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31|回复: 1

台湾地区近年来举办客家学会议论文摘要300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 11: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http://140.115.170.1/hakkapolieco/hakkaeight/hakkameeting1.htm

第 1 筆

篇目
觀音與北埔客語詞彙差異:以區域與世代為中心的探討

作者
范鳴珠

會議名稱
第四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A302

會議日期
2004/12/11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客家語文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041211


第 2 筆

篇目
婚姻對女性族群認同的影響——以台灣閩客通婚為例

作者
王雯君

會議名稱
第四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A302

會議日期
2004/12/11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客家語文研究所

關鍵字
族群認同、閩客通婚、客家女性、多重認同

摘要
本文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台灣女性在與不同族群對象通婚以後,女性改變族群認同的可能性。除了分析婚姻對當事人的文化同化、族群認同的影響,也將討論她們對下一代的語言教育以及族群認定的觀感。本研究針對十二位閩客通婚的婦女進行深度訪談,藉由她們的生命敘事來探索婚前與婚後的族群認同以及族群適應,並且藉由他們的思惟理念來分析她們對子女未來的族群認同與方言教育。
欲以 客家 女性作為討論主軸,閩南婦女作為對照。全文共分為六大部分:(一)前言:族群認同論述的轉變造成脈絡情境成為認同建構的重要因素,則婚姻對女性身份的改變是否因此改變女性的族群認同?本文將分析在性別與族群處於雙重弱勢下的台灣「 客家 女性」,是否會因婚姻而改變其族群認同,而屬於強勢族群的「閩南女性」是否會面臨族群與婚姻認同的矛盾?(二)閩客通婚的結果:討論台灣閩客權力關係下,族群通婚對於同化與認同的影響,此外依據統計資料,閩客通婚後的 客家 女性,第二代的族群認同與語言教育皆面臨弱化,因為婚
姻與族群權力交融下的認同已然重新建構。(三)研究設計——十二位閩客通婚女性的族群認同:主要針對十二位已婚女性(28~40 歲,教育程度在大專以上,客家 、閩南各六位),來說明本文的研究設計與進行方法,以及訪談類別與問題。(四)婚姻對女性族群認同的影響:十二位受訪者皆認為族群認同主要來自血緣命定,不會因為婚姻而改變,但是普遍接受不同族群交融下的文化同化。(五)子女的族群認同與方言教育:分析十二位受訪者對於其子女族群認定之看法,以及對於子女的方言教育態度。發現受訪者普遍認定子女的族群認同應該從父,並且多能接受多重認同,至於方言教育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除有市場取向甚至方言不及英語。(六)結論:不分閩客,受訪者皆不因婚姻而改變其族群認同,但文化認同則有改變,關於子女的族群認同則普遍認為應該從父方的認同,但也能接受多重認同,而對子女的方言教育則與其族群認定並沒有相關。

會議日期
20041211


第 3 筆

篇目
客家 諺語風格研究之新視角----以「四六結構」及「格素」理論探析之

作者
劉勝權

會議名稱
第四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A302

會議日期
2004/12/11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客家語文研究所

關鍵字
客家諺語、四六結構、格素、風格

摘要
客家 諺語是 客家 文化具體而微的展現,其語言的精鍊引人注目,而有其特殊之風格。然而我國傳統的風格研究,往往流於抽象性的批評文字,使人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憾。故本文以 客家 諺語爲對象,運用辭章學之「四六結構」(四元六維結構)及「格素」(風格要素)概念,分別就四元與諺語、四六結構與諺語風格、諺語與風格等方面加以分析,主要眼光著重於客諺的語體風格和表現風格。
首先分析說明要充分瞭解 客家 諺語的內涵,必須從四元,即表達者所處的時空背景、表達者自身的性格修養等主、客觀條件,以及客諺的語言、欣賞者的反饋等層面加以觀察,明白四元與諺語的關係。其次說明 客家 諺語風格的生成與優化,可從四六結構來分析,意即表達者自身的主、客觀條件,反映在客諺這樣的話語作品上,影響風格的生成,亦是風格的內蘊成因;鑑識者的品評回饋則促成風格的優化,而影響話語作品之語體風格和表現風格的要素,主要還是客諺自身的語言,即語音、詞彙、句式、辭格、藝術手法等外現因素。最後利用風格要素的概念,實際分析 客家 諺語的語體和表現風格,並說明客諺在表現風格上,非絕對的極端,而是程度的強弱或色彩的濃淡之差。本文的主要目的在於說明風格研究可以科學化、具體化,希望透過這種方式,對 客家 諺語的風格有不同於以往的深刻體會。

會議日期
20041211


第 4 筆

篇目
萬巒鄉 客家 聚落嘗會組織之發展

作者
黃建德

會議名稱
第四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A302

會議日期
2004/12/11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客家語文研究所

摘要
萬巒鄉隸屬於屏東縣,位於屏東平原中央東部。在這塊土地上,居民多為從大陸渡海而來的 客家 與福佬族群,也有屏東平原「鳳山八社」的平埔族在此居住。而早期漢人入墾萬巒鄉的主力,多為 客家 人,而 客家 移民在萬巒的開發過程中,發展自己的一套開墾模式,他們在來台前多以一個共同遠祖為名,籌組資金,然後以 客家 人所成立的「祭祀公業」-嘗會,集體來台拓墾,由於兼具了地緣、血緣與組織的便利,所以,短短幾年間,人口大量的增加墾民也由萬巒擴展到了周圍的頭溝水、二溝水、三溝水、四溝水、五溝水、高崗、鹿寮、大林、得勝、硫磺崎、成德、溝背等庄,再加上萬巒共十三庄,合稱「萬巒十三庄」,亦即六堆軍事組織中的「先鋒堆」。
由研究過程中發現, 客家 移民開墾台灣的過程中,帶來了大陸原鄉的嘗會制度,而居住的環境與居民的謀生模式,更影響了傳統嘗會制度的發展,遂使嘗會制度在這片土地上展開。所以本章主要針對嘗會制度在萬巒鄉的發展,加以調查、記錄與分析,以對萬巒鄉嘗會的分布與現況,作一全盤性調查與描述。
在了解萬巒鄉 客家 聚落嘗會的同時,亦需先對 客家 人入墾屏東平原的時代背景與 客家 人在屏東平原所組成的六堆自治團練組織、以及萬巒鄉 客家 聚落發展過程加以認識;再從聚落發展的背景,詳細了解萬巒鄉 客家 聚落內嘗會發展的情形。最後,透過萬巒鄉 客家 聚落嘗會各時期的發展,進一步分析其所意含的意義以及區域特色。

會議日期
20041211


第 5 筆

篇目
在臺「客籍」印尼與大陸配偶的 客家 認同比較-以桃園地區焦點團體訪談為例

作者
謝淑玲

會議名稱
第四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A302

會議日期
2004/12/11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客家語文研究所

關鍵字
客家認同、「客籍」外籍配偶、焦點團體訪問、多元文化社會

摘要
1988 還我母語運動與相繼而起的諸多社會運動,帶動了“本土化”意識的成長以及族群認同意識的興起,也使得在地聲音不斷湧現;除了河洛文化、原住民文化之蓬勃發展外,「 客家 」這個少數族群自不例外於此運動之覺醒。於是台灣社會便呈現了少數族群風起雲湧及開展多元文化社會之時代意義。
在社會、經濟各個層面皆邁向現代化、全球化及國際化的時代,民族與國家的疆界亦隨之而重新界定。因而在臺灣的各個角落,只要你稍加留意便欣然可見那似曾相識卻又些許陌生的臉龐,這樣的陌生卻只因國籍上的差別。於此,不論她們是為著什麼樣的因素以及透過什麼樣的管道與途徑遠嫁來台;我們卻不能不承認,因為有著她們的到來,使得台灣成為一個具備多元文化特質的社會。所以本研究希望透過文獻及焦點團體實際訪談來作一探析及比較,除對外籍配偶在臺灣的適應情況作一瞭解並對其所面臨的問題落實關懷外,希冀尚能藉由此提供政府(官方與非官方)做為輔導「外籍配偶」的參考。而我們試著了解並探討的是因 客家 向外遷徙路線之不同卻同屬「客籍婦女」的外籍配偶其於跨國婚姻之生命歷程中其內心深處少為人知之面向以及對接待國之生活適應與 客家 族群、語言、宗教、文化認同所展現的相異性,以深入台灣多元文化社會的劃時代意義。至此,本研究除針對客籍大陸配偶以及印尼配偶做質化研究之外,也將針對研究本身,深入訪談數位學者及社會工作者,以為對照分析之參考。
首先,本文將藉由筆者2004 年外籍配偶焦點團體訪談研究其基本問卷調查與訪談資料之呈現做一分析比較;接著再以生活適應與語言溝通之相同及相異部分來作區分;然後透過物質(基本生活方式)與精神層面(整體活方式)兩對照組於家庭生活適應、社區生活適應、小環境、大環境中所衍生之問題做一探析,最後我們將加入 客家 族群、宗教、文化之認同做一綜合整理分析並提出研究發現與結論。

會議日期
20041211


第 6 筆

篇目
砂拉越的客屬族群:社團組織與政治參與初探

作者
陳琮淵

會議名稱
第四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A302

會議日期
2004/12/11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客家語文研究所

關鍵字
砂拉越,客屬族群,社團組織

摘要
歷次選舉結果與媒體輿論反映,台灣 客家 族群對政治參較不熱衷,政治訴求也多以安定、保守的意識型態為主流。近年來,此一現象已廣為人知,並引發相關討論;1但實際上,保守成為對台灣 客家 族群政治參與形態的刻版印象(stereotype),甚至被為台灣 客家 族群的特徵之一。由國情與社會環境的不同,相較於台灣,東南亞地區 客家 族群政治參與則有顯著差異。對馬來西亞的 客家 人而言,二次大戰後國際政治情勢的轉變與土著民族主義的興起,使他們的政治思想起了微妙變化,在馬來西亞華人認同緩緩由「落葉歸根」轉化為「落地生根」的同時,許多客屬人士意識到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從當地不利的政經環境求得生存與發展。在此情況下, 客家 人除了投身政黨,直接參與當地的政治之外,也透過社團組織的力量,傳達華社的心聲;此時客屬社團的目標與功能,也由傳統的聯絡鄉誼、關懷親族,逐漸擴展至本土政治的參與整體華社利益的籲求,在華人公民權取得與華教權益的爭取方面,我們不難發現客屬社團所付出的心力。有學者指出,戰後客屬社團與其他華族社團一樣,嘗試扮演政治壓力團體的角色,2這種社團組織的結構轉型也符合當時華社的整體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透過社團與
政黨, 客家 族群在馬國近代政治發展上,特別是在華人整體比例暨地高皆較高的砂拉越,具有其獨特的地位。
以本文的研究的砂拉越而言,客藉者如楊國斯3、文銘權4、黃紀作5、賴漢儒6等人,不僅活躍於政壇,對當地的政治意識的提升亦有很大的貢獻。反思台灣客家 族群在政治上的扮演角色,使我們不禁好奇,同為 客家 人,何以在政治參與的態度上會有若干的差異與相似之處?
因此,本文擬由社團與政黨參與兩個面向,觀察砂拉越 客家 人的政治生活,對其政治參與發展情況做出客觀的評價,預期研究成果可作為我國 客家 族群政參與的參照外,也能為後續 客家 比較研究奠定初步基礎。

會議日期
20041211


第 7 筆

篇目
台灣擂茶興起的過程及省思

作者
彭芊琪

會議名稱
第四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A302

會議日期
2004/12/11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客家語文研究所

關鍵字
擂茶、商品化、客家文化、外省客家人、被發明的傳統

摘要
擂茶大約從民國89 年起成為台灣 客家 飲食文化的主角之一,舉凡桐花祭、客家 文化會館開幕、小學的 客家 文化週,甚至像社區總體營造等等這些活動,都不忘將擂茶納入,尤其北埔街上的擂茶館,更是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擂茶在台灣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家庭式的擂茶,一種是商品化的擂茶。
家庭式的擂茶主要是光復之後才從大陸陸豐縣、揭陽縣移民到台灣的 客家 人所吃,平常他們即有飲食擂茶的習慣,這種家庭式的擂茶和我們在市面上吃的擂茶不同,他們是鹹擂茶泡飯;有趣的是,市面上的擂茶最初正是他們去指導的,只是,當從來沒有吃過正宗廣東擂茶的業者,第一次品嘗時,都懷疑它具有商業的競爭力,於是改成甜口味的擂茶,甚至因應忙碌的現代人,而有磨製好的擂茶粉供消費者選購,讓他們不用大費周章的擂,或者還有做成擂茶冰沙、草莓擂茶。
本文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擂茶在台灣興起的過程;第二部分探討擂茶興起的原因,包含文化產業的興起、 客家 意識的抬頭、鄉土化教育的實施、社區總體營造的興盛。第三部分是擂茶興起的省思,分為傳統的保存與創發、文化的商品化、外省 客家 人的融入、促進其他產業的興盛等探討之。

會議日期
20041211


第 8 筆

篇目
尋找全球在地化下的古亭 客家 空間文化意象---以台北市南昌路、同安街為例

作者
石育民 ; 李彥儒

會議名稱
第四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A302

會議日期
2004/12/11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客家語文研究所

關鍵字
全球在地化、古亭客家、客家空間文化意象

摘要
全球化浪潮自九0年代興起,於此過程中,文化關係影響各種不同空間層級,促使文化形式和管道(channel)的重新組合。台灣自1980 年代末期以來,隨著跨國經濟網絡連結深化的發展,不斷整合成為世界體系中一份子,而在這波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文化層面的全球化亦隨之而來。因此透過一股反思的力量,「在地化」浪潮成為近年來重要探討的一項課題。
空間意象是「個人所具備的對外在實質世界一般化了的精神圖繪。這意象是直接的感覺以及過去經驗的記憶之產物,它一向用於詮釋資訊以及界定行動⋯清楚明顯的意象⋯能為象徵和群體溝通之集體記憶提供原料」
「 客家 議題」近年來由於政府大力的推動下,儼然成為一股顯學,許多人士紛紛投入 客家 研究這個領域,但其著力點大多以「傳統 客家 」作為其研究之重心,而「都市 客家 」研究成為相對冷門的議題。
於此,本研究試圖以在地化這股反思的浪潮下,運用空間意象的元素探討台北市早期 客家 族群聚居地之一---古亭之「都市 客家 」在食、住、行、育樂…等精神層面之意象,藉由「地標」、「通道」、「邊緣」、「地域」等元素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以此歸納出當地 客家 鄉親精神層面的意象為何。本研究過程運用文獻分析、深入訪談及參與觀察法,做為本研究實証的基礎,試圖找出當地現存之 客家 空間文化意象。

會議日期
20041211


第 9 筆

篇目
社區凝聚力的變遷—以「拜新丁」為例

作者
戴正倫

會議名稱
第四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A302

會議日期
2004/12/11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客家語文研究所

關鍵字
交換、新丁餅、社會事實

摘要
過去以往的六堆研究中,大都是偏重在地理、歷史、空間結構的描述。較少對於一個單元的地區,對其內部各個範為內,做各深入的研究。本文是透過「交換」的概念,來分析盛行於南部 客家 地區,拜新丁活動的演變,在涂爾幹所提出的機械聯帶到有機連帶中,在新丁餅的交換過程,從交換的範圍縮小,以及交換對象的改變,還有新丁盆數的減少,以這三個在拜新丁活動中,三個面向來分析社區凝聚力的轉變;另外,從涂爾幹的脈絡下,以交換做為社會事實,從拜新丁的活動之中,以拜新丁在 客家 中,對於居民的強制性,以及拜新丁的定期性,來分析拜新丁對於 客家 社會的準制度性。由兩個研究發現之中,拜新丁這種民間活動,對於過去的農業時代而言,其具有統合人與人之間,甚至可以說是統合村與村之間的整合力量,隨著時代的變遷,拜新丁的活動,以及他所具有的功能,也正隨著時間而消逝。

會議日期
20041211


第 10 筆

篇目
數位工程與灣原住民的文化保存

作者
林 ; 志興

會議名稱
族群關係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

會議日期
2004/05/01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中國民族主義學會

會議日期
20040501


第 11 筆

篇目
從「義民信仰」的建構看 客家 族群認同的想像

作者
張翰璧

會議名稱
族群關係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

會議日期
2004/05/01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中國民族主義學會

摘要
族群作為劃分社會團體界限的判準,可以建基在血緣、地緣等具體的外顯特徵,也可以共同的記憶為基礎喚起集體讀意識,強化族群認同。法國學者MauriceHalbwachs 繼承涂爾幹學派的一貫立場,提出集體記憶的理論。Halbwachs 認為記憶是社會的集體行為,經由說故事的方式,人們可以重新建構過去的資料。這 種重新說故事的目的是要凸顯社會意識的集體性,建立一個記憶共同體。所以當我們檢視某一個記憶共同體的內容時,可以看出不同社會團體對自我的想像。
這種想像會依不同的認同劃分對象而有不同的內容,形成族群認同的相對性。本文試圖從「義民信仰」建構的社會脈絡,看 客家 族群對自我的想像,尤其是「書寫」的 客家 認同。本文主要是透過「資料收集法」及「文本分析法」,資料來源分稱兩部分,一是檢索義民相關的博碩士論文和期刊論文;第二部分是在「中時電子報網站新聞資料庫」(http://andywant.chinatimes.com.tw/)搜索與有關「義民」的報導,由於該資料庫只提供民國86 年至今的新聞資料,早期報導的電子檔資料不易取得,故本部份將探討分析中國時報從86 年至今對義民的論述,希望從這段時間中,勾勒出當代社會環境與義民建構過程的關係。

會議日期
20040501


第 12 筆

篇目
原住民自治的理論與實踐:以排灣族為例之探討及策略規劃

作者
高德義

會議名稱
族群關係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

會議日期
2004/05/01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中國民族主義學會

會議日期
20040501


第 13 筆

篇目
若干自由主義、社群主義的觀點審視台灣族群問題

作者
謝政諭

會議名稱
族群關係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

會議日期
2004/05/01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中國民族主義學會

摘要
世紀之交,中華民國在台灣完成了華人世界的首次政權和平轉移,亦即所謂的「政黨輪替」,美國紐約「自由之家」近年來亦將台灣列入全球三十名內的自由化、民主化的國度,這些「論述」,相當程度地體視了台灣政治發展得來不易的「成果」,但深究其實質,卻發現「國家正在漂流,憲政正在漂流,政府亦在漂流」、「省籍鬥爭、族群正在撕裂」、「民族革命」衝擊著「民主工程」(黃年主編,2001:448-451,464-467)為何民主政治在台灣會發展的如此崎嶇?筆者認為基本關鍵之一在於族群平等、與族群認同等問題的糾葛之上。本文將從台灣三、四百年來的族群、衝突與融合的「歷史記憶」中解析,「族群認同」問題之所在並以當代政治思想與行動的歸趨─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之學理提
出若干針砭與建言。

會議日期
20040501


第 14 筆

篇目
族群關係與族群政治– 以外省人的身份經驗為例

作者
李 ; 廣均

會議名稱
族群關係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

會議日期
2004/05/01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中國民族主義學會

摘要
本文主旨是從外省人的身份經驗來討論台灣社會中的族群關係與族群政治,將分為兩部分進行。第一,本文先從此次2004 年總統大選結果來討論外省人的身份經驗。雖然外省人對於大選結果普遍感到失望,但是否表示外省人內部沒有不同的反應?這些內部差異對於
族群關係的意義是什麼呢?第二,大選過後,社會衝突不減、激情不退,有人認為這是族群政治的結果。台灣社會中為何會出現族群政治?為了避免族群政治撕裂台灣社會,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它呢?

會議日期
20040501


第 15 筆

篇目
客家 田野族群想像

作者
陳板

會議名稱
陳板老師演講

會議日期
2004/04/09

會議日期
20040409


第 16 筆

篇目
地域認同與族群分類-1640~1940年韓江流域民眾" 客家 觀念"的演變

作者
陳春聲

會議名稱
陳春聲院長演講

會議日期
2003/12/29

會議日期
20031229


第 17 筆

篇目
國小教師客語教學模式之個案研究

作者
黃秋香

會議名稱
第三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A302

會議日期
2003/11/29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關鍵字
教學模式,客語教學,客家

摘要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的意涵是指過去生活的綜合產品,每一個文化發展的階段,都是相互關連而不可割離的,也是有機的。隨著時空條件的更替、轉變,表現出新生、成長、老化、斑剝、更新的現象;而每一個時點所呈現的面貌,必然帶有當時特別的時代意義。( 客家 通訊網路版,民91)。
羅烈師(民92)認為論文類別分析,歷來論文以語言類佔最大多數,共佔了36﹪;其次為文學音樂藝術類29﹪;社會文化類17﹪;其他建築、歷史及政治共計18﹪。從論文類別觀察,「語文」是 客家 研究的主流,這種現象從最早的兩篇有關 客家 的論文皆屬於語文類,而這種情形一直維持至今,在台灣研究有關 客家 的碩博士論文,截至目前為止都是以語文類居多。
現今本土意識抬頭,研究「台灣」的議題是層出不窮,存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語言,也引起相當的注意,但放眼望去,現今的學術界大多在研究「語言」本身,對於語言教學的專書及研究是寥寥可數,尤其是針對台灣 客家 語教學的實地觀察研究,那就更少了。所以希望藉著這個機會,針對現今國小實施的九年一貫客家 語教學,做深入而徹底的理解,好為歷史的一刻留下真實的紀錄,並作為將來鄉土語言教育政策、課程設計及師資培育的參考意見。

會議日期
20031129


第 18 筆

篇目
贛閩粵邊的民族源流與早期區域開發

作者
王東

會議名稱
王東教授演講系列

會議日期
2003/11/26

舉辦單位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摘要
一、贛閩粵邊早期居民蠡測
1.考古學上的幾何印紋陶文化
2.古代文獻中的「百越」
3.揚越、閩越和南越
二、帝國拓邊與早期的區域開發
1.秦漢時期
2.六朝時期
3.人口發展與區域行政建置
4.開發次第的討論
5.從區域開發次第看 客家 的源流
三、民族融合與分化
1.南越與漢人的融合及其內部分化
2.山都與木刻
3.俚人與僚人

會議日期
20031126


第 19 筆

篇目
隋唐時期的贛閩粵邊

作者
王東

會議名稱
王東教授演講系列

會議日期
2003/11/24

舉辦單位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摘要
一、隋末唐初的贛閩粵邊
1.地方割據情況
2.贛閩粵邊的人口耗減與區域行政建置
二、苗瑤語族的遷入與贛閩粵邊的民族新格局
1.苗瑤語族界定
2.莫瑤、蠻瑤與瑤、畲
3.苗瑤語族的遷入其及影響
4.贛閩粵邊民族格局的重新調整
三、唐中期以降贛閩粵邊的人口重建與 客家 方言群
的源流
1.贛南
2.閩西
3.粵東北
4.贛中北移民與贛客方言的類似性

會議日期
20031124


第 20 筆

篇目
贛閩粵邊的山形水勢與 客家 方言地理

作者
王東

會議名稱
王東教授演講系列

會議日期
2003/11/12

舉辦單位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摘要
一、贛閩粵邊的現代 客家 方言地理
1.贛南
2.閩西
3.粵東北
二、贛閩粵邊的地貌特徵與 客家 方言格局
1.贛南
2.閩西
3.粵東北
三、贛閩粵邊的河流走向與 客家 方言格局
1.贛南
2.閩西
3.粵東北
四、三點結論
1.「田」字型空間結構
2. 客家 方言的內核區域與邊緣區域
3.方言與方言群的對應關係(武夷山南段——羅浮山系與南嶺山
系的交叉帶)

會議日期
20031112


第 21 筆

篇目
客家 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作者
王東

會議名稱
王東教授演講系列

會議日期
2003/11/10

舉辦單位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摘要
一、 客家 研究的學術史回顧
1.羅香林先生開創的 客家 研究傳統
2.房學嘉先生的《 客家 源流探奧》
3.謝重光先生的《 客家 源流研究》
4.陳支平先生的《 客家 源流新論》
5.勞格文先生與「 客家 傳統社會研究」計劃
6. 客家 社會專題研究與區域研究的展開
二、存在的問題
1.方法論的反思
2.觀察角度的反思
三、 客家 研究的新視野:贛閩粵邊的觀點
1.關於民系
2.關於族群
3. 客家 稱謂的由來
4.贛閩粵邊的概念
5.發生學的原則與比較研究的策略

會議日期
20031110


第 22 筆

篇目
客家 人的飲食禁忌

作者
楊彥杰

會議名稱
楊彥杰教授演講系列

會議日期
2003/10/29

舉辦單位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摘要
客家 人聚居於閩粵贛三省交界區,由於當地自然環境和社會歷史背景的影響, 客家 人的飲食文化含有明顯的山區特色。1這種飲食特色既體現在正常的飲食活動中,也表現在某些特定的飲食禁忌方面。因此,探討 客家 人的飲食禁忌,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 客家 人的飲食習俗及其文化面貌。本文擬利用我們在閩西2所得的田野資料,結合廣東、江西的其他資料,對 客家 人的飲食禁忌做一些討論。 客家 人分佈範圍很廣,除了大陸原鄉閩粵贛三省交界區之外,還散佈在香港、臺灣、東南亞和歐美各地,因此 客家 人的飲食文化很難有統一的面貌,飲食禁忌也是如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文的討論只是初步的,提供給同好做進一步研究時比較和參照而已。

會議日期
20031029


第 23 筆

篇目
客家 菜與 客家 飲食文化

作者
楊彥杰

會議名稱
楊彥杰教授演講系列

會議日期
2003/10/29

舉辦單位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摘要
客家 作爲漢族的一個民系,其文化與鄰近的閩南人、廣府人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
由於 客家 人主要聚居於閩粵贛三省交界處,交通不便,經濟文化的發展相對滯後,因此歷史上 客家 菜並沒有形成獨立的菜系,而是按照其居住地分別納入當地的主流菜系之中。如住在廣東的 客家 人以「東江菜」融入粵菜體系內,閩西的 客家 人亦以「閩西菜」成爲閩菜的一部份,而在贛南的 客家 人情形同樣如此。但如果仔細比較, 客家 菜仍有自己的特色,表現在:一、選料方面以當地土産爲主,尤其注重山珍野味、家禽家畜以及大米、番薯等土産材料。二、乾醃臘製品地位突出,成爲著名的風味食品,如「閩西八大乾」即是其例。三、烹調方法注重燉煮,少炸烤,刀功樸實無華。四、菜肴風味以香鮮、原味爲主,但各地口味略有不同。
導致 客家 菜具有上述特色的原因,從根本上說離不開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物産資源以及社會人文環境的交互影響。首先,由於 客家 人地處山區,當地出產的土特産品自 然成爲人們食物的主要來源。其次,山高水冷,勞動生活條件艱苦,物産有限,也深刻影響著 客家 菜肴的風味和製作方法。另外在社會人文環境方面,由於 客家 先民在南遷之前,閩粵贛邊區原爲畬、瑤等土著民族的聚居地,因此 客家 菜肴的製作亦必然吸收土著民族的某些有益成份。而 客家 先民的始遷地,尤其是江淮地區的飲食傳統也成爲源頭之一。再加上隨著客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與外界交通貿易的展開,沿海地區的飲食材料、加工技術也會逐漸傳入,對 客家 人産生影響。總之, 客家 菜的基本特色是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下,經過漫長的歷史傳承與演變過程而逐漸形成的。
飲食不僅是人們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需要,而且在中國人的觀念裏,飲食還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客家 飲食文化不僅體現在日常的飲食生活之中,而且突出表現在逢年過節、婚喪喜慶、神明祭祀等重大民俗活動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講究禮節的飲宴儀規,二、趨吉避害的飲食心理,三、群體共宴的團結精神,四、注重和合的烹調原則,五、豐儉並存的飲食習慣。這些飲食文化的基本特徵既包括著中國飲食文化的某些共性,同時也顯示出 客家 人與 客家 文化的特有氣質和內涵。從某種意義上說,飲食文化是 客家 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在傳統社會裏,它構成了 客家 文化的基礎和核心內容。
中國地域遼闊,民族、民系衆多。各地由於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人文背景的不同,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內容複雜多樣的地域性飲食文 化。如著名的魯菜、川菜、粵菜、閩菜、京菜、淮揚菜等等,即是顯著代表。這些地域性飲食文化是中國飲食文化的有機組成部份。它們之間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共同構成了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的豐富內涵。
客家 作爲漢族的一個民系,其飲食習慣和菜肴風味亦有自己的特色,就如同 客家 文化有別於其他民系的文化一樣。 客家 菜究竟具有什麽特點,它是如何形成的, 客家 人的飲食文化主要有哪些特徵?這些都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擬以閩粵贛三省交界地的客家 傳統飲食爲主,對上述問題做一分析和討論。

