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11|回复: 11

亚洲杰出华人青年企业家蓝伟光,武平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6 20: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亚洲杰出华人青年企业家蓝伟光

    蓝伟光  福建武平城厢乡石示文村人。1981年毕业于武平一中,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后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1995年获博士学位;1996年回中国创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膜工业协会理事、厦门大学教授;同年还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新加坡化学会会员。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并两度入选Marquis Wio’s  Who世界名人录。现任新达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工董事长。

蓝伟光博士长期从事膜分离应用软件的开发与创新,先后开发出几百项膜应用工艺与设备,并成功应用于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收率、减少污染,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国际膜科技界及国内膜科技领域中享有很高的成就:实现中国维生素C生产技术领先全球的梦想;突破我国头孢菌素生产的重大关键技术;结束了中国出口青霉素返购6-APA的历史,改写了中国食品染料生产的国家行业标准;促进了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
http://www.wpyz.net/80xq/xyfc_rwg.htm
   蓝伟光博士创立的三达公司承担了国家、省、市多项科技攻关项目,荣获多项科技进步奖,被政府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纳税大户及“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2002年,公司名列《中国企业家》最具成长性的“未来之星”评选第三名。2003年6月18日,由蓝伟光创办的新达科技集团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同年12月德勤公布的“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企业排名中,新达科技集团名列第28位,蓝伟光博士也被《亚洲周刊》评选为“亚洲杰出华人青年企业家”。此外,蓝伟光及其公司还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权等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并得到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先后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与鼓励。
http://www.wpyz.net/80xq/xyfc_rwg.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20: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人榜第93名:蓝伟光家族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04日 13:01 《新财富》

  14.6亿元(根据《新财富》杂志2004年提供数据)

  新达科技集团

  男39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竞价排名火爆大促销!  


  出生于福建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

  主要行业:化学膜

  公司总部:福建厦门

  上市公司:三达膜科技公司(新加坡)

  1985年,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的蓝伟光在集美大学教书,月薪48元。1990年,蓝伟光收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留学通知,奖学金每月1000新元。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完博士学位后,蓝在新加坡一家水处理厂工作。1996年,蓝回到厦门创办新达科技集团的前身—三达膜科技公司。蓝伟光将他的化学膜技术应用于维生素生产,获得市场广泛认可。2003年6月三达膜科技公司在新加坡上市。

http://finance.sina.com.cn/crz/20040504/1301749292.s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21: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蓝伟光:“秦都”拓荒人


厦门商报  


  蓝伟光,第一位到厦门火炬高科技园创业的回国留学生。1996年,他创办了厦门三达膜技术有限公司,使之成为国内最早从事膜分离技术应用和推广的企业之一。近年来,他在华北制药、山东鲁抗、江山制药、东风药业、上海染料等国有大型医药、化工企业膜技术的应用发展过程中成为“关键人物”。去年4月份,受市政府委托,参与在厦门筹建“中国膜技术基地”——厦门膜科技园。他首次在国际上提出“膜软件”的概念,已成为中国膜科技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蓝伟光认为,纵观当前膜技术的发展,已形成了“春秋战国”之势,今后必然会由“秦”来一统天下,而厦门已具备了建立膜技术“秦都”的良好条件。


35岁的蓝伟光很忙。
  年末岁初的这段日子,他一直在天上“飞”。约定的采访时间是与记者来来回回发了几次E-mail才最后敲定的。此前,他在新加坡,负责厦门市政府科技代表团在当地考察的联络和服务工作,接着只身飞往美国纽约,进行一项商务谈判,回到新加坡的家中稍事休息后,飞回厦门接受记者的采访。采访结束后,又要连夜飞往广州,参加国家有关部门在那里举办的回国留学生会议,此后,又要飞往上海、北京,还要到杭州参加中国膜工业协会理事会议。1月13日或14日,说什么也要回到新加坡的家中,蓝说:“太太的预产期是15日。”
  这已是记者第三次见到这位厦门三达膜技术有限公司的掌门人了。
  第一次是在12月初的一个上午,走进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光厦楼玻璃门、玻璃墙的蓝伟光办公室时,他正忙着摆弄他的笔记本电脑,说正在给国外的朋友发E-mail。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带着歉意招呼记者:“您先坐,我马上就好。”而在此后的半个多小时里,蓝伟光的双眼一直没有离开过那14.1英寸大的显示屏,左手也不停地滑动着鼠标器。即便与记者简短的交谈,也常常被电话或刚刚“蹦”出来的E-mail所打断。
  干完手上的活,他又马上招呼记者到隔壁的小会议室去看幻灯,一边给记者上科普课,一边又吩咐手下的人都进来听,嘴里一遍又一遍地说:“讲解的事你们每个人都要会干,以后,有客人来了解膜科技,就由你们来讲。”
  第二次见到蓝伟光,则是在厦门宾馆举行的一次高层研讨会上,他正在向国内一些专家和政府官员介绍利用膜技术,解决“海水淡化”问题。

