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86|回复: 13

揭西民间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5 20: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揭西民间故事1-天竺仙岩漏米洞

明朝,崇祯年间。广东潮汕地区,遭受虫灾,庄稼失收,民不聊生,官府却加倍抽税迫粮。小小的河婆,驻兵六十名,这些衙役,日日背着大刀,如狼似虎,下乡搜粮。当时,有位韩举人,为人正直,暗中组织抗粮,结果,却被官兵抓了,打入死囚牢。

后来,这些官兵凑足了九万四千斤米,抓来十八条船,每船载五千斤,船头船尾各有兵一名把守,那位韩举人,也从狱中被提出来,随船押去,要在揭阳县城进贤门外斩首示众。

时值夏末雨季,河婆溪水满江,十八条官船,顺风扬帆,随流飞下。但是,刚来到狮(山)象(山)把水口的石狮麻潭时,突然乌云密布,风雨大作,十八条粮船全部沉在浊浪滔天的江中,只有船夫晓得水性,泅上岸来那些官兵,全部葬身鱼腹。

韩举人呢?他只记得:当时,天昏地黑,霹雳一声,身上的木枷锁断了;接着,一首闪电,从半空飘来一条白玉似的衣带缠住腰身,猛然腾空而起,来到一个去处,但见:雨过天晴,明山(河婆三大名山之一)如洗,风景幽雅的“天竺岩”,更觉秀丽鲜妍,这座建于宋朝的庵堂是个巧夺天工的石寺,天井有数百年的古柏,四季长青;右廓有一仙泉,甘美可口!正中大殿,原是个巨大山洞,可容几百人三面都是天然岩壁,中央塑着观音佛像,两旁排列着十八罗汉;殿顶巨石有一小孔,殿后部仍然是个花岗岩大石头,上面建有“观天台”。因他曾多次来游玩过,庵壁上还题着自己的诗句:“深谷清风钟声远,天竺青山翠欲滴。”韩举人缘何得此到地呢?原来是:观音大士显灵,叫十八罗汉推翻了官兵粮船,抛下袈裟罗带,将韩举人从船中救了出来,安置在“天竺岩”庵。从此,韩举人盛感化恩,削发成僧。

他跪拜在佛殿上,敲打木鱼,口里念:“革鼓扣空空空古空今今古皆从空里去,木鱼敲觉觉觉人都向觉中来”。接着,他取来笔墨,在庵堂门边写下一付对联:“石砳磊通四海,日昍晶达三江。”说也奇怪,笔墨还未干,大佛殿岩顶的那个小孔,立即源源不断地漏下一股小小的米泉。韩僧人和方丈及众师兄弟、师姐妹十分惊喜,一齐合掌诵念:“阿弥陀佛!”并轮流煮着大锅粥,分头下山叫来穷苦的百姓们真饱肚子,任从来客多少,都能供应。这些米究竟从哪里业的呢?正如韩僧人写的对联“通四海、达三江。”十八船粮全部通到天竺岩。漏完了,又“通”“达”到揭阳县衙、潮州州府的粮仓。所以,总是如泉不息,漏个不完。

现在呢?没漏了。据说清代中叶,有位贪婪的和尚,为了个人私利,想发横财,拿来铁锤钢钎,要把漏米洞凿大一点,结果反而堵塞掉,竟然粒米不漏了。人们都唾骂这位贪心的和尚,数百年来,只留下一段神奇的美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20: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楼

揭西民间故事2-龙潭飞瀑的传说

龙潭飞瀑的传说
揭西县南山溪上游,有一处“龙潭飞瀑”。那里奇峰刺天,怪石林立,急流飞过石缝,泻落百丈岩,有如一匹连接天地的白布。但见水花飞喷,遮天蔽日。但闻吼声如雷,惊天动地。岩下冲成大石潭。水色深蓝,波澜起伏。若是亲临其境,不由使人脉跳心惊。

相传龙潭原来没有瀑布,潭下无底,可通大海。潭中水晶宫由孽龙坐镇,鱼兵蟹将,把守宫门,戒备十分森严。

有一条金鲤鱼,修炼百年,变成美人鱼。日间在潭边嬉戏,夜间上岸旁游玩。独来独去,无忧无虑,胜过天上神仙。

在龙潭不远处的石岩下,有一小村落,名叫龙口村,住着十余户人家。有个后生杨樵哥,居住在村头的破茅屋。樵哥的父亲入山烧炭,给恶虎吃掉母亲母亲刈草,让毒蛇咬死。这样,他就变成一个“锅仔哥”,专门砍柴,趁圩日挑到南山圩去卖,换几升米下锅。

樵哥饱受日晒雨淋,霜打风吹,炼就一付铜筋铁骨。那粗硬的头发,打了一具圆结。赤红的脸上,闪着两颗亮眼珠。配上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嘴唇。二条铁臂,力可拔山;二条铁腿,走路如飞。

樵哥饱受日晒雨淋,,霜打风吹,炼就一付铜筋铁骨。那粗硬的头发,打了一个圆结。赤红的脸上,闪着两颗亮眼珠。配上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嘴唇。二条铁臂,力可拔山;二条铁腿,走路如飞。

这一天他从山上挑了一担柴回来,尖担压得象一弯新月。如雨的汗水把一身破烂的“芫荽衫棱裤”淋湿了。他感到全身火烧火燎,急奔潭边,放下担子,将衣裳脱了,用浴布围着下身。忙将脏衣裳洗得干干净净,披在桃树枝晒着。然后跳下水去,在潭中翻筋斗。他张开双眼,在望不到边的水府,有数不清的五彩奇石缝飞出一条红光闪闪的金鲤鱼。忽然在石后窜出一条鲈鱼,这鱼甚为丑陋,嘴阔、体扁、背灰、腹白,向金鲤鱼扑来,美鱼一甩避开了。鲈鱼紧追,咬住鲤鱼尾不放。

樵哥游到岸边,见那鲈鱼还在水面逞凶。他赶忙飞出石片,正击中鲈鱼头,恶鱼下沉,游起一丝血水。鲤鱼脱了魔牙,竞向他连跃三次。

这一夜,天空蔚蓝,月白风清。樵哥在屋前劈了几个柴头,然后回屋关了柴门。耳边传来“笃笃”的敲门声。他往门缝一望,似乎是一个人影。开门一看,不由呆住了。原来月下站着的,是一位俊俏的姑娘。只见她头上梳着一个鬃髻,插着金钗。身披鲛绡巾,下着云纱裙。她闪一闪流星眼,动一动樱桃唇,好象要说什么话。

单身汉吓了一跳,问道:“小姐”你为何连夜入山?”姑娘掉下几颗晶莹的泪珠:“我不是富户小姐,是穷家姑娘,名叫李金妹。只因要来山内舅母家,走错了路,东奔西窜,担惊受怕。幸好找到这里,求大哥行好心,给我宿一夜。”

樵哥出了一身热汗,摇摇头:“你去找别家吧。我一个单身汉,怕人说闲话。”说罢,把门关了,心头还在突突的跳着。

耳边传来“呜呜”的哭声,至此初秋夜晚,山风阵阵,冷气侵人。姑娘衣衫单薄,如何受得了?他向着门外问:“喂,你为什么赖着不走?”金妹抽泣着:“大哥,村里的门全敲遍了,有的不肯开门,有的骂我是妖精。我只好在这里被老虎吃了。苦呵!”