會議日期
20031029


第 24 筆

篇目
闽西 客家 地区的祖先神崇拜

作者
楊彥杰

會議名稱
楊彥杰教授演講系列

會議日期
2003/10/29

舉辦單位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摘要
学术界一般把汉人的民间信仰分成鬼、神、祖先三大类。然而,我们在闽西做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则发现了另一种类型的民间崇拜。这种崇拜把祖先和神明混和在一起。他们崇拜的对象既是自己的祖先,也是神明。换句话说,供奉在庙里的菩萨就是自己的祖先。我们把这种崇拜模式称作「祖先神崇拜」。
这种祖先神崇拜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样的祖先才有可能被奉若神明?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这种祖先神崇拜又有怎样的改变?以下准备就这些问题与各位做一个讨论。这里先说明一点,有关这种祖先神崇拜的现象不仅闽西地区有,在华南的其他地方也有发现,只是这里我们以闽西作为例子。

會議日期
20031029


第 25 筆

篇目
福建閩客社區宗族復興與海外華人社會

作者
潘宏立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福建 ; 客家社區 ; 社會互動 ; 客家人 ; 宗族復興 ; 海外華人社會

摘要
1980年代以來,福建省閩客社區的宗族組織在當前的社會政治框架中獲得了再次發展的機會。促使宗族組織「復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海外華人社會與其故鄉社會發生的廣泛的互動關係,在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互動關係中,宗教在帶著現代社會的色彩中復甦發展。本文根據田野調查資料,以閩南泉州及閩西龍岩地區的閩客人社區為例,就兩個民系與海外華人社會互動的異同、宗族組織的構成特點、宗族組織的社會作用等進行分析比較,以闡明當前福建 客家 社區宗族復興與海外華人社會的互動關係。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26 筆

篇目
從人類學視野試析 客家 族群的特徵

作者
謝劍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人類學 ; 客家族群 ; 族群特徵 ; 客家歷史

摘要
一如當代人類學者所觀察的(Barth:1969:14),族群的界定很難以一系列的文化具象,如語言、衣飾、食物等來加以規範,而是長期與他族互動中形成的「自我歸屬」(Self-ascription)的界限。但本文作者認為,以文化具象來界定 客家 確有困難,例如,部分四川 客家 早已喪失 客家 語言卻仍強烈認同 客家 ,故本文擬從人類學視野,推衍出若干 客家 族群特徵,如中原性(Chineseness)、能動性、融合性、凝聚性、開創性等,作為深入 客家 研究的工具性概念,或更能接近真象。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27 筆

篇目
台灣 客家 移民面面觀

作者
范明煥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台灣 ; 客家人 ; 客家移民 ; 移墾史

摘要
本文從何以撰寫的原因開始,再從 客家 人何時移民入台切入主題,舉沈光文之(雜記),窺園先生詩傳、《台灣島史》、《台灣之歷史》等的相關記載,來證明 客家 人有可能是最早移民入台的。接下來繼續介紹明、清之際移民入台的 客家 人及明鄭政權云亡後,首批入台的嘉應客,先到府城,再到六堆開墾,以及清庭對移民入台的種種限制。再引用《諸羅縣志》,《鳳山縣志》、《台灣縣志》等關於客子、客莊、粵人等 客家 人的相關記載,以了解 客家 人當時隨土地拓墾腳步向北移動情形。以及台灣中部及北部開發情形的簡述。然後再以清代方志,治台官員等眼中 客家 人的種種面貌例重現,希望對 客家 人能有較公正或接近事實的評價。再切入早期 客家 人的婚姻狀況,以重現早期移墾社會原貌,最後再做一結論。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28 筆

篇目
韓國的 客家 後裔---廣東陳氏

作者
文智成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韓國 ; 文化認同 ; 文化意義 ; 客家後裔 ; 廣東陳氏

摘要
本文介紹韓國的 客家 後裔---廣東陳氏。他們都是明朝 客家 將軍陳璘的後裔,按照2000年人口統計,韓國廣東陳氏的總數為1,222人,他們保留自己的集姓村、祠堂、族譜。最近他們用以滿腔熱心,展開著尋根追源活動,引起學術界的矚目。我們從事於文化研究工作者,應當關注韓國廣東陳氏的歷史和現在的活動:他們是充分傳承而發揮宗族文化力量的典型例子,他們現在雖不是 客家 人而是韓國人,但是向後變成 客家 人的可能性也很大。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29 筆

篇目
客家 社會大伯公信仰在東南亞的發展

作者
鄭志明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民間信仰 ; 東南亞 ; 客家社會 ; 大伯公 ; 信仰發展 ; 土地公

摘要
本文先從 客家 社會伯公與大伯公信仰談起,追究其在傳統天神、地祇與人鬼的信仰體系中的定位問題。 客家 社會的信仰文化不是單獨存在,雖然「伯公」、「大伯公」等詞的使用,是 客家 人特殊的用法,但是在信仰的內涵與意識上,還是整個漢人文化的延續與發揚。建構出 客家 社會大伯公的信仰體系,不是要標舉其獨特性,實際上也能彰揚出整個漢人社會鬼神崇拜下的深層觀念系統。東南亞華人社會的族群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 11: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29 筆

篇目
客家 社會大伯公信仰在東南亞的發展

作者
鄭志明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民間信仰 ; 東南亞 ; 客家社會 ; 大伯公 ; 信仰發展 ; 土地公

摘要
本文先從 客家 社會伯公與大伯公信仰談起,追究其在傳統天神、地祇與人鬼的信仰體系中的定位問題。 客家 社會的信仰文化不是單獨存在,雖然「伯公」、「大伯公」等詞的使用,是 客家 人特殊的用法,但是在信仰的內涵與意識上,還是整個漢人文化的延續與發揚。建構出 客家 社會大伯公的信仰體系,不是要標舉其獨特性,實際上也能彰揚出整個漢人社會鬼神崇拜下的深層觀念系統。東南亞華人社會的族群結構是多元的, 客家 族群雖然人數眾多,也無法避免與其他族群文化的相互融合,大伯公信仰正是族群融合重要的文化指標,其發展的趨勢是值得深入的探討與研究。華人在東南亞的特殊文化生態中,民間信仰一直是主要的精神安頓力量,從大伯公、拿督公到本頭公,雖然名稱與形態是有些出入。但是其消災祈福的平安心願是一致的,祭祀圈的形成不只是在共祀的集體活動上,更重要的是對「境」的嚮往與追求,「境」不是單一的,有神境、祇境與鬼境的形態之分,但是在信仰內涵上又經常的交流合一,有著「三位一體」的思想體系,明瞭到三境與一境間的互動關係,方能掌握到華人信仰文化的整體面貌。在東南亞華人的民族信仰,缺乏精緻文化教養的環境,加上各國有意或無意的排華政策,壓縮了華人族群整體文化的維護與發揚,隨著大傳統的逐漸分離,小傳統也是殘缺不全,不僅外在器物文明的亡失,內在精神文明的維護也極為困難,上一代留下來的原鄉生活體系,從器物層、社會層到精神層實際上都已欲振乏力,這種現象或許是無法避免的。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30 筆

篇目
台灣 客家 族群民間信仰研究---以三山國王、義民爺為中心

作者
邱榮裕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台灣 ; 民間信仰 ; 三山國王 ; 客家族群 ; 義民爺

摘要
本論文以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的民間信仰研究領域為基礎,選擇 客家 民間信仰裡的三山國王、義民爺作為研究中心,並以台灣宜蘭縣、新竹縣兩區域作為田野調查的重點,企圖透過這兩區域的 客家 族群的民間信仰研究,解析台灣 客家 民俗信仰在台灣史移墾社會過程中,如何將原鄉的三山國王民間信仰持續;如何在台灣本土再發展出本土性的 客家 族群民間信仰---義民爺。本文從這兩種不同的 客家 民間信仰的例子,說明台灣 客家 族群民間信仰的特色。同時進一步證實台灣 客家 文化在原鄉的 客家 文化基礎上,經過台灣百來年的歷史區域性發展,台灣 客家 文化已經發展出獨特的民間信仰內涵,呈現出台灣 客家 文化的特色。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31 筆

篇目
邊陲區域與「慚愧祖師」信仰---以林屺埔大坪頂地區為例

作者
黃素真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民間信仰 ; 台灣 ; 邊陲區域 ; 慚愧祖師 ; 大坪頂地區

摘要
「慚愧祖師」信仰源起於粵東韓江流域中游山區,其神祇性質為唐朝佛教高僧轉變而成的民間信仰俗神。由於邊陲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因素,當地成長的高僧變成了法力強大的祖師公神祇,能為地方救難解厄。然而在信仰創化過程中,缺少國家力量提昇神祇地位,故只停留為鄉土型神祇。本信仰於清代台灣拓墾時期移殖中部山區,成為地域性信仰,此亦與邊陲區域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特質有關,因而在中部邊陲山地創化了防番的首要功能,以及醫藥、堪輿、除妖等多重功能,並結合了邊陲區域各種不同來源的社群。大坪頂地區位於林屺埔區域東南山區,為林屺埔開發歷史上的邊陲地區,該地的慚愧祖師信仰擴散與地區的發展進程緊密結合,並作為核心向附近較晚開發的山區再度傳播,呈顯出開發過程中的新邊陲,故此信仰呈顯出邊陲地區不同於其他穩定區域的人-地關係。本例足以說明台灣民間信仰中,信仰者、廟神、廟宇與地區四者的生命成長是互為對照、交融並進的,以存在需求的角度來看待其各種創化,更能了解台灣民間信仰的意義。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32 筆

篇目
梅縣地區民間佛教的傳統

作者
譚翼輝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梅縣地區 ; 民間佛教 ; 慚愧祖師 ; 牧原和尚 ; 客家地區

摘要
本文結合歷史研究及田野調查的方法,探索 客家 文化中心地區梅縣及其鄰近地帶的民間佛教。重點在討論該地區歷史上兩位佛教僧人,即慚愧祖師及牧原和尚,及關於他們的傳說及影響。文章的下半部會涉及現時在梅睜一帶仍十分盛行的「香花佛事」葬禮儀式。根據當地的口頭流傳,牧原和尚為「香花佛事」的始創者。然而仔細的研究會發現儀式中包含了不少本地文化及道教的色彩。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33 筆

篇目
台灣慚愧祖師的信仰初探

作者
王志文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台灣 ; 民間信仰 ; 慚愧祖師

摘要
閩南粵東的高僧/祖師信仰一般都有明顯的地域屬性;原鄉慚愧祖師信仰的範圍,基本上以嘉應州本轄為核心,來台漢人基於現實環境下而生的心靈需求,將其神格轉化,移民祖籍恐怕不足以解釋祖師公廟在台的分布,沿山不斷發生衝突的漢原交界地帶,才是使慚愧祖師信仰興盛及神格轉化的肥沃土壤。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34 筆

篇目
移民與福建客語形成初探

作者
呂嵩雁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移民 ; 福建 ; 客家語 ; 語言現象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35 筆

篇目
圪仔 客家 聚落形成初探

作者
顏俊雄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聚落發展 ; 客家聚落 ; 聚落形成 ; 生活領域 ; 宗族發展 ; 宗教信仰

摘要
本文試圖檢討施添福(1987)提出的原鄉論、潘朝陽的中心---四方(1994)以及人類學者提出的「宗族」、「信仰」、「市場」等模式。我們分別從圪仔地區的歷史過程、家族發展與宗教信仰等三部分進行討論。在族群互動的歷史過程,從清初漢人(閩南人、 客家 人)的入墾新港社人的生活領域,他們靠著各自祖籍地(廣東、福建)的關係網絡,結合同姓宗族的力量。其次,以圪仔地區的彭家發展來看, 客家 人的分家過程,多為實質經濟因素。伙房公祠的保留,象徵家族凝聚的力量。在宗教信仰上, 客家 人的觀音、閩南人的媽祖、昭君娘娘(象徵了原住民)體現在信仰中心---新蓮寺,形成特殊的歷史經驗。因此,筆者提出圪仔 客家 聚落的形成,不是從自身漢人( 客家 )的生活經驗,而是以新港社人生活領域內的新
港社人、 客家 人、閩南人的互動經驗來思考。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36 筆

篇目
初探 客家 區域的重建

作者
施雅軒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區域重建 ; 區域研究 ; 客家區域

摘要
本文回顧地理學界區域研究的發展歷程,藉此討論 客家 區域重建所遇到的問題,並以日籍戶口資料為例,利用統計學與地理資訊系統(GIS)的結合,說明解決的方法與初步所呈現的成果。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37 筆

篇目
日治時代頭前溪上游地區不要存置林野和番人所要地的環境變遷

作者
葉爾建 ; 陳國川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環境變遷 ; 頭前溪上游地區 ; 人文生態系統 ; 日治時期 ; 人類活動

摘要
明治40年代中期以前的日治初期,頭前溪上游地區由於原住民和製腦業者的活動,把原本針闊葉混合林遍佈的山林轉變成伐樟或燒墾後樹木根株遍地的景觀,構成「游耕地」及「製腦地」兩個人文生態系統。隨著隘勇線的推進和林野的調查、整理,逐漸將本區納入國家的統治之中。其中的預約賣渡地和番人所要地,分別是內、台資本家和原住民得以合法活動的地區。因此,本文分別以預約賣渡地和番人所要地與前述的製腦地和游耕地作比較,說明日本統治下人類活動方式的轉變特色。就非原住民主要的活動地區而言,製腦地和預約賣渡地兩個人文生態系統的異同點是,雖然都以搬出林產物為主要目的。但後期的移民不但從土地中掠奪資源,也藉由造林、開墾旱[火田]等方式經營此片預約賣渡地。原住民的生活及其領域,經過日治時代理番政策的施行,則被重整為內部循環的系統,企圖
透過此系統將原住民「定著」在有限的番人所要地上,以達成林野整體規劃的理想。透過日治時代總督府的各項施政與作為,日治初期頭前溪上游的游耕地和製腦地逐漸轉變為新的預約賣渡地和番人所要地的人文生態系統。該兩組對應的生態系統中,其人與人、人與地及地與地間不同的互動關係,使人文和自然的環境都產生了莫大的變化。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38 筆

篇目
溪流保育的在地發展---以南投縣五城村為例

作者
賴玉芳 ; 廖學誠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溪流保育 ; 五城村 ; 社區發展 ; 環境保育 ; 在地發展 ; 客家聚落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南投縣魚池鄉唯一的 客家 聚落五城村,居民參與境內溪流保育運動之歷程。透過文獻收集、深度訪談、實地觀察及問卷調查等方式,深入瞭解蓮花池護溪保育協會的成立背景與運作方式,分析協會幹部的參與動機與對未來的期望,並探討溪流保育運動對當地的影響。五城村民主動參與溪流保育工作,積極關心溪流整治工程,其意涵不只強調社區參與環境資源管理而己,更重要的是凸顯出社區的自主性。從環境美化為起點,並延伸至推動社區發展,強調社區參與、激發社區意識、促進社區合作、增進社區自治及自主的能力,五城社區溪流保育運動即是在實踐此一重要意義。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39 筆

篇目
清末橫山地區的土地墾殖

作者
邱慧娟 ; 陳國川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清末 ; 橫山地區 ; 土地墾殖 ; 墾區莊 ; 拓墾組織

摘要
本文所指橫山地區係日治時代樹杞林支廳下的橫山區,因有水沖沙壓的自然災害,以及泰雅族、賽夏族出草馘首的番害,本區至嘉慶年間僅有少數漢人入墾。至同治年間淡水開港後,因山利而吸引了大批移民的 客家 人進入,墾民自行防番設隘的墾區莊因而設立。本地區即有五個墾區單位:聯興莊、興莊、大山背、油羅和濫仔等地區。各地區在面臨了環境威脅之際,人群順應自然環境,開墾地多集中於狹窄的河階地上,再利用低矮的縱谷往內山前進。在面對土地開墾不易的情形下,墾民發展出墾戶隘與合股拓墾的組織特色,繼續向內山爭地。隨著隘線的向東推展,本區荒地因而日益轉為田地。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40 筆

篇目
客家 婦女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作者
鄭德華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客家婦女 ; 婦女研究 ; 歷史地位

摘要
在過去的 客家 婦女研究中,對於她們勤勞、儉樸、善良的品格美德,以至所贏得的社會聲譽,已經作了大量的資料收集和分析,可以說是讚聲不絕。近年,對 客家 婦女的評價,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認為在肯定 客家 婦女優良品質的同時,亦要指出她們特性上的缺陷,如《 客家 風華》就提出「對其因格守舊規而忍辱負重、茹苦含辛、聽天由命的心理狀態,世人甚少有公論。」「……不論出於被迫或自願, 客家 婦女都要將對家庭的忘我奉獻現為天職,以『男尊女卑』為理所當然。縱有滿腔苦水,亦要終此一生無怨無悔。 客家 婦女可敬之處在此,可嘆之處也正在此。」本文認為,用理性的態度研究社會歷史問題無疑是正確的研究方向,但仍應注意一些論證過程中的理據,特別是歷史研究中的時間、空間等背景問題。有時,結論近乎正確,並不等於論證的合理。因為歷史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
,只有盡可能按照歷史時、空的實際情況去分析,才可能得出較為合乎邏輯的歷史重構。本文擬從現有研究 客家 婦女的成果出發,進一步從研究方法的宏觀層面,以一些典型的歷史文獻和調查材料為依據,提出在研究 客家 婦女歷史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41 筆

篇目
論台灣 客家 人的社會與政治發展

作者
邱榮舉 ; 謝欣如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台灣 ; 客家人 ; 客家社會 ; 政治發展 ; 客家菁英 ; 社會運動

摘要
台灣 客家 人是屬於台灣四大族群中的第二大族群,是台灣的主人之一,不是台灣的客人,台灣 客家 人的祖先大多是三、四百年以來從中國的閩西、粵東地區陸續來台灣移墾的開拓者,在此移墾社會中落地生根,與其他族群的台灣人在台灣共同打拼,建設家園與國家。本論文採 客家 研究途徑和政治發展研究途徑,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和參與觀察法。在本論文中想要論述的問題,主要有二:(1)台灣 客家 人的社會中究竟有何主要特點是與台灣的政治發展與民主具有密切相關?(2)台灣 客家 人的社會精英,在推動戰後台灣政治民主化的過程中,透過或運用 客家 脈絡,是否有對台灣的政治發展與民主產生了貢獻?研究結果我們發現台灣 客家 人的社會,特點相當多:(1)台灣 客家 社會注重教育,強調 客家 文化,重視
客話;(2)宗教信仰方面另有三山國王廟和義民廟兩大系統;(3)台灣 客家 族群派系的類型多, 客家 政治力量多展現在地方政治中;(4)台灣 客家 地區宗親會組織多且政治影響力大;(5)台灣 客家 社團組織多,凝聚力強且跨黨派、跨國界;這些對台灣的政治發展與民主,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戰後台灣的政治發展,在推動台灣政治民主化的過程中,若就較重要的三方面:政治事件、社會運動及憲政改革等方面來論,則可論證出台灣 客家 人的社會精英,對戰後台灣的政治發展與民主是有參與和有貢獻的,且在推動台灣政治民主化的過程中,實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和具有相當大的貢獻。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42 筆

篇目
傳統 客家 聚落空間的構成---以台中東勢大茅埔為例

作者
池水歆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客家聚落 ; 聚落空間 ; 大茅埔 ; 個案研究 ; 聚落景觀 ; 風水

摘要
聚落,是地表上受人文力烙印最深刻的文化景觀,並是人類所營建的人文化環境,藉以安身立命;同時,也是人類依其生活方式所構築的空間。深入審視任一聚落空間的構成過程,實可探究出其蘊含的文化特質。大茅埔地方,是 客家 群體所營建而成的文化區域。自 客家 先民入此自然空間墾闢起,一直致力使大茅埔能成為可安居樂業、繁衍後代的好地方;據當地耆老的說法,先民會擇定在大茅埔墾闢、開庄,就是因當地有著極佳的風水。此外,從建庄起對於聚落空間所做的規劃,包括厝宅地的劃分、信仰中心的籌建、防衛措施的設置等,在在皆使大茅埔聚落空間表現出 客家 文化的特色。本文掌試對大茅埔聚落空間各時期的發展與構成,作一深入探討,以期彰顯出大茅埔地方所深蘊的鄉土文化內涵與特色。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43 筆

篇目
「泉州化」用瓦效應下的台灣 客家 青瓦

作者
廖倫光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泉州人 ; 台灣 ; 客家人 ; 青瓦 ; 瓦制流變 ; 泉州化

摘要
台灣閩客漢人的拓殖歷程,幾乎沒有不用青瓦的經驗。以往著述無論是清季以來的「台屋皆赤瓦」之說;或是認為 客家 受制於「泉州化」的用色效應,而由青瓦轉用福佬紅瓦的論點,皆與現有傳統閩客傳統聚落裡,普遍地表皆有青瓦殘片遺留,或是尚在使用青瓦覆屋的現象出入頗大。根據田野採樣所見的使用中之青瓦屋或是地表殘片,得知 客家 先民在拓殖全台的清初之際,使用著與漳泉籍裔差異不大的早期青瓦;然後在清中葉後的穩定發展中,衍化各具地域性的北部濱海之直式類型、桃園之養仔型類型、西螺之夾白砂瓦面類型、高屏右堆之暗灰色大瓦類型等後期青瓦。這與配合災後重建、近代化市街品味、窯業產銷整合而有著積極發展的紅瓦瓦制,形成兩種不同的發展路線。至此「泉州化」一詞,已經不能再片面的解釋為 客家 放棄青瓦,而深染泉州風格的歷程。而是藉以指出台灣的閩
客先民,在面對建設更新或天災人禍的重建過程中,如何從普遍使用的青瓦改用紅瓦,甚或拒絕選用紅瓦的擇瓦經驗。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44 筆

篇目
六堆 客家 祠堂空間位序與信仰觀

作者
劉秀美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六堆地區 ; 空間使用 ; 客家祠堂 ; 祠堂空間 ; 空間位序 ; 信仰觀 ; 儀式行為 ; 人類行為

摘要
祠堂是一個宗族組織最高層級之建築物,為單一姓氏族人的精神象徵,係族人之於宗族組織概念的完成,且又兼具族中司法公堂之角色,對族人之意義非凡。本文旨在於討論六堆 客家 地區22棟祠堂建築之空間使用、空間位序與信仰觀,期藉此突顯祠堂作為祭儀空間之特殊性。研究成果顯示,該地祠堂在其空間分配係以嘗之組織形態為基本架構,而內部空間(尤為「廳下」)大致體現了「以中為尊、以旁為卑」之位序觀,而「左尊右卑、上尊下卑」等原則被權衡使用。此外,就祠堂內部使用之行為上,以其信仰種類最為特殊,其種類多元,除一般家中均會祀奉之信仰外,尚有故鄉神及與建築風水相關之神祇,蔚為特殊。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45 筆

篇目
客家 領袖戴欣然與檳榔嶼華人的方言群社會

作者
黃賢強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客家移民 ; 戴欣然 ; 檳榔嶼 ; 方言群 ; 華人社會

摘要
自19世紀以來,檳榔嶼的華人社會便以福建(閩南)人和廣東(廣府)人為主,尤其是前者。 客家 人的人數,一直都只佔華人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本文將討論一個 客家 移民------戴欣然的奮鬥和事業及其牽引出來的方言群關係。戴欣然出生於廣東大埔,家貧。二十四歲南渡,在檳榔嶼和霹靂州等地打工。經過十餘年的奮鬥,終於闖出一番事業。值得注意的是,戴欣然於1907-1911年間被委任為清廷駐檳榔嶼副領事(當地最高的領事官)。本文的一個討論重點,是探討戴欣然在檳榔嶼的慈善事業和領事任內的活動,進而討論檳榔嶼華族方言群社會的互動關係。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46 筆

篇目
台灣文學反映的 客家 社會結構和民性特徵

作者
朱雙一 ; 陳建寧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台灣文學 ; 社會結構 ; 客家文學 ; 客家社會 ; 民性特徵 ; 社會文化變遷

摘要
客籍台灣作家陣容龐大,創作豐厚,其作品反映出 客家 民系的社會結構和民性特徵。在社會結構方面,與福佬民系的貧富階級分化嚴重、生產謀生方式由農轉商較多、家庭內部等級區分和男尊女卑觀念嚴重等情況有所不同, 客家 社會保持著以農為本的原始淳樸性,其生存主題中「與天奮鬥」(即與大自然搏鬥)超過「與天奮鬥」(即人際之間的爭鬥), 客家 婦女靠其勤勞、聰慧和能幹而在家庭中享有較高的地位。在民性特徵方面, 客家 人作為質樸、保守、剛毅的山地子民,其生活充滿中原漢民族根文化的氣息,呈現出好勝爭強、不甘屈服的「強項」、「硬頸」的性格特徵。近年來部分作家著筆于「傳統」和「現代」價值碰撞中 客家 社會文化的變遷,或揭示 客家 和福佬的相互交融以及不同民系之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必要和可能。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47 筆

篇目
客家 文學中的英雄精神---從文天祥到吳濁流

作者
徐學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客家文學 ; 英雄精神 ; 客家精神 ; 文天祥 ; 吳濁流

摘要
本文通過對文天祥、黃遵?、丘逢甲、吳濁流四位 客家 代表作家的文學生涯文學題材和文學風格的分析,探討了 客家 文學中英雄精神的內涵及其表現,同時指出,此類文學風格植根於墨家史遷以來漢文化的俠義精神,且與 客家 人崇尚忠義不避艱險的生活方式緊密相連,此種精神是 客家 民系性格中的寶貴財富。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48 筆

篇目
從永定高頭江氏族譜所見

作者
江太新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客家人 ; 人口發展 ; 高頭 ; 江氏族譜 ; 遷移史

摘要
永定高頭江氏族譜,比較完整地保存了江氏百八郎公,從上杭縣搬遷到高頭後,世世代代延續脈絡,以及又不斷有分支外遷記載。從族譜世序記載看,我們可以看到高頭江氏人口發展基本情況,東山、北山、南山三山分離過程,以及每代相隔大體時間。另從分支不斷向外遷徙情況看,可以探索到人地之間因得不到同步發展,為謀生之計,而不斷分析遷徙的歷史事實。以前學者研究中,偏重講中國人重「故土難遷」,但忽視了另一個重要側面,即為了求生存,又不得不斷離根而去,尋找生存新天地。在研究遷徙原因時,強調戰亂原因多,而探討人地之間矛盾者少,這些都是不可取的,也不是事實求是的態度。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49 筆

篇目
族群互動中的族群認同---動蕩中的 客家 族群與族群意識---粵東潮客村落的研究

作者
周大鳴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族群互動 ; 族群認同 ; 族群意識 ; 客家族群 ; 廣東東部地區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50 筆

篇目
從族譜資料看 客家 人向閩南漳州的遷移歷史

作者
陳支平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族譜 ; 客家人 ; 漳州地區 ; 遷移史

摘要
福建省的漳州地區,素來被認為是閩南人(福佬人)聚居的區域,特別是唐代陳元光率部開發南漳以來,漳州人大多被認為是陳元光及其部屬的後裔,與 客家 人沒有太大的關係。然而從漢唐至明清時期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歷史,閩南漳州地區也和中國的其他區域一樣,發生了滄海桑田式的社會文化變遷。自唐宋之後,隨著閩西汀州地區的開發和 客家 人的繁衍, 客家 人除了向粵東地區拓展之外,也同時向相鄰的南部區域即閩南的漳州地區拓展,致使現在的漳州地區,既有唐代陳元光及其部屬的後裔,也有相當數量的 客家 人後裔,以及其他來源的民系後裔。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 客家 人的後裔有的繼續保持 客家 人的語言習俗等基本特徵,成為閩西南 客家 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另外的一部分 客家 人後裔,則融入于漳州閩南人的社會,成為閩南人(福佬人)的一個組成部分。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51 筆

篇目
彭姓 客家 人的源流與分佈

作者
吳建華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范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客家人 ; 彭姓 ; 家族源流 ; 分佈區域 ; 彭姓客家人