书生本色

蓝伟光1964年出生在福建省武平县城厢乡一个“离城不远,但至今汽车仍开不到”的小山村里。上小学时,全村的一至三年级学生不超过10人,挤在一个班里上课,只有一个老师。每堂课都是先给一年级上,然后再给二、三年级上。蓝说,在别人眼里,他从小就是一位“不守规矩”的学生。比如做广播操,一定会做错。“因为在遵守纪律方面总是有问题,当时连红小兵都当不上。”而上课时,老师问三年级同学问题,没人回答后,还在上一年级的他会情不自禁地举手说:“老师,我知道。”结果,老师当场指责三年级的学生不如一年级的学生聪明。而下课后,他一定“挨揍”。
谈及学生时代,蓝说,“当时确实没有什么理想。尽管生活在小山村里,但由于父亲在附近的瓷厂当出纳员,每月有30多元的固定工资和28斤米,始终有种优越的感觉。”当时,他最大的愿望是“长大后每月也能吃上28斤米。”而中学毕业时,他最想考的是离家不远的长汀师范。“如果我考上了,我就可以让弟弟去‘补员’,接替父亲在瓷厂的位置。”后来在老师的劝说下,才报考了厦门大学。
  “进了厦大校门,我当时告诉自己,最高境界达到了。当时哪会想到出国,哪会想到留学?”蓝说,在大学期间,他仍旧是一个成绩不错,但在其它方面“一塌糊涂”的人,军训时走正步,手脚总是不协调,在班上“出尽了洋相”。那时,他想毕业后可以回武平县城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了。可毕业前,看到别人考研热热闹闹的,也去凑热闹。报考厦大海洋环境化学专业的研究生,考下来成绩不错,超过录取线29分,排名第二,但还是因为其它原因,最后没被录取。
尽管没读成研究生,蓝伟光还是因为成绩好,被厦门水产学院看上了。蓝说,从1985年到1987年,除了教书,没干别的了。但到了1988年各地学校兴起 “创收”热,他和几位年轻的教师兴奋起来。蓝伟光跑到武平县一家食品厂进行调研,回来后,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的关于这家食品厂的调查报告,分析了历史和现状,提出了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书呆子就是书呆子,当时学校的几个老师看过调查报告后认为,这家企业不难搞嘛,干脆我们自己去承包,说不定能赚大钱。”此后,蓝伟光和另外两位老师承包了这家厂,但不久,现实就给这三位老师“上了一堂课”。搞了几个月,食品厂也没有多大的起色。“理论与现实实在是相差太远了。我们怎么也做不出面包来,后来请了一位没有文凭的师傅,他做的面包比谁的都好。
  1989年,他与水产学院养殖系的一位教师利用生化技术加工制造“虾头酱油”,产品出来了,成果也经过鉴定,还获了奖,但在市场推广方面却举步维艰。更主要的,实用技术在当时的许多人看来,是不能代表科研水平的。处在事业低谷的蓝伟光此时进退两难,但不久,厦大杨荪楷教授“收留”了他,三个月后,蓝伟光便在《海洋学报》上发表了论文,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以课题负责人的身份申请到与海水养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金和青年科学基金,这是当时该校惟一一位同时拿到自然科学基金和青年科学基金的助教。短短两年,蓝伟光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3篇论文,并数次应邀参加在国内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被“膜”进去了