“呼——呵!”林里传来一声虎啸。樵哥倒抽了一口冷气,忙开了门:“金妹,你就在这里睡吧!我到别家去借歇。”金妹把汉子的衣裾拉住:“我……我怕!”樵哥一时如热锅里的蚂蚊:“象你这样上怕猫、下怕狗,这怎么行?这样吧,你快闩门,我就蹲在门外守夜。”金妹抹着泪水:“为了我,让你给老虎当点心,倒不如我死了的好。”

单身汉退了一步,试探着问:“我看,你究竟是……”姑娘低下头来:“我若说出根由,怕你吓坏了。”汉子拍着胸膛:“我只有一条命,天不怕,地不怕,天塌下来也能顶得住。”

金妹羞羞答答,以袖遮面道:“我就是龙潭里的鲤鱼精。你砍柴回来,常在潭里洗澡。我见你是个朴实的后生,衣衫破碎,甚觉可怜,有心帮你一手。今日那可恶的鲈门将,多方将我期负,想拉我入龙宫。幸好你把瘟官杀退,救我一命。为报大恩,我情愿不居龙潭,就给你作妻子吧!”说罢,跪了下去。

樵哥忙扶着姑娘。金妹道:“你若不答应,我就不起来。我会煮饭、织布,这里的山苎遍野,我包你穿得漂漂亮亮,还有余布可以带上圩去卖。”

樵哥见姑娘泪流满面,心全软了。寻思自己这样贫穷,眼看必孤老一世。今鲤鱼姑如此多情,也是天公作美。忙说:“好是好,只是太委屈了你。”

金妹站起来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明天,你就去弄架布机来。”樵哥闪着浓眉道:“一架机要十两银,我那能出得起?’金妹指着地上说:“这些珠子,你可捡去换银。”樵哥拣起十几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惊问:“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金妹说:“是我的泪珠化成的。”

樵哥心里开了花,拉着笑吟吟的新娘,同入洞房。以松明为烛,撮土块为香。双又拜过天地之后,新婚夫妇吱吱喳喳,一直谈到天亮。

第二天,龙口村一派欢腾。山里人见樵哥娶了一个仙女,无不称奇。新郎头一遭撒了个慌:“她是财主的婢女,不小心打碎了玉花瓶,主要要杀了她,她连夜逃了出来。”

从此以后,芧屋内安着一架织布机。那机声如琴音一样,分外悦耳。一匹匹的布,如溪水般的流了出来。

樵哥穿上簇新的大襟衣,照常上山破柴,逢圩日就背着布赶南山圩。金妹织的布又细又软,称为“金布”,一下子就卖光了,两口子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到了隔年的七月十夜,乌云阵阵翻滚,暴雨倾盆狂倒。金妹拾头见天空象墨拨的一样,不禁叫一声“不好”。丈夫上前问道:“你身子不适么?”妻子说:“我估量那该死的鲈门将要来抓我了!接着,霹雳声声,黑云裂开,飞出一支支闪亮的利剑,向金妹的心窝刺来。

顷刻之间,潭水大涨,涌入芧屋,布机漂出门外,金妹也被卷去了。樵哥见势不妙,忙去抓住布机,跟着游出去。忽见一位阔嘴大将,举起大锤,大喝一声,向着樵哥当头劈来。

等到大水退后,樵哥奔到龙潭边,他望着潭水哭了起来。忽然,传来妻子的声音:“樵哥,自别以后,龙王罚我日夜织布,你可在夜间来上面百丈岩收布。”

从此,只要到了天黑,从百丈岩顶到龙潭,就挂着一匹白布。樵哥含着泪水,把布收了回去。

隔了一个月,还是中秋之夜,月色分外明亮。樵哥听见龙潭那边发出阵阵的轰鸣。他三步当二,狂奔上前,不由大吃一惊。原来龙潭上的百丈岩,挂着一条飞泻的瀑布,他在呼:“金妹,你在那里?”

水里传来熟悉的声音:“樵哥,你昨夜来收布时,被鲈门将发现了。眼睛我织的布,全部被龙王收去了。你看,从岩下泻来的,是我织的布呵!”樵哥倒在潭边,一时昏迷过去。

自此以后,百丈岩上的瀑布终年不息。有人蹲在潭边,似乎听见那织布机的声间:“丁丁丁!”

李金妹还没有死,她永远也不会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20: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揭西民间故事3----儿子和养子

相传最先在桐树坪村开基的,才五家人。他们各自占了一块,后来就以他们的姓氏,把地方名喊作袁屋角、李屋地、曾屋沟……,其中有家姓袁的,名叫袁庆福。两口子辛勤操持,倒也有些积蓄。只是年近四十,身边尚无一子,老两中经常为此长唏短叹,但也无可奈何。
一天,庆福和老婆商量,为了老后有人照料,不如到别处抱个孩子来抚养,这样好歹也比无儿女强。因此,庆福到邻村抱了个男孩,取名添财。谁知抱回来不到两年,他老婆竟奇迹般地生个男孩,安名叫官来。庆福夫妇好不欢喜,把儿子视若掌上明珠。
不觉十年过去了。添财已十四岁,而官来也十二岁了。添财六岁就开始给家里放牛,还要捡柴割草,每天风吹日晒,倒也出落得虎背熊腰,身材高大,且又长得聪明伶俐,不管什么活,只要被他看过,没有学不会的。官来呢?从小娇生惯养,父母连三两重的活也不让他挨。个头虽然长得和添财一般高,但生得呆头呆脑,每日光知道玩,要不就到粪池里多钓青蛙。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然而庆福夫妇却也一天天焦虑起来。眼看着添财越来越能干,而自己的儿子实在太没出息了。这样下去,家山岂不让添财独占了去?假如两老死后,那官来被他一脚踢出去也未可知。添财毕竟是别人的儿子,如不把他赶走,就是死后也不放心。怎样才可以将他打发走呢?夫妇俩商量了大半天,终于想出了一条毒计……。
第二天,他叫来了两个儿子,对他说:“你们俩个年纪也不小了,现已是早春天气,下地去学种豆吧。”说罢,拿出两包黄豆,分给兄弟俩一人一包,然后又阴沉着脸说:“如果种生了,就回来,要是种不生,哼,就别想再进我的家门!”
添财兄弟各拿着黄豆,向自家菜园走去。路上,添财想到出门时父亲的神色和那恶狠狠的话语,内心已觉得不对头,忽然让他俩来种豆为了什么?真让他摸不着头脑。但不管怎样,先看看黄豆再说吧。于是打开纸包,抓出一把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黄豆黑乎乎的,显然是被炒过,再去看官来的呢?不但是生的,而且个个粒大饱满。这下,他全明白了。但仍旧不动声色,掏出一把就吃,官来看哥哥吃得津津有味。而自己的又不能吃,便要和添财换。添财见弟弟傻乎乎的样子,忽然计上心来,因此,装作很不愿意的样子和官来换了。
来到田边,两人将黄豆种下,一齐坐在田头等着,饿了吃些干粮,夜晚便然田头睡下。到了第三天,添财的豆全生了,而官来的则一棵也没生。官来看着哥哥兴冲冲赶回家去,想起爸爸的嘱咐,只好再等待着。
且说庆福夫妇,满以为这一妙计,便可将添财打发走,正在举杯痛饮时,忽然见添财一脚踏时门来,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忙问官来那里去了,添财佯装不知,便将换豆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庆富听后气急败坏,连夜直到田边,但田头空荡荡的,连踪影也没有,春寒抖峭,雪花飘飘,官来那里去了呢?庆福猛然想起不远处的一个树洞,奔过去一看,儿子果然钻进树洞里去了,伸手一摸,早已冻僵,怎么也拖不出来。因此叫添财拿来斧凿,对着树洞努力凿起来。凿着、凿着、忽然洞内红光一闪,僵尸不见了,从洞内飞出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小鸟来,围着添财连叫三声:“哥哥凿穿、哥哥凿穿”,便径直飞走了。
据说,这只鸟就是官来变的,由于那棵大树被添财凿过,因此便取名叫“凿子树”,又把周围的地方,也叫做“凿子树下”。老人说,直到现在,还能听到那“哥哥凿穿”的鸟叫声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20: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揭西民间故事4---林九娘