摘要
彭姓是中華大家族中的重要姓氏,也是全球 客家 姓氏之一。中華彭姓不全是 客家 人,不少家族卻也是 客家 人中的一部分。南遷的彭姓奉北宋彭延年為始遷祖,從此開始了彭姓 客家 人奮鬥天下,闖蕩全球,勇於創業的艱辛歷程。本文初次對彭姓 客家 人的家族源流及分佈略作梳理,從中窺視彭姓 客家 人的蔓延過程,希望豐富 客家 人的研究內容。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52 筆

篇目
晚清 客家 社區精英與地方社會的整合---以閩西培田村為例

作者
孔永松 ; 張侃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范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晚清 ; 客家社區 ; 客家菁英 ; 地方社會 ; 社會整合 ; 社區菁英 ; 培田村

摘要
客家 壁住形態大都以村落為主,在 客家 民系的大本營之一---閩西地區,現保留有比較完整的 客家 族群聚落---連城縣培田村,它的建築已經引起國內外學人的關注,但是它的社區文化是如何構築的,並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如何實現轉型,卻少有人作微視的分析,尤其在晚清的社會劇變之下,鄉民文化和社會基本生活規範如何得以保持和改變,可以說是一個空白。本文利用田野調查中搜集的有關資料,分析晚清培田的社區精英透過如宗族重建、風水營造等、跨社區祭祀聯合手段進行地方社會的整合及轉型。論文基本架構︰(1)培田的地理位置與宗族;(2)晚清社會變遷對培田的影響;(3)社區精英的架構與地方社會的整合。(4)余論。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53 筆

篇目
社會資本與族群意識之間---以胡文虎為中心

作者
張侃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范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社會資本 ; 族群意識 ; 華僑 ; 胡文虎 ; 客家族群 ; 客家菁英

摘要
胡文虎(1882-1954年)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推展 客家 族群發展的重要領袖,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透過梳理有關胡文虎生平的一些回憶和報刊雜誌史料,運用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的方法,分析胡文虎結合自身企業發展的進程與特點,根據自身的社會經濟資源,利用中國近現代複雜的歷史環境和 客家 在海外的特殊境況,運用「社會資本」塑造 客家 「族群意識」的過程。本文的目的是將 客家 精英的所作所為與 客家 族群的發展聯繫起來,以求對 客家 社會歷史和 客家 族群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54 筆

篇目
客家 的歷史、文化和語言

作者
李如龍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范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客家人 ; 客家方言 ; 歷史源流 ; 客家文化 ; 客家社會

摘要
(1)堅強的凝聚力和驚人的忍耐力--- 客家 文化的兩大特點︰ 客家 人社會的分佈十分廣泛,向來有堅強的凝聚力。建宗祠、續族譜形成道統。十多年來世界客屬活動頻繁,乃其他族群不能比擬。然而其溶入其他社會的能力則相對較差,隨遇而安,知足常樂,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是罕見。這種忍耐力使 客家 血緣得以延續,然而也帶來了貧窮和欠發達,社會發展滯後。研究 客家 文化應該如實地分析和認識其兩面性,片面單一論是不切實際也是於事無補的。(2)漫長的歲月和崎嶇的道路--- 客家 社會發展的三個階段︰經過多次自中原及長江流域輾轉南下的漢人在贛南閩西落腳之後,宋元時期與土著畬民實行民族融合,這是 客家 社會形成的前奏。明清之際向粵西、桂東、川中遠徙,向閩贛邊界回流,走向港台東南亞,這是 客家 社會發展播散期。 客家 社會經歷過多次融合, 客家 文化經歷過多次變革和發展,強調 客家 血統之「純正」,道統精神之古遠是沒有根據的。(3)語言的家園和文化的景觀--- 客家 研究的必由之路︰ 客家 方言和家客文化是 客家 社會的兩大表徵。二者相互依存,也可以相互論證。 客家 方言有宋代官音成分,有畬瑤語言的底層,也有後來參入的與閩方言和粵方言以及作為 客家 方言島的包圍方言的共同成分。其歷史層次正是民族和地域文化融合的記錄。大量的 客家 語詞尤其是獨特的山歌和諺語則廣泛而深刻地表現了 客家 社會的各種理念和習俗。語言和文化應是推展 客家 研究的基本的雙輪。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55 筆

篇目
歷史人類學視野下的 客家 武術文化

作者
宋德劍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范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歷史人類學 ; 客家地區 ; 武術文化 ; 客家武術 ; 客家文化

摘要
客家 做為生活在以閩粵贛三角地區為大本營的漢民族的一個重要族群,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如古老的 客家 方言、廣泛分佈的圍龍屋、土樓民居建築、崇文重教的道統美德、重祖先、敬鬼神的文化遺風等引起了歷史學、人類學、語言學、建築學、美術學、音樂學等諸領域的學人的極大興趣。然而檢閱以往的研究可以發現,對 客家 地區的武術文化的研究卻十分滯後,至今少有人問津。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並非 客家 地區的武術無足輕重,根本不值一提,更不用說研究了。因為在 客家 地區的習武之風自古以來就十分盛行,「客人多精技擊,傳自少林真派。每至冬月農瑕,相率聯擊拳腳、刀劍、矛挺之術。即古人『農隙講武』之意也。」而且 客家 地區的武術流派眾多,在中華武術的「大森林」中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地位。有鑑於此,筆者不揣淺陋,根據自己收集到的 客家 地區的口碑材料,擬對 客家
地區的武術文化作一初淺探討,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教正。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56 筆

篇目
客家 英傑張振勛與清末民國中國實業發展

作者
陳爭平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范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客家菁英 ; 張弼士 ; 中國 ; 華僑 ; 實業發展 ; 清末民初

摘要
工商實業的發展,是近代中國由道統農業社會走向現代化的經濟基礎。在近代中國實業發展過程中,國人不僅需要從國外引進大量先進機械設備及相關技術,還要向發達國家學習市場營銷模式和先進的經營管理制度,了解世界市場的變化,還免不了要在金融市場上與洋人打種種交道。中外聯繫需要紐帶與橋樑,買辦、華僑、「海歸派」就相繼成為中外聯繫「三橋」,為近代中國實業發展作出了歷史貢獻。清末民初,華僑在這方面的歷史貢獻較為顯著。而由於 客家 人有鄉土理念強、愛國心強等特點,客籍僑商在國內興辦實業的活動中引人注目,其中,印尼僑領、 客家 人的傑出代表張弼士在這方面的貢獻具有典型意義。張弼士的歷史貢獻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提出切實可行的實業救國主張;(2)投資引技為國內實業先驅;(3)力創國產名牌;(4)為鐵路權益而抗爭。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57 筆

篇目
從譜牒資料看鄉土社會中民間法與國家法的並濟

作者
董建輝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范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鄉土社會 ; 民間法 ; 國家法 ; 流坑村 ; 江西 ; 譜牒

摘要
長久以來,學術界一直有人持一種理想的理念,即認為中國道統農村是「禮治社會」,社會秩序的維持仰賴民間道統就可以了,無需國家法律的介入。更有個別學人提出,在建立現代法治社會的過程中,如果在鄉村社會強行輸入國家法律,非但可能收效甚微,相反可能造成鄉村社會的混亂。這類觀點揭示出民間社會有一套獨立的調整和解決社會成員之間利益衝突的機製---學人們統稱其為「民間法」或「地方法」,但誇大了它在維護地方社會秩序中所起的作用。事實上,在鄉土社會中,民間法從來都不是自主的和自足的,它和國家法並濟,共同實現維持地方社會秩序的目的。對贛東南地區流坑村譜牒資料的分析表明,民間法尚不足以完全維護地方社會秩序,它內在地需要國家法作為其補充甚或支撐;另一方面,「無訟」雖然被封建王朝和儒家學人所極力主張,但出於穩定地方社會的需要,國家法的介入在所難免。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58 筆

篇目
客家 聚落名稱的人文原素---梅州地區的分析

作者
林瑞庭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范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廣東省 ; 客家地區 ; 聚落名稱 ; 人文因素 ; 梅州地區

摘要
地名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給地理實體、行政區域或地點起的名稱,地名往往帶有強烈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因而能夠比較完整地保留命名時所反映的文化內涵。透過對地名的研究,可以發現許多有關歷史、地理、經濟、軍事、民族、語言、宗教信仰等珍貴資料。目前就 客家 地區的地名研究而言,論者主要是從 客家 與畬族的關係、 客家 地區的山區地理特點兩個方面切入,發現 客家 地區有許多帶「畬」的地名和反映 客家 山區特點的帶「坑」、「坪」、「?」等山居文化特色的地名,至於比較全面地對 客家 地名蘊涵的豐富文化內涵進行探討的成果堪稱闕如。本文以梅州地區的地名為例,探討了地名與生態環境、山區開發、地名與族群關係、地名與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地名與軍事設施及經濟活動等的關係,以期再現 客家 聚落名稱所蘊涵的豐富的人文原素。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59 筆

篇目
從六堆民居看 客家 文化的變遷---以圍龍屋建構為重點分析

作者
房學嘉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范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六堆地區 ; 民居 ; 文化變遷 ; 客家文化 ; 圍龍屋 ; 建築模式

摘要
台南六堆地區是 客家 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據民間族譜及訪談資料,其祖先稱粵東梅縣(清為程鄉縣)及蕉嶺縣(清為鎮平縣)是其原鄉。六堆 客家 地區集宗祠與民居為一體的建築叫做伙房,據作者實地考察,其建構之文化要素與原鄉的團龍屋文化無異。團龍屋是粵東梅州 客家 地區穩地性的帶有區域文化印記的標誌性建築,其文化魅力向為學界所關注。本文試在對六堆地區 客家 伙房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將其建構形式與粵東原鄉團龍屋建構形式進行比較,分析團龍屋文化在不同生態環境中的變遷及原因。全文分如下部分︰粵東梅州地區團龍屋的建構特徵;台南六堆地區團龍屋的建構特徵;團龍屋文化在不同生態環境中的變遷及原因。拋磚引玉,敬請方家教正。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60 筆

篇目
性別與社會分工---以梅縣 客家 婦女為研究重點

作者
侯憲華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范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性別 ; 社會分工 ; 客家婦女 ; 廣東省 ; 婦女研究 ; 角色扮演 ; 梅縣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61 筆

篇目
試析老中青三代人婚戀觀的變遷

作者
劉錦雲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范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中國大陸 ; 婚姻觀 ; 戀愛觀 ; 家庭觀 ; 性別差異 ; 代間差異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62 筆

篇目
論 客家 話的來源---兼論客畬閩關係

作者
鄧曉華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范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客家語 ; 語言來源 ; 語言關係 ; 閩語 ; 畬語

摘要
This paper, based on research on the kernel words proposed by Swadesh, intends to prove that Old Min dialect may not have derived totally from Six Dynasties Jiangdong Dialect, and Old Northern Chinese language may not be the only source of Old Min and Hakka dialects. The formation of Min and Hakka dialects is the result of long-standing interaction between Northern Chinese and the local minority languages. The phonological strata of Min and Hakka dialects show traces of Northern Chinese at different periods, while the vocabulary reflects great influence of Southern local dialects. Hakka dialect still bears the strata of Jiangdong Dialect. In terms of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Min and Hakka is close to each other, which Hakka and Gan are more distantly related.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63 筆

篇目
清末民初潮嘉民眾關於「 客家 」的理念---以《嶺東日報》的研究為中心

作者
陳春聲

會議名稱
全球 客家 地域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灣師范大學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舉辦單位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 馨築文化基金會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關鍵字
清末民初 ; 潮州 ; 嘉應州 ; 客家觀念 ; 客家意識 ; 嶺東日報

摘要
《嶺東日報》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汕頭創刊,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休刊,是清末粵東地區最早創辦和最重要的報紙之一。該報除論說、諭旨、專件、時事要聞、本省新聞、京都新聞、外國新聞等樣目外,另有篇幅較大的「潮嘉新聞專樣,專門刊登潮州和嘉應州各地的來稿,報道地方上的各類新聞。根據羅香林先生的描述,清末數十年間, 客家 問題轟動學界,其間光緒三十三年至民國五年,因為上海國學保存會出版的廣東鄉土歷史教科書稱 客家 和福佬二族「非粵種,亦非漢種」而引起的爭論,影響最為深遠。其實《嶺東日報》主筆為客籍知名學人溫廷敬,他不但積極參與這場論爭,而且使該報成為 客家 知識分子表達其見解的重要陣地之一。本文以《嶺東日報》的研究為中心,從一個側面描述這一時期較為上層的知識分子關於「 客家 」和種族問題的爭論,對基層民眾的理念和認同意識的影響。

會議日期
2003102520031027


第 64 筆

篇目
清代“ 林日茂” 家族文化研究

作者
楊彥傑

會議名稱
楊彥傑教授演講系列

會議日期
2003/10/20

舉辦單位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摘要
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隨著大陸向台灣的移民以及兩岸交通貿易的發展,在閩台兩地逐漸形成了一些橫跨兩岸的大家族。對這些家族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具體了解當時的兩岸關係,乃至中國家族史的發展。本文將要探討的“ 林日茂” 家族就是其中一個顯著的例子。
有關“ 林日茂” 研究,許多治台灣史的學人都知道他是清代鹿港有名的郊商,在台灣商業史上居有重要地位。然而由於史料零散難尋,目前已發表的文章大多屬于介紹性的,而且存在著某些訛誤。本文擬利用筆者在閩台兩地收集到的“ 林日茂” 史料,包括族譜、契約、碑刻、傳說故事等,結合官修史志和其他歷史文獻,就清代閩台的“ 林日茂” 家族及其文化做一番探討。

會議日期
20031020


第 65 筆

篇目
移民與台灣 客家 社會的變遷︰以淡水鄞山寺爲例

作者
楊彥傑

會議名稱
楊彥傑教授演講系列

會議日期
2003/10/20

舉辦單位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摘要
宗教與地方社會的關係是近年來學術研究的新進展。透過民間廟宇的研究不僅可以讓我們看到當地開發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而且可以透過廟宇碑刻、匾聯以及各種田野資料的解讀,配合相關歷史文獻記載,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地方社會與國家、族群關係、社會組織與運作等重要問題。這裡我們想用淡水鄞山寺這個個案,來具體透視清代汀州 客家 移民在台灣北部的發展演變,以及圍繞廟宇而産生的祖籍認同與地方認同問題。

會議日期
20031020


第 66 筆

篇目
我看 客家 電視

作者
施正鋒

會議名稱
關懷與期許︰ 客家 電視台對社會的影響

會議地點
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徐州路二十一號)

會議日期
2003/10/19

舉辦單位
國立 ;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031019


第 67 筆

篇目
客家 電視對台灣社會之影響

作者
林 ; 仲亮

會議名稱
關懷與期許︰ 客家 電視台對社會的影響

會議地點
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徐州路二十一號)

會議日期
2003/10/19

舉辦單位
國立 ;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031019


第 68 筆

篇目
客家 電視台對社會的影響-關懷與期許

作者
李 ; 永得

會議名稱
關懷與期許︰ 客家 電視台對社會的影響

會議地點
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徐州路二十一號)

會議日期
2003/10/19

舉辦單位
國立 ;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關鍵字
客家頻道,收視概況

會議日期
20031019


第 69 筆

篇目
媒體主流價值與弱勢傳播接近權的對話--- 客家 電視台成立後的反思

作者
陳清河

會議名稱
關懷與期許︰ 客家 電視台對社會的影響

會議地點
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徐州路二十一號)

會議日期
2003/10/19

舉辦單位
國立 ;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031019


第 70 筆

篇目
從海外華人經驗談 客家 電視

作者
楊聰榮

會議名稱
關懷與期許︰ 客家 電視台對社會的影響

會議地點
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徐州路二十一號)

會議日期
2003/10/19

舉辦單位
國立 ;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031019


第 71 筆

篇目
對於 客家 頻道戲劇及音樂節目的期許

作者
鄭榮興

會議名稱
關懷與期許︰ 客家 電視台對社會的影響

會議地點
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徐州路二十一號)

會議日期
2003/10/19

舉辦單位
國立 ;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關鍵字
客家頻道,節目品性,客家文化

摘要
客家 頻道開播至今已經三個月,各界的意見相當多。不管是批評的也好,鼓勵的也
罷,都顯示出大家對 客家 頻道的關心與愛護。無庸置疑的是, 客家 頻道的成立,對現下
的 客家 文化而言,是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性的意義的。在工商業社會中,電視已成為大
眾娛樂最重要的媒介。看電視佔去了大多數人一半以上的休閑時間。因此,電視儼然就
是現代生活當中文化交流最主要的平台。早期由於政府規定電視台使用的「方言」不得
超過一定的比例,使得原本已處於弱勢的 客家 話沒落得更快。如今, 客家 頻道在媒體激
烈競爭的環境中還能爭取到一席之地,得感謝行政院 客家 委員會的大力支持。它同時也
是 客家 鄉親們推展「還我母語」運動十幾年以來最具指標性與象徵性的成果。我們可以
說, 客家 文化之所以會沒落,電視的影響實不容忽視;反過來講, 客家 文化要復興,也
必須大力仰賴電視。今天好不容易有了專屬於 客家 人的電視台,我們實在應該好好珍惜。

會議日期
20031019


第 72 筆

篇目
客家 電視對台灣族群互動的影響

作者
巴蘇亞.博伊芳哲努(浦忠成)

會議名稱
關懷與期許︰ 客家 電視台對社會的影響

會議地點
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徐州路二十一號)

會議日期
2003/10/19

舉辦單位
國立 ;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關鍵字
族群文化,台灣族群互動,媒體

摘要
儘管許多人都預測,由於全球資源整合、貿易組織型態建構、資訊網路及交通便捷
等原素,人類廣大而複雜的世界已經逐漸變成「地球村」,但是,杭亭頓告訴我們︰「在
後冷戰世界,不同民眾最重要的區別,不在於意識型態、政治、經濟,而在於文化。不
同的民眾和國家都想回答人類所面臨的最基本問題︰我們到底是誰?他們自會以道統的
模式作答,他們去參考對他們最有意義的事。民眾以族譜、宗教、語言、歷史、價值觀
和制度自我界定,他們和文化團契認同,包括族群、族裔、宗教團契、民族及最廣義解
釋的衣冠文物定位。」(杭亭頓,1997)國外諸如紐西蘭毛利人三十余年的語言複振、加拿
大印地安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爭取民族自治(Autonomy)以及台灣原住民族如邵族、
噶瑪蘭族正名與複名以及花蓮地區原被官方認定屬泰雅族支群的得魯固truku的分離運\r
動,甚而 客家 人Hakka積極從事語言文化復興等,均能做為杭亭頓論述的注腳。

會議日期
20031019


第 73 筆

篇目
族群認同、語言使用與 客家 電視

作者
彭文正

會議名稱
關懷與期許︰ 客家 電視台對社會的影響

會議地點
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徐州路二十一號)

會議日期
2003/10/19

舉辦單位
國立 ;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關鍵字
族群認同,語言使用,客家電視

摘要
本研究著眼於探究民眾之族群認同、語言偏好、 客家 電視使用與期望,以及對 客家 文化傳承之使命感之間的互動關係。研究採用全國隨機樣本,其中分為一般民眾隨機抽樣之樣本,共計547名,以及 客家 民眾隨機樣本,共616名。
結果顯示︰(1)有百分之三十五的 客家 人不諳客語,近六成的 客家 人主要使用非客語
(2)不諳客語的 客家 人偏向於年輕、高教育水準族群,暴露了客語以及文化傳承的危機,
此亦相當程度反映了過去國語獨尊時期的教育政策之後遺症(3)一般民眾中,社會經濟地
位較高較支持 客家 電視,也較傾向於認同 客家 電視的文化使命功能,這對於 客家 未來資源獲取上,有較樂觀的可能

會議日期
20031019


第 74 筆

篇目
客家 電視與 客家 社區

作者
范振乾

會議名稱
關懷與期許︰ 客家 電視台對社會的影響

會議地點
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徐州路二十一號)

會議日期
2003/10/19

舉辦單位
國立 ;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關鍵字
客家社區,客家電子媒體,客家電台,窗口,平台

摘要
這是一個媒體的時代,因此, 客家 電視之開播對 客家 社區(Hakka Community)、對整
個台灣社會而言都是一件大事,它的意義也是全方位的。然因限於篇幅,本文的討論僅
扼要地著重在 客家 電子媒體與 客家 社區、 客家 電視開播在 客家 社區的回響、與建議三方
面。

會議日期
20031019


第 75 筆

篇目
客家 電視對 客家 話使用的影響

作者
鍾榮富

會議名稱
關懷與期許︰ 客家 電視台對社會的影響

會議地點
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徐州路二十一號)

會議日期
2003/10/19

舉辦單位
國立 ;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關鍵字
客家電視台,CH17,客家節目

摘要
全世界第一座 客家 電視專屬頻道已經於92年7月1日開播,對於政經、社會、語言均
處於相對弱勢的 客家 族群而言,這的確是個令人振奮的大事。對於長期關懷 客家 語言流
失的語言教育者而言,也不無期待,大都盼望 客家 電視的開播會對 客家 話的保存有所影響.
現下三個月已經過去,我門應該可以就初步的影響做驗証,檢驗 客家 節目是否對 客家
話的使用有實質的影響。為了切確掌握經驗實證,我設計了一份含有15個問題的小問卷
(見附錄),並到高雄市五所非客語區(因為 客家 話在高雄市並非主流語言,也可能不是家
庭用語)及高雄縣的五所客語區(美濃及杉林),五所屏東客語區(高樹、內埔、長治、麟洛)
的中國小區做調查及訪談,結果在回收的572份有效問卷之中發現︰多數(84.8%)的受訪
者選擇「非常少收看」,而對 客家 電視台開播之前後所說的 客家 話的量和習慣表示「沒
差別」的居多數(84%),由此可見︰ 客家 電視台的開播還沒有對 客家 話的使用形成有效的
影響,但這並不表示日後沒有實質影響,但是在節目的製作或呈現上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會議日期
20031019


第 76 筆

篇目
客家 電視對語言保存之影響

作者
張學謙

會議名稱
關懷與期許︰ 客家 電視台對社會的影響

會議地點
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徐州路二十一號)

會議日期
2003/10/19

舉辦單位
國立 ;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關鍵字
客語流 ; 失,國語政策,客家電視,家庭母語,語言保留

摘要
客家 電視的成立是值得全體台灣人覺得驕傲的大事。 客家 電視是全球第一家專門
為 客家 人設立的電視頻道。更重要的是, 客家 電視的成立象徵著台灣政府尊重並承認
族群語言的傳播權利,擺脫過去族群語言在公共領域被消音的不公平的現象。
這次座談會的主題是『關懷與期許︰ 客家 電視對社會之影響』。由於 客家 電視成
立至今不過三個月,短時間內還無法作出具體的影響評估。本文從社會語言學出發,
嘗試討論 客家 電視對客語保存的可能貢獻和限制。
我先從 客家 語言保存的現狀談起,分析其流失的原因,探討 客家 母語運動和國家\r
語言政策發展方向;然後提出 客家 電視對客語保存的意義︰1)提升 客家 話地位、促進
族群語言活力;2)提供大眾學習客語的管道;3)建立客語的獎賞制度,提升工具性
學習動機;4)運用語言行銷,積極推展客語;5)促進客語的現代化。最後,我強調
客語復興的基礎在於家庭、鄰裡、社區的客語使用,建議透過 客家 電視宣導家庭母語
使用的重要性,以促進家庭的客語使用。

會議日期
20031019


第 77 筆

篇目
大陸 客家 田野研究十年回顧

作者
楊彥傑

會議名稱
楊彥傑教授演講系列

會議日期
2003/10/15

舉辦單位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摘要
從1992 年開始,福建社會科學院與法蘭西遠東學院合作,在大陸 客家 道統居
住區即閩粵贛三省交界區域從事 客家 文化研究。這項研究計畫迄今已歷十年,聚
合了大陸、香港幾個大學的學人和地方文史工作者共同參與,已經出版「 客家 傳
統社會叢書」19 本,研究的範圍除了閩西、粵東、贛南、粵北這幾個最主要的
客家 「原鄉」之外,也開始涉及一些非 客家 地區。

會議日期
20031015


第 78 筆

篇目
Multiculturalism in a Global Age Implications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

作者
Spoonley, Paul

會議名稱
2002全球 客家 文化會議

會議地點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多元文化主義 ; 族群認同 ; 國家認同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第 79 筆

篇目
理解族群集體心,維護文化多樣性

作者
蕭新煌

會議名稱
2002全球 客家 文化會議

會議地點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文化多樣性 ; 多元文化 ; 客家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第 80 筆

篇目
文化多樣性與公共政策

作者
楊貴運

會議名稱
2002全球 客家 文化會議

會議地點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文化多樣性 ; 公共政策 ; 客家人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第 81 筆

篇目
行自家個路---談台灣 客家 認同問題

作者
范文芳

會議名稱
2002全球 客家 文化會議

會議地點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客家人 ; 語言政策 ; 認同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第 82 筆

篇目
母語傳承與母語地位

作者
施正鋒

會議名稱
2002全球 客家 文化會議

會議地點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本土化 ; 民主化 ; 語言政策 ; 母語 ; 多元文化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第 83 筆

篇目
政治認同、文化認同與'跨國性'

作者
何啟良

會議名稱
2002全球 客家 文化會議

會議地點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政治認同 ; 文化認同 ; 客家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第 84 筆

篇目
落地生根新故鄉---台灣 客家 社區運動

作者
陳板

會議名稱
2002全球 客家 文化會議

會議地點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客家 ; 社區運動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第 85 筆

篇目
淺談 客家 文化中 客家 山歌之創新時代意義

作者
楊熾明

會議名稱
2002全球 客家 文化會議

會議地點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客家 ; 山歌 ; 創新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第 86 筆

篇目
菲華社團概述

作者
洪玉華

會議名稱
2002全球 客家 文化會議

會議地點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菲律賓 ; 華人 ; 社會團體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第 87 筆

篇目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obel Forum---Creativ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作者
Lee, Yuan T.