1991年,蓝伟光到北京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时,结识了新加坡国立大学黄明强教授。黄教授早就看过蓝伟光的多篇论文,对他颇为欣赏。会议期间,黄教授问蓝伟光愿不愿意作他的研究生,该校愿意提供全额奖学金和负责办理全部手续。
  当年底,蓝伟光到新加坡后,选择的仍然是海水养殖课题。但在这一过程中,他开拓了化学计量学方面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也开始第一次接触“膜”。1993年下半年,以色列一家世界著名的膜产品生产企业要物色一位中国区的首席代表,找上了蓝伟光。此时,蓝伟光正是在科研上“大出成果”的时候,已先后在多家国际刊物上发表大量论文,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一开始,蓝伟光以兼职的身份进入中国市场,了解膜技术进展和应用情况,但在调查后发现,“这才直接接触到工业实际,膜科技是优化生产工艺的关键技术。”蓝伟光看到了膜技术在中国应用的广阔前景。1994年应邀就任该公司在华首席代表,很快便以崭新的市场手段和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在中国染料和医学界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然而不久,蓝就在经营上与他的老板发生了冲突:他服务的这家公司与国内一著名大企业谈妥一宗总额达120美元的利用膜技术、设备和工艺改造传统工艺的项目。向来认真的蓝伟光却做起了“傻”事,有意无意地充分利用物理化学的方法,优化了生产工艺,实际上客户只需要花费30万美元即解决了项目的改造。这下可惹恼了大老板,说他“是中国人帮中国人,损害了公司的商业利益。”
  毅然离开那家公司的蓝伟光当时憋了一股气,“为什么中国人自己就不能发展具有民族自主权的膜应用技术?”凭着在中国工业界所享有的声誉,蓝伟光先后到中国制药业龙头企业——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几家著名的大型国有企业任技术顾问。他要用学到的膜技术,帮助改造中国的传统生产工艺。
  在山东鲁抗,蓝成功地开发了利用膜技术生产大观霉素(淋必治)的新型生产工艺,使大观霉素提炼收率从原来的30%提高到85%;在江山制药,成功地开发膜法C生产工艺,使江山制药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维C生产企业,并在国际维C市场上占有15%的供应份额;他还第一个把纳滤技术引入中国,研究开发“纳滤水”,这是继我国解决“米袋子”、“菜篮子”之后,对解决“水管子”问题的一大贡献……

在厦门建“秦都”

“也许是厦门离我的家乡近的缘故,也许是厦门有我许多大学同学,也许厦门有适合高科技成长的土壤。”蓝伟光选择了厦门作为自己事业的新的出发点。早在1997年,蓝伟光就参与了厦大膜科技中心的筹建,然而,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中心”建起来了,却没能正常运行。蓝觉得厦门“错过了两年的大好时光”,一直为此痛心。
  蓝伟光认为,纵观当前膜技术的发展,已形成了“春秋战国”之势,今后必然会由“秦”来一统天下,“秦”是谁?在哪建都?若形成“秦都”,必是膜技术基地和统领,这就必然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进而在中国乃至东南亚确立龙头地位,形成一个辐射区。他说:“厦门已具备了建立膜技术‘秦都’的良好条件,不可再次坐失良机。”
  去年4月16日,洪永世市长接见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德国赫司特国际集团总裁,这家公司也是厦门三达膜的客户,蓝伟光抓住时机,利用会见前的30分钟向洪市长介绍了在厦门发展膜科技的设想。“对高科技具有敏锐眼光的洪市长听出道道来了,并立即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蓝伟光兴奋地告诉记者:“会见时,洪市长就明确表示要在厦门建立中国的膜技术基地。”5月6日,洪市长又在一份蓝伟光呈报的材料上批示:“‘厦门膜科技园’不是梦,将是事实;不是遥远的将来,而应是近几年的事。”并批示有关部门要支持蓝伟光博士这样一批接触工业实际的人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紧接着,陈维钦、江曙霞副市长也做了具体批示。江副市长还请蓝伟光提出膜科技园的发展规划方案,若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帮助,可直接与她联系。
  “收到这份批示,我诚惶诚恐。说句实话,当时的第一感觉是,我的牛皮是不是吹大了?”但“士为知己者死”,蓝伟光更加坚定了扎根厦门,协助市政府创办厦门膜科技园,建立中国膜技术基地,发展膜科技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短短几个月,蓝伟光结合厦门三达正在开拓的医药化工行业利用膜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的项目,考察了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的十几家膜科技公司,很快便提出了“以人为本,抓住时机;营造环境,着眼发展;整合资源,发挥优势;面向市场,突出创新;追求卓越,造福社会”的战略设想和“虚拟集成,借鸡生蛋;合理选址,扬长避短;总结经验,重组三达;筑巢引凤,筹建中心;立足厦门,走向世界;示点工程,厦门亮点;培训人才,优化资源;雏形构想,逐步成长”具体措施。他的“改制厦门三达,成立厦门膜科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议还得到了洪市长的肯定和支持。
  刚从新加坡回来的蓝伟光又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在新加坡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院工作的李蓬、洪万进、林圣彩等一批世界顶尖级人才已表示愿意为厦门膜科技园的建设献计出力。

