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78|回复: 0

腹有诗书气自华——钟德才印象速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9 03: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兴宁在线
http://www.514500.com/2005-11/2005111150107.htm


腹有诗书气自华——钟德才印象速写


转自:梅州日报
本文章已被查看:200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黄建标

       在政界,尤其是在文学艺术界,几乎没有谁会对他感到陌生。当然,这指的是在兴宁,但他的声名远播已超越这个区域。是因为他曾是这地方政界的风云人物,更是因为他才华横溢于这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
       他,就是我所认识的钟德才先生。
       这位兴宁岗背钟氏后裔,自小受客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文学情有独钟。学生时代,他便是校园中崭露头角的小笔杆。有趣的是,他在中山大学读的是历史,步入社会当教员搞的是哲学,从政之后热衷的却是文学,甚至对药理的知晓也不止于皮毛,还会诊治点疑难杂症。也许有了这样一种人生经历,有了社会知识的积累,才使他积蕴成胸间的丘壑化成笔底起伏的波澜,乃至山峦小溪、绿树鲜花、天真的孩童、憨实的乡亲,这一切都在诱发他的创作灵感而迸出瞬间的思想火花,汇成人生体验的百感交集,化为一泻江河的万千感慨。文学是人类情感的百科全书,它需要深厚的社会生活阅历,形象的艺术构思,丰富的语言积累,这些他均兼而有之。
       他没有去当演讲家,但他在不同场合的即兴讲话,所显露的精巧构思、精妙技巧和精彩言论,已步入侃侃而谈、出口成章的佳境。他的话题很多,但最能激发兴致的则是文学。每每谈及诗词歌赋,他总是古今名句迭出,与他敞开心扉的畅谈,总令文友们有“开卷有益”那般的收获。譬如单是对“藤缠树”这一物象的思索,他常用来阐释文章新意与反映角度之间的关系,我以为再好不过了。他说:客家情歌中的“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是表现爱情的忠贞,而《刘三姐》中的“山中只有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则可表现爱情的主动。那么,我们还可以从爱情的动机联想到“藤——与树缠绵,并非真心爱恋,只是为了高攀”,或可从人格取向的角度说“藤——为了高攀而不惜扭曲自己”。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钟先生博闻强记,成就了他的学识见地,无论义理辞章的讲究,还是诗文书画的评析,抑或是格调雅俗的鉴赏,他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在读书人中实不多见。他的厚积薄发,多少给后学者一种启示:年少时多读点书,真个是终生受用。
       他无心吃作家的饭,但偶尔抒怀命笔、吟风弄月作些文墨之事,那情思舒展、自然飘逸的文风,宛如一条清丽的小溪,那简洁明晰而又蕴含哲理的佳构,分明是一颗思辨的心灵。平日里,只要有切身生活的体验沿着思维的轨道风驰电掣地摩擦,撞击出瞬间的思想火花,他就思索着,追求着一种哲学式的提炼与展示。业余笔耕是他日常生活中一种高品位的享受,他要把“用奋斗的犁铧,开拓美好的未来”的激情感染世人,他要把“与国齐昌”的赞歌献给故乡,他要把“从坎坷中步入坦途,从风浪中抵达彼岸,从苦果中酿造美酒,从荆棘中采摘鲜花”的感悟留给后代……1998年,海天出版社为他出版了第一本文集《冷热集》,虽然他的作品不多,亦非惊世骇俗之作,但感情真挚豪放,文字清新质朴,或慨当以慷,激人奋起,或缠绵流连,引人深思……
       钟先生一向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很强,历来主张文为时而作,独辟蹊径,以短取胜。即使构思一篇短文,也要几经时日,反复推敲,直至找到一种最佳形式,他才借几分酒兴在烟雾缭绕的书房里下笔成文。他说他的写作像是挤牙膏,其实他说的不是速度问题,而是字斟句酌的用心程度。所以,他的诗文往往体现短小精悍、清新晓畅的特点。这大概与他追求哲理、诗情与事趣的统一这种写作取向有关。他的哲思短语总是给人美的享受和智的启迪。如“(蝴蝶)花际徘徊,泉边飞舞,虽有潇洒之姿,却无凌云壮志”;“(藕)为了荷花的艳丽而乐居池底”(《灯下杂言》);“(猪)那迎刃的嚎叫,并不是求生的呻吟,而是‘为了人类,愿作牺牲’的冲天呐喊”(《猪年说猪》);“(高山)令人仰止,在于拥有自己足下的大地”(《絮语》)等等,于细微之间有博大,于激越之间有恬淡,在他的诗文中几乎俯拾即是。他不仅能够充分地表达对生活的特殊感受,而且还善于驾驭诗的语言对某种情感进行哲理性的概括。少了些铺排与冗赘而显得凝练,所体现的丰富内涵,非洋洋万言之高谈阔论所能及。他眼中观察到的人和风景,像万花筒一样,美丽而不浅薄,深刻而不晦涩。散文《啊,渡田河》,堪称他刻意“状物则物态宛然”的力作。一条古老的河流,在他笔下让人看到了“两岸山岩苍劲,林木葱茏青翠”的“天然盆景”,看到了“曲折回转,碧水湾环”的“山水迷宫”,看到了“山势豁然开朗,河面顿时开阔”的“大海港湾”。文中整饬的语句,舒展洒脱的抒怀,是作家心灵的超越和执著的潇洒。一组组幻化的圣洁的物象和情境,像一曲曲美妙的钢琴曲,沉醉于吟咏安宁、和谐、静谧的乡野牧歌。
       而今已近花甲的钟德才先生,退居赋闲之后,正是“老去诗篇浑漫与”,“醉中得句若飞来”的奋发期。我相信从紧张的工作和频繁的社会活动中解脱出来的他,心头的那一簇理想火焰当依旧闪烁,梦幻追求的理想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11 21: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