會議名稱
2002全球 客家 文化會議

會議地點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能源危機 ; 全球化 ; 暖化 ; 發展 ; 科技

會議日期
2002121320021217


第 88 筆

篇目
論清代粵、台兩地客民稱謂之異同

作者
劉麗川

會議名稱
台北盆地 客家 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北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舉辦單位
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 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關鍵字
清代 ; 廣東 ; 台灣 ; 客家 ; 稱謂 ; 比較研究

摘要
清初"遷海複界"後,在"招徠開墾"的共同社會歷史背景下, 客家 人或向粵東南沿海移民,或渡海赴台灣墾殖,他們成為了客民第四次大遷徙運動的重要組成部份。而同是操客語的粵籍族群,他們在粵東南和台灣兩地得到的稱謂,卻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是 客家 史上一個值得注意的歷史現象。本文利用兩地清朝相關府志,縣志、文書等典籍,對這一現象進行比較與探討,從而進一步論證作為清代兩地墾殖期間出現的他稱──" 客家 "稱謂出現的具體時間與地域。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第 89 筆

篇目
移墾、爭斗、落戶與集體記憶---台北 客家 的二次移民及其文化變遷

作者
黃子堯

會議名稱
台北盆地 客家 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北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舉辦單位
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 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關鍵字
台北 ; 客家人 ; 移民 ; 文化變遷

摘要
從台灣歷史移民的現象來看,台北地區的先民腳跡來自於各種族群, 客家 先民進入台北盆地及其周邊地區的目標與年代,在以往的研究與探討闡揚工作上,往往缺少明確充足的論證與系統性調查,甚至形成「 客家 人只在桃園、新竹、苗栗以及南部高雄、屏東」的錯誤標記,值得特別注意。本文以台北 客家 的二次移民為主軸,說明 客家 人定居台北的史實及其族裔文化變遷的過程,提出一些可供檢驗的憑証,說明第一次移民是低度開發的遷徙來台概念,第二次移民是以「台灣經濟奇跡」的締造為脈絡,檢視重返台北城的許多 客家 力量以及重塑集體記憶的努力。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第 90 筆

篇目
論 客家 人的遷台及在北台灣的在地化---以蕉嶺籍 客家 人為例

作者
羅傳濃

會議名稱
台北盆地 客家 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北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舉辦單位
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 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關鍵字
客家人 ; 台灣 ; 北部地區 ; 在地化 ; 移民 ; 蕉嶺縣 ; 廣東省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第 91 筆

篇目
在認同的邊緣---清代台灣汀籍 客家 的社會整合

作者
張侃

會議名稱
台北盆地 客家 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北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舉辦單位
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 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關鍵字
清代 ; 台灣 ; 移民 ; 客家人 ; 社會整合 ; 汀州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第 92 筆

篇目
內湖莊客屬家族開拓史初探---以何士蘭家族為例

作者
陳金贊

會議名稱
台北盆地 客家 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北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舉辦單位
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 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關鍵字
內湖庄 ; 客家人 ; 開拓史 ; 何士蘭家族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第 93 筆

篇目
通譜效應與福客認同---以士林平等裡鄒氏家族為例

作者
吳中傑

會議名稱
台北盆地 客家 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北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舉辦單位
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 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關鍵字
通譜效應 ; 客家 ; 身分認同 ; 福佬 ; 士林區 ; 平等里 ; 鄒氏家族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第 94 筆

篇目
台北老 客家 舟山原住民---廖氏順勉家族發展

作者
廖守義

會議名稱
台北盆地 客家 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北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舉辦單位
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 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關鍵字
台北 ; 客家人 ; 舟山原住民 ; 廖順勉 ; 家族發展 ; 舟山文化

摘要
台北市政府辦了七屆的台北 客家 文化節,源自於民國四十年代羅斯福路的拆遷,境內移民移居通化街,部份來自桃、竹、苗 客家 人也開始進駐於此。北上的 客家 人在台北市通化街開店舖或居家安定下來,呼朋引伴故鄉的 客家 鄉親聚居通化街一帶或台北市其他地區,以致台北市 客家 人數或近四十萬人,多年來遂有 客家 文化節的舉辦。然而, 客家 籍的廖順勉於西元一六九三年,來自原籍廣東省潮州府大埔縣坪顏鄉長教村入台,寓大灣北路淡水內港拳山堡萬盛莊公館街,鴻開丕基。鄭成功為了反清複明,於西元一六六一年自台南鹿耳門登陸台灣,至西元一六八三年(康熙二十二年)平定台灣。不久,一世順勉公攜眷來到台灣。爾後,是台北市文山區最早進入的 客家 籍。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第 95 筆

篇目
客家 與清代台北地區的開發

作者
劉正剛

會議名稱
台北盆地 客家 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北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舉辦單位
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 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關鍵字
客家人 ; 清代 ; 台北地區 ; 發展史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第 96 筆

篇目
芝蘭三堡汀州 客家 聚落與領域層次之聯繫

作者
廖倫光

會議名稱
台北盆地 客家 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北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舉辦單位
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 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關鍵字
芝蘭三堡 ; 汀州 ; 客家人 ; 領域 ; 客家聚落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第 97 筆

篇目
客家 人與北台灣的開發及兩岸民間信仰比較---以粵東梅縣與北台灣為重點考察

作者
房學嘉

會議名稱
台北盆地 客家 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北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舉辦單位
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 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關鍵字
客家人 ; 北台灣 ; 開發史 ; 民間信仰 ; 比較研究 ; 廣東東部 ; 梅縣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第 98 筆

篇目
客家 的現代命運---20世紀閩西、台北 客家 村落宗族社會變遷的比較

作者
孔永松

會議名稱
台北盆地 客家 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北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舉辦單位
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 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關鍵字
客家人 ; 社會變遷 ; 比較研究 ; 客家村落 ; 客家宗族 ; 福建西部 ; 台北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第 99 筆

篇目
清代新莊平原的 客家 人及其移墾活動

作者
陳宗仁

會議名稱
台北盆地 客家 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北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舉辦單位
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 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關鍵字
清代 ; 客家人 ; 新莊平原 ; 移墾史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第 100 筆

篇目
福佬客與邊城拓墾---以三芝江家與新店安坑廖家為例

作者
莊華堂

會議名稱
台北盆地 客家 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北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舉辦單位
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 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關鍵字
客家人 ; 拓墾史 ; 三芝 ; 新店 ; 江氏家族 ; 廖氏家族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第 101 筆

篇目
客家 人開發台灣的文學反映

作者
羅可群

會議名稱
台北盆地 客家 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北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舉辦單位
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 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關鍵字
客家人 ; 台灣 ; 開發史 ; 文學 ; 歌謠

摘要
"以詩證史"是中國文史研究的傳統,本文以 客家 歌謠為例,論證 客家 人開發台灣從"流寓"到"深根"的歷程:他們從被動轉為主動,由盲目變為自覺,他們既不會根在大陸──唐山,更是眷戀自己流血流汗、辛勤開墾的台灣。同時分析 客家 人早期開發台灣的艱辛,並表示筆者能早日到台灣進行實地調查的願望。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第 102 筆

篇目
客家 人拓殖台灣與漢民族海洋文化精神

作者
譚元亨

會議名稱
台北盆地 客家 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北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舉辦單位
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 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關鍵字
客家人 ; 台灣 ; 漢民族 ; 拓殖史 ; 海洋文化精神

會議日期
2002110120021102


第 103 筆

篇目
為有源頭活水來--- 客家 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作者
謝劍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院一館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1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 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關鍵字
客家研究 ; 香港 ; 中國大陸

摘要
一般而言,清代猴洞莊有三,一為現今屏東恆春,一在鳳山縣羅漢門(今高雄內門鄉)入口,一指現今新竹縣芎林鄉秀湖村沿油羅溪而上,包含秀湖村及橫山鄉大肚村、新興村、豐田村及橫山村的一部,本文所要探討的對象為後者,即新竹縣猴洞莊。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清廷在台設立「番屯制度」,使得九芎林(今新竹縣芎林鄉)成為屯務公埔之一,連帶的使得九芎林近內山之處的猴洞、橫山兩地成為平埔族岸裡社的「隘額屯地」,由於距離太遠(台中-新竹),使得屯丁無法前往耕作,而由漢人劉引源、劉阿富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取得猴洞的墾權,這是猴洞莊拓墾的時代背景。由於劉引源、劉阿富這些小墾戶受限於資本無法抵擋洪水及原住民反撲等天災人禍,於是招得劉朝珍家族介入而興起,最後眾股歸一,全部墾權歸於劉朝珍家族,墾號也由猴洞莊、中興莊、劉世城、劉子謙…一再演變,這些都是本文所要探討的。本文接著也要探討移墾社會下的猴洞莊,就官府、鄉紳、墾佃之間的互動關係,與鄰居合興莊墾戶的相處情形,以及爭論不休的墾戶與隘首關係,最後綜合歸納再做一結論。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1


第 104 筆

篇目
從淡新檔案及古文書看清代猴洞莊的興起與演變

作者
范明煥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院一館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1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 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關鍵字
猴洞莊 ; 清代 ; 開墾 ; 客家

摘要
一般而言,清代猴洞莊有三,一為現今屏東恆春,一在鳳山縣羅漢門(今高雄內門鄉)入口,一指現今新竹縣芎林鄉秀湖村沿油羅溪而上,包含秀湖村及橫山鄉大肚村、新興村、豐田村及橫山村的一部,本文所要探討的對象為後者,即新竹縣猴洞莊。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清廷在台設立「番屯制度」,使得九芎林(今新竹縣芎林鄉)成為屯務公埔之一,連帶的使得九芎林近內山之處的猴洞、橫山兩地成為平埔族岸裡社的「隘額屯地」,由於距離太遠(台中-新竹),使得屯丁無法前往耕作,而由漢人劉引源、劉阿富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取得猴洞的墾權,這是猴洞莊拓墾的時代背景。由於劉引源、劉阿富這些小墾戶受限於資本無法抵擋洪水及原住民反撲等天災人禍,於是招得劉朝珍家族介入而興起,最後眾股歸一,全部墾權歸於劉朝珍家族,墾號也由猴洞莊、中興莊、劉世城、劉子謙…一再演變,這些都是本文所要探討的。本文接著也要探討移墾社會下的猴洞莊,就官府、鄉紳、墾佃之間的互動關係,與鄰居合興莊墾戶的相處情形,以及爭論不休的墾戶與隘首關係,最後綜合歸納再做一結論。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1


第 105 筆

篇目
客語祖源的另類思考

作者
羅肇錦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1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

關鍵字
客家話 ; 客語祖語 ; 語音學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1


第 106 筆

篇目
客家 人在台灣的拓墾---一些視角

作者
徐正光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1

關鍵字
客家人 ; 台灣 ; 開墾 ; 族群關係 ; 經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1


第 107 筆

篇目
客家 話是大家共同的財富

作者
張光宇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1

關鍵字
客家話 ; 畬族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1


第 108 筆

篇目
開拓 客家 婦女史的研究

作者
呂芳上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1

關鍵字
開墾 ; 客家婦女 ; 社會地位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1


第 109 筆

篇目
評論:性別與族群: 客家 婦女社會地位的反思與探討

作者
劉毓秀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10 筆

篇目
評論:對 客家 婦女不纏足的看法

作者
呂玉瑕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11 筆

篇目
評論:從傳統 客家 音樂中探討 客家 婦女角色

作者
謝俊逢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12 筆

篇目
評論:採茶婦女─ 客家 勞動婦女的一個面相

作者
游鑑明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13 筆

篇目
評論:崙背詔安 客家 話的音韻特點

作者
姚榮松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14 筆

篇目
評論:從唐詩的韻腳探究客語文讀的韻讀--自客語古詩吟誦教學說起

作者
王文俊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15 筆

篇目
評論:畬話和 客家 話

作者
羅肇錦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16 筆

篇目
評論:客話袓源的另類思考

作者
梁榮茂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17 筆

篇目
評論:台灣各 客家 方言的語音差異

作者
李存智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18 筆

篇目
評論:香港為何缺乏 客家 人認同?由語言政策的歷史分析到身份認同的政治社會學

作者
葉永烜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19 筆

篇目
評論:大槐與石壁~ 客家 話與歷史、傳說

作者
范文芳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20 筆

篇目
性別與族群: 客家 婦女社會地位的反思與探討

作者
陸緋雲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關鍵字
性別角色 ; 客家婦女 ; 社會地位 ; 族群認同

摘要
客家 人是漢民族中的一支民系, 客家 文化是華夏文化中自成一格的“亞文化”。 客家 研究作為近年來人文社會科學中的顯學涉及的問題很多,且相當複雜,因此需要從各種不同學科和不同的層面來進行深入的探討。本文試圖從性別與族群的角度探討 客家 文化對 客家 婦女地位的影響,和 客家 婦女在現代社會中地位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所蘊含的社會文化意義。
在以往的研究和社會的刻板印象中, 客家 婦女的形象是有強烈對立性的,從一個側面來看, 客家 婦女是十分傳統保守的,她們重視小家庭,而疏離於社會生活,但從另一個側面來探討, 客家 婦女又是中國婦女中最早突破傳統文化的束縛,最自重自立自強的群體。因而對 客家 婦女的研究也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進行,對 客家 婦女的研究不僅僅涉及女性,而是一方面既要注意作為同男性相對立的女性群體,但又要暸解作為個體的女性,另一方面又要相應暸解 客家 文化中男性的地位問題,因此,本文是從性別、族群和文化的角度對 客家 婦女地位的研究,試圖探討 客家 文化本身,或者從另一個層面上對中國文化大傳統對族群“亞文化”傳統滲透的研究,而 客家 婦女角色與地位的研究,同時也為我們從事性別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21 筆

篇目
對 客家 婦女不纏足的看法

作者
謝艾潔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關鍵字
客家婦女 ; 社會地位 ; 勞動

摘要
本文對 客家 婦女不纏足之原因,作一些背景探討,並加批判。為使讀者了解 客家 婦女不纏足之歷史背景,本文對傳統中國漢族婦女地位加以敘述。本文撰稿時,因時限無法充份發揮,待他日將會系統研究 客家 婦女地位問題。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22 筆

篇目
從傳統 客家 音樂中探討 客家 婦女角色

作者
楊熾明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
在傳統的 客家 社會中, 客家 婦女在國際上有很高的評價。大英百科全書的評語:「 客家 婦女是精力充沛的勞動者」;美籍傳教士羅伯史密斯(Robert smith)說:「 客家 婦女真是我所見到的,比任何婦女都值得讚賞的婦女」。英國人愛德爾說:「 客家 是中國許多民族中最進步的民族,而 客家 婦女更是中國最優秀的婦女典型」。筆者認為 客家 婦女除了具備勤勞、刻苦和儉樸特色之外,在音樂上的表現亦是位令人欽佩的歌手。
從傳統 客家 音樂中我們可以發現, 客家 婦女喜愛演唱山歌,歷年來都湧現出不少才思敏捷的女歌手,如 客家 知名歌手劉三妹,她即興演唱的能力不輸秀才,她唱道:「河唇洗衫劉三妹,借問阿哥那裏來,自古山歌從口出,那有山歌船載來」,此外,在山歌歌詞中與 客家 婦女有著密切關係的不勝枚舉,如:「 客家 山歌特出名,條條山歌有妹名,條條山歌有妹份,一條唔妹唱唔成」。當然 客家 婦女在傳統社會中扮演著許多角色,在許多 客家 山歌歌詞中,可以瞭解 客家 婦女對 客家 音樂的影響與貢獻是相當大的。
本篇論述主要是從傳統 客家 音樂中與 客家 婦女有關的歌詞社會環境、家庭背景、曲調唱腔、節奏、曲式結構及對唱型式等作深入的剖析,進而瞭解 客家 婦女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23 筆

篇目
採茶婦女─ 客家 勞動婦女的一個面相

作者
何素花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關鍵字
客家 ; 婦女 ; 採茶 ; 勞動 ; 經濟

摘要
過去對於茶業的歷史研究有許多的研究成果,源於茶葉在台灣地區自清末淡水開港後,茶產業在北台灣地區的經濟活動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此自清末至日據乃至戰後,茶葉的發展曾留下許多文獻史料,進而成為後人研究茶葉發展重要的一手史料。但是茶葉從種植至生產出口的過程,經過許多的程序,茶葉的摘採亦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且佔著茶葉生產成本中極為重要的比重。台灣的茶園產量以日治時期約三千萬斤,四萬甲地估計,投入許多婦女從事摘採,這些勞動力的貢獻實不容忽略,但幾乎沒有研究者。而 客家 婦女在一般的印象中,最令人深刻的即是採茶婦女,同樣的,除了一般歌謠所傳述之採茶婦女形相外,研究者亦不多見。因此,採茶業過去曾經作為一個北台灣─尤其是桃竹苗地區 客家 婦女的象徵性經濟活動內容,實有必要對之加以研究。
因此本文,採用文獻與田野調查的方式共同進行,首先根據文獻史料,如清代的海關報告、日據時期的重要經濟調查資料為主,輔以後人的研究成果,從事文獻方式對採茶婦女的建構,進而針對桃竹苗地區,曾經參與尤其是戰後五、六0年代台灣茶葉復與期的茶葉生產活動之 客家 婦女,從事田野口述調查的方式,深入了解 客家 婦女如何參與茶產業活動的情形。過去茶產業的發展,在工業化前解決不少農村過剩勞力的問題。但是隨著紡織等工業設立在鄉村地區,解決了過剩勞力,相對的,也使茶葉的勞力成本上升。也使得婦女的生產活動面臨著轉型。婦女在茶葉生產和紡織工業中,如何隨著經濟的變化,而面臨不同抉擇過程?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24 筆

篇目
崙背詔安 客家 話的音韻特點

作者
陳秀琪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關鍵字
崙背 ; 漳州 ; 閩南客家話

摘要
清代來自閩南漳州的 客家 移民,分別來自南靖、平和、雲霄、詔安等縣,至今漳州 客家 話只剩下詔安話保存下來,但也只在雲林的二崙、崙背,大溪的南興等地區有較多數且較為集中的詔安話人口,其他地方只有少數的年長者仍會說詔安話,大部分都成了福佬客。故本文以詔安 客家 話為閩南 客家 話的代表,藉由崙背話和其他方言點的比較,找出閩南 客家 話與眾不同之處。黃雪貞< 客家 話的分布與內部異同>對 客家 話的分片中,漳州的南靖、平和、雲霄、詔安,潮州的饒平、揭西列為有 客家 話分布但不予分片。然這些地區的語言現象有其獨具的共同特點是一般 客家 話所沒有的,具備合列為一個方言片的條件,故在黃雪貞的客話八大分片之外,應當可以另立漳州的南靖、平和、雲霄、詔安及潮州饒平、揭西等地為〝閩南 客家 片〞。羅常培在《臨川音系》中提到:「 客家 話的研究,有助於漢語語音史的研究。」(羅常培 1958)〝閩南 客家 片〞地區,是 客家 遷徙路線閩西進入粵東的中轉站,這些地區的語音現象,也擔任了閩西 客家 話和粵東 客家 話之間的橋樑,在整個 客家 話的研究中,〝閩南 客家 片〞的研究可以補足 客家 話研究在閩南地區的缺口,亦能對某些漢語歷史的研究有所幫助。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25 筆

篇目
日治時期美濃南隆農場的開發與族群的融合

作者
張二文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
台灣西部的開發,大致完成於清代,高雄縣的美濃地區亦在乾隆初年拓墾,但位於美濃東南方的南隆地區卻遲至日治時期才大量開墾。1909(明治42)年,台灣總督府為了發展國家經濟拓殖事業,允准三五公司社長愛久澤直哉以南隆農場名義申請開墾,同時收購一部分民有土地,擴充農場經營範圍。
日治時期,日人積極開發農作生產、改良新品種、改進耕作方式等等,致使瀰濃平原人口漸形增加,而耕地生產不足的農戶,紛紛自行入墾中壇以南平原。在國家建設重大工程與私人資本開墾農場下,開墾的工作除了從舊部落招佃農入墾以外,更遠赴新竹州(今桃園、新竹、苗栗地區)招募客籍佃戶,另外亦有少數有來自高樹、內埔、竹田的六堆 客家 人,以及岡山、田寮、旗山一帶的閩南人共同開發。
北部 客家 移民來自新竹州丘陵山區地帶的苗栗農戶居多,他們有著豐富的墾荒經驗、善耕石埔地,但原居地人口壓力造成生活環境的惡劣,而南方遼闊的平原和充沛的水源正是誘發移民的念頭。當時私人資本公司以搭建草寮,免費提供房舍、灶、碗筷、牛隻、耕具、田地等優渥條件鼓勵移民。於是透過家族、親戚的遊說,招來一批批舉家大小南遷的移民。短短一、二十年間,湧入的墾戶移民分散聚居在農場各地,入墾的移民均以茅草搭蓋的草寮暫時棲身,因此各地聚集的農戶所形成的部落多以「寮」字命名。南隆農場開墾招佃後,部落已有吉洋、上溪埔寮、中溪埔寮、下溪埔寮、外六寮、九寮、大頂寮、上九寮、內六寮、下九寮、二十一隻屋、四隻屋、和興庄、上清水、下清水、八隻寮、五隻寮、五穀廟、三降寮、十穴及屬旗山街管轄的手巾寮等地。
日治時期如何改善南隆不利的農業客觀環境?以及如何招募移民?何種方式贌租耕地?日人怎樣進行農業拓墾,相關公共工程如何配合?拓墾成效如何?移民遷移後面臨生活的壓力以及族群間的相處,是在什麼狀況下融合?這些問題都是本文想要進一步探討的。現今學術界對美濃探討的文章甚多,對族群間的互動以及融合,著墨有限,希望對荖濃溪流域聚落發展及 客家 之研究,略盡棉薄之力。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26 筆

篇目
評論:日治時期花蓮地區 客家 移民的分布

作者
張素玢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27 筆

篇目
評論:從「開基祖」稱謂及開台始祖派下「公號」與移墾地的關係看台灣 客家 人的在地認同

作者
戴寶村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28 筆

篇目
從「開基祖」稱謂及開台始祖派下「公號」與移墾地的關係看台灣 客家 人的在地認同

作者
黃永達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
本文旨在揭示「開基祖」之稱及開台祖派下「公號」與墾地之關係,從而試論開台客屬人後裔的在地認同,與台灣開基地成為家族「聖地」象徵的形成。從諸多 客家 人來台前後之家族譜牒記載,來台支派家族的祖嘗,以及集葬祖骸於開基地祖塔與年節回祖堂祭祖,大都以「開基地」與「開基始祖」以降為號召,來台祖有者另創堂號,派下裔孫更進一步以開台祖為名,創立「公號」並冠以開基地名者,深具獨尊開台始祖,團結派下裔孫,根植開基地,宣示在地拓墾功業的意義。以北台灣為例,此一「在地認同」的共通性,更促成地方上數個公號家族之間形成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對社區政經文教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29 筆

篇目
評論:清代卓蘭地方 客家 族群的土地拓墾

作者
陳運棟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30 筆

篇目
清代卓蘭地方 客家 族群的土地拓墾

作者
楊宗穆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
本文主要在探討卓蘭地方土地開發與聚落發展的過程,以究明在族群關係複雜的內山開發歷史中,卓蘭地方所具有的地區特殊性。
乾隆五十五年(1790)全臺實施屯番制度,在國家的策劃設計下,中央開放了卓蘭埔地的拓墾,同時並決定其土地利用方式-被賦予提供番屯糧餉的功能,因此岸裡社平埔族遂成為卓蘭埔地的土地業主。然而由於屯番並無一個足以安定力農的環境,所以最後地方政府不得不部分修正中央的族群隔離政策。透過與平埔族的合作,漢人依次完成卓蘭埔地的開發並建立起安身立命之所。不過由於北勢番為防止固有領域一再被侵犯而不時自內山突出焚殺,使得安全與防禦成為漢人建立聚落時最主要的考量,於是集居式的防衛集村遂成為本時期聚落的最大特色。
清末開山撫番前,入墾卓蘭埔地的漢人即不斷地挑戰山地禁越的規範違法越界進入卓蘭山地,此時漢人進入界外最大的著眼點仍是可供開成水田的土地。之後因樟腦利益日漸高漲與山地解禁,促使地方紳民大舉以集團武力的方式進墾卓蘭山地,造成北勢番被迫遷至馬那邦山脈以東之境,同時亦埋下日後漢番間大規模衝突的種子。劉銘傳撫臺後,為求臺省財政獨立,加上林朝棟的主動倡議,於是透過國家武力積極壓縮高山族的生活空間,藉以達到開發山地資源的政策性目標。光緒十五年(1889)以後,「廣泰成」墾號取代罩蘭庄紳民而主導整個卓蘭山地的經營與開發,此時卓蘭山地優厚的樟腦利潤則成為支持臺省財政獨立的重要稅收來源。光緒十二年(1886)以後,由於本地受北勢番威脅情況已經減少,因此本時期聚落發展最大的特色即為散村聚落的出現。
日本領臺以後,臺灣總督府透過隘線的推進與守備,掌控廣大林野的土地開墾及樟腦生產之利益。在此同時,殖民政府更藉由一系列土地法規的頒布,將卓蘭地方大部分的林野地劃定為國有,因此總督府得以充分享有土地分配及經營方式的權利。在總督府強而有力的殖民手腕之下,卓蘭地方可說是進入全面開發的階段。然而後來因未能引進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產業活動,使得本地的發展趨於緩和。至於本時期的聚落發展,因生番問題的解決,使得無論是埔地或山地皆出現許多散村聚落,然而由於人口未有大幅度的增長以促進聚落的發展,使得原有聚落仍舊維持清代集居式的聚落形態。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31 筆

篇目
評論:清代早期竹塹地區的土地拓墾與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

作者
吳學明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32 筆

篇目
清代早期竹塹地區的土地拓墾與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

作者
林欣宜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
清代的台灣歷史與土地的開墾有著密切的關係,台灣各地的開發史可以說是由農業的拓墾與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而形成的結果。 在這個過程中,移墾的漢人與原住民之間的互動,主要的活動便是土地的交易。在討論地方行政與土地拓墾的關係時,我們必須理解的是,不論是漢人,或者原住民,在土地拓墾的的實際運作時,都深受清朝政府規定的種種政策的制約,在國家政策的大方向之下,地方行政的建立,以及地方政府的存在,使得當地人群之間的土地交易有了第三者的存在,這個第三者—地方政府--的存在,至少在法律上提供了交易的保證與制約的權力。
在這篇文章中,筆者打算探討竹塹地區在清代以來是如何在史書上存在,到1723年設立了淡水廳,至1875年新竹縣為止。討論這段長時間之中,隨著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竹塹社原住民的轉變,以及漢人在邊區社會的開墾是如何進行。並且,在這樣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後,竹塹地區如何發展成為一個相對成熟的地方社會,具有自己社會中的精英領導階層,與其教育,文化,商業等等機制逐漸成熟的現象。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33 筆

篇目
評論:一個 客家 村落的變遷----從蓬萊國小畢業生人數的變化說起

作者
張致遠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34 筆

篇目
評論:日治時期美濃南隆農場的開發與族群的融合

作者
鄭政誠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35 筆

篇目
日治時期花蓮地區 客家 移民的分布

作者
孟祥翰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
日治時期,台灣人口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出現再度遷移的現象。東部人口自來以原住民為主,清末時,在清政府的主導下,刻意移民實邊,漢人因得入墾東部,客籍人口亦隨之移入。日治期間,漢人人口增加快速,1915年,花蓮地區漢人人口數量中,閩籍6966人(67.3%),客籍3383人(32.7%)。1940年,閩籍人口為43980人(55.4%),客籍35450人(44.6%)。平均增加率閩籍為7.34%,客籍為9.46%。因此由人口所佔的比例與增加速度來看,客籍人口的數量雖非最多,但其增加之快速,卻是值得注意探討的問題。
1920年,花蓮地區漢人的來源,來自台北州者44.7%,新竹州者39%。1940年,台北州者32.4%,新竹州者51.2%。亦即幾乎一半以上人口源自新竹州。李文朗的研究亦指出,新竹州為日治時期人口移出比例最高的地區。因此,花蓮與新竹二地人口移動過程中,客籍人口所佔的比例、遷移的動機、路線與方式等,均為值得探討的問題。
因此,本論文擬以上述的問題為起點,追溯討論花蓮地區 客家 人在日治時期拓墾的歷程。就其來源、動機、移入方式與分布作實證性的討論。主要的資料來源為人口調查資料與族譜。其次,再以田野調查,探討入墾後,與當地其他族群的互動適應的狀況。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36 筆

篇目
從唐詩的韻腳探究客語文讀的韻讀-自 客家 古詩吟誦教學說起

作者
涂春景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關鍵字
唐詩 ; 客家文學 ; 押韻

摘要
九十學年度開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將客語列為語文領域的本國語文課程,自小學一年級起,前兩階段六年,每週有一至二節的必選;第三階段國中三年,為選修。因此,為了客語教學的多元,為了豐富客語教學的內涵,教師們多設計了古詩吟誦的教學,使學子們能體會客語音韻之美。
提起古詩吟誦,大家都了解平常口語用白話音,然讀古文、古詩詞便得讀文讀音。本文擬就今日國民中小學生,十分通俗的唐詩選本,清代孫洙(蘅塘退士)選編的「唐詩三百首」為主體,依互相押韻的音節,都含有相同的韻基(即韻腹加韻尾)的原則,以其韻腳諸字,據唐代韻書考證其文讀。
本文先依《唐詩三百首》六卷,分別表列其每一首詩用韻的韻目及韻腳,再統整三百一十首重韻、通押的情形;最後,參酌唐代韻書、《詩韻集成》等文獻,據以考證其文讀。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37 筆

篇目
香港為何缺乏 客家 人認同?由語言政策的歷史分析到身份認同的政治社會學

作者
楊聰榮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關鍵字
香港 ; 客家認同 ; 語言政策 ; 政治社會學

摘要
香港在 客家 認同運動扮演核心的地位。香港 客家 崇正總會1930年代在香港成立是現代全球 客家 運動之濫殤。香港大學中文系學者羅香林是 客家 學研究的奠基人,1990年代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與懇親會也是由香港倡導,甚至 客家 一詞是由粵語人士稱呼而來, 客家 一詞的中英文的流傳都與香港密不可分。然而香港主流社會卻對 客家 人認同缺乏興趣,年輕一代認同以廣東話為核心的香港人意識, 客家 人認同在香港缺乏市場,不論是原來在新界分布最廣的新界 客家 原居民,或是由原嘉應地區後來移入香港的都會 客家 人,客語都是快速流失,面對強勢的廣東話與香港認同,流失比率與速度應較台灣與東南亞地區為高。為何會出現這種矛盾的現象,這個研究將以比較方法與歷史方法來分析,由社會面與政治面來討論香港認同產生的背景,以及 客家 認同空間被壓縮的成因與後果,論證 客家 人意識在沒有得到主流社會認可以及沒有官方政策的支持下,縱有少數菁英努力奉獻,亦難以挽回頹勢。客語與 客家 人意識因此在不知不覺之中,消失殆盡。香港的例子,可以為保存客語與 客家 認同的做反面教材,並且提供吾人對於語言與認同意識互動關係做進一步的思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38 筆