在揭西县的河江中游,有个叫“九娘水”的地方。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里面却有段故事:
河婆南片角,有座高达千米、雄踞三县边界、方圆五十里的莲花山。明朝年间,山上驻把着号称“天总”的马祖昌、李冲山统率的贼寇,他们手下的兵将,有万人之众;经常下山攻城夺镇、扫荡乡村、掳掠妇女、财物。这般匪出兵时,曾直抵潮州城、海阳城、揭阳城、惠来城;威势相当雄猛,官府奈何他们不得。
崇正三年二月,马、李的部下将三千多人,下山洗动河婆、钱坑两个地方。当时,马辂约鱼梁寨有位闺女,名叫林九娘,妙龄十七岁,生得如花似玉,且能耕稼、织绣,人称,“乖女”。这一日,刚好挑着花篮到河婆探亲;篮里面盛着潮州籍妇女巧手方能做的红桃粿鸡笼、乌吱等礼品。把一支涂着红漆的竹扁担压得弯弯,加上林九娘巧梳妆、细打扮,穿上漂亮的新衣裙,身材窈窕,轻移莲步,丰姿婀娜,简直就像下凡的仙女那样美丽动人!当她来到南森乡河唇边的堤坝时,忽然,一阵马蹄“得得”声响,迎面奔驰来三骑贼兵。见了林九娘这位天姿娇艳的姑娘,惊喜异常,立即下马,将她围住,有刀威迫她进入竹园,意图污辱她。林九娘正气凛然、倒竖柳眉、厉声骂道:“妾是良家之女,你们这班狂徒,可以把我杀掉,但不能污辱我。”三个贼寇“嗬嗬”大笑,哪里舍得下刀呢?其中一位贼寇,是个小头目,随即伸开粗黑的大手,拦腰将她抱住,跳上马鞍,策刀奔进竹林,横跨河江,妄图把她抢回寨,霸为已有,作为“山寨夫人”。林九娘在马上,一边大骂、一边挣扎,用嘴把贼头的手猛咬一口,小头目的黑手被咬出了血,疼痛难忍,一松手,九娘滚跌在河滩上面,接着,她奔跑向河江深潭处,想以“投江一死,保全贞洁”。但是那时,后面两骑贼兵赶来,又拦住了她,再次执刀逼她上马。林九娘急中生智,挺起胸膊向着贼兵锋刃,尽力撞去,顿时,鲜血涌流,死于河滩之上。三个贼寇摇头叹息:“可惜!可惜!”婉惜地上马驰去。
林九娘丧命后,暴尸沙坝一天一夜。翌日,乡亲们来收葬她时,她那妩媚的脸庞,依然颜色如生。众人惊叹不已!
揭阳知县知此事后,封她为“贞女”。并立碑题辞悼念她。后来,太史郭之奇 [注]又曾赋诗三首,赞颂道:
此年贼寇乱村烟,赢得偷生问节全。
里妇惊传刀下语,狂奴许杀未容怜。
一抷香散陌头馨,三载春风宿草冥。
贞冢无心催恨色,年来空作断肠青。
古来烈女死犹生,不爱身前重后名。
纵使贞魂依雪影,岂无彤管树风声。
河婆的乡亲们,为了纪念林九娘这位可悲、可泣、可敬的少女,把她牺牲的地方誉称为“九娘水”。


[注]揭阳县志载:郭之奇,号正夫,揭阳榕城东门人。崇祯戊辰进士,擢大学士,平流寇,被执至桂林,从容就义,如文信国公同出一辙。

[ 本帖最后由 hopo 于 2006-7-5 20:56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20: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揭西民间故事5---张扬本三戏县太爷

乾隆年间,河婆有个张杨本,此人才智过人,举讼神功,这里说的是他“三戏”县太爷的故事。
话说河婆北坑寨张东有,大兴土木 ,建了一座宫殿式的“三拜亭”,装饰着红墙黄瓦,飞龙走凤。当时是满人掌政,为防汉人造反,律法极严,张东有营建如此气派的“三拜亭”是绝不允许的。另外传说:瞻天师云游揭岭见河婆地灵人杰,常降祥云,映五彩,主出龙虎之兆。为此县太爷十分惊怕,疑此兆应在此方。即以东有“私造宫殿,图谋反叛”之罪,点起官兵,要踏平北坑,斩草除根。
却说县太爷带兵浩荡压向北坑,眼看灭顶之灾就要降临 。在此非常时刻,张杨本为护父老安宁挺身而出,叫人把“文昌帝君”神像敬供三拜亭正堂,立即放燃鞭炮,香烛高烧,布局如文昌帝君圣殿这象。
这一布局果然绝妙,因“三拜亭”虽百姓所莫属,但“文昌帝君”可是受先皇所封之神圣,可享配宫殿,特别一旦上供即成文庙,再大的官也敢动它一根毫毛,否则,蹂躏神圣之责可不是好担当的。所以县太爷虽凶猛而来,见状却吃惊不小,直折屁股叫苦不迭,只好迅速下令退兵。可是来得易去就难,为不让县太爷轻易逃脱。扬本快步拉住县太爷马头说:“文昌帝君”今日圣殿,老爷何礼参拜?巧妙地敲了县太爷一笔白银。弄得他胆战心惊,惶恐如惊弓之鸟逃窜而去。这位平日作威作福的县太爷怕再惹麻烦,走时不敢正坐马头。反坐以恳赔情,真是:丑态百出,狼坝不堪。
一场官祸平息,北坑村民和张东有皆安然无恙,但事情并没有由此而完,县太爷受了如此羞辱,后又查明是扬本所为。就密谋明邀暗赚,诱杨本到衙门,再加以报复。
张扬本不知其诈,满以为是一番美意,但当他来到县府衙门,见两边兵勇戒备森严,个个横眉竖眼,就知这是“鸿门宴”。他不慌神,沉着以对,寻找机隙,回敬县太爷,来个关云长“单刀赴会”。
张扬本迈着隐步上堂,县太爷怒目圆睁高坐堂上,并故意叫人当面撤去座椅,想借此羞辱杨本,扬本见其如此无理,即故意反朝身子,把屁股对向县太爷,县太爷见状,将惊堂木一拍,喝道:“见了本官为何无理?刁民你可知罪。”扬本笑道:“论理,朝贤(前)而无向狗(后)。县太爷被讥为异类,怒极,但思事出已过,只好上座给扬本。
扬本昂正坐下,即乘胜进攻说:“传唤小民,有何贵干?”县太爷在慌乱中无从以对,只好搪塞着说:“无事”。杨本乘虚指控道:“子民无过,无事滥调正堂,侵权辱格,你犯戏虐下民之罪。”县老爷没想到这一招,气得吹胡子瞪眼,拍案不止,扬本见他黔驴技穷,又指控他道:“知错不认,持势凌人,欺压下民乃第二罪也!”县太爷乃为官之人,老虎屁股如何摸得?!更加怒不可遏,凶相毕露,暴跳如雷,一不小心把头上的官戴甩在地下,露着光顶。杨本抓住县太爷这一丑态又凛然指控他说:“露顶坐堂,有损皇威,你已连犯三罪,”说声“上司见”!便扬长而去。
县太爷自知不妙,急叫下人挽回扬本,恳求宽恕,并马上张罗一席酒宴以示赔罪。
在酒宴上,虽也欢声笑语,交杯换盏,县太爷仍千方百计寻隙报复,他吩咐厨下做清蒸鹧鸪一味,其意客人谓鹧鸪为“雕”厉害人刀是刁,厉害中佼佼者是刁头,所以此味一上席,县太爷即举箸一把挟住“雕头”,示意是早晚要吃掉扬本这个“刁头”。扬本心明手快地一挥筷卡住县太爷之筷说:“老爷,刁头(雕头)有铅,吃不下的,吃了他(它)定打牙门(衙门)!。”
县太爷本想暗算扬本,反而处处被杨本智慧所难。想起不寒而栗,直昌冷汗。真是:智戏县官,民心大快。从此县官知道河婆大有能人,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20: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揭西民间故事6-五云双进士