  知足而不满足

读过硕士、博士,常年从事科研和生产实践,蓝伟光给自己的定位是“有商业头脑的科学家”,而目前最渴求的是与“具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合作。他对记者说,这些年最痛苦的事是不被人理解,有些事,自己满腔热忱去干,换来的却是一番挖苦;最兴奋的事是1995年底在华北制药,凌晨2时中试成功,当时高兴、激动的心情至今难以形容;最遗憾的事就是腾不出一个完整的时间在美国顶尖学校读两年MBA。他最欣赏的一句话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对生活,他满足,但对科技与创新的追求,他说,永不满足。
  “几位在学术、工业界颇有建树的朋友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常常问自己,这么‘作贱’自己,倒底图什么?”蓝伟光说,创办厦门三达不是为了赚钱,要赚钱,当时就留在国外了。而是为了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一种“快感”。他说他目前最大的愿望是45岁以后,真正到大学教书。他还和海外的几位厦大校友拟了一幅对联,相互勉励:“日月同辉,荟天下英才共创辉煌;追求创新,集世界科技重塑南强。”
  蓝伟光的大儿子今年10岁,刚小学毕业,5门功课全是“A+”,进了新加坡最优秀的中学并拿到新加坡政府奖学金。而他的太太,尽管有孕在身,仍在新加坡坚持读MBA。蓝说,刚出生的是个女儿,他第三次当父亲了。


===背景===

膜科技向我们走来

膜是指一种具有特殊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无机或高分子材料。它能把流体分隔成不相通的两部分,使其中一种或几种物质透过,而将其他物质分离出来。目前商品化的膜品种有醋酸纤维、聚砜、聚酰胺、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脂、多孔铝膜、陶瓷膜与金属复合膜等等。根据膜的应用特征及功能不同,可以把膜分为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气体分离和渗透蒸发六大类。
   膜技术是指以压力为推动力,依靠膜的选择进行分离、纯化与浓缩。膜分离过程具有分离迅速、节约能耗、减少污染、设备简单、连续操作等优点。选择适当的膜分离过程,可以代替传统的蒸馏蒸发、真空过滤、浓缩抽提、离子交换等多种生产工艺,解决目前某些产品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传统工艺无法解决的能耗高、质量差、污染重等难题。因此,膜分离技术作为国际上20世纪末到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生产、环保和节能技术而备受青睐,已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石油、染料、纺织、印染、能源、轻工、电子、冶金、食品、饮料、环保、生物工程、资源再生利用等领域。
  人类认识膜有一个较长的过程。1748年德国科学家阿伯·尼克特首次发现自然界存在半透膜。1867年,莫茨·托比制成了第一张合成膜。1960年,洛布与索里拉金在美国加州大学制造出第一张具有工业分离价值的膜。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70%以上的工业生产过程用上了膜技术。中东、南非等国家干脆花钱买技术,已建成一万多个海水淡化工厂,解决了水资源缺乏问题。我国膜技术研究是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朱秀昌先生研究离子交换膜开始的。但由于僵硬的科研体制制约,造成今天在实验室研究水平上与西方国家相差10年左右,在应用广度和深度上则至少相差20年以上的落后局面。目前,尽管全国有数百家与膜技术相关的公司,但大都停留在纯水制备、水工业、水处理上,真正致力于开发、创新工业膜技术应用过程的寥寥无几。厦门三达膜技术有限公司像美国硅谷不做硅,只用硅一样,专事工业膜过程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蓝伟光博士领衔技术的带动下,创设出一系列工业膜技术工艺过程,先后在十余家大型国有医药、化工、染料企业中成功应用,不少项目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膜科技正悄然地向我们走来,渗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以饮用水来说,选择合适的膜既可去除水中的病菌、病毒、热源、胶体、COD、BOD等有害物质,又可透析对人体有益的无机盐,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的饮用水。在日常生活中,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牛奶脱脂、果汁浓缩、黄酒纯化、白酒陈化、啤酒除菌、味精提纯、焦糖脱色、氨基酸浓缩、酱油醋除菌与脱色等方面,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医疗针剂水、输液水、洗瓶水、外科手术洗洁水的制备。此外,在药品、化妆品、洗涤用品、有色服装、家用电器等的生产过程中也处处可见膜技术的足迹。


http://hifortune.hainan.net/cgi- ... =2000-3-15_10:44:4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21: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苦學成功中國新移民
摘下華人青年企業家大獎
(2004-01-16)

  來自中國的本地挂牌公司──新達科技集團(Sinomem)主席藍偉光博士,獲得《亞洲周刊》主辦的“華人青年企業家大獎”。

  藍偉光博士是新達科技集團董事部主席,長期從事模分離應用軟體的開發和創新工作。新達科技集團是一家投資型的企業,它去年6月在新加坡挂牌上市,開發了一系列的膜應用技朮,涉及的領域包括醫藥、燃料、生化、食品和環保等多個領域。