篇目
評論:清代台灣南部的移墾社會—以荖濃溪中游 客家 聚落為中心

作者
吳進喜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39 筆

篇目
清代台灣南部的移墾社會—以荖濃溪中游 客家 聚落為中心

作者
陳祥雲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
移墾社會的探討,為研究台灣史不可或缺的一環;關於清代台灣漢人移墾社會的研究,不論是就移墾社會成因與背景的探討,或是拓墾方式及其組織,乃至於移墾社會的形態與變遷的討論,多年來學者研究的成果皆可謂豐碩。 客家 族群在早期台灣開發史上有其重要的貢獻,而六堆則是清代台灣南部 客家 移墾社會的代表,是以對於六堆社會的深入研究有其必要。本文主要藉由清代台灣南部的 客家 拓墾,著重於荖濃溪中游河岸的土地開發與 客家 聚落的形成,討論 客家 六堆中右堆聚落的擴大與互動,來觀察 客家 族群在台的拓墾形態及其特色;此外亦希望透過漢番與閩粵關係的分析,探討 客家 移民在荖濃溪河岸拓墾過程中與其他族群的互動,藉以反映六堆 客家 在清代漢人移墾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乾隆年間六堆 客家 族群的拓墾迅速,右堆(美濃、高樹、新威)等界外地區相繼成為 客家 移民墾地。至乾隆中葉荖濃溪畔的 客家 聚落,如新威、新寮相繼成庄,可說是六堆於下淡水溪流域土地拓墾的一大突破,固然擴大了右堆 客家 聚落的範圍,同時卻也引起了芒仔芒社與魯凱族人的緊張以及生存空間的擠壓。六堆 客家 的移墾,其方式、組織與墾首制不盡相同。多藉由祖嘗(祭祀公業)型態進行,由各宗族集資購地,以同族子弟共同拓墾,而拓墾所得再由派下族人分得。此種藉由血緣宗族關係組織而成的祖嘗式土地開發組織,為清代台灣南部 客家 拓墾的一大特色;同時也是 客家 移墾社會發展的基礎。
荖濃溪中游地域雖由於 客家 移民的拓墾,然遲至清末,仍是芒仔芒社平埔族群聚集之地。新威地區 客家 聚落顯然孤立於屏東平原六堆客庄的邊陲,必須面對芒仔芒社以及魯凱族的威脅,新入此區的 客家 族群在土地、水源、地租關係上與這些族群有所聯繫;唯因自然環境以及交通的阻隔,以及六堆 客家 語群文化的吸力,新威地區的 客家 聚落仍可藉由宗教信仰、婚姻、血緣的凝聚,與右堆美濃、高樹地區 客家 莊有著較密切的互動與聯繫。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40 筆

篇目
評論:清代咸菜甕地區的經濟發展與 客家 人的拓墾

作者
古鴻廷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41 筆

篇目
清代咸菜甕地區的經濟發展與 客家 人的拓墾

作者
賴玉玲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
清代竹塹地區的開發,早期多由閩籍移民獨資,或者閩粵合墾方式入墾。台灣的地曠人稀,成為閩粵移民的推力;而後來墾民又在竹塹地區漸漸開發,乏地可墾的推力下,加上腦藤之利所驅,轉往山區拓墾。1860年台灣開港後,臺灣的米、糖、樟腦、煤等具商業利益,出口市場由通商口岸開放前之以中國大陸為主,轉而遍及全球。開港後的產業經濟,無疑是晚清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關鍵,影響所及包含山區土地的開墾、新市鎮的興起、交通網絡的變遷、買辦和豪紳地位的提升、外商在臺灣的活動,甚至社會動亂和「漢番衝突」的形成。臺灣北部經濟發展的奠定,與 客家 人的活動有著重大的關連;而商業利益的驅使,又往往造成人口(勞動力)的遷徙。本文將以舊稱咸菜甕的關西為例,由竹塹地區山區經濟的發展與 客家 人的拓墾,探討區域的開發與人群的活動,並再思考台灣 客家 人群分布的問題。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42 筆

篇目
評論:從淡新檔案及古文書看清代猴洞莊的興起與演變

作者
劉阿榮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43 筆

篇目
評論:篳路藍縷-從檔案資料看清代台灣粵籍客民的拓墾過程與社區發展

作者
張世賢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44 筆

篇目
篳路藍縷-從檔案資料看清代台灣 客家 移民的拓墾過程與社區發展

作者
莊吉發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
清代台灣族群的分布及拓墾社區的形成,與台灣本島的地理特徵及歷史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清廷領有台灣後,將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台灣西部港口鹿耳門、鹿仔港、八里坌等海口都對渡福建沿海,使粵籍客民渡海來台受到很大限制, 客家 移民成為移墾社會的弱勢族群, 客家 社區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徵,同鄉的移民,採取祖籍居地的關係,依附於來自相同祖籍同姓或異姓的同鄉所居住的地區,與同鄉的移民共同組成地緣村落。譬如鳳山縣山豬毛港東、港西等里約一百餘庄,主要為廣東嘉應州、潮州移民所聚居的地緣村落,其地逼近傀儡山生界原住民地區。其中萬蠻庄是嘉應州移民聚居的村庄,四塊厝庄是潮州籍移民的地緣村落,與萬蠻庄、四塊厝庄毗連的佳左庄則為漳州、泉州、 客家 三籍移民錯處的村庄。淡水廳境內的三灣,原來是屬於土牛界外的荒埔,距內山隘口隔溪的頭道溪,兩山夾峙,是生界原住民出入的路口,附近有大北埔等荒埔。嘉慶年間, 客家 移民黃祁英等人溯中港溪至斗換坪,與原住民以物易物,逐漸取得原住民的信任,他們越過土牛界,入山搭寮,娶原住民少女,開墾荒埔,三灣、南庄遂成為粵籍 客家 移民聚居的地緣村落。 客家 移民長期以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胼手胝足,開墾荒埔,使台灣成為內地漢人安居樂業的海外樂土, 客家 移民的拓墾,對台灣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意義。

會議日期
2002103020021030


第 145 筆

篇目
挑戰2008:如何建立一個兼具 客家 語言復甦及傳播功能的 客家 文學網站

作者
羅鳳珠 ; 陳萬益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日期
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
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明列「新 客家 運動:活力客庄,\r
再現 客家 」的目標,主要的內容包括:「 客家 語言復甦及傳播」、「 客家 文化振興」、
「 客家 社團發展與人才培育」、「 客家 文化加值產業發展」四項。
「台灣 客家 文學數位資料庫建置計畫」為行政院 客家 委員會第一次以「 客家
文學」為對象所建置的數位資料庫計畫,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建立一個「具有 客家
語言復甦及傳播功能的 客家 文學網站」。
本計畫第一階段先建置吳濁流、龍瑛宗、鍾理和、鍾肇政、李喬、鍾鐵民等
六位作家的資料。資料庫的規劃,以長遠的、全面的發展為考慮。資料庫的設計,
將在「 客家 文學作品數位化」的基礎上,將網站內容規劃為「作家身影」(含作
家導讀、作家生平大事年表、寫作年表、作家影音)、「代表作品」(含著作目錄、
代表作品、著作書影)、「作品導讀」(含作品導讀、網路大家談)、「研究文獻」
(分為研究文獻及一般文獻之目錄與全文)、「 客家 語文」(含作品選讀、客語詞
彙資料庫)、「相關網站」等六大項,除了「文學作品典藏」的功能之外,以六大
項的內容架構初步先達成「 客家 語言復甦及傳播」的目標。系統功能的規劃,亦
同時考慮未來能與「挑戰2008」之「E 世代人才培育計畫」、「數位台灣計畫」之
成果結合,再逐漸落實「 客家 文化振興」、「 客家 社團發展與人才培育」、「 客家 文
化加值產業發展」等其他三項目標。
客家 文學可以從作家文學、民間文學、客語文學三個角度切入,本計畫第一
階段從作家文學的角度切入,以作家為建置資料庫的單元,建立六位作家資料,
未來在落實「 客家 語言復甦及傳播」、「 客家 文化振興」的前提下,不能忽視民間
文學與客語文學所蘊含的語言文化資料,這三者將是保存與傳承 客家 語言、 客家
文學、 客家 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也將是本計畫規劃時所考慮的長遠目標。

會議日期
20021030


第 146 筆

篇目
畬話和 客家 話

作者
吳中杰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關鍵字
畬話 ; 客家話 ; 語音學

摘要
現今中國境內畬族所說的語言有二,廣東羅浮及蓮花山區的「畬語」接近苗瑤語,而散佈廣東鳳凰山區,以至閩、浙、贛、皖四省丘陵的「畬話」則接近 客家 話。本文旨在探討畬話和 客家 話的相似之處,分別就語音系統,聲母,韻母,聲調,詞法等方面,對於畬話和 客家 話進行廣泛的比較,指出二者各項共通的特性。
首先以語音系統而論,原本的畬語沒有n-和l-的分別,卻有s-和z-的對立。韻尾只有-n,-t,-ng,-k四種。有八個聲調,包含六舒二促。然而畬話卻和 客家 話類似,有n-和l-的分別,卻乏s-和z-的對立。韻尾有-m,-p,-n,-t,-ng,-k六種。只有六個聲調,包含四舒二促。
聲母方面,廣東畬話古全濁聲母字不分平仄今讀送氣清音,和客語相同。浙江畬話雖有部分字讀不送氣清音;但有時一字並存送氣與不送氣二讀,如‘堂’在「正堂(正廳)」時讀tong5,「學堂(學校)」時讀t’ong5。‘桐’在「梧桐」時讀tung5,「毛桐(樹名)」時讀t’ung5。這說明了來自客語的送氣清音讀法才是畬話先前的語音形式,不送氣清音讀法則是後來畬族遷徙到閩語區內,受到閩方言影響的晚起音讀。
韻母方面,遇合三客語多數讀-i/-u,畬話讀-i/-u/-y。但逢莊組畬話和 客家 話都有少數字例外地讀-o,如 ‘梳疏蔬’ 。止開三客語多數讀-i/-ii,畬話讀-i。但畬話和 客家 話都有少數字例外地讀-e/-ie,如畬話 ‘知移戲’ ,客語 ‘蟻艾’ 。咸攝入聲字畬話和 客家 話普遍都收-p尾,但 ‘跌’字二者卻都例外地收-t尾。臻開三 ‘欣銀近’等字卻二者都有合口讀法。宕開三畬話和 客家 話一般讀-iong/k,但「鵲」二者卻都例外讀siak4。江攝畬話和 客家 話一般讀-ong/k,但「雙窗」二者卻都例外讀-ung。這些畬話和 客家 話共同脫軌的現象不容忽視。
聲調上,畬話和 客家 話都有次濁上歸陰平的特殊現象,如 ‘美鹵兩冷暖’ 。二者也都有全濁上歸陰平的特殊現象,如‘坐下淡近’。
詞法方面,畬話連接詞‘nung3’相當於「我和你」的「和」, 客家 話中有 ‘同’、‘lau1’等對應說法。而客語的‘同/lau1’兼有「替」、「把」的處置語意,如「同我做好來」是「替我把它做好」之意。畬話的‘nung3’也兼有「替」、「把」的用法。客語的‘兩AB’構詞模式能產性非常豐富,畬話亦然。如二者的 ‘二條河匯流’都是用相同的構詞 ‘兩洽水’表示。原本畬語的詞序是賓語加動詞(飯 吃),或名詞加形容詞(人 老)。畬話則和 客家 方言相同,詞序是動詞加賓語(吃 飯),形容詞加名詞(老 人)。大型家畜如牛馬等,畬語說公 牛,畬話和 客家 話說牛 公。小型家禽如雞鴨等,畬語,畬話和 客家 話同說雞 公。
吾人若能掌握這些共通性,當可釋明畬話乃一種克里歐化的 客家 話之本質。

會議日期
20021030


第 147 筆

篇目
客話袓源的另類思考

作者
羅肇錦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日期
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


第 148 筆

篇目
台灣各 客家 方言的語音差異

作者
鍾榮富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關鍵字
台灣 ; 客家話 ; 語音差異

摘要
本文主要是討論台灣東部各 客家 次方言的語音及音韻現象。過去的 客家 研究,可說都集中在西部 客家 話的討論,其實東部地區從台東到宜蘭都佈有 客家 人。以方言而論,東部地區的 客家 話和西部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但是由於東部地區包括了各種方言,特別是海陸和四縣 客家 話交互混雜,又和當地強大的閩南語有了深度的接觸,因此,東部的 客家 話在語音和音韻上呈現了特別的現象。這些語音現象有些還在發展,有些已然定型,有些則正開始,於是各種語音規律互相競爭,彼此消長,這是東部各 客家 次方言難得的特性。
本文限於篇幅,將集中在音段方面的討論,有關聲調,經另文討論。

會議日期
20021030


第 149 筆

篇目
大槐與石壁~ 客家 話與歷史、傳說

作者
張光宇

會議名稱
客家 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

會議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院文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10/30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明新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關鍵字
客家 ; 山西洪洞 ; 福建寧化

摘要
大槐在山西洪洞,石壁在福建寧化。一北一南,相距遙遠,但從歷史、地理、語言及民族關係來看,應該視為血肉相連,唇亡齒寒。從 客家 名稱的來由觀之, 客家 原指外來漢人;漢畲通婚以後, 客家 名稱轉而指稱這一新興民系。只有這樣才能明白,為什麼 客家 人一方面祖述中原,一方面又把寧化石壁視為 客家 搖籃。對 客家 子孫來說,大槐代表先公(漢)的北方故居,石壁代表先母(畲)的南方舊地。由此可知, 客家 人慎終追遠是〝公婆〞兼顧的。

會議日期
20021030


第 150 筆

篇目
從屏東縣 客家 文物館的設立論六堆忠義祠的社會功能

作者
吳煬和

會議名稱
我國族群政策與法制之設計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2002/10/03

會議日期
20021003


研究論文

   

客家會議論文 1  2  3  4  5  6

第 151 筆

篇目
客語危機以及 客家 人對客語和政府語言政策的態度

作者
曹逢甫 ; 黃雅榆

會議名稱
客家 公共政策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研究室

關鍵字
客家話 ; 客家人 ; 語言政策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第 152 筆

篇目
台灣語言政策與實際語用的現況

作者
鍾榮富

會議名稱
客家 公共政策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研究室

關鍵字
台灣 ; 語言政策 ; 閩南語

摘要
語言政策基本上很能反映一個國家的民主思維及意識型態。台灣在解嚴之前,政府的意識型態很明顯的反映在語言政策之上,舉凡國語推行委員會的宗旨、工作、及行動,都很清楚看出推行國語的決心。再加以廣電法的制訂( 1976),更表現獨語政策的勢在必行。1987年後,雖然由所謂的台灣人入主總統府,但是語言政策並沒有明顯的改變,而民間則由於黨外人士的參選,閩南語於是被廣泛使用,形成語言政策與語言使用的分道揚鑣。民進黨執政之後,首宗有關語言政策的嘗試就是試圖以國語推行委員會的名譽來通過通用拼音的使用,沒想到在「多元」的口號之下,並沒有成功。現在,台灣其實並沒有明確的語言政策,因為行之於文的各種法令規章,諸如禁用閩客語( 1956)、禁用台灣語文羅馬字(1957)、廣電法(1976),都早為民進黨人士所厭惡,勢必不能行。而民進黨政府上台以來
,除了國中小增加「母語」(正式稱呼應該是「鄉土語言」)課程之計畫(預定明年度起全面實施)之外,並未見任何具體的語言政策。但是,整個社會的語言使用上,卻到處可感覺到「台語」(閩南語)的強勢與粗暴,雖然口中聲聲「尊重各個族群」及「尊重各個族語」,實際上卻比國民黨時期更著力於台灣閩南語的獨大,因此在各公共場合,不論聽眾的反應及情緒,從頭到尾都以台灣閩南語為唯一的語言。基於這個背景,本文試圖從現行的語言政策、意識型態、及語言使用來探討 客家 話的處境及可能的因應。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第 153 筆

篇目
客家 社區營造課題與策略之研究

作者
曾漢珍

會議名稱
客家 公共政策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研究室

關鍵字
客家 ; 社區營造 ; 客家研究

摘要
社區總體營造是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的重要施政之一,其行動的核心乃是透過社區資源的調查與運用以重新營造其社區價值、社區生活方式以及地方發展,並強調社區居民在公共事務上的積極參與。傳統的都市規劃方式已經證明了其侷限性,因此需要一個更新的混合模式,在地方社區層次以及不同的利益取向上,結合社區組織的社區發展策略。 客家 族群的族群特性及其面對許多主客觀環境的衝擊下, 客家 社區特徵急速的改變中。 客家 族群除了要面對族群認同與文化認同的危機外,族群關係也正因為現代化與都市化的影響,正面臨了空前的複雜情境,使得 客家 社區必須面對許多地方發展課題,此加速了我們對 客家 社區營造及政府相關措施檢討的迫切需要。本文探討的重點在掌握 客家 族群與社區發展特性,以及面對強調經濟發展的現代化都市建設的脈絡下,希望透過相關課題的探討,理解
客家 族群與社區發展潛力與限制,再尋求 客家 社區發展的策略,以提供 客家 社區營造的參考。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第 154 筆

篇目
客家 女性與社區托育---以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東勢鎮社區課後照顧之推動為例

作者
劉毓秀

會議名稱
客家 公共政策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研究室

關鍵字
客家婦女 ; 社區托育 ; 非營利組織

摘要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培訓社區媽媽於學校空間提供的課後照顧班,在東勢鎮停止實施後,目前(2002年6月)在台中縣持續實施的學校仍然有15所之多。底下本文將(1)說明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的社區照顧福利方案(國小學童照顧方案為其中一項)的理念與實施辦法。(2)說明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在東勢鎮推動課後照顧方案的始末。(3)分析並比較東勢鎮跟台中縣其餘災區鄉鎮實施狀況,並嘗試說明何以獨獨東勢鎮提早結束?是否跟客族性別角色、家庭型態及族群文化因素有相關性?(4)在前述分析與比較的基礎上,作者擬嘗試從一個 客家 女性的角度進行省思,並提出建言。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第 155 筆

篇目
客家 事務行政體系之建構

作者
范振乾

會議名稱
客家 公共政策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研究室

關鍵字
客家 ; 行政體系 ; 公共行政

摘要
客家 事務一詞,原是1988年起的 客家 文化社會運動訴求之概念,歷經1994年與1998年的台北市長選舉,以及2000年的總統大選,部分候選人為了勝選,前項概念逐漸成為競爭各方主要的 客家 族群議題攻防焦點。後來,各候選人競選的互動過程,使得 客家 事務一詞從運動訴求之概念,轉換成具體行政體系之建構,也變成爭取 客家 選票的重要政見承諾。2001年6月14日成立的行政院客委會,以及2002年6月17日成立的台北市 客家 事務委員會,都是此一政治過程的產物。 客家 事務的行政機關雖然肩負 客家 語言文化復興、傳承的艱鉅使命,但此一文化性的行政機關,事實上也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政府或朝野政黨切不可只見 客家 事務行政機關成立過程中的政治性,而忽視促使其成立的更根本的文化性,因而企圖以政治力,迫使 客家 事務行政體系的文化性功能來為其政治性目的服務。聰明的作法是,全力支持、協助 客家 事務行政體系達成其文化性功能,自然地便可獲得 客家 族群真誠而全面的支持。由於我國向來缺乏 客家 事務的基礎統計資料,亦無 客家 事務行政的經驗傳統,因此,各地的地方政府 客家 事務行政體系,不易在短期內建構完成。所以,一方面,中央政府的客委會如何爭取合理的資源,發揮職能,以期儘速搶救、保存、復興、與發揚 客家 文化,重振 客家 自信,便成為最最重要的課題;另方面,新生的客委會要如何避免在中央政府被孤立化、邊緣化,也是對客委會執事諸君的嚴酷考驗。為了突破前述可能的困境,客委會在訂定、執行短中長程計畫之同時,必須將各項業務與相關部會密切聯繫、協調合作,讓它們一起參與 客家 語言文化之搶救、復興,與傳承、發揚之工作。這樣做的目的是
,要在 客家 語言文化復甦、再現活力,並重返知識體系與公共領域之後,客委會便可因完成使命,達成初始設立的目的而功成身退。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第 156 筆

篇目
客家 族群與國家---多元文化主義的觀點

作者
施正鋒

會議名稱
客家 公共政策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研究室

關鍵字
客家人 ; 國家 ; 多元文化主義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第 157 筆

篇目
化邊緣為資源---臺灣 客家 文化產業化的策略

作者
陳板

會議名稱
客家 公共政策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研究室

關鍵字
台灣 ; 客家 ; 策略 ; 文化產業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第 158 筆

篇目
多元文化環境下的 客家 廣電傳播政策

作者
關尚仁

會議名稱
客家 公共政策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研究室

關鍵字
多元文化 ; 客家 ; 傳播政策 ; 廣播電視

摘要
民國七十七年解嚴後,政府為推動國家民主化,快速釋出廣播與電視頻率,讓廣電事業快速發展,一時從無線電視到衛星頻道、有線電視系統、以及無線廣播在近十年間都以倍數成長。然而市場擴張與瓜分缺乏節制,自由競爭法則失靈,媒介產業陷入惡性競爭,大量的頻道增加,不代表節目內容取向與題材選擇會多元,更不代表不同群體使用媒體機會,或特殊文化被呈現的機會因而增加。有鑑於此,研究者建議從多元文化的取向來擬定傳播政策,藉此建構言論自由與平等近用的傳播價值,並從頻道資源的特定指配、建立客語節目製作中心以及族群節目內容的品質管理三個方面提出具體之建議。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第 159 筆

篇目
從電視劇看 客家 語文傳播---以公視八點檔客語連續劇「寒夜」節目為例

作者
李永得

會議名稱
客家 公共政策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研究室

關鍵字
電視節目 ; 客家 ; 語言傳播 ; 公共電視

摘要
本研究主要研究公視於91年三月份所播出的八點檔連續劇「寒夜」對 客家 族群的影響,公視播過的 客家 節目有文化類、新聞類、及戲劇類,其中引起 客家 籍觀眾最大迴響的是連續劇「寒夜」的播出。公視以立意抽樣方式進行電話調查訪問,以桃竹苗為主要抽樣地區,加上高雄、屏東地區的 客家 聚落,另外加上由網路上回答問卷的網友資料,共1107份樣本,調查結果如下:(1) 客家 人對本節目認同度及喜愛度都很高。(2)族群變項對觀眾是否喜愛「寒夜」的影響不大一族群對「會不會看」有影響,但是對「喜不喜歡」沒有影響。(3)網路使用者特性鮮明,以年輕族群、大台北地區、高教育程度觀眾居多。(4)教育程度愈高的人愈喜歡「寒夜」,同時在學校推廣的可能性極高。因此,研究者認為戲劇可作為凝聚族群共識的象徵物,除可表現多元文化樣貌,並可以成為族群間溝通的橋樑。大環境的鬆動造成語言政策的逆轉,使得台灣人開始重視本土意識,國內各族群意識興起,閩南語成為主流。但是近幾年來由於客語運動興起,更展現了社會多元文化的面貌。尤其特別的是「寒夜」引發知識分子對 客家 文化的關心,使原本隱藏於台灣社會中孤立隱性的個體顯現出來,因此「寒夜」不但是各族群父祖輩共同經驗的展示,更是一種積極尋求提倡 客家 藝術的象徵。「寒夜」在閩南語連續劇收視掛帥媒體中顯得別具意義,因為它激起了 客家 人的認同感。透過電視媒體的傳播, 客家 族群可以最自然的方式在無意識中潛移默化的推動「客語運動」。「寒夜」可以在社區內造成凝聚力,透過社區傳播,使公視多樣化的 客家 節目得以推廣,而新科技、新媒體的產生使得觀眾對於媒體的需求管道改變,吸引了新一代的年輕 客家 族群,使 客家 人在現今台灣社會中展現生機與多元文化面貌。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第 160 筆

篇目
「義民大學」( 客家 大學)設立之我見

作者
賴澤涵

會議名稱
客家 公共政策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研究室

關鍵字
義民大學 ; 客家 ; 學術研究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第 161 筆

篇目
「客人之家」---文化園區的流離視野

作者
王嵩山

會議名稱
客家 公共政策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研究室

關鍵字
客家 ; 文化園區 ; 主體性 ; 博物館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第 162 筆

篇目
臺灣 客家 政策與 客家 文化園區

作者
邱榮舉

會議名稱
客家 公共政策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舉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研究室

關鍵字
台灣 ; 客家政策 ; 客家文化園區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2


第 163 筆

篇目
客人之家」---文化園的流離視野

作者
王嵩山

會議名稱
客家 公共政策研討會

會議地點
清華大學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0/62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62


第 164 筆

篇目
客家 社區營造課題與策略之研究

作者
曾漢珍

會議名稱
客家 公共政策研討會

會議地點
清華大學

會議日期
2002/00/06-2002/00/00

會議日期
2002/06/212002/0


第 165 筆

篇目
六堆四縣 客家 話各次方言的語音差異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作者
張屏生

會議名稱
第四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中山大學

會議日期
2002/00/04-2002/00/00

會議日期
2002/04/272002/0


第 166 筆

篇目
論民間信仰對 客家 傳統社會的調控功能

作者
羅勇

會議名稱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客家 ; 民間信仰 ; 社會控制

摘要
民間信仰是深深積澱於 客家 民系中的傳統意識,它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神明崇拜、風水信仰、義民信仰和特殊歷史人物崇拜等等。在 客家 傳統社會中,民間信仰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只要稍稍翻檢一下 客家 地區的老方志、老家譜,大量關於神廟、神壇以及祭神祀神的記載便躍然紙上。我們在進行 客家 民俗田野調查時,也處處感覺到 客家 傳統社會的蹤影和 客家 人民間信仰的遺風猶存:在不少鄉村,禳神活動還存在著;社官或伯公、公王壇還處處皆在:在些地方,甚至一棵大樹,一塊石頭就有人去燒香磕頭。換言之,不管過去和現在,民間信仰總是伴隨著 客家 傳統社會。這是為什麼呢?或者說,民間信仰對 客家 傳統社會有什麼關係,又具有怎樣的調控功能呢?本文擬對上述問題作一粗淺探討,以期對理解 客家 傳統社會有所裨益。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第 167 筆

篇目
義民爺信仰與台灣 客家 文化社會運動

作者
范振乾

會議名稱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義民 ; 客家 ; 客家文化 ; 社會運動

摘要
雖然已經有些學者從事有關(台灣)族群政治、族群認同、或社會運動的研究,其中有關族群認同的理論及研究成果也可以拿來參考,但以義民爺信仰與台灣 客家 文化社會運動之間的關係為主題進行的相關學術研究,截至目前,似乎尚未出現,以下就此一主題進一步說明如後。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第 168 筆

篇目
在「好訟樂斗」與「急功好義」之間---清代台灣的「義民」信仰及其意義轉換

作者
陳春聲

會議名稱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義民 ; 清朝 ; 台灣 ; 客家

摘要
清代兩百餘年間台灣的 客家 人與義民信仰的關係,不斷變化著並明顯地反映了官府與百姓、王朝與地方和不同方言群體之間的複雜矛盾。實際上,清代文獻中對台灣「 客家 人」和「客庄」的特質存在著截然相反的兩種描述,而「義民」既是王朝體制下的一種正式身份,又被不同的人群用於表達地域社會的權力關係,義民信仰還被一些當事者和外來人有意無意地塑造成為 客家 人群的分類標誌。本文試圖通過對相關歷史文獻的分析,結合實地調查所得,討論在清代台灣移民社會發展過程中義民信仰意義的轉換,及其所反映的 客家 人社會形象的變化。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第 169 筆