五云双进士
清朝乾隆年间,现在的揭县五云洞,有一对孪生兄弟,哥哥叫彭如槐,弟弟叫彭如于。父亲中过举人,在揭阳县教书。两兄弟出生时,父亲见他们相貌不凡,认为他俩今后一定了不起,就借来个官锣,从笔架山上一直敲下来,氢四乡六里都惊动了,大家都笑这老先生发官梦,疯了。

两兄弟读书都异常勤奋,没有灯油,就上笔架山劈松木片,用来点火照明攻读。十年寒窗之后,他们都准备上京赴考。

在他们要起程上京的那天,将要天亮时,鸡啼了一声、两声、三声……他们他仔细一听,却不是雄鸡报晓,而是母鸡啼叫,兄弟俩同时惊叫兆头不好,便说要必日上京。坐在矮凳上刨薯的母亲格格地笑了,还为他俩恭喜。兄弟俩莫名其妙,只见母亲琅琅说道:“鸡麻啼出鸡公声,涯子今科中头名。”母亲这一说,兄弟俩都乐了,便决定上路。

他们来到村前的长垅溪,谁知刚踏上木板桥,桥就断了,兄弟俩同时掉进了溪中,幸好溪水不深,但游得上岸来,却已是落汤鸡一般,不免又感到兆头不好,又想改日再登程。

他俩回家换衣服时,母亲问明了原由,又微笑着念道:“树桥断了造石桥,脱去布衣换红袍。”兄弟俩听了,又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几个月后,他们来到北京,正是开考之日。于是,他们马上赶往科场。到了那儿考场已经封禁,兄弟俩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擂起门来。门卫立即把他们揪住,说他们扰乱科场,要各打五十大板。兄弟俩连忙说:“我们是广东来的试士,请高抬贵手。”门卫一层层报进去,兄弟俩等了许久,才见考官出来说:“错过考时,本不许时,但念你们万里而来,本官可稍作能通融。现在我出句对,谁对得好,就让进去,对不上的,就回去吧。”接着吟道:“小小彭皮(田沟里的小鱼叫彭皮妹),焉能水中作浪?”

彭如槐马上对道:“翩翩彩蝶,只要花下寻香。”

主考官不禁叫了声:“好!”于是,彭如槐被放进去了。主考官又高声诵道:“两尾金鱼,岂敢龙门跳浪?”

彭如于高声应道:“一双瓦雀,特来凤阁争巢。”

主考官又不禁喊了声:“妙!”于是,彭如干敢被放了进去。

考试结果,兄弟俩双中进去了!

不久,彭如槐到福建长乐县做知县;彭如干到河南汝宁府任知州 ,后又陛任黄河南按察使,职管治黄工程。兄弟俩做官期间,都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深得老百姓的爱戴,彭如槐被人称为彭青天,彭如干也有黄河两岸的百姓建了彭公庙来纪念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20: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揭西民间故事6-宋帝昺在大洋的传说

宋帝昺在大洋的传说
南粤闻名的“錾字石”

揭西县大洋旅游区内,塘湖钨矿山上,有一块远近闻名的“錾字石”。高为二米余,宽为一米外,公有一面平坦,其余三面生貌歪斜,竖立在路边。平面的上端錾有王字八卦图,图下面錾着几行偏旁半边文字,经鉴定是宋代留下的。

相传南宋末年,(绍兴元年戊寅岁,公元1278年,)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沦陷后,宋帝昺落荒南逃,来到大洋塘湖山,随身携带九驴十八挑金银细软、国宝文书。因元军我追紧,临走前将这批宝物埋藏于大洋山林中。在此石刻碑注明藏处。可惜碑文全是汉语之偏旁半边字,是一篇无人能懂的书。另半边却被带走了。待来日江山收复,带回另半边字对上,再将宝物取回。不久,大宋灭亡,宋帝昺蹈海。这批国宝藏处成了永远的一个谜。也给后来寻宝人带来永远的希望。

有诗曰:片石苍茫吊帝魂,帝子遗踪不可遁。别留此处天文碑,长使时人把宝寻。

会仙处与龙山观音坐莲

当宋帝昺驻跸大洋,在战争风云密布,前有阻堵,后有追兵,风雨飘摇的小朝廷顷刻即崩之际,在此龟、龙石上召开过一次重要的神仙会。大仕观世音、道家葛洪、黄大仙、八仙张果老、曹舅、铁拐李、吕洞滨、韩湘子、兰采和、汉钟离、何仙姑、客家主神三山国王及陈抟先师皆应邀赴会。

宋帝丙自然斋戒沐浴,在行三拜九叩头礼后,就时局、窘境,向诸大神仙作了报告,祈求神明保佑,指点迷津。佛祖观世音大仕首先发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大宋今日之败局,是你前辈朝政腐败,善恶不分之报应。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对帝昺甚为怜惜。因而安慰道:世间万物,有盛有衰,有可为也。众神仙皆称喏。唯陈抟先师直言:大宋立韩之先,我曾为其命数卜卦:“一汴、二杭、三闽、四粤、见崖即止。”三百余年,灵验矣。今已步入末途,走近尾声,如人之将死,其言也哀,此天意难违是也。勉励道:死不足道,但须死得其所。志士之死,化作神仙,可闻达于后世,提升民族之气世节与精神。

会毕,观世音以其无边化法,双手合十端坐于乱石排莲花之上(今龙山观音坐莲)。堵住元之追兵。其他各路神仙,分别护送宋帝昺、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邹凤等官员下山,继续沿大宋命数之路遁去。

