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5|回复: 0

林昭亮客家協奏曲 發揮山歌平仄腔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9 10: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昭亮客家協奏曲 發揮山歌平仄腔調   2005.12.27 【林采韻/特稿】



 客委會年度重要藝文活動「a-ha客家藝術節」,昨日在樂聲中畫下美好句點。在國家音樂廳上場的閉幕音樂會,特邀旅美小提琴家林昭亮回國在長榮交響樂團的伴奏下,首演作曲家陳建台所譜深具客家音樂素材的《客家小提琴協奏曲》。 

林昭亮近年來致力鑽研現代作品,美國作曲家羅斯(ChristopherRouse)的小提琴協奏曲及華裔作曲家盛宗亮的《春夢》都由他首演,此外作曲家金希文的《小提琴協奏曲:台灣四季》、陳怡《中國民間舞蹈組曲》也透過他的琴聲在各處發聲。因此,《客家小提琴協奏曲》選擇由他首演,除其客家籍背景外,他對現代語彙的熟稔,也使他成為最佳人選。 

在全球化的今天,作曲家在作品中採用在地音樂元素,進而突顯區域性特色的手法愈趨普遍,加上台灣近年努力將草根文化提升至藝術層次,《客家小提琴協奏曲》便是此氛圍下的產物。擁有客家背景的陳建台,在第一樂章即以客家山歌的旋律為底進行發想,林昭亮深具歌唱性和節奏性的拉奏,發揮山歌自然的平仄腔調,也讓樂曲多了幾分趣味。 

如同釵h現代音樂家嘗試突破傳統樂器拉奏的方式,這首作品中,陳建台也嘗試讓樂團以筷子代替琴弓敲擊小提琴,但是所傳達出的東方意向遠超過所產生的音響效果,進而呼應作曲家所言,這段安排主要敘述林昭亮小時等不及拿弓,即拿筷子拉琴的佚事。 

相較下半場新音樂的展現,音樂會上半場曲目安排為多首新編曲的客家民謠和山歌,為了增強音樂的嚴肅性,不少樂曲強調交響化後的澎湃或以西方聲樂法演唱俏皮短小的歌謠,都減損了客家樂曲的原始韻味。由此可見,在地音樂元素的再生,並非演奏方式的改變,而是要將傳統音樂內化再造,進而開創出新聲,客委會委託創作《客家小提琴協奏曲》算是向前跨出一步。  


  新聞來源:http://www.ctitv.com.tw/new/news ... no=4&sno=2364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17 23: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