篇目
以順稱義---論 客家 族群從流民轉變為義民的歷史過程

作者
蔡采秀

會議名稱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客家人 ; 流民 ; 義民 ; 台灣

摘要
從史料上來看,所謂的「義民」之所以能稱「義」,主要是由於義民對於「國家」的貢獻。以時代而言,這裡的國家當然指的就是清朝。當一般人沿用清廷或清代官員對「義民」稱「義」時,經常都忽略從歷史脈絡來考察這種「義」的本質。清朝這個政權如果以現代殖民主義的專門研究術語來說,不但是入侵中國本土的外來殖民政權,同時,也是入侵臺灣的外來殖民政權;而協助外來殖民政權鎮壓或彌平自己社會內部反抗力量的被殖民者,通常並不會被稱為「義」。或者,即使不以現代的殖民主義研究術語來說,而以東方最傳統的封建價值來評斷,這種行徑也很難被稱為「義」。然而,這樣的「義民」之所以還能被稱「義」,卻是有其臺灣特殊的社會歷史脈絡。這應該和臺灣的歷史學界對於國家和社會之間的關係存在著若干被視為理所當然卻從未被檢證過的假設,尤其是政治主權決定歷史現實的假設有關。但它並不全然是歷史事實。儘管政治主權的更替對於臺灣史的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這一點幾乎是眾所公認的「共識」;但這樣的共識卻可能只是由不同外來政權對這個社會一再強調效忠和認同所發展出來的「錯 誤意識」。這樣的錯誤意識原本可以從跨時代的歷史事實中獲得澄清,但很遺憾的是,臺灣史研究卻從未以臺灣當作歷史認知的主體,來對不同時期的國家和社會的關係進行歷史學上的理論定位,以致許多「共識」一直繼續錯誤下去。如果以臺灣當作歷史認知的主體來看清代的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我們就不難理解,何以「義民」還能稱「義」,完全不被質疑。基本上,它是反映出臺灣社會在歷史認知上的斷裂特性。由於臺灣自有史以來的政治主權都不是掌握在當地社會的手中,因此,長期以來,臺灣的社會構成都是呈現一種屬於馬克思的階級理論中最極端的型態:只有統治者(外來者)和被統治者(當地人民)兩個極端的二元階級關係。被統治者在面對統治者所設下難以跨越的社會鴻溝,只能往內部的異質性分化,內部競爭的結果是必須放棄自我社會的歷史認知,朝向一種平面流竄型態的發展,往權力核心靠攏。因而,要分析「義民」這樣的歷史現象,不僅要掌握臺灣歷史的發展特性,對清代重新定位,同時,也要對臺灣內部的社會力量進行解析,才能完全掌握它之所以形成的歷史意義。在這篇研究中,作者嘗試從清代在臺灣史上的定位、國家角色,以及客民在不同時期和國家、官僚之間的互動關係中,來解析何以「客民」會成為「義民」的歷史過程。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第 170 筆

篇目
從檔案資料看清代台灣的 客家 移民與 客家 義民

作者
莊吉發

會議名稱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台灣 ; 清代 ; 客家 ; 義民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第 171 筆

篇目
從黃袞《邀功紀略》探討清代臺灣南路六堆義軍的事功

作者
郭維雄

會議名稱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黃袞 ; 清代 ; 客家 ; 六堆 ; 義民

摘要
因著《六堆 客家 鄉土誌》重修工程的展開,許多遺散於各堆耆宿的家藏史料,終於得獲邑人珍視而重新刊布出來,並喚起鄉里間對屬於過去古老回憶,在傳統史籍上所不及備載的鄉賢事跡,也得以還原其史實原貌。其中有一項令人振奮的發現,便是參與平定乾隆末年林爽文之亂的六堆義軍出戰始末,已有新面世的史料《邀功紀@@》,能代二百年前參與其事的義民們傳述真相。以下先對此書作者黃袞生平事蹟與著書之時代背景有所交待,以還原清中葉時期客民在臺灣南路拓墾的歷史場景;並透過在這份珍貴史料上的記載,試圖了解在下淡水溪畔開闢新天地的粵東客民,在林爽文起事,全島陷於動亂時,面對官民衝突下所採取的立場和行動。同時,本文也要探討動亂中所形成的「六堆」鄉團組織,在臺灣移民社會的立足經過與影響。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第 172 筆

篇目
義民嘗的祭祀與運作---竹東地區義民祭祀的另類模式

作者
楊鏡汀

會議名稱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義民 ; 竹東 ; 客家 ; 義民嘗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第 173 筆

篇目
義民信仰的傳播與形成

作者
羅列師

會議名稱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義民 ; 民間信仰 ; 傳播 ; 客家

摘要
平鎮市褒忠祠在臺灣義民廟中十分特殊,其一,它雖然是枋寮義民廟的分香廟宇,但是歷史幾乎和枋寮義民廟一樣悠久;其二,它是所有新埔枋寮義民廟的分香廟宇中,成為地方主廟而轄區最大者;其三,它與轄區內另一廟宇仁海宮,共同擔任此一主廟角色。近年來關於臺灣義民信仰的研究,通常以枋寮義民廟為對象,本文認為平鎮義民廟前述獨特的現象,是吾人研究義民信仰傳播與形成的絕佳例證。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第 174 筆

篇目
枋寮褒忠義民亭祭祀輪值與 客家 社區意識及宗族意識關聯性轉化之初探

作者
黃永達

會議名稱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枋寮 ; 義民 ; 社區意識 ; 宗族

摘要
枋寮褒忠義民亭輪值祭祀,由兩百二十二年前起初期的義民亡魂追懷崇祀,日領後漸轉化為宗教性的信仰崇拜,再轉化為社區意識與宗族意識的特色人文表徵。本論文旨在揭示此一已發展為十五大庄祭祀圈內輪值的客庄,依例配合本廟祭祀科儀辦理各項祭典活動,而庄內鄉紳擔任總正爐主及總副爐主(祭典頭人)及組織工作之外,近數十年來最重要的是,在承接社區傳統與宗族意識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藉辦理此十五年輪值一次祭典的責任感與榮譽感,更已然轉化成為敦親睦鄰,增進宗親內聚力與宗族意識和傳達社區意識的重要媒介。筆者謹以科技專業者的角度及親身參與體認和參證,據以論述此一轉化。在本論文中,吾人並以埔頂庄黃姓家族參與新屋聯庄輪值祭典之歷史經過,以及在一九九九年(已卯年)再次以公號黃萃記之名擔任值年總副爐主之祭祀地位與活動內容,見證褒忠義民亭輪值祭祀與 客家 社區之特有社區意識與宗族意識關聯性的轉化。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第 175 筆

篇目
開山宿老與英雄---歷史記憶與香港的移民,定住與糾紛的傳說

作者
蔡志祥

會議名稱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客家人 ; 香港 ; 族群關係

摘要
明末清初以來,香港的新界是 客家 與本地(圍頭)兩個族群交叉定居的地方。在三百多年的歷史中,有著很多的移民和定居以及族群糾紛的傳說。這些傳說,除了口語相傳外,經常在族譜,廟宇和祭祀儀式中表現出來。對大部分的鄉民來說,這些過去的記憶,並非左右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元素。他們一方面視之為理所當然的傳統,使之在儀式世界繼續地存在。另一方面,這些傳說是最便利的,用作解析現代的現象的想像手段。本文嘗試透過兩類有關定居和糾紛的傳說,來說明他們在香港不同的社區中,如何在鄉民的生活中以不同的方法承傳下來。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第 176 筆

篇目
臺灣北部的汀州移民與定光古佛信仰---以淡水鄞山寺為中心

作者
楊彥杰

會議名稱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汀州 ; 信仰 ; 台灣 ; 客家 ; 宗教

摘要
臺灣 客家 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來自廣東,另一部分來自福建,即所謂的汀州移民。來自廣東的 客家 移民佔絕大多數,而來自汀州的為數不多,但他們所崇拜的定光古佛則是原鄉最主要的神明,與義民、三山國王崇拜一起,共同構成了臺灣 客家 人的民間信仰體系。因此,研究汀州移民及其定光古佛信仰,對於進一步理解臺灣的 客家 傳統社會是很有意義的。本文擬利用在鄞山寺調查所得的資料,結合閩台兩地的族譜及其他文獻記載,探討鄞山寺的建造、與汀州移民的關係、以及臺灣定光古佛信仰與大陸原鄉的異同。文章指出,臺灣的汀州 客家 移民主要來自永定、上杭、武平三縣,其中永定縣更佔突出地位;淡水鄞山寺的建造原先是作為汀州移民的信仰中心和聯絡紐帶,可是後來越來越向定居北部的汀州人轉移,寺廟管理權的變遷實際上是清代臺灣移民社會轉型的一種反映;與大陸原鄉相比,臺灣的定光古佛信仰具有明顯的繼承性,同時在族群互動過程中也產生一些變異;而從整個 客家 信仰體系的角度說,定光古佛信仰與三山國王一樣,均來自大陸,相反,義民信仰則是在臺灣發展起來的,前者屬祖籍神,後者屬本地神,它對於整合臺灣 客家 群體所起的作用,顯然不可忽視。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第 177 筆

篇目
義民信仰與北台灣客語分佈格局的形成

作者
吳中杰

會議名稱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義民 ; 信仰 ; 客家話 ; 分佈 ; 北台灣

摘要
綜觀桃竹苗 客家 社區,如果祖籍直接可以決定語言社區內各種次方言的分佈塊,那麼桃竹苗應該是四縣、海陸、饒平以及其他各種客語次方言並用錯雜之區域,缺乏充足理由形成南北二端四縣話,而中段海陸話的分佈格局。假若我們考慮本區域內自乾隆末年(1790前後),就已經建立了義民信仰三大中心:桃園平鎮、新竹新埔、以及苗栗市的分佈型態,而以此三地為基點,分別逐漸發展出十三大庄、十五大庄、六鄉區的祭祀範圍,並於同治初年(1860前後),各大庄或鄉區輪值主祭的機制已告定型的這個因素,當不難發現:平鎮十三大庄恰覆蓋了桃園四縣話之大部分地區,新埔十五大庄正包含新竹和桃園二縣全境的海陸話區,苗栗義民廟爐下的六個鄉鎮,剛好囊括了苗栗縣四縣話的核心地區。因此本文提出:祖籍不是決定桃竹苗 客家 區現今次方言分佈格局唯一而直接的源由,而是各區塊內均經歷了若干歷史的、社會的發展過程,才造成不同 客家 次方言間的交融,形塑出各個區域裡的代表方言。在諸多歷史和社會條件之中,以確立了二百餘載的義民信仰三大中心為準,透過長達一百四十年以上的每年參與或輪值主辦祭典的過程,三大祭祀範圍內的社區各自密切互動,是強化並穩固各個區域裡代表方言之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從而促成現今桃竹苗客語的三塊式分佈格局。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第 178 筆

篇目
關於舊時梅縣童婚盛行的初步思考

作者
房學嘉

會議名稱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梅縣 ; 客家 ; 婚姻 ; 兒童

摘要
舊時在梅縣城鄉,大行大嫁的婚姻並不多,只有部分家庭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才有可能,而童婚則非常盛行。此處的童婚,鄉俗稱「細心舅」,包括童養媳與等郎嫂(又叫等郎妹)。此俗自解放後提倡婚姻自由,推行新婚姻法而劃上了休止符號,人們只能從歷史檔案中去了解這一婚姻形態。2000年下半年,作者與 客家 研究所同仁周建新、宋德劍諸君參加了「華南計劃」,就童養媳問題選取梅縣的添溪村、耕和村、大美村等地進行田野問卷調查。本文以上述三個調查點的田野考察資料為主,同時結合前人對梅縣其他地區的童養媳問題研究成果,並關照閩西、江浙、台灣地區的相關統計資料,認為梅縣的童婚率要高於其他地區。並認為舊時梅縣童婚盛行是家庭、經濟、社會文化習性的複合產物。而童婚造就的融洽的婆媳感情、穩定的家庭結構是童婚在梅縣流行的決定因素。內容包括:舊時梅縣童婚概況、梅縣童婚的年齡、聘金、儀禮及生育和舊時梅縣童婚盛行原因分析三部分。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第 179 筆

篇目
清代的 客家 棚民與教育

作者
王東

會議名稱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清代 ; 客家 ; 中國 ; 流民 ; 棚民

摘要
客家 人素以注重教育而著稱於世。清代主要由閩西和粵東北而移居他鄉的 客家 棚民,在後來的入籍定居過程中,就曾一直因為教育的問題而長時間地與當地土著發生磨擦。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教育問題(科舉學額與辦學權)成為清代 客家 棚民本土化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本文主旨即在於:從清代 客家 棚民的落籍過程入手,通過討論落籍後 客家 棚民的科舉學額及其教育組織與實施問題,希望對 客家 人特殊的教育訴求能有一個新的闡釋。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第 180 筆

篇目
原鄉人筆下的 客家 民俗-兼論 客(家 )潮(州)關係

作者
劉義章

會議名稱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客家 ; 習俗 ; 潮州 ; 文本分析

摘要
客家 民俗是 客家 族群的一個主要標識,它包括 客家 人特有的風俗習慣、藝能、服飾和宗教信仰等; 客家 民俗是除了 客家 方言以外,最能夠作為界定 客家 人的參考標準。本文主要根據廣東省梅縣摺田鄉一位原鄉 客家 人的自傳而撰就,輔以筆者於1990年代在梅縣從事田野調查時所搜集到的資料,和訪問有關人士所得的口述歷史。自傳題為《坎坷六十年》,傳主(即自傳作者)從1995年2月開始撰寫,迄1998年3月完稿。文章目的是通過傳主早年的生活經歷討論有關 客家 民俗的幾個問題:(1)子嗣和童養媳、(2)婦女勞動力、(3)風水與命理和(4) 客家 人與基督教信仰。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第 181 筆

篇目
臺灣義民信仰與祭典的文化特色

作者
鄭志明

會議名稱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關鍵字
台灣 ; 義民 ; 客家 ; 信仰 ; 祭典

摘要
義民信仰是漢人文化的一部份,有其文化歷史的發展脈絡,是淵源流長的一套生活方式,其背後依附著龐大的文化意識與人文景觀,是漢人社會世代相傳的信仰體系, 客家 的義民信仰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卻仍是漢文化的繼承與發揚。義民信仰與祭典反映了漢人社會對生命的人文關懷,感念其生前的功烈與死亡的哀淒,希望經由人間的煙火與血食,從不確定的鬼魂提昇到庇佑子孫的祖靈,進而成為保境安民的神祇。北臺灣的 客家 社會以義民爺作為族群的信仰認同,是有其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因緣,是地區社會結構與生活形態長期演進的縮影,其宗教系統的擴充,轉而成為最大神聖中心的「境」,是群體的共同選擇與生活繼承,在世代傳承下成為最深刻的文化記憶。這種文化記憶不是一時的,而是經由歲時儀式長期的書寫而成,是集體的文化認同與創造,是信仰領域的擴充與完成,顯示 客家 族群有屬於自身完整的文化系統。漢人的聚落本身就是一種神聖空間的營造,發展出「中心-四方」的向心性空間,創造出屬於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生存與生活的場所。從小角頭到大區域,作為中心的「境」是無所不在的,人們都可以找得到天地人神四位一體的安穩庇護,讓四方都可以獲得來自中心的潔淨與護衛。任何神聖中心都有其文化脈絡與歷史價值,是地方聚落向心凝聚的所在,經由「境-廟-祭」的整體文化操作,來經營共同生活下的我群意識。

會議日期
2001120320011204


第 182 筆

篇目
從祭典活動看北台灣義民信仰---以枋寮褒忠亭民國八十七年楊梅聯庄中元祭為例

作者
賴玉玲

會議名稱
第一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關鍵字
祭典 ; 義民 ; 民間信仰 ; 北台灣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第 183 筆

篇目
美濃反水庫運動的社會力分析

作者
張高傑

會議名稱
第一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關鍵字
美濃水庫 ; 反水庫運動 ; 社會運動

摘要
民間質疑國家政策,要讓其修正或終止,往往不只是因為理由正當,有時是赤裸裸的實力對抗。九○年代以前,社會普遍的觀念大都認為水庫是必要的,有給水、發電、防洪、觀光等多重功能,專業研究都是針對那裡可以蓋水庫?要怎麼蓋?少有對水庫利弊得失有深入的探討分析,遑論人文社會生態的考慮;而且,美濃反水庫運動一開始也是少部分人認為要站出來反對,當地居民的支持度及專業正當性都很弱。雖然運動的目標及抗爭對象很明確,但是要如何達成卻是沒人有把握。在這樣的條件下,反水庫人士號召民眾、凝聚力量,與行政機關對抗,進一步蒐集資料,學習專業知識,向外傳播形成公共論述,挑戰水庫神話、水資源及產業政策,時間長達九年,這個行動所需要的龐大能量以及形成,不是能事先計畫及掌握的,而是一個動態、累積的過程。本文將分析其中社會力如何形成及轉化的重要關鍵,包括(1)美濃的族群、歷史、文化如何有助於社會力的凝聚?(2)運動幹部的集結與實踐理念為何?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第 184 筆

篇目
六堆地區傳統祠堂建築營建行為初探

作者
劉秀美

會議名稱
第一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關鍵字
客家 ; 六堆 ; 祠堂 ; 建築 ; 營建

摘要
本文以六堆地區之二十一棟傳統祠堂建築為探討對象,以匠師訪談及建築物實地測繪之方式試圖初步了解六堆地區祠堂建築的營建行為,此文欲了解之內容有三:(1)匠人的角色(2)營建之過程、則是一棟建築從無到有的大略過程(3)單體建築之營建規則,內文包含單體空間之營建規制及營建儀式。透過上述內容之討論,試圖描繪出祠堂建築營建行為的大體面貌,並提出初步結論、建議及後續研究方向以供後人研究之參考。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第 185 筆

篇目
新竹地區 客家 人的三官大帝信仰

作者
范明煥

會議名稱
第一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關鍵字
新竹 ; 客家人 ; 民間信仰

摘要
基本上 客家 人是敬天法祖的,深層意識內講求的是多神信仰與祖先崇拜,到了臺灣以後由於環境的艱困與經濟的貧乏, 客家 人勤儉與講求實用的精神,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日常生活中所供奉的每一位神明都是具有多功能和實用性的,本土宗教與外來宗教不斷的被吸納融合成一多元化信仰。天下神祗,不管本土、異域,只要能為生人提供保佑和福祉的,皆可祭拜而為我所用,其中 客家 人對三官大帝的信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三官大帝信仰原本是發源於中國大陸北方的神祗信仰,在歷經兩千餘年後,許多人早已不知道什麼是三官大帝,沒想到在臺灣,無分閩客,仍是一種很普通的信仰,尤其是北臺灣 客家 地區更是普遍,一般人以為 客家 人只會奉祀三山國王與義民爺,以之為判定 客家 的指標,事實上北台 客家 地區,以三官大帝為主神的廟宇,就比以三山國王為主神的廟宇要多,與其他主神同祀的廟更多,其背後潛藏的種種原因,就很值得我們去探討。一般來說,光復以來,國人以三官大帝為主的研究為數不多,中研院《臺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收錄三官大帝相關研究文章僅得七篇(1967~1996),即毛一波1967《石獅子和三官》、毛一波1968《補記二郎神三官和鍾馗》、李光真1991《陸海空軍總司令-三官大帝》、李清蓮1976 《家鄉上元節與三界公》、胡淑花1977《三界公掌理上下》…,其中與 客家 地區有關的得兩篇,即林衡道1983《 客家 地區的三官大帝信仰》與黃榮洛1996《台灣 客家 人和三官大帝廟》。本文擬自清代乾隆年間 客家 人入墾新竹地區起到目前為止,以新竹地區為範圍,研究 客家 人日常生活中及建廟奉祀三官大帝的情形,並分析比較其成因,進而找出其區域特徵或相關關係。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第 186 筆

篇目
唱山歌有關倫理行為之分析

作者
楊國鑫

會議名稱
第一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關鍵字
客家 ; 山歌 ; 倫理

摘要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唱山歌的倫理問題,誠如朱建民所言:以電腦網路的使用而言,亦可應用一般的道德原則處理其中涉及的倫理問題,進而形成一門應用倫理學:網路倫理學。但是,網路使用者未必是一種專業,因此不宜被視為一門專業倫理學。又如,道路使用者亦非專業人員,道路使用之倫理不宜形成專業倫理學,卻可成為一門應用倫理學。如此,本文<唱山歌有關倫理行為之分析>的研究不是一種專題倫理學,又唱山歌不是一種專業,也不宜稱之為專業倫理學,不過它仍然是以一般的倫理原則來處理唱山歌這種實際所涉的倫理問題,是屬於應用倫理學;又本文的研究是針對唱山歌的人所做的唱山歌的倫理問題,所以重點是針對行為者的道德善惡的判斷,而不只是行為的道德正誤的道德判斷。關於「道德善惡」與「道德正誤」的區分,孫效智認為:簡單地說,道德判斷的對象有兩種,而且只有兩種,一個是人,另一個則是人所從出的事物,好比行為或典章制度等。對應這兩種不同的道德判斷,有一些倫理學家用不同的評價術語來區隔它們。這就是所謂「道德善惡」與「道德正誤」的區別。「道德善惡」用以評價人的道德性;「道德正誤」則用來描述行為的道德品質。也就是說,本文的焦點是在唱山歌該行為者的道德善惡的道德判斷。1983年筆者開始研究 客家 文化,那個時候就接觸山歌的問題,當時的觀察發現很多 客家 人根本不唱山歌、不喜歡山歌、有些人更對山歌有負面評價,甚至於在許多文獻上也發現禁唱山歌的記載,事實上這些山歌問題也存在已久,其實這些山歌問題是當代很明顯的一種 客家 問題,因為唱山歌倫理行為不好的一面,可能導致一般人對 客家 人的評價是:「 客家 人很沒水準」或「 客家 人好沒道德」,可是卻鮮少人對這個問題深入研究。同時這山歌問題又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問題,一般也不是很清楚,莫要說如何來改善此種問題,而本文就試圖去回應此一問題。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第 187 筆

篇目
「大隘」孳孳故故的前世今生---比較賽夏與 客家 的歷史記憶與遺忘

作者
陳佳誼

會議名稱
第一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關鍵字
北埔 ; 賽夏族 ; 客家 ; 歷史記憶

摘要
在日據時代,北埔因位居竹塹城和鄰近山地部落的交通要塞,成為新竹州範圍內僅次於竹塹(今新竹市)的第二大繁榮城鎮。由於鄉內煤礦、茶產、林業資源的豐富,台灣光復後,在民國58年之前,吸引許多外來人口就業及移民,當時的人口呈現成長的狀態,然而民國六○年代中期年左右,隨著當地礦源枯竭及工業的相繼倒閉,就業機會減退,始逐漸成為一個人口外移的「老齡化」城鎮。一直到了民國八○年代,北埔在台灣社會的意義又再一次浮現,特別是當地在社區營造的成就在台灣的經驗中常被視為相當具典範意義的重鎮。由於上述這些歷史的特殊性,加上當地至今仍保存開墾時期的地景史蹟如:一百六十餘年的「金廣福公館」,以及百餘年前在開墾時期同時具備防禦番人功能的傳統 客家 聚落典型,多年來陸續成為了學術研究、大眾傳播媒體報導以及遊客觀光的據點。也正因北埔在台灣整個歷史發展的各階段中,她「本身」具有的不同意義和特殊脈胳,奠定了她長久以來不斷被書寫、被研究的過程和地位,同時,也正因這樣不斷書寫的過程無形間也「創造衍生」了其學術的研究地位和意義。筆者針對國內學術研究和以專刊形式出版的北埔研究為整理範圍,按其出版時間順序排列整理發現:基於這樣的歷史社會和族群條件特質,許多國內的研究者對於北埔的相關研究不脫這幾個議題:「漢人移墾社會的組成」、「金廣福拓墾組織」、「姜家家族史料研究」、「 客家 文化研究」、「 客家 傳統聚落及建築研究」、「北埔抗日事件」(北埔事件)、「社區營造及意義」…等。這些理解概念也成為了人們對於北埔 客家 庄其歷史、社會、文化發展的基本認識方式,或者說,在人們理解漢人移墾社會 客家 文化、 客家 傳統建築以及社區營造的議題時,北埔---往往會成為一個分析的焦點。不論關心的出發點為何,各研究之間,輻奏成一套「 客家 學」和「漢人移墾社會組織及歷史文化」的知識體系和意象。整體而言,本文所指有關北埔歷史的知識體系建構,不只包括文字的敘事,其指涉也擴及當地地景建造、社區活動以及宗教和商業活動的表現。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第 188 筆

篇目
從「四海話」看語言演變的規律和方向

作者
鄧盛有

會議名稱
第一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關鍵字
客家話 ; 四海 ; 方言 ; 演進

摘要
近年來「雙方言」的研究逐漸受到重視,目前有關的研究是以不同方言間的雙方言現象為主,例如:嚴修鴻《社會變遷與語言生活的演變-福建琴江北方方言島雙方言現象調查》就是探討北方官話受到福州話的影響情形;在客語的雙方言現象方面,目前的研究則較少,例如:庄初升《閩南四縣閩、客雙方言現象探析》、李如龍等《福建雙方言研究》等,這些研究主要是集中在閩南及 客家 方言間的雙方言現象;然而對於客語次方言間的雙方言現象,至今卻未受到太多的注意,本文就是針對目前台灣地區兩種主要的客語次方言---四縣客語和海陸客語的雙方言現象進行研究,希望透過客語次方言間雙方言現象的研究來觀察語言間的橫向交互作用,以找出語言演變的軌跡,並進一步探究語言演變的規律與發展方向。所謂的「四海活」是指「四縣話與海陸話相互接觸後,使得四縣話或海陸話原有的語音、詞彙、甚至語法,產生改變(包括四縣變成海陸,或海陸變成四縣),而形成的一種混合型 客家 話」。羅肇錦先生首先提出「四海話」的說法,讓我們對「四海話」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了進一步了解「四海話」,筆者於是在台灣的桃園、新竹、苗栗進行語言調查,結果在平鎮、楊梅、關西、峨眉、頭份、南庄等六個地區共發現了十七種類型的「四海話」,筆者分別命名為---「平鎮四縣A、平鎮四縣B、平鎮海陸A、平鎮海陸B、楊梅四縣A、楊梅四縣B、楊梅海陸A、楊梅海陸B、關西四縣A、關西四縣B、關西海陸、峨眉四縣、峨眉海陸、頭份四縣、頭份海陸、南庄四縣、南庄海陸。」由此可見「四海話」並非僅是單一地點的特殊語言現象,而是普遍存在於四縣客語和海陸客語雙方言地區的語言現象。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第 189 筆

篇目
台灣客語聲調演變的例外

作者
徐貴榮

會議名稱
第一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關鍵字
台灣 ; 客家話 ; 方言 ; 聲調

摘要
本文在目前台灣客語五大次方言系統中,於通行四縣話的苗栗、中壢、通行海陸話的竹北、楊梅,講大埔話的東勢,桃園縣內講饒平客話的中壢過嶺、平鎮南勢等六個點,透過實際調查,對台灣客語聲調演變的例外,作一詳實的表述。發現除黃雪貞< 客家 方言聲調的特點>所言,客語分區的條件,台灣客語並無差異外,客語還有古清去聲今讀上聲;古清入聲今讀陽入,古濁入聲今讀陰入,而且內部相當一致的例外,也是 客家 方言的另一特點。同時對饒平客話古清去聲今歸上聲的合流現象,加以探討。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第 190 筆

篇目
客家 改良大戲之形成---兼論 客家 戲曲與其他劇種之互動

作者
蘇秀婷

會議名稱
第一屆「 客家 研究」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會議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舉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關鍵字
客家 ; 戲曲 ; 互動

摘要
對於七、八十歲,且有演三腳採茶戲經驗的藝人而言,他們經歷了「 客家 改良戲」從無到有的階段,他們常掛在嘴邊的是「從沒戲園做到有戲園」,「戲園」、「內台」、「戲台」都是藝人用以指稱內台時期的表演空間之概念,而「改良戲」的出現則是伴隨著戲園的出現,似乎「改良戲」是內台時期的產物。 客家 改良戲是以何種契機興起於內台時期?而台灣戲劇史上的內台時期又是以如何的姿態來形塑 客家 改良戲?這是本所欲處理的問題。

會議日期
2001112220011122


第 191 筆

篇目
苗栗籍音樂家張福興與國父孫逸仙的交誼傳聞考辨

作者
孫芝君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音樂家 ; 孫逸仙 ; 張福興 ; 台灣音樂

摘要
本文根據筆者一九九七至一九九九年間從事《張福興-近代台灣第一位音樂家》專案時的調查、訪談資料寫成。由於此次田野調查中,採得若干珍貴的聽聞,因無確切史料證明,故未收錄在專書中,其中,以張福興與國父孫逸仙間的交誼傳聞最引人矚目。本文彙整流傳於家族間的口述史料,就張福興與國父的交誼傳聞和歷史做一比對,在可考範圍內檢測傳聞內容的可信度,並嘗試推敲這份交誼在張福興人生中的起伏與呈現。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第 192 筆