数月后,遁至珠江口新会崖山,与元军遭遇。杀得血染江红,浮尸遍海。宋帝昺与将士数万众,全部蹈海,壮烈牺牲,无一投降。在凄厉悲壮声中,大宋王朝降下帷幕。

天地一盘棋与双头龟

会仙会议前,铁拐李与吕洞滨在此下了一盘棋。会议开始了棋未下完,因而留下一盘残局。多少年来吸引了不知多少象棋爱好者、棋师、高手,均未能破释。

会仙会开始了,宋帝昺正在向从神仙汇报当前局势,这只不老实的乌龟起头来偷听会议精神。给门口站岗的宋帝昺卫士长一剑辟下,头被辟成两半,因而成了一只乌龟两个丑陋的头。后人给他名为“双头龟”。

皇姑宫与逍遥湖

逍遥湖边有一间石屋,相传是宋帝昺驻跸大洋时,帝妹住过的地方。后人称此石屋为“皇姑宫”。宋帝昺离大洋时,皇姑病重,留下养病,继续住此石屋。那时,大洋有位英俊青年,凭着一片慈善心肠,攀崖采药为皇姑治病,对皇姑起居饮食,倍加呵护。日日如是,朝夕厮守。直至皇姑康复,再现如花似玉之美貌。

他们俩在山水秀丽、万林森森的群山峻岭中,饿上山崖采野果,渴饮山泉洗烦心。看够雾海千山,丹霞万峰,阅尽鸟语花香,虚幻空蒙……如闲云野鹤,遨游天际,悠然飘逸,矫矫出尘。得至高至尚爱之境界,至纯至洁爱之恋峰。

然,好境未长,在一次恋人上山狩猎时,皇姑在大湖边守候归来,不幸跌进湖中身亡。时年仅十七岁,与恋人仅共度九十九天。年表恋人悲痛,厮守空宫,泪湿衣枕。

然而,时至三更,梦见皇姑身着洁白长裙,自西天飘飘然而至。向恋人报喜曰:玉皇大帝念其皇室之后,心地纯洁善良,准她转世化作逍遥仙了,在西王母门下主管人间婚恋事务。西王母念其尘世未了,准她每夜三更时分,下凡皇姑宫相会,期限百年。

自此,大洋青年厮守皇宫,以薪稼为生。三更时分,天上人间相会,甜甜蜜蜜共眠。一直活到须长过膝,无病而终,享年百二八岁。

有诗为证:有情无情此恨长,青年皇姑两茫茫。可歌天地金石恋,情之一字见石墙。

逍遥亭与逍遥湖都是在皇姑溺死湖中,玉皇大帝封她逍遥仙子后,为纪念她升仙而得名。

逍遥湖是一个海拔850米的高山姐妹湖泊。终年保持同一水位,不旱不涝,湖水清澈。青山绿水,红日倒照,相互衬映,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画。潮汕文人到此一游,留连忘返,称之为潮汕第一亮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20: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揭西民间故事7-卖擂茶的何婆

卖擂茶的何婆
您知道揭西县为什么叫河婆吗?说起来,很有趣味,它跟一个老太婆有关系哩。

距今六百年以前,明太祖洪武年间,小小的南关城住着由中原迁移来的倪陶等杂姓汉人。后来,由于一场残酷的战争,这座小小的南关城被荡为废墟,满目荒凉。

一年夏天,有一个身穿粗布大襟衫、头梳髻鬃、年交六十花甲的老太婆,在南关城门废墟搭起了一座简陋的芧寮。虽是妇道人家,干起活计来,动作麻利。只见她调好了稀泥,立即搬砖砌灶台,弄得身尘土,满头大汗。她,就是彭守章的老伴——何婆。何婆姓何,性格乐观,爱说爱笑,为人慈善。她知道,南关城是陆丰、五华、揭阳、普宁各地百姓来往的交通要道。远道而来的人打从这儿经过时,都已中午时分,饿得面青青,肚子里头咕咕叫,年老体弱的,更是劳累、干渴得直瞪眼。何婆看见了,实在不忍心!她想:何不卖点什么的,方便来往百姓呢?因此,她把这个打算跟丈夫彭守章一商量,立即得到了赞同,就呼呼隆隆地建起了这间小食店。

老太婆独个儿起小食店,新闻长上了翅膀,飞遍了三乡六里。是卖鱼卖肉,还是卖粿条?好奇的人,伸长脖子来探个究竟。老太婆淘好了白米,划根火柴,生火焖饭。隔一会儿,又擎起了一根有锄头柄粗大的,及冬瓜瓤树做的“擂茶棍”,西西嗖嗖,把陶钵里的茶叶、花生、油麻,苦棘心等东西擂成碎末,然后,把先炒好的是虾米、萝卜干、青菜和白花花的米饭往陶钵里一倒,再泡上开水,一搅匀就卖了起来。嗨!原来,卖的是香喷喷的客家擂茶!

过路的人来了,发现路口 办起了熟食店,好不喜欢!客家人喜爱吃,潮州人试试吃,都往芧寮里钻。他们香香甜甜地吃了好几碗 ,既饱肚子,又消渴解暑。吃饱渴足了,嘴巴一抹问要多少钱,老太婆说:“两个铜钱。”嗨!这么便宜!你热了,她给你递用麦秆编的扇子;你要聊天,她就大大方方地陪你讲一阵子,笑声琅琅,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每天,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何婆都笑迎四方来客。从此,本地人,外地人,人人都知道在南关城废墟上,有一个心如一团火,童叟无欺的好老太婆 。日是子久了,交往多了,人们就对她产生了感情,只要三、五日是不见面就想念得很。人们相邀 :“来呵!到何婆 那儿走走吧!”渐渐地,聚集的人多起来了。他们带来了各地的物产,自然而然地做起了买卖。起初,象个乡间的临时圩,后来,金银器皿、糖果布匹、山珍海味样样 全,只要是天底下有的东西,都在茶寮周围摆得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成了个繁华的闹市。有时候,人家见邻居买到了一件中意的物品时,就往往大声大地问:“喂!你在哪儿买的?”回答说:“何婆那边。”“何婆”后面总带“那边”这条尾巴,很不利索。腹中有点墨水的人认为,市场嘛,应该有个美 丽动听的地名,叫条美 丽的大河自良田山区奔流而下,认定江河的河北姓何的何有文彩,且都同音,保留一个婆字,也可以对那个好心的老太婆做个纪念。就这样,河婆 这个名字,就象有了生命一样,一直活在人们心里,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地传到了今天。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20: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揭西民间故事8-韩湘子与缺鼻牛石

