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38|回复: 1

【转帖】了解.思考.吸收.创新.跨越式发展——在外资金回乡反哺 几多浙商踏上“回乡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6 12: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外资金回乡反哺 几多浙商踏上“回乡之路”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日期:2006-03-10
  新华网浙江频道3月10日电 《现代汉语词典》对“反哺”一词的解释是:“传说雏乌长大后,衔食喂母乌。”从这一解释来看,“反哺”一词所表示的正是一种密切的亲情关系。现在浙江正极力引导在外资金回乡反哺  
      浙江省经贸委日前表示,从今年起,浙江将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实施“回乡工程”。这一工程的对象不是出门在外的游子,而是游离在外的资本。  
      此举为浙江首次公开表态鼓励在外资本回归,同时也是首次将鼓励反哺上升到战略层面。有关人士透露,去年底,浙江首次把“引进内资”确定为政府今年工业经济工作重点,并专门成立了“浙江省引进内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引进内资”被摆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回乡工程”正是浙江“引进内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下,“浙商”早已不是一个地域性的名字,而是一个全国通行的具有代表性的称谓。随着浙商的足迹走遍全国,大量的资本也由省内带出。在上海,平均每5家在沪注册的外省市企业中,就有1家来自浙江;在北京,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最大的灯具市场,均有浙江资本的身影;在山东,近年来每年有约100多亿浙江民资争相涌入。  
       浙商外迁源于成本  浙商外迁是近年来该省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2005年“在外浙江投资创业人员及企业基本情况”课题中披露,截至2003年底,该省约有400万人在省外投资创业,占全省总人口的1/10,投资总额约5300亿元,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0亿元。  
     此前坊间一度传闻,“引进内资被提到战略高度的原因是,浙商纷纷外迁对浙江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  
     对此,浙江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并不赞同。卓勇良表示,“说‘浙商外逃’有些夸大其词。引进内资与浙商外逃并没有内在联系,各地都希望把企业留在省内发展,浙江也不例外。目前,在外投资的浙商仅占浙商总数的十分之一。同时,浙商到外面投资也是好事情。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企业已不再单纯依靠出售商品获得财富,更高形式是出外投资,也就是俗话说的‘钱生钱’。”  
      2000年开始,浙江企业外迁渐成趋势,原因之一是浙江商务成本较高。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曾经这样形容浙企外迁:“企业会用脚对环境进行投票。环境不好了,企业会拔腿就走。”  
       浙江省工商局调研分析到,商务成本太高主要表现在地价昂贵、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劳动力成本高三个方面。其中,土地是企业运营最重要的商务成本。  
     上海浙江商会顾问郁鸿胜表示,“企业外迁与浙江自身机制密不可分。”他分析到,浙江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完善,政府对民营经济采取鼓励发展的态度。浙江商人自身凭借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哪个地方好就到哪里发展。”故而,很多企业出于对信息、人才、原材料、资源等因素的考虑,选择到外地投资办厂,上海和江苏是浙商们的首选。  
      随着上海、江苏商务成本的大幅攀升,这一有利因素已成明日黄花。2005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对在沪浙商投资和创业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面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已有将近3000家在沪创业的浙江企业因缺乏竞争力,而被迫从上海市场退出或转产。  
      《新浙商》杂志执行主编魏移新表示,“很多浙商是希望回家乡创业的,毕竟他们都是浙江人,故乡情结是很难割舍的。”  
       郁鸿胜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是根深蒂固的,现在浙江的环境比以前好了,浙商自然希望回到家乡成就一番事业。”  
      比较著名的例子有,上海浙江商会会长、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广昌投资数十亿元在宁波建设较大规模的新型钢铁企业,投资1200万元参与改制设立湖州复星医药有限公司。上海富春建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标近年来先后投资京杭大运河余杭段物流基地、嘉兴乍浦港三期建设、重组杭州加气混凝土公司等。  
     据知情人士透露,张国标近期参与了杭州余杭港区的建设投资,但具体数字不方便透露。  
                                    引进内资力求发展  
      浙江省在去年11月初召开的浙江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明确了对跨区域流动资本的基本态度:“坚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鼓励企业在省外投资创业,走出国门,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在外投资企业与浙江经济联系,积极吸引在外浙商回乡投资创业,努力实现‘低端产业出去,高端产业进来’的良性循环”。  
       浙江把引进内资提到战略高度是与该省经济发展现状紧密相关的。数据表明,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003年上半年是46%,2004年上半年下降到25.5%,2005年上半年再降到8.7%。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曾忧心忡忡地表示:“这个下滑曲线相当陡。”  
      投资增幅的下降,直接导致浙江经济发展减缓。2005年,浙江省GDP增长12.4%,增速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2005年上半年,浙江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幅同比回落17.6个和23.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竟然分别回落达30个和40.6个百分点。  
      在外资招商相对疲软、投资增幅回落、工业经济效益下滑的背景下,浙江把引进内资摆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确定为政府今年工作重点,内资在浙江首次享受到与外资同等地位。而内资不仅包含游离于外的浙商资本,同时也包括跨区域流动的资金。  
     提及浙江依靠哪些因素吸引内资时,专家众口一词提到了服务。卓勇良表示,“资金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发挥最大效用。要想吸引海内外资金都到浙江来投资,主要依靠的是浙江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服务,回乡工程只是一个部分。当下,政策方面提供优惠待遇,尤其是财政优惠的幅度是很有限的,关键是要提高服务水平。”  
      魏移新提出,“浙江的优势在于可以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氛围。”  
      “除此之外,现有政府的服务功能尚有待改进提高。同时土地供应紧张也是不争的事实,现有产业能级也需加快升级的步伐。”卓勇良分析道。

[ Last edited by 天地人999 on 2006-3-16 at 12:4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0 13: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存辉京城为温州发展造势:总部经济助破低小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09:02 温州新闻网

  温州新闻网3月14日消息(北京专电):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不忘为温州发展“总部经济”建言,营造声势。

  “发展‘总部经济’,绝不是一个时尚的概念,这是现阶段温州如何更好地发挥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配置作用,做大做强本土经济的必然选择。”这两天,无论在参加审议还是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南存辉都充分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


  南存辉说,温州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产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低、小、散”。发展“总部经济”,既可以引进一批对温州产业发展有提升和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又可以通过引导本土企业实施功能性扩张,在市域之外解决目前土地供给、资源配置的矛盾,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避免资本与企业的外流。

  南存辉认为,温州这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工业园区的整合,明确了产业规划实施导向,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超常规的投入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实施,种种迹象表明,温州地方党委政府正在想方设法为发展“总部经济”创造一种更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温州。

  这位一直致力于将正泰塑造成为世界电气制造业领袖级企业之一的温州本土企业家,在2005年开春作出了惊人之举———在温州与世界最大的电气制造业巨头美国GE公司合资建厂,并创立联合品牌,向世人昭示正泰要立足温州发展的坚定信念。

  “正泰创业20年后,我们把起点依然选择在温州,是因为我们的根在温州。”南存辉依然保持着对温州深深情结。他表示,正泰作为温州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要在温州打造“总部经济”这方面带好头、作出示范。(温州日报记者尤海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19 20: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