的这段历史。




我们和陈涛夫妇 (摄影 阿东)

    当天晚上回来后,重看这个跟帖让我久久难以入眠,让我们一起再重温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吧:

    十九世纪中叶,一个历史的偶然巧合,使很多客家人踏上了不归之路,甚至他们归国回乡的遗愿传之子孙也成泡影,海天空闲,国境森严,只有遗恨终天的长叹!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棉花奇缺,价格暴涨。爱尔兰人威廉·斯图尔德获得这个信息后,于1862来到塔希提岛,以低廉的价格购得12O0亩土地,法国当局还同意免征他20年关税。

    斯图尔德的农场需要大量劳动力开垦土地种植棉花,他选择了中国的劳工,应招的都是客家人,是从中原植棉区南迁的农民。1865年2月28日,斯图尔德招募第二批342名;1866年1月招募第三批401名,合计1072名。

    当时,中国社会也在动荡之中,农民困苦不堪,饿俘遍野,太平天国革命正方兴未艾,清朝统治者招兵买马围剿太平军,百姓负担日重,经济破产,巴不得能出国躲一场浩劫,他们和威廉·斯图尔德订立劳资合同:合同期7年,每个劳工可得一幢房子,1个小园子和一些工具、衣着等物。合同期满,由斯图尔德出资送劳工回中国。如果劳工本人同意,可重订合同,再干7年。

    这1072个会种棉花的客家人,为一个谋生的追求,毅然背井离乡,踏上万里旅程,从东半球到了西半球,也从北半球到了南半球。开始的数年还干得不错,合同都如约兑现。但是好景不长,1868年,美国内战结束了,棉花多如潮水涌进市场,价格急剧下跌,塔希提岛上的农场于1874年破产了,中国劳工不能按合同被送回国内,农场主斯图尔德逃跑得无影无踪。

    浩渺无垠的大洋叫他们插翅也难飞回故乡,只好在岛上自谋生路,到附近的一些岛屿去垦植或养殖。当地的法律是抬高塔希提人,压抑华人的。如禁止华人出售鱼、水果、鲜花和某些热带蔬菜。这些东西让塔希提人垄断获利,华人只能地摊出售牛肉、猪肉和鸡,以及一些新鲜蔬菜。这些身处异国的客家人,学业也很勤奋,只要父母供给得起,都到法国或美国去上大学,攻读学位,可是他们回到塔希提后仍找不到工作,你往往会在岛上惊讶地发现,站在柜台后卖纱笼的男人竟会是一位经济学硕士或是化学工程师。

    在不平等、受歧视的境遇里,塔希提岛上的客家人深深地痛感有家难归、有国难投。老人在临终前都交代孩子们要寻找机会回国,自己的家是在中国的什么地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有不少流离失所的难民回归故土,连祖国也没了的犹太人,也拼着命到中东去建立以色列。法国政府表示愿意帮助塔希提岛上的客家人重返祖国。当时有757人申请要求回中国大陆,法国政府租了四条船送他们,他们已不是当年出国的劳工了,而是第二代、第三代客家人后裔。他们卖掉了财产和留岛的人道别,互相祝愿后,终于踏上了归国之路。

    可是,这757名华裔回到香港时是1948年,正值国内战争打得如火如荼,硝烟飞突之际。大陆的逃亡者如洪水般涌入香港。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形成了除军事斗争以外的管理真空,谁也不会去管他们回国的事。而且国内经济混乱,供应匮乏,种种困难使他们却步了,在香港滞留下来。

    然而,香港也是拥挤不堪了。他们想重返塔希提岛,但法国政府又不同意了。已到国门而难入的状况,使这些华裔进退维谷,无所适从,只好观望着等夜时机,并彻底打消了归国念头,通过港英政府和法方的交涉,这些等待归国20年之久的客家人只得又重返塔希提。此去万里烟波,果真是一条不归之路?




遥遥归乡路 (摄影 阿东)

    果真是一条不归路吗?带着这样的酸楚和遗憾,大溪地客家华裔不得不反认他乡为故乡,在太平洋的一隅一代代繁衍生息,这种已到家门却难入的世代之痛谁能明了?他们就像散落在海那边的一颗颗珍珠,虽然离开珠贝母体,但仍能顽强生存,焕发着自己的光辉,可是血脉之情就像一根看不见、扯不断的丝线,无论海角天涯,无论时光流转,都会将他们与生育他们的故土永远相连。

    我们驾船而来,我们乘帆而去,在华侨同胞们迎来送往的眼神中我似乎读懂了什么,我们一叶扁舟承载着他们几个世纪、几代人的梦想,因为,我们是带着他们难圆的梦回家去了……

    听了这些故事,让我们又萌生了一个心愿,环球航海完成后很想拍部片子用影像讲述这段历史,但愿这个梦能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4 12: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人在非洲,大溪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0 10: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請問這些客家後裔會說客家話的人多嗎
比例大約是多少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8 03: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