韩湘子与缺鼻牛石
韩湘子为了建造潮州湘子桥,腾云驾雾来到座落揭阳、普宁、陆丰三县交界的莲花山上空。他要把莲花山脉的奇岩异石,都弄到潮州古城的韩江边去,作架桥梁之用。他首先命令莲花诸山的山神,将其选中的大石,杠移在石肚溪中,又施法把自己仙笛的缨附丝变得又韧又长,将千百颗大石缚紧,连成一串;又降伏了阴府洞山的金牛精,随手拉来一条山藤,吹了吹气,变成仙藤,穿拴住金牛精的鼻子,再把它牵落石肚河;将所有成串的大石,绑在金牛的尾巴上,由它拉载前往。那条拴牛仙藤却由莲花山神王牵着,在溪边前行引路,准备将所有大石沿石肚河而下榕江,入汕头海湾,再溯韩江而上潮州。韩湘子还坐在金牛背上,怡然自得地吹奏起仙笛;他还准备自己坐着的金牛,将来置放在建好的桥梁上面去,可以“镇桥御水”。就这样,仙家、山神、金牛等的拖石队伍,浩浩荡荡沿着清澈的石肚河,悠悠然而飘东前去。

因为韩湘子命令莲花山神王,要在一夜之间赶到潮州。莲花山神不敢怠慢,拉金牛,快速而行。当他们来到石肚河的中下游时,却被柴头王山下、杨桃坪面的土地伯公神看见了。这位长者,虽然职微权小,但是,他厌恶韩湘子少年得志,逞能使法,瞧人不起,路过此地,连打招呼也洲际导弹有,就故意要难为他。土地伯公神假作“雄鸡报晓”,“喔喔喔”地啼唱了“四更”。莲花山神王听了,心里一跳:“哎呀!四更啦,才只在石肚河上了二十多里路!此去潮州,还有三、四百里水路哪!仅存一更,天就亮了;怎么能赶得到呢?”因此,他焦急地用力拉着金牛,加快了步伐。谁知,用力过猛,金牛的鼻子也裂开了,痛苦难忍,它长嘶一声,奋力挣扎,四蹄却陷进深深的河床,牛身敢淹没在水花飞溅的碧潭中,仅浮起那只缺了鼻子的嘴唇。此时,霹雳一声响,东方显出霞光,天亮了。所有的石头也停止移动了。因为天亮前赶不到潮州。韩湘子敢只好作罢,另想法子,到别处去选采奇石了。莲花山神王也解除了“牵牛拖石”的苦差事,回归到莲花山洞去了。而石肚溪的上、中游,却留下千千百百闪着奇光异彩的大石头。那只金牛破了鼻和嘴唇,也变成泡在河床中的巨型怪石,人们叫它为“缺鼻牛石”而金牛沉陷河床的地方,人们叫它为“钻牛潭”。当时,金牛拨角的地方,被人称为“雄牛拨角山”。而韩湘子跨上牛背开始吹笛的地方,则被大家叫做“仙人吹笛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20: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揭西民间故事9-米瓮石

揭西县城河婆镇东面有一座山叫老虎凸,山腰上有一个庵叫广德庵,庵东侧有一只巨石叫米瓮石。

相久很久以前,石的顶端有一瓮嘴,不分昼夜,不论男女老少,谁都能在瓮嘴里白花花的大米。真奇怪,那米怎么掏也掏不完,老虎凸像座大粮仓。每天,来掏米的人排成长串长串的,络绎不绝。人们不用背犁耙找锄头当牛做马,也用不着蒔禾插番薯春种秋收,日子过得十分快活!

一天,有一个化缘的老和尚打河婆经过,发现这里山青水秀土地肥沃,实在是藏龙卧虎的好地方,怎么田园荒芜了呢?正在纳闷,忽见东边路上来往行人不少,有用箩筐挑的,有用布袋背着的。他们干什么呢?一问,心里就沉重起来。原来,路上的行人都是到米瓮石上掏米的。石瓮里掏出来的米不论煮粥炆饭都白韧柔软,十分香甜。传说吃了这种米的人皮肤红润,体壮无病,能长生不老。人们称之为“神米”,视之为宝贝。贪心的人就多掏一些拿到圩场出卖。据说运到汕头、广州去能卖到跟黄金一样的价钱。由于有利可图,有的人仗着兄弟叔侄多,有的人仗着强壮拳大,就霸占着石米瓮使劲掏米,乘机发大财。弱者常常被打得头破血流,啼哭饿肚子。老和尚听了很气愤,心想:这个石米瓮虽然给河婆人带来了许多幸福,但它把人养懒了,把人的道德搞坏了,把好山好水好田园也白白地荒掉了,这不更加糟糕吗?老和尚决心改变这个状况。于是在一个更深人静的夜里,用手劈了只圆圆的石盖把米瓮罩住 了。从此,石米瓮便有了只石盖子,从那时候起到今天,谁也没把石盖撬开过,也没有谁在米瓮石上掏到白米了。河婆人变得勤劳俭朴、能干善良了;河婆一带也变得五谷丰登、风光如画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20: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揭西民间故事10-罗隐路过莲花山

罗隐在河婆住了许多天后,决定取道莲花山回陆丰,顺便观赏一下莲花山和观天嶂的风光。因这条山路他从未走过,特请韩屋楼村熟悉这一带山情的韩老头引路。韩老头领着罗隐从河婆镇出发,经过天竺岩、碗窑坷上十八弯。此时正值秋初,中午的骄阳还是火辣辣的。罗隐跟着韩老头爬上第九弯时,已是汗流浃背,气粗脚颤了。韩老头见罗隐累得难受,便劝他在大松枝下歇歇脚。韩老头指着路边石壁的一脉淙淙的泉水说:“这泉水清甜,上山割草的人,都在此歇下业吃点心配泉水,既解渴又消暑”。这时,罗隐正口干得难忍 ,急忙上忙上前,合掌掬起泉水,一连饮了十几口,连连点头说,真是名不虚传。因要赶路,两人不敢久歇,继续旋坡而上。当走完十八弯登上风门坳时,罗隐的下腹开始呱呱作响 。走在前头的韩老头听见了罗隐的肠鸣肚响便问道 :“罗秀才是否肚子不舒服?”罗隐说:“早上在婆吃了酿豆腐,刚才在半路喝了太多泉水,现在肚子有点不对头。”韩老头指着路边的山油麻草说“这种草根可治疴哎急症,要不要挖一根试试看?”罗隐说:“等走多一会再说吧。”走着,走着,罗隐的肚子滚腾作痛,忙说:“韩老伯,等一等,我要大便。”说着四顾周围,想找个妥当的地方。不巧,甚为着急。韩老头笑着说:“在山间行通,那有法子观免斯文啊,在坷下随便蹲下就行了。”这时罗隐的大便已急得无法抑制了,三步当两步,边走边解裤,奔到坷下草丛急急蹲下。谁知蹲得过猛,近尺高的草,叶尖像针一样刺着他的臀部。他哇的一声抽起裤,可是大便已流出肛门,不得不颤着双腿再蹲下,忍着痛和痒把大便拉完。罗隐回到路上问韩老头:“坷下那种叶背长毛,叶尖似针的叫什么草?”韩老头说:“这种草一贯无正名,牛不吃,人不割,长不上山岗,只长在坷下,后来被人叫做该衰草;它今天遇上你,定要交好运。”罗隐生气地说:“这不识抬举的家伙,今天竟敢叫我受罪,我恨不得叫它一天死一次啊?”深谙世故的韩老头听了笑着说:“该衰草只有一条命,那来天天死一次呢!”罗隐想了想后说:“这样可恶的东西,峭能天天死,也不能让它这样威风,每日中午起码要低头装死一次也行。”圣旨嘴的罗隐秀才这么一说,莲花山坷下的该衰草每天一到中午就要把叶卷起来,好似焦死的样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21: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揭西民间故事11-大力黄