  來新加坡之前,藍偉光博士是中國廈門集美大學講師,當年月薪只有人民幣48元(10元新元),他出身于福建武平縣鄉村,家境清貧,父親在一家國營工廠當收銀員,每月收入只有32元人民幣。住家外種植的一些稻米和蔬菜,就是他們一家7口的食物來源。

  這樣的環境也使他從小就懂得,要改善生活條件,就要努力讀書。天資聰穎的他,從小成績優異,高中畢業后,他成功考入廈門大學修讀化學專業。

  大學畢業后,他當上集美大學的講師,并在1992年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獎學金,來新攻讀化學博士學位。

  隨后他加入本地一家從事污水淨化和處理的公司,1995年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1997年11月成為新加坡公民。

  在這期間,他在廈門創立了三達(Suntar),開始自己的一番事業,業務隨后逐漸走上軌道。公司在新加坡發股上市后,成為市值1億5000萬新元的新達科技。

  除了事業上的追求,藍偉光也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他設立了以父親名字命名的藍麒麟教育慈善基金,并捐獻了110萬元人民幣,幫助家鄉和附近小鎮的孩子們,資助他們上學,為他們的將來,創造一個起跑的機會。

  頒獎禮昨日在洲際大酒店舉行,同時獲獎的還有馬來西亞區的得獎者許德勝,他是馬來西亞多媒體與廣告設計創意學院──The One Academy的創辦人兼院長。中國、香港、台灣地區的得獎者已經在香港和台灣舉行的頒獎禮上接過獎杯。

  這是《亞洲周刊》第二次舉辦這類大獎,去年新加坡的得主是仟湖漁業執行主席葉金利。

《聯合早報》
http://www.zaobao.com/cgi-bin/as ... 1/local160104a.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21: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新达科技集团/Sinomem Technology Limited



公司全名: 新加坡新达科技集团/Sinomem Technology Limited
  
注册地: 新加坡
  
注册日期: 2002年9月18日
  
ISIN编号: SG1O04910871
  
注册办事处: 10 Ang Mo Kio Street 65
#06-10 Techpoint
Singapore 569059  
  
电话: (65) 65382598  
  
秘书: Maureen Low Mei Mei
  
互联网网站连接至: http://www.sinomem.com/

股本
-   
法定资本: 20,000,000 新元 ordinary shares 面值: 0.020 新元
   
发行与缴足资本: 8,000,000新元 交易货币: 新元

上市
2003年6月18日于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


注册处
Barbinder & Co Pte Ltd
8 Cross Street #11-00 PWC Building Singapore 048424


审计师
Deloitte & Touche

背景

新达科技集团是一家高科技跨国集团公司,总部设在新加坡 , 其核心企业为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公司发展的战略定位为:高科技、外向型、多元化、跨国经营,致力于打造以现代发酵与分离为核心的生物化工产业化基地。

新达科技集团自成立伊始,就全力实施“永续创新、铸就百年新达”的发展战略,以“直面分离纯化、致力清洁生产、领先膜科技潮流”为愿景,秉承“通过技术创新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使命,弘扬“与客户共享成果、共创价值、共谋发展”的理念,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丰收。

新达科技集团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的开拓, 1996 年11 月,集团的核心企业——三达膜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厦门成立,专业从事膜分离技术及上下游工艺的整合与创新,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分离纯化与清洁生产工艺工程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2003 年6 月18 日,集团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12 月, 德勤公布“ 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 500 强”企业排名榜,新达科技集团名列第28 位 。同时集团董事局主席蓝伟光博士获《亚洲周刊》评选的“亚洲杰出华人青年企业家”大奖。如今新达集团凭借其世界领先的技术、全球化的市场营销网络、现代化国际水平的管理模式以及良好的资本平台,在制药、能源、染料、食品、冶金、水等广泛领域的涉足, 确立了“膜元件—膜设备—膜软件—膜用户”的核心产业链。同时公司积极引入先进技术与优良资本,寻求高素质的战略伙伴,为建立全球领先的生物化工产业链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http://www.chinese.sgx.com/Liste ... Y/General_Info.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22: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精英苦攻学业、成功创业、发家致富、享受人生的一个样板,对客家学子有一定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因而具有相当的意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1: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膜行业是一个高科技的朝阳行业,市场容量很大,国内刚起步,质量不过关,欧美进口的很贵。我们公司每年的备件消耗中单美国进口的过滤膜一项就达2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7 18: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高科研成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21: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9 22: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2 16: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6 12: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