篇目
江西廣昌 客家 「孟戲」劇本及其演出

作者
毛禮鎂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孟戲 ; 孟姜女 ; 長城記 ; 客家戲曲 ; 孟姜女送寒衣 ; 南戲

摘要
江西客住縣廣昌與南豐縣毗鄰。有文獻記述,永嘉戲曲(南戲)於宋元時期就在南豐流行。這種南戲中的《孟姜女送寒衣》,於明正統間的戰亂時落入到廣昌甘竹鎮曾村家族中。劇中的秦朝三位將軍(蒙恬、王翦、白起)被曾姓(客族)尊為福主供奉。每年新春曾姓家族戲班必演二夜本《孟姜女送寒衣》,並以高腔曲牌體譜唱,稱為「孟戲」。迄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演出史。據考證曾家孟戲比以往見諸文獻記述的《孟姜女》散齣,佚曲更為完整,保留了《孟姜女》的全貌。現在演出本約形成於元代,較明永樂間《風月錦囊》收入的《孟姜女寒衣記》為時更早。甘竹鎮大路背劉家(客族),受曾姓影響於明萬曆間也演「孟戲」。而劇本是從宜黃班請來戲師傅傳授的傳奇戲《長城記》(三夜本),至今也有四百餘年的演出史。其曲調保留當年宜黃班演唱的海鹽腔遺音。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第 193 筆

篇目
繼承、借鑒、創造---我在《蝴蝶夢》中表演藝術的探求

作者
李仙花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表演藝術 ; 漢劇 ; 蝴蝶夢 ; 客家戲曲

摘要
作者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戲基礎,站在戲劇實踐者的立場,以漢劇《蝴蝶夢》一齣的表演藝術為例,敘述對表演藝術的一些思考。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第 194 筆

篇目
客家 戲當代化的一點反思

作者
林谷芳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客家戲 ; 現代性 ; 族群認同 ; 唱腔 ; 傳統戲曲

摘要
在臺灣,本土傳統戲曲除開藝術的延續、歷史的傳承外,更肩負有族群認同的功能,但這與它原具的條件並不相稱。因此,有心人必得在藝術面相的完備、題材的多元與深刻、及與當代的回應上有所作為才行。與歌子戲相比, 客家 戲在此作為上猶面臨更多問題,其中包含:傳統 客家 大戲的基礎不夠雄厚、演員無法接續、歌謠腔由俗入雅的難題、缺乏對當代的因應、 客家 族群共識的分歧等。這些都有待大家共同來努力, 客家 戲的當代化才有可能。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第 195 筆

篇目
台灣 客家 採茶戲的發展與變遷---以各時期有聲出版為中心的討論

作者
林曉英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客家戲 ; 採茶戲 ; 有聲出版品 ; 台灣 ; 唱片

摘要
本文試圖透過民國初年以來,直至近代,台灣 客家 表演藝術領域的有聲出版情況,探究出版者經營初衷、其角色扮演之影響,以及曲目(劇目)所現示之現象及其意義,由此一斑,側面映證台灣 客家 採茶戲曲變遷之樣貌。前言部份,主要說明撰寫本文之旨趣;第壹節先略說與 客家 表演藝術及有聲出版相關的前人論述;第貳節至第肆節,由有聲出版品之文字記載,嘗試初步建構民初以來,歷經日治時期、光復後、晚近等幾個歷史階段,由出版現象與意義談台灣 客家 採茶戲之發展;結論部份,提出筆者幾點心得,除肯定從民間採集、可作為各時期歷史文化註腳的資料之價值外,並說明有聲出版品的出現對台灣 客家 採茶戲之影響與思考,且主張應從不同面向切入,透過現象的解釋與推演,將劇種回歸到當代歷史,客觀的給予該劇種應有的評價與定位。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第 196 筆

篇目
民俗曲藝與 客家 文化的互動關係--以粵東梅州地區為例

作者
房學嘉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民俗曲藝 ; 民俗音樂 ; 客家文化 ; 梅州 ; 傳統戲曲 ; 佛曲

摘要
本文旨在通過田野考察實證資料,分析傳統戲曲與 客家 文化傳承的互動關係,內容包括: 客家 傳統戲曲述略、鄉村傳統廟會節慶與戲曲表演、鄉村濟度民俗與佛曲演唱、傳統戲曲與 客家 文化的互動關係。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第 197 筆

篇目
採茶燈戲再探

作者
流沙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採茶戲 ; 採茶燈戲 ; 客家戲曲 ; 雜套

摘要
明代中葉以來,在浙江驟然興起的採茶燈,最初時期就只在浙江和福建等地流行。江西界連閩浙。這種採茶燈再向江西發展,又分南北兩條路線推進。而粵東採茶燈的興起更把採茶燈的活動,推向廣東以外的其他地區。這種在江南廣泛盛行的採茶燈,由八或十二採茶女表演,所唱曲調是源於浙江的採茶歌。明代末葉,在江西贛南 客家 地區形成的採茶燈,就改為「兩旦一丑」的表演。其代表性的節目是<姐妹摘茶>和<送哥賣茶>。繼此之后,在<姐妹摘茶>基礎上就產生了<雙採茶>、<小摘茶>和《大摘茶》等不同的表演形式,從而把採茶燈引上「茶燈戲」階段。隨著<姐妹摘茶>不斷地發展,由<送哥賣茶>衍變而來的<大送郎>、<賣雜貨>、<賣花線>等等,就逐漸盛行起來。這種不帶「茶」字的小戲,在燈彩分類上被列為「茶燈戲」的「雜套」。所謂「雜套」的出現,標誌贛南採茶戲的誕生。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第 198 筆

篇目
台灣四平戲的發展與變遷--一個消失劇種的歷史回顧

作者
徐亞湘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台灣 ; 四平戲 ; 四平腔 ; 客家戲 ; 採茶戲

摘要
四平戲是台灣於日治時期相當重要的劇種之一,因其演唱正音、正字,加以多演歷史袍帶戲齣及偏重熱鬧武打,在當時的外台戲市場中與亂彈戲鼎足而立,深受全台民眾喜愛。戰後,四平戲仍維持一段時日的榮景,並成為 客家 地區重要的劇種。待五十年代, 客家 戲、歌仔戲漸為外台戲市場主流之後,四平戲急速衰敗,戲班一一解散,藝人因多屬客籍之故,大部分地改搭了 客家 戲班,同時將四平戲的表演、劇目與音樂植入,與 客家 戲曲進行了一次藝術上的融合與交流。晚近學界對本地劇種的研究已取得不錯的成績,尤其是歌仔戲、 客家 戲、亂彈戲、布袋戲和傀儡戲,有的從劇種史切入,有的則從音樂、劇目、演出場域、發展類型等藝術層面討論,獨獨四平戲長期以來一直乏人關注,就四平戲在台灣戲曲發展過程中的歷史價值和位階而言,似此之缺漏是令人不解和遺憾的。本文除第一節交
待全文旨趣之外,第二節分析台灣四平戲的淵源,嘗試尋找其母體劇種,及探討老四平與改良四平的關係;第三節進一步建構日治時期及光復後這兩個歷史發展階段中,四平戲的發展、變遷軌跡,及四平戲消亡之後,近年學界及公部門針對四平戲所做的研究保存工作;最後於第四節結論,提出劇種研究未來應該朝向戲曲史述和民族音樂學並重的方向發展,以作為在進行聲腔劇種研究時更完整的觀照。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第 199 筆

篇目
台灣 客家 三腳採茶戲「棚頭」的表演藝術

作者
陳運棟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客家戲 ; 棚頭 ; 表演藝術 ; 三腳採茶戲 ; 採茶戲

摘要
以《賣茶郎》一戲為例,介紹棚頭(敲仔板)的意義、功能與內容,同時就句式、韻腳、結構、聲調、節奏、字詞的運用等方面,分析棚頭的形式。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第 200 筆

篇目
論傳統戲的整理改編與創新

作者
曹澤昌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傳統戲曲 ; 戲曲改編 ; 採茶戲 ; 客家戲

摘要
分別就「四小金剛」、《九龍摘茶》、《唐二試妻》、《睄同年》、《山林保》等幾部傳統戲的整理與改編過程,探討改編傳統戲的重點與手法。文中以高宣蘭自《山林保》改編成《耍香龍)一劇為例,強調改編劇本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劇中人物之間的性格關係,並且應該以此編織全劇的戲劇情境。再者,讓戲劇內容更符合現今的社會現象,為現代人所理解,也應是改編重點之一,以期使傳統戲能繼續流傳後世。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1  2  3  4  5  6
第 201 筆

篇目
贛南 客家 採茶戲傳統唱腔的風格特點

作者
黃玉英/張宇俊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客家戲 ; 採茶戲 ; 唱腔 ; 贛南

摘要
歷史繼承性是藝術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從內容到形式,從創作方法到藝術技巧,無一不是在繼承了前人的成果,在先輩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不斷發展趨於完善起來的,但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絕不能抱殘守缺,不能墨守成規,而應當不斷地包容,吸取新的養分。多種不同文化帶來的衝擊,還有人們對於戲曲藝術的欣賞情趣在變化,審美情趣的提高和改變等等,必然對贛南採茶戲從演出的內容形式,演出條件以及為演出內容服務的音樂唱腔提出了需要發展的更高要求,因此,「包容性」是贛南採茶戲不斷發展壯大的一大特色。贛南採茶劇團創作上演的一些大型劇目如《蓮妹子》、《花燈仙子》、《烽火奇緣》、《山歌情》等等或以看出,音樂創作人員都以發展的角度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嚐試、創新,全體演職人員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出新,又在橫向借鑒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創造,這種從繼承和發展的角度進行有益嘗試,無論從哪個方面去認識都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既使贛南採茶戲在發展中保持自己的藝術青春和獨特魅力,並能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的表現能力,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審美情趣的需求。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第 202 筆

篇目
台灣 客家 山歌的演變與發展

作者
黃鼎松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客家山歌 ; 台灣 ; 客家民謠

摘要
客家 山歌是臺灣 客家 人重要的音樂藝術文化,也幾乎是全體族群共同參與及關心的表演活動。在面臨多元文化衝擊, 客家 山歌的未來,理論上來說,絕對需要現代化、精緻化、藝術化,不過,在變化過程中,其歷史背景和民俗內涵乃其根本。 客家 山歌之彌足珍貴,在於它顯示了 客家 人勤奮、純樸的精神,其歌詞比喻巧妙,又多即興之作,顯像 客家 人的靈活智慧。如果給予過多的「規範」,是否適宜?這是我們掌握 客家 山歌發展方向,應該深思的。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第 203 筆

篇目
客家 戲曲唱腔「山歌子」的即興

作者
劉新圓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客家戲曲 ; 唱腔 ; 山歌子 ; 客家山歌 ; 即興創作 ; 聲調語言

摘要
本文係針對台灣 客家 戲曲唱腔的即興現象做理論性的深入探討,以「山歌子」為研究對象,剖析其即興演唱的過程。在歌詞即興方面,由於客語屬於有聲調的語言(Tonal Language),使得歌詞的聲調主宰了旋律的走向,進而提供即興者曲調即興的依據,於是即興者乃得以專注於歌詞的創作。因此,山歌子的即興實兼具文字與音樂即興的雙重性。在理論與方法上,提出「框架」與「模式」的相對概念。「框架」為樂曲中固定不變的部分,是標示特定樂曲的主要依據;「模式」則為即興變化的慣用技巧,可使即興者得以進行臨場的快速反應。正文是由「框架」與「模式」為主軸發展而成,分為歌詞即興、曲調即興及曲調與聲調的對應三部份討論。在框架方面,歌詞的框架包括四句八節、答句(押韻)等規則,曲調的框架包括三聲音階、一板三眼的節奏、各樂句有固定的結束音等,旋律走向必須配合歌詞聲調的走向。在即興模式方面,歌詞的即興模式包括慣用語的使用、韻腳的增多、修辭方面以直敘為主,曲調的即興模式包括虛襯字的運用、曲調與聲調之對應模式(四度或五度對比)等。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第 204 筆

篇目
探討二胡借鑑二弦伴奏 客家 採茶戲中「平板」的各種可能

作者
歐光勳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二胡 ; 二弦 ; 平板 ; 採茶戲 ; 客家戲

摘要
二胡教學在音樂科系中已扮演重要的角色,但長期以來借鑑西方西樂理論,導致民間音樂元素在二胡教學領域裡日漸式微。本文透過對 客家 採茶戲主要伴奏樂器二弦伴奏「平板」的不同演奏法的研究,期能在其中學習到一些民間音樂的元素與特點,以對二胡教學有點助益。前言、說明研究動機與方向。壹、說明研究內容與資料來源。貳、對不同定弦的演奏進行分析,找出各種不同定弦各自的語法與不同定弦裡的相互關係。參、找出二胡與二弦在同一曲調進行時,因習慣不同而有不同的加花如(滑音、打音、裝飾音)等差異,以利二胡向二弦學習。結語、歸結研究內容,並討論一些較抽象的問題如「味道」;「音樂語言」;研究時較難表達準確的問題如「記譜法」等。這些有關美學或科學的問題,是必需要有更清楚的界定與討論,以做為日後研究的方向與目標。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第 205 筆

篇目
論三腳採茶十大齣

作者
鄭榮興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客家戲 ; 三腳採茶戲 ; 採茶戲

摘要
客家 傳統的三腳採茶戲,是台灣 客家 戲曲的根源,近年來陸續為世人所注意其中價值,而三腳採茶戲的十大齣代表性劇目也逐齣經由藝人與學者的努力,被復原呈現於世人眼中,本文即希望透過學術性論述,對三腳採茶戲的十大齣代表性劇目進行討論,讓屬於台灣 客家 戲曲的三腳採茶戲,可以更進一步的被世人所認識。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第 206 筆

篇目
粵東 客家 民間說唱藝術泛論

作者
謝有祥/何東清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粵東 ; 說唱藝術 ; 五句板 ; 客家民謠

摘要
粵東 客家 的民間說唱,作為一種文藝形式,各曲種都具有綜合的特點,集文學、表演、音樂三位於一體。且說唱內容多是敘事性的,往往通過生動的故事以及故事所揭示的社會、人生哲理打動人心,達到宣傳教化的目的。雖然,五句板等民間說唱藝術的衰落不可逆轉,山歌、民間故事、兒歌童謠等的衰落不可逆轉,民間說唱和其他民間藝術所體現的不少東西卻永遠有價值,且無法被代替。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第 207 筆

篇目
贛南採茶戲發展歷史及其藝術形態

作者
蘇子裕

會議名稱
2001苗栗 客家 文化月---兩岸 客家 表演藝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舉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 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關鍵字
贛南 ; 採茶戲 ; 客家戲 ; 採茶燈

摘要
贛南採茶戲是 客家 文化孕育出來的藝術瑰寶,她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廣泛吸收了本地及外地流傳到贛南 客家 地區的各種民歌、民間舞蹈、民間燈彩、民間戲曲的藝術營養,發展成為既有 客家 習俗,又有地域風情的戲曲劇種。她曾盛行於江西全省各地及廣東、廣西、湖南等省的 客家 居住地區,並對上述地區的民間歌舞小戲劇種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本文擬從戲曲文化發展的角度,對贛南採茶戲發展歷史及其藝術形態,進行探討。

會議日期
2001083120010902


第 208 筆

篇目
屏東 客家 民間文學---「李文古」故事研究

作者
曾喜城

會議名稱
2001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花蓮師範學院

會議日期
2001/06/03-2002/06/04

會議日期
2001060320020604


第 209 筆

篇目
客家 文化是畬、漢兩族文化互動的產物

作者
蔣炳釗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客家文化 ; 畬族 ; 漢族 ; 文化互動

摘要
閩粵贛三省的漢人都是由中原一帶南遷的,現在這三省的漢人盡管有地區間方言的不同,但都以漢族自稱,唯獨住居於三省交界處則被稱為 客家 。 客家 與其他地區的漢人有何區別?這是怎樣形成的?這些問題是大家普遍感興趣的,學術界的意見又很不一致。本文試就這些問題談一點看法。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10 筆

篇目
「主」「客」之間---以福建省寧化縣巫姓為例

作者
彭兆榮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客家人 ; 文化認同 ; 客家學 ; 客家文化 ; 福建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11 筆

篇目
屏東平原 客家 「六堆」聚落的形成及其社會變遷

作者
簡炯仁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客家人 ; 社會變遷 ; 聚落發展 ; 屏東 ; 六堆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12 筆

篇目
眾裡尋「客」千百度---一個需要重新書寫台灣族群史的時代

作者
陳逸君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族群史 ; 客家學 ; 文化認同 ; 客家人 ; 台灣

摘要
這篇論文分析一九九八年六月以前在台灣出版關於 客家 族群(包括直接討論和片面涉及)的專書、專文、論文、報導等文字資料,藉以檢視這些文字資料對加強 客家 族群的身份認同和塑造族群面貌的貢獻與影響。這篇論文不但整理出長久以來由 客家 族群自行營造及其他族群蓄意貶低的 客家 刻板印象,同時也發現台灣 客家 研究中的一股新潮流,即 客家 研究學者與專家不再過度強調其族群的中原正統身份,而是將 客家 定位在台灣的歷史中,並積極地參與 客家 族群書寫的工作,使 客家 不再埋沒在統治群或多數族群的歷史之中。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13 筆

篇目
環繞在新埔 客家 庄的庶民文學

作者
林柏燕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庶民文學 ; 客家人 ; 民俗文化 ; 新埔 ; 客家庄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14 筆

篇目
客家 文化的歷史生成

作者
王東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客家文化 ; 移民 ; 客家學 ; 漢民族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15 筆

篇目
論譜牒文化與 客家 文化的傳承

作者
張衛東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譜牒文化 ; 客家文化 ; 族譜 ; 史學

摘要
在中國姓氏譜牒中, 客家 族譜占有重要地位。以往的 客家 譜牒研究,為 客家 學、特別是 客家 史的研究作出過巨大貢獻。然而,無庸否認,在學術界,對於 客家 譜牒的學術價值,仍有爭議;而社會輿論,雖然承認譜牒屬歷史資料,應該保護,但面對群眾新修或續修族譜,卻持嚴厲否定的態度,指之為「封建宗法活動」,必欲取締而後快。這些問題,均首先在於對譜牒缺乏基本認識。譜牒非為 客家 所獨有,但重視譜牒,是 客家 文化的突出特點。譜牒,既是 客家 文化的重要載體,又是 客家 文化傳承弘揚的重要手段,此中體現的譜牒文化意識,正是 客家 文化的不可或缺的有機構成部分。近年海內外 客家 人努力撰修譜牒方興未艾之勢,正是其文化意識的覺醒,反映的是 客家 人維繫與光大其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動性與緊迫感。面對此種情勢, 客家 學界必須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回答這一系列問題:譜牒這一封建宗法制度的文化產物,應否「壽終正寢」?譜牒文化是一種「過去的文化」?在現代文明社會沒有它生存的理由、發展的基礎?面對民間的「修譜熱」,以往政策應否作一番檢討與調整?而我們的譜學界和 客家 學界,又應該有何反應?這些問題,都到了應該認真面對、妥善處理的時候了。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16 筆

篇目
客家 文化是以漢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

作者
吳永章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客家文化 ; 漢文化 ; 多元文化 ; 中原文化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17 筆

篇目
中原與 客家 文學藝術淵源關係

作者
崔燦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中原文學 ; 客家文學 ; 中原文化 ; 文學發展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18 筆

篇目
台灣「漳州客」的失落與「四海話」的重構

作者
羅肇錦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漳州客 ; 四海話 ; 閩西客 ; 台灣 ; 客家話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19 筆

篇目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hinese Rural Society

作者
Lagerwey, John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農村社會 ; 社會生活 ; 祖先信仰 ; 血緣 ; 社會結構 ; 中國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20 筆

篇目
台灣 客家 研究的考察

作者
陳運棟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客家研究 ; 客家史 ; 移民 ; 台灣 ; 族群意識 ; 客語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21 筆

篇目
推展 客家 民系與其他民系的比較研究

作者
陳支平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客家 ; 族群研究 ; 族群關係 ; 客家語 ; 民族系統

摘要
近十餘年來,國內外學界對於 客家 歷史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許多成果,探索的領域不斷擴大,分析的層面日益加深,提出了不少新觀點、新問題、學術研究的前景十分喜人。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相當一部分的 客家 研究成果中,都存在著「就 客家 論 客家 」的偏頗。也就是說,人們研究 客家 的歷史文化,往往是自說自話,自我陶醉,很少顧及鄰近其他民系的歷史及文化,作一切實的比較,從而單方面得出諸如「 客家 是最純正的漢人民系」,「 客家 人富有刻苦耐勞、辛勤創造、 革命開拓精神」等等的論說。我們不應當否認 客家 民系具有眾多的優良美德,但是問題在於:與 客家 民系相為鄰近以及中國其他各地的漢民系,難道就不存在這些優良美德了嗎?既然 客家 民系是「漢民族中一個獨具特色的民系」,那麼這個「獨具特色」又是怎樣衡量出來的?顯然,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就應當開展 客家 民系與其他非 客家 民系的比較研究。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比較研究,才有可能 歸結出真正屬於 客家 特有的歷史文化風貌來,從而避免使 客家 研究陷入民系或族群情緒化的歧途,有助於釐清以往一些長期糾纏不清的問題。本人認為,推展 客家 民系與其他非 客家 民系的比較研究,至少可以從民系的歷史源流和文化習俗這兩方面來進行。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22 筆

篇目
羅香林教授在港對 客家 學之拓展及與 客家 社團之關係---紀念羅香林教授逝世二十週年

作者
李志剛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客家學 ; 客家社團 ; 羅香林 ; 客家史 ; 譜牒學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23 筆

篇目
台灣地方社會與 客家 政治力--- 客家 族群派系的類型、發展及限制

作者
蕭新煌 ; 黃世明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政治派系 ; 客家 ; 政治力 ; 地方社會 ; 族群派系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24 筆

篇目
台灣 客家 族群的社會與經濟分析

作者
張維安 ; 黃毅志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台灣 ; 客家族群 ; 社會分析 ; 經濟分析 ; 族群經濟 ; 社會經濟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25 筆

篇目
客家 、美濃、菸草文化之象徵化過程

作者
洪馨蘭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客家文化 ; 美濃 ; 菸草文化 ; 象徵化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26 筆

篇目
Social and Economic Differences among Minong Families during Quing---An Essay on the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of a Hakka Community in SouthernTaiwan

作者
Cohen, Myron L.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歷史人類學 ; 客家社區 ; 台灣南部 ; 社會 ; 經濟 ; 美濃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27 筆

篇目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hatian Pomelo---Erosion of Patron-Client Bond ina Hakka Village of Meixian in the Reform Era of Socialist China

作者
Ku, Hok-Bun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政治經濟 ; 沙田柚 ; 客家庄 ; 主從債券 ; 梅縣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28 筆

篇目
客家 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基層組織的變遷---以閩西為考察物件

作者
張侃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客家地區 ; 經濟發展 ; 組織變遷 ; 閩西 ; 區域經濟

摘要
「 客家 」作為漢民族中特點鮮明的支系,它的發展和變化過程值得注視。就這麼一個過程,學術界以往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在宏觀上進行探討的,如辨別「 客家 」民系的源流和「 客家 」先民的組成、梳理「 客家 」民系的遷移過程、討論「 客家 」的概念內涵以及它的文化象徵等等問題。當然,任何問題的討論是離不開宏觀的括定,但是由於整個「 客家 」的發展是由眾多具體家族或宗族在具體地區和特定時間的活動構成的,因此,研究「 客家 」的形成和發展不僅僅要關注其宏觀背景和歷史源流,更重要的是關注由具體時間與空間結合而成的變化過程。基於這種學術討論的前提,本文「 客家 」聚居地─閩西為考察點,以明清至1949年為考察時段,利用歷史文獻、私家祖譜和田野調查資料等,以經濟結構的剖析為依託,論述經濟變化引發的社會基層組織的變遷。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29 筆

篇目
二十世紀二○~三○年代閩西土地改革與 客家 文化

作者
孔永松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土地改革 ; 客家文化 ; 閩西 ; 土地問題 ; 家族研究

摘要
閩西是 客家 人主要聚居地之一,本世紀20年代後,閩西地區土地占有情況呈現出比較特殊的,極為複雜的狀況。中國共產黨在這地區實行分田: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閩變」時在龍岩實行「計口授田」;中國國民黨在該區實行過「扶植自耕農」運動。如是,閩西地區出現了五花八門的土地關係,有私有制、公有制、村公有制、鄉公有制、國有制等,可以這麼說,中國所有土地類型,在閩西都存在。作者認為,閩西土地關係問題與 客家 文化背景是密切相關的,研究閩西土地問題,應從 客家 文化背景入手,分析其歷史緣由。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30 筆

篇目
東南亞華人社團與跨國社會和商業網絡---兼論客屬與非客屬之異同

作者
劉宏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東南亞 ; 華人社團 ; 跨國社會 ; 商業網絡 ; 客家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31 筆

篇目
客籍領事梁碧如---檳城的外交官、教育家和慈善家

作者
黃賢強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與社會經濟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國際客家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佛光大學亞太研究所

關鍵字
梁碧如 ; 華人社會 ; 客家人 ; 外交 ; 幫權政治 ; 檳城

會議日期
1999110419991107


第 232 筆

篇目
族群與地域---台灣 客家 在地化的文化觀察

作者
陳板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族群與地域:台灣 客家 在地化的文化觀察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文化 ; 族群 ; 地域 ; 台灣 ; 在地化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33 筆

篇目
香港 客家 村落的歷史與文化考察---崇正新村的個案研究

作者
劉義章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香港 客家 村落的歷史與文化考察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文化 ; 香港 ; 土客 ; 新客 ; 都市化

摘要
崇正新村位於香港西北,是新界元朗十八鄉的其中一個 客家 村落。1930年代有歸
自印尼的嘉應籍 客家 華僑,在當時還是屬於紅棗田村範圍的土地上居住下來。往
後陸續有 客家 歸僑和來自廣東嘉應五屬,以及惠川、東莞、寶安的客籍人士,或
因有親人已在該處居住,或因聽聞有這麼一塊可供棲身之地,於是先後相繼遷入
。崇正新村建於1957年,遠比擁有從二百到上千年歷史的其他元朗村落要晚得多
。其建村歷史也頗有特色:它是在原來屬於 客家 人的土地上再建立成一條新而獨
立的 客家 村落。崇正立村以後,短短數年間,建村委員們便把自來水、電力和村
道等現代化設施引進到村子內。委員們為了兒童有機會接受教育,在建村的同年
即籌辦學校。崇正公立學校於1959年假村內梁氏大屋─承德居開辦,三年後寬敞
的校舍建成。此外,當十八鄉的永安學校建立新校舍時,村人還捐獻了建校所需
要的大部分土地。迄今,崇正新村一直『擁有』兩所頗具規模的小學。本文旨在
探討崇正建村的歷史,包括在立村前後所謂『新客』與『土客』兩者之間的關係
、村內的文教事業、村民生活情形的演變,以及該村在香港進行都市化的過程中
所受到的影響等。文章主要是依據從訪談村民而來的口述材料和筆者在做田野調
查時候的觀察所得;此外,有關的文獻亦在參考之列。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34 筆

篇目
客家 與當代世界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政治經濟 ; 客家村 ; 沙田 ; 地方經濟 ; 梅縣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35 筆

篇目
親權與家庭分化---台灣北部閩客社區之比較

作者
莊英章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親權與家庭分化:台灣北部閩客社區之比較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親權 ; 家庭分化 ; 客家社區 ; 閩社區 ; 比較研究 ; 客家文化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36 筆

篇目
Migrant Lives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移民 ; 十九世紀 ; 移民生活 ; 客家學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37 筆

篇目
范姜姓氏的形成與其所代表的結構意義

作者
石磊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范姜姓室的形成及其所代表的結構意義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范姜 ; 姓氏研究 ; 客家學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38 筆

篇目
香港地區的 客家 研究及其影響

作者
謝劍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1]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研究 ; 香港 ; 客家文化 ; 客家學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39 筆

篇目
東南亞的 客家 研究

作者
陳松沾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1]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研究 ; 東南亞 ; 客家學 ; 族群遷移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40 筆