大力黄
明代,河婆员埔有个叫黄商如的农民,生得体格魁梧,身强力大,佃租财主的田地,其中一丘处在别人的田中间;一年春耕,周围的田,都领先插下秧了,到他牵牛去耙田时,就用左肩荷耙、右手臂把牛往胁下一后挟沿着田塍走了过去;耙田好了田,他又同样把牛和耙:“挟”“背”出来。从此,人们就给他“大力黄”的绰号。“黄”和“王”字,同音,“大力黄”也就是“大力王”了!六月收割后,财主的狗腿上门收租,黄商如把他让进屋里,笑着说:“哎呀!十分见笑,真是不成狗窝。”狗腿子连声应着:“成——成!成!”坐在板凳上叼起烟卷。黄商如不给他打火,也没给他奉茶;却拿起扫帚,只管扫屋。只见他,右手拿帚,左手把放在墙角的大石磨上、下“座”,一一拿起,放开一边,扫完,又单手提回原处。狗腿子不禁咋舌!因为,磨的上“座”有百斤,下“座”起码贰百多斤;黄商如究竟有多大气力?就可想而知了。狗腿子不敢逞威耍恶,只用好言催问:“商如兄!你看何时交租?”黄商如说:“谷还未晒干。”狗腿子不敢出声走了!

惯例:佃户应该大鱼大肉、好饭好酒招待收租人。但是,黄商如却叫妻子煲了一竹篮番薯仔放在桌上,碗筷都没有,就算是请客了。狗腿子忍气吞声地拿起番薯仔剥了皮。塞进嘴里。黄商如却大声的呵斥道:“哼!食番薯怎用剥皮?!”狗腿子当堂吓得一身冷汗,连声说:“对,对!我不该剥皮的。”黄商如却又呵呵地笑了:“哎呀!你又说错了,瞧你这样的人,应该马上剥皮!大暑天嘛,包了两重衫,尽出臭气、汗水,早就该把你这重外皮剥掉;我说呀——食番薯才不用剥皮。”狗腿子忙向黄商如点头称是,马上脱掉了香云纱衫。既收不到租谷,又遭了一顿奚落,还挨个半饿。真是:自招晦气!

半个月后,狗腿子和财主都来了,正好在门口边碰上黄商如,他正禾坪边的一条五、六尺长的大石碾托起,高举到头顶,放到龙眼树的三枝桠上。财主看得呆了,轻轻地碰碰狗腿子的臂肘道:“你看有多重?”狗腿子应:“没一千,也有八百呀。”黄商如拍拍掌上的法土,笑道:“哪有这么重,我看最多四、五十斤;要不,我怎么能轻轻的放到树上去?!”财主和狗腿同声说:“商如兄!你可能是天兵天将下凡;不然,哪来的这么大的神力!”黄商如摇摇头说:“哎,人穷力出,哪个耕田佬无力?!不过大力无用呀!食得多,经常要饿肚;今天你们来了,主人该请客,中午就开一餐食得饱的东西吧。”财主和狗腿子哪里敢多问,只好奸笑地应着:“好!好!”

午餐究竟食甚么呢?哈!半锅头“熟芋子”。因为,狗腿子前次回去讲过食番薯的事情,这次来时,对财主再三叮嘱,“要小心行事,千万不能轻举妄动。”所以,这两“贵客”在食芋子时,要剥皮又不敢,不剥皮又吃不下去,迟迟疑疑。黄商如见了,暗暗偷笑地应着丰:“呼”的一声站了起来,拍着桌子说:“哎呀呀——你们俩简直跟半锅芋子一样,通通都是大笨蛋,应该剥皮!这回就应该剥皮嘛。”主仆俩被吓得面如土色,呆了许久,才如梦初醒地明白过来,嬉皮笑脸的接着说:“对,对!我们应该剥皮!应该剥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2 07: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人禁忌(揭西)

禁忌是人们出于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基于某些经验、观念和情感而形成的行为指向和行为方式上的自我限制。
    客家民间有许多禁忌。例如:
    1、春节禁忌。 春节禁忌也称“过年禁忌”,指十二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一个月的禁忌。  
    春节本来出于对“年”的禁忌。邓云乡《红楼风俗谈》(中华书局1987年版)谓“年”字,按古文的写法,是一个象形字,有头有尾 ,脚向四面伸开,像一个大壁虎。据说是一种很可怕的爬虫,一岁之中,人家不遇到它,最好了,便平安无事度过了,因此烧一堆火,弄了一些好东西大家好好吃一顿,以示庆祝,这就叫做“过年”。后来,欢庆除旧迎新的岁首,就变成现在的“新年”和“过年”。
    在传承过程中,春节禁忌所包含的畏惧和迷信的色彩渐为人与人之间皆大欢喜、互相爱护的情调所取。
    客家俗话说:“入哩年界(年关)禁忌多”。客家民间奉行的春节禁忌包括: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张祖基的《客家旧礼俗》谓:“初一该日特别谨慎,唔敢讲恶话骂人,也少人出门,若使在初一早晨碰到好的事情、听到好的话,就作为系一年的好兆头,作为今年会利市。所以碰到人,就互相恭贺,讲各样的好话”;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初三日忌出门访友,初三各家都习惯扫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边去,喊做送穷鬼。因此这日少人出门;忌用针线,尤其忌在厅堂做针线活。
    2、数字禁忌。 客家民间旧时禁忌四、六、七、八及初五、十四、二十三(旧称月忌日)。幼儿四岁,称两双岁,“四”与“死”谐音,故忌而讳之。客家人对数字“七”也很禁忌,正月初七日吃“七样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除了因七样菜的谐音象征表示人们祈愿聪明勤劳、幸福长久之外,还隐含着人们对“七”这一数字的禁忌。因为在客家话中“七七八八”就是麻烦的意思。客家人的丧葬习俗中有“走七”、“七七”、“四七”、“做七”     禁忌之俗,也反映了客家人对于“七“的忌讳。“走七”俗称“撞七”,报丧后第28天(俗称“四七”)忌逢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撞七”则须举家走避,俗谓“撞三没撞四,撞得生人没点气”;“七七”(即报丧后49天)内禁孝子孝孙理发;忌碗筷叠放以防丧事层出不穷。“四七”俗称“妹子七”,有孝女备物祭奠的风俗。“做七”是指从死者去世那一天算起,每七日,孝子孝孙即须穿着孝服备牲醴拜灵,又称“筛七”。以“三七”、“五七”、“圆七”(即七七)为大七,一般中上家庭,常备牲醴果品等延僧诵经,仪式如同临丧“做斋”。     此外,每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旧时称“月忌日”(即每月之忌日),俗语谓:“初五、十四、二十三,且婆有银莫去担”、“初五、十四、二十三
,老君灶里不炼丹。”凡逢旧历七、八之日,乡间不相亲,有“七不出行,八不回家”的规矩,如客家歌谣所唱“初一就系初一头,初二还系新年头。初三就系穷鬼日,初四就系妹家日(回娘家)。初五又话出年卦,初六又喊嬲一日。七不去,八不归,九九十十看打狮。十一十二龙灯到,索性月半正来归。”  
    3、生育禁忌。客家民间有“六月六,伯劳掰伯母”之说流行,认为六月六日出生的孩子将祸及父母,故有所禁忌。
    中国民间旧有“忌举五月子”的说法,《史记·孟尝君传》记云:“五月子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宋书·王镇恶列传》亦记:“镇恶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故令出继疎宗,猛(镇恶祖父)奇之,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为镇恶”。客家民间“忌举六月子”可能是从“忌举五月子”移易而来的。
    客家民间旧时还有“胎神”之说。广东兴宁罗姓编造的《通书》内“每日都写明胎神占在某处”。 客家民间的孕妇禁忌,有的同“胎神”之说有关,有的却是有益的经验。客家民间的孕妇禁忌包括:禁食羊肝、鲤鱼、狗肉、兔肉、雀肉、山羊肉、虾蟆、黄蟮等,据说这类食品将引起灾、病因包括破相如“兔唇”等);忌跨牛、马绳,据说牛马皆怀胎12月而产,孕妇跨过牛马缰绳,将引起难产;忌坐“木马”,木马即木匠工作时常用的木架,据说孕妇坐了木架,木匠盖的房子就不吉利,这里有轻视妇女的“不洁”的观念在作祟;忌孕妇并排而坐,据说这样会影响胎气。
4.日常生活禁忌
      衣服忌反着穿。反穿衣服如穿孝服,表示家中服丧事。
      食饭挟菜忌用筷敲击盘碗,用筷子敲击盘碗是乞丐讨吃的手法,也是逗狗猫等畜牲进食的讯号。同时忌将筷子竖插在饭菜碗上,这是祭死人的方式。
    住房内摆设眠床忌正对屋顶横梁。认为横梁压顶预凶,且易生恶梦。床位不可直向房门,也不宜脚朝门口睡觉,这是丧事象征。
    出门办事忌逢“三煞日”、“空亡时”。
      生了小孩不直呼生了,称“供”了或“轻”了,“产”了。
      老人年老了不宜直呼“老”了。“老”了是死的代名词,宜呼年岁多了或年岁高了。
      探病时间忌在下午、晚上和农历初一、十五日。下午谕日已过昼,晚上谕日落西天,初一、十五日是敬神祭鬼的日子。问讯病人忌直呼病字,宜问“那时不自在?”“那里不自然?”称小儿病了叫“不乖”。
      死人忌逢农历初一、十一、二十一。死后七天逢七叫“撞死”,认为家中会闹“风煞”。逢七的当天,全家人和共屋的邻居都要清早离家出外“避煞”,午后才能回来。
      忌用猪、猫无偿赠亲友。客家俗谚“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带麻布”之说,带麻布是指要穿孝服,不吉利。即使对方收了狗猫也要回赠礼物才算吉利。
      路遇不认识的中、青年妇女问讯,忌称“大嫂”、“大婶”、“伯母”、“叔娘”之类称,宜称“大姐”或“细妹”。否则易错称得罪人。
“胞衣”保密。胞衣,即婴儿胎盘,在梅州客家地区,人们十分珍视自己的“胞衣迹”(埋藏胞衣的地方),历来有对婴儿的“胞衣”保密的习俗,每当婴儿出生后,婴儿胞衣 只有当祖母的才有权处理(如果祖母不在,则由父亲处理,)一般是将胞衣埋藏于自家祖居地范围内,埋藏胞衣的地点是永远保密的。  
     旧时紫金民间多忌讳:乌鸦叫,乌鸦为鬼马,叫了必有人死。忌黄昏鸡啼。有一更(啼)火(失火),二更(啼)贼(失窃)之说。忌母鸡打鸣。谓母鸡啼为阴阳颠倒,阴盛阳衰,主祸事,家门不吉。忌耳朵发烧。有“左耳烧财(破财)”、“右耳烧事(祸事)”,“两耳烧没点事”之说,有人耳烧时,撕纸一张,中间挖空,套于发烧之耳,谓之“戴纸枷”,说是可“避邪”。忌眼皮跳,说是“眼皮跳,有路跑”(指有事要跑路)。忌尸体入屋,认为“冷尸入屋败到笃(底)”,故身死异地者,只能停尸于屋檐下。孕妇忌看怪相听怪声,看了、听了怪相、怪声,会产怪婴。有“看猴生猴,看伯公生伯公”(指泥菩萨)之说。忌说“血”字,客家话“血”、“黑”同音,故猪血称为猪红。做屋忌说上梁,客家话中“上、丧”谐间,故上梁称“升梁”。忌大年初三作客,大年初三为“穷鬼日”,此日有客上门,则客为“穷鬼”,主人一年不吉。  
    佛冈客家人虽然长期与讲白话的民系杂住,但仍然保留许多传统的禁忌:忌开口骂人“X你妈”!常因吵架时骂了“X你妈”而引起斗殴,因为这句话侮辱了人的母亲,太令人难忍。忌做客坐横头(即*屋尾台桌那行座位),因为那一行座位要让给主家长者坐的。忌新生儿安的名与长辈同一名,特别是不能跟直属长辈同一名。  
    揭西的客家地区,孕妇若遇亲人逝世,送葬戴孝时腰身不缚麻皮。凡办各种大小喜事或其它工作都不要见到孕妇,认为被孕妇遇着或看了会不吉利。小孩不能让孕妇抱,认为抱后小孩会多灾疾。酿洒、蒸各种糕、蒸米干,制米干粮(米干是用糯蒸熟,晒干后炒,加白糖,麦芽等制成米枋糖块:称米干。河婆、五云、上砂,下砂等乡镇,每年过春节,都有制米干糖的习俗)等,也不能让孕妇到场,认为被她看了,米干糖会松散不成块。母猪,母牛产子或啼后不满月,也不能让孕妇看到,否则,猪、牛子会多病。新娘的床沿或婴儿睡的眠床边沿,孕妇不可乱坐,坐了会引起他(她)们夫妻不和或小孩多灾疾。孕妇睡床上的被席,枕套、蚊帐等,洗时不用沸水烫,怕烫伤了“胎神”。  
    揭西有些姓氏与某种动物的名称同音,这一姓氏的人,就会给这种动物另起一名称,以免犯讳。揭西河婆一带的姓氏虽然未满百姓,但也不下七八十姓之多。其中也有一些姓氏与某种动物或言词避讳。例如杨姓人就把“羊”称作“幼毛”,把宰羊说成是“宰幼毛”,把山羊称作“黄京”;黄姓人把黄牛称作赤牛或沙牛;马姓人就把马说成“四脚”;朱姓人就把猪叫作“肥货”……除此以外,姓温人就不说“猪瘟”“鸡瘟”;姓谢人就不喜欢人对他们说“感谢”,而应说“多谢”,因为客家话“感”与“减”同音;姓刘的人就不说“割瘤”;姓古的人就不说“打鼓”;姓壮的人就不喜欢听“装死”一词;姓罗的人也不喜欢听“烂箩”或“坏箩”等名称……  
    因此在与揭西人交往时,如不懂这些忌讳,就会引起误会并因此而带来不愉快。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4 17: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hopo 发表于 2006-7-5 20:59
揭西民间故事10-罗隐路过莲花山

罗隐在河婆住了许多天后,决定取道莲花山回陆丰,顺便观赏一下莲花山和观 ...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
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去世,享年77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9 22:49 , Processed in 0.017614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