篇目
Ethnicity and Gender in Hakka Studies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1]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族群意識 ; 性別 ; 客家研究 ; 客家婦女 ; 客家認同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41 筆

篇目
嘉應方言群與 客家 認同---過去、現在與未來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1]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嘉應方言群 ; 客家認同 ; 客家學 ; 族群認同

摘要
今天,「 客家 」這個名字好像已經是毫不含糊地是對漢族一個民系的稱呼。他們
的祖先由中原經過五次大遷徙來到華南,因為沿海的平原已經被土著佔據,所以
只能在廣東、福建和江西間的山區落戶。由於他們保持了祖先的語言和習慣,經
千年而不衰,所以他們覺得跟鄰近的民族不一樣。而他們南遷時曾經被稱為「客
戶」,所以引以為榮,自稱「客」或「 客家 」,發音也就是Hakka。這是一般書
本的描述。但如果我們將這個說法加以推敲,便會發現不少問題。有些已經被近
年的研究所回答,但更多的還有待以後努力。這個表面看來完美無瑕的故事,卻
不符合歷史事實、田野調查、問卷回答及自然科學的數據。在這篇論文中,我們
打算將 客家 認同的誕生和發展,包括塑造 客家 神話來團結 客家 人的經過,作一個
深入的探討。今天,在這個神話的漏洞越來越大的同時,我們也發現 客家 認同是
建立在一個泡沫上的。當粵語、閩南語、普通話的強勢向 客家 伸延日益嚴重的時
候, 客家 團結的符號也會隨泡沫上的破滅而瓦解。肅然如此,我們覺得 客家 認同
有它的價值和前途。但是它不能也不要建立在神話上,而是跟歷史事實相符。 客
家 人建基於貶低其他民系的優越感不只是一個幻覺,而且還是 客家 認同的致命傷
。 客家 人在來源上語言上和遺傳上跟華南其他的人並無二致,而不能以他們的遷
移歷史、基因構造和語言歸類來區別。 客家 只是一個最近才出現的民系,主要是
因為跟廣府人的衝突而產生的。但今天 客家 是一在語言習慣上跟別人不同的民系
,並應繼續保留自己的身份,條件是中國人懂得如何互相尊重,也就是民主的一
個主要前提。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42 筆

篇目
大陸與台灣 客家 語言文化特徵之比較

作者
鄧曉華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1]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話 ; 中國大陸 ; 台灣 ; 語言文化 ; 客家文化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43 筆

篇目
五華 客家 話兩字組連續變調

作者
周日健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1)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話 ; 變調 ; 五華 ; 音韻學 ; 語音學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44 筆

篇目
論語中的客語

作者
何石松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1]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話 ; 論語 ; 語言文化 ; 客家文化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45 筆

篇目
六堆地區各次方言的音韻現象

作者
鍾榮富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1]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話 ; 次方言 ; 六堆 ; 音韻學 ; 語音學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46 筆

篇目
從比較觀點看台灣閩客語的互動---以聲母層次為例

作者
吳中杰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1]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聲母 ; 閩語 ; 客家話 ; 比較研究 ; 語言接觸

摘要
本文是以閩語, 客家 語兩大漢語方言的聲母層面為例,首先經由俯瞰式的觀察,
找出閩客兩語聲母的各自特徵,尋求到「對方言內部有一致性,對外(其他方言
)有排斥性」的指標。我們發現,f-,v-二個聲母的有無可以甄別閩語跟客語。
此外,閩南語以及部分閩中語不分n-,l-二個音位,又有b-,g-二個語音,客
語卻多數區分n-,l-,沒有b-,g-;如此,閩客語之區別更加顯明。再者,我們
看到位處邊陲和飛地的閩語跟客語聲母產生的種種變異,大致還能符合先前所找
到的指標。接下來,我們把這幾項指標用於台灣閩客方言上,描述台灣閩客語聲
母的變異現象,並且透過方言比較,確認各種變化是來自於語言接觸。最後總的
整理台灣各地閩客語言接觸而產生的變異情形,顯現大體的趨勢:就是台灣閩語
在聲母方面相當程度地影響了台灣客語;但相反地,未見台灣客語影響台灣閩語
聲母的現象。我們並且藉著上述幾項指標,顯示各方言點變化的程度是頗為分歧
的,也正說明了台灣客方言各地受到台灣閩語的影響力不均勻。本文闡明這種種
的語言現象,不外乎是為台灣語言社會的變化歷程,留下一個富於啟發性的見證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47 筆

篇目
從語言個角度,來看 客家 聚落個地名

作者
范文芳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1]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話 ; 地名 ; 語言學 ; 客家聚落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48 筆

篇目
客家 語言、文化在台灣的延續和變異

作者
羅美珍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1)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話 ; 客家文化 ; 台灣 ; 語言變異 ; 語言發展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49 筆

篇目
跨越台灣客語與華語的拼音障礙

作者
范文芳 ; 余伯泉 ; 羅肇錦 ; 鍾榮富 ; 陳貴賢 ; 魏德文 ; 古國順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1]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話 ; 拼音 ; 華語 ; 台灣 ; 學習心理 ; 族群關係

摘要
無論從學習心理學或音素結構而言,台灣客語的羅馬拼音系統均較適合與華語拼
音保持一致。本研究比較華語與客語的拼音系統,研究結果發現,客語與華語發
音相同的169個音節,其拼音符號設計成本研究界定為相同者,約達85%(145個
),甚至可達94%。其次,本研究界定為發音不同但拼寫符號卻設計成相同的音
節有21個,計分成三類。這三類混淆很有規則並不難克服。整體而言,本研究發
展簡明的台灣客語音節表(655個音節),其拼音系統可以與台灣華語(410個音
節)拼音互為通用,達到正向遷移效果。最後,本研究從台灣客語的觀點討論如
何改善台灣華語的拼音方案。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50 筆

篇目
客家 女性在宗族社會中的地位---以梅縣丙村溫氏仁厚祠為例

作者
房學嘉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女性 ; 宗族社會 ; 社會地位 ; 梅縣 ; 客家學

摘要
客家 婦女之典型,不但表現在勤勞與能幹方面,而且在傳統的社會文化中也有其
實際的地位。本文旨在描述一個 客家 宗族溫氏仁厚祠歷史上女性在宗族及社會環
境中的作用與地位。據作者觀察,溫氏宗族女性在歷史上有著不俗的表現,從一
個側面可再現 客家 婦女的典型。本個案如果能對婦女 客家 學的研究有一點參考意
義的話,應歸功於謝劍教授,因為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自1994年以來,我
們有一個合作研究項目,並共同選定廣東梅縣丙村鎮羅塘面上的溫家大圍屋「仁
厚溫公祠」以下簡稱仁厚祠)作為田野考察研究點。如果文中有不足之處,應由
作者負責,因為這裡的文字主要由作者撰寫完成。本文內容包括:(1)位極宗
族祖神的「齋婆太」:溫族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祖神是一位女性,她是死於明代的
十一世祖「齋婆太」。每年八月十五日,族人要將「北樓宮」的神明抬出來巡遊
,凡是「齋婆太」裔孫的村落都要去看一看。(2)主持社區「社會」的女鄉紳
:溫族每年正月和八月要舉行集體性的「做社」即拜社官活動。這一大型而複雜
的社會活動概由女性做「頭」負責組織。通過做社,女性可在其中充分表現各自
的才幹和組織能力。(3)主持宗族盛典的女領袖:溫氏宗族近年來成立修祠委
員會,組織大型的祖神重新升座慶典、修建鄉道活動等,在籌委會成員中女性代
表對上述宗族盛典活動起「決定性」的作用,是宗族公認的領袖人物。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篇目
贛南 客家 的宗族制度---歷史與現實的考察

作者
林曉平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宗族制度 ; 客家人 ; 贛南 ; 客家學

摘要
在贛南的丘陵及崇山峻嶺中,棲息著數百萬 客家 人。長期以來,贛南 客家 人聚族而居,並形成了相應的宗族制度,這種宗族制度,源遠流長,迭經興衰,頗具特色。筆者在長期從事田野調查並參考各種文獻的基礎上撰成斯文,試圖對贛南 客家 傳統的宗族制度的形成、內容、結構及特色予以闡述,並進而考察當代贛南 客家 宗族制度的復甦、嬗變及其特徵。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52 筆

篇目
臺灣竹塹地區 客家 社會之形成

作者
羅烈師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社會 ; 廟會社區 ; 家族 ; 新竹地區 ; 祭祀組織

摘要
關於 客家 形成的議題,應縮小為 客家 社會之形成,才易於進行具體的討論。本文以祭祀組織為重點,探討一個祭祀組織所在的廟會社區的運作原理。漢人經過一百多年的拓墾,在竹塹地區消融了原住民,而建立了漢人社會。閩人所居的竹塹城,是境內最大的街市;新埔街則成為 客家 的核心。竹塹地區的 客家 業戶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各自在其拓墾地區蛻變成家族,進而建立廟會組織,成為一個廟會社區。與此同時,各廟會地區蛻變中的家族又以輪值的方式,祭祀義民爺。新埔枋寮義民廟原來只被小部分業戶祭祀,但是是透過輪值制度,持續地創造更多家族,因而賦予各輪值社區自性,使得義民廟成為全體居民的共同信仰。至此,一個 客家 社會就在族群緊張關係中,建立起來了。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53 筆

篇目
上猶縣營前鎮的宗族社會與村落文化

作者
羅勇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宗族社會 ; 村落文化 ; 上猶縣 ; 客家 ; 神明崇拜 ; 姓氏

摘要
上猶縣營前鎮地處贛南西部邊陲,是一個典型的 客家 聚落區。這裡既有南宋時期從贛中贛北等地遷來的「老姓氏」,也有明末清初從粵東興寧等地遷來的「新姓氏」。新老姓氏共處於一個社區,既有矛盾鬥爭的一面,也有相互包容,共同發展的一面,其姓氏鬥爭與宗族的發展交織在一起,歷史內涵十分豐富。其次,在歷史的發展中,營前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大型民間燈舞─「九獅拜象」。這一文藝形式不僅壯觀熱烈、多彩多姿,而且寓意深刻,充分反映了 客家 人勤勞勇敢、熱愛生活的精神風貌和創造才能。本文採用田野調查資料和文獻資料相互結合參證的辦法,對營前這一 客家 聚落區的形成和發展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描述和探析。人們或許可以從本文中了解贛南 客家 之一斑。本文正文由四個部分組成,即:(1)自然環境與歷史沿革(2)姓氏構成與宗族的發展(3)新老姓氏的矛盾鬥爭與調和共處(4)神明崇拜與村落文化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54 筆

篇目
武北藍氏的宗族社會與神明信仰---以大禾鄉藍氏為中心

作者
劉大可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神明信仰 ; 武北藍氏 ; 客家 ; 宗族社會 ; 社會結構

摘要
武北藍氏是 客家 地區內高度漢化的畬族。本文試圖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結合歷史文獻,對武北地區藍氏的來源、遷徙、宗族社會的形成與變遷及神明信仰作一較為全面的考察。分析祖先崇拜與神明崇拜在該宗族的不同社會功能及其相互聯繫,指出該宗族內部與其它宗族在這兩種崇拜方面及其它一些習俗方面的區別與聯繫。同時,還具體分析武北藍氏神明信仰網絡、血緣網絡、經濟網絡、通婚網絡之間的關係。希望有助於對閩西地區的客畬關係、 客家 傳統社會結構與原動力的基本理解。所謂武北,是福建省武平縣的北部。由於武夷山脈走向的影響,在武平縣城以北有一座名叫當風嶺的高山。這座高山使得武平縣南北交通困難,聲息不暢,也使得武北地區長期處於與外界相對隔絕的狀態。在武北地區內部,不僅自然-生態條件大體相同,而且屬於同一水系,而長期的歷史發展又使該地區內部社會經濟聯繫緊密,經濟水平接近,社會風俗相似。因而該地區被人們視為一個與其毗鄰地區有顯著差異的特定地區。武北地區現有4個鄉鎮:永平鄉、桃溪鎮、湘店鄉、大禾鄉。而大禾鄉正是這個區域最北端的一個鄉鎮。大禾鄉現有13個行政村、128個村民小組、16,990人口,區域面積達18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23,800畝,耕地面積16,885畝,人均耕地約1畝。大禾鄉政府所在地大禾村處在一塊山間不平地,人口密集,居民主要姓藍(下稱大禾藍氏)。而在大禾村東南15華里處還有一塊山間平地稱作源頭村,也是大禾鄉的一個主要藍姓居民區(下稱源頭藍氏)。值得注意的是,大禾村與源頭村雖然相距不遠,但這兩地的宗族社會與神明信仰卻有很大不同,加上這兩地是被學者們稱為「尚未確認民族成分的畬族」(陳元煦,1994,643-652;蔣炳釗,1994,653-664)武北藍氏的二個中心地域。因此對這二個地方分別加以考察並進行比較,顯然是有意義的。 而將這二地與相鄰的湘村、湘湖和小瀾等 客家 村落的宗族社會與神明信仰(劉大可 1996,1997)作一比較,亦是考察客畬關係一個重要透視點。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55 筆

篇目
閩西 客家 定光佛信仰的形成與傳播

作者
謝重光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定光佛信仰 ; 閩西 ; 族群融合 ; 客家 ; 移民

摘要
定光佛信仰是閩西 客家 最主要的民間仰之一,起源於北宋初的武平縣和汀州州城,大體上與閩西大量接受外來移民的時間相一致,它是 客家 民系醞釀形成時期選擇的主要意識形態。定光佛信仰包含有佛教禪宗的思想內容,但其核心卻是道教法術,同時也吸收了當地土著民族巫術的成分,這從民間傳說中定光佛化身為大古、二古、三古、四古、五古佛及五個古佛的怪鳥造型方面可以得到證明。定光佛的主要事跡,可以區別為二大類型:一是為民祈雨、造堤、驅邪、避疫、伏虎等等,反映了 客家 先民的願望,也是 客家 先民來到閩西畢路襤褸開發山區的現實生活的縮影;一是與土神鬥法、征服土神,曲折地反映了 客家 先民與土著民的鬥爭和融合。凡此都說明,定光佛信仰的形成,是與 客家 民系形成過程中先民們在現實生活中碰到的各種重大問題息息相關的。定光佛信仰以武平和長汀為中心,
逐漸向各地傳播,遍及於舊時汀州各個屬縣,以及閩北、閩南、贛南、粵東北的某些縣份,這是定光佛信仰在 客家 地區具有廣泛適應性的表現,同時也說明 客家 先民入居長汀、武平之後繼續向其他地區遷移,因為移民與移神往往是同步的。清初以來,部分閩西 客家 人陸續移殖台灣,定光佛信仰也被帶到台灣的 客家 人(主要是汀州籍移民)住區。隨著時代和地區的變遷,今日台灣的定光佛信仰有了新的內容和新的功能,說明定光佛信仰有著巨大的生命力和適應性,歸根結底,說明 客家 人和 客家 文化有著巨大的生命力和適應性。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56 筆

篇目
輪祀圈---寧化治平的華光大帝崇拜

作者
楊彥杰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輪祀圈 ; 神明崇拜 ; 祭祀圈 ; 華光大帝 ; 閩西 ; 客家 ; 宗族聯盟

摘要
在閩西 客家 地區,一尊神明由數鄉輪流祀奉的活動是相當普遍的,也是當地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神明崇拜模式。筆者曾撰文探討過連城縣河源十三坊的珨瑚侯王崇拜,本文擬以寧化縣治平鄉的華光大帝崇拜為例,對這個問題再作一些探討。治平鄉位於三明市寧化縣西南部,西與江西省接壤,南與長汀縣相毗鄰。在歷史上,這裡曾是一個畬漢雜居區,至今仍是如此。治平的華光大帝崇拜以十鄉輪流祀奉為特徵。這十個「鄉」都是漢人聚居的村社。每個鄉按照共同議定的順序,依次祀奉一年,周而復始。華光大帝一直在這十鄉中輪流,歷史上並沒有建廟,但有十鄉的代表會。「文革」期間這種祭祀活動被禁止,80年代又重新恢復起來,並對原有的十鄉作了個別調整。治平鄉的華光大帝崇拜與河源十三坊的珨瑚侯王崇拜一樣,都帶有宗族聯盟的色彩,但相比之下,又有兩點不同:(1)治平的
華光大帝以前並沒有廟宇,這可能是閩西山區此類民間活動的一種較原始的形態。(2)治平每個鄉在祀奉華光大帝時,宗族組織仍相當重要,但又有跨宗族的「棚」的組織,兩者都發揮作用。有關「棚」的問題,在閩西地區十分普遍,本文亦作了分析和探討。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57 筆

篇目
從祭典儀式看北臺灣義民信仰---以枋寮褒忠亭丁丑年湖口聯庄值年中元為例

作者
邱彥貴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祭典儀式 ; 義民信仰 ; 北台灣 ; 中元節 ; 客家 ; 輪祀

摘要
每年陰曆七月於平鎮、新埔、頭份及苗栗四地義民廟舉行之義民節中元祭典,堪稱北臺灣 客家 族群最大的宗教盛事。以此四地廟宇為核心的「義民信仰」,係指北臺灣 客家 對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事件,以及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事件,這兩度政治性武裝衝突事件中陣亡義軍的紀念性崇祀。其中,新竹縣新埔鎮下枋寮的褒忠亭(俗稱義民廟,以下從俗),以其濫觴之地位、分靈廟宇之眾多及祭典動員之龐大,成為最具代表性者。有關義民信仰的文字已有相當數量,但少有將重心置於祭典儀式上,本文的方向是試圖回歸社會面去審視義民信仰,以丁丑年的湖口聯庄值年中元祭典觀察,初步描繪義民信仰的意義與定位。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58 筆

篇目
Comparison of the Earth God between the Hakka and the Vietnamese

作者
Michio, Suenari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 ; 土地公 ; 越南 ; 神明信仰 ; 社會文化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59 筆

篇目
試問 客家 依舊在?---台灣東部 客家 人信仰的變異

作者
劉還月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 ; 宗教信仰 ; 宗教變遷 ; 台灣東部 ; 移民

摘要
佔東台灣相當多人口的 客家 人,一直是該區域的隱形人,同時,也極少受到學術界的重視,藉東台灣 客家 人為例,這篇論文討論 客家 人獨特的宗教信仰與其變異現象,希望能進一步揭露, 客家 人在新居地適應環境並維持文化傳統的發展模式。首先,這篇論文描述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漢人(包括 客家 人)移民東台灣的情形,並參考日本時期的戶口普查資料,觀察 客家 人在二十世紀前半段時期的人口成長率,再歸納、整理出數個驅使 客家 人移民的重要因素,同時探討 客家 人如何在艱困的環境中發展,並檢視日本殖民地政府移民政策對 客家 人的影響,最重要的是,這篇論文企圖解釋 客家 人如何在新的生存環境中,繼續維持該族群傳統的宗教信仰,並建構出一種因應環境而產生、傳統與創新兼具的新文化。經由數個東台灣 客家 人的一般宗教信仰和義民爺信仰的實例,深入比較台灣東西部 客家 宗教信仰的異同,並分析其變異之處所衍生的文化意涵。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60 筆

篇目
從 客家 傳統喪服禮看 客家 人的人際親疏觀念

作者
文智成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 ; 喪服制度 ; 人際關係 ; 喪服

摘要
本文通過 客家 族譜中所記載的喪服禮,來探索 客家 人處理人與人之間人際關係的親疏觀念。東方社會自古以來借助喪服禮表現人際關係的親疏遠近,今傳資料中看,如此傳統早在《儀禮‧喪服》就已開始。而在如今的 客家 文化中仍在沿用。本文將 客家 喪服與《儀服‧喪服》內容加以比較,並對〈喪服〉中各種服制構成要素,進行分析歸納而算定各種服制所具有的相對加重數值,最後運用具體數字來表達親疏意義。本文探索的結果可以整理以下幾項:第一, 客家 喪服的基本體系及含義與〈喪服〉相同,由此可知, 客家 觀念淵源於傳統儒家知識分子們的文化。第二, 客家 喪服也反映出了時代與環境的變化,細節上也有不少變更之處。首先大量使用圖表,而且使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思想,在表現方面就大有改進;又將一些服制運用原則不少簡化,就更讓人易懂便行。第三,從服制運用上看, 客家 人非常重視男女平等,大大提高了婦女的地位及責任,而且非常強調近親之間的團結和協,也很重視直系傳承系統的等級秩序。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61 筆

篇目
以「風水」觀點論 客家 人的住家環境

作者
黃蘭翔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風水 ; 住家環境 ; 客家人 ; 宗族組織 ; 三合院 ; 龍神伯公 ; 環環宇宙觀

摘要
本文是筆者對臺灣漢人住家環境經營理念系列思考之一,其目的在於整理保有較完整風水觀之 客家 住家特徵,一方面可對 客家 住宅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外,也期待在現代臺灣居民生活環境觀中,傳統的風水觀能扮演作積極的角色。文中,首先將「 客家 」與「 客家 住宅建築」用語作初步的界定,然後以渡海來台的 客家 宗族為案例,分析印證「風水觀」與宗族脈絡的維持有重要的關係。其實臺灣的 客家 族群重視祖堂與祖墳的興建,及對象徵宗族一體的族譜之修撰也不遺餘力,更有進者,近年來回歸中國原鄉謁祖尋根,這些都與風水觀的木有本、水有源的價值觀相符,也認同了瓜之瓞、蕃之衍的脈絡相承之關係。這種風水觀的具像表現,不僅止於天然的自然環境,於人造的三合院等的院落住宅也是風水觀的體現。於 客家 建築中,有「龍神伯公」將兩者的環境聯繫起來,經過在桃園的初步調查,可以發現「龍神」之有無,或可作為閩客建築之分別之基準。「龍神」不僅留在臺灣 客家 住宅之中,也表現在中國的 客家 圍龍屋裡。這種根深蒂固的風水觀不但維護了自然環境,甚至有些地方以風水的觀念去增補天然環境以趨近理想的風水環境。這種由現實界的人參與到自然環境之型態,亦即天人共享的世界,正是工業化、物與精神疏離之後所無法達到的境界。這也是今後思考環境問題與觀點時時不可忘記的部分。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62 筆

篇目
南洋華人社團與僑鄉的互動關係---跨國社會與商業網絡的個案研究

作者
劉宏 ; 韓方明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華人社團 ; 僑鄉 ; 東南亞 ; 跨國社會 ; 商業網路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63 筆

篇目
砂勞越 客家 社會的歷史與現狀

作者
房漢佳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砂勞越 ; 客家社會 ; 客家人 ; 客家學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64 筆

篇目
The Racial 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Hakka in Sarawak,Malaysia

作者
Chang, Pat-Foh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種族關係 ; 客家人 ; 砂勞越 ; 馬來西亞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65 筆

篇目
客屬會館是創業者的溫床

作者
梁純菁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會館 ; 創業精神 ; 客家人 ; 新加坡

摘要
新加坡曾經被英國殖民地政府統治了150年,一直到1965年才正式成立為獨立國。在殖民地政府統治下的新加坡,主要的商業活動被英國人所壟斷。華人在經濟活動中無地位可言,只能替外國人效勞賣命。最初到達的「新客」,包括閩南,潮汕及 客家 人。他們多數在鄉區務農,種植甘蜜,胡椒與橡膠園,充當廉價勞工。環境條件不允許華人發揮創業精神,廿世紀初期,甘蜜及胡椒貿易減少,鄉區的華人流入市區,另謀出路。他們改變行業,當起小店員,做小買賣,二手承包商。園坵承包商等等小型的生意活動。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66 筆

篇目
Hakka Conversion to Christianit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Why and HowIt Happened?

作者
Wiest, Jean-Paul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人 ; 基督教 ; 十九世紀 ; 客家學 ; 宗教信仰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67 筆

篇目
From "Foreign Devils" to "Running Dogs of Imperialism"---BaselMissionaries, the Hakka,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n Guangdong, 1860-1927

作者
孔正滔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人 ; 客家學 ; 中國革命 ; 廣東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68 筆

篇目
Getting to the Church on Time---Marriage and Modernity in a Jiaoling County Catholic Hakka Village

作者
Eriberto, P. Lozada, Jr.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 ; 婚禮 ; 焦嶺縣 ; 現代化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69 筆

篇目
傳統與變革---台灣 客家 文學發展史論述

作者
黃子堯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文學 ; 傳統 ; 變革 ; 台灣 ; 文學史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70 筆

篇目
從 客家 傳承音樂看 客家 人

作者
謝俊逢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音樂 ; 客家人 ; 民族音樂學 ; 民俗音樂 ; 台灣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71 筆

篇目
台灣 客家 文學中女性形象演變---尋找 客家 文學中的女主角

作者
張典婉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文學 ; 女性形象 ; 台灣 ; 台灣文學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72 筆

篇目
客家 山歌歌詞的內涵,藝術表現手法和音樂特性

作者
鄭瑞貞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山歌 ; 客家音樂 ; 歌詞 ; 藝術表現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73 筆

篇目
採茶戲與 客家 人

作者
廖軍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2]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採茶戲 ; 客家人 ; 客家音樂 ; 客家山歌

摘要
客家 先民,住足贛南,墾荒種茶,長期勞動生息中不僅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同時創造了自己喜愛的贛南採茶戲。 客家 人獨特的性格特徵與精神需求決定著採茶戲的藝術形式和表現內容。 客家 人的興盛與變遷帶來了採茶戲的繁榮與發展。採茶戲與 客家 人相依為命,繁衍發展。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74 筆

篇目
粵北地區老坪石鎮老街的社區結構、商業與宗教文化

作者
譚偉倫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3]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宗教文化 ; 粵北地區 ; 社區結構 ; 老街 ; 商業文化

摘要
本文為一對老坪石鎮老街社區之人種誌研究。老街位於邊緣的 客家 地區─粵北,為過往研究 客家 之學者所較少注意之地區。老街社區已離開傳統 客家 之山區農耕經濟,而進入商業貿易的經濟模式。本文旨在對(1)老街之社區結構和其與鄰近村落之關係及(2)老街這傳統社區之商業活動及宗教文化,作一人種誌的描述。基於老街這一社區已不復存在,本文研究方法採用田野調查,採訪曾於老街上居住之老人,並輔以相關之歷史文獻,如族譜、碑刻和縣誌等,以重建昔日老街的社會結構和宗教文化。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75 筆

篇目
廣西 客家 人的人口分布及來源

作者
李富強

會議名稱
第四屆國際 客家 學研討會- 客家 與當代世界[3]

會議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舉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法國遠東學院 ; 國際客家學會

關鍵字
客家人 ; 人口分布 ; 廣西 ; 移民 ; 人口遷移

摘要
本文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對廣西 客家 人的人口和分布地點重新作了統計和核實,在 客家 人進入廣西的時間和路線等問題上,提出了新的看法。

會議日期
1998110419981107


第 276 筆

篇目
漢語方言概要中梅縣音系詞彙語法特點與苗栗四縣話比較研究

作者
徐清明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第 277 筆

篇目
客語與國語的語音對比分析

作者
陳彩娥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第 278 筆

篇目
桃園永定 客家 話語音的特點

作者
呂嵩雁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第 279 筆

篇目
美濃地區各 客家 次方言的音韻現象

作者
鍾榮富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第 280 筆

篇目
從聲學角度來描寫台灣苗栗四縣 客家 話的聲調系統

作者
張月琴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第 281 筆

篇目
東勢 客家 語音系略述及其音標方案

作者
董忠司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第 282 筆

篇目
客家 話漢字書寫問題之研究

作者
楊政男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第 283 筆

篇目
Language Shift Among the Hakka in Janghua and Yuenlin

作者
Yang, Ming-Nuan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第 284 筆

篇目
客家 話與童謠

作者
謝俊逢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第 285 筆

篇目
客家 歌謠的本質與語言藝術

作者
古國順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第 286 筆

篇目
客家 傳承歌謠雅俗詩句之探悉

作者
張秋台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第 287 筆

篇目
客家 童謠音樂的分析

作者
曾瑞媛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第 288 筆

篇目
客語次方言與客語教學

作者
吳中杰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第 289 筆

篇目
客語教學的現況與展望

作者
范文芳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第 290 筆

篇目
客家 話與雙語教學

作者
鍾吉雄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第 291 筆

篇目
從母語教學的回顧談解嚴後的海陸客語教學

作者
楊鏡汀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第 292 筆

篇目
客家 母語教材教法

作者
徐運德

會議名稱
台灣 客家 語研討會

會議地點
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舉辦單位
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 台灣語文學會

會議日期
1994060319940605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14 04: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